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立秋的民間風俗

立秋的民間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5 12:34:50

1、立秋的風俗有哪些

吃西瓜、食秋桃、貼秋膘、吃雞蛋。
1、吃西瓜: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後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生影響,因此立秋後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貼秋膘: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4、吃雞蛋:立秋這天,在我國部分地區還有吃雞蛋的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婦、病人等都適合食用。

2、立秋民俗有哪些 關於立秋的民俗

導讀:二十四節氣中,立秋因季節變化較為明顯,因此也是我國一個十分特別的節氣,當然由於每一個節氣對於我們生活所產生的影響不同,因此都是以不同的含義而存在,那麼,關於立秋的民俗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立秋民俗有哪些。

立秋民俗有哪些

立秋民俗有貼秋膘、咬秋、喝立秋水、秋社、吃秋桃子、秋忙會等等。此外,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貼秋膘:

由於夏天天熱難免會影響人的食慾,所以會瘦下來。瘦了當然就要補了,人們會選在立秋這一天吃美味佳餚,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吃肉(燉的、烤的、燒的、煮的、鹵的等各種做法的肉)意在象徵著「以肉補膘」,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咬秋:

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大家認為這樣既可以預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這就是「咬秋」。

喝立秋水:

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秋社: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每逢立秋,人們會在這天「煮灶粥」「做灶」來祭祀神仙,表示感謝。

吃秋桃子:

在有些地區立秋日當天每人都要吃一個桃子,把桃核留下來,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燒為灰燼,這樣象徵著來年無災無難。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歷的七八月份舉辦。是為了迎接秋收而舉辦的經營貿易大會,有些是與廟會一起舉辦,有些是舉辦的單一的貿易大會。一般是為了交換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以及交換糧食等活動。期間還有各種戲劇演出、賽馬、耍猴等節目助興。

立秋 開運忌俗

忌洗澡

在有些地區,立秋節當天是忌洗澡的,據說,如果此日洗澡的話,會渾身起痱子。還有說法,是立秋日洗澡,秋後會得痢疾拉肚子。因此,立秋日洗澡為很多人所忌諱。

防疾病

季節變化時期,是流行病容易爆發的時期。所以,在一些地方,會在立秋當日用紅紙書寫「今日立秋,百病皆休」的字樣貼於牆上;而有的婦女們則用紅布剪成葫蘆形,縫在兒童的衣服的背後,用以驅除病災。

立秋 其它事項

預防秋老虎

立秋雖意味著夏季結束,秋季開始,但夏季的炎炎暑氣卻並沒有因此而消減。尤其在立秋到處暑之間,氣溫往往容易出現短暫的回熱天氣,酷熱難耐,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秋老虎」。有不少年份,立秋熱,處暑依然熱,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就拿今年來說,8月7日立秋,而「三伏」的「末伏」天氣則正是8月7日-8月16日,所以說,這段時間的氣溫可能仍然會很高,不排除會出現高溫天氣。

3、立秋的風俗有哪些?

立秋的風俗如下:
1、貼秋膘:由於夏天天熱難免會影響人的食慾,所以會瘦下來。瘦了當然就要補了,人們會選在立秋這一天吃美味佳餚,大家一般都會選擇吃肉(燉的、烤的、燒的、煮的、鹵的等各種做法的肉)意在象徵著「以肉補膘」,這就是所謂的「貼秋膘」。
2、咬秋: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一家人一起啃西瓜,大家認為這樣既可以預防秋痱子又可避免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這就是「咬秋」。
3、喝立秋水:由於夏季流汗較多,人們會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人喝一杯立秋水,寓意消積暑,免秋來腹瀉、鬧肚子。
4、秋社: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每逢立秋,人們會在這天「煮灶粥」「做灶」來祭祀神仙,表示感謝。
5、吃秋桃子:在有些地區立秋日當天每人都要吃一個桃子,把桃核留下來,等到除夕夜那天扔到火中燒為灰燼,這樣象徵著來年無災無難。

4、立秋有哪些習俗?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時間在公歷每年8月7日或8日開始。在周代是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風俗,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5、立秋有哪些節日風俗

有不少年份, 立秋 熱, 處暑 依然熱,故有「 大暑 小暑 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立秋有哪些節日風俗,以供大家參考!

