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風俗學

風俗學

發布時間: 2022-10-08 09:03:43

1、民俗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1、口頭民俗學(口傳文學)

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童話、諺語、謎語、繞口令、民間歌謠、史詩。

2、風俗民俗學(儀式慶典)

家族制度,社會制度,婚喪祭祀、迷信、游戲、民間舞蹈、民族音樂。

3、宗教民俗學(信仰寄託)

民間宗教、佛教、道教、靈魂轉世、妖怪、占卜、巫術、民俗療法。

4、物質民俗學(常民生活)

民間美術、民間飲食、民俗服飾、民間建築。

(1)風俗學擴展資料

中國民俗學運動的發端,與蔡元培、魯迅等的提倡密切相關。蔡元培是我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1917年至1922年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倡科學與民主,廣聘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劉半農進步學者及其它著名學者使北大面貌煥然一新,後調任中央研究院院長仍繼續倡導他的進步主張。

對中國民俗學運動有著重要的啟蒙、指導和推動作用。從20世紀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半個世紀中,婁子匡、鄧師許、楊成志、楊堃、汪玢玲等學者都對我國民俗學運動進行過分期論述:由於寫作作時間過早,鄭師許在1935年只分為兩個時期(他稱為「時代」)。

即「民國七年時北京大學為開辟草萊時代,民國十六七年至二十二年時廣州中山大學的耕耘播種及開花結實時代;楊成志、婁子匡、汪玢玲都分為北大、中大、杭州三個時期;楊堃寫於1948年的《我國民俗學運動史略〉卻分為多達五個時段,即1922-1925年的北大起源時明。

1928-1930年的廣州中大全盛時期、1930-1935年的杭州衰微時期、1936-1937年的復興時期和「近九年來北平的民俗學研究」。

只有中國民俗學運動發展到一個較長的歷史時間內,我們才能站在時代的高處來進行回顧、梳理、求得較為客觀的、符合實際的分期法。

2、風俗民俗學是什麼?

風俗民俗學指的是在某種文化傳統中,以風俗的形式流傳和保存的民俗事項,主要包括迷信和宗教信仰、民間游戲、民間節日、民間儀式。

3、民俗學的學科的緣起

民俗學從學術屬性來說是一門兼具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性質的交叉學科。民俗學產生於19世紀初的歐洲。 英國在產業革命之後, 成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國家。它的社會文化和風俗習慣與過去以農牧業為主的封建社會的形態,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現象引起不少學者產生一種從科學上給予解釋的訴求。
民俗學早期的代表人物是德國的格林兄弟。但是,民俗學(folklore)一詞卻是1846年才由英國考古學家湯姆斯(W.J.Thomas)首先提出。在此之前,民俗學在德國被稱為人民學(volkskunde),在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被稱為大眾古俗(popular antiquities)或俗文學(popular literature)。1846年,湯姆斯在寫給《雅典娜神廟》雜志的信中,提出用folklore一詞來概括此一新興的學科。從此以後,民俗學風靡歐洲。這個概念的早期含義是指民眾的知識或學問,內容包括傳統的風俗習慣、 民間信仰、民間故事、歌謠、諺語等。由於民俗現象的普遍存在,以及由於近代許多民族、國家要求民族自我認識、爭取民族獨立和某些資本主義國家統治殖民地的需要,使這門學科得到廣泛深入的發展,遂成為社會科學中一門引人注目的學問。

實際上,19世紀後半葉的德國民俗學家萊因霍爾德·科勒(Reinhold Köhler)用「folklore」(民俗)來指稱學科研究的對象,用「folkloristics」(民俗學)來指稱對於該學科對象的研究。因此,「folkloristics」這一專指民俗學學科的術語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美國民俗學家羅伯特·喬治(Robert Georges)和邁克爾·歐文·瓊斯(Michael Owen Jones)把他們的實用教科書命名為《民俗學導論》(Folkloristics: An Introction),並且他們在書的第一頁就強調了「folklore」(民俗)和「folkloristics」(民俗學)的區別(1985)。

4、民俗學總體分為哪幾部分 口頭民俗

民俗學總體分為以下六部分:

1、民俗學原理:對民俗發生、發展、演變及性質、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理論探索。

