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黃材的風俗

黃材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8 07:40:20

1、寧鄉過年的習俗調查報告 600字

我是寧鄉黃材人,在我的記憶中寧鄉過年是從臘月24就開始了,殺年豬,熏臘魚臘肉,采購年貨,為小孩添置新衣裳,漂泊在外的打工族也集中在這段時間返回,這一段時間寧鄉每一個集鎮都是人山人海,相當熱鬧!年前准備工作做完後最重要的日子大年三十到了,南方過年貼春聯的習俗不普遍,但現在在寧鄉龍村也能看到貼春聯,掛燈籠的景象。三十上午沒什麼活動,吃完中午飯後開始祭祖,帶上錢紙香燭到自己祖宗墳頭祭拜,漫山遍野祭祖的鞭炮聲一直會持續到天黑。美中不足的就是,寧鄉每年三十的祭祖活動都會引發山火,且有的事故還會造成人員傷亡。
祭祖完成後天也基本上擦黑了,晚飯前在家裡還會有祭祖儀式,全家跪拜先祖,祈求庇佑。接下來就到了一年中最重要時刻,除夕團圓飯開吃了!此刻家家戶戶美酒佳餚,老老少少,舉杯同慶,其樂融融!
吃完年飯長輩開始發壓歲錢,小孩們這一刻可能是一年之中最開心的。夜幕降臨,絢麗的煙花開始在夜空燃起,有心急的寧鄉人已經開始到長輩家拜年去了!午夜零點,一年之中最熱鬧的時刻到了,放開門炮!家家戶戶在這一刻同時點燃了大捆大捆的爆竹,天空美麗的煙花競相綻放,霹靂啪啦聲震得人耳朵轟鳴,爆竹聲聲辭舊歲!歡天喜地迎新春!

2、湖湘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的地位

根據湖南考古發掘和先秦文獻中許多史實記載的驚人暗合,人們對湖湘文化的歷史長河產生了再認識:湖湘文化不僅源自千年,而且緣於炎黃文化和前炎帝神農文化。

我國考古學界認定,距今一萬至五千年前是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早、中期,即傳說中的神農時代;距今五六千年前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向青銅器過渡的時期,即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炎、黃二帝既是氏族首領,又是氏族和部落的稱號,分別代表著兩個時代,即炎帝時代和黃帝時代。此前的湖南,還擁有數十萬年舊石器文化的歷史。湖南氣候溫濕,其南部的江永一帶是原始野生稻產地。毗鄰江永的道縣玉蟾洞遺址發現超乎一萬年的陶器和三粒完整的稻穀,其中稍早的為野生稻,略晚的為栽培稻,還保留有野生稻、秈稻和粳稻的綜合特徵,是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栽培稻標本。這說明,道縣先民在自然界不能滿足人們食用需要的野生稻面前,通過栽培,改造野生稻,率先為人類燃起了開拓稻作文化的希望。

舊石器晚期的長江中游,已經成為兩岸文化同源的紐帶。渡過湖北江陵一帶,便是湖南洞庭區土質松軟的澧陽沖積平原,具有發展規模稻作文化的自然條件,從舊石器晚期始,先民們陸續進入這個平原。八九千年前的澧縣彭頭山就有文字發明前的表意符號、表意繪畫和圖騰。八千年左右的澧縣八十遺址,發現稻穀和大米兩萬多粒,是全世界史前稻作穀物發現最多的地方;還有木耒、木鏟和骨鏟等農具以及木杵等加工工具,與《周易·系辭》「神農氏作,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傳說記載完全暗合,和戰國中期《屍子》說「神農氏七十世有天下」以及《續三皇本紀》載炎帝稱帝「五百三十年」的時間之和也大體相當。由此可見,神農氏族從陝甘遷入澧陽,創造的優勢不斷增強,形成了定居農業的基本經濟形態,將稻作文化發展到了規模農業階段。制陶工藝亦相當嫻熟,以多種形式的釜和白陶,彩陶最具特色,其輻射光芒波及沅、湘和鄂西等周鄰。湖湘文化從此更不斷創新。6500年前,澧縣城頭山古城和稻田的被發掘,證實了神農氏「日中為市」的傳說記載。澧縣八十遺址發現一些台基式建築,其中一座房基的中間主體部分高出地面約40厘米,四角向外伸出呈犄角狀,平面呈海星狀。這種禮儀中心遺址提示人們:澧縣八十原是神農時代的中心所在。第一代神農當是從這里出發南巡為民治病,因誤嘗斷腸草而崩葬於長沙茶鄉之尾。神農氏族因締造農耕文明而被擁戴為中心氏族,其子孫也就受延攬而衍於四方。最後一代炎帝榆罔部落因敗於阪泉之戰,葉落歸根於其先祖的寢陵附近。這樣,整個神農時代的湖湘文化因在神農中心氏族的心臟地區發展起來,也就浸透了神農氏族文化的精神。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帝氏族從黃河流域興起,與炎帝氏族逐漸融合發展,形成炎黃聯盟,成為古代中國最強盛的部落群。炎帝神農氏是這個聯盟的奠基者,爾後黃帝取而代之,統一中原,拓展四方,炎黃集團從此進入國家產生前夜的酋邦時代。黃帝成為首任酋長,繼續高舉炎黃聯盟大旗,將炎帝開創的原始文明推向新的歷史階段,從而奠定了一個世界上民族和人口最多,垂數千年穩定統一的文明古國的鞏固基礎。湖湘文化也就隨之融合發展成了炎黃文化。

