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貴陽臘八風俗

貴陽臘八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8 11:34:46

1、臘八節有什麼風俗

臘八節,即每年農歷十二月八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

臘八粥

又稱「七寶五味粥」、「佛粥」、「大家飯」等,是一種由多樣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臘八醋

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里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里流行。

2、臘八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的節日風俗如下:

1、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2、臘八粥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3、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4、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5、麥仁飯

青海傳說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里造了這味飲食。

3、各地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每年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傳統的 臘八節 ,在古代這是人們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日子,而隨著佛教傳入我國,臘八節又成為紀念佛陀釋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那麼就讓 老黃歷 為你介紹,各地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

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肅臘八節的習俗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西寧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麥仁飯異香撲鼻,十分可口。

江浙臘八節的習俗
江蘇人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臘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如果煮的是鹹粥的話,在裡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臘八粥則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據說,這種煮粥方法還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

西北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趕邪佞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里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寧夏臘八節的習俗
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北京臘八節的習俗
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4、臘八節的風俗及寓意是什麼?

臘八節的風俗:在這天人們會吃臘八粥,臘八粥的最早文字記載在宋代。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臘八節寓意:在我國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過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每到臘八節,北方地區忙著剝蒜制醋,泡臘八蒜,吃臘八面臘八粥。在南方臘八很少提,臘八節是典型的北方節日。



(4)貴陽臘八風俗擴展資料:

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傳說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

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5、臘八節的節日時間、風俗是什麼

農歷2020年臘八節的日期: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臘八是一個多彩的節日,它既是春節的序幕,又是佛祖成道的紀念日。而它的形成,又與古代冬祭有關。
臘八節的別名是:臘日祭、臘八祭、王侯臘。

在古代,「臘」與「蠟」兩字基本通用,指冬季祭神祭祖。因為這種祭祀在十二月舉行,所以便稱十二月為「臘月」或「蠟月」。自漢代開始,以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即冬祭日)。自南北朝開始,改十二月初八為「臘日」,又稱「臘八」或「臘八節」。從此,臘八節便在十二月初八這天固定下來。
臘八節的風俗,古代主要有兩個。一是祭神祭祖,其中祭祀的神靈有先嗇神、司嗇神、農神、郵表畷神、貓虎神、坊神、水庸神和昆蟲神八種。二是臘鼓驅疫,又叫「驅儺」,即驅逐疫鬼。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相公頭及作金剛士以逐疫,沐浴轉除罪障。」這些風俗,如今已基本不存。而臘八節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最重要風俗,就是喝臘八粥。
臘八粥又叫「防風粥」。因臘八正逢數九寒天,喝粥可以禦寒,故有此名。通常的臘八粥,是用糯米和赤豆、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蘿卜等熬制而成。後來各地的用料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不但用料品種繁多,製作也更加精緻。如清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就對北京地區的臘八粥作了如下描述:「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以作點染。」這就比普通臘八粥講究多了。還有的只選淡色的糯米、薏米仁、菱角米、雞頭米、蓮子肉等原料煮粥,深色的雜豆一律不要,這樣熬出來的粥雪白透明,質地精細。然後將粥放在蓋碗或特製的粥盒裡,再鋪上蜜餞果脯、荔枝肉、桂圓肉、桃仁、松子、染紅的瓜子仁和青紅絲,還要擺出圖案和花樣,謂之「八寶粥」。
有文字記載的喝臘八粥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說:「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十二月》亦雲:「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歲晚節物》中更提到稱作「臘葯」的臘八粥:「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醫家亦多合葯劑,侑以虎頭丹、八神、屠蘇,貯以絳囊,饋遺大家,謂之『臘葯』。」這說明,在宋代,臘八粥的品種已十分豐富,喝臘八粥也已經在民間廣泛流行。
明清以後,喝臘八粥之俗依舊長盛不衰。尤其可貴的是,其施捨、濟貧的用意得到進一步加強。最初,施粥主要在佛寺中進行。寺僧為答謝信徒,救濟貧苦百姓,常在臘八節這天煮粥施捨。後此風流傳漸廣,臘月初八這天,不但各寺院煮粥施捨,民間也爭相效法,親友間相互贈送臘八粥。誠如陸游詩中所言:「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至明清,朝廷及地方官府每到臘八節這天便開設粥廠,施粥救濟貧民。如清雍正年間,臘八節這天,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大鍋煮臘八粥,將粥分給眾人食用。京城的各條主要街道上也都搭有粥棚,向窮人施粥。此外,這天皇帝向文武百官賜臘八粥,皇後也向嬪妃、宮女賜粥。從宮廷到民間,都把喝臘八粥和送臘八粥當成一件表達友情和關愛的盛事看待,臘八節施粥也成了救助窮人的慈善事業。
除喝臘八粥外,臘八節還有一些與臘八粥有關的習俗,也很有趣。
許多地方都有在早晨喝臘八粥的習俗,所以天不亮就要煮粥。俗諺:「誰家煙筒先冒煙,誰家高粱紅透尖。」意謂臘八節這天誰家粥喝得早,誰家就能喜獲豐收。也有的將臘八粥塗於牆壁、樹木、門環等處,俗信可以攘除不祥,帶來好運。還有的將臘八粥塗在果樹上,據說可以使果樹茂盛,多結果實,即「大樹小樹吃臘八,來年多結大疙瘩」;將粥塗在婦人背上,俗信可以多生子……

6、臘八節的節日時間、風俗是什麼?

