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清代嫁妝

清代嫁妝

發布時間: 2022-10-02 02:54:30

1、清朝女子嫁妝的標配是哪些東西,都有著哪樣的說法?

<

2、清朝公主嫁人時的嫁妝都有些什麼,有固定的清單嗎?

清朝公主嫁人都是有固定清單的,公主一般出嫁的嫁妝都會有衣物,字畫,田地布匹等等,除了一些固定的用品之外,公主比較受寵的話,就會送一些比較珍貴的東西。

古代公主出嫁是一個很常見的事情,皇帝的妃子那麼多,所以子嗣也是比較多的,一般在古代公主要麼是拿來和親的要麼就是嫁給王族顯貴來鞏固皇帝的勢力,因為有了公主嫁過去,那麼那一方的勢力必定也會為皇帝所用。

而且在當時,公主是基本上不能夠出宮的,所以就算有心上人了,那也是看上了某個官員的兒子,或者是正在任職的年輕官員,如果公主的地位很高,那麼一般她的母後和皇帝也是不願意就把公主嫁出去的,要找一個能與之般配的人物然後把公主許出去,一般也都是在當時有實力官權比較大的人,所以還是有一些是不能夠有情人終成眷屬的。

所以說公主其實就是皇帝的一枚棋子,不管是有多受寵愛,都差不多是一個結局。在清朝,公主嫁出去了,都是住在公主府的,駙馬未經宣召是不可以進入公主所在的內院的,而公主身邊的教養嬤嬤也不會讓她們時常見面,如果想見面了,還要給嬤嬤送禮,才能見面。

所以在古代還是很苦逼的,有著各種各樣的規矩來限制著人們的行為,在出嫁前,公主都是無憂無慮的, 出嫁後就變成了想見夫君一面都很難的人,所以嫁妝再多,不幸福不快樂有什麼用。

3、清朝滿族人結婚時女方陪嫁什麼

一般皇子福晉應該是128抬嫁妝左右,如果皇子福晉的嫁妝超過太子妃的嫁妝,那就要往少減,內務府規定皇子福晉身邊有四個大丫鬟,,福晉入府時只能帶兩個丫鬟,還有兩個是內務府送的,哦,對了,還能再帶一個嬤嬤,嫁妝當然是有錢人家的豐盛,沒錢人家的乾等,一般是金銀珠寶,字畫,古董,首飾

4、古代新娘陪嫁嫁妝都有些什麼?

女子結婚需要准備嫁妝,娘為即將出嫁的女兒置辦嫁妝這個習俗從古到今都有。而這些嫁妝不僅僅代表著娘家人對女兒的關心,也是體現這個女兒在娘家的地位,娘家人對他的重視程度,也體現了結婚女子娘家的身份地位,而陪嫁的物品每個也都有其深意。

現代的嫁妝多少不會那麼講究,但是在古代新娘的陪嫁嫁妝是非常講究的。大戶人家的嫁妝更為講究,他們為女兒准備的嫁妝物品一定是非常齊全的,可以說這些東西已經包括了新娘從出生到死所需的一切東西。一般情況下想讓女兒在婆家過得好過一點,娘家人都會盡其所能地將嫁妝准備得更齊全一點,生活用品,豬狗家禽,還有傭人丫鬟等等。有那麼幾樣東西在古代新娘的陪嫁嫁妝中是必不可少的。

女子出嫁都會坐轎子走,有餃子裡面裝滿了雞鴨豬狗等東西,這些東西在古代時候都是象徵著娘家的經濟情況。在這個裡面新郎到新娘家迎親時必須要帶的禮物就是「大雁」,因為有「執雁為禮」這一說。還有一樣東西是香的女子貞潔的,也是兩家人在嫁妝裡面准備好的,就是一張白床單,在古代女子貞潔比命還重要,所以在女子出嫁之時都會准備一張白床單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陪嫁的丫鬟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毛巾臉盆鞋子,衣服新郎,金銀首飾,桌椅板凳,櫃子箱包等生活用品;嫁妝裡面甚至包括棺材和「馬桶」。總之有條件的會出嫁的女兒盡量准備的齊全。

「十里紅妝」也就是形容古代女子出嫁的陪嫁物品眾多,不過這些主要還是看出嫁女兒的人家,要看這家人的身份地位,經濟條件情況。地位越高,經濟條件越好,當然准備的嫁妝就會更多,其實在現在也還是這樣。