《周易·系辭》將炎黃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這個概括不僅體現為先賢的哲學理念,更主要的是體現在炎黃文化傳統中持續作用著的基本精神,這就是勇於征服洪荒的艱苦創業精神,勤於科技發明的開拓創新精神,樂於為民造福的犧牲奉獻精神,包容互補的民族大團結精神。在率先發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傳統中,還蘊含著一種慣於發揚主觀能動性,敢為天下先的性格特徵。這些性格和精神,一脈傳承迄今,成為湖湘文化的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的基礎,形成了國家民族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突出的愛國主義傳統指向以及個人對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價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維方式,即博採內外眾家、廣為交融、優化思維主體的開放方式。上述三個層面更共同鍛造了從周敦頤、胡宏到王船山的哲學思想,及其崇實、主動、重行、通變、求真、達用的哲學方向。以王船山為代表的17世紀早期啟蒙思想,直到清末才被推上歷史前台,成為近代中國救亡運動的重要思想資源。

湖湘文化,是指一種具有鮮明特徵、相對穩定並有傳承關系的歷史文化形態。先秦、兩漢時期湖南的文化應該納入到另外一個歷史文化形態———楚文化中。屈原的詩歌藝術、馬王堆的歷史文物,均具有鮮明的楚文化特徵。而南北朝及唐宋以來,由於歷史的變遷發展,特別是經歷了宋、元、明的幾次大規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習俗、風尚、思想觀念上均發生了重要變化,從而組合、建構出一種新的區域文化形態,我們稱之為湖湘文化。當然,先秦、兩漢的楚文化對兩宋以後建構的湖湘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是湖湘文化的源頭之一,這是可以肯定的。所以有的人希望將湖南這兩種文化形態連接起來,並稱之楚湘文化。

美術:

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畫是中國畫的源頭之一,西漢彩繪漆畫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油畫。孕育了易元吉、張宜尊、齊白石等美術大師。

體育:

奧運湘軍,2000年,悉尼奧運會28枚金牌中湖南代表團奪得7塊金牌。金牌:楊霞:女子舉重53公斤級 占旭剛:男子舉重77公斤級 龔智超:羽毛球女子單打 劉璇:女子體操平衡木 熊倪:跳水男子三米板 熊倪/肖海亮:跳水男子三米板雙人 李小鵬:體操男子雙杠

音樂:

娛神歌舞,是湖南民間早期的歌舞形式,在湖南延續的時間很長。透過風俗性的民歌,可以窺見楚人"重淫祭"、"隆祭祀"、"迎神送神"、 "歌樂鼓舞"的某些古樸遺風。如在全省廣為流布的《鬧喪歌》、《干龍船》、《儺腔》、《獵山歌》,都留有古代一些祭祀、娛神的痕跡。

1993年以來,在全省和全國大獎賽中,有500餘人獲獎,獲獎作品達300餘件。《春滿土家寨》、《搖籃之歌》、《拉著中華媽媽的手》、《我們是株冶人》、《太陽雨》、舞蹈音樂《踏水謠》、《南燕駕著春風來》、《走向明天的輝煌》、《中法集團之歌》、《山裡的哩哩》、《思念武陵源》、《民族魂》等作品獲得國家級音樂評獎的金獎。

在音樂理論研究方面, 近幾年來,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理論成果和優秀理論人才。在省以上公開刊物發表的音樂學術論文200餘篇, 出版音樂理論著作60餘部。

宋祖英,李谷一,陳思思,湯燦

戲劇:

湘劇是湖南地方大戲劇種之一。民間一般稱之為「大戲班子」、「長沙班子」、「湘潭班子」。「湘劇」這個劇種名稱最早見諸1920年長沙印行的《湖南戲考》第一集西興散人序。因是用「中州韻,長沙官話」演唱,故又稱長沙湘劇。湖南戲劇包括:祁劇、辰河戲、衡陽湘劇、武陵戲、荊河戲、巴陵戲、湘昆、長沙花鼓戲、邵陽花鼓戲等。

