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南通白蒲鎮人婚姻風俗

南通白蒲鎮人婚姻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10 05:23:17

1、婚姻愛情風俗都有哪些?

<

2、南通的風俗和特產是什麼

一、風俗:

1、戲劇:通劇是南通地方戲曲劇種。原為僮子戲,它源於上僮子。南通侗子會。海安花鼓:流行於400年前時嘉靖年間的江淮大地。海門山歌:主要流傳於海門地區以及啟東和通州部分地區,與江南吳歌一脈相承,是吳歌伸向蘇北的一個分支。

2、南通方言:

南通的西部及北部地區:海安縣、如皋市以及如東縣的大部分地區的方言——屬於江淮官話通泰片/泰如片,又可分為兩種小方言片:如東東部地區的如東口音和其他地區的如海口音兩種,可以分別稱為如東話和如海話。南通城周邊地區:港閘區、崇川區西北部及通州區中西部的方言——南通話,南通話是毗陵片吳語向江淮官話通泰片/泰如話的過渡方言。南通的東南部地區:崇川區的東南部、通州區西南部、海門市南部、啟東市南部、如東縣東南部和通州區的東部沿海地區的方言——沙地話(崇明話、海門話、也叫啟海話),屬於吳語。南通的東部地區:通州區東部、海門市的北部、啟東市的北部的方言——通東話呂四分支和東社分支——通東話(亦可叫古常州語,或稱江北話),屬於吳語。通州城周邊地區:通州區的中部方言——金沙話,屬於吳語。3、節慶活動:燈節:舊歷正月十三日「上燈」,十八日「落燈」,這六天謂之燈節。燈節期間,南通城裡城外,有好多廟宇裝燈。十五、十六兩夜,有好多店家在店門口放煙火,看的人也不少。自正月初一起,十字街一帶,有許多賣燈的。,賣的是馬燈、獅子燈、兔兒燈、蝦蟆燈、走馬燈、球燈等等,都是以蔑為骨,以彩色紙糊的,至遲賣到十五、十六日結束。民間所掛的神子,有人家正月十八落,也有二月初一日落。 [92] 二月二:農歷二月初二,有家家帶女兒之俗,諺雲:「二月二,家家人家帶女兒,不帶女兒是窮鬼兒,女兒不來要爛腿兒,女婿不許她家來是肉龜兒。」殷富之家帶女兒要辦起豐盛的家宴,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徵性地小酌一番,沒有親生女兒的還得請「乾女」。此俗沿襲至今。[93] 元宵節: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元宵鑼鼓:舊時民俗公約,日常敲鑼視為報警,故兒童平時不得敲鑼戲弄,但到春節期間則可盡興玩耍,天黑亦無防,尤其正月燈節期間,更不受時間限制了。每到元宵節,城內東大街小關帝廟(在南通電影院附近,今已建為證券大樓),自發舉行鑼鼓比賽。昔日元宵節那一浪高一浪的鑼鼓聲,震撼著通城的夜空,全城充滿對新—年希望的激昂的氣氛,是小伢兒和大人們最快活的節日。「放燒火」:南通民間「放燒火」的風俗,起源於遠古人們對火和火神的崇拜。遠一點的可以翻翻《詩經》:「去其螟塍,及其蟊賊,無害我田雅。田祖有神,重畀炎火。」說的就是鄉野阡陌農夫手執火把驅蟲趕獸,護衛田禾的情形。近一點的可以看看我們的老前輩、清道光初南通詩人李琪的《崇川竹枝詞》:「山村好是晚風初,燒火連天錦不如,但祝麻蟲能照盡,歸來沽酒膾池魚。」詩後原註:「元夕放燒火,謂之照麻蟲。」這首民歌體的小詩告訴我們,當年南通民間 「放燒火」的場面十分宏大壯觀,連城裡的紅男綠女、騷人墨客都要趕去爭看熱鬧。「放燒火」的時間有多種說法,俗諺有雲:「三十夜子送百蟲,一送永無蹤」,農人們回憶的日子有正月半、正月十八、二月二、二月十三、二月十九等等。形式大致相似。2003年,央視和南通市政府聯合組織拍攝《正大綜藝》欄目《節日繽紛》把它搬上熒屏,讓更多的人了解南通,了解這一奇俗。二、特產:

資料來源:http://ke.baidu.com/view/1225.htm?fr=aladdin#12

3、民風.民俗的區別

民風是指一個地區或民族表現出來的整體風氣,民俗是指一個地區或民族的傳統習慣;風氣更多地與性格氣質表現有關,民俗則更多地與日常生活的具體行為相關。

4、關於彝族的那些婚姻習俗,你了解多少呢?