5、清朝公主的嫁裝有多少

清朝公主分固倫公主和和碩公主兩個等級,固倫公主是皇後生的嫡女,和碩公主是妃嬪生的。固倫公主身份要高一點,嫁妝也要多很多。以乾隆的女兒為例吧:據《內務府奏銷檔》載,乾隆二十七年,查得和碩公主下嫁妝奩定例,陪給嵌東珠九顆朝帽頂一個,嵌松石、珊瑚垂珠軟帽後金花一枝,嵌東珠兩顆金佛一件,嵌東珠一顆、松石一塊涼帽後金花一枝,嵌東珠七顆金項圈一圍,嵌東珠九顆金箍一件,每須嵌小珠一粒金花二塊,嵌東珠二顆耳墜三對,金手鐲二對,金腳鐲二對,珍珠數珠二串,催生石數珠二串,綠石數珠二串,珊瑚數珠二串,琥珀數珠二串,染貂帽四頂,涼帽四頂,貂皮風領二件,貂皮褂一件,海龍皮鑲邊女朝衣一套,貂皮朝衣一套,片金鑲邊朝衣一套,紗朝衣一套,貂皮褂狐肷皮袍一套,天馬皮褂貂皮皮袍一套,貂皮褂羊羔皮袍一套,棉緞褂狐肷皮袍一套,緞紗棉合單袍褂六套,綢靴襪各三十雙,貂皮被褥一床,狐皮被褥一床,妝蟒緞、閃緞被褥八床,枕頭十二個,幔子一架,帳子一架,蓋帳一頂,三等赤金五十兩,淡金五十兩,銀一萬兩,緞綢紗一千匹,毛青梭布二千匹,重四十兩金折盂一件,各重三十四兩金執壺一對,各重二十兩金碗二件,重三十兩金盤一件,重二十兩金盤一件,各重三兩金匙二把,各重八兩金杯盤四副,金鑲象牙箸二雙,重六十兩鍍金箍銀茶桶一件,重四十兩銀茶桶一件,各重五十兩銀背壺一對,重三十兩銀折盂一件,各重二十三兩銀執壺一對,重十兩銀杓一把,重三十兩銀盤一件,各重二十兩銀盤二件,各重十六兩銀盤二件,各重十兩銀碟二件,各重五兩銀小碟二件,各重二十兩銀碗二件,各重十五兩銀碗二件,各重二兩五錢銀匙二把,重七十兩銀面盆一件,各重八兩銀杯盤十一副,銀爵十隻,重二百兩銀鍋一口,玉杯六隻,瓷器二百件,
包頭一萬個,縐紗包頭三十個,手帕四十條,白細布手巾八十條,各樣絨三十斤,線十八斤,棉線四十五斤,粉一百匣,胭脂二百匣,象牙梳十副,楊木梳七十五副,篦子二十張,抿子二十把,牙刷二十把,剔刷八把,鏡二面,鏡套二個,妝緞車褥一件,金黃布包袱一百四十個,金黃杭細包袱十五個,紅氈四條,白氈八條,箱子四十個,皮箱六十個,彩漆匣四十個,黑漆矮桌十張,鏡架、盆架、衣架各二個,車鞍二副,浴盆一個,鞍馬十匹,女子十人,八十戶,庄頭二名,騸馬二十匹,其陪送額駙暨嬤嬤、嬤嬤媽、二等女子三名,三等女子四名陪嫁戶口男女人等、物品、亦各有定例。 又載:再查和嘉公主下嫁時,按例應得銀一萬兩外,又特恩賞給一萬兩開設當鋪,滋生利息,以為每日需用之費。 —————————————————————————— 以上摘自《清宮述聞》
固倫公主朝冠,冬熏貂為之,夏青絨為之,上綴朱緯,頂鏤金三層,飾東珠十,上銜紅寶石,朱緯上周綴金孔雀五,飾東珠各七,小珍珠三十九,後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一,飾東珠各三,末綴珊瑚,後護領垂金黃絛二,末綴珊瑚,青緞為帶。金約,鏤金雲九,飾東珠各一,間以青金石紅片金里,後系金銜青金石結,貫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間金銜青金石結二,每具飾東珠、珍珠各四,末綴珊瑚。耳飾,左右各三,每具金雲銜珠各二。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緣,綉文,前行龍四,後行龍三,領後垂金黃絛,雜飾惟宜。朝袍,用香色,披領及袖俱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龍緣,夏用片金緣,肩上下襲朝褂處亦加緣,綉文,前後正龍各一,兩肩行龍各一,襟行龍四,披領行龍二,袖端正龍各一,袖相接處行龍各二,據後開,領後垂金黃絛,雜飾惟宜。領約鏤金為之,飾東珠七,間以珊瑚,兩端垂金黃絛二,中各貫珊瑚,末綴珊瑚各二。朝珠,朝服用三盤,珊瑚一,蜜珀二,吉服用一盤,絛皆金黃色,彩悅月白色,不綉花文,結佩惟宜,絛皆金黃色。朝裙,冬片金加海龍緣,上用紅緞,下石青行龍妝緞,皆整幅有辟積,夏片金緣,緞紗各惟其時。吉服冠,熏貂為之,頂用紅寶石。吉服褂,用石青色綉五爪金龍四團,前後正龍,兩肩行龍。蟒袍,用香色,通綉九龍。
和孝公主的妝奩可分為七類,包括頭飾、朝珠、皮衣、衣料、各種用具、梳妝用品和陳設品。其中首飾類妝奩有:

