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元宵節是風俗

元宵節是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5 04:05:54

1、元宵節習俗主要是有哪些?

元宵節習俗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1、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古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一首詩說:「貴客鉤簾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時來。簾前花架無路行,不得金錢不得回。」

2、鬧花燈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3、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4、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華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5、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2、元宵節 的風俗有哪些

1、吃元宵
元宵節當天吃「元宵」是我國一項傳統習俗。元宵又稱湯圓,「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
宋代,民間過元宵節即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每當正月十五,各地民眾紛紛製作元宵,以慶賀佳節。
2、放煙花
燃放煙花是我國慶祝節日必不可少的助興活動,元宵節自然不例外。當五彩繽紛的煙火射向高空,頓時夜空錦綉團團、璀璨奪目,地上火樹銀花,天上人間構成了一副美麗的畫面,這也正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人們最愛觀賞的節目之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3、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4、社火
社火是我國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小編的家鄉在北方,每年正月十五,各個村子都有社火表演,寓意來年村民日子紅紅火火。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5、舞獅子
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聽說在南方盛行。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6、賞花燈
賞花燈是老百姓過元宵節的一件樂事,也是至今仍廣為流傳的一項活動。在正月十五這天,各地廟會、公園便紛紛推出賞花燈的活動,屆時天上繁星萬點、地上火樹銀花,人間一片歡樂祥和的景象,非常熱鬧。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7、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這也是人們用來消災祈健康的一種活動。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在元宵節之夜,很多婦女就會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就樣就能祛病延年。元宵節這天單身的朋友利於多走動,也可以提升自己的情感運勢。

3、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

元宵節的習俗有: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等等。吃元宵又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它們的做法成分風格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盛況空前。

元宵節十大習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二、「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三、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四、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五、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元宵節介紹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4、元宵節的節日習俗是什麼?

元宵節的節日習俗是: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

2、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3、猜燈謎:

猜燈謎是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4、耍龍燈:

耍龍燈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華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5、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5、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

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

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元宵節是傳統節日之一,也被稱為是正月十五,一直以來都用吃湯圓或者元宵來慶祝這個節日。這種傳統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下面來看看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

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1

一、踩高蹺

踩高蹺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民間技藝性表演,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元宵節,很多地方更是盛行這種踩高蹺的民間活動。高蹺一般都是木質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個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後用繩索綁在腿上。表演者踩著高蹺,不但可以行走自如,還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槍等各種高難度的動作。

二、舞獅子

舞獅子是我國一項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者其他集會盛典,民間都會以舞獅子的形式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流行於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三、賞花燈

元宵節賞花燈的習俗,源於漢明帝時期。永平年間,漢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廷和寺院中「燃燈供佛」。後來元宵放燈的習俗就又宮廷中流傳到民間,每逢元宵節,無論士族還是平民,家家戶戶都會掛起彩燈,大街小巷都會燈火輝煌。

四、耍龍燈

耍龍燈也叫「舞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耍龍燈起源於人們對龍的崇拜,在古代,人們以舞龍的方式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舞龍的習俗在海外華人那裡也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或重大慶典,他們都會舞起獅子,耍起龍燈,呈現出濃濃的東方氣象。

五、扭秧歌

在元宵節里,質朴的北方人喜歡用扭秧歌的形式來表示慶賀。秧歌的風格各地也不盡相同,有陝北秧歌、東北秧歌、河北秧歌、山東秧歌等等。其中東北秧歌流傳范圍最廣,藝術水平最高。

六、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來增加的一項活動。元宵節里張燈結綵,猜燈謎給喜慶的日子增添了不少雅趣。有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以燈懸謎,所以叫「燈謎」。

七、劃旱船

民間傳說,劃旱船是為了紀念大禹治水的。劃旱船也叫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的動作,表演者一般都是姑娘,把假船套在身上,做著劃船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

八、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貧窮、善良的姑娘,相傳她是一個大戶人家的妾,因為主婦妒忌,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百姓們同情她、懷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現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風俗。

九、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還有一些信仰性的活動,就是「走百病」,也叫「散百病」、「烤百病」、「除百病」。參與者主要是婦女,她們結伴而行,或過橋,或走牆邊,或走郊外,目的都是驅病除災。

十、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湯圓」、「湯團」。按照我國民間傳統習慣,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吃湯圓。因為這些名字與「團圓」發音相近,所以就去團圓之意,借十五月圓之夜,希望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

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2

元宵節的來歷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日:「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亘八里,列戲為戲場」,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 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原意為「上元節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在國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為人所知。

