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民視嫁妝203土豆

民視嫁妝203土豆

發布時間: 2022-10-09 21:10:06

1、民視電視劇《嫁妝》中的插曲,歌詞是為什麼我的山盟找不到海誓來做伴,風中的諾言,變成無聊的痴迷

 是《最美的嫁妝》。

歌名:最美的嫁妝
專輯:電視劇《嫁妝》片尾曲
演唱:向蕙玲&庄振凱
作詞:石國人
作曲:石國人
歌詞:
捧著我愛你的心 打開等待的窗門
輕輕將你攬 望你疼惜阮一生
不甘風吹散你 溫柔美麗的長頭鬃
世間尚水的嫁妝 是接受
我甘願將我的人生 賦你打算
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
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
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
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
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
捧著我愛你的心 打開等待的窗門
輕輕將你攬 望你疼惜阮一生
不甘風吹散你 溫柔美麗的長頭鬃
世間尚水的嫁妝 是接受
我甘願將我的人生 賦你打算
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
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
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
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
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
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
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
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
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
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

2、民視嫁妝66集插曲是什麼歌?

是《最美的嫁妝》。歌名:最美的嫁妝專輯:電視劇《嫁妝》片尾曲演唱:向蕙玲庄振凱作詞:石國人作曲:石國人歌詞:捧著我愛你的心 打開等待的窗門輕輕將你攬 望你疼惜阮一生不甘風吹散你 溫柔美麗的長頭鬃世間尚水的嫁妝 是接受我甘願將我的人生 賦你打算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捧著我愛你的心 打開等待的窗門輕輕將你攬 望你疼惜阮一生不甘風吹散你 溫柔美麗的長頭鬃世間尚水的嫁妝 是接受我甘願將我的人生 賦你打算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

3、嫁裝的片尾曲是哪首歌?

是《最美的嫁妝》。

歌名:最美的嫁妝
專輯:電視劇《嫁妝》片尾曲
版演唱權:向蕙玲&庄振凱
作詞:石國人
作曲:石國人
歌詞:
捧著我愛你的心 打開等待的窗門
輕輕將你攬 望你疼惜阮一生
不甘風吹散你 溫柔美麗的長頭鬃
世間尚水的嫁妝 是接受
我甘願將我的人生 賦你打算
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
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
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
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
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
捧著我愛你的心 打開等待的窗門
輕輕將你攬 望你疼惜阮一生
不甘風吹散你 溫柔美麗的長頭鬃
世間尚水的嫁妝 是接受
我甘願將我的人生 賦你打算
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
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
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
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
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
毋免榮華富貴 換來身份做海誓山盟
只要用心對阮 作陣走入用愛做的巢
無論人生的風涌 賦我什麼的理由
阮也不願來放手 永遠牽著你的手
你的愛 刻佇我的心頭頂