紅寶石朝帽頂一個,嵌二等東珠十顆。金鳳五隻,嵌五等東珠二十五顆,內無光七顆,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顆,內烏拉正珠二顆,共重十六兩五錢。金翟鳥一隻,嵌堁子一塊,碎小正珠十九顆,隨金鑲青金桃花垂掛一件,嵌色暗驚瑩小正珠八顆,穿色暗驚瑩小正珠一百八十八顆,珊瑚墜角三個,連翟鳥共重五兩三錢。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東珠二顆。帽後金花二枝,嵌五等東珠二顆。金鑲珊瑚頭箍一圍,嵌二等東珠七顆,重四兩七錢。金鑲青金方勝垂掛一件,嵌色暗驚瑩小正珠二十四顆,穿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顆,珊瑚墜角三個,重四兩五錢三分。金嵌珊瑚頂圈一圍,嵌二等東珠五顆,五等東珠二顆,重五兩四錢。鵝黃辮二條,檀石背雲二個,珊瑚墜角四個,加間三等正珠四顆,四等正珠四顆。雙正珠墜一幅,計大正珠六顆.二等正珠六顆,加間碎小正珠六顆,金鉤重一兩七錢五分。金手鐲四對,重三十五兩。金荷蓮螃蟹簪一對,嵌無光東珠六顆,小正珠二顆,湖珠二十顆,米珠四顆,紅寶石九塊,藍寶石二塊,堁子一塊,重二兩一錢。金蓮花盆景簪一對,嵌暴皮三等正珠一顆,湖珠一顆,無光東珠六顆,紅寶石十二塊,堁子一塊,無挺,重一兩五錢。金松靈祝壽簪一對,嵌無光東珠二顆、碎小正珠二顆,米珠十顆,堁子二塊,紅寶石四塊,藍寶石二塊,碧呀瑤二塊,重二兩。

其實每個公主按照具體的受寵程度嫁妝的多少是不一定的,所謂定下的儀制也只是指個大概。

6、嫁妝在古代有哪些講究,真的是不豐厚就嫁不出去嗎?

大多數人認為,古代男子娶妻需要彩禮,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還需要嫁妝,而且是必須配備的。尤其在宋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可能面臨嫁不出去的風險。即便是嫁出去了,也會被別人瞧不起。所以,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必須置辦豐厚的嫁妝,有時出嫁的嫁妝甚至比男方家出的彩禮還要多。為什麼古人在嫁女兒時,如此看重嫁妝呢?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古人結婚也喜歡攀比,怕出的嫁妝少了被親朋好友笑話。第二:為了提高女兒在婆家的經濟地位,嫁妝越多,在婆家越有發言權。如果嫁妝太少,在婆家會被瞧不起,甚至被冷落。第三:嫁妝屬於女人的私人財物,如果有什麼變故,女子還可以變賣嫁妝謀生。所以,在古代,嫁女真的是要賠本的!


《羋月傳》中的媵婚

先秦時期,女子出嫁備嫁妝,被歷朝歷代效仿!

