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茅山的風俗

茅山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10-04 20:20:35

1、茅山道術和龍虎山的都有什麼特點 關於茅山道術和龍虎山特點介紹

1、茅山道術最為世人尊崇,也是道教體系最神秘難修的一派。茅山道術又稱茅山術,主要是以「驅」為主,以「降」為佐,主要原理是激發人體的潛能並藉助一些符咒的力量驅散、降服或者封印妖魔鬼怪。茅山術講究一切妖魔概無誅滅之理,其行雖惡自有天譴。

2、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里處。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茅山道士 的來源?

來源於道教的「茅山宗」一泒。
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它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南齊永明十年(492),陶弘景歸隱茅山,自號「華陽隱居」。他繼承楊羲、許謐所傳上清經,悉心搜求散失的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真跡,編纂了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教義、方術及歷史的《真誥》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弘揚上清經法。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上清派的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實際上,當時茅山已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後來上清派即被稱為「茅山宗」。
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日漸擴大,唐宋時期益盛。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極得唐宗室的尊崇。他們時被禮請入京,或問道,或建醮,出入禁中,備受禮遇。朝廷又常為茅山宗建觀、賜田產,敕封茅山長生之林,禁止樵採、田獵。唐代社會上最顯要的道士多來自茅山。當時有「茅山為天下道學所宗」之譽。

3、請問趕屍術是不是指茅山術?

所謂趕屍,最早起源於蚩尤。話說當年蚩尤與皇帝的一次大戰中,蚩尤的族人死傷嚴重,屍體暴露荒野,蚩尤不忍,便命手下之人將族人的屍體帶回部落,而所用之法便是趕屍之術。而茅山道術較以趕屍之術出名,故有人便認為茅山道術便是趕屍之術,其實不然,茅山屬道門一派,法術頗多,但其法術詭異(稱不上是邪惡),特別是馭屍一道頗為厲害。所謂的趕屍,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湘西的一種古老風俗,說是人死後要歸會家鄉,不能埋屍異鄉,故其用趕屍之術將死在異地的人送回家鄉埋葬。其二便是神話傳說,它是馭屍用以打鬥。

4、泰州有哪些風俗

泰州文娛活動精彩、節日活動有趣、生活活動獨特、生產活動善號、社會活動熱鬧。不少民俗文化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泰州的地域范圍,歷史文化價值極大,十分寶貴。

1、風俗民情

泰州傳統的文娛活動,主要有講、唱、舞、技四類,總體來看是風格各異,或雅緻秀美,或剛勁質朴,或活潑靈巧,或風趣詼諧,體現了泰州人民對生活、愛情、自由幸福的美好願望和對英雄人物的贊美和膜拜。

2、傳統節日

泰州民間的傳統節日主要是春節、端午、中秋、清明、七月半、過冬等,在泰州,前三個節稱「人節」,後三個節稱「鬼節」。人們為祈求吉祥,每個節日都有若干傳統禮儀和習俗。

3、溱潼會船節

溱潼會船節位於江蘇省里下河地區,這里河網交織,水面開闊。每逢清明時節,四鄉八鎮數百條會船雲集溱湖,上萬船民來此聚會,舉辦富有民俗特色的會船節,堪稱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

4、黃橋燒餅節

中國黃橋燒餅節旨在以節會友,以節招商,宣傳黃橋,推介黃橋燒餅。黃橋燒餅節已成為中國有特色的地方飲食文化節。黃橋燒餅產於江蘇泰興黃橋鎮,與著名的黃橋戰役是緊密相連的。

(4)茅山的風俗擴展資料:

泰州市花市樹:

1、市花——梅花

梅原產我國,每歲2月開花,花容端莊靜雅,傲霜迎雪,凌寒獨放,被人們視為高風亮節的象徵。

2、市樹——銀杏樹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古又稱鴨腳樹或公孫樹。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貴的樹種之一,是古代銀杏類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種,因此植物學家們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並與雪松、南洋杉、金錢松一起,被稱為世界四大園林樹木。

