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安徽的風俗作文200

安徽的風俗作文200

發布時間: 2022-10-04 08:44:53

1、安徽安慶的風俗作文300字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人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描繪了我國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情景。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  我的故鄉浙江和全國許多地方一樣,過年時都有一樣的風俗。如:  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飯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的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除了這些以外,我的家鄉還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舉其中一個來說吧。  照田蠶 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 家鄉的端午節 生在江南的我,獨鍾於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從農歷五月初一便算開始了,初一一大早起來,把頭天准備好的菖蒲艾葉,用紅紙黑線一紮一紮紮好,一般為一棵菖蒲和一叢艾葉為一紮。每兩扎為一對,擺放在門兩邊,放在大門兩旁的會尤其大些、粗壯些。據說擺放這些菖蒲艾葉是為了驅邪,好平安迎接端午節的到來。逐個門擺放好後,燃放一串鞭炮,端午節的氣味就可以聞到了。 家裡的主婦忙裡偷閑地准備好粽葉,洗凈剪去硬角,淘好糯米加上紅豆,拿出一些細帶來,請上鄰居主婦們一起幫著紮起粽子,說說笑笑,一串串有稜有角的粽子紮好了。接下來就是下鍋煮,待五六個小時後,粽子的香味就飄滿了小屋小院了。走在村子裡總會不期然地聞到這種特有的香味,讓人不禁想起端午節來到了

2、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准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准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2

過年時,凜冽的寒風凍紅了人們的小手,卻凍不住大街小巷的鑼鼓與鞭炮聲,更凍不住人們那似火的熱情。

大年初一早上,人們是被街上的鑼鼓陣陣和那開心的叫嚷聲叫醒的,而我也不例外。一大早醒來,變成聽到村裡大隊中傳來的鑼鼓聲,與那跳秧歌的口號聲了。

穿戴整齊,去到街上秧歌隊便已開始了。走在最前面是踩高蹺的人,他們一個個雖然有四五十歲了,但是他們一穿上那靚麗的衣服,踩上高蹺,走到人群中,就像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一樣,渾身洋溢著青春的色彩。

緊接著便是扭秧歌的了,村裡的一些大媽,小老。全部加入到隊伍里了,他們身著粉綠色的衣裳,臉上化著妝,邁著十字步,扭著秧歌走著。村裡的秧歌講究的是跑扭結合,他們在奔跑中扭動,女的扭腰抖肩,手裡的布緞一甩一甩的,看上去既活潑又大方;男的上部抖肩,在女性的隊伍中又以增添了一份陽剛之氣,英俊又帥氣。秧歌隊是由村裡的大爺大媽組成的,個個都五十多歲,可在這兒,沒有人這樣認為,反而看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就像是年輕人一樣。她們扭腰抖肩,看得我們也不禁想參與進去。

這是我媽一下子把我和弟弟推到隊伍里,只見弟弟隨著音樂搖頭晃腦的,把旁邊的人逗得笑個不停,我在隊伍里也怪不好意思的,這是我姥姥在隊伍後邊說:「快扭啊!」我轉頭一看,哦,原來我姥也在這里邊我帶著我表弟溜到我姥後邊,學著姥姥的動作,踏著音樂的節奏,在隊伍後邊兒扭起了秧歌來。扭著抖著,感覺自己的煩心事兒也抖沒了,心情也開朗了許多。

秧歌隊後面接著舞獅舞龍的,只見那龍繞著人們走了一圈又一圈,時不時還走到人群里跟我們一起嬉戲。那獅子可十分活躍,一會兒從那躥過去,一會兒又從那蹦出來。在大年初一,人們賣力的表演著,只為了人們的歡笑和將著「大年初一扭秧歌!」的習俗傳承下去。

年過完了,也許今年與明年又不一樣,但這家鄉的習俗是不會更改的,它會陪伴著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年!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准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准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來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4

說起咱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那就拿過春節的風俗來向大家介紹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這一天為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一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而且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這也是節目的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到愉快,在新的一年裡為人們帶來吉祥。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當然就是吃餃子了!為驅邪惡,圖吉利,餃子必須要煮得多還得有餘,飯後還要在鍋里放上幾個饅頭,這些都意在年年有餘。要是餃子煮破了,不可以說「破了」要說「掙了",就是賺了的意思。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思是希望新的一年裡家裡人丁興旺。吃餃子時還有許多樂趣呢!新年裡吃的餃子里包有棗子、栗子、錢、花生米等物質。吃餃子時吃到的第一個餃子里包有什麼象徵物質,新的一年裡就會像物質象徵的那樣。如果吃到紅棗,新的一年裡就會紅紅火火勤勞致富;吃到栗子,就意味著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做事有干勁;吃到花生米,就意味著長命百歲,行大運;吃到錢,那就意味著發大財,日子紅紅火火……不管誰知道哪一種,大家都會衷心的祝賀。如果是小孩吃到錢,那就代表學業有成,大家都要祝賀他(她)。

春節時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問好,晚輩向長輩問好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打電話拜年,給別人送上美好的祝福。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風俗。你們的.家鄉也一定也有許多獨特的風俗吧?那就把你們家鄉的風俗也結介紹給大家聽聽吧。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5

家鄉的風俗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十五過後,到了十六,就開學了,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6

大年三十,到處是紅色。家家戶戶貼起「福」字,家裡人有會書法的,便一定會寫一幅喜氣的對聯助興。采辦年貨的街坊鄰居擦肩而過時,都會相互熱情地打招呼,互道新年好。

當晚,我家自然也准備了一桌子年夜飯。這一日沒有了往日的寂靜,每一個窗口都在講述團聚的故事,餐廳在溫暖的燈光下被襯得格外溫馨。外公准備了兩條魚,一條是准備放著過年的,寓意是「年年有餘(魚)」,一條則是打算煮了一起吃的,因為我最愛吃魚。外公白天就給我看了廚房洗手池裡活蹦亂跳的鯽魚,說是要給我們煮鮮魚湯。

等菜上齊了,我們圍坐在餐桌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等開飯。我眼巴巴地看著熱騰騰還泡著白泡的魚湯,被媽媽小心翼翼地端放到桌子中間,一看就非常美味的樣子。外婆從容地先舀了一口湯嘗了嘗,眉頭卻驟然皺了起來,接著就莫明其妙沖到廚房洗手槽邊漱口去了。媽媽不明所以,也隨手夾了一塊魚肉送進嘴裡咀嚼,同時露出了一言難盡的表情。我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沖動,舀起一勺湯送進嘴裡,呃……果真是一口湯讓我懷疑人生。

「外公!」我是第一個挑戰大廚權威的人,「你放錯調料了嗎?味道好怪噢。」爸爸一聽,明智地縮回了筷子靜觀其變。外公將信將疑:「怎麼會!魚可好了,難道我放多鹽了?」他說完也嘗起了魚湯,然後崩著臉,嚴肅地掃視全場,下了個頗符合邏輯的結論:「魚的苦膽破了。」一旁的爸爸似乎並沒有認同,而是默默拿著大勺往湯里攪了攪,幾秒鍾後,生生撈出了一塊半個手掌大、滑不溜丟的黃色不明物體。外公不禁疑惑道:「是生薑嗎?」爸爸很猶豫:「不像……」就在這時,在廚房裡頭的外婆突然嚷嚷了一聲:「我的透明皂呢?!」

接下來,我們你看看我,我瞧瞧你,片刻之後,我不由地噗哧笑了出來。哈哈哈哈哈……最後,全家人笑得一發不可收拾,停也停不下來。這明明是個悲傷的故事呢!

