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少數民族婚嫁風俗

少數民族婚嫁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7 04:21:18

1、布依族婚嫁習俗

解放前,布依族存在一夫多妻的個別現象。同姓可通婚,但同姓且同宗的嚴禁通婚。也有「姑舅表婚」和兄終弟及的轉房制習俗。解放後,像大多數民族一樣,廢除了一夫多妻制。布依族崇尚自由戀愛,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歡藉助年慶節俗、趕集和集體聚會的時機,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組合的方式,通過談天說笑和唱歌對調,傾訴或表達彼此的感情。當一個男子看上某一個姑娘時,按照傳統,必須找第三者做伴,有的則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紹。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單獨相約到幽靜處進一步對唱山歌,表達情,直到雙方互贈信物,就表明他倆已盟誓終身了。訂婚時,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並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類的禮品(在禮品中必不可少的是粑粑,如果非傳統節日而見到布依族民家「打粑粑」,則說明此家人正籌備喜事准備迎娶女方了)。

如對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則要將男女雙方的「八字」互為「效驗」,只要「八字」相符,則可擇定結婚日期。這一帶地區送彩禮的數額,特別講究「六」或「雙」數,據說是取「六」即祿的諧音,以表示婚後雙雙有祿必有福之意。結婚時,新郎不迎親,只請幾個相好的男女青年代為相迎。新娘一般都是撐傘步行至男家,個別也有騎馬、坐花轎的。結婚當天新婚夫婦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聚居區一帶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稱為「坐家」的習俗。有的要兩三年甚至五六年後才長住夫家。雜居區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這一風俗。貴州都勻的布依族在鬧新房中,有個「唱荷包」的習俗。一般先唱「荷包歌」,二人一對,一個唱,一個幫腔。必須唱滿12首「荷包歌」才能得到一個荷包。荷包里一般裝著白果花生等物,取意早生貴子,由女方家的「送親婆」帶來。

2、彝族婚禮習俗

彝族結婚的習俗主要有新娘子餓食餓水、搭青棚、潑水、唱娶親歌、喝茶和糖水、拜別祖宗等。除此之外,新娘這邊還要有以一對年輕夫婦為主,其餘為新娘同伴、小輩的送親隊伍。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區。根據2010年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彝族人口約有870萬人。

關於彝族婚姻有著很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同族內婚、家支外婚、等級內婚、姑舅表優先婚和姨表禁婚。這些特點在涼山彝族自治區表現最為突出。

而彝族結婚習俗——新娘子餓食餓水主要源於彝族的「虎妻」傳說。其主要表現為新娘在婚禮前幾天要減飯、減水,出嫁前更是不準吃喝。

而搭青棚的習俗是指,男方家院子中間要用樹枝搭起一座青棚,同時彝族歌手還要不斷演唱著富有民族特色的青棚調,然後親朋好友歡聚一堂。

南方去女方家迎親的時候,還要接受女方兄弟姐妹以及同輩男女的潑水,其主要是表示「慶賀」。同時,也寓意著新娘嫁到新娘家之後會越來越富足。

再就是,新娘家人要招待南方迎親隊伍「先喝茶,後喝糖水」。喝茶和糖水的習俗主要被稱為「先苦後甜」,同樣是對一堆新人的美好祝福。

除此之外,關於彝族結婚還有很多細節上的習俗,如跳左腳舞、作揖敬酒、送親等。實際上,這大部分的婚禮習俗都是對結婚的新人的美好祝福

3、世界各地(中國各族)的婚禮習俗

1,義大利婚俗

義大利人實行婚姻自主,關於訂婚、結婚有不少傳說。古時沒有自由戀愛,有錢有勢的人常常強迫婦女成親,甚至出現搶親。

義大利人習慣把婚期定在春、秋兩季,一般以3月、4月、7月、9月、10月為多。婚禮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政婚禮,另一種是教堂婚禮。無論哪種形式都需要進行婚姻登記,按照婚姻法的規定辦理。

2,越南婚俗

居住在越南北部的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的。根據他們的民族習俗,男孩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時間,至少是兩年,多者長達十二年,一直到女方家長同意他與女兒結婚。

然後,男方必須再次帶著禮品到親家,告訴新郎和他的家人新娘有什麼本領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等。然後新娘就正式成為丈夫家的一名成員了,並且改隨丈夫的姓氏。

3,芬蘭婚俗

在芬蘭,如果一個人將要做新娘或新郎就會被一群年輕的小夥子或姑娘拖著在公共場所溜達,而且要帶著面具,衣衫不整。初夏時節正是芬蘭人舉行婚禮的最佳季節,這些年輕人實際是在歡送他們即將結婚的朋友,結束單身生活,開始新的生活。

這種風俗起初只有芬蘭某些市區極少的人了解,但是在上個世紀80年代突然開始流行於各地。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芬蘭人開始摒棄很多傳統儀式和風俗,這種做法持續了一些時間後,芬蘭人又開始追求傳統的風俗做法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4,漢族傳統婚俗

漢族先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漢族人認為紅是吉祥的象徵,所以傳統婚禮習俗總以大紅色烘托著喜慶、熱烈的氣氛。吉祥、祝福、孝敬成為婚禮上的主旨,幾乎婚禮中的每一項禮儀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5,白族婚俗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4、蒙古族結婚有什麼風俗?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禮。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一隻「碰門羊」和其他的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5、關於彝族的那些婚姻習俗,你了解多少呢?