5、茅山道教的起源?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社會現象,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是中國文化一個不可缺女的有機組成部分。道教以"道"名教,其教義就是以"道"或"道德"為核心,認為天地萬物都有道而派生,社會人生都應法"道"而行,最後回歸自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凡是有名山大川的地方,就有道教活動的蹤跡。茅山作為江南名山也不例外,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道教的聖地,素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 稱。不僅如此,在北方全真教興起以前,這里還是全國道教的活動中心之一,是正一派茅山宗的道場。茅山的山水、宮觀、碑刻、典籍記錄著茅山道教對茅山區域民眾生活的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神道;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想爾注》。道家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故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志。漢末,張角成立太平道,後率"黃巾"起事失敗,太平道衰敗;與此同時出現的"五斗米道"(後更名為天師道,也即正一道)卻發展起來。南北朝時期,北朝道教經寇謙之的改造,南朝道教經葛洪、陸修靜、陶弘景的改造,並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有了較大發展,其中,陶弘景為代表的上清派是這一時期的著名道派。隋唐時期,道教得到進一步發展,產生了諸多小派,修煉方式由修煉外丹向修煉內丹轉化。金元時期又產生了一個較大教派-全真教。此後,各派之間逐漸融合,發展至明清時,正一道成為符籙派的代表,全真道成為丹鼎派的代表。民國後,由於連年戰火,道教受到沖擊,宮觀多被毀,其勢漸微。道教界人士為維護本教成立過一些道教徒的群眾組織;1912年,北京白雲觀成立了全真派的全國性組織"中央道教會"。同年,第六十二代正一天師張曉初也在上海籌建正一派的全國性教會組織"中華民國道教總會",未成,僅成立上海分會。道教學者陳攖寧先生,創辦"中華仙學院",主編《仙學月報》、《揚善半月刊》等道教學雜志,主張分清以煉養為主旨的傳統"中華仙學"與道教的界限。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在北京白雲觀成立道教徒的群眾組織"中國道教協會","文革"中受到沖擊,終止活動。1980年,"中國道教協會"於重新開始活動,各地道教宮觀逐步恢復。推動和開展道教工作,被列為中國道教協會的重要工作之一。該會主辦的《中國道教》季刊已發行。近年來,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歐美人士的興趣。

6、茅山的歷史淵源

相傳上古時,帝嚳高辛氏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鎮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周燕國人郭四朝也修道於玉晨觀,後被封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時,李明真人修道於古煉丹院(今乾元觀),至今丹井尚存。 

漢時 ,陝西咸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宮)修道行善。 東晉時茅山人葛洪修煉於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這是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化學煉丹術的重要著作。

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翙假託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及眾仙之傳授,作《上清大洞真經》(後經王靈期增修,流行於世),在茅山創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齊梁陶弘景隱居茅山40多年,搜集楊羲、許謐手跡及其他教派的要法,編撰《真誥》,纂集上清法術《登真秘訣》,編訂《真靈位業圖》,使上清派的教義、教理和神仙譜系更為完備。陶弘景是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因以茅山為本山,故又稱茅山宗或茅山派。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為祖師,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楊羲為第一代玄師。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時期,高道輩出,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稱道教祖師老子李耳的後裔。宋真宗也造了「天書」,下降「聖祖降臨」的道教神話,借神權鞏固皇權。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師張可大主領三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符籙。到了元代,原並行於江南的天師、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歸並於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從此茅山成為以正一為主的道場,但其教義譜系等仍按上清派沿傳。

北方全真派傳入茅山,史志記載於明嘉靖、萬曆年(1522~1619年),由閻希言住乾元觀,傳「邱祖復字岔派分支」。 明末,龍門派第七代沈常敬(號太和)晚年亦居茅山修道。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真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傳戒。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啟派師、清順治進士笪重光因仕途維艱,退隱乾元觀,自稱郁岡掃葉道人。

由於他們的推廣,全鎮龍門派迅速在玉晨觀、德祐觀、仁祐觀、白雲觀傳開。由此,茅山形成「五觀」傳全真,「三宮」傳正一的局面,一直延續到1949年。

(6)茅山的風俗擴展資料

茅山是旅遊的福地:

茅山是中國的一座道教名山,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勝景,峰巒疊嶂,雲霧繚繞,氣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迴,靈泉聖池星羅棋布,曲澗溪流縱橫交織,綠樹蔽山,青竹繁茂,物華天寶。

茅山主峰大茅峰似綠色蒼龍之首,也是茅山的最高峰,海拔372.5米。茅山風景區於198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森林公園,批准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同時,這里既是道教聖地,又是抗日根據地,其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景觀、革命歷史觀融為一體,勝似仙境。

茅山當地茅山老鵝、風鵝、咸草雞、茶園雞等家禽均是茅山農家自然放養,茅山特產種類繁多,還有郭庄狗肉、三岔豬頭肉、香腸、白魚、野山兔、野鴨、野雞等多種野味、茅山地衣、赤山地衣、烏米飯、野山筍、手剝筍、

