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北京春節的風俗

北京春節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7 20:05:04

1、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拜歲
拜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在歲首早上迎新歲,奉齋菜拜祭歲神。歲又名為攝提、為上古紀元星名,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開門爆竹」一說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齋日
早晨拜神,放炮仗。初一的上午用齋菜拜祭太歲神,早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開始拜年,北京的 廟會 也都在這一天開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初一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現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時候,女兒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對拜年非常重視。接待的人家要准備食盒,裡面放著各式乾果,稱為「吉利果」。不論來多少撥兒人拜年,食盒裡面一定要滿,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2、北京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布新、拜神祭祖、驅邪攘災、祈求豐年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凝聚著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賀歲活動,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1][2][3]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祈福攘災、燒炮竹、燒煙花、游神、押舟、廟會、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3、在老北京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老北京過春節習俗詳細介紹。
臘月初八,臘八粥「送信兒」 這個吃,吃的就是「臘八粥」。
每年臘月初八這天,老北京人家會熬一鍋「臘八粥」,原料主要有豆、米、紅棗、葡萄乾、桂圓等多種雜糧乾果,寓意「五穀豐登」。
熬得粘糊糊,香噴噴的「臘八粥」,在舊時是用來供奉神靈「灶王爺」的。過去食為天,灶王爺地位可了不得。
如今的「臘八粥」,老北京會自家熬上一鍋,鄰里之間相互贈嘗,然後一家人團聚,盡情享用,其樂融融。
喝了這給年「送信兒」的「臘八粥」,老北京這就步入了過年的日程。購吃食,買新衣,備年貨,規整屋子,迎接年三十兒的到來。
細心的同事還指出,這「送信兒」還有另一層意思:自臘八節這天起,「放賬的開始收賬,欠債的必須還錢」。如此,既給那些放賬的一個討債的理由,又給那些欠債的提個醒兒,別死賴著不還,難不成還要把這賬熬成隔年飯?出來混遲早要還,最好年前一把還清,也好一身輕松過新年。
臘八這天,老北京人也不會忘記用醋浸泡一些大蒜,以備在大年初一時吃餃子佐食,這蒜就俗稱「臘八蒜」。
日子一年年過,這熬「臘八粥」與腌「臘八蒜」的習俗,在如今的北京城還很盛行。
我這外地人,很有幸地在今年的臘八,嘗到了老北京送的「臘八粥」。濃稠的甜粥,裹著老北京過年的第一縷香味兒。
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
臘月二十三,是老北京人過年帷幔的真正拉開,俗稱「小年」,日子追啊追,正經的「大年」不遠了。
這「小年」,在老北京民俗里有個「二十三糖瓜兒粘」的說法。所謂「糖瓜兒」,就是用麥芽糖做成的糖果。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老北京家家要祭灶,灶王爺給哄開心了,在玉皇大帝跟前「口兒一甜」,便給這家人家帶去整年的庇佑,平安康泰;又一說,那糖瓜兒是拿來粘住灶王爺嘴的,以糖封口,見了玉帝乾脆一言不發,防他言多必失。
「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掃房日」就是大掃除,不過可不像我們學生時代掃掃地、擦擦窗那麼簡單。老北京除了徹底清掃屋裡屋外平日掃不到的那些死角灰網,還有換年畫,粉刷糊裱牆壁等工作要做。
「糊窗戶」的景象,現在在北京市區怕是很難再現了,所以策劃部的同事建議改成「擦玻璃」得了。老北京四合院兒都是木窗戶,過年前得糊上白凈的新窗紙,窗戶上還要貼上「福」字、窗花、剪紙,掛上「吉祥結」之類的象徵平安如意的手工藝品掛件。
遙想當年家家戶戶紅艷艷的景象,過年的熱鬧不難想像。而這天的最重要環節,就是給自家的各道門上貼上紅紙黑字(金字)的春聯。春聯一出,年的氛圍就頓時濃烈了。
「燉大肉」、「殺公雞」、「發面」、「蒸饅頭」,一天一項,是這工程浩大的過年倒計時中,香噴噴的環節。在那飲食清淡的年月里,肉香是一種妙不可言的誘惑。這種讓身心溫暖的追求,是我兒時活色生香的記憶,今天崇尚素食或者一切以減肥為本的年輕人,不知還能否體會。
按照老北京的規矩,這些豐盛的過年飯菜,必須提前做好。因為老北京有個忌諱,在歲月新舊交替之際,是不能動刀的,否則不吉利,會招災惹禍。
除了刀,連剪子針線也一概別動,免生口角,免長針眼。這么多禁忌,還不早早在年前就把食物准備停當。直到「破五」(過完大年初五)之後,才能動刀剁肉切菜。
大年三十兒,「熬」一宿
大年三十兒是過年的最高潮,所有的積聚和准備,彷彿都是為了這一天的「狂歡」。不過在含蓄沉穩的老北京這里,這「狂歡」因為京味兒的家常質朴,而備添實在。
在這一天,老北京必須將吃剩的葯渣拋到門外,並把自家正用的葯方燒掉,據說,如此可以「丟百病」。
此外,家裡要備酒宴,穿新衣,鄰居親朋相互探訪拜年,晚輩叩拜尊長,俗稱「辭歲」。尤其是新婚的夫婦必須在丈母娘家「辭歲」,不然就是不恭不孝。
大年初一,扭一扭
守歲直到天明,可還不能就寢。洗漱順溜,收拾干凈利索了,還得給長輩作揖拜年,磕頭送祝福去。
大年初一小孩子最喜歡的,這作揖磕頭,可以換來一個個壓歲錢紅包。新年從這一天開始,孩子們打開那新年的紅包,也打開紅紅火火的一年。