雖然沒吃上魚,但還有一桌美味的佳餚。全家人坐在一起過春節,一起笑,心裡不由地就覺得滿足又幸福。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風俗,但也有很多相同之處,比如清明祭祖,基本大同小異。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清明》。訴說著思念,傳達出哀傷。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奠追思已故親人的日子。

每到清明節,我們一家總要早早起來,拎上裝滿了紙幣、金銀元寶和香的袋子,准備去掃墓。我們從城裡驅車來到鄉下的老家,又走了很長一段路才祖先的墓地。這時,太陽已經升出地平線很高了。在我們老家,必須等到太陽把露水曬幹了才可以祭祖,我們到達墳地時,時間把握得正好。

這時,爸爸拿出鐵鏟,從附近的田地里挖了一塊方方正正的土塊,我忙問:「這是干什麼呀?」爸爸答到:「這是土帽子,用來壓錢紙的。」然後爸爸把錢紙放在墳頭,再用剛才挖的這塊土穩穩地壓上。爸爸還跟我說,這錢紙,使人一看就知道這墳墓里的人後繼有人。就這樣,掃墓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爸爸又拿出一些火紙把他們放在水泥上,再用打火機點燃,跪下來,然後,再拿出一些紙錢。燒了起來。邊燒邊說:「保佑全家平平安安,保佑我們小川學習成績好……」。我看了看,感覺很簡單,便說:「我能試試嗎?」爸爸點了點頭。我也像爸爸一樣,跪了下來,拿著紙錢開始燒了。先拿了一些把他們分開,然後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火里,我又放了一些紙錢,每次我都十分小心,生怕火突然一起燒到我,我越來越熱,便讓爸爸來燒了……

直到所有的紙錢和用紙折成的金銀元寶全部化為灰燼我們才能離開,這樣,祖先們都收到後輩進貢的錢物了,他們在那邊就可以衣食無憂過得幸福了。

清明時節,用這樣的方式祭奠祖先,雖然有些迷信,但能表達出我們對逝去親人的懷念。難怪這樣的風俗代代相傳了。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8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譽為「道德之鄉」——渦陽縣城的一個村莊,也有獨特的民風民俗,就拿過年來說吧!

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裡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餘」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並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為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著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後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而女人們則在家裡接待來拜年的客人。拜年時,最能吸引孩子們的就是拿紅包了,不過這紅包得來的可不容易呢,因為這是小孩跪地磕頭得來的。

隨後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9

我的老家是浙江的臨海,有許多與別的地方不同的習俗:過新年、元宵節、中秋節。

快過年了,人們紛紛從全國各地趕回家鄉過大年。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掛上了紅紅的燈籠,貼上了紅紅的春聯。

除夕那夜,全家人(包括爺爺奶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家家戶戶就開始放煙花爆竹,一走出門,便聽見了震耳欲聾、驚天動地的爆炸聲,從四面八方此起彼伏的傳來。這聲音把我嚇了一大跳:嚇得我趕緊用手捂住耳朵!這聲音大得,連說話聲都被淹沒了,不得不讓人大聲地喊。之後,我看著滿天迷人的煙火,每個煙花,都像朵花,大的、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真叫人看的眼花繚亂,簡直就像杭州西湖的「煙花節」。

在我們浙江臨海春節一般都是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止。大年初一那天天還未亮,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天剛蒙蒙亮,只見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插燭焚稥,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在初一那天還有許多禁忌:不準掃地吧,不準將水倒出去,不準動刀······

還有,我們那兒過元宵節不是在正月十五,而是在十四那天過。元宵節那天你猜我們吃什麼?湯圓No!No!No!不是湯圓,在我們哪兒吃的是「羹」,它是將一大堆原料攪拌成的,都是薏米漿為主,再放芥菜葉、豬肉末、豆腐乾······攪合在一起,攪好了之後,就用小火慢慢煮,最後調味出鍋,因為做羹的原料很多,所以通常都是一煮就是一大鍋,這夠全家老少吃好幾頓呢!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風」。各地的風俗,各有各的特色;各地的節日,各有各的過法。因為有了這樣的不同,節日才會變得非常有趣。你家鄉的風俗,又是怎樣的呢?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10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11

我的老家在江西,最有年味的還要數做麻糍,很多地方的人們已把傳統美食製作都用機器來取代了,但我們家鄉是傳統的手工工藝,春節前做麻糍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製作麻糍需要的原料有糯米、熟米粉、紅糖等,首先把新鮮的糯米(當年產的)用清水泡一天一夜,一定要泡透,再把濕的糯米放到木蒸籠上蒸熟,然後把蒸熟的糯米倒進大石兜里,由兩個力氣比較大的人用大米槌反復捶打成柔韌的糯米糍。

在整個製作過程中,最精彩的就是捶打糯米糍,這個過程只有有經驗的人才能准確的把握住,捶打的太久會使糯米糍粘在石兜上,捶打的時間短糯米糍口感不好,捶打糯米糍很費力,捶打得越久才越有韌性,做出來的麻糍才更好吃。糯米糍捶打好之後放在干凈的案板上伴上熟米粉揉成糯米團,用手把它壓薄,裡面加入芝麻紅糖粉,這樣好吃的麻糍就做好了。

在做麻糍時,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很有開心過年的氣氛,想要製作出好吃又好看的麻糍,要注重心到、手到、眼到。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12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13

餃子,為春節必不可少的美食。關於它,你又了解多少呢?過年包餃子的習俗你知道嗎?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鄧州人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葯物。它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嬌耳」「粉交」之稱。東漢時期的餃子是用麵皮包上一些驅寒的葯材(羊肉、胡椒),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其寓意為更歲餃子,團圓福祿。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有、糖的人來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區的人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