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中有一句歌詞:「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嫁妝,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馬車來!」估計很多人很好奇,難道在新疆結婚還要帶著嫁妝和妹妹一起出嫁?據說,歌詞中那句「領著你的妹妹」,由於翻譯錯誤「妹妹」其實是「伴娘」的意思。其實,在先秦時期,諸侯嫁女的時候,還真是讓女兒帶著嫁妝,領著妹妹,趕著馬車一起出嫁。

根據《左傳•成公八年 》記載:「凡諸侯嫁女,同姓媵(yìng)之,異姓則否。 」這句話意思是說,凡是諸侯嫁女,同姓女兒一起隨嫁,而不能使用異性女子作為陪嫁。

什麼是「媵」呢?東漢經學家鄭玄在《儀禮•士昏禮》中解釋說:「古者嫁女,必侄娣從,謂之媵。」意思是說,古代諸侯嫁女,必須以侄女或者女兒的妹妹一起跟從隨嫁一夫,稱之為「媵」。

而這個「媵」原本的含義指的是隨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所以,「媵」和現在女子出嫁時的嫁妝道理是差不多的。當然,又有本質上的區別。


五張羊皮換宰相

比如在司馬遷《史記•秦始本紀》中記載:「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里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公元前655年,晉獻公用璧玉、良馬賄賂虞國借道伐虢。在滅了虢國以後,又滅了虞國,並俘虜了虞國君主和大夫百里奚。被俘虜的百里奚,作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僕送到秦國。《史記》當中的「媵於秦」,其實就是將百里奚作為晉獻公女兒的嫁妝,一起送到秦國。

據說,春秋時期諸侯嫁女,會鑄造青銅器作為嫁妝。青銅器上的銘文會記載出嫁女子的身份、稱謂、祝福語等相關信息。當然,青銅器只是諸侯嫁女時嫁妝的一部分,除了媵從、青銅器還有馬車等物品。


晉文公

例如,晉文公重耳,曾經流亡齊國的時候,齊桓公把女兒姜氏嫁給他為妻,並且還送給他二十乘車馬作為嫁妝。

從春秋時期諸侯嫁女來看,諸侯在嫁女兒的時候,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車馬,總之陪嫁的嫁妝相當的豐厚。當齊桓公去世以後,齊國出現內亂。晉文公因為陪嫁豐厚,安享富貴,都不打算復國了。姜氏為了逼迫晉文公離開,直接將晉文公的侍妾殺了,並將其灌醉才讓隨從偷偷用馬將他運載出齊國。所以,先秦時期貴族嫁女,嫁妝豐厚真的沒的說。

兩漢時期,富豪嫁女流行送奴婢!

先秦時候,庶人地位低,本身沒有什麼錢財,所以陪嫁自然就不流行。據說,很多在宮中或者士大夫家裡做奴婢的女子,都是被獎勵給下人。心好一點的地主就附送嫁妝,將其嫁出去。秦朝統一六國以後,以前的六國貴族也淪為庶人。秦朝滅亡以後,先秦嫁女送「嫁妝」的風氣,在民間也流行起來了。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

先秦時期貴族嫁女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車馬。其實,到了漢代也是如此。例如,西漢時期的卓文君,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跟司馬相如私奔。由於司馬相如家裡很窮,兩人過著貧困的生活,卓王孫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當中有「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本身是富豪,見女兒這么窮,實在有損自己的顏面,不得已就贈予女兒卓文君一百個年輕的僕人,和上百萬的錢財。其實,卓王孫贈予卓文君的僕人和錢財,就是嫁妝。卓王孫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女兒過貧困的生活,所以給了他們一大筆錢財。

卓文君有了錢以後,與司馬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產和豪宅,成為了富人,從此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真的有點像童話故事。估計,很多人會說,司馬相如在「吃軟飯」。其實司馬相如並不是在吃軟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並非看中卓文君家的錢財,而是出於愛情。

而卓文君的父親給一大筆錢財給他們,並不是同情司馬相如,而是同情自己的女兒。其實,在我國歷史上這種情況也不多見。很多時候,都是出於攀比才置辦很多嫁妝。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送奴婢是不可能的。但是,出於面子和婚禮儀式的需要,普通家庭送不起奴婢怎麼辦呢?