鄉野菜、香椿芽、菌菇、板栗、紫玉米、越光大米、雜糧組合、無花果、草雞蛋、青殼蛋、茅山長青、白茶、葛根茶、葛粉、金蟬花、桑果酒、等近300個品種。

7、中國有哪些恐怖的風俗習慣

1. 翻刺床
翻刺床,是粵西地區(廣東省湛江市)地區的民俗,就是將帶刺的樹枝紮成一張床,勇敢的村民脫光衣服在床上翻滾,翻滾者經常被刺得傷痕累累。翻刺床和爬刀梯、穿令、放焰火等民俗一起形成了粵西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
2. 祭死窯
「寄死窯」又稱「自死窯」、「寄死窟」、「老人洞」等,是湖北武當的習俗。指的是在山壁上或灌木叢中挖掘可容一人大小的洞窟用來寄放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
3. 驢拉套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祭死窯已經被廢棄,但現代版還有性質差不多的驢拉套。
驢拉套是河南偃師市的習俗,在婚禮時讓新人的父母扮成驢拉著婚車前進。
4. 趕屍
趕屍是湘西的習俗,是傳說中可以驅動屍體行走的法術,一說是道術一種,屬於茅山術的一種。趕屍屬於白巫術,即讓一連串客死他鄉的屍體,尾隨在趕屍者身後,穿州過省地返回故鄉。但趕屍不是把屍體一直趕回故鄉的,只是帶領死屍穿過荒涼崎嶇的山區,回到平原地,交給來接運的鄉中親人,讓他們把屍骸放進棺木內,用其它的交通工具,把棺木運回鄉間入土安葬。
5. 金蠶蠱
金蠶蠱是福建的習俗,將多種毒蟲,如毒蛇、蜈蚣、蜥蜴、蚯蚓、蛤蟆等等,一起放在一個瓮缸中密封起來,讓它們自相殘殺,吃來吃去,過那麼一年,最後只剩下一隻,形態顏色都變了,形狀象蠶,皮膚金黃,便 是金蠶。也有的說,把十二種毒蟲放在缸中,秘密埋在十字路口,經過七七四十 九日,再秘密取出放在香爐中,早晚用清茶、馨香供奉;這樣獲得的金蠶是無形的,存在於香灰之中。放蠱時,取金蠶的糞便或者香灰下在食物中讓過往客人食用。
中蠱之人如果不及時醫治,便會感到胸腹攪痛、腫脹,最後七孔流血而死。死時口鼻之間會湧出 數百隻蟲,死者的屍體即使火化,心肝也還在,呈蜂窩狀。
6. 蠱毒
蠱毒是苗族恐怖的習俗,指以神秘方式配製的巫化了的毒物。在老昆明人為中蠱之人以蛋"滾蠱"的咒詞里,曾提及—長串蠱名,如金蠱、銀蠱、長蟲蠱(蛇蠱)、編短蠱、蝴蝶蠱、媽里兒蠱(蜻蜓蠱)、居家養的蠱以及五方五地的各種蠱。據悉,古籍記述或民間傳說的蠱的種類,還有金蠶蠱、蛤蟆蠱、蜈蚣蠱、蜮盎(水蠱)、羊蠱、魚盅、牛蠱、犬蠱、雞蠱、鵝蠱、草蠱、菌蠱、虱盅、蠍子蠱、鬼蠱、馬蜂蠱、大象蠱、螞蟻蠱、豬蠱、蜘蛛蠱、鱉蠱、青蛙蠱、服媽蠱、麻雀蠱、烏龜蠱、稻田蠱、樹蠱、煩踢蠱、皖螂蠱、挑生蠱、石頭蠱、篾片蠱、溶蠱、腫蠱、牛皮蠱、犁頭蠱等。不僅種類多,而且善變化以至無窮,讓人防不勝防,恰如晉干寶《搜神記》所說:"盒有怪物,若鬼,其妖形變化,雜類殊種.或為豬狗,或為蟲蛇,其人皆自知其形狀。常行之於百姓,所中皆死。")
7. 天葬(這是習俗不是陋習)
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的一種傳統喪葬方式,人死後把屍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鷹(或者其他的鳥類、獸類等)吞食,認為可以帶到天堂。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樣,是一種信仰,一種表達對死者的哀悼的一種方式,其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從其起源、形式、內容以及儀式的實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環境和生業方式以及外來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會階層都會形成不同的天葬儀式。
(聽去西藏的中科院教授講過,是把肉剁碎,頭砸爛直到腦髓流出來,然後混上各種東西貌似叫糌粑,等禿鷲來吃)
另外,這只是少數民族的習俗,我很尊敬,但我覺得也夠恐怖所以講出來。