4、閩南的地方習俗

許多研究華人文化的海外學者,在經過探索和思考之後,往往把自己關注的目光最終移向閩文化,其中閩南文化的注目度相當高。在日本學術界,但凡研究中華文化、漢文化、海外華人華僑等諸問題的學者,在從事台灣、香港研究之後,當學術氛圍允許他們進入這里時,有相當一部分人都把自己的關注點轉向閩南文化研究。
普渡
普渡,據史料載,歷史上泉州於元代開始將所管轄范圍劃分為東、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設城北隅,並在四隅下設三十六「鋪」,每鋪下又分若干「境」。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聽到的「鋪境」、「三十六鋪」一語的初始。以前七月十五日一天之內,人們完成在木主前祭公媽、在大門口祭普渡公兩項內容。舊歷十五祭祖先,舊歷七月里以「鋪境」為單位逐日輪流做普渡。據老人們的記憶,36個鋪輪流做普渡是清末才開始的。據一些後世的文字資料以及老人們的口頭講述,輪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為祭祀行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場供求緊張。人們常為買東西打架。清乾隆年間,由地方鄉紳出面呈請由抽簽決定城廂三十六鋪的輪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節依舊家家祭祀祖先。從那時起,鯉城區以及相關聯的部分鄉村都以鋪境為單位輪流做普渡。而泉州,在整個舊七月里,幾乎每一天都會有幾個角落輪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戶在七月十五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
無論哪個鋪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結構主要有三部曲——豎旗.豎燈、普渡、重普,此外還有「結尾緣」。第一儀式從舊歷六月開始。最終儀式則在舊歷八月至十月之間。近水的鋪境和住在水邊的人們還要做「水普」。
泉州郊區鱘(蟲字旁)蜅是個漁村,舊歷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媽」,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時在門口擺酒菜、點香、燒金、放鞭炮。菜餚類里注意不能有帶鋒利邊緣貝殼的海鮮,有則要剝去貝殼再煮菜。擺好祭品後要「boyi」,卜問普渡公之後才可以燒金、放炮送普渡公走。PSh村的各家則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廟燒香、供奉酒菜、「燒金」。下午在家門口供酒菜、燒金祭普渡公。
城區舊式住房的普渡和鄉村類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門的裡面或大門外面擺桌子、放酒菜祭品、燒金。隨著高層多戶雜居式樓房的增加,產生了一個普渡祭祀地點的問題。從個案看到的樓房住戶的普渡方式現有三種:
1、在自家大門內面向樓道擺祭,到樓外面燒金;
2、在樓道內自家大門外擺祭,到樓外面燒金;
3、下到一樓露天處擺祭並燒金。
這是居民們在新的居住方式與傳統祭祀行為之間調節的結果。三種類型做法里,燒金行為都要在樓房外面做,這不單單是出於安全或通風的考慮,而是人們對傳統意識的承襲。
祭祀儀式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開始。無論城區還是鄉村,左鄰右舍總要前後呼應式地開始做普渡儀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戶的酒、菜「供不應求」引得普渡公生氣對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後邀親喚友來「吃普渡」也是泉州城鄉共同的特點,祭祀儀式結束後的晚飯,除親戚外還廣邀朋友來喝酒,人們常常吃了這家又趕到那家去吃,這里剛吃著,那裡的催促電話就打來了。不拘城鄉,熱鬧的「吃普渡」成為泉州地區普渡全過程的一個高峰。有人說,各家各戶請很多客人是為了顯示自己,也有人說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來很多人壯膽,可以嚇走普渡公。我想,後者的理由也許是比較原始的,前者則是派生出來的一種客觀效果。事實上「吃普渡」表現出今日的普渡活動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於輪流做普渡,使人們有更多互訪機會以及參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時節的社交圈大於春節,這是普渡的一大特點。
