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彩禮從簡

彩禮從簡

發布時間: 2022-10-07 13:08:14

1、同樣是結婚彩禮,古人比起現代會更難一些嗎?

要說古代的彩禮,就必須說到「六禮」。根據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的《禮記•昏義》記載,古人結婚有「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結婚時的「六禮」是古代貴族必須遵循的結婚程序,如果是頭婚,「六禮」必須具備,缺一不可。此外,先秦時期庶人娶妻沒有這么嚴格,省去了「問名」和「納吉」兩個程序。原因是先秦時期的庶人地位低,沒有名字,也沒有宗廟,所以省略了「問名」和「納吉」。這種風俗,一直沿用到了清代。當然,現代也有「問名」,主要是拿去核對八字,只是一個形式,無傷大雅。


古代婚姻

在「六禮」當中的第四個程序「納征」又叫「納幣」,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彩禮」。此外,「征」即「成」的意思,使者納幣以成昏禮。按照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說,繳納了彩禮,婚事就成了。

現在的「納征」其實就是送錢,闊綽一點的送房子和車子。那麼古代「納征」男方會送什麼東西呢?由於每個朝代不一樣,所以「納征」時給的彩禮也不同。

先秦時期的「納征」

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庶人和貴族是不能相比的,所以對於「納征」送的物品也各不同。那麼,在先秦時期庶人和貴族主要送什麼物品呢?


天子納妃

根據《禮記》的說法:「庶人則緇帛五兩;卿大夫則玄纁,玄三纁二,加以儷皮;及諸侯加以大璋,天子加以穀圭。」意思是:庶人娶妻用布帛一匹。卿大夫娶妻時則用三匹黑色布帛和兩匹淺紅色的布帛,外加成對的鹿皮作為彩禮。諸侯娶妻用寶玉,天子娶妻用禮玉作為彩禮。

春秋時期平民老百姓結婚主要送一匹布,所以《禮記•雜記下》就說:「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在先秦時期,計量單位是十個為一束,一束為五兩,一兩為五尋,一尋為八尺。合計一束為四十尺,即「一匹布」。一匹布有40尺,那麼有多少米呢?按照現在的演算法據說有13米多長,按照周代的算話有8米多長。古籍很多人在幻想,如果是現在多麼希望一匹布就能娶一個老婆。別以為在古人結婚就很容易,在先秦時期這么長的布料,不是普通人都能消費的起的。

兩漢時期的「納征」

根據《白虎通•嫁娶》對納征的記載:「納征玄鎮、束白、儷皮,玄三法天,維二法地也。陽奇陰偶,陰陽道之大也。離皮者,兩皮也。」漢代貴族男子結婚講究五行陰陽調和,婚禮制度基本與先秦時期的婚禮制度相同。比如,皇太子娶妻必備黑色和淺紅色的布帛三匹外加兩張麋鹿匹,總共有三十種物品作為彩禮。那麼,民間用什麼物品作為彩禮呢?

根據唐代杜佑在《通典》對漢代納征的記載:「後漢之俗,聘禮三十物,以玄纁、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葦、卷柏……凡二十八物,又有丹為五色之榮,青為東方之始,共三十物,皆有儀俗。」

由於民間結婚「納征」與貴族送的彩禮無法相比,所以在漢代民間效仿貴族們的做法,採用三十種常見的物品來代替。《通典》所說的這三十種物品,普通百姓家庭基本能備齊,且這些物品,也具有很深刻的象徵意義。所以,象徵意義重大,不比貴族所送的彩禮差。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納征」

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八年(公元287年)皇太子結婚,「納征」所用物品為「玄纁束帛加谷珪,馬二駟,羊雁酒米如故。」晉武帝的婚禮制度是按照兩漢三國時期的婚禮制度來的,納征所送的物品與前朝相同。到了後期皇太子結婚時所送的彩禮為白羊一口,玄纁帛三匹,絳二匹,絹二百匹,獸皮二枚,錢二百萬,玉璧一枚,酒十二斛,白米十二斛(林甘泉主編的《中國經濟通史》考證:1斛=1石,漢代1石=2斗,1斗=13.5斤,1石=27斤米。)馬六匹。