如果說皮餡決定味道,那麼特別的包法會畫龍點睛。用左手拖住一片薄而不破的麵皮,在手掌中顯得小巧玲瓏,插起肉餡包在中央,將倆邊合二為一,手心空洞用拇指一捏,一隻餃子便由此產生。國人常將硬幣賽進餃子,誰吃出更有好用。

中國人善做、善吃,過年吃餃子就是我們偉大的傑作。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14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家鄉風俗六年級作文15

爆竹聲下,揚起的是最開心的笑臉。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謂「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敞廬」。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

臘月初八那天,媽媽給我們煮好了臘八粥。我和妹妹別提有多開心了,時不時跑到灶台前掀開鍋看看,可媽媽總說:「別掀,別掀。等會泄氣就不好喝了。」煮臘八粥呢!首先要准備材料,材料有:紅棗、桂圓、栗子、紅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臘八粥要非常有耐心,這樣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歡吃甜的可以放些糖進去。經過一大上午的精心熬制,往裡加了一大勺糖,攪拌好後,迫不及待地塞進口,可我內心的貪望早已忘卻粥很燙,剛准備入口,媽媽就說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個急性子,跟你爸簡直一模一樣,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我這次細細品嘗,心裡贊嘆到:這臘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軟糯、甜甜的紅棗、可口的桂圓,與整體結合的恰到好處,真是太美味了!就這樣,臘八就開心的度過了。

轉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鬧鍾早以亮出了它美麗的歌喉,我早早起床,醒來後,發現枕頭下的什麼東西露出一個紅紅的小角,掀開一看,原來是爸爸媽媽為我准備的紅包,我打開一看,是三百元。我懷著高興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樓,吃過早飯,爸爸就點起了長長的鞭炮,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家家戶戶吃著美味的大湯圓。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坐在陽台閑聊觀月,別提有多高興呢?

過了元宵節,年也就結束了,孩子們背著書包好好去上學,大人們,開始去工作。人們又恢復了年前般的驚碌。

3、關於安徽春節風俗習慣的作文200字

安徽
從臘月初八開始准備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延續達一月之久。
臘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裡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鹹粥,晚餐淡粥。寺廟的僧人都講究吃「臘八粥」。
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著手辦年了。磨年面,殺豬宰羊,做新衣服,采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掃除的日子。相傳「老灶爺」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職,「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這一天還要「去塵穢,凈庭戶」。把大小傢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凈,室內要掃屋頂,擦門窗,打掃得窗明幾凈,迎接春節的到來。
祭灶後,家家都大忙起來。蒸饃,炸丸子,炸麻葉,炸饊子,做菜等,准備各種過年的東西,各家都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盡力操辦。
臘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聚,除舊迎新,還要到墳地里祭祖。春聯也在這一天貼。舊社會欠債的人家多,他們認為貼上春聯,有了門神把門,討債的人就不敢來。中午合家要吃團圓飯,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擺供,燒香、點蠟,表示敬意。晚輩要給長輩「辭歲」,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天倫之樂融融。主婦此時都忙著包餃子,把包好的餃子放在鍋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連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齊鳴,此起彼伏,通宵達旦。人們睡得很晚,有的徹夜不眠,這叫「守歲」。
正月初一最為隆重。人們天不亮就起床了,身著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長輩拜年。五更時分下扁食(餃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爭著早起,說是搶財。有些人家在某一個餃子中包上銅錢(或硬幣),誰吃著這個帶錢的餃子,誰就最「有福」。
春節時,拜年最熱鬧。吃過扁食,「近門」的成年男子要集結一起去祖先墳地上墳。天亮後,晚輩要到長輩家拜年,有近親關系的要下跪磕頭,長輩拿花生、麻葉、糖等給晚輩吃。
從初二起,就要去親戚家拜年了。這種拜年十分講究。要先到最親的親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後再按親疏情況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帶禮物,受拜者要設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興拜年,對居喪人家也不拜年。有時受拜者還要根據情況進行象徵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結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稱「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這次吃的扁食必須當天包,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也是燈節。在鄉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燈籠,說是「十五不亮燈,揚場沒有風」。大人也要打燈籠照照自家的各處牆根,說是以後能防止蠍子、蜈蚣等蜇咬。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煙花,說是能「刺」去晦氣。
在春節期間,亳州地區還有一些「忌諱」,年前蒸饃、炸丸子時小孩不能在廚房裡,以免亂說話;不過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這些「忌諱」如今有的還存在,有的已無影無蹤了

4、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

春節是在農歷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一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一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一些鞭炮到門口去放,一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一次祖宗,但這一次不是跪著,而是站著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一人拿一杯酒,往鐵盆里,倒嘴裡還要說一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裡祭拜一下祖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2

離家三里遠,別有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節,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包餃子吃團圓飯,吃完年夜飯家長們就會給小孩子發紅包。傳說是為了壓一個叫歲的神獸,所以又叫壓歲錢。

農歷初一就是春節了,凌晨家家戶戶開大門放鞭炮,寓意日子紅紅火火。男孩子們喜歡放爆竹,聽著砰的一聲,有的膽小的孩子被嚇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來,也有的男孩喜歡把錢用來買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會買一些煙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點,散開火花別提多好看了,還有一些女孩子會買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吃點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嘮嘮嗑悠哉悠哉都閑得很。

老人就會去祭祖,上香,有些會和小孩一起去廟會。

春節是代表了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告別了舊的一年。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

盼呀盼,新年終於到來了。歡樂的氣充盈著我們家,整個家裡的樣子經過一番打掃煥然一新,我寫的新對聯貼在了門口。當然,來我們家拜年的人也絡繹不絕,這也為我們家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不過,我發現一個問題:來我們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紙會四處亂扔,媽媽卻不勸阻。我向媽媽提出了心裡的疑惑,還自告奮勇地去拿掃把。媽媽卻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掃這些糖紙,這個不能掃!」不能掃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氣地反問道:「媽,我們家『掃房』時不是弄得平干凈凈嗎?要是這么個臟樣來待客怎麼能行?」

媽媽語重長地說:「這個就是不能掃,至於為什麼,你自己上網去查吧!」

於是,我真的去網上找到了答案:原里糖紙代表著財氣,如果掃出門,就相當於把財氣掃出了門,所以不能掃糖紙。

我還在網上找到了過年的多項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為這代表一年四季窮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紅薯,因為這代表著眼睛會出火毒;比如過年不能吃葯,這個像象徵著這一年會疾病纏身。還有一些言語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時不可以說「翻」這個字,因為這會讓船翻掉……

原來,過年也有不少學問,只要你用心發現,就能發現它的樂趣所在。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為遠離城市的喧鬧,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里。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麵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里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著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里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里,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

說起我們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家鄉的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了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的多,必須有餘,飯後內要放上饅頭,必須有餘,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餃子是包有硬幣、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幣,寓意新的一年能發大財,不管誰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會發紅包,以示祝賀。

我覺得家鄉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准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6

在我的家鄉莆田,春節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那就是要過兩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並且初四比大年三十舉辦的更隆重。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據說,在明代中後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並被占據兩個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開始掩埋遇害親友屍體。當時年節已過,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後,決定在二月初四補過除夕。過年要貼大紅春聯,可是原先探亡時家家戶戶都貼白聯,那怎麼辦呢?於是人們在哀悼親人與吉慶佳節的矛盾中選擇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在剛貼的白聯上覆蓋上大紅春聯,將白聯露出一截,表示心有餘哀。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頭春聯的由來!