嫁妝
閩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妝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與神明的供品,這些嫁妝都有其特殊的寓意,令人稱奇。而且還分為一擔一擔的好幾擔!第一擔是裝吃的禮品。在吃的嫁妝禮品中,禮數最重當數「轎前豬腳」,要前後兩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顯示禮品份量。其次是「四果」,即由米香糖、冬瓜條、冰糖、茶葉等組成,當地稱為「四果甜」,有幸福甜蜜之意。另外還有農村自製的甜粿、發粿之類,稱為「壓房粿」,有建家立業、成立房頭之意。以上這些東西要用兩只竹籃裝上,繫上紅布條或紅紙條送到廳堂和新房祭拜,以求早生貴子。另外,還得准備肉、面、糯米甜飯、香煙、酒等食品。
第二擔是裝衣服的皮箱。穿的東西會比較簡單,除了新娘隨身的衣服外,已不帶很多的服裝。但如果在憑票供應的年代,就有八套或十套的要求,當時有俗稱:「尼龍襪要四雙,四件襯衫的確良……」的唱詞呢!可見當時棉布緊張時新娘對服裝數量的要求。雖然對衣服的數量不大講究,但也有部分人准備了古色古香的紅襖、紅裙、藍布長衫、白黃身(白、黃布做成,男女各兩套),以備以後父母做壽拜堂及百歲年老時用,以此來體現男女雙方家庭厚道又有世家底。
第三擔在嫁妝的禮品中最含糊不得,它是准備祭拜祖先和神明的供品。大致有大紅燭數對,香數把,鞭炮數串,紅包數包(稱為「房頭禮」),還有年糕點心等祭品,所有供品數量都要二、四、十二等雙數,以圖吉利。然後放進兩只做工考究的紅籃里,當地稱為「紅盛」。在靠近客家人居住的鄉鎮,有送保家燈(煤油燈)到男方家的習俗,為添丁發財之意。用的東西最多,大到彩電冰箱、摩托車,小到針線盒,真是無所不有。較傳統有「三盒」之稱。即一要首飾盒,裡面放著父母陪嫁的金銀首飾細軟等貴重物品,以示娘家富有;二要梳妝盒,裡面有花枝、胭脂水粉、梳子、鏡子、紅絲帶等八件東西,有父母惜女之意;三要針線盒,裡面有剪刀、紅尺子、針線等縫補裁剪要用的物品,有新娘手藝好,勤快之意。
另外,女人洗澡用的桶(俗稱「紅腳桶」),枕頭枕巾,毛巾牙刷,口杯茶具,臉盆等日常用品樣樣齊全,這就是閩南嫁妝的趣味性和它的特色所在,不過,時至今日,有不少的習俗已為現代的婚娶習慣所取代了。
尾牙
農歷十二月十六日為一年中最後一次的祭祀活動俗稱「尾牙」。古時有一詩句「一年夥計酬杯酒,萬戶香煙謝土神」,這是舊時詩人述的尾牙情景。上聯「杯酒」是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典故說東家要辭退夥計;下聯是尾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祭祀土地公。民間在二月初二土地公誕辰祭拜之後,東家即宴請夥計,到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這天,商家們為了感謝土地公一年的照顧,都會准備豐富的祭品來酬謝土地公,而祭拜完的東西就會犒賞給員工們,。早期,一般商家或工廠要解僱夥計或工人都利用「食尾牙」這一餐來暗示。不過,舊時的人較為厚道,如果不是夥計實在不行,或是東家的事業經營不佳。是不會隨便辭退夥計,辭退的方式也不是發下一張解僱通知或者資遣,都在尾牙宴中暗示,告知員工被解僱。 相關語言
北宋時期,在泉州等口岸相繼設立了掌管外貿的市舶司,使泉州發展成當時國際上的著名商港,對外海線交通十分方便。在這以後,閩南等地區便有不少人民,因為政治、經濟或其他因素而移民外地(包括廣東的粵東閩語【潮汕話】【海陸豐話】、粵西閩語【雷州話】)、台灣大部分),也因此帶去了他們的母語 --- 閩南語。明末時,閩南發生大旱,鄭芝 龍曾招數千人到台灣墾殖,他們大多數便在台灣定居,而且還跟台灣原住民(大多為平埔族)通商、甚至通婚,而促進了漢人與台灣各原住民族在血緣以及語言上的融合。