元宵節是個熱鬧的節慶,活動很多舉其重要者如下:

一、上元祈福

民間將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並予人格化。因此稱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責是賜福,所以,民間在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賜福。

二、元宵祭祖

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子」,到明朝才改稱「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已是團圓幸福。

三、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子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似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彩燈、店鋪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傳統。

四、猜燈謎

以往燈謎都在寺廟里舉行,因為寺廟乃民眾閑暇時聚集的場所,而且有花燈競賽與展示,所以從前都在花燈下榜上一個謎面,到元宵夜由廟里相關人員主持猜燈謎,場面熱鬧而溫馨,因為可以得個獎品回家,算是小過年的吉祥兆頭。現代猜燈謎的型態有揭諸在報章、雜志上的,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的燈。a

元宵節有哪些民間風俗3

元宵節的寓意

元宵節,又稱燈節、元夕、上元節,標志性時間在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亍漢文帝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從中國傳統的春節文化來看,元宵節又只是春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中國古代春節習俗為期長達一個半月,漫長的春節要經過備年、過年、賀年三個階段,從農歷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進入春節,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才算是過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樂章來比擬的話,處於賀年階段尾聲的元宵節,就是中國春節三部曲的高潮華彩樂段。元宵節被人們視為春節最後的高潮,因為過了這天,人們就真正進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們在元宵節全民歡慶,以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

元宵節之所以得以傳承,是因為這個節日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團圓,和諧,追求自由,這些都是我們所嚮往,也是我們的美好期盼,每一個節日之所以可以得到傳承就是裡麵包含了人民的祈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元宵節文化內涵豐厚,其文化源遠流長,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獨樹一幟,當下民俗節日的世界之爭愈演愈烈,我們必須好好保護好,好好的傳承下去。

元宵節的傳說一:

相傳,遠古時候玉皇大帝為了一統天下,特派灶神菩薩長駐人間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稟。有年夏歷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薩向玉帝回稟道:「人間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飯。每日辛勤勞動,從不歇息,長此下去,我擔心庶民們會因過度疲勞累壞身體,不能生產,必將影響貢獻。」玉帝聞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師下凡,給百姓們吃些葯,叫他們慢慢地發起病來,自然就會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師下凡照此辦理。

夏歷臘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師就偷偷在百姓們的飯鍋里丟下了瘋人葯,葯一下鍋就變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顆顆,百姓們吃了,果真慢慢地「瘋」了起來:女的縫新衣、綉花鞋,男的殺豬、宰羊,都不想下地幹活。過了臘月二十四日,瘋人葯性大發。人們就東家請人吃飯,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臘月三十日中午,百姓們都拿出各種好吃的食物,圍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來。從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紅著綠到處玩耍。有的畫著花臉,敲鑼打鼓四處遊街;有的邀邀約約帶著禮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薩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們全瘋了!光吃光耍,一樣活不幹,這樣下去,如何得了。」玉帝聞奏,十分驚詫,即命群臣再議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瘋病,可令葯王菩薩設法。」玉帝准奏,即令葯王菩薩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葯王菩薩就將百姓的夜餐變成了湯圓,裡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劑,百姓們吃了,第二天早上瘋病全好了,家家照舊男耕女織,恢復了往常的勞動。

就這樣周而復始地延續下去,就形成了過年的習慣。

元宵節的傳說二: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說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准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以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6、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的習俗有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猜燈謎、走百病等。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後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2、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3、舞龍舞獅
舞龍、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助興。
4、猜燈謎
燈謎是元宵燈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游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測,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
5、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7、元宵節有什麼風俗 元宵節風俗有哪些

導讀:正所謂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自古以來,我國各地區慶祝元宵節的方式和風俗就各不一樣,包括古時城裡鄉間也到處張燈結綵,盛況空前。那麼,元宵節共有哪些重要民間習俗呢,下面一起來介紹一下元宵節風俗有哪些。

元宵節有什麼風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3、「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4、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傳統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燈謎增添節日氣氛,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5、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6、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祭門、祭戶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7、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8、男女定情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古代,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當時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9、劃旱船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10、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8、元宵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元宵節的風俗傳統有放天燈,耍龍燈,吃元宵。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相傳,漢文帝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概括

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蘊含著團團圓圓,甜甜蜜蜜,幸福美滿,吉祥如意,追求自由等文化意義,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辦豐富的活動來慶元宵。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

9、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

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

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也被稱為是正月十五,人們一直以來都用吃湯圓或者元宵來慶祝這個節日。下面來看看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