後來,為了紀念莆田這段悲慘的歷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樣在農歷十二月三十夜過除夕,還約定把農歷二月初四補"做歲"改為正月初四"做歲",並將稱為"做大歲",一直延續至今。

這就是我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是不是很特別。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幸福在當下,更要努力在當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7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9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有著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准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1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2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也有所不同。

什麼吃餃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為過年時各地風俗習慣。

河南鎮平,是一個稍微有些跟不上時代的地方,但這卻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這個被綠色植物覆蓋的城市,第一次,便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內,飄出了過年的味道。

在茫茫無邊的田地中,矗立著一個墓碑,那就是整個田地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詳地望著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長。太陽落下,但鞭炮聲卻仍舊如此,夜中的`村子點上了一把火,順著小道,我們來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兒們雨後那獨有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們一行人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站在了墳墓之前。在這安靜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這是為了告訴祖先們,我們過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燒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紙錢之上。

透過火光,我看見了每一個人臉上寫滿了鄭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滅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復了安靜。我們在明亮紅火的鞭炮和孩子們的笑聲中享受著幸福與快樂。

村莊,在漸漸退去的鞭炮聲和笑聲中漸漸沉睡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5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5、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

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2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也有所不同。

什麼吃餃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為過年時各地風俗習慣。

河南鎮平,是一個稍微有些跟不上時代的地方,但這卻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這個被綠色植物覆蓋的城市,第一次,便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內,飄出了過年的味道。

在茫茫無邊的田地中,矗立著一個墓碑,那就是整個田地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詳地望著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長。太陽落下,但鞭炮聲卻仍舊如此,夜中的村子點上了一把火,順著小道,我們來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兒們雨後那獨有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們一行人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站在了墳墓之前。在這安靜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這是為了告訴祖先們,我們過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燒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紙錢之上。

透過火光,我看見了每一個人臉上寫滿了鄭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滅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復了安靜。我們在明亮紅火的鞭炮和孩子們的笑聲中享受著幸福與快樂。

村莊,在漸漸退去的鞭炮聲和笑聲中漸漸沉睡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3

離家三里遠,別有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節,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包餃子吃團圓飯,吃完年夜飯家長們就會給小孩子發紅包。傳說是為了壓一個叫歲的神獸,所以又叫壓歲錢。

農歷初一就是春節了,凌晨家家戶戶開大門放鞭炮,寓意日子紅紅火火。男孩子們喜歡放爆竹,聽著砰的一聲,有的膽小的孩子被嚇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來,也有的男孩喜歡把錢用來買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會買一些煙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點,散開火花別提多好看了,還有一些女孩子會買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吃點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嘮嘮嗑悠哉悠哉都閑得很。

老人就會去祭祖,上香,有些會和小孩一起去廟會。

春節是代表了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告別了舊的一年。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xx,這里有許多風俗。比如說過年。在過年的前一天晚上每個人都非常高興、興奮,因為明天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子,還能放煙花爆竹……

拜天公、貼春聯

除夕這天早上,人們都穿著新衣服新鞋子,但大人們比我們早起來炸雞翅排骨等食物,要去拜「天公」。拜完後,就要貼春聯,叔叔拿著春聯塗上膠,就粘在門的上面,和左右兩邊,每個門都要貼。大門的門上還要貼門神,家裡還要貼福字,一般來說都是貼倒的,寓意福倒了。

吃年夜飯

到了晚上我們就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可豐盛了有大魚大肉龍蝦螃蟹等菜品。我們吃得有說有笑,可開心了。吃完就去親戚家拜年,分壓歲錢。

跳火群、放煙花

回到家,奶奶就在乾草上點了火,家裡的男丁就開始跳,我看著他們跳。

跳完後,小孩子們就拿著打火機點煙花了,還有「轉轉轉」,「仙女棒」。有的去看《春節聯歡晚會》。

守歲

到了要睡覺的時候,每個人都不能睡,因為這是一個風俗「守歲」。

這些風俗伴隨著我們成長,真開心……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5

從前,每逢清明節,我們一家總會聚在一起吃飯,尤其愛吃青團。上至70歲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歲的小弟小妹,沒有哪一個不愛吃青團。

青團,顧名思義,就是青色的小圓球,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顆綠色的寶石,圓滾滾,胖乎乎,叫人覺得它可愛。

我們姐妹幾個,在清明節前總會幫著大人做青團,把艾草汁拌進糯米粉中,再包裹進自己喜歡的餡兒,揉成球狀,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們在做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偷吃幾個。媽媽見了,皺眉道:「咦,怎麼少了幾個青團?」每到這時,我們便躲進屋子裡偷偷地笑。

等青團一上桌,我們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顧不得吃糖了,哭著要青團。平日里的什麼淑女優雅,此時早就被我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點青團,一隻手上拿著三四個青團,另一隻手還在不停地搶著,等到別的菜都上齊了,我們一個個眼睜睜的望著大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雞鴨魚肉,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青團已經塞到喉嚨眼了,還能吃得下去嗎?於是便在心裡暗罵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吃那麼多的青團。可是等到來年清明節時,我們見了青團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去搶。

現在的我,看到街上有賣青團的,便會纏著媽媽給我買,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團時,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6

說起我們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家鄉的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了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的多,必須有餘,飯後內要放上饅頭,必須有餘,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餃子是包有硬幣、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幣,寓意新的一年能發大財,不管誰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會發紅包,以示祝賀。

我覺得家鄉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准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7

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8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9

