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茂名80米風俗

茂名80米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8 09:03:08

1、茂名過年風俗是什麼?

一、燒炮杖(爆竹)

「爆竹一聲除舊歲」,民間在除夕夜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在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無論大街小巷、鄉村農戶,鞭炮聲齊鳴、此起彼伏、不絕於耳,熱熱鬧鬧、喜氣洋洋。

不過近年來隨著各地政府出於安全和環境污染考慮,很多城市已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只在偏僻區域劃出專門地帶讓市民燃放,在茂名市區過年也就變得靜悄悄,少了那份熱鬧喜慶氣氛。

二、拜年

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帶上禮物探親訪友相互拜年。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吉祥如意。長輩則將事先用大紅利是封裝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年初一,還有專門醒獅隊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人們藉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裡、帶給企業。還有不少單位在新年上班的第一天發開門利是,也許錢不多,但能讓員工擁有歸屬感和收獲一份滿滿喜悅。

三、洗邋遢亦即掃塵

「年二八,洗邋遢」,是茂名家鄉人民的口頭禪。即在春節前從農歷二十三開始,家家戶戶會選擇晴好天氣,大小老嫩便會加入大掃除隊伍。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納新」含義,意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把一切窮運、晦氣掃地出門。

於是,無論在城裡,還是在鄉下農村,家家戶戶從屋裡到屋外的環境衛生,從被褥到廚具的清洗,都會徹徹底底、乾乾凈凈。只見曬場上、籬笆邊,鋪滿一張張或大或小、花團錦簇的被面、床單、窗簾,做籺用的竹篩,那場面洋溢著歡樂,充滿著期待。

 

四、貼春聯

貼春聯又叫貼對聯,到年三十或年初一,家家戶戶便會在自家門楣上貼上寄託著主人對未來美好生活充滿祝福的大紅春聯和威武的避邪驅鬼門神畫。屋裡面的道道過門,還要貼上寫著吉祥如意祝福語的春條,寓意來年生活紅紅火火、如意吉祥。不過,隨著人們的觀念轉變,門神畫已不興貼了。

在貼春聯的同時,不少人家還要在屋廳、門楣、牆壁上、甚至營運的汽車、拖拉機,甚而農具、雞舍等處,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福到財到。還有不少人家將「福」字倒轉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現在商家還將福字製作成包含其它吉祥物,如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精美字畫。現在不少家庭還在門前掛起大紅燈籠,紅紅彤彤寓意新年生活紅紅火火。燈籠一直掛到正月十五後才拿下。

2、茂名的習俗

在茂名市人的一生中,與年齡有關的三個「1」是一定要慶祝的:1周歲(抓周儀式)、(分禍聚福擔)、71(福壽雙全大壽),其中又以31的做法最為特別、最講究。
31歲是已婚男女才能做,俗稱「做擔」。做擔的必須是岳母,一般在生日的前三天請舅仔「送擔」(若無親兄弟則用母系親屬中平輩或晚輩男性),擔子數量一定要三條,一條裝煎堆,寓意金銀滿屋。一條為點紅印甜,寓意夫妻生活甜蜜。還有一條擔中要放置米、糖、一對酒壺(兩個酒壺用紅線穿上打同心結,現在大多數人都簡化為打活結),因酒壺形似男丁,寓意子孫滿堂。上面壓上兩條褲子(每條褲袋要放一個封包,一左一右,寓意左右得力),寓意生活富足。另一頭有糊上紅紙的雞籠裝入一對閹雞,籠頂壓上一刀豬肉(要有骨、有肉、有皮),肉的面上壓兩條魚(魚要用紅紙包著並用紅繩綁好),這就是俗稱「三牲」,用來拜祭用的。

接擔後,女婿一家便將煎堆、糖分裝好,挨家挨戶地分發,分得越多越好,名為「幫運幫數」。31歲生日的第二天要「回擔」。擔上要有生菜(生猛順利)、蒜(錢財多得數不清)、發糕(發達)、紅糖(日子舒心幸福),每條擔上要各放兩個封包,俗稱「壓擔」,是為岳母一家壓驚,祝願他們吉祥如意、健康長壽。