長沙花鼓戲,其中《打銅鑼》、《補鍋》、《烘房飄香》、《雙送糧》、《駱四爹買牛》、《牛多喜坐轎》、《八品官》、《啼笑因緣》等劇目深受廣大觀眾的歡迎。1983年,湖南省花鼓戲劇院排演的神話劇《劉海砍樵》,應華美協進社邀請,赴美國紐約、華盛頓演出。美《華僑日報》、《華語快報》、《紐約時報》等均載文評論,祝賀演出成功。長沙市花鼓劇團演出的《劉海砍樵》也應邀赴日本演出,傾譽東瀛。

舞蹈:

作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舞蹈藝術,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風情獨具的藝術風采。 據不完全統計,湖南現有近400多個舞種,舞蹈節目多達幾千個。湖南舞蹈藝術的發展歷史悠久。湖南民族民間舞蹈藝術之花,萌芽、生長於楚文化和湖南原土著居民文化的藝術土壤。隋唐以來,《綠腰舞》、《白獰舞》、《柘枝舞》等著名的盛唐宮廷舞蹈,也流傳到湖南。唐人李群玉曾在長沙看到過南國佳人的舞蹈。他作《長沙9日登東樓觀舞》一詩,描述了其時的情景。這些外來歌舞與當地的楚舞和民間歌舞相融合,鑄就了豐富多彩、風情獨具的湖南民族民間歌舞藝術的獨特風姿。自古以來,在湖湘大地上便居住著苗族、土家族、侗族、瑤族、壯族、回族、瓦族等許多少數民族。獨特的民族習性、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構成了他們各各不同的舞蹈藝術。苗家舞蹈有《跳香舞》、《接龍舞》、《盾牌舞》、《先鋒舞》、《茶盤舞》、《儺願舞》、《渡關舞》和鼓舞、蘆笙舞等。土家舞蹈有《擺手舞》、《毛古斯》、 《八寶銅鈴》、《仗鼓舞》、《跑馬舞》、《造旗舞》、《團雞舞》、《梅嫦舞》、《八幅羅裙》、《跳喪》等。 侗族的舞蹈主要有《蘆笙舞》、《多耶》、《冬冬推》等。瑤族舞蹈主要有《傘舞》、《刀舞》、《盾牌舞》、《羊角短鼓》、《香火龍》及多種祭祀舞。

文學:

湖南文學的產生和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從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的南楚到明代,為古代湘楚文學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學代表人物有屈原、陰鏗、李群玉、胡曾、周敦頤、王以寧、樂雷發、馮子振、歐陽玄、李東陽等;第二個時期,從清代到中日甲午戰爭,為湖湘經世文學時期, 其文學代表人物有王夫之、齡前魏源、曾國藩、何紹基、郭嵩燾、鄧輔綸、王闓運等;第三個時期,從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後,為資產階級文學時期。其文學代表人物有譚嗣同、陳天華、寧調元、易順鼎等;第四個時期,從「五四」運動前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到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為新民主主義文學和社會主義文學時期,其文學代表人物有歐陽予倩、田漢、丁玲、沈從文、張天翼、周揚、周立波、康濯、莫應豐、古華、譚談、孫健忠等。

屈原的辭賦,他懷著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寫下了許多描述湖南山水景物、風土人情、民間祭祀、神話傳說的辭章,表現了古代湘楚人的生活和情感,在開創一個與《詩經》風格迥異的南方楚辭、離騷文學流派的同時,也奠定了湖南文學的基石。

當時著名詩人李白、孟浩然、王昌齡、杜甫、韓愈、柳宗元、李商隱等都曾流寓湖南, 並留下了很多不朽之作,偉大詩人杜甫還客死在湘江的一葉孤舟上。宋元明時期湖南著名的文學人物有周敦頤、王以寧、樂雷發、馮子振、歐陽玄、李東陽等。

在鄉先賢王夫之「身之所歷,目之所見, 是鐵門限」的理論遙相倡導下,湖南文士得風氣之先,經陶澍、賀長齡、魏源弘揚光大後,形成了以曾國藩、左宗棠為代表的湖湘經世派文學群體。他們以功業自許,以實務為先,寫詩作文則提倡介入生活。也就在這一時期, 湖湘文化走向成熟,趨於繁榮。在散文方面,出現了以曾國藩為領袖的桐城古文湘鄉派,涌現了吳敏樹、鄧輔綸等一些著名作家,他們宗法桐城而不固守桐城義法,明確提出將「經濟之學」納入文學范疇,認為文章除了必須講究義理、考據、詞章外,還應當力矯空疏,經世致用。在詩歌方面,出現了何紹基、王闓運等名家。他們都是門人****甚眾,文采風流,盛於一時,交相輝映在三湘天宇, 造成了當時中國詩壇的奇麗景觀。

資產階級文學時期,時間上為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前後。「革命黨之大文豪」陳天華熟練地運用了人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及淺顯的白話文,寫作了《猛回頭》、《警世鍾》等作品,為辛亥革命起義作了輿論上的准備。

文物:

