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西風俗介紹
1、甘肅隴西的殯葬習俗
1、人剛死,鄰家主婦會准備一碗冒的小米干飯,這叫「倒頭飯」。等「倒頭飯」一端上正堂的專桌案,便抬屬屍停靈、燒紙拜香、設置靈堂,喪事就算是開始了。
2、請陰陽先生。禮殯是陰陽先生的執行者,所有人領了任務,便各自恪守。從咽氣到下葬期間叫「停」。隴西有一幅常用的喪聯「不迎不送喪家禮,或往或來吊者情」。在隴西,喪事自願,婚事有請,喬遷、升學又不請,誰請誰不請,請誰不請誰,隴西人各抒已見、各有理路、各照各辦、自有分寸。
3、出殯。正午時分,一聲禮炮,長子長孫,肩扛粗麻纖繩。幾十個壯年鄉親抬懸大紅棺材,曰「起喪」。男孝在前,女孝在後;麻孝在前,白孝在後;親的在前,遠的在後;「燴菜幫」在前,親朋在後;紙活在前,吹響在後;人隊在前,車隊在後;小車在前,大車在後。直到墳上。
4、燒七七紙。規定從死之日,每七天燒一次紙,稱為「一七」、「二七」、「三七」、……最後為「七七紙」,也叫「末七」或「斷七」。到百天要燒「百天紙」。以後每逢節日或亡人生辰忌日都要獻飯燒紙,特別是三年、五年、十年紙節,都得操辦。
2、甘肅隴東和隴西的文化和生活習俗差別大嗎?
甘肅隴東和隴西的文化和生活習俗差別大嗎?
雖然隴東和隴西是甘肅省的兩個地區,但是在地理位置上兩者是十分的相近 ,所以說風俗習慣以及語言文化的差別並不是太大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甘肅這片土地上孕育出許多的優秀文化,這兩個地區他們都喜歡看戲 ,戲文化在甘肅這一片區域是非常受歡迎的 。
甘肅省簡稱隴,隴東和隴西的文化和生活習俗方面差別不大,兩地的民風淳樸,風土人情都挺不錯的,歷史挺久遠的,文化底蘊濃厚,傳統風俗習慣挺多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甘肅省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當地人們的文化水平挺高的,大家都很講究文明的。
甘肅人挺喜歡吃麵食的,每家每戶都會製作臊子面、牛肉麵、饃饃、呱呱、撈撈、釀皮、羊肉墊卷子等美食,味道誘人,讓人垂涎三尺。甘肅人的結婚風俗習慣挺多的,彩禮錢在全國各地是出了名的高,有的人結婚彩禮錢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結個婚搞得傾家盪產,到處借錢,有的地方結婚新娘新郎要披上紅緞面,寓意吉祥如意,天長地久,早生貴子,夫妻倆恩恩愛愛共度白頭。
甘肅人勤勞善良,工作積極,認真負責,愛崗敬業,兢兢業業,大家都很鑽,賺錢很賣力的。甘肅人過年的時候都很喜歡逛燈會看社火表演的,社火表演很精彩的,吸引很多本地人圍觀,萬人空巷,人山人海的。
作為一個隴東人,我感覺以前甘肅人說話是一樣的,但是出去的地方多了見的人也多了。有些甘肅方言能聽懂但不能交流有些根本聽不懂。這些文化習俗方言飲食都跟陝西一樣方言也能交流因為陝甘交界離西安近。
以上是屬於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 ,僅供參考, 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你們有其他的想法,可以評論在文章的下方 。
3、甘肅定西風市隴西縣風俗有哪些?
甘肅省定西市隴抄西縣位於定西市南部,有著名的李氐文化祠堂,中街有鼓樓,自故以來隴西人鄉土氣息比較濃厚,風俗習慣很多,春節期間耍社火,清明節祭拜祖先掃墓,端午節吃粽子,六月六逛廟會,中秋節吃月餅,重陽節拜老人,十月一送寒衣,臘八節殺豬宰羊,這些風俗隴西人提前都有準備,每到這個日子穿著盛裝紀念。
4、介紹一下你家鄉的年味美食,特色風俗?
