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城的風俗
1、河北懷來沙城是不是一個比較窮的地方啊?
括宣化,涿鹿,懷來。這里地處長城以北,光照充足,熱量適中。晝夜溫差大,夏季涼爽,氣候乾燥,雨量偏少,年活動積溫3532℃,年降水量413mm,土壤為褐土,質地偏沙,多丘陵山地,十分適於葡萄的生長。
沙城地區系桑洋盆地,屬溫暖半乾旱地區,因其北依燕山、南靠太行余脈,中有桑洋河橫貫其中,形成了兩山夾一川的「V」行盆地,其南北長度為30公里,東西寬100公里,盆底海拔在450-850米之間。由於燕山山脈的阻擋和季風氣候的影響,造成了盆地內獨特的氣候特點,為葡萄的生長提供了絕佳的生存條件。盆地內熱量豐富,≥10°C的活動積溫在3500°C以上,晝夜溫差較大,平均為12.5°C ,太陽光輻射高達146.36千卡/平方厘米,無霜期長達16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400毫米左右。
經考證,懷來已有800多年種植葡萄的歷史。所產白牛奶、龍眼葡萄聞名遐邇。1976年懷來被定為國家葡萄酒原料基地,是改革開發以來,我國高檔葡萄酒的生產基地。由食品發酵所和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原沙城酒廠)進行的輕工業重點科研項目《干白葡萄酒新工藝的研究》,於1983年12月通過了國家科委的鑒定,經過與國外同類高檔酒進行對比品嘗,大家一致認為,在此引進的國際名種葡萄酒樣達到了國際水平。1979年輕工業部又在此進行了《釀酒葡萄優良品種選育》等工作,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經過20多年的建設,目前全縣已有葡萄園8萬多畝,其中龍眼40105畝,年產量42635噸,釀酒品種赤霞珠、蛇龍珠、梅鹿輒、雷司令、霞多麗等30164畝,產量20079噸。
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是我國依靠自己的技術建立起來的大型葡萄酒骨幹企業,自成立以來已經實現利稅4.63億元,資產總額增加了20多倍,現成為全行業「三巨頭」之一。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懷涿兩縣的葡萄產業迅猛發展,先後興建了龍泉葡萄發酵有限公司、河北夾河葡萄酒有限公司、河北馬丁葡萄釀酒有限公司、容辰葡萄酒有限公司、張家口華龍葡萄酒有限公司等17家葡萄酒、葡萄原酒生產企業。葡萄原酒生產能力達15萬噸,成品酒生產企業的品牌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推廣,「長城」、「沙城」、「桑乾河」、「華西村」、「家和」、「容辰」、「馬丁」、等都是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正因為如此,中法葡萄種植示範農場才落戶懷來,阿根廷斯帕多內集團才全資收購原長城果品開發公司,組建懷來斯帕多內葡萄酒庄。
2002年12月「沙城產區葡萄酒」獲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
看下這個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512ee40100csqu.html
2、某個國家的民族的文化、風俗情況
新華網西安3月26日電(記者李勇 馮國 雷鳴)位於陝西省靖邊縣毛烏素沙漠南緣的統萬城,是世界上發現的惟一的匈奴都城遺址。隨著它在沉睡千年之後浮出沙海,中國文物部門已經開始對這一遺址進行恢復性修繕工作。站在這個巍峨的城墩之下,手撫如石頭一般堅固的城牆,人們不禁會問:這沙漫牆頭的古城難道就是匈奴的遺響,在中國北方馳騁了十個世紀又消失了十多個世紀的匈奴哪裡去了?
國內外的研究表明,歷史上一度十分強盛的匈奴,在中國北方、中亞乃至歐洲各地不斷地進行爭戰、遷居、再爭戰、再遷居,經過幾個世紀與當地居民的混雜、通婚和民族融合,作為民族的匈奴在公元6世紀後基本消失,漸漸同化到其他民族肌體之中,或者說其所經地區其他民族或多或少都帶上了匈奴"因素"。
匈奴是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游牧部族,在不斷吸納或吞並周圍部族的基礎上迅速壯大,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個奴隸制政權,並在秦漢之際使西域諸國多臣服於己。但隨後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分裂,使匈奴內部分化愈來愈復雜,便如"溢堤的洪水"影響著歐亞大草原的歷史進程,而其西遷更是促進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影響了世界歷史。
著名民族史專家、陝西師范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周偉洲教授說:"歷史很巧合,匈奴建立起草原奴隸制帝國之時,中原則建立了以農耕為基礎的封建制帝國。隨著兩大政治、經濟集團以及匈奴跟其他游牧民族間關系的發展,匈奴與中原王朝或戰或和了三四百年。終在內外交困等諸多因素之下,許多匈奴人或南遷,或西遷(近則中亞遠至歐洲),或滯留草原,通過婚姻、吞並、臣服、遷居等形式最後漸漸融合到了其他民族之中。作為匈奴後裔之一的統萬城建造人--赫連勃勃,其部名鐵弗匈奴,就是匈奴人與鮮卑族通婚的後代。"
關於匈奴族的遷徙,中國史書除其內遷和滯留草原有較詳記載外,對匈奴的西遷語焉不詳,多為"向西方跑了",而歐洲學者的筆觸則多有涉獵。匈奴史專家、內蒙古大學教授林干說:"公元前一世紀時漢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創,部分匈奴或內服或西遷西域,並終使匈奴後來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紛紛乘機而起,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約五六十餘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一個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進程是很快的。"
寫有十餘部匈奴研究著作的林干告訴記者,歐洲史學家中最早記載匈奴人活動的是羅馬帝國後期的歷史學家阿密阿那斯·瑪西里那斯(Ammianus Marcellinus,330-390年),其後關於匈奴的事便在歐洲史中驟然多了起來。他說:"西遷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擊滅位於頓河以東的阿蘭國後,便開始扮演著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的主要角色,同時也揭開了入侵歐洲的序幕。匈奴人不僅壓迫著哥特人避入羅馬帝國,甚至兵臨羅馬城下。此時,匈奴人不僅越過了多瑙河和萊茵河勢力直達西歐,還在5世紀時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帝國--'阿提拉王國',對歐洲歷史產生了很大影響。"
"雖然如曇花般的匈奴王國在歐洲消失了,但是許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來。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其後裔。"著名隋唐史專家、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王世平說。北京大學教授齊思和、原匈牙利駐華大使優山度也認同此觀點。王世平認為,匈牙利人與歐洲其它地方人的長相有明顯區別,匈牙利民歌很多與陝北、內蒙古的民歌在調上是一樣的。匈牙利人雖然信仰東正教,又有薩滿教的習俗;匈牙利人趕車的"駕"在歐洲其它國家沒有,而與中國北方的一樣。陝北民歌如信天游產生遠比蒙古人早,很可能與匈奴有關。