古代美女

南北朝時期,南北婚俗各有所異。南朝是漢人建立的王朝,而北朝屬於漢化的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南朝政權大多按照兩晉時期的婚禮來制定的。

南朝宋明帝泰始五年(公元469年),太子納妃,皇帝想用谷珪和虎皮作為彩禮。禮儀官認為玉器和虎皮不夠隆重,必須加豹和熊皮。後來,皇帝應允,太子納妃用玉一塊,虎皮兩張。外加豹、熊羆皮各兩張。

而北齊的納征之禮,比南朝所送的彩禮要豐富許多。皇子結婚用黑色的布帛3匹,淺紅色的布帛兩匹,絲帛十匹,大璋一個,虎皮兩張,錦采六十匹,絹兩百匹,羔羊一頭,羊四頭,牛犢兩頭,酒黍稷稻米各十斛,從車百乘。

此外,文武百官所送的彩禮也有嚴格的規定,一品以下至從三品用璧玉,四品以下璋璧皆無,獸皮2張;百官一品以下至從五品用豹皮兩張,六品以下至從九品,用鹿皮兩張,錦彩六十匹。

還有新婚時迎接新娘的從車也有限制,皇子有一百輛,百官一品五十輛,二、三品官員三十輛,四、五品二十輛,六、七品十輛,八品以至庶人五輛馬車。南北朝時期平民所送的彩禮,與隋唐時期民間所送的彩禮大體是相同的。

隋唐時期的「納征」

《隋書•禮儀志》載:「後齊聘禮,六禮皆用羔羊一口,雁一雙,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自皇太子與王以下至九品皆同;流外及庶人則減其半。」隋朝皇太子與封王「納征」時用「玄三匹,纁二匹,束帛十匹,大璋一,獸皮二, 絹二百布, 羔羊一口, 羊四口, 犢二頭, 酒、 黍、稷、稻面各十斛。」這個和北齊皇族納征時所用的物品是相同的。而唐朝的婚禮也沿襲了隋朝的制度,不過對大臣的納征物品作了規定。


隋唐美女

根據《新唐書》的記載:其諸臣之子,一品至於三品為一等,玄纁束、乘馬,玉以璋。四品至於五品為一等,玄纁束、兩馬,無璋。六品至於九品為一等,玄纁束、儷皮二,而無馬。儷皮二,內攝之,毛在內,左首,立於幕南。其餘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大抵皆如親王納妃。

唐朝大戶人家一般採用「以聘財為信」,按照個人的財力來酌情給予的彩禮。普通老百姓,講究吉祥,與漢代民間婚禮同俗。按照《酉陽雜俎》的說法,隋唐民間的聘禮固定為九種:「合歡、嘉阿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棉絮、長命縷、乾漆」,各項物品皆有祝福夫妻愛情永固的意義,比如:「膠漆取其固;綿絮取其調柔;蒲葦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雙石,義在兩固也。」唐朝民間結婚與漢代的民間「納征」時所用的聘禮差不多。唐朝只是對漢朝納征時所用的30種物品做了縮減。雖然說這些東西不值錢,但是象徵意義很大。

宋朝時期的「納征」

宋朝「納征」叫「納財」,婚嫁講究輪財力說媒,無論是貴族還是庶人,基本跟財力掛鉤。根據《宋史•禮志》記載:「諸王納妃,用金器百兩,彩千匹,錢五十萬,錦綺、綾、羅、絹各三百匹,銷金綉畫衣十襲,真珠翠毛玉釵朵各三副,函書一架纏束帛,押馬函馬二十匹,羊五十口,酒五十壺,系羊酒紅絹百匹,花粉、花冪、果盤、銀勝、羅勝等物。」 這只是宋朝貴族納征時所用的彩禮,而在納採的時候還要用羊二十頭,酒二十壺,彩帛四十匹。羊、酒、彩各加十,菜葉一百斤,頭嬃巾段、綾、絹三十匹,黃金釵釧四雙。

