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這天的風俗
1、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是以下五點:
一、插茱萸
在古代,重陽節有插茱萸的習俗,因此九月九日重陽節又叫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生祛病。茱萸香味很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還能消積食,治寒熱。人們在重陽節這天喜歡佩戴茱萸,以求避難消災,吉祥如意。
在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就記載了重陽節登高、插茱萸這兩種節日習俗,張悅在《湘州九日城北亭子》一詩中也提到:「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
二、飲菊花酒
重陽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菊花酒,就是用菊花作為原料釀制而成的美酒。在《西京雜記》中有記載說:每年菊花盛開的時候,採集菊花的莖葉,雜以黍米釀成,至來年九月九始熟。
釀菊花酒,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流行。菊花釀成的美酒,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具有明目、補肝氣、安腸胃、利血、降血壓、治頭昏、減肥等功效。據民間傳說,在重陽節飲菊花酒,還能辟邪祛災。
三、登高望遠
每年到了重陽節,民間有一個普遍的習俗,就是在這一天,老百姓們都會外出登高望遠。為什麼要登高呢?有下面兩種說法:
一是古人認為,九為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為老陽之數,不吉利。所以才衍變為人們在這一天登高望遠、躲避不詳、以求長壽的節日習俗。
二,重陽時節,五穀豐登,秋收已經結束,老百姓進入農閑時期,人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植物原料,這種上山採集活動,又稱為「小秋收」,後來也逐漸演化為登高望遠的節日習俗。
四、賞菊花
在重陽節期間,各種各樣的菊花,正是盛開的時候,所以觀賞菊花也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賞菊花的節日習俗,傳說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歸隱田園後,以隱居、賦詩、飲酒、愛菊聞名,後人就效仿他,也希望自己的風光和陶淵明接近,於是就有了重陽賞菊花的習俗。
五、吃重陽糕
重陽節的代表性節日食品,就是重陽糕。重陽糕,最初是慶祝糧食豐收、大家歡喜品嘗新鮮糧食的意思,後來演變成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俗。由於「高」與「糕」諧音,所以人們就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希望吃了重陽糕之後,能夠步步高升,甚至還可以祛病健身。
2、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風俗是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崇,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拓展資料: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3、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項。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重陽節的傳說:
重陽節與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也被附會上一個神話傳說作為登高習俗「起源」。該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受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神話故事的影響,一些地方的人們認為重陽是個凶的日子,於是為了鎮壓凶氣、戰勝凶氣,重陽節的的主要儀式活動就是登高,其它的都屬於附加活動。
4、九月初九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初九的風俗有登高、賞菊並飲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1、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2、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3、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4、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5、九月九日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農歷的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祭祖節,登高節,敬老節等。重陽節的人們一般會有曬秋,放紙鳶,登高,敬老,吃重陽糕,祭祖,賞菊,辭青,插茱萸等傳統習俗。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九月初九重陽節的風俗是什麼
九月初九重陽節的風俗有賞菊、飲菊酒、登高望遠、插茱萸、歸寧父母、敬老。
1、賞菊。重陽節古來又稱「菊花節」,菊花是長壽之花,又是文人筆下凌霜不屈的象徵。農歷九月,菊花盛開,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的習俗之一。
2、飲菊酒。菊花酒一直被看作重陽必飲、祛病祈福的吉祥酒。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所釀,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和糧食一起釀造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
3、登高望遠。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此時登高望遠心曠神怡,健身祛病。此外「登高」也有「高升」「高壽」之意因此為人們所推崇。
4、插茱萸。茱萸是一種茴香科植物,香味濃有祛寒、止痛、驅蟲等功效重陽之時,茱萸開始成熟為辟惡氣,抵禦初寒古時,人們有「折其房以插頭」的習俗。
5、歸寧父母。舊時,重陽節也叫「女兒節」,凡有女兒已經出嫁的人家都會准備名酒和糕點在九月初九天明時迎接女兒回娘家,這便是「歸寧父母」。
6、敬老。1989年,我國將重陽節正式定為「老人節」「敬老節」,傳統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涵義。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人節」,這一節日的設立可謂重陽節文化價值的現代體現。
7、九月初九是什麼節日?有什麼風俗?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風俗是吃重陽糕、賞菊並飲菊花酒、登高旅遊、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九月初九節日起源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
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在民俗觀念中,又因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且九九與久久同音,所以賦予有天長地久、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8、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重陽節這天有什麼風俗
導讀: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一個日月並陽,兩九相重的日子,在古代有著長壽的含義,如今更是被賦予了老人節的含義,所以這天是敬老愛老的節日。現代愛老活動形式眾多,但也不能忘了傳統節日重陽傳下來的風俗活動,那麼重陽節這天有什麼風俗?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呢?和我一起去了解下吧。
重陽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重陽節這天有什麼風俗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各省重陽習俗
河北省: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江蘇省: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安徽省: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廣東省: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廣西省: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