2、民俗史:對民俗事象的歷史進行探究與描述。

3、民俗志:對一定范圍民俗事象進行科學記述、描寫、呈現的研究方法。

4、民俗學史:關於民俗問題的思想史、理論史、研究史。
5、民俗學方法論:關於民俗事象整體整體的觀察研究和和具體的調查整理的技術與方法兩方面的理論。
6、資料學:關於民俗事象資料的獲取、整理、保存和運用等活動的探索與討論。
民俗學的研究范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廣泛,在有的國家已經擴展到民間社會及文化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各種民間的生產慣習、社會組織及制度、行為規范、精神事象等。具有以下特點:它們是社會性和集體性的,一般要經過民眾的認同和長期實踐,才能成為風俗;它們大多以類型或模式的形態存在;它們在時間上具有傳承性,空間上具有擴展性。
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態的真實反映,舉凡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的內涵與形式,以及其間思想、行為、儀式、活動的記錄與形成,都是民俗學探討的主題,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與風俗,不僅是人們生活的提升與滿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5、什麼叫民俗學

民俗學是一門研究民間風俗習慣及其它生活文化傳承的社會科學。1846年英國學者湯姆斯(W.J.Thoms)首先採用Folklore一詞,把民俗學定義為關於民眾知識的學問。由於民俗現象的普遍存在,因此,民俗學遂在世界各國比較普遍地得到承認和發展。中國歷史上有關各類風俗的資料記錄和理性認識,悠久而又深厚,而現代科學意義的中國民俗學,卻是在本世紀初葉受西方學術思想的影響產生的,它也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構成部分。
 現在,民俗學的研究范圍,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廣泛,在有的國家已經擴展到民間社會及文化生活的所有領域,包括各種民間的生產慣習、社會組織及制度、行為規范、精神事象(包括信仰、倫理觀念、知識、民間文藝創作)等。在現代社會科學的體系中,民俗學具有不可替代和引人注目的地位、作用。
 民俗學的研究對象及社會生活里的種種民俗文化現象,大體具有以下特點:它們是社會性和集體性的,一般要經過民眾的認同和長期實踐,才能成為風俗;它們大多以類型或模式的形態存在;它們在時間上具有傳承性,空間上具有擴展性。上述特點使得民俗現象能夠顯著地區別於社會生活中那些個人的和暫時性的現象。
 民俗文化現象是適應一定的社會生活,首先是物質的生活和相應的社會心理需要而生成、傳播和繼承的;同時它也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相應的功能,即主要在於規范、便利和調節人們的社會生活,使之得以鞏固和發展。即便一些在以後失去原來意義的風俗,往往也能夠以某種變通的方式被保留下來,在生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滿足人們的社會與文化需求。研究各種民俗文化現象,將有助於對社會歷史傳統的梳理與展示,有助於對民眾實際生活及其觀念、心理的考察與理解,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發展。
 現代民俗學的研究注重實證,要求開展田野實地調查以獲得研究的基本依據,包括搜集在民間保存、記憶、變通運用的各種民俗資料,觀察和體驗民眾實際生活。同時,至少在中國還應結合已有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民俗學研究強調對民族或地方的生活文化進行客觀描述,也對其形成及演變規律、內外部關系和性質特徵等作出解釋。由於研究的內容比較廣泛和需要有多種觀察角度,因此,亦經常借鑒相關學科的資料、理論和方法。民俗學尤其和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和文藝學等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

6、民俗學總體分為哪幾部分?