長沙窯始於中唐,盛於晚唐,衰於五代。晚唐時,長沙窯的產品已遠銷朝鮮、日本、東南亞和西亞, 是當時中國重要的對外貿易陶瓷產品之一。

較重要的有西漢牛鐙、魏晉人形吊燈、五代馬殷鐵盆、馬希廣和馬希范銅鏡、宋代銅則、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玉春瓶、雙魚大盤和清初的鐵炮等。

湖南是南方發現商代晚期的銅器最多的省區之一,總數約有300件。其中特別重要的有寧鄉縣月山鋪轉耳侖的四羊方尊,黃材寨子山的人面方鼎,醴陵獅形山的象尊,衡陽市包家檯子的牛尊,湘潭縣九華金盆養鯉的豕尊,華容、 岳陽、常寧的犧首獸面紋尊等。這些青銅器以體形高大厚重,紋飾優雅秀麗,造型雄奇,鑄造精良而聞名於世,在中國青銅文化寶庫中佔有較高的地位。

馬王堆西漢古墓,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長沙市東郊五里牌,為一馬鞍開土堆,封土堆高10餘米,直徑30米左右。原來以為是五代楚王馬殷的墓葬,1972-1974年相繼發掘,先後出土3座西漢墓葬。據考證,這是西漢初期諸侯家族墓地。其墓葬結構非常宏偉復雜,其中一、三號墓棺槨葬具保存完好。

馬王堆漢墓的發掘,對我國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巨大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如從三號墓中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經考證,比《黃帝內經》(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可能還要早,書中記載了52種疾病,還提到了100多種疾病的名稱,共載方280多個,所用葯物計240多個。這是我國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劑。《五十二病方》的發現,補充了《內經》以前臨廣西壯族自治區醫學的內容,是一份非常珍貴的醫學遺產。

澧縣城頭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長沙西漢王室墓的發掘出土、長沙走馬樓三國孫吳紀年簡牘的出土,分別被評為1992年、1993年、199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覓蹤者湖湘文化溯源協會
長沙理工大學城南學院覓蹤者湖湘文化溯源協會

3、湖南土著文化有哪些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淳樸」,即敦厚雄渾、未加修飾、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脫之性。「重義」,即強烈的正義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貫,構成了獨特的湖湘文化。

湖南省現有地方戲曲19種,藝術表演團體近100個,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湖南花鼓戲。花鼓戲《老表軼事》入選2007—2008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實現了在國家級精品劇目評選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實景節目《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上演。

相關說明

湘方言(也叫湘語)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包括長沙、株洲、湘潭、衡陽、邵陽、岳陽、益陽、婁底等,2010年統計約為4500萬人口。湘語從內部語音差異上看,又有新湘語和老湘語的分別。老湘語廣泛流行於湖南中部寧鄉、衡陽等地,新湘語流行於長沙、株洲等大中城市。

西南官話在湖南主要分布於湘西北和湘西的大部分地區和湘南的郴州市區和部分城鎮,西南官話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在湘西北、湘西一帶影響很廣泛,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漢語方言,是湖廣地區(湖南湖北)的第一大方言。

4、湖南有哪些特產出名?

長沙臭豆腐

臭豆腐肯定不用多說。有多少人被「聞起來臭,吃起來香」這個味道給折磨著,只有有膽量的人才能享受那「吃起來香」的幸福,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美食都很有特色,臭豆腐就是因為它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而舉世聞名,毫無疑問榮登湖南特產NO1。

剁辣椒

湖南特色的辣椒製品,味辣鮮咸,可以直接食用,也可當做佐料做菜。直接去農戶家買自製的就好,純味。來湖南不吃、不買剁辣椒那就白來了啦。

湖南臘肉

四川臘肉、湖南湘西臘肉、湖南衡山臘肉、廣式臘肉並稱為中國四大臘肉,分別代表了四種味道:「辣、煙、香、甜」,湖南佔了兩種,可見湖南臘肉的名氣有多大,尤其是衡山臘肉,並不是一般的煙熏臘肉,美味又健康。

湘綉

湘綉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湘綉色彩鮮艷,質感強烈。其「雙面全異綉」是在同一塊透明底料上,兩面各綉出一個主題。湘綉綉品主要用真絲絲線在真絲織物上綉制圖案,既有名貴的欣賞藝術品,也有美觀適用的日用品。買一條絲巾或是湘綉擺件送人都是非常好的。

醬板鴨

湖南經典特產。醬板鴨成品色澤深紅,皮肉酥香,醬香濃郁,滋味悠長,具有活血、順氣、健脾、養胃、美容之功效,是風靡大江南北的一種風味美食,也是一道佐酒佳餚、送禮佳品。吃貨們不會放過的。

臨武鴨

臨武鴨是湖南臨武特有的一種土鴨子,像野鴨一樣,全是瘦肉,而且肉質細嫩、皮下脂肪沉積良好、味道鮮美,以「滋陰降火,美容健身」而著稱。是臨武縣久負盛名的特產之一,為歷代貢品。