3、茂名有什麼風俗習慣

過年習俗
1.正窮節吃艾(籺)
農歷正月最後一天為「正窮節」,即正月結束的意思。茂名地區「正窮節」還有另一層含義,因本地「正」與「蒸」同音,「正窮」即「蒸窮」,是將窮苦病患從人世間「蒸發掉」之意。這天,鄉間戶戶飲艾茶、插艾花、吃艾(籺)。人們都到田野里採摘艾菜,拿回家中洗凈、曬干,搓成茸狀,放進鍋中煮熟,搓干水,伴以米粉、紅糖搓勻,做成艾(籺)。因艾有去塵排積、鎮災驅邪的作用;故艾(籺)也稱「正窮,吃了「正窮」,可使身體健康,無病少痛,人們非常喜歡吃。
2.年廿六、七做(籺)吃
每年到了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或二十七,我市民間都有做吃的習慣。相傳,從前茂名本是一片荒蕪之地,五穀不生,後來來了一群躲避戰亂的人,見此處丘陵連綿,了無烽煙,便紮根開荒種作,繁衍生息。人們初時只能種些薯類等雜糧,聊以充飢。為充分利用糧食,人們便將雜糧用木槌搗成粉,加水攪成糊狀蒸煮,令其體積增加幾倍,成為木薯糊、玉米糊之類的食物。再後來,人們已成功地在這塊土地上種上了稻穀,並連連獲得好收成。為慶祝豐收,也為調換口味,人們便按先前之方法,將米搗成粉,並配以蔬菜之類簡單的餡料,做成了有一定形狀和一定味道的食物,這就是「(籺)」了。初時,人們還只是用梗米(俗稱「粘米」)粉做,後來發現糯米粉黏性更強、造型更易,口感更佳,便專門用糯米粉做(籺),年復一年,漸成風俗。
茂名糯米(籺)式樣很多,有煮湯(籺)、菜包(籺)、壽桃(籺)、水(籺)、糖心糍、糖板(籺)、槌撻(籺)、灰水粽、艾(籺)、糯米糍、發(籺)等。各種(籺)都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吃法、不同的味道。每年在過年前幾天,即臘月二十六、七的時候,我市民間便興起做(籺)的習俗,一來表示送舊迎新,二來可准備一些以「擺年」(即將(籺)放在家中跨越新舊兩年),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生活美好。
3.年晚張貼春聯守歲分壓歲錢
農歷十二月最後一天是除夕,茂名地區稱年晚或年三十晚。這一天,農村的生產活動基本停止,家家戶戶開始貼春聯、門神,門額上貼上利是,灶頭、水缸、豬欄、牛欄、谷桶等也要開始貼上一張小紅紙,以示吉利。還搞一些祭祀活動,備辦雞、豬肉、魚等酒菜,燒紙燒香祭祠堂、廟宇、社稷、祖宗、灶君等。
除夕晚餐,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團圓飯基本上是一年之中最豐盛的一頓。外出的人一般都回家過年晚,與家人團聚吃年飯。吃時,若家裡有人外出未歸時,則要給外出的人留下1個座位和1副碗筷,以寄託思念之情,團圓飯也要剩些到第二天(即第二年)。團年飯的菜式多樣,但一定要有魚,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
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祭祖宗。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
當晚,長輩要給孩子分壓歲錢,還要在家中擺上一些生蒜、蘑菇、甘蔗、糯米、煎堆、果品、蒸糖籠等,此謂「擺年」,都是表示來年多福多壽、甜甜美美、平安幸福的意思。此外,家中每間房子還要點上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守歲。直到交年時分,家家燃放煙花炮竹,以示除舊迎新。
4.年廿三送灶君掃灰塵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茂名地區俗稱「小年晚」,也稱「祭灶節」,家家戶戶備辦茶酒、素菜、果品、甜品,在廚房中燒紙敬祭灶君,送其升天,然後從里到外清潔衛生、打掃灰塵。
祭灶,是一項在我市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灶王爺像上大多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到了臘月二十三,人們便備辦茶酒果品等,燒紙祭灶,送灶君上西天,以表達對灶君的尊敬之情。

我國春節,俗稱「新年」、「陰歷年」,是我國漢族人民最隆盛的節日。據了解,殷商時,每年的首日是從農歷十二月開始,秦朝和漢初則從農歷十月始。漢武帝太初元年採用「太初歷」,規定以孟春正月為歲首。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後,採用陽歷紀年,以陽歷元月一日為歲首,將農歷正月初一改稱春節,沿用至今。
在粵西茂名,過年一般是指從臘月二十三開始至正月結束這一段時間,主要的地方習俗有祭灶、掃塵、做(籺)、貼春聯、貼門神、吃團年飯、燃放煙花炮竹、分壓歲錢、守歲、拜年、派利是錢、做年例、唱大戲、吃艾(籺)等。

4、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有哪些?