據說,現在的「伴娘」和「伴郎」就是從先秦時期的「媵婚」送奴婢作為陪嫁演變而來的。在漢代富裕家庭在女兒出嫁的時候送奴婢,而普通窮人家庭送不起奴婢。所以,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請兄弟子女做「伴娘」和「伴娘」來充當奴婢。如果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就送傢具,或者送其他值錢的東西。所以窮人家庭送傢具是最好的辦法,這種結婚儀式,從漢代也逐漸流傳下來。

唐朝嫁女如同王愷與石崇鬥富,奢侈程度令人咂舌!

很多人應該看過南朝劉宋王朝臨川王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裡面有王愷(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與富豪石崇鬥富的故事。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而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編成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綵綢為屏障。晉武帝覺得鬥富很有趣,就賞賜了一個珊瑚樹給王愷。有一次,王愷請客吃飯,飯後用珊瑚樹顯擺,被石崇用鐵如意敲得粉碎。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王愷讓石崇賠償。石崇就叫家奴從家裡搬來六七個光彩奪目的珊瑚樹,讓王愷隨便挑選,最後王愷不得不認慫。


王愷與石崇鬥富

雖然說,王愷與石崇鬥富沒有涉及到婚姻,其實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兩家人娶妻或者嫁女,那種場面是多麼壯觀,真的不敢想像。其實,從魏晉南北朝以後,王愷與石崇鬥富的情況就一直沒有間斷,直到唐朝還沿襲了這種奢靡之風。

在《資治通鑒》當中記載:唐懿宗李漼與郭淑妃生的女兒同昌公主出嫁,由於唐懿宗特別喜愛這個女兒,他將宮廷中的珍寶古玩幾乎全部作為嫁妝。並在長安廣化里還賜予了豪宅,據說豪宅的窗戶都用珠寶修飾,院內的井欄,平時用的葯臼和馬槽櫃子也用金銀製造,還有用金絲編成筐箕,賜給錢幣五百萬緡(串),其他財物不勝枚舉。可見,唐朝皇室嫁女的陪嫁有多麼的奢侈。估計,連王愷和石崇看了,都甘拜下風。


唐代裝飾(景甜)

唐朝貴族結婚的陪嫁奢侈之風,其實從唐太宗時期就有了。唐太宗與長孫皇後生了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兒,並取名李麗質。唐太宗十分疼愛,貞觀二年(628年),李麗質詔封長樂郡公主。公主成人到了出嫁的年齡,唐太宗害怕公主嫁到夫家受人欺負,最終選擇長孫無忌的長子長孫沖為駙馬。後來公主出嫁,唐太宗給長樂公主准備的嫁妝,都超過了長公主出嫁時的嫁妝。由於不符合禮節,遭到魏徵和長孫皇後的反對,但是唐太宗還是給了公主一個盛大的婚禮。

由於社會風氣不好,當時的宰相高儉曾上書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婚俗習慣。所以,在《新唐書•高儉傳》中就記載:「三品以上官員家納幣不得超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之家二百匹,六品、七品之家一百匹,全為嫁妝,夫家禁止收受陪門資財。」其中的「納幣」就是現在的彩禮,而在陪嫁的時候,夫家不能收受女方家陪嫁時的資財。雖然說,唐太宗也有禁止這種行為,但是無法落到實處。就像唐懿宗當政時期,皇帝嫁女都這么奢侈,貴族也不能示弱是吧!

宋朝輪財力說媒,女性出嫁必備嫁妝,不然嫁不出去!

在《警世通言》第十六卷有一個故事叫做「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故事發生在北宋首都汴京。有一個開線鋪的員外叫張士廉,年過六旬,他家裡有十萬資財,但是無兒無女。為了續香火找來兩個媒婆去說媒,並對她們開出了三個說親條件。第一件,對方要人才出眾,相貌要好。第二件,要門戶相當。第三件,對方必須有十萬貫房奩(嫁妝)。

大家看完這一段描述有何感想,在宋朝是不是覺得有錢就是大爺。一個60歲的員外,家裡有十萬資財,還必須要對方有十萬的嫁妝。有嫁妝還不行,長相還要漂亮的,沒有姿色還不要。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個例,其實在宋朝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仿宋美女