湖南米酒

湖南米酒味道甘甜,採用純糧食自然發酵釀造而成,湖南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自己釀制米酒,米酒除了喝以外,還是製作剁辣椒和衡山臘肉的必須品,衡山米酒連酒麴都是用一種當地植物做成的。

茶籽油

茶籽油對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患者有幫助,而且茶籽油炒菜特別香,主要產自湖南衡山、衡東等丘陵地帶,產量比較低,所以價格也高,需要有一定經濟實力。

瀏陽花炮享譽國內外,很多國際慶祝活動都是燃放瀏陽花炮,可惜不能攜帶。

檳榔

湖南人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樣東西,雖然不是很健康但是很多人都喜愛。建議妹子們不要輕易嘗試,而且還有一點很有意思,檳榔的原產地不是湖南,而是海南,但名氣在湖南,以湘潭檳榔最有名。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的話,望您點贊並採納謝謝。

5、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20大國寶,你見過幾個?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20大國寶,你見過幾個?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今天為大家說說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說不定亮出來會嚇到你哦!

(20)四羊方尊 後母戊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材鎮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

被譽為中國青銅鑄造史上最傑出的作品。原稱「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藏於北京國家博物館

(19)《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8)「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的玉山用料產自中國新疆和田,為緻密堅硬的青玉。

這件文物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7)鑲金獸首瑪瑙杯

鑲金獸首瑪瑙杯,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選用世界上極為罕見的紅色瑪瑙琢制,而獸嘴鑲金的工藝處理,也是匠心獨運,它金光閃閃,克服了獸嘴處材質色澤太深的不足,使獸頭的造型之美更為突出。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16)曾侯乙編鍾

曾侯乙編鍾,編鍾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鍾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15)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身高34.5厘米,身長45厘米,寬13厘米。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

馬昂首嘶鳴,軀干壯實而四肢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飛燕。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14)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

寬格上鑄陽文鳥篆書「越王鳩踐,自作用劍」。莖上兩道凸箍,圓首飾同心圓紋,鑄工精湛,被稱為「天下第一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13)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12)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舞馬銜杯紋銀壺,高18.5厘米,扁圓腹,蓮瓣紋壺蓋,弓形提梁,一條細鏈連結著壺蓋與提梁。壺底與圈足相接處有「同心結」圖案一周,系模仿皮囊上的皮條結。圈足內墨書「十三兩半」,是壺的重量。

壺腹兩側用模具沖壓舞馬圖,馬肥臀體健,長鬃披垂,頸系花結,綬帶飄逸。只見它口銜酒杯,看真相加zhenxiang0001前腿斜撐,後腿蹲曲,馬尾上擺,好像正合著音樂節拍,以優美的舞蹈為飲酒者伴飲助興。

馬身和提梁、壺蓋及「同心結」紋帶均鎏金,使得銀壺富麗堂皇,明快悅目。該壺構思巧妙,工藝精細,古今未見類同者,堪稱國寶。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11)春秋蓮鶴方壺

1923年出土於河南省,高120厘米,口徑31厘米,是春秋時期的器物。

該壺造型宏偉氣派,裝飾典雅華美。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10)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樹干高384厘米(3.84米),通高396厘米(3.96米),由樹座和樹干兩部分組成。

樹座略呈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三山相連狀,山上亦有雲氣紋。樹干接鑄於山頂正中,干直,樹根外露。現藏於川三星堆博物館

(9)鎮國之金銀器:太陽神鳥金飾。

太陽神鳥金飾,作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志,象徵著中華民族追求光明、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太陽神鳥金飾又隨著神舟六號飛船遨遊太空,象徵著中華民族如神鳥一樣,實現了千年飛天夢。現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8)鎮國之青銅器:武王伐紂親歷記。

1976年在陝西省臨潼出土的利簋,內壁銘文明確記載「武王征商」之役發生在某年「甲子」日的早晨,「歲」星正當中天。

這件青銅器為武王伐紂確定了准確的年代,即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無疑是一件國寶重器。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7)鎮國之石刻壁畫:秦石鼓文,大秦帝國的「東方紅」。

關於石鼓文的確切年代幾千年來學者討論不斷,至今還沒有一個能夠被大家都贊同的確定的結論。現有多位學者認為它是秦景公時的作品。原石現藏故宮博物院石鼓館

(6)鎮國之文獻書簡:西漢《兵法》竹簡,為孫武、孫臏正名。

《孫子兵法》算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作者孫武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有「兵聖」的美譽,留下來的唯一著作《孫子兵法》,不但成為中國歷代研習兵法者必讀之書,而且較早就有十餘種文字的譯本發行海外,因此在世界上也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現藏於山東博物館