從16世紀起,西歐各國開始進行各種殖民海外的計劃。西元1624年起,荷蘭、西班牙先後佔領南、北台灣,尤其荷蘭人統治台灣將近40年,實施王田制,召募閩南人前開墾台灣。來台漢人多出身漳州莆田和泉州,在長期與平埔族雜處和荷蘭人的統治下,隨移民所帶來的閩南語也滲入了一些新的語言因素。明末鄭成 功抗清失敗後,便率大軍攻佔台灣,趕走荷蘭人。鄭家出身福建南安。鄭氏王朝之文教制度的定立者 ---陳永華,福建人,而其所帶來的軍民也大多數是福建人。因此,此時台灣的語言,是以福建音佔大多數的。
1683年,施琅征台,鄭氏王朝覆亡,清廷正式統治台灣。隔年,清廷為防鄭氏遺民,頒布渡台禁令,設下嚴格條件限制人民渡台,官渡只能從三個口岸渡台,泉州莆田人從泉州府石獅 蚶江港渡台,漳州廈門人從廈門渡台,福州人從福州府 南台港和馬尾渡台。其中以粵籍禁渡,造成廣東 客家人比較晚來台灣,台灣的開發幾乎都由福建人領先,而台灣的語言亦以閩語為優勢。雍乾之世,禁令漸松,1862年,因牡丹社事變,欽差大臣沈葆禎來台辦理防務,以「開山撫番」為名,招徠墾野,因而解除了長達近200年的渡台禁令。 在清廷統治台灣的200餘年間 ,閩人來台人數激增,移民的語言隨其足跡而傳播到台灣各地。日後由於交通開始便利,人口逐漸增多,先後來台的泉州,漳州,廈門等地口音逐漸融合成一種不同以往的口音,民間將其稱之為「漳泉濫」(漳泉混合的意思),形成了一種兼容並進的閩南語口音並且沉澱固定下來,即為台灣的台語口音。另外,閩南語支中的莆田話和台語超過一半可以互通。台灣的閩南語特色是多種不同閩南地方口音融合,總而言之,台灣北部(比如台北、桃園)偏泉州腔,南部(比如高雄、台 南)偏漳州腔。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在日本統治台灣期間,教育方面推行「國語」(日本語)政策,日本語在政治上占盡優勢,在民間使用的台語難免受其影響,一直到今天,由於日本語是在中國南北朝時到清朝前期從中國帶到日本的,所以我們都還可以從河洛話中找到日語影響的痕跡,日本語和閩南語有某些相似之處。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中國國民政府收復台 灣地區;戰後國民黨再次發動內戰,在經過共產黨人和正義人士的艱苦努力,國民黨政府戰敗,帶著幾十萬軍隊和人民從大陸「轉進」台灣,這是台灣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活動,再加上日後推行的「國語」(這次是北京語)運動,在其影響下,河洛再度加入新的語料。由於古代越 南、福建、廣東等地是越族的地方,所以古代北方漢族遷徙南下後使用的古漢語受到了很多越語的影響,古代越南從中國的西漢到唐朝是中國的領土,即使從中國分離出去後,還是和中國南方保持密切關系,越南還是中國的五代到清朝藩屬國,古代越南使用古漢語和古越語的融合的古越語時間有1000多年。近代現代之研究已也顯示侗台語系(TAI-KADAI)亦與原始漢藏語系以及上古漢語有極密切之關系。侗台語系和閩南話有某些共同的古越語,侗台語系包括了中國境內的侗族、壯族、傣族,與及東南亞的泰國語、緬甸禪邦語,所以東南亞人有學習閩南語的優勢。更由於閩南人的遷徙傳統,閩南人與海外,特別是與東南亞的交流極為密切。相應的,閩南語中自然有相當多的東南亞借詞。從元 朝開始,泉州成為為東方第一大港,元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泉州,從此閩南一帶和中東、西亞、東南亞的來往更加頻繁,大量的阿 拉 伯商人定居在泉州,出洋的華僑把外鄉的語言帶到閩南,時間久了,有的外來語的語詞進入閩南語,成為閩南語的一部分。例如 : ma-ti(死掉)、ta-pi (不過、可是)、ko-pi(咖啡)、gan-dang (馬鈴薯 / 土豆)、pa-sak(巴剎)、sa-bun(肥皂)、chok-ku-le(巧克力)、tong-kat(拐杖)、go-ka-ki(走廊)。
不同說法
閩南話又稱河洛話,有兩個版本的說法:
一:河洛話原本是夏商周先秦時期中原商朝時的官話,商傳至紂王為西方狄族(即周族)所滅,留在河洛一帶的商民,上階層者被迫遷至洛邑當奴工,營建新都成周,下階層者被分配至衛、宋、魯、齊國等地當農奴,在東方尚存的幾支頑強商族只好退到江南 等地,利用豐富的資源發展工商業,而居東南沿海者則形成越族後裔,河洛語之口音即源於商代,讀書音源自古代漢語,故河洛語應稱為「商漢語」或「古漢語」,此種語言乃最具漢人本色之語言。
二:閩南語的發源地是在古代中原國都洛陽周圍的黃河、洛水流域,俗稱「河洛話」,「生生不息河洛郎「,這是因為西晉時中原一帶的林、黃、陳、鄭、詹、丘、何、胡八大姓為避戰亂南下,晉室南渡,在江邊定居,並把這條江定名為「晉江」,以示不忘自己是晉朝人,這樣也把河洛話帶到福建,也有晉安郡的人南遷,並逐漸演變為閩北、閩中和閩南三種方言語系。西晉在福建設置晉安郡、晉安郡晉安縣。在閩南人移民台灣後,把閩南話帶到台灣。令人預想不到的是,原先說河洛話的地方早已不說河洛話了。