4、老北京春節習俗

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相比,雖然北京的春節習俗已經有了些變化,但是老北京的豐富年俗畢竟讓人懷念。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准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作為一種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並紮根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期望。春節以其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展示著文明古國、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5、北京春節習俗

老北京春節習俗

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過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兒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白肉;
二十七,宰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紐。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6、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京春節的習俗1、臘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稱「灶王爺」。祭灶是舊歷到來的信號,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匯報。然後,把灶王爺、灶王奶奶燒掉,送灶神上天。


北京春節的習俗2、臘月二十四:掃房

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在農歷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著去除舊一年的陳舊東西,把不好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

7、老北京春節習俗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准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8、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節風俗有哪些

拜歲
拜歲,是年俗活動之一。在歲首早上迎新歲,奉齋菜拜祭歲神。歲又名為攝提、為上古紀元星名,也是民間信仰的神靈。歲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紀年法為運轉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歲神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是一歲之主宰,掌管當年人間的吉凶禍福。

開門炮仗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開門爆竹」一說古已有之。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齋日
早晨拜神,放炮仗。初一的上午用齋菜拜祭太歲神,早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聚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這一習俗,大年夜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開始拜年,北京的廟會也都在這一天開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初一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現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時候,女兒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對拜年非常重視。接待的人家要准備食盒,裡面放著各式乾果,稱為「吉利果」。不論來多少撥兒人拜年,食盒裡面一定要滿,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9、老北京的春節有哪些習俗

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從這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里、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准備的。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

一交豐年子時,迎來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驅邪、焚香祭祖。老北京人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青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再搞些娛樂活動。

除夕子時接神後,全家要進行團拜,團拜最早出現在漢代為官方朝拜皇帝之禮。老北京的團拜從清代盛行。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頭拜年,然後晚輩再給長輩磕頭拜年,這時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給壓歲錢的習俗起於清代。為的是體現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之情,也有驅邪取吉之意,團拜後,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餡的接神餃子,又稱五更餃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則要串親走友,相互拜年,請客送禮、逛廟會、逛廠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稱「破五」,百姓「送窮」、商人「開市」(初六正式開業)。初五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稱之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內不犯「小人」順順當當。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過完了春節。

老北京的春節習俗,作為一種的民俗文化,深深地影響著人民的生活,並紮根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它蘊含著家人團聚的溫馨、辭舊迎新的喜悅和期望。春節以其獨特魅力向世界傳播、展示著文明古國、古老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10、北京春節傳統習俗介紹

北京春節傳統習俗介紹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下面是我整理的北京春節傳統習俗介紹相關內容。歡迎參考。