臘八節五食俗
圖片
臘八冰:俗話說「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臘八節當天一大早,人們要去河邊砸冰,然後背回家,這就叫「臘八冰」。哪家人起得早,第一個打上冰,哪家人就會獲得一年的好運氣。
還有一種說法是:臘八節的前一天,盛一盆水放在屋外凍成冰,到了臘八就把冰從盆子里倒出來敲碎吃掉。因為有人說,吃了這天的冰,往後的一年都不會生病,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
圖片
臘八粥:說起臘八節,不得不提臘八粥,它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已經延續了一千多年了。古人到了這一天,不管是王公貴族、黎民百姓還是寺院廟宇,都要做臘八粥。
雖然各地區做臘八粥的用料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有大米、小米、糯米、紫米等谷類,以及黃豆、紅豆、綠豆等豆類,再加上紅棗、蓮子、枸杞、杏仁、桂圓、核桃等乾果,就熬成這道冬天可以健脾養胃的養生佳品。
圖片
臘八豆腐:它是安徽黔縣地區的民間傳統節令小吃,是在豆花中加入辣椒、五香等調料後壓製成坯,晾曬而成,有「素火腿」的美譽。其成品色澤如玉般黃潤,入口松軟,咸中帶甜,味道鮮香。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道菜,相傳明清時期,徽商外出經商,一般的食物不易保存,有一位商人的妻子就用腌制的豆腐作為丈夫外出經商跋涉的食物,沒想到這個豆腐味美乾燥且容易攜帶,受到大家一致好評,紛紛效仿。
那位商人為了感謝自己的妻子就稱之為「老婆豆腐」,黟縣的「老婆」發音很像「臘八」,久而久之這豆腐也就被稱作臘八豆腐了。
圖片
翡翠碧玉臘八蒜:在臘八這天,北方人都會腌制臘八蒜。將去掉老皮的蒜瓣放入小壇中,再浸入足量的米醋後封嚴小壇,等到除夕時啟封,那蒜瓣就變得碧青翠綠,酸辣醋香融在一起,就形成了臘八蒜的獨特風味。
圖片
臘八面:臘八節的節令食品,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的渭北一帶。當地人臘八不喝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其以面條和豆類為原料,待豆子熬熟時下入韭菜葉寬度的面條,同時將蔥花爆香,等面條煮好之後將蔥花油潑入鍋中,便可大功告成。

7、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是什麼?

由來: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

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

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風俗:

1、喝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2、吃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的節日食俗。臘八蒜材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7)貴陽臘八風俗擴展資料: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

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8、臘八節的節日風俗

臘八節的節日風俗:臘八粥、臘八蒜和臘八醋、藏冰和吃冰。



臘八粥
臘八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就是喝臘八粥。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等乾果,合八方食材於一爐,花樣之多堪稱一絕。用老舍先生的話來說:「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銷會。」
臘八粥的出現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它最早出現在史書中,就是與僧人施粥有關。臘月初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浴佛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名為臘八粥。大家認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久而久之,寺院布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在漫長的發展中,臘八節逐漸褪去了宗教因素,今天的臘八粥已和佛教無關,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臘八蒜和臘八醋
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更是容易,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放到入罐子或小壇內,然後倒入醋,封嚴靜置。等到除夕啟封,泡在醋中的蒜會變得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一般。而浸泡過蒜瓣的臘八醋,蒜辣醋香交織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也可以用來拌冷盤,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藏冰和吃冰
對於老北京的居民而言,臘八節還有一項特殊的活動——藏冰。他們會將御河、護城河裡的冰,鑿成一尺見方,藏於冰窖內,以備抵抗來年的炎炎夏日。紫禁城內、德勝門和正陽門外,都建有土窖專門用來藏冰。今天北京德勝門一帶仍然保留有「冰窖口胡同」的地名。
還有一些地區,人們會在臘八前一天,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取冰並敲碎食用。據說這一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後一年都不會肚子疼。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今年臘八與大寒節氣正好是同一天。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這個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期。民諺雲:「小寒大寒,無風自寒。」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雖然在北方地區大寒是沒有小寒冷的,但對於南方大部地區來說,是在大寒節氣最冷。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這數九寒天里,正好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靜待新年的到來吧。
其他食俗:
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關於煮「五豆」也有個民間傳說。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勢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後,李員外嫌貧愛富,將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衣縮食,勤儉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後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著就講述了過去經歷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民謠日: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貪。
由於臘月初五距初八很近,當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臘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臘八粥」,實際上「五豆」和「臘八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其他風俗:
中原地區有用臘八粥喂棗樹的風俗。用刀、斧砍破棗樹皮,將臘八粥糊入斧痕謂之喂棗樹。這樣來年棗樹就可以多結果。民諺曰:「砍一斧,結石五,砍一刀,結十稍。」足見人們期盼豐收的心願。
有的地方臘月初七夜,家家都要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裡,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檯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兆著來年小麥豐收。然後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煞是好看。孩子們人手一塊,邊玩邊吸吮。據說,清晨,有的農人一起床,便去河溝、潦池打冰,將打回的冰塊倒在自家地里或糞堆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願望。

9、臘八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相傳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古印度人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難,便在臘月初八這天以吃雜拌粥作為紀念。臘八節的風俗有喝臘八粥、吃冰、泡製臘八蒜、制臘八豆腐、吃臘八面等。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