廣東茂名年例的風俗有游神、游燈、點燈、打醮、舞獅、舞龍、飄色、八音、武術表演、做大戲粵劇、木偶戲、燃放煙花炮竹等,一直鬧至通宵達旦,自正月初七至二月十八,這段時間是廣東茂名地區的年例期,茂名年例已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茂名年例特徵

茂名人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出門在外的人,春節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是一定要趕回來的,年例的種種活動,表達以平民百姓為主體的社會各階層廣大人群祈福禳災,祈求平安吉祥的心願,粵劇已經成為年例重要的一種文化節日。

年例聯絡親友感情,親戚朋友之間,常年沒事一般不相往來,但自家年例那天,無論貧富,均擺酒宴請親朋好友,朋友間也成群結伴到各家去串門,吃年例,新年氣氛倍覺濃郁。

年例帶動了茂名經濟發展,年例不僅具有精神文化方面的特徵,而且具有物質文化方面的特徵,茂名很多商家看好年例經濟,紛紛開設年例購物一條街,菜市場、道路兩旁到處都是年例商品,水果、糖果、餅干、酒水銷售大大增加。

5、風俗是一個地區的人們約定俗稱的習慣,茂名結婚風俗有哪些要記住的呢?

1、過大禮,過大禮在廣東是很重要的婚俗,結婚前的15-20天,新郎家會送聘金和聘禮到女方家,收到聘禮後女方家一般會回禮,聘禮一般有龍鳳禮餅、茶葉、兩對椰子等,回禮一般有桔子、石榴、松糕等。2、安床,安床就是把新的婚床安裝到新房裡,還要把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堅果鋪在婚床上,寓意早生貴子。3、吃湯圓,湯圓是圓的寓意著婚禮可以圓滿舉辦,婚後生活幸福美滿團團圓圓。

6、茂名有什麼特色的民風民俗。(除了年例)

年例
過了春節,茂名各地的年例也就陸續開始了。所謂「年例」,可解釋為年年有例,俗語也叫「飯期」。茂名人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可以說「年例」是茂名農村的第一大節日。

茂名地方的「年例」,可以說來源於「元宵節」。元宵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是指農歷正月十五這一天。這天晚上有觀燈的風俗,「東風夜放花千樹」描寫的正是元宵節觀燈的情景,因此元宵節也稱燈節或上元節。也許是茂名人的創造,把節日時間錯開,便成了以吃喝為主的「年例」。年例期早的從年初五便開始,直到二月底。茂南有句俗語「最早黃竹,最遲艾屋」,是說高山鎮黃竹村正月初七日便做年例,而公館鎮的艾屋地是2月28日才做年例。各條村莊的年例日期錯開,是便於親戚朋友互相歡聚。

在改革開放前,農村人做年例沒有現在這樣熱鬧、隆重。那時,生產隊干魚塘,殺幾頭豬,社員們領回幾斤魚、幾斤肉,再殺一個雞做菜,就算是豐盛了。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做年例也就越來越隆重、熱鬧。現在的年例,一般人家也擺上三、五桌;富裕人家則擺十幾二十桌,吃的也不僅僅是雞、鴨、魚、肉,而是「天上飛的,海里游的」,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做年例是誰家客人多,客人級別高,門口停放的小車多,主人的面子就大。因此,探年例不僅親戚朋友來,連親戚的親戚,朋友的朋友,都可以來。親戚朋友見見面,聚聚情誼,交流信息,辛苦一年的農民高興熱鬧幾天,也是一件有益的事。

年例一般有三天,頭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後一天叫「年例尾」。從「起年例」到「年例尾」,貫穿始終的是大吃大喝和一連串的迷信活動。家家戶戶用雞、豬肉、魚做成一副「三牲」,擺在一起供「菩薩」享用,名之曰「擺忠」。之後是放鞭炮,鞭炮聲伴著鑼鼓聲,不絕於耳,場面壯觀。第二天是菩薩出遊巡門,人們這天擺的是生果素菜,一個道士,揚著一把生銹的「利劍」,一路上口中念念有詞,陪著菩薩共舞,場面滑稽熱鬧。此時有花燈觀賞,有木偶演唱,有電影公映,有煙花燃放,甚至有勇士比武,醒獅獻藝或粵劇上演。他們各佔一方,各行其道,龐雜而相對有序,獨立而相對統一。客人既可各擇喜好,又無需四處奔走,轉身變項,移步換景,瀏覽細賞相當方便。
最有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年例、除此還有賀丁的點燈酒、宴客、接菩薩、擺宗台、游神、木偶戲

7、茂名有哪些習俗?(回答一百字以內,否則不收!!)

在茂名市的大部分地區都有「吃秋」的習俗,就是在農歷的立秋那天用燈心草煮水,再放入黑豆同煮,最後才加入切成丁的芋頭煮熟即可,據說吃後有清心降火、解表散邪、祛風清熱明目的功效。這一習俗源自於由古自今人們常講的一句俗話「賤過阿貴」,在這句話的背後有一個發人深省的傳說故事。
麻煩採納,謝謝!