在之前的朝代,大多數是用大雁和鵝,而宋朝貴族都不用雁。可以說宋人結婚非常的奢華,不得不說宋朝的確是一個富裕的朝代。即便是宋朝,面對戰爭也奉行「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盡量不使用武力!」所以,宋仁宗在位期間與遼國40年沒動用兵革。在宋仁宗去世時傳到遼國,遼道宗耶律洪基還為其建立了衣冠冢,遼宋40年沒有打仗,這跟宋朝的財力龐大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古代彩禮

雖然說,貴族很奢華,但是民間並非這么大的財力。朱熹在《家禮》中說:「納幣少不過兩,多不過十,今人多用釵釧洋酒果實。」也就是說,民間男子娶妻納幣不用像宋朝貴族那樣「宗室子聘禮賜女家白金五千兩」。 普通的富貴人家也沒有那麼多錢,所以大多數用金釧、金錠、金帔墜「三金」居多,外加一些酒水和果品即可。

在《東京夢華錄》中也記錄了當時宋朝結婚時的場景:「凡娶媳婦,先起草帖子,兩家允許,然後起細帖子,序三代名諱,議親人有服親田產官職之類。」除此之外,男方家的親人還可以到婆家看新娘,如果看中就以釵子插頭上,謂之「插釵子」;如果不如意,就留下一兩端彩緞,與之壓驚,則此親不成功。從朱熹的《家禮》和《東京夢華錄》來看,民間也沒有那麼奢華,不過宋朝的皇室將婚禮辦的確很奢華隆重,其他朝代為之失色。

明朝時期的「納征」

明朝婚禮制度,於正統七年(1442年),明英宗朱祁鎮大婚時開始制定儀。根據《明史》的記載:「納徵用玄纁、束帛、六馬、穀圭等物」並制詞:「茲聘某官某女為皇後,命卿等持節行納吉、納徵、告期禮。」皇太子納妃,儐相出告,使者入陳玉帛禮物,不奠雁,宣制曰:「某奉制告成。」


古代新娘

明朝的庶人婚禮,在《明史》當中也有規定:凡庶人娶婦,男年16,女年14以上,並聽婚娶。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婦服花釵大袖。其納采、納幣、請期,略仿品官之儀。有媒無賓,詞亦稍異。親迎前一日,女氏使人陳設於婿之寢室,俗謂之鋪房。至若告詞、醮戒、奠雁、合巹,並如品官儀。見祖禰舅姑,舅姑醴婦,亦略相准。

在明代的婚禮,南北嫁娶禮俗各異。南方納征,常用釵幣、酒牲、梹榔,隨俗。上戶通用的銀子不過15兩,中戶所花費不過10兩,下戶花費不過6兩。在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間,明代學者黃佐在《泰泉鄉禮》中說:「近日納采、納征者,止用細茶一盒,納釵物其中,尤為簡便,可以通行。其送禮之人,非隔水路者,毋得多與銅錢,下程惟待以酒飯。」從黃佐的記敘來看,在明代的南方娶妻用一盒茶葉和金釵就可以將老婆娶回家。

清朝時期的「納征」

根據《清實錄•順治朝實錄》記載:清朝的婚娶有納幣之禮,和碩親王、及和碩親王未分家之子。納幣時用「珍珠、金、銀、花綴、糚緞、蟒緞、素緞、袍、褂、裙、共九襲。蟒緞、素緞、衾、褥、七床。外加金項圈一個。」對於一個皇族而言,從納幣的物品來看不是很奢侈,即便是普通富豪在當時也能出得起。


清朝美女

清朝的平民結婚的時候,用一套衣服,被褥一床,金耳環一副。定期的時候用羊一隻,酒三壇。娶妻時宰豬、羊、二口,酒五壇。從《清實錄順治朝實錄》來看,婚禮很朴實。不過,對於清朝普通家庭而言,用金耳環,宰豬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當時應該也很隆重了。