一年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了,喜歡春節不僅喜歡它帶給我們的福利,還喜歡它的文化底蘊。說起在我的家鄉周口過年,那真的是有趣的很,有很多的特在習俗和年味美食,真讓我忍不住想和大家介紹一番。
一、年味美食
1.餃子,過年最不能少的就是餃子了,為什麼過年要吃餃子呢?因為餃子的外觀很像元寶,在包餃子的時候通常會把一個硬幣藏在餃子里,誰吃到下一年這個人就會有很好的財運。
2.魚:在我們老家的餐桌上,逢年過節都少不了鮮美的魚。清蒸魚是非常不錯的,首先把一整條河魚先過油輕炸,撈出來控油,在放入鍋中小火慢燉,不需要很多的配料,一把粉條,一些姜絲,就能賦予它靈魂。那嫩嫩的、滑滑魚肉,讓我不忍心把它往肚裡吞,只想讓它在口中慢慢回味,細細品嘗,嘴角不自覺微微上揚。過年吃魚有很大的寓意,因為有諧音,寓意著年年有餘(魚)。
3.年糕,年糕也是春節的美味食品,各種各樣的年糕都有,只有想到的口味,應有盡有。年糕有著年年高升的寓意。所以吃年糕也是過年的美味食品。
4.黃花菜燉排骨:我們那裡盛產黃花菜,年夜飯當然少不了它,用黃花菜的清香中和排骨的油膩,簡直是絕配。黃花菜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葯用,營養價值比較高,富含卵磷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對於增強和改善大腦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5.肉絲銀耳湯:將豬腿上的瘦肉切成細絲,在油鍋內炸至八分熟,再和晶瑩剔透的銀耳、紅艷艷的蘿卜一起燉湯。銀耳的功效可多了,可以護肝解毒、護膚美容、清肺養血等。豬腿的肉絲很滑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都是瘦肉,脂肪含量低。一碗湯喝下去,美味和營養全都有了,全身都暖洋洋的,每次有客人來,我們都會用它來招待客人。6.山葯燉母雞:俗話說:「冬吃山葯勝補葯」,滑嫩的山葯再配上老母雞,湯裡面加入一些蔥、姜絲、料酒、蚝油,熬出來的湯少油味美,街坊鄰居都能聞到它的香味。它不僅味道好,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能夠滋補氣血,健脾開胃,是冬日必備佳餚。每次我想起家鄉時,最懷念的味道就是媽媽燉的老母雞湯。
7.炸丸子:過年我最喜歡的美食就是丸子,做法很簡單,切兩個蒸好的饅頭泡在水裡面,再加入麵粉和蘿卜丁,放入少許鹽和雞精,在熱油鍋中炸至金黃。炸好的丸子個個表面金黃,外酥里嫩,是我們北方人過年必備的美食。丸子不僅可以直接吃,還可以用來做湯,例如丸子酸湯、燴餅丸子等,有丸子參與的美食每個都值得推薦。
8.湯圓,湯圓象徵合家團圓美滿,吃湯圓也意味著在新的一年裡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必備美食。湯圓也有很多的口味,現在的湯圓都是非常好吃的。
二、特色習俗
⒈臘月二十三:在我們周口,過年是從臘月二十三開始的,這一天被稱為「小年」,是祭灶神的日子。從這一天起,每家每戶都開始張羅起來了,大人們有說有笑的在街上采購著年貨,小孩們嬉嬉鬧鬧的在廣場上玩著游戲,到處都充滿著歡聲笑語,充滿著濃濃的「年味兒」。到了晚上,大人們會做一桌子的好菜,來犒勞忙碌了一年的自己,並慶祝新年的到來。
2.臘月二十四: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之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在我們家鄉叫「掃屋」,南方叫「撣塵」。其實,在春節前掃屋,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習俗。這是最忙碌的一天,大人小孩都要參與打掃房屋,我小時候最不喜歡的就是這一天了。一大早上媽媽就開始燒熱水,我們一人一個抹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晾曬各種書籍,灑掃房屋庭院,打掃的那叫一個火熱朝天啊!我們那說,撣塵可以除去一年的霉運,把晦氣掃出門,迎接新年新氣象,