王世平指出,建立大夏國的赫連勃勃,父親姓劉,其子孫也姓劉,只有赫連勃勃自號"赫連"。現在陝北姓劉的很多,或許是匈奴的後裔,如劉志丹。匈奴的部族很多,進入中原後多以部落或氏族為姓,如姓呼延的、姓獨孤的等,但不能說姓這幾個姓的一定是匈奴後裔。
自號"長安匈奴"並以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匈奴》蜚聲文壇的作家高建群說:"公元5世紀時北匈奴阿提拉在歐洲建立起匈奴帝國,南匈奴幾乎同時在中國建起帝國,二者在東西方同時向定居文明發起了最後一次進攻。在戰敗後匈奴人便融入到其它民族之中了。可以說,這個偉大的民族至今也沒有消失,它的血液還在當代其他民族的身上澎湃著。"
高建群說:"匈牙利人吹嗩吶和剪紙的情形和中國陝北的一樣,他們說話的尾音也與陝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一首詩中曾經這樣寫道: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很多匈牙利學者都認為這個國家與匈奴後裔有著密切的關系。"
秦漢史學會副秘書長、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張銘洽認為,漢代初期進行過一系列文化整合,對形成漢族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作用,至漢武帝時這一整合完成。正是這種基於"孝"的"和合"文化使包括匈奴在內的眾多游牧民族被吸納進漢族之內,同時也豐富了漢族。" 他認為,雖然匈奴作為一個民族消失了,但其文化習俗仍部分保留下來了。以現在主要流行於蒙古國、俄羅斯以及中國的內蒙古與新疆的"胡笳"為例,胡笳雖為匈奴樂器,但其傳播、繼承卻早已超出了匈奴。
民歌是民族的心聲,游牧民歌更是研究游牧民族和游牧文明盛衰興替的歷史和心靈的天窗。史載匈奴民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為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就是在漢代大將霍去病率大軍擊敗匈奴後,匈奴對失去陰山的無限愛戀。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中心的吉爾格勒博士認為,"這一古老的民歌曲式、主題、情節和結構至今遺留在蒙古民族豐富的民歌曲式當中。"(完)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26/content_1386441.htm
上帝之鞭——匈奴歐洲篇
Beckham
--------------------------------------------------------------------------------
公元91年匈奴在和漢民族的長年戰爭中承認了失敗,開始了始無前例的民族大遷移……
南匈奴附漢,北匈奴遠飆。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是烏孫的地盤,既現在的伊犁和上游一帶,第二站是康居,也就是錫爾河上游東部。第三站為阿蘭聊這已經到了歐洲邊緣。在91年到290年長達兩百年的歷程中,這個上天的驕子好象消失了一樣。北方的蒼狼為了夢中的家園,在雪地中,沙漠里艱難的跋涉。中外的史書中都找不到這個驕傲民族的記載。當《波斯史》中提到三世紀末匈奴出先在阿蘭聊時,這頭飢渴太舊的蒼狼已經對它面前弱小的西方民族露出了爪牙……公元四世紀中葉,阿蘭聊滅國,西方震動。從此,匈奴在西方的活動遂史不絕書。
阿蘭聊滅國後沒多久,西方諸國還來不及為其哀悼,就將面臨著一場巨大的浩劫。公元374年,巴蘭勃率領匈奴鐵騎入侵東哥特,來時排山倒海,去時十室九空,而且匈奴在三百年來對中國作戰以來不知道學到了多少中國的戰爭藝術和謀略,這豈是西方諸蠻所能相抗的。匈奴以戰養戰的方式沉重打擊了東哥特人,當年邁的東哥特國王赫曼立克(Hermanrik)的軍隊被匈奴全殲後,他便自殺了,繼位的維席密爾(Vithmir)也兵敗身亡。赫曼立克之子呼哪蒙特率部投降,而其餘的部眾在阿拉修斯和薩弗萊克斯的帶領下逃到西哥特。也有人逃向巴爾干。
西哥特國王阿撒那立克(Athenarie)得知東哥特滅國後立刻在德聶斯德河布陣,意圖阻止匈奴人渡河,不料匈奴人在遠處上游偷渡後夜襲敵營,重創西板哥特軍。 西哥特人在驚悖之餘,一部大約二十餘萬眾渡過多瑙河進入羅馬國境,由於羅馬帝國官吏的殘酷壓迫,哥特人紛紛起義。
羅馬皇帝法倫斯(Valens)調集大軍於公元378年8月9日在阿德里雅堡與哥特人會戰,在哥特的重裝騎兵面前曾經縱橫歐亞的羅馬方陣步兵毫無地位。下午,法倫斯和四萬禁衛軍全數戰死。方陣步兵的時代過去了。這一戰,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無法控制轄下的諸族和領土。而此時,匈奴人回到喀爾巴阡山以東,進行休整。
公元400年,匈奴人烏爾丁帶領大軍攻入匈牙利追擊哥特人,並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了義大利,這支可憐的哥特隊伍在法洛倫斯被西羅馬軍隊消滅以報阿德里雅堡之仇。匈奴人只是來義大利轉了一下,不過又帶來了相當大的後果。匈牙利原住民凡達爾人,瑞維人,和最先被匈奴人滅國的阿蘭聊人開始了大跑路。這三族人進入高盧,與當地人戰斗後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並建立了三個國家。與此同時,阿勒立克帶領的哥特人也南下逃避匈奴的大軍,不過他們比幾年前的同胞拽多了,在408年,409年,410年三次圍攻羅馬,而在410年攻入城中,這是歷史上羅馬城的第二次淪陷。
在這次戰爭中,西方諸族在匈奴軍勢的壓力下為生存互相火並。而匈奴人則占據了巴諾尼亞(今匈牙利)把當地的哥特人列入統治之下後又開始無憂無慮的放牧生活了。
烏爾丁死後,路加既位,路加死後他的兩個侄兒白里達(Bleda)阿提拉(Attild)共同治國。在這段時間里西歐相當平靜,而北歐,東歐戰火紛飛,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堪匈奴壓力,渡海流亡到英倫三島,在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也歸與阿提拉旗下,俄羅斯森林民族——斯拉夫人,芬人也告屈服,斯拉夫人可能就是在此時以「匈奴僕人」的身份第一次進入西歐的。
公元445年白里達死後,阿提拉獨領匈奴,成為歐洲最有權勢之人!王庭設於多瑙河以東的大草原上。
此時的東西羅馬都要向阿提拉進貢。匈奴在東方失去的榮光在西方找了回來。
由於對西羅馬提出的政治聯姻和領土要求遭到拒絕,阿提拉決定開戰。451年,阿提拉統領五十萬大軍進入高盧,這也許是歐洲歷史上第一次見到如此規模的軍隊吧。羅馬大將阿契斯北上抵擋,並聯合了所有受匈奴壓迫的蠻族王國。雙方在加泰隆尼亞平原上會戰,此戰空前慘烈一日之間占死者有十五萬之眾……阿提拉見雙方陷入了毫無意義的消耗戰,於是領軍回國。
次年,阿提拉率軍突然越過阿爾卑斯山直攻義大利並摧毀義大利北部所有城市,壓迫羅馬。446年,軍中大疫,阿提拉見西羅馬已求和,東羅馬援軍已至於是回國,並與同年病死。次二役過後,西方人畏懼地稱其為——上帝之鞭。