除了史書裡面有記載關於 「納征」,清朝從很多文學作品當中也可以看到,比如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到第三日,婁府辦齊金銀珠翠首飾,裝蟒刻絲綢緞續羅衣服,羊酒、果品,共是幾十台,行過禮去。」這是民間大戶結婚所使用的物品。像清代學者姚廷遴在《歷年記》中自敘中說:「送納幣禮20兩,並報日結親。三月,又付銀30兩,贖祖母膳田賣錢清芝者。初十日,叔祖備酒送余往鄉,臨行,大伯送鋪蓋一副,二伯送銀四兩,叔祖又贈我四兩。」在清朝時期,一兩的銀子價值1000-1500枚銅錢。一出手就是幾十兩,應該是大戶人家了。如果說有錢,出手都很闊綽,七大姑八大姨都有錢拿。

此外,在清代浙江婚俗,納采與納征合並,先用婚書拜帖書二姓合姻之禮,聘金多少不同。多至二、三百元,少則至二、三十元。再備月餅、冰糖、榔檳、豚肩、老酒、燭炮、禮香等物,總之家裡有什麼都可以作為聘金。納幣的時候男家用緞綢、布匹等物,令媒人送至女家。據說,送綢緞布匹都是富人家才用的,而貧困家庭很少採用綢緞和布匹。至於那些,很貧窮的人家,其實家裡有幾畝良田,能養活媳婦,基本可以娶到媳婦,而彩禮一切從簡!

結婚不要攀比,量力而行!

從古代「納征」的物品來看,宋朝的貴族婚禮最奢侈,清朝對於不同等級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都有不同的規定,納幣也是不俗。對於民間婚姻,主要講究門當戶對,貴族往往與豪族聯姻,普通老百姓和貴族階級在嫁娶時期,所送的彩禮,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由於不同時代擁有不同的婚俗習慣,彩禮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比如上個世紀60年代結婚,聘金4元錢,聘禮2斤糖。外加雙人床、熱水瓶、臉盆和痰盂花費大約100塊。到了70年代,需要「三轉一響」也就是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外國收音機,大約400元左右。80年代結婚流行三大件電視、洗衣機、冰箱,這些東西在今天看來不算什麼。但是,在哪個年代很少有家庭買得起。其實,現在結婚也是一樣,普通家庭和富豪不能攀比。雖然說彩禮不能免,但是量力而行即可。

2、面臨結婚,很多情侶都是因為彩禮的事情談崩了,大家怎麼看待彩禮這個事情?

面臨結婚,很多情侶都是因為彩禮的事情談崩了,大家怎麼看待彩禮這個事情?

一、很多情侶都是因為彩禮的事情談崩了是什麼原因?

彩禮是一種從我們國家古代就開始流行起來的風俗習慣,全國各地都有這種風俗習慣,只不過根據地域的不同,彩禮的數量也不同,很多的地方,彩禮的數字已經達到了普通人的家庭沒有辦法去承受的一個地步,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彩禮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話題,然而彩禮卻讓很多的情侶的婚事談崩了,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談彩禮問題的過程當中,往往女方會要求男方拿出比較多的彩禮,但是男方由於經濟條件的問題不能夠拿出相應的彩禮,所以一段感情往往就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得不結束呢,這也讓很多的年輕人都覺得非常的頭疼,但是又不敢和家裡的人去,因為這樣的事情鬧翻,所以彩禮現在已經變成了很多年輕人在談婚論嫁的時候非常頭疼的一件事。

二、彩禮的存在合理嗎?

彩禮的存在從古代就有了,它的存在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剛開始的時候,男方支付一定的彩禮給女方,女方在出嫁的時候也會帶一部分的嫁妝,這樣一來基本上就是一個持平的狀態,但是現在社會慢慢的演變成了男方支付給女方彩禮,而女方卻一般情況下不會攜帶嫁妝,有的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女方的父母會給女方一些嫁妝,但是在全國范圍內,大多數地方都是沒有嫁妝,這一說的只不過是會用一點點的東西去做個樣子而已,所以說彩禮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彩禮的演變確實讓人覺得有一些不能夠接受,很顯然已經變成了一種負擔。

三、怎麼評價這種風俗習慣?