春節是在農歷初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的習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點睡可大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春節。春節說的第一句話做的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講究的,比如我們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會給我們吃長壽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過早飯後,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爐中,點了輕煙繚繞的長香,紅燭燃起輝煌的亮光,在祖先遺像前,點著香燭,供陳湯團、糕、餅、肉、飯,等東西。家人銅磬在一聲聲的敲著,彌漫肅穆的氣氛。長輩帶領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齊地站立兩旁,向祖宗神位,焚香點燭,按輩分長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後,爺爺就會,拿出一個大鐵盆,然後再把紙錢,紙折的金元寶和假錢一起放入盆中燃燒。爸爸則是拿了一根長香點燃,然後,拿了一些鞭炮到門口去放,一陣陣鞭炮聲傳來,弟弟妹妹嚇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後還得再拜一次祖宗,但這一次不是跪著,而是站著拜。等紙燃盡時,就是要上酒啦!這也是我們小孩子興的時候,我們幾個小孩兒,一人拿一杯酒,往鐵盆里,倒嘴裡還要說一句:「老太喝酒。」

由於這次肺炎的緣故,我沒有出去拜訪親戚,就只是在家裡祭拜一下祖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

記憶里,家鄉最熱鬧的節日是冬至,冬至在我的家鄉比春節還要熱鬧、隆重。

冬至,孩子們的第一件大事是買湯圓,有豆沙餡,綠豆餡的,也有表裡如一的白湯圓,第二件大事是買花炮、鞭炮,尤其是男孩子們,什麼「二踢腳」、「竄天猴」都是孩子中的搶手貨,有錢人家還會買火箭禮花,冬至前一天夜裡,要是看見自家陽台上有人放煙花,那大人們的往往只會笑罵幾句,隨即打住了。

小孩子歡喜,大人們也忙碌,男人們要自己開車或託人進城采購冬至當天要拜神的祭品,女人們則在家中製作各類粿品,還要提防「小老鼠」的偷吃。一些小販抓住商機,在市場邊上賣起了小吃,還有人殺雞宰豬,好不熱鬧。

冬至,終於到了。各家各戶傾巢而出,把滿滿一大桌的魚肉、鹵鵝、粿品和豬肉等搬到村子的廣場上,用來拜「老爺」,冬至一整天,山上的幾座老爺廟都人來人往,香火不絕,還有一個從外邊請來的戲班子,在村內廣場搭台演潮劇,小孩子們都在自家天台上「幫」大人放鞭炮,鞭炮聲一響,村裡也算是開始准備過年了。

家鄉的冬至,年年都是熱鬧非凡,咱們村裡雖不比城裡,卻也要過冬至,而且過得比城裡還熱鬧。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1

盼呀盼,新年終於到來了。歡樂的氣充盈著我們家,整個家裡的樣子經過一番打掃煥然一新,我寫的新對聯貼在了門口。當然,來我們家拜年的人也絡繹不絕,這也為我們家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不過,我發現一個問題:來我們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紙會四處亂扔,媽媽卻不勸阻。我向媽媽提出了心裡的疑惑,還自告奮勇地去拿掃把。媽媽卻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掃這些糖紙,這個不能掃!」不能掃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氣地反問道:「媽,我們家『掃房』時不是弄得平干凈凈嗎?要是這么個臟樣來待客怎麼能行?」

媽媽語重長地說:「這個就是不能掃,至於為什麼,你自己上網去查吧!」

於是,我真的去網上找到了答案:原里糖紙代表著財氣,如果掃出門,就相當於把財氣掃出了門,所以不能掃糖紙。

我還在網上找到了過年的多項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為這代表一年四季窮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紅薯,因為這代表著眼睛會出火毒;比如過年不能吃葯,這個像象徵著這一年會疾病纏身。還有一些言語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時不可以說「翻」這個字,因為這會讓船翻掉……

原來,過年也有不少學問,只要你用心發現,就能發現它的樂趣所在。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2

在我的家鄉莆田,春節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那就是要過兩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並且初四比大年三十舉辦的更隆重。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呢?

據說,在明代中後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並被占據兩個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開始掩埋遇害親友屍體。當時年節已過,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後,決定在二月初四補過除夕。過年要貼大紅春聯,可是原先探亡時家家戶戶都貼白聯,那怎麼辦呢?於是人們在哀悼親人與吉慶佳節的矛盾中選擇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在剛貼的白聯上覆蓋上大紅春聯,將白聯露出一截,表示心有餘哀。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頭春聯的由來!

後來,為了紀念莆田這段悲慘的歷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樣在農歷十二月三十夜過除夕,還約定把農歷二月初四補"做歲"改為正月初四"做歲",並將稱為"做大歲",一直延續至今。

這就是我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是不是很特別。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幸福在當下,更要努力在當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4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5

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准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團裡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裡面露出白白的飯團,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裡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後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裡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葯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6、安徽春節習俗的作文

1:淮南 年二九開始打掃家裡衛生。年三十中午隨便的吃點,下午包包子包餃子,貼上春聯,晚上吃年夜飯,當然也有中午吃年夜飯的。吃飯之前要放一掛鞭炮,吃完看春晚。晚輩開始向長輩要紅包,尤其是孫子輩要找爹爹奶奶要紅包了。吃晚飯也能打打牌敘敘話。夜裡十二點要放炮。年初一早上要吃餃子,吃之前也要放炮,而且放過的炮紙不能掃掉,一直要到年初四才能掃。也不能動剪子針之類的。年初一基本上就逛逛街。年初二到姥姥家,娘家。年初三夜裡十二點要放炮,叫送年。正月十五還要放一次,基本上就結束了。
2:安徽
從臘月初八開始准備到正月十五結束,「春節」延續達一月之久。
臘八早晨要喝「臘八粥」。這種粥一般用糯米、大米煮成,裡面還要放上紅棗、栗子、綠豆、花生仁等。有的人家全天吃粥,早餐甜粥,午餐鹹粥,晚餐淡粥。寺廟的僧人都講究吃「臘八粥」。
常言道「吃了臘八飯,就把年來辦」。一般人家從這天開始就著手辦年了。磨年面,殺豬宰羊,做新衣服,采購各種年貨。
臘月二十三,是「祭灶」和掃除的日子。相傳「老灶爺」是一家之主,他每年上天述職,「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官祭三,民祭四」,一般人家常在臘月二十四日祭祀,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在這一天還要「去塵穢,凈庭戶」。把大小傢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凈,室內要掃屋頂,擦門窗,打掃得窗明幾凈,迎接春節的到來。
祭灶後,家家都大忙起來。蒸饃,炸丸子,炸麻葉,炸饊子,做菜等,准備各種過年的東西,各家都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盡力操辦。
臘月三十日(小月是二十九日,如今年)是「除夕」。這一天全家團聚,除舊迎新,還要到墳地里祭祖。春聯也在這一天貼。舊社會欠債的人家多,他們認為貼上春聯,有了門神把門,討債的人就不敢來。中午合家要吃團圓飯,晚上要「安神」,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擺供,燒香、點蠟,表示敬意。晚輩要給長輩「辭歲」,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天倫之樂融融。主婦此時都忙著包餃子,把包好的餃子放在鍋拍上,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意思是「連中三元」,也有包四拍子、五拍子的,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
除夕之夜,鞭炮齊鳴,此起彼伏,通宵達旦。人們睡得很晚,有的徹夜不眠,這叫「守歲」。
正月初一最為隆重。人們天不亮就起床了,身著新衣,向神主、祖先牌位、長輩拜年。五更時分下扁食(餃子),也有深更半夜下的,同村人家有的爭著早起,說是搶財。有些人家在某一個餃子中包上銅錢(或硬幣),誰吃著這個帶錢的餃子,誰就最「有福」。
春節時,拜年最熱鬧。吃過扁食,「近門」的成年男子要集結一起去祖先墳地上墳。天亮後,晚輩要到長輩家拜年,有近親關系的要下跪磕頭,長輩拿花生、麻葉、糖等給晚輩吃。
從初二起,就要去親戚家拜年了。這種拜年十分講究。要先到最親的親戚家去,如姥姥家、岳父家,然後再按親疏情況一家一家地拜。拜者要帶禮物,受拜者要設宴款待。拜年都要在上午,下午不興拜年,對居喪人家也不拜年。有時受拜者還要根據情況進行象徵性的「回拜年」,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結束。
正月初五叫「破五」,俗稱「小年」。早餐也吃扁食,但這次吃的扁食必須當天包,這叫「捏破」,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節,也是燈節。在鄉村,各家孩子都要打燈籠,說是「十五不亮燈,揚場沒有風」。大人也要打燈籠照照自家的各處牆根,說是以後能防止蠍子、蜈蚣等蜇咬。這天晚上,各家都要放煙花,說是能「刺」去晦氣。
在春節期間,亳州地區還有一些「忌諱」,年前蒸饃、炸丸子時小孩不能在廚房裡,以免亂說話;不過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這些「忌諱」如今有的還存在,有的已無影無蹤了