阿提拉死後,強大的匈奴人內部又出現內訌,諸子爭立為王,貴族之間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匈奴瓦解.日耳曼人乘時而起,把匈奴人趕回喀爾巴阡山以東。461年,阿提拉幼子鄧直昔克企圖重建霸權,不幸在於東羅馬交戰時戰敗身亡。這是西方史書上對匈奴人活動的最後記載。
在中國,此時正是北魏中期,南匈奴和其各分支在中國建立的「漢——前趙」「北涼」「大夏」等均在公元460年相繼覆滅。
在亞洲和歐洲的匈奴人則分別與當地各民族混合了起來,一個彪悍而勇敢的民族從此消失了.奴在世界范圍內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天之驕子的傳說結束了。
http://air2004.51.net/shaoshumingzu/ouzhouxiongnu.htm
匈奴人的西遷和匈奴帝國的歐洲戰記zt
http://www.liego.com/bbs/dispbbs.asp?boardID=35&ID=1091&page=1
匈奴的英文名是hun,也是破壞者和野蠻人的代名詞,從中可以看出歐洲人對匈奴的恐怖記憶。公元1世紀,在東方已成為喪家之犬的北匈奴,逐漸向西逃亡,最後深入到歐洲腹地,不僅找回了昔日的榮耀,還引發了歐洲社會的大變動,從而改變了歐洲歷史。
一、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漢武帝對匈奴的猛烈反擊,大傷了匈奴的元氣。到西漢晚期,匈奴發生了分裂,呼韓邪單於率部歸順漢朝,而流竄到中亞與漢朝為敵的郅支單於也被漢將陳湯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為理由消滅掉了,漢匈關系從此走向和解。東漢初年,在匈奴貴族中反漢的勢力重新抬頭,導致匈奴再次分裂,南匈奴歸順漢朝,而北匈奴則堅持與漢為敵,經常發動對南匈奴和漢人的掠奪。而當時東漢剛剛建立,國力還屬於恢復期,因此,直到漢明帝時,才發動了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73 年,漢軍四路出擊北匈奴,竇固、耿忠的漢軍一直追擊到天山一帶,並奪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漢和帝時,又發動了針對北匈奴的反擊戰,公元89年,竇憲、耿秉率領漢軍大敗北匈奴,一直追擊到燕然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公元91年,漢軍再次出擊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大敗北單於,北單於只得向西逃竄。至此,東漢對北匈奴的戰爭取得了全面勝利,而與漢為敵的北匈奴,則受到漢與南匈奴的合擊,已無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竄。
二、北匈奴西遷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與其說是西遷,還不如西逃貼切一些。在公元91年北單於戰敗後,率殘部西逃至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在其立足後,仍然出沒於天山南北,實施掠奪。公元119年,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殺死了漢將索班。為了對付西域的北匈奴,東漢朝廷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魯番一帶),班勇於公元124年、126年兩次擊敗北匈奴,西域的局勢開始穩定。在班勇離職後,北匈奴勢力又重新抬頭,漢將斐岑於137年率軍擊斃北匈奴呼衍王於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漢將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開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三、北匈奴西遷的第二站:錫爾河流域
錫爾河是中亞的內陸河,流經今天的烏茲別克、哈薩克等國,注入鹹海。在漢時,這里是康居國。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漢朝的反擊,已無法立足,大約在 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開始了西遷,來到了錫爾河流域的康居國。至於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動,因為缺乏史料記載,就不得而知了。
四、北匈奴西遷的第三站:頓河以東、裏海以北
大約在公元290年左右,北匈奴出現在頓河以東的阿蘭國,這段歷史在我國《北史.西域傳》和羅馬帝國的《歷史》中,都有過記載。北匈奴殺死了阿蘭國國王,徹底征服了阿蘭國。
五、北匈奴西遷的第四站: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
憑借著在阿蘭國的休整和補給,北匈奴徹底恢復了元氣,掠奪、貪婪的本性讓他們對頓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單於巴蘭姆伯爾的率領下,渡過了頓河,向東哥特人發動了進攻,東哥特人哪裡是匈奴人的對手,經過奮戰,依然慘敗,一部分東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竄,逃到了西哥特人那裡,匈奴尾隨其後,追擊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德涅斯特河(流經今天的烏克蘭和摩爾多瓦)擺下軍陣,准備迎擊匈奴,而匈奴人則趁夜晚偷偷從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後抄襲西哥特人軍陣背後,西哥特人慘敗,只得向西逃竄至多瑙河。後經羅馬帝國皇帝的批准,東、西哥特人得以渡過多瑙河,進入到羅馬帝國避難。此後,由於羅馬帝國對哥特人殘酷的壓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羅馬帝國皇帝瓦連斯親征哥特人,結果被哥特人殺死,帝國遭受到沉重打擊。而此時的匈奴,由於占據了南俄羅斯大草原,暫時穩定了下來。
六、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的活動
在打敗哥特人,占據南俄羅斯草原後,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開始急劇增加,同時,小部分的匈奴騎兵仍然在騷擾臨國:一股匈奴騎兵渡過了多瑙河,與哥特人一起騷擾羅馬帝國;另一股匈奴人,於公元384年進攻美索不達米亞,攻佔了愛德沙城;還有一股匈奴人於396年,侵入了薩珊波斯帝國。整體而言,匈奴人這段時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羅斯草原休整為主,為下一步的大規模入侵積蓄力量。
七、匈奴烏爾丁大單於的活動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而此時的匈奴正處於烏爾丁大單於的統治。烏爾丁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對東羅馬帝國色雷斯省總督說過,凡是太陽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願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烏爾丁大單於領導下,又開始向西大規模入侵,一舉奪得了整個多瑙河盆地,並一度攻入了義大利,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羅馬腹地進軍,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了西羅馬帝國的首都羅馬,西羅馬帝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然而烏爾丁大單於的宏圖大志還未實現就一命嗚呼了,公元408年,烏爾丁率軍騷擾東羅馬帝國,在搶得大量財物准備撤退時,遭羅馬人的襲擊,烏爾丁大單於就這樣戰死在沙場。