3.臘月二十五:在我父母小時候,這一天每家都會推磨做豆腐,現在幾乎每一家都沒有石磨了,所以我們該成了吃豆腐。這聽起來有點奇怪,為什麼要吃豆腐呢?原因很簡單,因為豆腐的「腐」和幸福的「福」諧音,所以豆腐代表著來年倖幸福福。除了豆腐,還有一個好玩的東西,我們小孩會在一起做「胡燃燈」。其實就是把蘿卜挖成空心的,往裡面塞上泡過蠟油的棉花,再用一個小棍穿著,在晚上挑著燈玩,比一比誰的燈燃的更好。我們也是希望來年能夠紅紅火火的。
4.臘月二十六: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好多人會起的很早去趕集,只為了能買上最新鮮的,最好的肉,豬肉啊,牛肉啊,羊肉啊,每家都會買很多。這一天是小販們最忙活的一天,不僅要准備最新鮮的肉,還要應付大人們的討價還價,集市上真的是熱鬧非凡。家長買肉回來了,中午我們就會燉一大鍋排骨,給爺爺奶奶們送去一些,我們留一些,一起分享排骨的美味。爸爸說,小時候家裡窮,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有肉吃,我們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味。現在生活質量提高了,隨時都可以吃肉,現在的孩子都覺得肉不好吃了,其實現在富裕了,我們也要珍惜糧食。
5.臘月二十七:這一天似乎沒有很特別的地方,早上還是去趕集,還是去籌備年貨,這一天要把所有的年貨都籌備好。但是,唯一不同的點就是殺雞。在我們這里認為公雞雄赳赳、氣昂昂,非常有氣派,更有喜慶的氛圍,所以通常以宰殺公雞來慶祝春節的到來,也希望有一個好彩頭。這一天殺的雞,會留在春節招待客人的時候吃,也是想和親戚一起分享這個好彩頭。除了殺雞之外,還買很多魚,把魚清理干凈之後,在魚肚上抹些鹽,掛在牆上晾曬。這樣可以防止魚肉腐爛,又能賦予它不一樣的鮮美。
6.臘月二十八: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吃完早飯後,媽媽和其她阿姨們在一起蒸很漂亮的棗花饃和大饃。我和爸爸,還有哥哥忙活著選對聯,貼窗花,有時候我們用毛筆字自己寫「福」貼在門上,還和其他叔叔們切磋書法呢。大饃是等到正月初一去奶奶家時送禮用的,棗花饃是正月初二去姥姥家拜年時送禮用的。其實,大饃和棗花都是用麵粉蒸的,大饃就是我們吃的普通饅頭的擴大版,棗花的形狀很好看,用面捲成很漂亮的樣子,再插上紅棗,一起上鍋蒸熟。到了晚上,爸爸還會邀請一兩好友,來家中做客,媽媽會做一桌子的好菜來招待朋友,說著即將過去的一年中發生的事情,感嘆著人生,並希望對新年充滿著期待。
7.臘月二十九:「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前上祖墳也顯得格外嚴肅和鄭重,爸爸會提前准備好紙錢,一大早到祖墳去祭奠已故的親人,陪他們說說話,告訴他們過年了,也讓他們熱鬧熱鬧,並且希望他們在天上能保佑家人們一切安好。其實,早在漢代中國的祭祖活動就已經是春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活動,不僅體現出我們敬老的傳統美德,也體現出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8.臘月三十:這一天就是我們的除夕了,從早上到深夜一直都熱熱鬧鬧的。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早飯後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在一起貼對聯和「福」,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除了春聯啊,家家戶戶還要貼窗花、年畫、福字,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家裡的長輩還會到集市上挑一對稱心的碗筷,添丁添碗,這表示子孫滿門,是福氣的意思。晚上才是除夕的重頭戲,家裡做一桌子豐盛的年夜飯,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當然餃子少不了,和平常的餃子不一樣,除夕餃子裡麵包有硬幣,誰吃到了包有硬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吃完飯一家人做在一起看春晚。除夕還有熬夜的風俗,就是守歲的意思,我們小孩子都是跑著去玩,等到0點的時候就開始有爆竹生開始響起,預告著新年的到來。