7、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

我的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就是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那可是一件既開心又幸福的事情。

傳說張仲景當年辭官還鄉時,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當時人們沒有多餘的錢購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凍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凍爛了,有許多人到張仲景求葯,看到鄉親凍僵的樣子,便舍葯相救,獲得了百姓的稱贊。後來張仲景研製出了"嬌耳",也就是今天的餃子。人們吃過嬌耳,喝了驅寒湯後,渾身暖和,耳朵氣血也通了,吃過的百姓從此都沒有出現凍僵的現象,耳朵也沒有被凍爛了。

除夕當天,媽媽正在廚房包餃子,我也湊上去包,看到媽媽包的餃子一個個活像小元寶,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麵杖擀麵皮。先把面團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面團變扁了,就可以擀了。三兩下一個圓圓的,薄薄的麵皮就出現在我面前,我也樂在其中,不一會兒,一堆面團便一個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麵皮放上餃子餡,把中間對折,從左到右捏到一起,一個新月狀的餃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媽媽包的相比丑多了。媽媽鼓勵我說:"再包一個吧。"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點餡,包出來變得鼓鼓的了,美觀多了。半小時後,餃子包完了,一個比一個漂亮,花邊整齊,小巧玲瓏,讓人心裡頗有成就感。

讓人開心的不單單是吃餃子,還有包餃子這有趣的過程,因為我知道每個餃子的背後都是我辛勤勞動的成果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雖普天同慶,可各地的風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們的春節可有趣了!

春節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家裡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異鄉,也會趕回來,好聚一場。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臉上綻開了打心眼裡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離不開鞭炮,在天剛朦朦朧朧透出一點光亮時,鞭炮聲就已經響徹天空。它成了人們大年初一起床的鬧鍾。看向窗外,家家戶戶的燈都陸陸續續亮起來,穿新衣,戴新帽,雙手拱起敬菩薩。之後便是全家總動員,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綠油油的餡料,包在一起,下鍋。當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時,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湯圓就出鍋了。願新的一年裡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太陽升起,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大地時,人們更加忙碌起來。人們在家裡紛紛熱情迎接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小孩子們總是不約而同地排成一個小隊,挨個兒去拜年,回來時總是收獲滿滿,衣兜里被揣滿了各種各樣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雖遠,可情誼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縱使開幾十分鍾的車,也要去會友拜年。到了下午,電影院便成了人流眾多之處,春節檔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帶來歡樂。夜幕降臨之時,更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個個拿出最大最好的煙花,一時間,煙花勝過了月光,在那一刻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繁花。

春節就這樣短暫而快樂地度過,成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

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

除夕一過,便到了大年初一。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這一天是要祭祖的。

大年初一,全市的人都在忙著祭祖的事宜。我們家也陷入了忙碌之中。媽媽將米飯煮成三成熟,堆到了兩個碗里,再一扣,米飯便高高的隆了起來。而姐姐和爸爸合力將桌子搬到了門口,然後將一張紅紙放在桌子前,用燭台壓好。而我正和媽媽一起准備祭品。我拿起個一個碗,在底部鋪著沙糖桔。沒一會兒,碗底便鋪滿了。到了最關鍵的地方了,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沙糖桔堆在碗上。我的心就像被跟繩子綁住一樣,被緊緊的勒住,喘不過氣來。

很快,橘子就和米飯一樣,高高的隆起了。媽媽也將豆腐、米糕和年糕放在了盤子里。燭台上也插上了蠟燭,香爐上也插上了三根香。一家人又忙了許久,木桌上才擺滿了祭品:年糕、豆腐、茶水、米糕、橘子……如果出去逛一圈,家家都是這副光景,而且上午時,還不能吃葷食,只能吃素食。

到了下午一兩點鍾,家家掛起祖宗的畫像,然後就開始放鞭炮。全村鞭炮聲不斷,香的煙從家家的門中飄出。媽媽將豬肉、魚、雞蛋等肉食裝進木籃里,放到桌上。也是從下午開始,就可以吃葷食了。

就這樣,一直擺到大年初三,桌子上的一切才全部撤下。聽爸爸說祭祖是為了祈求祖宗的保佑,也是為了讓人們不忘根本。從很久以前便一直傳下來,直到現在都在繼續。

我們家鄉的祭祖別具特色,同時寓意美好,我為這習俗感到驕傲。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

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午……」這句民謠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端午節這天華夏很多地方會包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我的家鄉也是如此。

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關於端午節由來的故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楚國愛國詩人,由於國家破敗,無奈之下投江自殺。屈原自殺的那條江邊上的村民就包了粽子,扔到江里,想讓魚兒不吃屈原的屍體……去年端午,我就在外婆家學會了包粽子。