八、匈奴帝國的建立
在疆土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以匈牙利平原為統治中心的匈奴帝國,在奧克塔爾大單於時已基本建立起來,單於王庭穩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附近,這個軍事帝國成為東、西兩個羅馬帝國最嚴重的威脅。烏爾丁大單於死後,匈奴帝國沉寂了一段時間,而在奧克塔爾大單於率領下,匈奴帝國又開始興盛起來,奧克塔爾死後,他的兄弟盧加繼承了王位。盧加大單於在公元422年和426年兩次蹂躪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和馬其頓,逼迫東羅馬帝國皇帝向匈奴帝國年貢350磅黃金,此後,東羅馬帝國又被迫在邊境向匈奴帝國開放互市,來確保邊境的安寧,匈奴人的榮耀終於在西方找了回來。
九、阿提拉大單於統治的確立
434年,盧加單於去世,他的兩個侄兒阿提拉和布列達共同繼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領土。兩位單於即位不久,便發動了對東羅馬帝國的戰爭,要求東羅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還要年貢翻番,由350磅黃金上漲到700磅黃金,東羅馬皇帝受武力脅迫,只得答應。445年,布列達單於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為匈奴帝國唯一的大單於。阿提拉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傢伙,在他的率領下,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對匈奴的恐懼之中,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來到了。
十、鼎盛時期的匈奴帝國
阿提拉大單於獨自掌權後,馬上就發動了大規模的戰爭,不過戰爭的矛頭卻指向了北歐和東歐。在北歐和東歐,盎格魯撒克遜人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英倫三島,而許多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部族戰敗,紛紛向匈奴投降。在鞏固了東方和北方後,阿提拉大單於在447年大舉進犯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軍隊接連戰敗,匈奴的騎兵一直深入到達達尼爾海峽和希臘的溫泉關,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東羅馬帝國皇帝被迫求和,雙方在448年簽定和約,東羅馬除了馬上向匈奴支付賠款6000鎊黃金,年貢也由700磅黃金漲到2100磅黃金。至此,匈奴帝國的疆域東到裏海,北到北海,西到萊茵河,南到阿爾卑斯山,盛極一時。而東羅馬帝國經過匈奴的長期劫掠和年貢的沉重負擔,財富已基本耗盡,於是,阿提拉大單於又將目光投向了西羅馬帝國。
十一、阿提拉的高盧戰記
450年,阿提拉大單於在完成了對東、北、南的征服後,將矛頭指向了西羅馬帝國。該年,阿提拉派使者來到羅馬,要求娶西羅馬皇帝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為妻,並要求西羅馬帝國拿一半的國土作為嫁妝。如此過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羅馬皇帝的拒絕,於是阿提拉大單於以此為借口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當年,阿提拉集結了大批匈奴戰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從軍,號稱50萬,渡過萊茵河,向西羅馬的高盧(今法國)發動進攻。高盧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獵物一樣,被匈奴人一個接一個地摧毀,最終匈奴軍主力又圍攻高盧重鎮奧爾良。此時,面對共同的敵人,西羅馬人和西哥特人暫時放下他們的爭斗,組成聯軍來救援奧爾良。面對聯軍,阿提拉放棄了對奧爾良的圍攻,開始機動迂迴,尋機與敵決戰。公元451年6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軍與西羅馬、西哥特聯軍,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開了大決戰。戰鬥打得非常慘烈,僅過了一天,雙方戰死者就達15萬人,最終,西哥特國王戰死,余部也撤離戰場,而匈奴也損失慘重,無力再進攻,只得退回萊茵河,重新積聚力量。
十二、上帝之鞭對西羅馬的懲罰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國再次發動了對西羅馬的戰爭,被稱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開始了對西羅馬的懲罰。阿提拉率領的匈奴軍隊翻過了阿爾卑斯山,攻入了義大利。義大利北部地區遭到了匈奴人瘋狂的攻擊,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毀。此後,匈奴人攻佔了重鎮阿奎萊亞,揮師直搗帝國的首都羅馬城。西羅馬皇帝萬分驚恐,只得派羅馬教皇利奧一世與匈奴人議和。此時,匈奴軍中突發瘟疫,而東羅馬帝國的援軍也快到達羅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應議和,但在撤軍前仍揚言,如果西羅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諾利亞公主送到匈奴,他還會來攻打西羅馬。就這樣,羅馬人眼睜睜地看著匈奴人滿載著搶奪來的財物揚長而去,只留下義大利北部的一片廢墟。
十三、阿提拉神秘的死亡與匈奴帝國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大單於又娶了一名少女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卻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後,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大單於之位,打起了內戰,匈奴帝國在瞬間瓦解崩潰了。匈奴帝國的內戰,給了被奴役民族以機會,454年,東哥特、吉皮底人組成聯軍,在匈牙利打敗了匈奴,從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羅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個兒子妄圖重建匈奴帝國,發動?
3、宣化中秋節有什麼風俗
宣化的風俗民情
飲食習俗 宣化由於受地理、氣候、風俗等影響,過去境內不種小麥、產稻極少,農作物以五穀雜糧為主,在飲食上形成自己的特點。有「山葯熬茄子,香死老爺子」,還有「三十里莜麵、四十里糕、十里蕎面餓斷腰」之說。過去宣化人的主食主要是莜麵、黃米面、蕎面、玉米面、高梁面、小米、山葯、豆類。