(5)鎮國之書法:《平復帖》,見證漢字流變。

現存的《平復帖》是孤本,沒有其他的作品可供比對,所以無法判定其究竟是不是出自陸機之手,但是這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從武周時期王方慶臨摹先人王羲之、王獻之等而成的《萬歲通天帖》看,東晉時期楷書已經成形,再證以西晉寫經,可以肯定有隸書特點的章草《平復帖》是西晉真跡,它一方面是隸書發展過程中的標本,同時更是漢字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重要佐證。現在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4)鎮國之繪畫:五牛圖。

韓滉《五牛圖》卷是少數幾件唐代傳世紙絹畫作品真跡之一,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因而受到廣泛重視,堪稱「鎮國之寶」。

《五牛圖》畫在一張窄而長的桑皮紙上,五牛姿態各異、身形逼肖,全圖除了一叢荊棘之外,不設任何背景,著重突出牛的既倔強又溫順的性格。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3)鎮國之工藝品:真珠舍利寶幢。

這件北宋真珠舍利寶幢,一是因為它有具體的出土時間。這件寶幢製造於北宋年間,時代很早,在同類木刻作品中是少數保存這么完好的。

二是工藝極為精湛,使用了鏤雕的技術,分作三層,刻畫了各種飄逸生動的仙人形象。塔頂嵌了一顆水晶珠,作為頂部的裝飾,全身上下用了大小相等的四萬顆色彩斑斕的珍珠,玲瓏剔透,裝飾極為珍貴。

還運用了玉石雕刻、金銀絲編制、金銀皮雕刻、檀香木雕等十多種特種工藝。整座寶幢造型優美、工藝之精巧舉世罕見,代表了整個北宋時期蘇州工藝的集錦。現收藏於蘇州博物館

(2)鎮國之陶瓷:定窯孩兒枕,觀音賜子。

瓷枕的燒制最早出現於隋代,唐以後日漸增多,為古代寢具,古書記載「瓷枕能明目益睛,至老可讀細書。」定窯瓷器以白瓷為主,大都為實用的瓶、罐、碗等,孩兒枕是難得一見的器型。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這件定窯孩兒枕,釉色牙黃,工藝精巧,先使用模具燒製成型,再加以精細的雕工,活潑可愛的孩童側卧於榻上,雙臂緊抱置於頭下,兩腳疊壓稍稍抬起,神態栩栩如生,是中國陶瓷史上的經典之作。這件定窯孩兒枕不僅是宋代風俗的見證,也是研究宋代文化和陶瓷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鎮國之玉器:瀆山大玉海,酒瓮里的改朝換代。

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是至今為止現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鮮有出其右者,且在歷史上流傳有序,元明清三代都有歷史記敘,承載的歷史記憶非常豐富。

大玉海從廣寒殿到團城,也間接反映了北京的歷史變遷,綜合考慮,可以作為鎮國玉器之首。收藏地:北京市北海公園團城承光殿前玉瓮亭。

 

6、不屬於長沙市傳統音樂類別的非遺項目有哪些?

民間音樂 寧鄉麻山鑼鼓 瀏陽客家山歌 瀏陽文廟祭孔古樂 長沙縣雙江鑼鼓亭子 5、民俗 ... 長沙彈詞(拓展項目) 三、傳統美術 炭精畫

7、長沙寧鄉到黃材的公交是哪路公交?晚上有嗎?開到幾點?