剛到外婆家時,外婆正在包粽子。粽葉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大盆里,糯米浸在一個裝滿水的小盆里。她要包的是小腳粽,顧名思義,小腳粽形狀如三寸金蓮,頂兒尖尖,腳跟兒圓圓。她先用手指將粽葉窩出一個凹槽來,裹成一個漏斗狀,裹緊一點,把米倒進去,封頂,再取了另外一片粽葉對著雛形一裹,最後用繩子包紮。外婆嫻熟的手法,行雲流水一般,令我目瞪口呆。

看見外婆做出了一個粽子,我便也興致勃勃地想要上前試一試,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窩出一個槽,把糯米倒進去。就在這時,「嘩啦」粽葉里的糯米全都撒了出來,下面的口子開了,糯米就順著這個口子灑了下來。再看外婆,她已經又包好兩個了。盡管心急但也不是辦法,只得虛心請教。

外婆手把手地教我,並告訴我:「你捏的太鬆了,所以才會散。」聽到外婆的指導,我不甘示弱,重拾信心,又試了一次。這一次終於如願以償,沒有再漏了,第二片粽葉也順利地包了上去。一個小粽子就這么誕生在我的手裡,盡管有點小,但它畢竟是粽子嘛。而最後扎線的任務就交給媽媽了。有了之前的經驗,包的粽子越來越大,越來越好。外婆和媽媽看見了,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很快,晚飯時間快到了。外婆端著一大盆粽子,喜滋滋地進了廚房。過了一段時間,廚房裡傳來一陣「噗嚕嚕」的聲音,我想掀開鍋看看,卻被外婆攔住了:「還沒燒好呢,現在開了鍋它燒出來就不好吃了。」我有點掃興,只得腦補鍋中的畫面:包住粽子的那本來碧綠的粽葉,現在應該已經成墨綠色的了吧?包紮粽子的原本雪白的毛線,現在也應該變得鬆散了吧?被粽葉包裹著的糯米,應該變得又軟又粘了吧?

「吃飯了,吃飯了。」又是爸爸來喊吃飯了,我飛也似地沖進廚房,鍋邊兩個大盤子里已經裝了冷在那的粽子。粽葉和毛線,都是如我所了料的那樣。粽葉里包裹的糯米膨脹,變軟變粘,甚至有一些糯米,已經從粽葉縫隙之間迫不及待地鑽了出來。廚房裡的外婆看到了我,朝我招招手,並把手上一個剝好的「小腳」插上筷子,遞到了我手裡。我拿起粽子一大口咬下去,一團被粽葉清香環繞著的糯米入到我口中,明明什麼東西都沒放,卻無比的清香甜美。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是蘇軾的一句關於端午的詩句。端午節當中包粽子這個習俗,不就是一種中國古代文化素質的體現嗎?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有這樣一種風俗。農歷二月半,人們會在這天舉辦慶典迎「伏虎禪師」,並且邀請親朋到家中做客。

這個節日的來歷啊,可是個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個羅伏和尚,他心地善良,有一天下山取火,碰見了一隻飢餓的老虎,他取火回來,便以身飼虎。他舍己的精神感動了上蒼,觀音菩薩點化了他成為「伏虎禪師」,老虎成了他的坐騎。人們也把二月半這天定為伏虎禪師的紀念日。

農歷二月半這一天,是我除了過年外最期盼的一天。早上,太陽才剛掀開雲彩,探出頭來,廟會里已排起了長龍,人山人海了。年長的爺爺奶奶為我們化妝,有扮成神通廣大的孫悟空的;有扮成肥頭大耳的豬八戒;有扮成忠心耿耿的沙和尚……而我扮的是巾幗不讓須眉的穆桂英:臉上化著大青衣的妝,身披紅衣,頭戴帥盔,英姿颯爽的樣子!

最激動人心的時候來了,慶典開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由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請出的「伏虎禪師」;後面緊跟著聲勢逼人的軍鼓隊,鼓聲如雷、震天動地;腰鼓隊的奶奶們鼓槌飛舞、綵綢翻飛,極富感染力;還有一支由小朋友組成的小號隊,號聲嘹亮、意氣風發;再後面就是我們了,我們這個方隊最有意思,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騰雲駕霧的唐僧三徒被大人扛在肩上,當然還有我的穆桂英掛帥。我和「花木蘭」、「楚霸王項羽」一起坐在特製的車上宛如騎在馬上,後面還跟著坐轎子「大家閨秀」……最後一個方隊是由全村人舞著彩旗、舉著香組成的,有年過七旬的老人、有血氣方剛的少年、有活潑踴躍的小孩……遊行結束後,會向村民們分發水果、禮物,這還有多層意義呢!希望大家平安長壽,這是第一層,第二層是紀念「伏虎禪師」的舍己精神,第三層是希望每個人在這一年都能得到守護和祝福。

這時候在村民的家中,男主人們在舂粿,女主人們在做美味的菜餚:燒牛肉、紅燒魚……客人們一邊幫忙,一邊聊著天,大家在一起度過這愉快的一天。

這風俗節日的一點一滴無不體現著豐富多彩的家鄉特色和獨特魅力,讓我們一起建設更美好的家鄉,把家鄉的風俗繼續傳承下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雲……年前請祖宗也被稱為「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這天,人們會擺上酒席,虔誠的祭祀一番。是為了感恩祖宗並祈求來年平平安安,財運滾滾。

我們全家今年又來到奶奶家祭祖。到家後,我們就開始進屋幫忙幹活。媽媽與奶奶在廚房做菜,爺爺與爸爸擺菜,倒酒。像擺筷擺杯這種活就由我來負責。桌子上九雙筷子、九個杯子、九道葷素搭配的菜,寓意家族延續長長久久。

地上也要擺十二雙筷子和三樣水果,是供佛的,杯中一次只能倒三分之一的酒,因為酒過叄巡。這些流程對我來說很繁瑣,但在我爸爸和爺爺他們老一輩心中是神聖的,覺得祭祖會讓子孫平平安安,身體健康。

當一切准備好後,以前都是由爸爸負責點香,可今天卻讓我來一次,練習一下。於是,我拿起一束香,學著爸爸的樣子把香放在蠟燭上點燃,然後雙手握緊,拿著它對著祖宗們恭恭敬敬鞠三個躬,再把香插入香爐里,磕三個頭,我叩拜時還嘀咕著:「祖宗呀!請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健康吧。」我剛起身,家人們就開始輪流叩拜了,連三歲的妹妹也爭著叩拜,她學著鞠躬,磕頭,還把那雙胖嘟嘟的小手合並搖一搖,嘴裡也嘀嘀咕咕什麼,一副小大人的模樣。叩拜了才兩個來回,我的肚子已經開始抗議了,看看桌上的飯菜,我的口水都快流下來了,但我咽了幾口吐沫,控制住了,心裡念道:「加油,只要堅持到結束就可以了。」我的心裡也增加了一些堅持的動力。

等到三炷香燒完了,我們就要請「祖宗走了」。步履蹣跚的爺爺走上前去,挪一挪凳子,好像是在請祖宗走一樣。奶奶和媽媽把飯菜端進廚房,重新熱一遍吃掉,因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爸爸則扛著幾麻袋的金「元寶」,來到祖宗的墳墓前把「元寶」燒掉這也被稱為「送錢糧」。回去以後我看見滿桌著香噴噴的飯菜,鬆了一口氣,因為終於可以吃飯了!