比如北宋末年,秦檜投降金國以後,他的妻子王氏擔心被甩,就在秦檜面前吵鬧說:「我嫁到你們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的,光嫁妝就有20萬貫,難道你現在想要丟下我嗎?」古代1貫大約1000文,1000文大約現在的200元錢,20萬貫合計4000萬元。即便是現在4000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誰嫁女動不動就送4000萬嫁妝,估計在現代社會也是罕見的。秦檜的老婆說這番話,意思是說,我把全部家當都送給你了,你必須把我也帶走,否則都對不起自己的嫁妝。

所以,在宋代嫁女必須有嫁妝,如果沒有嫁妝,那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賣女為妾」。也就是把女兒賣出去,不用嫁妝,且還會收到一筆彩禮。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嫁女,那麼必須准備隆重的嫁妝,不然就是將女兒賣給別人做小老婆。即便是出嫁了,也會被瞧不起,甚至被退婚。

例如,《太平廣記•閻庚》裡面有一個鬼故事,一個叫張仁亶的人,幼時家裡貧困。當地有一個叫閻庚的人,家裡在經商,由於仰慕張仁亶品德,一直去父親那裡偷錢救濟張仁亶。後來被父親發現,將閻庚臭罵了一頓。張仁亶為了不連累閻庚,決定離開住地去白鹿山。由於兩人關系很好,閻庚不忍心,於是跟張仁亶一起到白鹿山。兩人在晚上住店的時候遇到一個客人,張仁亶好心請客人喝酒。結果發現這個人是鬼,張仁亶問鬼,自己能否做官。鬼說,可以做官,而閻庚不能。張仁亶想幫助閻庚,於是鬼就告訴他一個方法,可以娶一個女子,以後就可以富貴。


古代新娘

由於這個鬼是負責當地姻緣的,於是將那戶人家的姓名告訴二人。讓他們去找,並說,半路會下雨,躲雨的時候就會遇到。他們走了六七天,果然下雨了。就在躲雨的時候,張仁亶去敲門。過了很久,這家人因為一些事開門遲了。開門老婦解釋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先前許配西村張家。今天過嫁妝,無禮嫌少,這是輕視的意思,已經決定解除婚約了。」

從這個故事來看,嫁妝少了還會被退婚。可見,宋代真的是以財力說媒。如果家裡的嫁妝不豐厚,還面臨被退婚,甚至嫁不出去。據說,蘇軾的弟弟蘇轍為了嫁女而,出售了一處田產,湊了9400貫的嫁妝。他在自己的日記里說這是「破家嫁女」。連大文豪都難以避免宋朝的厚嫁之風,更別說其他人了。在宋朝普通家庭要是沒有嫁妝,女兒還真的難以找到合適的人家。

明清嫁女也很豐厚,誰都無法逃避嫁妝這一關!

根據明朝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在《王文成全書》一書中說:「男女長成,各宜及時嫁娶;往往女家責聘禮不充,男家責嫁妝不豐,遂致愆期;約長等其各省諭諸人,自今其稱家之有無,隨時婚嫁。」

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孩和女孩長大成人了,要及時結婚。在結婚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女方嫌棄男方聘禮少,男方嫌棄女方嫁妝少,而導致結婚日期被延誤!一旦有這樣情況發生,要及時報告。而且約長(鄉長或族長)等人,要上下協調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確保男女都能夠在適齡的時候結婚或者出嫁!


古代新娘鳳冠霞帔

從王陽明的《王文成全書》來看,明朝也會因為彩禮和嫁妝出現分歧。不過,出現分歧,有族人介入調解。那麼,就可以避免因為彩禮或者嫁妝問題而談崩。

在明朝奴婢可以買賣,很多大富人家依舊可以買賣奴婢作為女兒的嫁妝。不過普通家庭的嫁妝一般是手鐲、項鏈、盆桶,床上用品等,據說在南京還有一種風俗,女方的嫁妝當中還有一把紅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清朝的嫁妝大多與明朝相仿,比如清代小說集《警寤鍾》有一個故事:「當地的戚知府,有個兒子生病。戚知府知兒子將危,要娶媳婦過門沖喜。當地的桂公將女兒嫁給戚知府,且嫁妝非常的豐厚,買了二個丫鬟,一個小廝作為陪嫁。」