立秋的風俗活動

立秋啃秋瓜、曬秋、貼秋膘、秋社、喝立秋水。

1、立秋啃秋瓜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 」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2、曬秋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3、貼秋膘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 立夏 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准。

4、秋社秋社,是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是為秋社。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5、喝立秋水在四川等地方,在立秋的時候,人們會喝立秋水,在立秋正刻,全家人都要喝一杯水,可以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立秋忙打靛是什麼意思

「立秋忙打靛」意思是天氣就要開始轉涼了,要做好過冬准備了。「打靛」是打草料的意思,以前小農經濟,家家戶戶都養了牲口,牲口是吃草的,到了立秋後,原野上的草都成熟了,這個草料是最適合做牲口飼料的,把這些草捆起來貯藏,可以給牲口過冬食用,也就是說,從立秋開始要開始做好過冬准備了。

大暑之後,時序到了立秋。秋天是肅殺的季節,古籍中指出:「斗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此時太陽黃經為135度。立秋為秋天的開始,天氣逐漸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最終過渡到寒冷的冬季。在我國,立秋是一個重要的時令節氣,所以傳統習俗也有不少中華 文化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留下來的 典故 不少。古代時期,人們把立秋當做夏秋交替的重要日期,除了當朝帝王會率文武百官設壇設「迎秋」習俗外,在民間也流傳著「貼秋膘」、「啃秋」等習俗。

立秋吃什麼食物

立秋節氣食物一:芋頭

在南方,立秋日,屋前房後的芋頭正是開挖,蒸芋頭,蔥油芋頭便是立秋日的節氣美食之一,家家戶戶都會安排吃。芋頭,口感粉糯,綿軟細膩,甜香型,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蒸煮皆可,主要是健脾益胃,大人小孩都適合,也可以當做主食來吃。

立秋節氣食物二:西瓜

我們都知道夏天吃西瓜,消暑熱解暑氣,立秋這一天為什麼還要吃西瓜呢?這是一種老傳統謂之啃秋,也是一年中最後一次吃西瓜的時候,因為立秋之後,早晚溫差大,吃涼的東西容易壞肚子,傷腸胃,所以立秋之後西瓜下市,基本就不再吃西瓜了。

立秋節氣食物三:梨

有時候我們會有種錯覺,似乎梨是夏天吃的,其實不然。梨,應該是秋天吃的,秋梨二字從字面理解就能看出秋天的梨,梨水分含量高,口感清甜,有助於降燥祛濕熱,通常和冰糖,銀耳搭配製成糖水喝,解渴又潤燥,立秋吃梨正合適。

立秋節氣食物四:黃瓜

民俗 傳說 里是這樣講的:立秋搶膘要吃肉,吃黃瓜會越來越瘦。瘦,對於女人來說是最有吸引力的,畢竟好的身材穿什麼都好看,只要能瘦,吃黃瓜也沒問題。但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除了黃瓜之外,肉肯定也是要吃一些的。黃瓜除了能減肥,其實也有利於排毒養顏,消除體內濕氣的。

立秋節氣食物五:烤鴨

好吃的烤鴨在北京?北京的美食名片中,烤鴨算是最靚的一張。烤鴨最早成型於"炙鴨"。元朝天歷年間的御醫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中有"燒鴨子"的記載,燒鴨子就是"叉燒鴨",也是最早的一種烤鴨。製作工藝上採用炭火烘烤,口感酥香,口酥香,肥而不膩。立秋貼膘,紅燒肉過肥,油脂太高,而烤鴨油脂適中,不油不膩剛剛好。

立秋節氣食物六:土雞湯

雞湯,是補虛勞的,經過一季的苦夏,身體的抗疲勞度下降,燉一鍋土雞湯,解乏消疲勞提高免疫力,幫助身體恢復,尤其對於女人來說,比較適合。土雞不僅肉質細膩富有韌性,營養價值也高過肉雞,立秋節氣喝雞湯,搭配少許菌菇,配幾粒枸杞,提升養生功效,建議你們試試。