8、茅山與道教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茅山作為道教名山,始於西漢前元四年(前153),開山祖師是茅氏三兄弟,即茅盈、茅固、茅衷,他們在這里苦修、采葯、煉丹,為百姓治病,有「有求必應」之譽。相傳三兄弟終於成仙,乘鶴而去。後來道教尊之為「三茅真君」。到了晉代,著名道教學者葛洪曾來此采葯煉丹,後來便有抱朴峰、抱朴庵等。東晉另一位道教學者陶弘景(456~536)來到茅山,開設道館,後來漸漸擴大,成為上清派茅山宗。到了隋唐,道教學者來此修煉和研究理論者更多,因此這里規模也更大,理論也更完善。這就是宋以前的茅山道教聖地的基本情況。

茅山道觀到了宋代達到極盛,當時這里建起雄偉壯麗的「三宮五觀」,其餘小觀草庵不計其數,是茅山道教最闊氣的時代了。元、明、清諸朝,仍繼續興旺,後來立為「正一派」。所謂「三宮五觀」者,即九霄宮、元符宮、崇禧宮(三宮),乾元觀、玉晨觀、白雲觀、德佑觀、仁佑觀(五觀)。20世紀80年代,這里被定為道教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9、道家歷史茅山宗茅山術的真實一面,其秘法來自哪兒?

相信在70、80、甚至90後的同學們記憶的深處,林正英英叔這個人的身影始終揮之不去,揮之不去的原因,主來自那些面目猙獰的僵屍以及英叔那驅鬼降魔的瀟灑一瞬。

當然,雖然說是戲,但是戲中英叔能夠擁有這一身的本事,離不開茅山術。

茅山術確實存在,但是有沒有那麼犀利厲害,這個小編就不敢妄言了。

擁有茅山術的茅山道士來源於道教的“茅山宗”一派。而茅山宗又分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實際為發源地鎮江茅山,祖師爺為陶弘景,南茅山派為廣東羅浮山,祖師爺為著名煉丹師葛洪。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

在茅山宗的的正史之中對茅山術的記載很少,都是些道家的基礎修道方式,以及醫葯煉丹等等,對於驅鬼降魔的這等法術,往往都是悟道而成,或是口口相傳,編者往往不知其精妙,所以記載的很少。

但是在坊間關於茅山術的驅鬼降魔的傳說卻是不少,比如說我們經常看到的影視劇之中那些驅鬼降魔的茅山術,則是來自於茅山術之中的玉女喜神術。

玉女喜神術傳言真實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巫術,也就是蚩尤座下的那些巫神遺留下來的一些小術。

茅山術發展到現在,已經成功的將佛道倆家的精髓融合在了一起,已經不似當初那般以道教道派為主了,又或者說其實真正驅鬼降魔的茅山術則是中原地區的茅山術和南方苗區的黑白巫術的融合。

北方的茅山術講究驅鬼降魔,點到為止,目的多為點到為止達到目的便可,但是南方苗區的黑白巫術,尤為是黑巫術多為陰狠毒辣,多以斬滅永世不得超生,而且修煉之人多為心術不正之徒。

不過道家真正的高人,往往人品上佳,真正心術不正之人,反倒修為頗差,只有一些害人的本領,修為的境界提高不了多少。

茅山道術修煉之法首要是齋期,多為月圓當天,不可食辛辣之物,否則亂六識!

接著是布場、通靈、修煉作法,以及畫符用符等等。

傳言畫符和用符的時候,也有吉時禁日,頗有講究,在此由於時間的原因也就不再多說了。

10、興化有哪些風俗

1、茅山會船,是興化市茅山、顧庄、溱潼,清明節撐會船競賽的習俗,由來已久,起源於南宋期間,茅山地區人民協助山東義民在茅山縮頭湖大敗金兵的一段真實歷史。2014年11月,「茅山會船」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漁家婚俗,是興化市的習俗,漁家婚嫁整個婚嫁過程分為岸上和水上兩部分,水上部分以劃船表演為主,岸上部分以舞蹈和歌唱為主。

3、興化東岳廟,2006年6月,興化市委、市政府落實宗教政策,將東岳廟的使用權由市文化館移交給市道教協會。2010年4月10日,泰州市、江蘇等省、國家道教協會,以及香港、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道長,來到興化市參加東岳廟隆重的殿堂及神像開光儀式。

4、 興化戴家舍提線木偶戲,興化戴家舍徐氏家族提線木偶戲是興化乃至里下河地區最具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一種由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古老戲曲表演形式。

5、興化都天廟會,是為紀念民族英雄張巡而舉辦的悼念儀式,沿襲已有三百多年。在興化地區主要有陳堡、周奮、大鄒都天廟會。出會這一天,一大早參會人員集中化妝,穿上各會服裝。當日中午出會,參會人員從廟中出發,鳴鑼開道。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