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火把節的風俗人情

火把節的風俗人情

發布時間: 2022-10-05 12:54:36

1、火把節的風俗習慣

火把節的習俗:

1、祭祀雞

火把節的祭祀雞是挑選精心飼養的雞,須是金黃色的還不能下蛋的子母雞,一般是一斤左右重。在農歷六月二十四前七天或前三天,人們用倒扣的竹背簍把這只祭祀雞關起來飼養。

2、枯蒿芝桿編制的火把

火把節的三天晚上都要點火把。所點的火把主要是枯蒿芝桿編制的火把,以及松樹上砍來的松明子火把。不過要注意的是,送火的晚上點的火把只能是枯蒿芝桿製作的火把。

這些火把都要提前數天,早則一兩個月前就開始准備,尤其是枯蒿枝桿編制的火把是要精心製作的,通常是一家之主或懂事的孩子去籌備製作。在離過火把節還有一兩個月的時候,人們每天在上山放牛羊時,或專門去山林中尋找枯蒿芝桿,找到後折斷成捆帶回家放著,當積累到足夠用的時候就開始編制。

3、點火、玩火和送火

火把節第一天晚上要點火。點的一般是松明子火把,有時也點一把枯蒿芝桿編制的約一米左右長的火把。一般在祭祀完畢吃過晚飯天擦黑的時候開始點。火種從屋裡燃燒著的火塘里取出後,點燃一把火把後走向門外,分成一把(堆)或若干把(堆)點著,但一般都是點單數,如一把(堆)或三把(堆)或七把(堆)等。

2、火把節的節日風俗有哪些?

火把節的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2)火把節的風俗人情擴展資料

火把歌調——

彝族地區流傳著十分豐富的火把歌調,雖然形式多樣,但都有固定的火把歌調,由於彝語方言發音不同,大小涼山彝族稱之為「都則朵洛嗬」,「都則」即祭火,「朵洛」意為祝願,「嗬」即為歌。

雲南楚雄彝族諾蘇支系稱為「朵則朵額」,「朵則」意為祭火,「額」則是「玩」的意思。彝族的火把節歷來最為隆重,並逐漸衍成了成套的節俗歌調。在楚雄彝族的這一歌種中,包括有《燒火歌》、《送火歌》、《招魂調》、《同樂調》、《火把節對歌》、《火把節祭歌》等等。

3、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如下。

一、火把節的來歷。

各省的彝族地區民間流傳著許多優美動聽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說: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有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歿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

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

二、火把節的習俗。

火把節對彝族來講就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所有節日中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在整個的節日過程中所有的彝家,人不做飯,只吃肉、喝酒。肉叫砣砣肉是剁成一塊塊的豬肉或羊肉煮熟,沾上鹽和辣椒粉吃。酒叫桿桿酒:用細竹子掏空了桿子插在釀好的米酒中吸著喝。

彝族過火把節時,一到夜晚,各村寨即點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動於田野山鄉,頗為壯觀。彝民用火炬照田,占歲豐收。民間傳說,過火把節是要引谷穗出來看火把,耍火把是為了撲滅秧苗的病蟲害。節日期間,有的地方要殺豬宰牛祭神;有的地方每戶要抱一隻雞到田裡去祭田公地母。

民間認為,火把可以驅鬼除邪,故點燃火把後要挨家挨戶走,邊走邊往火把上撒松香,謂此為「送祟」。火把節期間還有各種社交文化娛樂活動,各村寨舉行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斗羊、摔跤、射箭、拔河、打鞦韆等。路南石林圭山一帶的鬥牛、摔跤比賽尤為聞名。

鬥牛前,各村寨要選出代表參加,並將經挑選的膘肥體壯的牛牽到會場,群眾身著節日盛裝前來觀看。屆時由一有威望的人宣布比賽開始,於是鑼鼓喧天,長號齊鳴,鞭炮震耳,一對對男女青年在賽場四周彈起大三弦,跳起歡樂的舞蹈。

在萬眾歡騰中,參賽者將一頭頭滾瓜溜圓、體大角尖的公牛牽入會場,接受裁判員的檢驗過目。裁判員一聲令下,主人按照事先選擇的對手,將牛放出,任其格鬥。兇猛的公牛揚蹄翹角,向對方沖去,角對角地頂挖,直到將對方斗敗為止。

優勝者可獲得場邊標桿上掛著的球形彩紅。斗羊是最好玩的,羊的前半身都被剪去了羊毛,只留下後半身和尾巴。

火把節期間另一項重要比賽是摔跤。參賽者身穿短褲,赤膊上陣。開始時互相擁抱,以示友好。裁判員一聲令下,便相撲角力,奮勇拼搏,最後以把對方摔倒、雙肩著地為勝。比賽場面極為壯觀。一處摔跤,八方相聚,盛裝的群眾從四面圍觀,歡呼喝采。