立秋有哪些節日風俗相關 文章 :

★ 2022年中國傳統節日時間

★ 2022立秋過後是什麼節氣

★ 2022有關中秋節的習俗介紹

★ 立夏民間有趣的習俗

★ 2022立秋節氣必吃的傳統食物

★ 24節氣夏至有什麼習俗

★ 關於立夏節氣寓意著什麼

★ 2022夏至有哪些風俗活動

★ 2022年寒食節的風俗有哪些

★ 寒食節的由來和傳說有哪些

6、立秋的習俗有哪些?

立秋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氣。在這天,我國民間流行貼秋膘、咬秋等習俗。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一旦立秋,天氣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於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所以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2、啃秋
民間有在「立秋」這一天全家一起吃西瓜的習俗,稱之為「啃秋」。一些老人說,過了這一天,就不能再吃西瓜了。
因此,人們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專家表示,立秋後西瓜不是絕對不能吃,但的確要少吃了。因為西瓜性寒,「立秋」以後多吃容易導致腹瀉。

7、立秋有哪些節日風俗

立秋節日風俗:

1、貼秋膘

中國的所有民間習俗大多是跟吃和玩有關系,因為在古代老百姓的吃飯一直都是大問題,能吃飽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且從養生角度來說,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吃飽飯才能有更好的身體迎接寒冷的冬天。

2、稱水

古代人們之所以會有二十四節氣,也是因為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裡,通過節氣來判斷四季和氣候。人們認為相同的水桶在立秋前盛滿和立秋後盛滿,如果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後的水重,那麼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

3、啃秋

立秋時節一般都在三伏天里,這段時間,氣溫依舊很高,炎炎夏日,人們吃瓜寓意是啃秋,又稱咬秋,漢族歲時風俗。據說這個時節的西瓜吃了不會生秋痱子。

4、吃「渣」

中國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個地方的民間習俗都不太一樣。山東、四川等地區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並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5、秋忙會

農歷五月是夏收的季節,而農歷七月和八月則是秋收的季節,立秋之後,人們開始秋忙也是立秋習俗之一,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備的經營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6、秋社

古代因為是以農業立國,而且農業是一切的基礎和根本,所以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對農業非常重視。秋社也是立秋習俗之一,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8、立秋的風俗有哪些

立秋的風俗有哪些

   立秋節

立秋節,也稱七月節。民國以來,在廣大農村中,在立秋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預卜天氣涼熱之俗。還有以西瓜、四季豆嘗新、奠祖的風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陳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飲等風俗。

   曬秋

每年立秋,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進入了曬秋最旺季節。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秋忙會

秋忙會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

秋收互助

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幫你,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婦女、老人、十來歲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著個兒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個撂一個。」而是搬一個放在籠子里,然後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里,最後用大車拉回家。頭茬先搬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來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搬。最後撈空茬,把剩餘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看誰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

秋田娛樂

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後,農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餘歲的孩子,在包穀、穀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後,特別是包穀長成一人高,初結穗兒的時候,田間里正是他們玩耍、做戲的場所。他們把嫩包穀穗搬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個天然的土灶,然後把嫩包穀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穀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一會兒一全窯的包穀穗全被燒熟了,豐碩的包穀宴就在田間舉行。他們還上樹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鍋里,燒制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他們還把打來的.柿子,弄來的紅苕,放在土窯洞里,溫燒一個時辰,就會變成香甜的柿子。這種秋田裡的樂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城裡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9、立秋有什麼風俗活動

立秋的風俗活動有:立秋啃秋瓜、曬秋、貼秋膘、秋社、喝立秋水。
1、立秋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習俗,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來之意。
2、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
3、貼秋膘
立秋這一天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准。
4、秋社
秋社,是指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是為秋社。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國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農民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
5、喝立秋水
在四川等地方,在立秋的時候,人們會喝立秋水,在立秋正刻,全家人都要喝一杯水,可以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