彝族的結婚習俗上還保留了很多古老的習俗,其中有哭嫁、潑水、抹黑臉、新娘婚前禁食等等古老的婚姻習俗,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彝族的那些婚姻習俗。

彝族史稱「烏蠻」、『「羅羅」、 「倮倮」,有諾蘇潑、聶蘇潑、倮倮潑、香堂、蒙化等自稱。很早以前彝族就在寧洱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為開發和寧洱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創造了本民族的文明。彝族的節日以農歷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最為隆重。 

彝族的6點婚姻風俗

1、在彝族,如果一對男女心意互通的話,男方父母會就請畢摩選取一吉日,並徵得女方父母同意後,就為他們舉行婚禮

2、女子在出嫁前是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喝水的,這個習俗在我們看來不是太能理解,並且有點不通人性。但是彝族人認為,如果新娘婚前吃東西喝水的話,就會上廁所,這樣是很不吉利的,所以一般是「新娘餓食餓水」的。

3、在結婚當天,院子中間會用樹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內外會披紅掛彩,正中擺放著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不斷地演唱著富有民族情調的青棚調,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新郎和新娘喜結良緣。

4、與此同時,新郎要去新娘家裡迎娶新娘,新娘的哥哥或者是弟弟要向新郎潑水,向新郎潑水是為了表示祝賀。潑水代表新娘到了夫家之後不會缺水喝,其實是祝福新娘婚後會幸福美滿。

5、在女方的廳堂擺上香火,新郎先展示自己帶給女方的聘禮,然後由新娘展示自己的嫁妝。展示後,新娘要請新郎以及迎親的人喝茶,喝完茶之後要再喝糖水,寓意生活是「先苦後甜」的。

6、新娘進門後,會有一位子孫興旺的老婦人給新娘遞酒祝福,然後將她的頭發梳成雙辮,用紅頭繩紮起,盤在前額上方,婚宴方能開始,當晚都吃牛、羊、豬肉,大口喝碗酒,直到盡興。 

彝族的婚姻風俗禁忌

忌戲耍動頭;忌在眾人中放響屁,說臟話;忌夜間吹哨; 忌拿靈長類動物肉時屋,也忌食其肉(熊、狗、猴、貓等); 不論男女,忌跨火塘;忌婚喪嫁娶宰殺山羊;忌以苦篙桿做筷子及打人;火燒蕎麥粑粑從火塘里拿出時,忌馬上翻動及用棍棒穿通;忌把鋤頭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內將鋤或斧子扛於肩上;忌在家中火塘里燒刺奶包樹和馬桑樹;忌異根戀抱的樹。

5、論中國傳統婚姻的風俗

我國素稱「禮儀之邦」,叉把婚禮看作禮義之本」、「人倫之始」。所謂「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有禮義。只有正婚姻夫婦秩序,才能正其它社會秩序,才有社會的禮治。所以禮出於婚,婚出於禮,男女結合必須依禮而行聘娶,達到「序人倫」、「別夫婦」的目的。「伏羲制嫁娶」始向禮婚發展,至周代禮婚已日臻成熟,細分為「六禮」。

中國古代的婚姻禮制,以「義」而起,以「儀」而明,包括「義」與「儀」兩部分。「婚義」是指婚姻的實質表現,即男女結合必須具備的社會條件。如周代的同姓不婚,南北朝的士庶不婚,唐宋的良賤不婚,也是當時社會的基本婚姻規范。「婚儀」是指婚姻的形式要件,即結婚的禮儀形式和程序,這就是從周代開始實行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婚義」與「婚儀」結合,是社會對男女婚姻認定的基本根據,其中的禮儀程序尤為人們所重視。「六禮備,謂之聘.六禮不備,謂之奔」,沒有婚禮的結合將遭到世人的指責,甚至被世人貶為「私誘」或「淫盪」,其夫妻關系也不為社會所承認。

中國的婚姻不屬於宗教婚.也不屬於法律婚.實為另一種形式婚——禮儀婚。陳先生認為世界上關於婚姻立法的觀點有事實婚主義和形式婚主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持形式婚主義。形式婚從社會承認的角度講,由宗教認可的稱為宗教婚,由國家法律認可的稱為法律婚。西方婚禮形式是以宗教婚為起始的。中世紀基督教的力量控制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婚姻關系受宗教法律所支配,結婚必須在教堂舉行婚禮,婚禮由神父主持,二人或三人證婚,新郎新娘要在神父面前公開表示婚姻意願,得到神父的祝福,婚姻才得以成立。法律婚是從法國大革命後開始的。1791年法國頒布革命憲法,宣布「婚姻不過是民事契約」,認為宗教不應過問婚姻.從此以後,絕大多數國家叉開始實行法律婚。陳先生認為「中國古代自有禮制後,非當於禮者不視為婚姻」。婚姻講究禮儀程序.實行的是禮儀婚。在歷史上,雖然也對婚姻作了法律規定,但法的作用是以律輔禮,不依禮而行,便以法刑之。我國從周代開始,男女之交出於禮者.必人於刑.自秦漢以來,都是依賴法律達到「明刑弼教」,制裁反禮而行者,「法」不過是推動禮的工具.禮才是最根本的東西,是立法的基本依據。我國古代對婚姻的法律規定遠遠遲於禮,是以刑輔禮,法在刑後。法律對婚姻的作用是逐漸加強的,最後才成為禮法並行,但仍然是法在禮之下,法是禮的延伸。婚姻仍然是禮婚,正如明代王稀在《七出議》中所說:「禮與法非二物也.禮者防之於未然,律者禁之於已然,皆緣人情而為制,禮之所不許,即律之所不容,出於禮而人於律也」。直到民國時才產生現代意義上的法律婚。