小夥子們背著大三弦,帶著竹笛;姑娘們背著自己精心綉制的花掛包,賽前賽後,奏起歡樂的樂曲,跳起歡樂的舞蹈,使比賽充滿熱烈的氣氛。

火把節又是青年男女交往,選擇配偶的良好機會。節日期間,他們共舉火把為嬉,並歡聚於山間田野,舉行簧火晚會。青年男女在篝火下相互彈唱,盡情歌舞,徹夜不息,從中尋求自己心愛的對象。鬥牛比賽中的優勝者和摔跤能手,往往成為姑娘們所追求和愛慕的人。

4、火把節的節日風俗 火把節的節日風俗介紹

1、火把節的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2、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

5、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火把節的來歷:按照拉祜族的民間傳說來說,是指當時山上住著一個惡人,惡人專吃人眼。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這天,惡人看到火花,以為人們拿火槍來打他,便急忙躲進山洞,結果被洞里冒出來的水淹死了。因此拉祜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火把節風俗:火把節是彝族、白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且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主要風俗有第一天會祭火,村裡會宰牛殺羊來集體分享。

到第二天傳火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面,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第三天為送火,在夜幕降臨,人人手裡拿著一個火把,競相奔走。

火把節的傳說:

天神子勞阿普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派一位年老的天將到人間,要他把人間燒成一片火海。老天將來到人間,看到一個男子將年紀稍大的孩子背在身上,年小的孩子反倒牽著走,他感到奇怪,細一問方知背著的孩子是侄子,牽著的孩子是兒子,因哥嫂已死,男子認為應該好好照料侄子。

老天將為這樣的人間美德深受感動,想著人們的心地是如此善良,怎忍加害於他們,便將天神燒毀人間的消息告訴給那男子,要他告訴人們於六月二十五那天事先在門口點燃火把,以此免去災難。

於是千家萬戶都在這天晚上點起了火把,天神以為人們早已在火海中滅亡,便沉沉地睡去,再也沒有醒來。後來,納西族人民就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6、白族火把節的風俗有哪些?

1、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每年夏歷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
2、火把節於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舉行,是白族的傳統節日,節日當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過拜火把、點火把、耍火把、跳火把活動,預祝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3、「繞山林」又稱「繞三靈」、「繞桑林」、「逛桑林」、「祈雨會」,是白族的傳統盛大節日之一,於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舉行。有觀點認為該節日起源於原始社會男女之間的社交活動,後來逐漸加入了「本主」崇拜、佛教信仰、祈雨等內容,最終發展成為以歌舞游樂、男女社交、拜「本主」、拜佛念經、做生意、祈雨等為內容的節日。
4、「石寶山歌會」是白族人民的對歌盛會,每年農歷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劍川縣石寶山舉行。節日期間,劍川、雲龍、蘭坪、鶴慶、麗江等縣的白族青年數萬人,不約而同地會集到石寶山的石鍾寺、寶相寺、海雲居、金頂寺的滿山遍野里,圍成大大小小的圈子,對唱白族情歌,滿山遍野都成了歌舞的海洋。

7、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火把節的來歷: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火把節的風俗: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

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並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8、火把節的節日風俗

火把節的節日風俗是火把節歷時三天,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第一天迎火,宰牛殺羊,備酒祭祖;第二天玩火,祭台聖火下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第三天送火,夜幕降臨,大夥手持火把,聚在篝火周圍盡情地唱歌、舞蹈。

火把節是哪天?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服飾的介紹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彝族服裝一般由純羊毛手工打造,從收取羊毛、紡成線、浸染,到織布、裁剪、刺綉,全部都由彝人手工完成。

9、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是:

一、火把節的來歷

彝族地區民間流傳著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體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間收稅。由於人間鬧災害而歉收,人們交不起租稅,人間有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把收稅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發洪水想淹歿地上的人類,但洪水被人們戰勝了。

後來天神又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俄體拉巴和大夥兒圍在火塘旁商量治蟲的辦法,無意中發現一隻掉進火塘里的蟲很快就被燒死了。於是,俄體拉巴就組織大夥兒舉火把燒蟲,最終戰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

二、火把節的風俗

1、節前:每家每戶都准備食品。期間,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紮成大火把豎立寨中,各家門前豎起小火把,入夜點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時人們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結隊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間,將火把、松明子插於田間地角。

2、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第一天為"都載",意為迎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打牛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婦女還要趕制蕎饃、糌粑面,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自釀的酒,吃坨坨肉,共同分享歡樂和幸福。

3、火把節第二天為"都格",意為頌火、贊火,是火把節的高潮。天剛亮,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帶上煮熟的坨坨肉、蕎饃,聚集在祭台聖火下,參加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

4、火把節的第三天,彝語叫"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這是整個彝族火把節的尾聲。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