彝族的結婚習俗上還保留了很多古老的習俗,其中有哭嫁、潑水、抹黑臉、新娘婚前禁食等等古老的婚姻習俗,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彝族的那些婚姻習俗。

彝族史稱「烏蠻」、『「羅羅」、 「倮倮」,有諾蘇潑、聶蘇潑、倮倮潑、香堂、蒙化等自稱。很早以前彝族就在寧洱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為開發和寧洱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同時也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創造了本民族的文明。彝族的節日以農歷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最為隆重。 

彝族的6點婚姻風俗

1、在彝族,如果一對男女心意互通的話,男方父母會就請畢摩選取一吉日,並徵得女方父母同意後,就為他們舉行婚禮。

2、女子在出嫁前是不能吃東西也不能喝水的,這個習俗在我們看來不是太能理解,並且有點不通人性。但是彝族人認為,如果新娘婚前吃東西喝水的話,就會上廁所,這樣是很不吉利的,所以一般是「新娘餓食餓水」的。

3、在結婚當天,院子中間會用樹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內外會披紅掛彩,正中擺放著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不斷地演唱著富有民族情調的青棚調,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新郎和新娘喜結良緣。

4、與此同時,新郎要去新娘家裡迎娶新娘,新娘的哥哥或者是弟弟要向新郎潑水,向新郎潑水是為了表示祝賀。潑水代表新娘到了夫家之後不會缺水喝,其實是祝福新娘婚後會幸福美滿。

5、在女方的廳堂擺上香火,新郎先展示自己帶給女方的聘禮,然後由新娘展示自己的嫁妝。展示後,新娘要請新郎以及迎親的人喝茶,喝完茶之後要再喝糖水,寓意生活是「先苦後甜」的。

6、新娘進門後,會有一位子孫興旺的老婦人給新娘遞酒祝福,然後將她的頭發梳成雙辮,用紅頭繩紮起,盤在前額上方,婚宴方能開始,當晚都吃牛、羊、豬肉,大口喝碗酒,直到盡興。 

彝族的婚姻風俗禁忌

忌戲耍動頭;忌在眾人中放響屁,說臟話;忌夜間吹哨; 忌拿靈長類動物肉時屋,也忌食其肉(熊、狗、猴、貓等); 不論男女,忌跨火塘;忌婚喪嫁娶宰殺山羊;忌以苦篙桿做筷子及打人;火燒蕎麥粑粑從火塘里拿出時,忌馬上翻動及用棍棒穿通;忌把鋤頭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內將鋤或斧子扛於肩上;忌在家中火塘里燒刺奶包樹和馬桑樹;忌異根戀抱的樹。

6、哈薩克族在婚嫁方面有什麼習俗?

哈薩克族的婚嫁禮儀,嫁姑娘要唱哭嫁歌。

少數民族哈薩克民族的婚嫁禮儀是從搭建新氈房開始的,新氈房裡的嫁妝、鍋碗瓢盆都是由親戚們來准備的,還要在搭起的新氈房天穹上拴上布條,並舉行燒燎門檻的婚嫁禮儀。

根據哈薩克民族的婚禮習俗,准備出嫁的姑娘必須完成「認門」禮儀。到各個年長的親戚家去品嘗食物,得到長輩們的祝福,這也算姑娘與娘家親戚們的告別。姑娘的父母親要將自己多年來為女兒准備的各種嫁妝展示給親家及親家母過目,看了嫁妝之後,親家和親家母會給女方家償禮。

出嫁的姑娘臨嫁時,要扯起嗓子唱起哭嫁歌,表示對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親人,故鄉朋友們的依戀之情,嫁姑娘唱的哭嫁歌這種歌曲就叫作「森斯瑪」。

待嫁的姑娘唱了「森斯瑪」歌之後,伴郎會帶上一個小夥子,來到姑娘身邊,同樣唱起深情的歌曲,以此來告慰深情依依的姑娘。

根據哈薩克民族的古老傳統和民族禮儀,出嫁姑娘的喜宴舉行完畢之後,要在娘家住一宿,娘家人會選擇吉辰良日,舉行出嫁禮儀。這時,他們會將這個消息告訴整個阿吾勒的人,並打點整理姑娘的嫁妝,還要為親家、親家母准備饋贈禮物。

7、彝族結婚風俗

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新娘婚前禁食等等。在彝族,如果雙方心意互通,徵得女方父母同意即可舉行婚禮,結婚當天,要供奉彝家喜神牌位,迎娶新娘的時候,新娘的哥哥或者是弟弟要向新郎潑水。

彝族主要分布在什麼地區

彝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與沿海的丘陵之間,聚集在楚雄、紅河、涼山等地區。

1979年1月,彝族居住比較集中的西昌地區被合並到涼山彝族自治州中,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