北京春節傳統習俗介紹 篇1

臘月家家事兒多

自進入臘月以後,就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掙些銀子過年。祭灶之後,新春聯漸次粘掛,千家萬戶,煥然一新。有的人家用朱箋,有的用紅紙,只有內廷及宗室王公等按例用白紙,鑲以紅邊藍邊,不是宗室者不得擅用。

臘月將梅束起放在一個腹大口小的器具中,放置於地下五尺左右的地方,燃火,讓地微微有些溫暖,梅花就回漸漸放白,用紙籠之,到市上去賣,小桃、郁李、迎春都可如此。繁盛之區,支搭席棚,售賣畫片。婦女兒童爭相購買,以為樂。

臘月初一,大街上賣粥果者排成市場。更有賣核桃、柿餅、棗、栗、干菱角米者,肩挑筐貯,叫而賣之。其次則肥野雞、關東魚、野貓、野鶩、腌臘肉、鐵雀兒、饊架果罩、大佛花、斗光千張、樓子庄元寶。初十以後則賣衛畫、門神、掛錢、金銀箔、錁子黃錢、銷金倒酉、馬子燒紙、玻璃鏡、窗戶眼。廿日之後則賣糖瓜、糖餅、江米竹節糕、關東糖。糟草抄豆,是廿三日送灶時供給神馬用的。又有賣窯器者,銅銀換瓷碗,京城之香爐燭台;悶葫蘆,小兒籍以存錢;支鍋瓦,灶口用為助爨。至廿五日以後則賣芝麻秸、松柏枝、南蒼術以供「煨歲」之用。臘月諸物價錢都比平日貴些,所以才有「臘月水土貴三分」的諺語。老年人到了這時,總要勸後輩謹慎花錢,於是又有「二十七八,平取品抓」之諺。

臘月八日為王侯臘,家家煮果粥。都在前一日備好米和豆,以百果雕作人物像生花式。三更煮粥成,全家聚食,饋送親鄰,為臘八粥。臘八粥,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塘、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切不可用蓮子、扁豆、薏米、掛元,用則傷味。每至臘七日,則剝果洗凈器皿,終夜經營,到天明時粥熟。除祀祖供佛外,分饋親友,不得過午。並用紅棗、核桃等製成獅子、小兒等類,以見巧思。

臘八日御河起冰窖,通河運水貯內窯,太液池起冰貯雪池冰窯,開門運之,夏日出用甚便。

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桿,懸掛天燈。祭品則羹湯灶飯、糖瓜糖餅,飼神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羅拜,祝以遏惡揚善之詞。婦女於內室,掃除爐灶,以凈泥塗飾,燃香默拜。

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全體執行放公假。此後,梨園戲館擇日封台,八班合演,至來歲元旦則賜福開戲。上學的兒童,在「封印」之後塾師也讓放假,謂之「放學年」。

廿五日至除夕傳說為「亂歲日」。「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歲暮,將一年吃剩的葯,拋棄在門外,並將所收集的葯方,放一起燒掉,這叫「丟百病」。

在爐內燒松枝、柏葉、南蒼術、吉祥丹,名曰:「煨歲」。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一大堆老理兒

除夕,人們蟒袍補褂四齣拜訪親友,謂之「辭歲」。家人叩拜尊長,也叫:「辭歲」。新婚的夫婦必須要到岳父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除夕自戶庭以至大門,凡是行走之外要撒上芝麻秸,這叫「踩歲」。

除夕,夜子初交,門外寶炬爭輝,爆竹競響。肩輿簇簇,車馬轔轔。百官到朝,祝賀元旦。此時爆竹聲如擊浪轟雷,傳遍朝野,徹夜不停。更夾雜著撥浪鼓聲,賣瓜子解悶聲,賣江米白酒冰盞聲,賣桂花頭油搖喚嬌娘聲,賣合菜細粉聲,與爆竹之聲,相為上下,真是好聽。「土民之家,新衣冠,肅佩帶,祀神祀祖;焚鍺帛畢,昧爽家團拜,獻椒盤,斟柏酒,闔蒸糕,呷粉羹。出門迎喜,參葯窗,謁影窗,具柬賀節。」如果路上遇到親友,則施禮,繼而祝曰:「新禧納福」。 「至於酬酢之具,則鏤花會果為茶,十錦火鍋共饌,湯點則鵝油方補,豬肉饅首,江米糕,黃黍;酒餚則腌雞臘肉,糟鷺鳳魚,野雞爪,鹿兔脯;果品則松榛蓮慶,桃杏瓜仁,栗棗枝圓,楂糕耿餅,青枝葡萄,白子崗榴,秋波梨,蘋波果,獅柑鳳桔,橙片楊梅。雜以海錯山珍,家淆市點。縱非親厚,亦必奉節酒三杯。若至戚忘情,何妨爛醉!」俗說得好「新正拜節,走千家不如坐一家。而四馬喧嘩,歡樂終日,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勝」。