就是到了現在,雖然封建社會制度被消除,法律成為調節婚姻關系的主要手段,但傳統習俗的力量和影響是巨大的。在我國民間生活中,老百姓對婚姻的締結只認風俗習慣,而並不訴諸於法律。盡管在我國只有結婚登記才是唯一的合法的手續、登記結婚而不舉行婚禮,並不影響男女雙方夫妻關系的建立.但事實上領了有法律意義的結婚證而未舉行婚禮的男女,通常仍不被周圍的人視為夫妻

6、舊時漢族婚姻習俗要「回門」,究竟是回哪個門?

回門當然是回女方的父母家了。這是傳統習俗,老一輩口口相傳的。就算是現在的遠嫁。也是要在一個月的時候領著自己的新女婿回家看看老父母的。

回門是舊時漢族婚姻風俗,一直沿用至今。結婚後三天或者滿月,新郎新娘帶著禮品,返回娘家,就是「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是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鍾動身,新郎新娘要購買新娘家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為四件。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岳母為父親、母親。女家設宴款待,新郎入席上座,由女方尊長陪飲。

現在人們在結婚後第三天回娘家,也叫「三朝回門」。這是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寓意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還有這樣一種說法,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回門的時候,姑娘和女婿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這也是性行為不潔、會褻瀆神明的觀念導致的。還有怕新娘在娘家懷孕,就是將娘家的「人勢」、「財勢」帶到婆家去。不過現在民風開放,女兒和兒子一樣養,這些規矩就被廢棄了。

7、入贅婚姻的風俗

中國傳宗接代的思想是入贅的主要原因,入贅俗稱招婿,它是男方到女方家入戶,孩子隨母姓。原為母系家族婚制,這是從妻居、服役婚等古婚遺俗的發展。入贅得以延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女方需要勞動力,需要養老接代;二是男子家貧而無力娶妻,只能以身為質到女家完婚。秦漢時,入贅形式具有「贅婿服役」的性質。宋代以後,入贅變為「贅婿補代」、「贅婿養老」性質,女家沒有男性子嗣,招婿上門接續宗祧,補充勞力,並贍養女家老人。
如今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姓氏也是雙方協商決定,男娶女嫁,女娶男嫁都無所謂了,即沒有所謂的「倒插門」了,只是居住地方不同而已。
男婚女嫁和入贅是兩種不同的婚姻模式,殊途同歸,結果都是兩個人生活在一起,共同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不過,受傳統觀念和社會價值觀的影響,兩者之間仍然存在差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入贅婚姻中的男人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壓力,付出更多的努力。一般來說,入贅婚姻是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雙方家庭存在不對稱性,為達到平衡而採取的婚姻模式,因此這與男婚女嫁的婚姻模式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要雙方家人達成諒解,克服困難,而其中,入贅男人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另外,入贅婚姻中的男人入贅到女方家庭生活,男方要適應的就不只是妻子一人,還有妻子的家人,因此要付出更多。

8、南通白蒲古鎮有什麼特色之處呢?

中國上下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遺留下來很多的文物古跡。自從人們的生活水平上升之後,大家都願意去各個古鎮裡面遊玩,融入其中去體驗別樣的氣息。可是隨著人氣上升之後,很多古鎮都是濃郁的商業化氣息,沒有了原有的魅力,最終導致大家都不願意再次前往。今天要說的是南通最低調的古鎮,相隔至今有1600多年歷史,原汁原味卻很少人知道。

它就是白蒲古鎮,這里是屬於一座千年古鎮,相隔至今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素來還有華夏長壽第一村等美譽。如今古建築群依然保存很完好,江南水鄉的美景在此處展現的淋漓盡致,還能看到很多的古橋梁,從遠處看過去非常壯觀,還能拍攝出唯美的畫面。這里建築大部分都是明清時代修建起來,結構很有講究,南北對稱合理。

目前白蒲古鎮明顯沒有了曾經的繁華之處,反而趨向於平淡,居民都過著最舒適的生活。進入到古鎮之中依然還能看到古院落和古樹等,有些已經成為了文物,不過有些依然還被大家利用起來,就像大家取水的方式,還是依靠最原始的口井。另外古鎮之中沒有太多的改變,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氣息。

雖然這個古鎮有很大的特色之處,但並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也沒有多少遊客,使得它變得更加安靜,存留著原有的韻味。不管是它的房子或者街道,始終都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就像在訴說它的過去,能夠讓人安靜下來,慢慢去享受它的美好之處,如果有時間不妨過去走走。對於南通最低調的古鎮,相隔至今有1600多年,原汁原味卻鮮為人知,不知你是否去過這個古鎮,對它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