新中國成立後,按照廣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願,以鼎彝的「彝」字作為統一的民族名稱,彝族的先民主要為古羌人。

8、蒙古族結婚習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夥子的父母委託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夥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冬天是舉辦婚禮的好日子,經雙方選定日子後,新郎家於傍晚時分到姑娘家接親,至此婚禮已經開始,民族風格濃厚、趣味橫生的各種婚禮節目連續上演,一直到東方發白;接新的隊伍才跨上駿馬,同送親的隊伍一道往新郎家進發。在離新郎家不遠時送親的隊伍停下,迎親的隊伍到家後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親人前來第二次迎接。在婆婆為兒媳婦掀開蓋頭後,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親戚們行磕頭禮並敬酒。眾人也會興奮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歡樂在草原上盪漾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煙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煙形。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
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9、我國是多數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有不同的風俗習慣,那你知道苗族婚禮流程嗎?

苗族婚禮流程是指苗族人在舉行婚禮儀式時按照傳統的婚禮儀式進行的環節。苗族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他們的婚禮儀式也有很多特別之處,讓能夠參加婚宴的賓客感受到不一樣的婚禮盛宴。苗族婚禮帶給人們的也是我國古老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讓人們記住這難忘的婚禮儀式。

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婚禮也開始被簡化,很多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很難在婚禮上有所體現,苗族作為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還保留了很多本民族的婚禮習俗,能夠讓大家透過一場苗族婚禮流程來重新認識這個民族,還有他們留存的傳統文化的經典所在。

 一、娶親:娶親是苗族婚俗中一個隆重的環節,娶親隊伍由大媒公、二媒公、押禮先生、娶親父母(一般是由兒女雙全的叔或伯、嬸子夫妻二人當任)、送酒肉2人,背午飯2人(一人背媒公午飯、一人背眾人午飯)、新郎和伴郎等共計11人(必須是單數)組成。

 二、吃晌午飯和拜堂:無論新人兩家距離遠近,都需要吃晌午飯,主要是祭祀高山四方餓死鬼,能夠保佑人人平安,事事順利。之後男方到達女方家,將之前約定好的禮金物品全部交給女方家,禮數完畢,之後女方管事會安排開始吃飯。

三、第二天早飯前,雙方清點陪嫁物品。除了女方的嫁妝還有賓客送的禮物都要大聲誦報,之後交給男方。之後進行交親儀式,女方父親或是叔伯要倒一杯酒敬男方娶親的父母,請對方善待孩子並多加管教,而男方父母則答謝女方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之恩,承諾會善待孩子。

 四、送親:女方家的送親隊伍也是浩浩盪盪,並且也要在半路吃晌午飯,隊伍到達男方家門口時,會有退車馬儀式,之後就開始正式拜堂環節了,然後還有擺禮儀式。這些都結束之後,女方親人就會離開了。 苗族婚禮流程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按照婚俗習慣來進行的,傳統文化的保留使得苗族人的婚禮儀式也變得格外隆重和熱鬧,有機會我們真的可以參加一場苗族婚禮,親自感受一下。

10、仡佬族的婚姻習俗是怎樣的?

仡佬族是散居在我國貴州、雲南、廣西及越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在仡佬族中,男女青年結婚時,男方須請媒人攜帶雞、酒等物送給女家,如禮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經締結。

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親嫁女或宴請賓客時還要辦"三么台"酒宴進行款待,即按特點順序共分三台:

第一台稱茶席,喝清茶輔以各種糖果點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

第二台稱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種冷盤及酸、咸、辣腌菜和鹽蛋等。

第三台稱正席,上飯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時,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須陪到底。

吃"雞卦酒"一般是在姑娘家舉行的,未來的女婿上未婚妻家認岳父母,向岳父母敬獻"雞卦酒",第一碗酒必先敬獻給岳母,岳父在吃第二碗酒時也要恭維老伴一番,說"娃娃是她養大的,要由他娘作主。"

在仡佬族還有"把門枋"、"追姑娘"和"打濕親"習俗,這些婚俗也很有特色。

"把門枋"是新娘離家出嫁時,要雙手緊緊地拉著門枋表示不肯離去。這時候,媒人就要過來強行拉開新娘的雙手,牽著新娘離開娘家。

"追姑娘"是姑娘出嫁前要放聲號哭,唱"哭嫁歌"。出嫁前還要乘人"不備"而"逃跑",讓嫁家嬸娘嫂子等女親戚把她找回來。離娘家出嫁前要拜別娘家祖宗,姑娘的父親要解開她衣領邊的扣袢,表示出嫁了的閨女已不是本家氏族的成員而加入夫家氏族中去了。

"打濕親"則是在新娘娶進夫家之時,一跨進屋,就要用夫家准備好的清水灑向接親的人。傳說這樣可讓清水淋去邪魔求個吉利。

仡佬族往往是新娘出嫁時,要撐著傘由迎親和送親的人伴送步行到婆家。到夫家後也不興拜堂,直接就被引入洞房。嫁妝也不是在出嫁的喜日里帶到婆家的,而是在生下頭胎小孩滿月後,才由娘家把嫁妝送到夫家。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