年飯用金銀米為之,上插松柏枝,綴以金錢、棗、栗、龍眼、香枝、破五之後方能撤去。(謂之「年飯」)取松柏枝中較大的,插在瓶中,綴以古錢、元寶、石榴花等就是「搖錢樹」。

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孩的,也叫「壓歲錢」,錢肆取錢用的「貼」叫「票子」。每屆歲除,凡是富貴之家以銀換錢的,都用彩箋書寫,是為「紅票兒」。取華美吉祥之意。

凡是賣花的,稱熏治之花為唐花。「每至新年,互相饋贈。牡丹呈艷,金桔垂黃,滿座芬芳,溫香撲鼻,三春艷治,盡在一堂」所以人們又叫它「堂花」。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

北京春節傳統習俗介紹 篇2

1、臘月二十三:祭灶

灶神,俗稱「灶王爺」。祭灶是舊歷到來的信號,老北京人稱「過小年」。童謠傳:「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人們會為貼在廚房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供上糖瓜,希望把他們的嘴粘住,免得上天瞎匯報。然後,把灶王爺、灶王奶奶燒掉,送灶神上天。

2、臘月二十四:掃房

古代把春節大掃除稱為「掃年」,起源於古代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的衛生大掃除了。按早年間民間的傳說,「塵」與陳舊的「陳」是諧音。在農歷正月新年前,掃去家中的一切塵土,意味著去除舊一年的陳舊東西,把不好的「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

3、臘月二十五:做豆腐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但是為什麼是做「豆腐」呢?就豆腐本身而言,是取代肉類不錯的選擇,在過去,窮苦的人們總是盼望著在新年吃上一頓好的。豆腐是介於肉與蔬菜之間的食品,可以製作不同的菜式,而取代肉類。當然,「做豆腐」也有象徵性的意義。中文「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也就意味著「在新年收獲幸福以及福氣」。

4、臘月二十六:去割肉

民間諺語:「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節民間傳統臘月二十六燉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5、臘月二十七:宰年雞

到了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是越走越近,近的我們彷彿都聽見了除夕的鍾聲。家家戶戶,大街上全都熱鬧了起來。在昨天吃過了美味的燉大肉以後,今天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宰雞」。民謠中「臘月二十七,宰年雞」,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6、臘月二十九:蒸饅首

「二十九,蒸饅頭。」在我國春節的民俗中,在這天要把臘月二十八已經發好的白面蒸成饅頭,誰家的饅頭蒸得大、蒸得好,在新的一年裡,誰家就會蒸蒸日上,討個好彩頭。家家還要蒸棗糕、年糕、豆包,在豆包上還要點上紅點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紅印,還喜歡把豆包做成刺狀(用綠豆做眼,再用剪刀把豆包上剪成刺狀),寓意「招財進寶」。

7、年三十:吃餃子守歲

老北京人的年夜飯,主要就是吃餃子。包餃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財」的諧音。剁餡要全家輪流剁,邊剁,邊說「剁小人」。在除夕之夜,還有守歲的習俗。守歲就從吃年夜飯開始,大家慢慢地吃,一邊暢談,一邊品嘗美酒,直到深夜。而在午夜12點的鍾聲響起時,大家就會一起歡呼,吃餃子,喜迎新年的第一天。

8、大年初一:拜年

初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開始拜年,北京的廟會也都在這一天開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初一這一天,女婿要先看岳父岳母,現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時候,女兒女婿才回娘家拜年。老北京人對拜年非常重視。接待的人家要准備食盒,裡面放著各式乾果,稱為「吉利果」。不論來多少撥兒人拜年,食盒裡面一定要滿,以表示對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9、大年初二:拜財神借元寶