9.正月初一:今天有燒早飯的習慣,這天要早早的起來,一放鞭炮就代表要下餃子了,吃完飯我們要跟長輩們拜年,一般不和距離很遠的長輩拜年。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新年好」,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孩子們壓歲錢,壓住邪祟。我們家鄉拜年是講究順序的,先跟奶奶拜年,然後才能和其他長輩拜年,每次拜年都能得到長輩們的誇贊,自己心裏面美滋滋的。這一天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們了,可以收到很多的壓歲錢,存起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10.初一以後就要開始去走遠點的親戚了,一年沒有見,過年就是見面的好機會,小孩子還可以去領到壓歲錢,這是每個小孩子都想的。
11.正月初五,這天大概就把親戚都走完了,這個是個特殊地日子,又稱為「破五」,因中國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過了這一天很多禁忌都沒有了。
12.正月十五,這天也是個特殊地日子,被稱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在元宵節這天最有趣的就是晚上了,晚飯從湯圓,吃完飯後就可以去賞花燈、放煙花。現在已經禁止放煙花了,但是不影響這天的樂趣,我們可以挑著自己做的燈去溜著完,各種各樣的燈展現而出,讓人覺得贊嘆不已。都是自己手工做的,燈的形狀各種各樣,真是非常的美。
13.過了正月15,年差不多就過完了,該出去打工的都准備走了,所有人都將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了。
春節是中華民族團圓的節日,幾千年來已經融入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脈中。過春節最講究的就是「年味」,美食的味道就是大半個「年味」了,能牽引遊子歸家的,大概就是家鄉的年味吧。現如今,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年味卻越來越淡了,過年的紅包變成了電子紅包,拜年也變成了視頻拜年,沒有減退的是年夜飯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新年即將來臨,希望大家都能尋回記憶里的年味,尋回最初的自己。
5、說給我講解下迎娶隴西女孩得婚禮習俗!
隴西婚嫁習俗,舊時是按「六禮」進行的。所謂『六禮」是婚嫁過程中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定親到迎親的六個禮節程序,其核心是貫徹儒家「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倫理宗法思想。男女雙方到「弱冠」之年,父母 (主要為男方父母)代為兒女選擇對象,選擇的目標首先要門當戶對,特別是父輩友好。有了目標即托親友去探詢對方家長意見,如男女未曾會過面,還要由媒人借機領男的偷看女的一面,這便叫「納采」。雙方父母情願,便請媒人向女方要庚帖 (即生辰年月日時,用干支八個字表示,也叫八字),這便叫「問名」。男女雙方的八字,』由陰陽先生按五行相生相剋的說法能以配合,經過試婚三日,家中平順,便告媒人說「合上了」,請通知女方定親,這叫「納吉」。央媒人告知女方,擇定某日定婚,便是「納征」,也叫納幣。俗叫「看」媳婦。「看,有小看 (僅送鞋襪)、大看 (要送財禮、衣料等)。定婚後,每年端午、中秋、春節,男方要給女方送節禮,以示婚約生效,俗叫「追節」。