8、茂名民俗文化藝術特色

茂名市(原茂名地區),素稱歌舞之鄉,在民間音樂、舞蹈等傳統文化方面有著豐厚的存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即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有一次較大的變革,即在原生狀態的民間音樂舞蹈中加入了一些新的音樂、舞蹈元素,形成所謂新民歌和新民舞;建國後,至1978年經過兩次「文藝采風」,原生狀態的民歌、民舞在被收存保護的過程中又有所變化,純原始的民間音樂舞蹈已不多見。代之以原民間音樂舞蹈素材為基礎,再創作而形成的一批音樂、舞蹈節目存在形式。

茂名民間音樂、舞蹈

茂名民歌大致可分為革命歷史民歌、新民歌、號子、山歌、田歌、小調等幾類;茂名民舞在八十年代普查時,共有80餘個舞種,120多個演出形式,400多個傳統節目,3350多個演出班社,佔全省的舞蹈演出班社1/3以上。著名的茂名民歌有《八月桂花遍地開》、《送郎當紅軍》、《花轎到門前》、《車水歌》等。著名的茂名民舞有花挑、花扇、花傘、火綾子、獅子舞、春牛舞、竹馬舞、旱船、龍燈等。其代表作品《豐收樂》、《一把傘》、《山鄉漁歌》、《鑼鼓鬧秧》等曾在全國匯演、調演比賽中獲獎。除此之外,茂名傳統文化中還有一部分音樂演奏形式、節目;如「潢川鑼鼓」、「商城絲弦」等。

茂名民居

傳統的茂名民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原茂名縣(含全市區)、息縣為代表的具有明顯北方民居特徵,一般具有較寬敞的院落,大門位於院落正中,不設影壁,門兩側設有耳房。一類屬徽派民居,白牆、青瓦,院內有「#」,四周為迴廊,大門兩側均有耳房,大戶人家還有過道戲樓,現存較為完整的有如新縣「丁李灣民居」,光山縣「白雀園明清街」等。
「丁李灣」位於新縣八里鄉,房屋於嘉慶中期形成規模,東西長700米,房屋180間,前後九重,每重建築風格各異。其間木樓小榭,園門斗拱,柱雕戲畫,呈園林建築格局,是不可多得的豫南民居建築群。現該民居園內庭院、木雕仍較為完好的保留著原樣。
「白雀園明清街」位於光山縣白雀鎮,長約500米,呈條帶狀,沿白露河西岸向南向北擴展,有房屋500餘間,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當時的白雀園商戶雲集,水陸交通便利,從水路碼頭上岸進城的古城門至今依然完好。
茂名灶戲,是茂名特有的民間曲種,其唱腔音樂與端公祭神唱的「灶書」唱腔相近,修稱「唱灶」。它最早流行於固始東鄉、北鄉的羅集、分水、蔣集、往流等地鄉村的木匠群體中,至今約150年歷史,其代表曲目為《郭丁香》。活動鼎盛時期,即清末至民國年間才在固始縣毗鄰的商城縣、潢川縣、淮濱縣等部分區域流傳。五十年代,灶戲還在農村時有演出,此後隨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生活的改變而逐步走向衰亡。如今除七十歲以上的藝人和六十歲以上的群眾,懂它的聲腔音樂和表演形式、主要劇目外,中、青年一代知曉者已寥寥無幾。
灶戲作為流傳在民間的一種曲藝形式,演出和傳承都很困難,據口碑資料整理而得,灶戲在一百四十多年前的清朝咸豐年間產生。先後形成曲目約10餘個,但表演和受眾面較窄,主要以心傳口授形式傳承。群體受眾也很有限。

嗨子戲

茂名全境均有流傳,以潢川、固始等縣最具代表性,又稱"花籃戲"等。潢川嗨子戲是由潢川民間原始歌舞小戲"地燈"演變發展而成,演唱使用方言俚語,具有"唱、幫、打"三者結合的特點。

茂名民舞《花挑》簡介

《花挑舞》的改編始於1956年,第一次全國文藝采風時期,花挑表演時,男女混編,有一定情節。第二次改編始於1958年,第三次改編於1983年,此次採取全部更換年輕演員,對服裝、道具、舞蹈動作、音樂均進行了改編和再創作,基本形成現在的群舞模式。1983年曾參加全國首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匯演(比賽),榮獲三等獎,當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欄目中有一個5-7秒的閃回鏡頭予以報道。

茂名剪紙

茂名剪紙藝術活動歷史悠久,在紙藝上兼有北南紙藝風格,注重明暗,疏密的對比關系。茂名的剪紙藝術家許煦創作的六米長卷《紅樓佳境圖》,曾獲國家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