像這樣的傳統習俗,已經有許多人放棄了。可我不會,我要把這個習俗,代代相傳下——祭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

家鄉的風俗有很多,有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等,這些節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過外國也有節日喲!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種多樣,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些人可能會把粽子放在水邊祭拜屈原。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的風俗,人們會把粽子放在水邊,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平安的吧!過端午節時,還要劃龍船,那場面可熱鬧了!劃龍船還沒有開始時,就已經人山人海了,有時擠都擠不進去,所以最好來早點來。劃龍船開始時,現場更熱鬧了,人們會拿著粽子在旁邊大喊:「加油!加油!…」隊員們拿著槳奮力劃動著,哪一隊先到終點就會得到獎品,那獎品想都不用想當然是粽子了。

中秋節也是我過得傳統節日,中秋節必須吃美味的月餅,月餅的陷也有很多,人們都喜歡吃。關於中秋節的來源,也是有一個傳說的,就是嫦娥為了不讓一個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後升天了,人們為了紀念嫦娥,就把這一天叫中秋節。中秋節的由來可真悲傷啊!

不過,有些人會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為了贊美嫦娥的高尚品質。中秋節是我最愛的節日,因為奶奶會給我講好聽的故事,吃晚飯時,難免會拿幾個月餅吃,奶奶有時要哄我,就會把月餅放在嘴邊,說幾個故事,再給我吃。

在我的家鄉,過中秋節,每人都要一口氣吃幾個月餅,月餅不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過中秋節總是開開心心的。

8、安徽風俗的作文150字

安徽山河秀麗、人文薈萃、稻香魚肥、江河密集,就著名的「魚米之鄉」,那麼如此美麗的地方又有哪些民俗呢?
節日吃鱔鱉和藕
按農歷年俗,一年有三大節,除過年外就是中秋節和端午節。合肥地區人們過端午和中秋.有一種特殊的食俗,就是端午要吃鱔鱉,叫「箭桿黃鱔馬蹄鱉」;中秋要吃藕,而且是以吃包河無絲(私)藕為榮。
「箭桿黃鱔馬蹄鱉」在合肥是老幼皆知的一句熟語,它是怎樣來的呢?傳說包拯入朝為官時正過國家邊防吃緊,金人、西夏,不斷尋釁滋事。前方告急、而皇宮里卻大擺酒席,花天酒地,還要包拯從家鄉巢湖進貢鱔鱉。包拯很惱火,就從巢湖采購了一些小鱔鱉。是上一見黃鱔象箭桿,只有手指粗.不肥;鱉象馬蹄,不大。綳著臉說:「包拯.你搞什麼名堂?這么小的鱔鱉怎麼吃呢?」包拯慌忙奏說;「陛下,如今戍邊的將士要的是『弓斷足,馬匹多』,我一急,就購了『箭桿黃鱔馬蹄鱉』.我也知道這些不夠斤兩的鱔鱉不肥美.但我想奏明聖上。邊防吃緊,我們在朝的,可不能只圖吃喝.不思江山永固呀!只要聖上多想邊防,多置弓箭,多買馬匹,西夏和金人就不敢小視我們;只要邊防穩固.國泰民安,使是細鱔小鱉,皇上也會吃得鮮美可口的。」經包拯這么一說,皇上有些醒悟了。說來也怪,箭桿黃鱔馬蹄鱉.就是味道不差。從此,就拿「箭桿黃鱔馬蹄鱉」作為美味佳餚。如今合肥一些飯店還掛出「箭桿黃鱔馬蹄鱉」作為美味菜餚招徠顧客。端午節人人吃鱔鱉,有不忘遺訓,居安思危的意思。
中秋節,合肥人除吃月餅外,還要吃包河無絲(私)藕。傳說包拯晚年,仁宗封賞功臣要把半個合肥城封給包公。包公要他的後代自食其力,拒絕皇上的村賞。但仁宗一定要封賜,最後把一段護城河封給他。皇上金口玉言,再不領封,便有抗旨之罪。包公萬般無奈,只好領封,但心裡很不安。看到護城河裡的藕荷,經過再三考慮、對藕荷作了規定;河藕能吃不能賣,包拯鐵而藕無絲(私)。說也怪.別地的藕,是藕斷絲連,但包河藕無絲。從此,合肥地區便留下一句歇後語「包河藕——無絲(私)」。包拯後人恪守包公這一遺訓,並在中秋這夭品嘗包河藕,加冰糖,以示「冰心無私」。包河裡的藕,也只是送給鄉鄰吃,從不賣錢。這一美德,人們競相效法.遂成風俗。

9、安徽端午節習俗作文153個字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我們中國真不愧是一個文明古國,一個端午節都有如此深厚的意義

10、安徽安慶風俗習慣的作文300字

我的家鄉是安徽,這里風景優美,有著強烈的民族風格。

在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我家一張桌子上說說笑笑,那是衣服多麼幸福的畫卷。在平時,因為種種原因不能相聚。但現在我們歡聚一堂。只為圖個相遇。讓我們舉起高杯,在這個歡樂的時刻。應我們相遇。我們捨不得離別,因為只有這幾天讓我們一家人相遇。

安徽有很多風俗,比如,過年要吃餃子而且是吃肉餡的,過年要放炮,但是因為這幾年但是因為這幾年空氣要管理不在污染,我們就沒放過炮了,還有過年要吃獅子頭,因為獅子頭是圓形的它可以讓我們一家人團團圓圓!
而且喝酒還要碰杯,因為古時候了一個故事。傳說在以前,人們會經常給敵方下毒,假裝是好,在敵方的杯子里下毒,然後讓敵方喝下去,但是敵方為了避免不被堵死喝酒的時候,故意碰一下唄,把多久再撒到另一方的杯子里,這樣毒也只能毒死兩個了。
這就是我們安徽的習俗,你們地方的習俗是什麼呢?趕快來交流
交流吧。

2020年3月12日
ziqggggg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