結婚前一、二日 (即雙日)男方把新娘上轎穿的棉衣、蓋頭、九子盤、酒肉、紅棗、核桃及給上頭人 (即把新娘發辮梳妝成發髻的人)和新娘上頭用的化妝品、梳子等擺在四張條桌上,主要用紅紙楷書「妝奩書」一份,裝拜帖匣內,由一、二男孩夾上連同擺桌由吹鼓手陪奏,抬送女家,這叫「定親」,俗叫「送書」。妝書以男方母親名義致達,其內容主要為頌揚親家母訓女有方,純為客套語,並告知新娘梳妝時刻,梳妝時面向喜神的方位,喜相避相等。送書回程,便將陪嫁箱櫃衣物等抬回男家,女方派一、二小孩把箱櫃鑰匙隨送男家。取親時,樂隊、女檳相、花轎、新郎、男濱相、月老、抬獻飯的食盒依次排隊前往,到女家新郎按禮節跪拜獻飯後,即同男濱相先歸,這叫「親迎」,俗叫「取親」。新娘離家時要哭,是為「趕煞」,或為表示不忍離開娘,新娘由一喜相男子抱上轎,臨出門時,新娘把兩把紅筷子分別丟在大門內外,意取兩家人口興旺。樂隊、押轎桌 (擺新娘衣服首飾等)、取親女濱、花轎、送親女濱依次排隊到男家。新娘下轎,先「接寶瓶」 (瓶內盛滿穀米,插雙新筷,用紅布包紮,婚後煮成稀飯,新夫婦共餐,意為瓶取「平安」,筷取「快」生貴子)。再由娶送女濱攙扶,串紅氈步至院內香案前同新郎拜天地 (相互宣誓的儀式)香案上擱一升斗,滿盛小麥 (象徵共同生活),插放鏡子一面 (表示相互明心,真誠相愛),剪子一把 (意取成雙配偶),尺子一個 (表示雙方人格平等),紅線兩端各系一枚銅錢放在兩杯酒內,取月下老人用紅線牽婚的神話故事,以增強婚事的神秘氣氛。拜天地畢,焚燒神抵紙。然後新婚夫婦由男濱相引入洞房對飲此酒,叫做飲交杯灑,還吃交桌飯,即所謂「合巹。晚上新郎入洞房,取新娘發髻上的花替一枚,用新郎帽子覆蓋。取「天覆地載」之意,象徵美滿婚姻永遠不變。傍晚,親友鬧新房。也叫「禳房」,是鑲去邪惡迎得吉祥的意思。午夜時分,親友告退,請「全人」 (即父母雙全,有兒有女能說會道的喜相伴娘)給新婚夫婦鋪床,邊掃床邊在被褥內散放上核桃、紅棗,口裡念念有詞地說: 「雙雙核桃雙雙棗,養下的娃娃滿炕跑」等祝詞。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洞房花燭夜,一要找一個喜相伴娘,來陪新婚夫婦過夜。
婚後第二天,新婚夫婦早晨先拜祖先,報告六禮告成,這叫「廟見」。再拜父母、親屬長輩,俗叫磕頭,即是新娘與家庭成員正式會見的意思。這一天早晨,娘家父母要遣小孩給新娘送扁食吃,表示對女兒的懷念。男家要招待女方父母兄弟等至親,是正式會見認親的意思,俗叫『待新客」,。第三天新娘下廚房,拜灶神,便做飯讓全家人吃,叫做吃試手面。這即是古詩「三日入廚下,洗手做羹湯。未諳翁姑味,先造小姑嘗」的遺風。
6、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結婚聘禮一般是多少 結婚時都有什麼習俗
近日,有隴西縣碧岩鎮的網友發來消息說,有一個女孩處了雲南的對象。由於女孩家庭貧困,哥哥近30歲任然沒有對象,就以老家風俗習慣為由宣稱(我們老家沒有個十幾萬的彩禮錢,就不和你結婚),目的是為哥哥婚姻攢錢!
大部分網友都評論「女孩6666」
也有大部分網友評論「一分錢一分貨」
也有大部分網友評論「男友傻逼,南北不同,非得……」
7、隴西端午節掛柳梢有什麼寓意?
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楊柳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關於插柳枝的意義,或許有以下幾點:
第一,柳枝可以招魂,插在檐前及門上,使鬼魂知有歸依,不致迷途;第二,柳枝可以避鬼或驅鬼,清明時無所歸的野鬼甚多,恐其闖入家裡作祟,故懸此以驅之,使其不敢入而避去。第三,柳枝有避毒功能,揮柳可避疫蟲。第四,插柳可以預測天氣……第五,插了楊柳,可保吉利,趨吉避凶……」
8、隴西端午節特有什麼習俗?
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制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說與艾人同意,只是以帛全文
0 2
9、隴西風俗作文
陽的悄婚風俗源於明太祖朱元璋的殘暴統治,而隴西的婚禮風俗多源於盛唐時期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