副食主要有大白菜,圓白菜,芹菜,紅、胡、白蘿卜,茄子,菠菜,韭菜,豆角,黃瓜,南瓜(蕃瓜),西紅柿,辣椒。宣化人有腌菜的習俗:腌的菜有大白菜、圓白菜為酸菜。芹菜、胡蘿卜、圓白菜、辣椒,四樣叫腌辣椒菜。蔓菁,芥菜腌製成鹹菜。因地球位置因素,遠離江河湖海,甚至連池塘也很少,舊時代,宣化老百姓很少吃魚,有的不會做魚,只有少數外地人或富戶購食,時值今日,物質生活不斷提高,魚是普通老百姓餐桌上副食品之一,漢族人喜歡吃豬肉,回民喜吃羊肉,涮羊肉成為回漢餐桌上一道佳餚。
宣化有句順口溜,叫「七月十五嚎喪,八月十五饢嗓」意為到八月十五可使勁吃。過去,到了臘月二十三,年的序幕也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因此,臘月二十三開始,不管貧富,孩子們就開始抓著吃。現在城裡人已燒煤氣,早就不祭灶王了,但每逢二十三,大人們還是記著買些麻糖給孩子呼叫 ,也就是繼承下了臘月二十三吃麻糖習俗。到了臘月二十六七,開始煮肉、飩雞、煮豆餡、炸糕、蒸豆包等,留作正月吃。大年三十包餃子,也包很多,至少要吃到破五(初五)。這個年實際是從年三十到年初五,這幾天家家戶戶吃較好的飯食,幾乎天天吃的是提前精心准備的飯,上頓吃餃子,下頓吃餾糕(炸糕再蒸一下)。到破五,這天再吃一頓餃子過年結束。初十傳說是耗子娶親日,城外人又要吃糕了,意為讓耗子滿足一下,省的咬糧食袋或衣物。到了十五,吃元宵。宣化人喜愛到朝陽樓買元宵。元宵吃法有炸、有煮。正月十六「游百病」宣化老人有吃炸果子習俗(炸油餅)。正月二十為小天倉節,俗有「天倉窩窩十字糕」,即在初十時可吃窩窩,這種窩窩即絲糕,有豆面,有米面,白面、豆、棗組成。二十五是「老天倉」節。正月里有說法的吃到此為止了。接下來是二月二,男人都要在這一天洗澡,剃頭。意為「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要吃千層餅,謂之「扯龍皮」。清明節的前兩日為寒食節,有的地方講不動火吃冷食,這個節,宣化人不太重視,說法也不大,因為本地氣候不宜吃冷食。到了舊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有吃粽子和吃涼糕習俗,這一天有些家裡要自己包粽子,不包的有互相贈送粽子的,有的要蒸上幾個小饃饃,點上紅點點,在家供奉亡靈,還有人買一些水果,晚上到十字路口處送已死去的親人吃。農歷七月十五是鬼節,宣化人要蒸面人,送給孫子外甥等。八月十五中秋節,更是大張旗鼓地吃,吃好飯,吃月餅,吃水果。更講究吃葡萄,送葡萄,送月餅,送酒。這一天親人要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些人家乾脆將飯菜搬到庭院,葡萄架下,吃著月餅瓜果,賞著中秋月,一派豐收祥和氣氛。除此之外,宣化還有「冬至餃子夏至面」之說,到了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告知人們冬天到了,「包裹」要好一點,(本地較冷)夏至時因為熱容易上火,這一天吃面,防暑降溫。
飲酒習俗 酒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飲料,不論紅白喜事,還是親朋好友聚會,人們都離不開酒。因而伴隨出現了酒禮、酒令、酒忌等。來客時七分菜八分酒,酒過三巡才自便。倒酒時講究,酒要滿,茶要淺;讓酒時先喝為敬,來晚者要罰酒三杯。第一杯為敬酒,第二杯講究「好事成雙」,第三杯「無三不成禮」。民間祭祀時,一杯敬天,二杯敬地,三杯敬鬼神。酒是神奇的,有時起著神奇的作用,宣化老百姓愛說」喝酒喝近了,賭博賭遠了「。婚宴上的酒稱酒席,無酒不成席嘛,請客無酒又不稱其為請。以前宣化人,愛喝北京二鍋頭、沙城老窯、沙城散白酒,自宣化有了啤酒廠,「鍾樓啤酒」成了人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飲料了。
宴請習俗 宣化人熱情、好客,也實在。宴請賓客時,要把客人安排在首位。主人常坐下首相陪。招待客人的菜餚數量要上雙數,宴請賓客先上冷盤,但冷盤的數量不超過熱菜。通常涼熱大約在10至16個菜,人少時可以是4至8個菜,如果是尊貴客人,雞、魚各為一道菜必不可少。東道主敬酒要為客人倒滿酒,自己先喝為敬。前三杯客聽主便,酒過三巡之後,客人再找機會向東道主敬酒。陪客要等客人喝好酒之後再盛飯,不能主人先吃不管客人,客人沒吃完,主人要緩吃,等客人放下碗,自己再放碗。「狗肉不上席」,宴請賓客,尤其是喜事,不上狗肉。
飲茶習俗 宣化素有「沙陀國」之稱,可見風沙之大,加之舊時人民貧困,溫飽尚不足,室內取暖僅靠一個火爐,所以一壺粗茶成了他們暖壺身子,提精神的一種途徑。過去宣化老人喝茶燒水靠「水氽子」即一個比一杯子稍大一點的鐵皮盒,用鐵絲擰一個手柄或提手,宣化人叫此具為「水氽子」。有了鐵壺,鋁壺,暖壺之後,水氽子退出了生活舞台。因在地理位置上與晉蒙相鄰,成為晉冀蒙通商的必經之路,宣化商人常常從大囫圇帶回磚茶,老人們愛喝磚茶成為習俗,喝磚茶要搗碎。舊時宣化有名氣的茶莊有吳德裕茶莊。宣化大劇院中有送茶的跑堂,劇院旁邊還有喝茶的茶館。改革開放後,南方人湧入宣化做買賣,綠茶也被宣化人所接受。
4、懷來縣沙城哪有補作文閱讀的
三月十八日,具有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的茅山古鎮今天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節日,空氣中到處都彌漫著節慶的氣息,威風鑼鼓,激揚茅山福地;龍騰獅舞,躍動古鎮春風。來自周邊城鎮的老百姓們匯集一堂爭相觀望茅山廟會的盛況,頗有「平民狂歡節」之感。 追溯茅山廟會,約始於清乾隆年間,已有二百餘年,今年是茅山有組織規劃的第二十二屆廟會,廟會雖然有些迷信色彩,但其目的是去集商賈,交流物資,供應春耕生產及人民生活所需用品,起到振興經濟,搞活市場的作用,另有文藝青年,發揮特長,化裝表演,比賽娛樂,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早晨八點,「哐哐哐」的鑼聲聲解開了廟會的帷幕,威風凜凜的舞龍隊率先登場,在空中飛舞翻騰的舞龍引得眾人高聲歡呼。這些舞龍隊由各個鄉鎮組成,一般一個鄉出兩條龍,多則四條,舞龍由專門的船運送,到達茅山後被安置在當地的廟中,待到廟會正點,以旌旗、鑼鼓、號角為前導,將舞龍從廟中請出來。龍身大多用竹紮成圓龍狀,節節相連,外面覆罩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首尾相距約莫有十數來丈長,小學六年級作文《作文 -民族風俗》。龍前由一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作為引導。舞動時,巨球前後左右四周搖擺,龍首作搶球狀,引起龍身遊走飛動。
5、河北張家口沙城的由來
沙城位於北京市西部,東南部與北京市的延慶、昌平、門頭溝縣(區)接壤,西北部與張家口市的下