彩禮這種風俗習慣雖然一直在我們國家盛行,但是卻讓很多的人不能夠接受,我們國家也在倡導大家婚嫁的時候從簡,並且提倡不要彩禮或者是少量的財力,一些地方的人們響應了這種號召,開始在彩禮方面去做出一個改進,但是還有大部分地方仍然延續著這樣的天價彩禮的風俗習慣,主要還是由於現在社會上的男女比例失調所導致的,男孩兒找不到對象,就只能夠滿足女方的各種各樣的要求,就是為了能夠早日成家立業,所以才導致個天價彩禮,這種現象一直都沒有辦法從人們的生活當中消失。

3、男朋友說訂婚一切從簡是什麼意思

這個意思就是說現在這個特殊環境呀,沒有辦法,只能簡簡單單的訂婚。

因為這個環境,大家不能夠聚在一起,不能大操大辦的。

我和蘇晨今年訂婚,

也是我和蘇晨兩個人在一起說了一個日子,然後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去他家裡吃了頓飯,就這樣算定親了。

我們連彩禮錢都沒有要,因為就是簡單的吃個飯呀,踩點錢也沒法說,我爸我馬也沒好意思說她爸爸馬馬也沒有提。

我感覺我和蘇晨的訂婚應該是最簡單的啦!

4、涼山彩禮規定

領導幹部、黨員、公職人員、企事業單位人員、村組幹部及財政供養人員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要帶頭嚴格執行規定的彩禮標准上限,涼山州婚嫁彩禮最高不得超過10萬元(原婚嫁彩禮標准低於10萬元的縣(市)或地方嚴格按之前的規定執行 ),舅舅、叔叔、兄弟、媒人等各類婚嫁民俗禮金合計不得超過1萬元。
一、男女朋友分手有經濟糾紛怎麼處理
男女朋友分手的經濟糾紛處理方式如下:
1、先與對方進行協商,看能否返還。但是如果雙方協商不成,可向法院進行起訴,由法院判決是否返還;
2、分手後錢是應該償還的。主要看這個贈與行為的性質而定:
(1)如果是戀愛期間借貸,那麼應於返還;
(2)如果是贈與,一看財物金額大小,二看是否以結婚為目的或者為條件的。
3、對於男女雙方在戀愛或婚約期間互送的圍巾、手帕、普通的衣物及日常生活用品,不返還不足以造成對方生活困難的,可不予返還;
4、對於此期間送往的節日禮品或訂婚、男女來往的宴席,可不予返還。
二、經濟糾紛起訴的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法律依據:《涼山彝族自治州移風易俗條例》
第八條 公民應當移風易俗、破舊立新,婚事新辦、嫁娶從簡。
(一)婚嫁彩禮、禮金、禮品限於人情禮節性,國家公職人員按有關規定執行;
(二)自覺抵制高額彩禮、奢侈婚禮;
(三)倡導婚儀從簡、婚宴從儉,鼓勵舉行集體婚禮、家庭婚禮、旅行婚禮等;抵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攀比擺闊、低俗婚鬧等不良風氣;
(四)支持、鼓勵村(居)民委員會、社區組織提供婚戀服務,宣傳引導抵制高額彩禮、奢華婚禮。
第九條 操辦婚事,按照傳統習俗確需給付或者收受婚嫁彩禮、禮金,彩禮的標准和禮金的種類、標准應當遵守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等相關規定。自覺抵制下列行為:
(一)索要高額彩禮、禮金或者利用彩禮、禮金干涉婚姻自由;
(二)給付或者收受超標准彩禮、禮金;
(三)退(毀)婚高價賠償;
(四)以婚嫁損害他人合法權益;
(五)利用婚嫁斂財;
(六)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斂財行為。

5、彩禮起源是什麼?