初二早上,天沒有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煮餛飩吃,因為餛飩長得象元寶。初二這一天,是老北京人拜財神的日子。商家一般拜武財神——關公。百姓家拜比干。因為百姓認為比干沒有心了,一定沒有私心,辦事一定能公正。老北京人到廟裡面借「元寶」,以求新的一年萬事順利。

北京春節吃的食物餃子

老北京的滿、蒙旗人管餃子叫「煮餑餑」。無論是富裕人家還是窮苦人家,餃子是一定要吃的。按傳統的老北京習俗,大年三十吃大魚大肉,年夜飯吃完開始剁餡、包餃子,過了零點則不能再動刀。

過年包餃子要全家人一起,體現一家人的團結和睦,齊心協力。餃子里不光有餡料,還會放一些洗凈的硬幣和棗,圖個吉利。

老北京講究吃的是「五更餃子」,即初一早上吃。到了五更天,素餡餃子煮熟之後先上供。儀式過後,全家人到院子里燃放鞭炮。回到屋裡小孩給老人磕頭,拿壓歲錢。之後,全家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吃熱氣騰騰的「新年頭一口兒」了。

炸丸子

《京味兒》一書中曾提到,老北京春節吃食中有一項「和蒸饅頭緊密相關的工作」,就是炸丸子。年夜飯上必有丸子,因為丸子象徵了合家團圓。以前春節期間,各家總要拜年或者接待拜年的人,吃飯時間不固定,也沒有很多時間炒菜。事先准備好丸子,端上來就能吃。

「為什麼現在超市裡賣的素丸子不好吃?」趙珩先生自問自答起來,「因為不捨得放香菜。」趙先生說,好吃的素丸子必須放大量的香菜,還有胡蘿卜、五香粉、粉條,把這些和到面里,現炸現吃。素丸子是一道典型的「窮人菜」,但味道很好。趙先生說,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比較低,所以不惜花工夫把素菜葷做、粗菜細做。但這份貧窮的美味,現在也很難找到了。

鯉魚

老北京有除夕夜食魚的習俗。魚必須是鯉魚,最初是以祭神為名目,後來則與「吉慶有餘」的吉祥話相聯,魚既是美食,也是供品。

炸咯吱盒

簡稱咯吱盒,這是北京的一種小吃,雖然也有家庭自己做,特別是過年的時候,但主要是還是在小吃店裡買著吃。咯吱盒是用綠豆面摻白面、鹽及五香粉(或胡椒粉)和了,自己家裡做,和面時還可放雞蛋。有些咯吱盒加些胡蘿卜絲、香菜絲之類的東西,有些什麼也不加,捲成卷,切段後油炸。香脆可口,焦而不膩。

咯吱盒有大小兩種,大的比較普通,過去常用為早點,夾燒餅吃。小的咯吱盒做法比較講究,精緻些,可用來佐酒,以通縣做的最好。有人說這咯吱盒的產生比北京城還要早。

北京春節好去處王府井大街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王府井的日用百貨、五金電料、服裝鞋帽、珠寶鑽石、金銀首飾等,琳琅滿目,商品進銷量極大,是號稱「日進斗金」的寸金之地。20xx年9月,王府井建設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透露,王府井大街5年內將擴容40% 。北京最有名的商業區,吸引人的是它經久不息的文化氣息。去北京旅遊當然不能少了購物這項行程,王府井作為「北京商業第一街」,去北京的旅遊的你值得一去。

香山公園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脈東麓,距城20公里,佔地188公頃,海拔575米,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園,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元、明、清都在此營建離宮別院,為皇家游幸駐蹕之所。清乾隆十年在此興建亭台樓閣,殿宇廊軒,共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後築圍牆並賜名「靜宜園」,名列京西「三山五園」。後遭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的焚掠。1956年開辟為人民公園,近半個世紀的建設,現已成為中外聞名的北京十大公園之一。香山公園文物古跡豐富珍貴,亭台樓閣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間。這里有集明清兩代建築風格的寺院「碧雲寺」;這里有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堂」;這里有迎接六世班禪的行宮「宗鏡大昭之廟」;這里有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去北京旅遊,你還能錯過如此美景么?

;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