花園相連,北與赤城縣交界,西南與涿鹿縣毗鄰。沙城是懷來縣縣城所在地,東距北京106公里,西到張家口市88公里。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5度,北緯40度。懷來縣境內南北群山起伏,層巒疊障,中間環抱著官廳水庫(庫區面積180平方公里),呈「V」型盆地,海拔最高為1977.6米,最低為394米,慣稱懷來盆地。全縣總面積1801平方公里。共轄11鎮、6個鄉,279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 沙城鎮 鎮政府駐龍潭路。面積59.03平方千米,人口7.72萬。轄17個社區、23個行政村:長城化工廠、宣鋼碳石礦、富達園小區、鐵廠家屬、中學西路、東順城街、西順城街、磷肥廠、八寶山、教場巷、中堡街、東堡街、西堡街、三關廟、北巷路、鐵路、酒廠;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鹼灘、東園、南園、郭家園、榆林屯、上劉瓦、五里台、良田屯、喬家營、宋家營、西水泉、東水泉、小辛庄、馬營屯。 懷來縣區位優勢明顯,近鄰北京,交通四通八達,京包線(北京—包頭)、豐沙線(豐台—沙城)、大秦線(大同—秦皇島)等3條電氣化復線鐵路和京張高速、110國道、沙東公路等5條國道干線貫穿全境,是首都西出晉、蒙的第一站。全縣所有鄉鎮和村都有水泥和柏 油路相通,交通極為便利。全縣郵電通訊暢達,國內、國際通訊十分便捷。供電網路遍布全縣。縣城沙城為省級衛生縣城,城鎮設施較為完善。 懷來縣地熱資源豐富,地熱水面積30平方公里,水溫高達88*C,是國家規定的五級高溫水,每小時可提供70 o-C以上熱水200噸。 已 有北京大唐、北京京安進出口公司、帝曼等多家投資商開發,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京津地區享有盛譽。土地資源廣闊。全縣土壤總面積253萬畝, 佔全縣土地總面積94%。其中,耕作土壤126萬畝,非耕作土壤127萬畝,非耕作土壤中有17萬畝荒灘、沙灘、河灘地可供開發利用。水資源充裕,全縣水資源總量達8.47億立方米。 氣候全縣氣候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全年無霜期149天,年平均溫度9.1『C。年平均日照數為3018小時, 日照率68%。 由於白天太陽輻射強,夜間地面散熱快,?5—9月份農作物生長季節,晝夜溫差達11—12。4『C,因此,對農作物積累干物質極為有利。 物產和經濟懷來縣是著名的水果之鄉,全縣果林面積50萬畝,年可提供干鮮果品15萬噸。 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2004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30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15億元。農業已基本形成葡萄龍型經濟、奶牛龍型經濟、蔬菜龍型經濟、果品龍型經濟的發展格局。 截2004年末,全縣葡萄種植面積達11萬畝,產量90000噸,品種150多個。以中糧集團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為龍頭的葡萄酒、葡萄原酒加工企業發展到10家,葡萄原酒年加工能力達到12.5萬噸,被國家有關部門命名為「中國葡萄之鄉」和「中 國葡萄酒之鄉」,「懷潭盆地」的葡萄、葡萄酒被國家實行原產地強制保護。「長城」干白、干紅葡萄酒多次在國際上獲獎,和天津的「王朝」、煙台的「張裕」呈三足鼎立之勢。 全縣奶牛存欄2.3萬頭, 日產鮮奶120噸,建成規模化養殖小區12個,成為「伊利」、「蒙牛」等知名企業的奶產品基地,但是,奶牛精、深加工企業目前仍無突破。此外,全縣還有可利用草場面積.68萬畝,尚有載畜潛力6.3萬羊單位;.有無污染的肥沃型養殖水面8.13萬畝。 蔬菜產業以發展河川區錯季蔬菜和南北兩山無公害蔬菜為重點。投資1.1億元完成的產業「龍頭」京西果菜批發市場一期工程,市場日交易量1000噸、交易額120萬元,被國家列為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龍頭項目、定點市場。懷來是首都北京的農產品和副食品生產基地,每年都為首都市場提供大量的糧、菜、果、肉、蛋、奶、魚等農副產品。 產業結構調整,我縣確定了「一市兩城(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葡萄酒城、北方太陽能城和以市場建設為載體的京西區域性商貿中心)、三區四龍(縣民營工業園區、東花園區域綜合開發、省市級生態農業科技園區;葡萄龍型經濟、奶牛龍型經濟、蔬菜龍型經濟、果品龍型經濟)」的發展思路。 「東花園區域綜合開發」項目,規劃控制面積30平方公里,首期開發10平方公里。地處京懷交界京張高速公路東花園出口處,距北京的行程僅有40分鍾。具有獨特、明顯的區位交通優勢、土地勞動力優勢、人才技術優勢、環境優勢、政策優勢。該園區以發展科技型、先導型、環保型、加工型工業為主體,輔之以休閑度假和旅遊開發,初步規劃分為工業加工園區、高科技工業園區、農業生態觀光旅遊園區、住宅和綜合服務園區四個區。是國內外企業家投資、興業、置產的理 想天地。 沙城民營經濟工業園區緊鄰國家級果品蔬菜交易中,心「京西果蔬批發大市場」,總佔地面積5平方公里,已有多家企業入住,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豐厚回報。 市場建設帶動了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主要形成了以煤炭、果菜、建材、摩托車、農用車、餐飲為主體的區域性市場體系。2004年全縣市場貿易成交額30億元,其中,土木煤炭交易市場作為全國十大煤炭市場之一,成交額14.5億多元,躋身全國同類市場前列。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9億元。 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人口快速聚集,有力地推動了懷來縣的城市化進程和舊城改造步伐。近五年間,先後有浙江、北京、福 建、石家莊以及縣內企業家投資的華佳商、住小區、北美楓情別墅區、大華商城、新東方城市廣場商、住廣場、燕都商廈、燕都廣場、天隆商廈、金鳳小區等眾多房地產開發建設項目紛紛在我縣開工建設,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回報。加之政府啟動的富達園一期、二期住宅工程、嘉馨園住宅工程,五年間,房地產累積建設100多萬平米,總投資達20多億元。城市規劃從原來的7平方公里迅速擴張為12平方公里。 旅遊懷來縣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建國後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湖面寬廣、山清水秀、碧波盪漾、魚光泛舟,被譽為「塞外明珠」。卧牛山旅遊區、瀚海牧場(太師庄度假區)、天漠公園、永定河峽谷漂流、天皇山北魏石窟部落群旅遊區、白龍潭自然風景區、黃龍山莊及容辰葡萄庄園等環湖旅遊景區,更為官廳湖畔錦上添花,是塞外理想的休閑、度假、避暑旅遊勝地。境內還擁有長城108華里,長城東至西南走向分別和北京市延慶縣和門頭溝區接壤,極具開發價值。國家級文 物保護單位一一雞鳴驛古驛站在全國當屬規模最大。「土木之變」遺址、新保安戰役遺址等眾多旅遊項目是旅遊投資者開創事業的廣闊天地。 結語懷來縣地處環京津、環渤海經濟圈內,使之具備了巨大的經濟推動力、發展空間和廣闊的市場。美麗富饒的懷來,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無限的開發潛力,並以其靈活的優惠政策、 自然環境,全方位對外開放招商,使這顆璀璨的北國明珠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芒。 結交八方賓朋,廣納四海客商,懷來縣委、縣政府及全縣人民熱忱歡迎,真誠期待海內外各界朋友到懷來旅遊觀光,投資發展,興大業,展鴻圖,共同走向美好的。
8641網頁游戲客服為您解答,祝親游戲愉快!O(∩_∩)O~
6、喜歡的女生在朋友圈發說說:我想弱弱的問一句,你去過沙城嗎?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你看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嗎?