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1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於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所以民間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元宵節傳統活動

1、吃元宵:元宵是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北方為「滾」元宵,南方為「包」湯圓。

2、賞花燈:賞花燈是元宵節必作的一件事情,除燃燈之外,還可以放煙花助興。

3、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4、耍龍燈: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起源於上古時代。

5、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

6、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7、劃旱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8、走百病:元宵夜婦女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主要的目的是驅病除災。

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是漢文帝劉恆上台後,為了慶祝消滅諸呂、恢復劉姓執政而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的。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二個兒子,他當了皇帝,深感創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日定為慶祝性節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定為元宵節合乎人們的願望,也讓人感到吉祥如意。這一夜京城不實行霄禁,百姓可以自由上街觀燈遊玩。

相傳漢武帝曾經久病不愈,請一個道士來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應說,武帝的病不久就會好,願在甘泉宮相會。不久武帝果然痊癒,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宮建造太一壇,並於正月上辛日夜間大張燈火進行感謝祭祀,通宵達旦,盛況空前。這在司馬遷《史記》、唐代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中都有記載。後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燈燃放成為一大特色的真正開始。

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2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6、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7、觀燈

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漢族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這項活動主要是養蠶人家所進行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

元宵節都有哪些風俗3

元宵節的來歷

元宵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又名「燈節」或「燈夕」。北魏時期,道教篤信「三元神」,其中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位神靈,他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也有人認為,它是漢代宮廷的一種祭典演變而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夕或燈節,是民間多彩多姿的節日,也是春節最後的一天,自此以後一切恢復常態,所以民間熱烈慶祝,故有小過年之稱。

相傳早於漢文帝期間,已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及至漢武帝創建了「太初歷」,進一步肯定元宵節的重要性。元宵節的節期,隨著歷代的發展而不斷延長,相傳唐代的元宵只持續三日,到了宋朝則延長至五天,及後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開始活動,直至年十七才結束。

中國傳統婦女,三步不出閨門,平時在白天亦難出門,更何況是夜晚,難得元宵節當晚可以破禁,自然會盡享歡娛,等待異性來結識,所以不少中國古代的愛情故事,都以元宵佳節為題材。

元宵節是個熱鬧的節慶,活動很多舉其重要者如下:

一、上元祈福

民間將自然界分成三界,即天界、地界和水界,並予人格化。因此稱為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三官大帝。正月十五上元為天官大帝生日。天官的主責是賜福,所以,民間在清晨備牲醴,祭拜天官大帝,祈求賜福。

二、元宵祭祖

上元節吃元宵可能始自宋代,不過當時稱做「浮圓子」,到明朝才改稱「元宵」每家做元宵、煮元宵。古時為年頭佳兆,吃湯圓以象徵家福。元宵煮好後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已是團圓幸福。

三、迎花燈

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元宵節的中心活動。民間稱花燈為「鼓子燈」,因為過去小朋友所提的燈型似鼓鑼。元宵花燈種類很多,如寺廟的彩燈、店鋪的走馬燈及兒童的鼓仔燈等。式樣種類很多,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是形象燈如關刀燈、兔燈、水果燈、半燈等;另一是活動燈,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現在多為電動花燈,如狀元遊街、八仙賀壽、桃園結義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傳統。

四、猜燈謎

以往燈謎都在寺廟里舉行,因為寺廟乃民眾閑暇時聚集的場所,而且有花燈競賽與展示,所以從前都在花燈下榜上一個謎面,到元宵夜由廟里相關人員主持猜燈謎,場面熱鬧而溫馨,因為可以得個獎品回家,算是小過年的吉祥兆頭。現代猜燈謎的型態有揭諸在報章、雜志上的,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的燈。

10、元宵節都有哪些習俗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元宵習俗有哪些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國由來已久。在宋代,民間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鬧花燈: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此節日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燈節。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

●猜燈謎: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耍龍燈: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舞獅子: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



●劃旱船: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紮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有時還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檔著表演,則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種滑稽的動作來逗觀眾歡樂。劃旱船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逐鼠:逐鼠是一項元宵節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始於魏晉時期,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裡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傳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荊楚歲時記》中說,正月十五的時候,有一個神仙下凡到一個姓陳的人家,對他們說:如果你們能祭祀我,就讓你們的桑蠶豐收。後來就形成了風俗。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陝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傳說紫姑本為人家小妾,為大婦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廁間,成為廁神。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此俗流行於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記載。

●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