語言分區
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它分為幾個次方言:
廈門話區:廈門、同安。
泉州話區:泉州、安溪、石獅、晉江、惠 安、南安、永春、德化、金 門等九個縣市。
漳州話區:漳州、龍海、漳浦、雲霄、東山、詔安、華安、長泰、平和、南靖等十個縣市。
龍岩話區:龍岩市新羅區、漳平市。
大田話區:大田縣部分、尤溪縣的小部分。
閩南話的流播不只在閩南地區,早已超過省界和國界,在外省傳播閩南話最廣的是台灣,台灣島上,除了高山族地區外,差不多都通行著類似於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閩南話。據初步調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閩南人移居台灣據說開始於元代,大規模遷移是在17世紀中葉,大量閩南人隨鄭成功渡海從荷蘭侵略者手裡收回台灣。300多年來,閩南人和其它地區東渡的漢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開發祖國的這個寶島,在共同的生活和斗爭中,閩南方言始終作為主要交際工具,保留在台灣人民的口中。特別是今天,大陸與台灣的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灣的父老兄弟不斷到大陸尋根、探親、訪友,閩南話顯得更加重要。
在國民黨執政早期的台灣,由於國民黨政府強制推廣普通話,使得閩南語在台灣曾經幾十年時間比較沒落,講閩南語的人會被稱為「台客」等,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大力推行本土文化及愛鄉、台灣人講台灣話等活動,講閩南語由「土」變成一種潮流時尚、Local Man,諸多外省人、客家人(如胡瓜)也在努力學習閩南語並會使用部分或流利使用閩南語,現台灣的諸多電視台也以閩南語為主要語言,如民視、三立、台視等,各大電視台也有製作各種類型的閩南語電視劇及綜藝節目,閩南語也被列入台灣學生學習的課程之一,很多台灣會說閩南話的人口大約佔全省的80%。
除了台 灣省以外,及東南亞各國的許多僑胞也使用閩南方言,據初步統計,海內外操這種方言的人超過4000萬,不少被閩南人同化的人也會使用閩南語,在東南亞的閩南人與馬來人聯姻的後代共計人數達1000餘萬人,不少馬來人也會使用閩南語。 綜述
閩南菜的發展與傳承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從泉州發源,流傳到漳州、台灣、廈門等閩南文化圈中。泉州人下南洋後,由於交往的頻繁,對外交流擴大,飲食文化的交流與磨合融會也更加密切,這樣,閩南菜的風味不但影響漳、廈、潮汕、台海等地區還輸出到廣大東南亞地區。許多到東南亞旅遊的人會驚訝地發現,吃的飯菜正是家鄉的味道,街頭的小吃攤也能吃到海蠣煎、花捲、肉粽。不少外來飲食不斷進駐泉州,一些僑胞也回到故鄉開起了飲食店,泉州人上街就能吃到地道的印尼菜、越南菜、緬甸菜、新加坡菜。
廈門特產
炸棗
炸棗:廈門同安著名的古老小吃,為同安五寶(馬蹄酥、封肉、炸棗、炸五香、碗仔粿)之一。
作法:原料分為皮、餡。皮一般為上好地瓜,米磨(碾)成粉,餡一般為花生、豌豆、芝麻餡,也可用蔬菜。把餡包在皮里,放在沸騰的油鍋炸,口感甚佳。
炸五香
五香條:「五香」是廈門同安傳統小吃。長期以來,每逢過年過節、婚壽喜慶,家家戶戶辦喜事必備的五香配酒是最美味的佳餚之一,所以拿來招待親朋好友是最好不過,這已成了廈門同安的傳統風俗之一。「色澤赤褐色,鮮香酥脆,餡潤滑甜美,熱食味道尤佳,佐酒甚宜。
五香條作法:豆腐皮【豆膜】、豬瘦肉、澱粉、洋蔥、精鹽、味精、砂糖、五香粉、干扁魚、馬蹄、花生油。
馬蹄酥
馬蹄酥:廈門同安傳統特產,盛行於同安。用麵粉制皮加香油作為進香的供品,所以俗稱香餅。
作法:用精麵粉、白糖、精生油、麥芽糖、花生仁和白芝麻,分皮、酥、餡三道製作工序。
封肉
封肉:廈門同安傳統小吃。
作法:將豬肉(前腿肉)切成方塊,約二斤左右,用方形紗布包紮,放在干凈的鐵鍋,倒上熟豬油,加熱,把整塊豬肉放到鍋內熱炒,加上醬油、白糖、味精、米酒、八角香料等,再配上香菇、板栗、蝦仁、壕乾等佐料,放在鍋里燜上兩個半小時即可。
碗仔粿
碗仔粿:廈門同安傳統小吃。