裡面有一句話:一個人的記憶就是座城市,時間腐蝕著一切的建築,把高樓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會被沙子掩埋。所以我們淚流滿面,步步回頭,可是我們只能往前走。
偶爾夢里回到沙城,那些路燈和腳印無比清晰,而你無法碰觸,一旦雙手陷入,整座城市就轟隆隆地崩塌。把你的喜笑顏開,把你的碧海藍天,把關於我們之間所有的影子埋葬。
哪怕往前走,是和你擦肩而過。
我從你們的世界路過,可你們也只是從對方的世界路過。
哪怕寂寞無聲,我們也依舊都是廢話流,說完一切,和沉默做老朋友。
那天茅十八沒出現,我打電話他也不接。去他在電子城的櫃台找,旁邊的老闆告訴我,他好幾天沒來做生意了。
最後在一家小酒館偶爾碰到,他喝得很多,面紅耳赤,眼睛都睜不開,問我:「張嘉佳,你去過沙城嗎?」
我想了想:「是敦煌嗎?」
他搖頭說:「不是的,是座城市,裡面只有沙子。」
我說:「你喝多了。」
他趴在桌上睡著了。
這是小說中一個很小很小的片段,裡面的茅十八和自己最愛的人分手了。酒後說出了沙城。所以啊,你還是別評論了,你既然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明應該是很深奧的一句話吧……
7、沙城的沙城概況
沙城,河北省懷來縣縣政府所在地。位於北京市西部,東南部與北京市的延慶、昌平、門頭溝縣(區)接壤,西北部與張家口市的下花園相連, 北與赤城縣交界,西南與涿鹿縣毗鄰。沙城是懷來縣縣城所在地,東距北京106公里,西到張家口市88公里。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5度,北緯40度。 懷來縣境內南北群山起伏,層巒疊嶂,中間環抱著官廳水庫(庫區面積180平方公里),呈「V」型盆地,海拔最高為1977.6米,最低為394米,慣稱懷來盆地。全縣總面積1801平方公里。共轄11鎮、6個鄉,279個行政村,總人口34萬人。
沙城鎮鎮政府駐長城中路。面積59.03平方千米, 人口7.72萬。 轄17個社區、23個行政村:長城化工廠、宣鋼碳石礦、富達園小區 、鐵廠家屬、中學西路、東順城街、西順城街、磷肥廠、八寶山、教場巷、中堡街、東堡街、西堡街、三關廟、北巷路、鐵路、酒廠;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鹼灘、東園、南園、郭家園、榆林屯、上劉瓦、五里台、良田屯、喬家營、宋家營、西水泉、東水泉、小辛庄、馬營屯。
懷來縣區位優勢明顯,近鄰北京,交通四通八達,京包線(北京—包頭)、豐沙線(豐台—沙城)、大秦線(大同—秦皇島)等3條電氣化復線鐵路和京藏高速、京新高速、110國道、寶平公路、康祁公路5條國省道干線貫穿全境,是首都西出晉、蒙的第一站。全縣所有鄉鎮和村都有水泥和柏油路相通,交通極為便利。全縣郵電通訊暢達,國內、國際通訊十分便捷。供電網路遍布全縣。 縣城沙城為省級衛生縣城,城鎮設施較為完善。懷來縣地熱資源豐富, 地熱水面積30平方公里,水溫高達88*C,是國家規定的五級高溫水,每小時可提供70 o-C以上熱水200噸。 已有北京大唐、北京京安進出口公司、帝曼等多家投資商開發,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在京津地區享有盛譽。土地資源廣闊。全縣土壤總面積253萬畝,佔全縣土地總面積94%。 其中,耕作土壤126萬畝,非耕作土壤127萬畝,非耕作土壤中有17萬畝荒灘、沙灘、河灘地可供開發利用。水資源充裕,全縣水資源總量達8.47億立方米。
8、豐寧的傳統節日的由來和怎樣度過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逢年過節,都要殺豬,過年(春節)時每家要殺豬二至三口。農歷臘月八日(臘八節),要用黏高粱、小豆等八樣糧食煮粥,稱為臘八粥。除夕吃餃子,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根白線,誰吃著白線就意味著誰能長壽:也有的在一個餃子中放一枚銅錢,吃到便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有錢花。此外還要吃手把肉和特有的點心"薩其瑪"。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夏歷十月十三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歷10月13日,皇太極發布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志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的形成。1989年10月,在丹東"首屆滿族文化學術研討會"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為"頒金節"。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十六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須面"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清明節:上墳祭祖時不像漢族紙錢後在墳頂上壓錢,而是在墳上插"佛朵"。"佛朵"是滿語,譯為漢語為"柳"或"柳枝"。根據滿族信仰,柳是人的始祖,人是柳的子孫,為表明後繼有人,要在墳上插柳。
端午節:滿族過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其風俗與漢族相同。
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念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
中秋節:滿族人家過中秋節也吃"團圓飯"。此外,月亮初升之際,還要供月。即在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滿族方言:
現代滿族普遍使用漢語,除了一些學者還能應用滿語外,目前會說滿語的滿族人只餘下屈指可數的老人家,大多數滿族人已經不懂滿語了。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詞彙。
* 埋汰(臟)
* 嘎噠/疙瘩(地方)
* 嘎拉哈(羊拐骨或豬拐骨,用於游戲)
* 恩那(是、對、好)
* 餑餑(糕點,後亦指餅干)
* 個應(gè ying)(使反感)
* 薩其馬:來源於滿語sacima,原意為「狗奶子糖蘸(狗奶子為野果名)」
* 白(bái):來源於滿語bi,意為「徒然」、「空」
* 嬤嬤:來源於滿語meme,意為「乳」、「奶」,轉意為「乳母」
* 剋扣(kē kòu):來源於滿語keike,意同漢語
* 哈喇(hā la):來源於滿語har,意為「刺鼻」,今意為食用油變質
* 呵斥(hē chì):來源於滿語hacihiyambi,意為「責備」
* 勒勒(lē le):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leolembi,意為「談論」,現轉義為「空談」
* 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
* 磨蹭(mó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