民俗學研究涉及的領域,隨著時間的發展也越來越廣泛,今天在有些國家已經擴展到全部的社會生活和文化領域。民俗學的內容,包括對民俗事象的理論探索與闡釋、對民俗史和民俗學史的研究與敘述、民俗學的方法論以及對民俗資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的探索。具體而言可以分為六大部分:
1、民俗學原理——對民俗事象發生、發展、演變及性質、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理論探索,包括對綜合與單項問題的研究。代表性著述如(烏丙安:《民俗學原理》,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年。 )
2、民俗史——對民俗事象的歷史進行探究與描述。包括通史、斷代史、專門史。代表性著述如(鍾敬文總主編:《中國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民俗志——一種對一定范圍(如某一民族、某一地區)民俗事象進行科學記述、描寫、呈現的研究方法。代表性著述如(田傳江:《紅山峪村民俗志》,沈陽:遼寧文化藝術音象出版社,1999年。)
4、民俗學史——關於民俗問題的思想史、理論史,也包括研究史。代表性著述如(王文寶:《中國民俗學發展史》,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
5、民俗學方法論——關於民俗事象整體整體的觀察研究和和具體的調查整理的技術與方法兩方面的理論。代表性著述如([美]理查德·鮑曼:《作為表演的口頭藝術》,安德明、楊利慧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6、資料學——關於民俗事象資料的獲取、整理、保存和運用等活動的探索與討論。代表性著述如(中國民間文藝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中國ISBN中心)。

7、大學民俗學專業都學什麼?

民俗學專業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
1、 必修課(≥19學分)
(1) 公共必修課 (以學術型碩士學位為例)
馬克思主義理論 4學分
第一外國語(英語) 5學分
(2) 基礎理論課:
文化人類學理論 3學分
(3) 專業課
中國民族學概論3學分
民俗學理論與方法 3學分
人類學專題研究 3學分
中國人類學史3學分
2、 選修課(≥10學分)
人類學研究法 3學分
中國民俗學 3學分
視覺人類學3學分
語言人類學 3學分
都市人類學 3學分
醫學人類學 3學分
體育人類學3學分
行動研究 3學分
田野工作的實踐與反思 3學分
人類學原著選讀 3學分
社會評估 3學分
比較社會學 3學分
人類學綜合課 3學分
3、 補修課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大專院校、科學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也可在國家機關、文化事業單位及企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8、民俗學總體分為哪幾個部分

民俗學總體分為民俗學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學史、民俗學方法論、資料學。
民俗學與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息息相關。盡管人們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對整個社會具有多大的意義,他們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現的一切,對文化的傳播和保存起了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但是,有關生活文化和口頭傳統的一切細節,都可以作為民俗學者的研究對象。而且其中還包含和傳達著重要的文化信息。

9、什麼是民俗學 · 中國民俗學網

民俗學是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的一門科學。它的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的態度版,對歷史與當代的民俗權事象,進行調查、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論證,探求它的本質結構、特點與社會功能,揭示其發生、發展、傳承、演變、消亡的規律,為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服務。民俗學是一門幫助人們認識歷史與文化、改造現實社會生活的人文科學。
其間包含了歷史民俗學、理論民俗學、應用民俗學三個大的學科分支。

10、談談你對民俗學課程的認識及看法

寫作思路:把自己對民俗學的認識和理解寫出來,包含民俗學的內容,藝術特色等。

我對民俗學的最早涉獵是從大學2年紀開始的。那時我們開設了一門叫做民間文學的課程。這門課程很有意思,所講的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伴隨我們成長的民間習俗和我們經常聽說的民間故事、民間歌謠以及童話等等。

對於這些習俗和故事我們都是從小就耳濡目染的,僅僅認為它是勞動人民在幾千的勞動生產過程中約定俗成的一些風俗習慣,沒想到它竟然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後來在考研的過程中我又相繼讀了鍾敬文先生編寫的《民俗學概論》以及《民間文學概論》等等與民俗學相關的一系列書籍,對民俗學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與此同時我也明白了民俗學與民間文學的關系。

簡單地說:民間文學是指從民間流傳故事中採集、形成的帶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本土文學作品,其表現形式有民間小說、神話故事、民間傳說、評書、說唱藝術等,是一種通俗文學或口頭傳播的文化現象。而民俗學,研究的對象是各地民俗習慣,如飲食、服飾、婚嫁、喪俗等等。從性質上看,前者屬於文學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後者是社會科學的分支。

民俗它是勞動人民生活形態的真實反映,包括人們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等等的內涵與形式,以及其間思想、行為、儀節、活動的記錄與形成,都是民俗學探討的主題,這種約定俗成的習慣與風俗,不僅是人們生活的提升與滿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現在各國都非常的重視發揚和傳播本國的民族文化。要想是本國的文化不被世界文化大規模侵襲就必須堅持和立足於本土傳統文化。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