1、彩禮的演變
在有記載以來,大概在周朝時期,男女婚配是要送吉祥物,這時候選擇的是大雁,寓意是夫妻的恩愛,互相遵守誓言,發展到唐宋時期,就逐漸是送錢幣為彩禮,唐宋以來,具體數額據家庭情況而定。
2、彩禮的來源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一直都是被壓迫的,重兒輕女的想法是常態,大家都認為將女兒辛苦養大,卻成了別人家的人。女方到男方家,相當於多了一個勞動力。所以這就這需要男方支付女方家屬一定數額的費用,其實如同「賣女兒」。宋代以後,「賣女兒」現象越來越普遍。當下婚禮中,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上百萬的「彩禮」錢,其實起源於「賣女兒」,合肥婚宴酒店認為這是封建陋俗,早就應該擯棄了。
3、關於份子錢
不要以為份子錢是現代才有的,隨禮是充周朝開始就有的,但更多的是送實物,達官貴族一般送一些首飾、絲綢,坊間一般送老母雞、狩獵獵物,表達美好祝願。這樣簡單的隨禮方式,和現在互相攀比的隨禮比起來,更顯得溫暖。

6、彩禮的含義是什麼?

彩禮是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

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彩禮和與彩禮相關的訂婚和婚約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戀中送給對方的聘禮或禮金。在今天的互聯網中,還指朋友之間互贈彩票、祝福的一種行為。有些地方習俗稱為納征,征是成功的意思。

表現方式

古代: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寓意喜慶的物品構成的「彩禮」。女方家庭收受彩禮後,也會贈送男方價值相當的財物,稱作「回禮」。女方出嫁時,娘家會在彩禮的基礎上增添多倍的財物隨女方嫁至夫家,稱為「嫁妝」。

現代:在某些地域、某些家庭,彩禮被賦予了太多的物質含義,甚至成為沉重的負擔,失去了本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彩禮

7、彩禮是什麼意思 關於彩禮的簡介

1、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彩禮和與彩禮相關的訂婚和婚約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2、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戀中送給對方的聘禮或禮金。在今天的互聯網中,還指朋友之間互贈彩票、祝福的一種行為。有些地方習俗稱為納征,征是成功的意思。

3、「天價彩禮」陋習所引發的社會矛盾正日益受到關注,一些地區為此開展了多種行動進行整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總則中的第三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8、中國的結婚彩禮是如何演變的?

婚禮作為每個人的終身大事,其意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們這樣一個講求禮節的國度里,婚俗自然顯得更加重要。如果把每個朝代的婚俗都展開來說,那確實是內容太多了。這里只簡單談談我國宋代的婚俗(其實是我只對兩宋比較熟悉) 。我國婚禮習俗,從歷代以來要求“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請”六個步驟。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採用這種繁瑣的方式禮節,而是只有上層的貴族和名門才用。總的來說,婚俗是逐漸由繁到簡的。到了宋代,“六禮”逐漸只剩下“三禮”,即納采、納幣、迎親(也叫親迎)。值得注意的是此後這三項逐漸變成民間婚俗的標准模式,很少變化,沿用至今。

納采是婚禮的准備,就是現在的相親、儀婚。納幣是婚禮的確定,就是現在的聘禮、訂婚。迎親是婚禮的完成,就是現在的酒席、迎親。聘禮這個階段自然是在“納幣”其中。相親後如果男女雙方都覺得合適,就要下定禮了。這定禮細分開來又分為:定禮、聘禮、財禮三步。定禮是男家正式向女方正式訂婚的禮物。送多少根據男方家裡地位和財力的大小,一般是珠寶、首飾、綢緞、茶葉加上兩只羊四樽酒。跟隨禮物的男方還要附上禮物清單和婚啟、婚啟是正式訂婚的文書,共有三份,格式都很正式,前兩份是一些客套話。

最後一份才是訂婚文書。女方在接受定禮後需要回禮,具體就是把男方送的禮物的一半送回去,還要倒貼一點彩緞,鞋襪之類的。 總的來說宋代的婚俗比起現在來說是十分復雜的,這也體現了古代人對尊卑禮儀的重視。隨著社會的開放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人的婚俗不再那麼講究,而且更多的融入西方元素。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