* 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
* 咋呼(zhā 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現在意為不沉穩,喜歡大呼小叫
* 胳肢(gé j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gejihesembi,意為「搔腋下使發癢」
* 邋遢(lā tā, 東北、北京發音為lē te):來源於滿語lekde lakda,原意為「胖人隨行」、「衣擺下垂」,形容人穿戴不整齊,不利索
* 哨叨(shào ):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sodombi,原意為「馬步行不穩」,轉義為「輕佻、不穩重」
* 挺(tǐng):北方方言,來源於滿語ten,意為「很」、「甚」
* 克(kē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koikasambi,原意為「打架」,轉義為「批評」
* 敞開兒(chǎng kār):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changkai,意為「盡量」、「任意」、「隨意」
* 塊兒亮(kuàr liàng):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kuwarling,意為「漂亮」、「美麗」
* 摘歪(zāi wai):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jailambi,意為「躲」、「避」,轉意為「閃身讓開」、「歪」、「斜」、「斜靠」。
* 該漏(gái lou):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gaimbi,意為「要、取」,轉意為「揩油」
* 的瑟(dè se):東北方言,意思是輕佻,賣弄
* 馬馬虎虎:北方方言,來自滿語lalahuhu,意思是辦事不認真,毛糙
* 磨即(mò ji):東北,北京方言,即磨蹭,來自滿語moji,moo
* 個色(gé shǎi):東北方言,北京亦稱gélu,來自滿語,意思是人(性格)特殊
* 額吝 (é lìn): 北京方言;和勒(hé le),滿洲方言, 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漬痕,如衣領上的汗漬。來自滿語,波紋的意思
9、沙城的名字由來
歷史上的沙城,最初只是幾戶姓雷的人家組成的小村落,在東堡街東頭路北處,稱「雷家堡」。到元代也不過是幾十戶的小村莊。 明朝,進行「移民屯田」政策,山西省洪洞等縣的百姓移到懷來。「雷家堡」人口有所發展,村子有所擴大。 明景泰二年(1451)用三合土(粘土、沙、白灰)築起了東、中、西三座城堡。東堡將「雷家堡」整個圈了起來,從此雷家堡改名為「沙堡子」。 明隆慶三年(1569),又用城磚包修了城門、城上垛口及部分城牆, 並改名為「沙城堡」。民國時期高「沙城鎮」, 城區內只有兩條狹窄的街道,人口也不足8000人。1948年設沙城鎮,1958年建公社, 以後,建制多次變更,1984年復設鎮。 1997年,面積42.8平方千米,人口6.8萬,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上劉瓦、東園、南園、小辛庄、榆林屯、良田屯、宋家營、東水泉、西水泉、馬營屯、鹼灘、喬家營、郭家園、五里台23個行政村和東堡、居中堡、西堡、中學西路、東順城街、西順城街、三關廟、鐵廠、鐵路、酒廠、化工廠、磷肥廠 、教場巷、西港路14個居委會。
10、沙城的故事背景
瑪法大陸的人類繼承了古代神人們傳下的武功,再加上他們背後活躍著繼承了龍脈的武林宗師,因此他們在抵抗邪惡魔族侵略和與各類怪物們的戰爭中處於不敗之地,直至建立了稱霸世界的強大人類帝國。他們創立了挑戰人類極限的各種武功,通過這些武功,在征服王時期,建立了占據瑪法大陸一半以上土地的強大帝國。
但是剛剛才解決生存問題的人類,卻被強大的權利所誘惑住,在同族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權利爭斗。武林宗師的傳人們厭惡了暗黑的世道,決心不再為王國效勞,遠離俗世,紛紛帶著武林秘籍隱居到了深山密林中。在人類稱霸世界的那個年代,王國的統治者趕走了開國英雄,他們遺忘了祖輩們曾用鮮血打下的邊防領地的存在。為了滿足自己的權欲,他們之間展開了無休止的內訌,國力越來越衰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搶奪權利政客們不惜使用一切手段,利用武林高手暗殺政敵,而他們自己也害怕遭到政敵的暗算。武林高手們宣布從此與墮落的王國朝廷斷絕來往,互不幹涉內部事情。志同道合的武林人士們結成了行會,開始進行獨立的活動,從此不再有武林人士為朝廷效力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王國的內戰越來越激烈,此時發生了誰都預想不到的大地震,把國家分裂成了3個小王國。大地震中人類死傷無數,不過野心家們的權利爭斗絲毫都沒有停止過,曾輝煌一時的人類帝國最終還是支離破碎。
大地震過去後,征服王開辟的邊防領地龍城被孤立了。征服王時期英勇善戰的部下們,並沒參加朝廷的權利爭斗,在龍城一直履行著討伐半獸人的神聖任務。可大地震把他們孤立在了貧瘠的龍城大地上,為了生存他們只能建立獨立的王國。龍城只是征服王的部下建立的,還沒具備國家的體系,龍城的統治者也只是以龍城城主自稱。
隨著歲月的流逝,宗主國與龍城之間形成了道路,沒過多久,宗主國派了使臣到龍城。宗主國以大地震為契機完成了國家統一。到達龍城的使臣給龍城城主下達了宗主國王的詔書。
作為龍城的實際統治者,龍城城主不甘心接受宗主國的統治,他在暗地裡秘密增強軍力,准備與宗主國決一死戰。龍城的許多當權者認為通過內戰建立起來的宗主國已經失去了征服王時期的正統性。作為征服王的部下龍城當權者們認為,宗主國沒權利再繼續對他們指手畫腳了。他們把自己當成征服王唯一的繼承者,這種對權利的渴望和自傲的心理結合在一起產生出了對宗主國強烈的敵對情緒。
但宗主國與龍城的國力差距實在太明顯了,經過內戰的洗禮訓練出了一大批賦有軍事才華的將軍和武士。龍城城主為了增強軍力,引誘了與政壇斷絕來往的武林人士,決定利用他們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首先龍城城主承認了武林行會的存在,當行會之間發生紛爭時,幫助比較弱的行會,把他們拉攏到朝廷的一方。不過這種方法,效果不太明顯,難以打破很久以前形成的『官和武林之間的互不幹涉原則』。最後龍城城主想出了用沙城當作誘餌,吸引武林人士的方法。
沙城是為了抵抗沙漠地區的祖瑪族和各種怪物而建成的,頻繁的戰斗耗盡了龍城朝廷的金庫,無數士兵被奪走了生命,已經超出龍城的承受能力。龍城城主以此為借口,把沙城的防務交給了最大的行會,把城主之位任命給了此行會的行會首領。
人類沒曾想到,沙漠土城的地下里隱藏著象徵諾瑪們的魔力和信仰之根源的重要寶藏。諾瑪們為了趕走人類得到寶藏,派軍隊來到了人類正在進行建設的沙漠土城。這對暗戰中的龍城和宗主國的朝廷以及為了爭奪沙漠土城而拚命廝殺的各行會來說,都是始料不及的。人類受到了重大損失,沙漠土城落入了諾瑪們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