寧鄉到黃材118路車,最後一班晚上八點寧鄉南站發車。

8、黃材鎮的民風民俗

結婚:俗稱「紅喜事」。「五·四」前,婚姻是由父母包辦,媒人撮合,新娘新郎要到拜堂成親時揭開新娘紅綢頭蓋才相見。「五·四」運動之後,媒人引男方到女方見面,稱之「相親」,家長去對方了解情況,稱之為「察親」。再經過「合八字」、「傳庚」、「報日子」、「啟媒」、「迎親」、「接親」、「拜堂」等程序,方成大禮。舊時接親用花轎,且有鬧轎風俗,即轎夫抬轎子搖擺得厲害,若新娘給了紅包或禮物,則轎子抬得很平穩。因此,新娘上轎前,一般在轎頂掛上瓷器,作為贈轎夫的禮物,預防轎夫擺轎。在黃材等集鎮仍有可能看到花轎迎娶的盛況。婚禮之時有鬧「家爺」即「家翁」的習俗,「家爺」俗稱「燒火佬」,戲鬧時將家翁臉畫成大花臉,頭上帶著特製的高帽子,身背大杈,手提銅鑼,由好友們押著遊街,邊走邊敲鑼邊喊「燒火佬」宣言,其氣氛熱鬧非凡。洞房花燭夜,客賓談笑取樂,俗稱「鬧房」,依俗「三日不分大小」,除孕婦(俗稱「四眼人」)忌進洞房外,不拘禮節,但忌說不吉利的話。鬧洞房時,有「贊茶」節目,新郎、新娘抬著茶盤送茶,俗稱「抬盤茶」,賓客須贊茶後才能接飲,如:「要我贊,我就贊,來年生個胖娃娃……」。舉行婚禮俗稱「辦喜事」。親友備禮祝贊謂之「吃喜酒」。婚宴上,新娘娘家人稱之為「大親」,由新娘父母坐主賓席,俗稱「坐大邊」、「坐上頭」,任何尊長都須讓位作陪,俗稱陪「大親」,俗有「娘親舅大」之稱,因此新郎舅舅也要坐大邊。婚宴菜餚不能上草魚。婚禮第三天新娘偕新郎回娘家省親,叫「回門」,「回門」時娘家備酒席宴請親朋,新郎稱之為「新客」被讓入上坐。舉行婚禮之時,茶水也非常講究,有專門泡茶的人,「大親」進門第一道茶為紅薑茶,第二道為芝麻豆子茶,第三道為紅棗喬餅芝麻茶,第四道為桂圓煮雞蛋。新中國成立後婚禮舊俗基本廢除,只要兩情相悅,便可登記結婚。
喪葬:舊時稱「白喜事」。辦理喪事,有報喪,入殮、祭奠、出殯、送葬等程序。孝子必須披麻帶孝,迎接弔唁的親友時,孝子必須雙膝下跪。請道士做法事稱做「道場」。親友備奠禮弔唁稱「打道場」。治喪期間,就餐不請客,餐桌上不能上甜菜,以示弔唁,以豆腐為主菜,俗稱吊喪為「吃豆腐」。送葬稱「上山」,靈樞上路做上山道場,有樂隊、獅子等相送,鼓樂、鞭炮齊鳴,旗幡飛舞,熱鬧非凡。送葬隊伍不走捷徑,而是繞路而行,沿途眾多親友鳴炮相送,有的甚至設路祭,此時孝子要下跪,並備手巾等禮物答謝。新社會移風易俗,提倡葬事從簡,提倡火葬。
生兒:嬰兒出世都要到神龕前燃放鞭炮,向祖宗報喜。鄰居女眷聽到鞭炮響,會趕來慰問祝賀,並分別送以雞蛋、紅糖、干刀豆絲、干豆角等以催乳。分娩後胎衣要用陶罐盛著埋在附近山上,意在父母血統與家鄉土地永不分離。嬰兒父親即日要帶著鞭炮和一隻雞到岳父家報喜,生男孩帶公雞,生女孩帶母雞,岳家無需問便知生男生女了。第三天,女婿接丈人婆去「做三朝」,古稱「湯餅會」。外公外婆帶去早已准備好的嬰兒搖窩、坐欄等,一般還備有嬰兒棉襖、夾襖、單衣、棉抱裙、夾抱裙、鞋、帽等各一對,人嘆「外婆難做呀」!有的還留下照顧產婦,叫「伴月」。三朝日,長輩婦女將艾葉、楓球、雞蛋等熬湯為嬰兒洗澡,叫「洗三朝」。洗畢,用雞蛋滾擦嬰兒全身,以祛風,祝福健康。親友賜紅紙包封祝賀,赴湯餅會,叫「打三朝」。主家煮熟雞蛋,上紅,分贈眾人,叫吃紅蛋,又叫吃滾屁股蛋。還有辦滿月酒、百日酒、周歲酒的。嬰兒百日用鯉魚給嬰兒親嘴並喂湯的習俗,叫「開葷」,周歲時,有的將文具、針線、口紅、書畫之類擺於盤中,讓嬰兒去抓,以測其志趣,名曰「抓周」。
生日:以後每歲生日都叫「長尾巴」,父母總要維以荷包蛋,所謂「大人生日一餐飯,細伢子生日一個蛋」。10歲、20歲等叫「總生」、「整生」,當地做壽講「男進女滿」,即男做虛歲,女做實歲,做60大壽被認為是重開花甲,特別隆重,稱為壽星公、壽星婆。有的搭壽台、陳壽桃、點壽燭、唱花鼓戲,此時鞭炮燃放時間越長越好。開筵時,先吃壽面,面條細長,象徵長壽,故當地叫生日飯為吃面。50歲以前就慶壽的,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之說,即男滿29歲,女滿40歲不做壽。有的生日外出避客,叫躲生。 清明:清明踏青掛山是一種古老習俗。當地風俗,清明前幾天,由長輩召集家庭成員,用紅綠彩紙滾掛山簽,或做彩幅。至清明,帶祭品鞭炮,由長者帶領至先祖墓前,一一鏟除墓上荊棘雜草,加固培土。每人在墓頂插一根掛山簽,然後在拜坪擺放三牲祭品,點香燭,燒錢紙,燃炮祭祀。這叫清明掛山。掛山歸來,有的還舉家聚餐紀念。
立夏:當地有吃立夏粳之習,立夏粳,又名粳坨子,用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吃起來清香柔軟。
夏至:《荊楚歲時記》有「夏至節日食棕」之載。
起伏:當地有起伏吃雞之俗。