作法:主要原料是硬米,把經水泡過的大米放在石磨磨成漿,配上肉泥、油蔥等佐料,經過蒸炊便可。
番薯粉粿
番薯粉粿:廈門同安傳統小吃,盛行於翔安新店鎮一帶。
作法:用大米熬粥,拌上地瓜粉,放在石臼舂爛,使大米和地瓜粉揉合一起,然後加水,稠稀中,再放到鐵鍋里煎成一張一張的薄餅皮,切成兩厘米寬的粉條,涼在「敢壺」里。煮的時候,下足豬油,加上海蠣、海蟶、小蝦等海味,面上撒些蔥花或芹菜。
泉州飲食
泉州人的居家食俗,與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均實行一日早、午、晚三餐制。作為正餐的補充。還有點心,但各時期、各階層有所不同。以永春縣為例,在清末至民國時期,為官「三餐三點」(早點、午點和晚點),十層「三餐二點」(早點和晚點),庶民農忙時才多加「一點」(午點),窮人三餐難顧,不敢有點心之奢想。
受本地自然環境、經濟條件和生產方式的制約,泉州人的飲食結構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主食原料為大米、番薯(也稱地瓜)、大麥等。在安溪、永春。德化等內地縣,是以大米為主,而在惠 安、晉 江、南安等沿海縣,則以番薯、大麥為主。主食的製作方法有干飯、稀飯兩種,以三餐皆稀為常,或一干兩稀(中午或晚上為干飯),或兩干一稀(中午和晚上均為干飯)。泉州人還有個主、副食「二合一」的吃法,即把蔬菜,海鮮、肉類等副食品直接與大米煮成咸飯(如高麗菜飯、紅膏母蟳飯、肉飯等)和鹹粥(如花生仁粥、蚝仔昭、鴨仔粥等),吃起來頗有地方風味。關於泉州人的主食原料,這里還應就番薯多說幾句。番薯除了作為三餐的主食,以及製作諸如薯粉糊、炸薯片等風味小吃外,還成為維系家鄉和境外、海外遊子的精神紐帶。家鄉的親友出境、出國探親,所帶的禮品中就有番薯粉等。華僑回鄉來,也要吃番薯粥、番薯湯。泉州僑鄉的人民甚至認為,能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頑強地生長著的番薯,哺育了他們旅居在境外、海外的鄉親們艱苦奮斗、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與性格,並克服種種困難,在異國他鄉落地生根,迅速成長。而一旦事業有成後,當他們回想起以前家鄉人民植番薯、喝番薯湯的艱苦日子,又會激發起愛國愛鄉之情,踴躍支援桑梓建設。想不到番薯這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粗俗食物,竟有如此豐的內化內涵。泉州城鄉一般民眾,舊時儉朴,粗食淡飯,佐之物多是自家腌制的瓜菜和廉價的新鮮蔬菜、豆製品等,魚、肉、禽、蛋,往往要逢年過節才難得一嘗,清道光《晉江縣志》曾記載明代萬曆進士楊廷相講他「為諸生時,歲惟大麥及蘿卜菜熟時一飽耳,余具枵然也」。因此泉州俗諺有「死死六工尺,豆乾、菜脯、(蟲字旁一個宅)(即海蜇)」和「日日醬瓜豆豉,終年不知肉味」之說。
新中國成立後,城鄉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今天的主食結構已以細糧為主,麵食品也進入正餐。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家庭以牛奶、豆漿、麥乳精、營養麥片等飲料,配以麵包、油條或糕點為早餐。隨著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家庭飲食日漸講究營養化和口味化。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有時合家到飯店酒家進餐,也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漳州飲食
1、蚝仔煎
介紹:蚝仔煎也叫海蠣煎,是泉州人非常喜歡的海味。地道的海蠣煎要用未在水 中浸泡的「珠蚝」做原料,洗凈後加入雞蛋、肉絲、澱粉、蒜白,調以味精、細鹽、白酒等,攪勻放入熱鍋,兩面煎透,起鍋後放入醬料和香菜,鮮香無比。
2、鹹肉粽
介紹:它選用上等糯米,配上蝦仁、香菇、雞蛋和豬五花肉,調入五香粉等到作料,用洗凈的竹葉紮好,放入鍋中煮爛。吃時解開竹葉,調以沙茶醬或辣醬,味道鮮美,香氣撲鼻。
3、手抓面
介紹:手抓面是漳州特有的地方小吃,是用手直接抓食的。它是將黃油麵條煮熟後 攤成巴掌大的圓形裝盤,澆上甜面醬、蒜茸醬、雜醋醬(用生薑、蔥頭剁碎加醋和番茄醬調拌而成)、花生醬、沙茶醬、辣椒醬、芥末醬,最後再加上油炸豆腐乾絲,捲起來用手抓著吃。甜中帶酸,令人脾胃大開,這是福建菜中一道具有閩南風味的冷盤,頗負名氣。