冬至:開始炕臘肉,將豬肉用鹽腌四五天後掛當風之處,叫「冬至肉」,簡稱「至肉」,也叫風吹肉。然後用木屑、谷糠、桔皮、花生殼等燒煙薰烤,或掛在柴灶、火爐上方薰煙,至其色金紅,別具風味,可留至下年夏日。當地有冬至日吃狗肉和紅棗豬油糯米飯,或殺雞宰鴨之習,叫冬至進補。
三月三:當地有「三月三,地菜子煮雞蛋」之俗。地菜子即薺菜,有明目、理脾胃之功能。
端陽節:當地過端陽,家家戶戶大門邊都掛菖蒲、艾葉以避邪,同時准備很多包子、粽子、鹽蛋,飲雄黃酒,飯後將酒撒牆邊屋角,塗抹兒童額頭、肚臍。出嫁女兒向娘家送蒲扇、粽子、包子等,男女換上節日盛裝,到外婆或其他親戚家送節、看龍船。午飯後,將龍王接上船頭,競渡開始。船上健兒隨著鑼鼓節奏,忽弓身下撓,忽振臂揚波,越劃越猛,奮勇爭先,兩岸如體育場之看台,人頭攢動,幾無隙地,銃炮喧天,喊聲動地,老幼男女,雀躍踴動。賽事至傍晚猶酣,當地習慣在端陽薰蚊香、蒼術、芸香等,以除疫去邪;用甘草、金銀花、士茯等等葯物煮蠶豆或雞蛋吃,黃材水庫曾主辦過幾屆「龍舟節」,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
六月六:古稱天販節,俗稱「杯官生日」。讀書人曝曬書畫,婦女翻曬珍貴衣服。寺廟祠堂翻曬經書族譜和菩薩袍服,故是日又名曬譜節,諺雲:「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
中元節:七月十五日叫中元節,又稱鬼節、祖宗節,是一個大規模的祭祖節日,民間傳說,七月初一至十五,閻王大開鬼門關,陰間鬼魂悉回陽間享受祭祀,故有俗語:「七月半,鬼亂竄」。當地不論貧富,七月初十開始,家家焚香燃炮,有的在門外跪拜「接祖宗」,叫「接老客」;有的將神龕上的祖宗牌位請下,每日三餐奉祀。十四日晚燒包「送老客」,叫「薦包」。抬至水濱行禮焚燒。沿河還盛行放河燈,河燈用皮紙或竹葉製成船形或蓮花狀,上置油燈。
中秋節:當地中秋吃月餅、落花生,賞月等,還有「偷瓜送子」之俗。月光下,青少年到人家菜園偷南瓜或冬瓜,送到相好的新婚夫婦或久婚不育夫婦床上,叫「摸秋」,取瓜內多子之義。
重陽節:古人認為九屬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同屬陽,故名重陽。此日多釀酒,稱重陽酒或菊花酒。當地有就近登高採花之舉。重陽節的種種風俗與長壽聯系在一起,故此節也被視為敬老的節日。密印寺後的毗廬峰,曾進行過「百叟重陽登高」活動。
春節: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過年須過大半個月,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
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舉家休息聚餐,辭灶。人們在前一天要搞大掃除,叫「打揚塵」。個人的清潔衛生也是必不可少的。
農歷一年最後的一天是除夕,當地管除夕這—頓吃的飯叫「團年飯」,一般是指晚餐。吃完除夕晚餐,全家在家裡,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等候新年的到來。當新年的鍾聲敲響時,當地鞭炮齊鳴,煙花四起,震耳欲聾,洋溢著濃濃的辭舊迎新的氣氛。
拜年是春節的又一習俗。當地拜年講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地方。」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到了初七初八,長沙人講究「七不去(念ke「去」聲),八不歸」,初八這一天,「八」取「發」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一切活動都恢復正常。以後,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又名燈節。長沙諺雲:「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燈」。當地燈市,多篾扎紙糊各式燈籠,或懸之庭戶,或列之街衢。這一天家家點燭於灶台屋角,戶戶煮食元宵團,頑童則持彩燈相戲。更熱鬧的是趕廟會、唱大戲、耍獅舞龍、騎竹馬等,迎春文藝活動在此時達到高潮,常喧鬧通宵,故名鬧元宵。其中以舞龍燈最為普遍,常有鄉下舞龍的隊伍到城裡來表演,「龍」所到之處,鼓樂齊鳴,鞭炮不絕,多賜以包封。

9、從湖南省寧鄉縣黃材鎮出發,去湖南鳳凰古城怎麼開車去,求最快的路線

最快路線走G5513高速到常德,然後走杭瑞高速到吉首,再轉高速直達鳳凰古城。
張家界樂在旅途楊超歡迎您來張家界遊玩,需要優惠房價門票留聯系方式。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