5、"陛下,這間屋子裡的東西是微臣給妹妹准備的嫁妝,不知陛下可否有意一觀

書名:唐磚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孑與2
《唐磚》是孑與2創作的網路軍事歷史小說,連載於起點中文網。
這是一部典型的歷史穿越類小說。它描寫了主人公雲燁回到唐初貞觀年間,作為大唐貴族的他面臨種種考驗,過著混合著那個時代那個事兒的生活。《唐磚》同名小說實體書第一部《唐磚1:土豆有妖氣》已經出版上市,第二部《唐磚2:蝗蟲這盤菜》年後上市。

內容簡介
一個毛頭小子來到了貞觀初年的唐朝,陪同他的,只有一匹同樣落難的野馬。
他不懂政治,也不懂軍事,他不能翻雲覆雨,也不能乾綱獨斷,但他註定要改寫這段由劍和筆渲染的時代:長孫不再早逝,李靖不再抑鬱,李承乾不再造反,突厥不再是心腹大患……歷史從此走上一條截然不同的岔路。

這里沒有史冊缺失的遺恨,這里沒有百年難卻的屈辱,這里沒有千年不迭的興亡…這是夢里的大唐。這里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後……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

唐磚經典語錄:
1、我要大喜,大悲,大哀,大痛就是不要成為石頭。師傅還問我:要做百十年的人,還是要做一萬年的石頭,微臣回答自然要做人,百萬年的石頭也不做。師傅甚是開心,摸著我的頭念了一首詩:天上白玉京,九宮十二城,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2、書記嗎,他就不是幹活的,不管大小。反正後世的書記也沒幾個幹活的。
3、世人都想長生,從帝王到普通百姓把生命的延長當作最深的夢想,卻不知長生本身就是一個最大的笑話。佛家要求寂滅,道家要求無為,儒家在探索中正,殊途同歸,到頭來就是要把人變成石頭。烏龜長壽是因為遲緩,樹木長壽是因為不動,亘古長存的只有石頭。滅人慾,絕人倫,斷五覺,阻試聽這還是人嗎?不知寒暑,不識香臭,不辨是非,無家國之念,沒有親情之觀,無喜樂,無悲歡與朽木何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我們有思維,懂禮儀,知親情,會勞動,會創造,會改造天地,也會創造天地,讓世間萬物為我所用。這才是人的本分。
4、世上沒有後悔葯,所以失去的便追不回來。哪怕你比劉翔跑的還快。
5、別了,我的懶覺,別了,我的自由,別了,我無憂無慮的生活。
6、這世界上到處都是不可知之地。昆侖山有王母,東海有龍王,天上有諸天神佛,地下有閻王。反正到處充滿神仙,哪怕你蹲茅廁說不定都有一位猥瑣的神仙在偷看
7、連兄弟都不保護的軍隊,那不是軍隊是烏合之眾。
8、人總是健忘的,所以在行走一段人生旅途後,總要不自覺地停下來,整理一下前段時間的得與失,得大於失證明這段時間沒有浪費,欣喜若狂的准備下一段旅途。
9、我做我該做的,連不該做的也做了,我問心無愧。
10、時間是世上最快的一把殺人刀,無論你是萬世將種,還是絕世美人,到頭來都逃不過這把刀的索命。枯骨荒冢,有誰還記得你生前的模樣是丑是美。
11、不論前世今生,對他人有益的人,或者說能給別人帶來好處的人,最容易融入人群,並被他們接納。
12、人可以老死,病死,淹死,燒死,被刀砍死,被馬踏死,就是不能被餓死,這是天下間最痛苦的死法,是蒼天降給人世間最大的懲罰。
13、人啊,不能讓自己太安逸了,身子安逸了,心就麻木了,這他娘的和咸魚有什麼區別?
14、雲家遭到過大難,衣食無著的時候,誰也靠不住,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這將是雲家家訓,每一個雲家子弟,無論男女,都必須掌握一門手藝,哪怕是最低賤的。
15、醫生說的好啊,就人其實就那嗎一回事,你越是不把他當人,就越可能救活,人堅強著哪。
16、男子漢大丈夫就該光屁股打天下,沒有這些東西,我們自己創造。
17、可惜啊,張藝謀錯了,沒有露著半個Ru房的宮裝女子,只有裹得像熊貓的臃腫婦人。
18、雲燁當了三十幾年的人民自然知道人民的權利由少數人代表,和目前的狀態沒有什麼區別。報喜不報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勝利終究是屬於我們的。一千四百年,一千四百年政府報告的演化只是從文言文變成白話,生澀難懂,曲折盤旋,說話的藝術被演繹的淋漓盡致。比相聲還相聲。
19、是社會動物,有各種感情需要。獨自一人生活,只會向返祖現象發展,語言功能會退化,大腦功能會退化,而四肢卻會得到強化。雲燁不想在荒原上當野人。
20、雷鋒是聖人,我們都在學習他,甚至聽說他的精神在美國也很有市場。能力所能及的幫助他人是我們做人的本分,刻意的那麼做就超出了我們的能力范疇,說不定還會引來惡意的猜想。這就是雲燁做人的底線。
21、子不語怪力亂神,太先進的東西不會給自己帶來幸福,只會招災。
22、從今天起做一個高尚的人;從今天起做一個純粹的人;從今天起做一個胸無大志的人;從今天起做一個混吃等死的人;我只願面朝南山,春暖花開。
23、為什麼富貴人家都比較珍惜自己的生命,所謂越有錢就越怕死,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窮人家活著就是受罪,如果連罪也受不下去了,也沒機會受下去,那就只好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造反了。
24、雲燁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戀家的人,母親,老婆,兒子構成自己心頭最堅固的堡壘。如果只是距離的麻煩,他不認為是麻煩,哪怕在火星上,他也會綁架小綠人讓他們送自己回家。現在不是距離,而是茫茫的一千餘年。
25、生存才是眼前最重要的,只有活著,才能談及其他。
26、存是第一位的,曠野中你可以不穿衣服,但絕不能不穿鞋子,奔跑這一來自祖先的遺傳本能,雖然笨拙,卻是最有效的逃生方法。
27、在沒有成為大佬之前,一定要尊敬現在的大佬。
28、人生如江湖中的飄萍,有緣相聚,緣盡則散,不必看重生生死死,就當是一場旅程,我和他都是途中旅人,看不同的風景,品嘗不同的人生,現在到了分手的時刻,有緣或者還能相遇。
29、古人雲,懷璧其罪,如不外傳,恐怕是取禍之道,人不能太貪。
30、興亡千古事,盛衰一夜間,漢民族能在地球上屹立五千年,幾經風雨摧折,卻又老樹發新枝,是何等的不易,又是何等的幸運。

6、繼父老了,我媽和他離婚,婚禮上收到他給我的嫁妝,我該收下嗎?

我八歲的那一年,我的父親跟著兄弟一起去煤礦打工;那年冬天,雪來的比往年更早一些;家家戶戶的窗上都貼上大紅色的剪紙,村子裡炊煙裊裊,到處洋溢著過年的喜氣。

我們家卻顯得異常清冷,我父親沒回來,父親的兄弟帶回父親的骨灰盒和礦上的15萬賠償金;我媽抱著我痛哭:孩子,你爸不要我們娘倆了,他去西天享福去了。

我媽帶著我這個姑娘討生活,著實不容易;父親的那個兄弟經常會來我家幫我們幹活,而且他一直是單身著,他繼續出去打工,每個月的工錢都會寄一半給我們。

後來在村裡的媒人的撮合下,他和我媽結了婚,擺了幾桌酒席;那天他喝的臉上紅撲撲的,當著所有人的面發誓:這輩子只要我有一口吃的,我就不會讓你們娘兒倆餓著;只要我在這個家一天,我就不會讓任何人欺負你們娘兒!

他是個漢子,他說到做到了;他咬著牙把我供到了大學,他自學了一手好廚藝,每次我回家,他都會在廚房裡忙活半天,然後端上一桌子豐盛的菜,有紅燒豬蹄,梅菜扣肉,排骨土豆和鯽魚湯等等。

他和我媽一直沒有要孩子,有一天夜裡,我聽到他們在說話。

我媽說:要不咱們再要一個吧!

他說:咱有一個閨女就夠了。

我真的很感動,能夠遇到這樣的繼父;只是後來我畢業以後,繼父老了,他干不動活了;而且繼父突然中風了,站都站不穩。

我媽很快的和繼父離婚了,他們一直都瞞著我,我工作回去的時候,家裡已經沒有了繼父的身影。

我焦急的問我媽,我媽一邊打麻將,一邊滿不在乎地說:閨女,你別怪媽心狠;他現在什麼都干不動了,媽也是沒辦法呀,媽身上也有病。

我氣的把我媽的麻將砸了,指著我媽說:媽,做人要有良心;這些年爸一直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現在他有了難,咱們不能棄人不顧。

我媽也動了火氣說:什麼咱們?你給我聽好,我們家不欠他什麼,當初煤礦塌的時候是你爸用自己的命救了他一命,這是他該替你爸做的!

我媽勸我就當做什麼都不知道,我握緊了拳頭。

後來我談了一個男朋友,男友家裡很有挺有錢的,他承諾結婚以後會和我一起照顧我媽媽!

他是獨生子,父母都有退休金,他們家在城裡有兩套房子,剛買了一輛幾十萬的車子。

我媽一邊數著彩禮,一邊笑著對我說:傻丫頭,你嫁過去,可就是當少奶奶,要享福的了。

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我給繼父發個簡訊,跟他說:我要結婚了,求他回來;但是繼父一直沒有來到婚禮的現場。

舉行婚禮的那時候,我的手機上突然收到一條轉賬信息,繼父給我轉了10萬塊錢。

繼父還給我一條留言:閨女,這是爸一直給 你攢的嫁妝,爸不怪你媽,她也是有苦衷的,只怪爸這身體不爭氣,爸爸不想拖累你,爸爸永遠祝福你,結婚快樂!

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沒辦法這樣沒良心的過好自己的日子;我跟新郎說了這件事情,我要把我繼父接過來一起照顧!

可誰知新郎的家裡立刻翻臉:你是不是傻,把一個外人接過來跟我們一起住。

我摘掉了戒指,扔掉了頭發,哭著對所有人說:我不傻,那是我爸。

最後我退還了男方家的彩禮,停止了婚禮;我把我繼父接回來了,我要給繼父看病養老!

7、穿越後種土豆,玉米,用唐朝詩人的詩

唐磚
作者:孑與2
簡介:夢回長安,鮮血浸染了玄武門,太極宮的深處只有數不盡的悲哀,民為水,君為舟,的朗朗之音猶在長安大地回繞,異族的鐵蹄卻再一次踏破了玉門關,此恨何及?
墳墓里的李世民眼見子民塗炭,該發出怎樣的怒號?欄桿拍遍,只能見九州陸沉!
胸中也充滿郁悶之氣,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摘飛星,攬日月,讓乾坤倒轉。
也罷,耳聽得窗外鬼鳴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禿筆,為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陰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後,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
雲燁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超級極戀家的人,哪怕把自己放在火星,也會綁架火星人讓他們送自己地球。現在麻煩了,自己如何才能從貞觀二年回到公元兩千一零年?整個大唐就是一個巨大的坑,李二坑他,李承乾坑他,成妖精坑他,牛魔王坑他,就連一代賢後長孫皇後也坑他。大唐朝野無好人啊!日子還要過,上有白發蒼蒼的祖母要孝敬,下有八個妹妹要嫁妝。身為高級貴族的雲燁感覺鴨梨山大。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