《警寤鍾》雖然是小說,但是從側面也反應一個事實,在清代還流行買丫鬟和小廝作為陪嫁的習俗。尤其是達官貴族,這種風氣直到清朝滅亡才逐漸消亡。


孝聖憲皇後

說實在的,古代娶妻時的彩禮和嫁女時的嫁妝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娶妻是娶對方的女兒,而對方嫁女反而要送奴婢和大量的錢財,可見古代嫁女比娶妻更費錢。尤其是那些大富大貴的家庭,為了女兒能過上好日子,嫁過去不受婆家欺負。幾乎把一半的家當都拿出來做了女兒的嫁妝了。而那些,窮人家庭就不說了,嫁妝是沒有,反而被迫賣女為生。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其實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嫁一個好男人。要是嫁一個渣男,富裕又怎麼樣呢?結果還是過得不開心不幸福。

為了避免結婚陋習的發生,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道:「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嫁女兒選擇品質好的女婿,不索要貴重的聘禮。娶兒媳要求端莊的淑女,不要計較厚重的陪嫁。現代由於重男輕女,導致男多女少,男方娶妻基本不敢提嫁妝的問題。現在主動權基本掌握在女性的手中,其實為了擁有一個完美而幸福的婚姻,面對經濟問題,女方的要求不要過於嚴苛,還是要量力而行。就像古代,不同的家庭還是要不同的區分對待。




7、在清朝時期女性的嫁妝,是如何解決洞房花燭夜的難題的?

婚姻,自古以來就絕非男女雙方的簡單組合,而是兩個家庭乃至兩個家族以及所有社會關系的有機融合、復雜配置。作為對一對新人的美好祝福,彩禮和嫁妝幾乎伴隨著婚姻的發展歷史而存在。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嫁妝對於婚姻而言,意義重大。

清代女性出嫁時的嫁妝,雖然根據娘家經濟狀況、社會地位乃至風俗習慣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基本和現今的嫁妝種類類似,一般分為生活用品和不動產兩大類。不動產,指的是土地、 店鋪 、 宅院等,但此等嫁妝也只有“窮極奢侈, 無有止境”的權貴人家才行。“無他長物”的普通人家,也就只能配給“止銀簪耳環戒指衣裙,寥寥數件而已”的普通生活用品和女性首飾。


但不管是勛貴人家乃至皇室公主,還是中產家庭乃至貧困人家,在必備之生活用品嫁妝中,都會專門准備一個容積不小的箱子,放置各種被出嫁女性視為“壓箱底”的神秘嫁妝。特殊背景下出現的特殊嫁妝清代乃至之前的歷朝歷代,男女之間的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對於結婚對象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完全掌握在父母手中。除了“童養媳”或者娃娃親”等能讓男女雙方有機會在成婚之前見面的婚配方式以外,清代男女雙方在成婚之前基本都是陌生人的狀態。洞房花燭夜,大紅蓋頭一揭,才算大多數人見到婚配對象的第一面。另外,在思想封閉、傳統倫理觀念嚴重的清代社會,傳統倫理道德對於女性的約束程度,遠非現代人所能想像。清代女性乃至皇室女性能夠見到除父親、兄弟之外男性的概率少之又少,成婚之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絕非相關文獻乃至影視作品中的誇張描繪。在《清史稿·列女傳》中,因為被男性看到自己的腳,或者被無意碰到身體就“自殺殉節”的女性不在少數。


在嚴苛的傳統倫理道德約束下,這種帶有嚴重賭博性質的婚配方式勢必會帶來兩方面的嚴重負面後果:

1、清代女性的社會地位低下,其作為男性附屬品的所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傳宗接代。可一個思想極為僵化的女性,該如何完全放開,把自己交給一個從未蒙面的陌生男性?

2、清代女性出嫁之前,一般會有家族中的已婚女性給予婚前教育,就洞房花燭夜中會遇到的種種“難題”予以簡要解析和指導。可一個未經人事的新娘子,初嘗人事,勢必會緊張、羞怯,能不能記住婚前的指導?會不會遇到突發情況?

這個勢必會留下一生記憶的關鍵時刻該如何順利完成,就成為出嫁女性乃至女性娘家最為關心的所在。所以,就有了專門用以應對這種尷尬局面之特殊嫁妝的存在。


特殊嫁妝,五花八門

在清代女性的嫁妝中,除了類似“被褥及箱櫃、 梳匣 ”等日常用品、“金珠頭花、銀卷手鐲”等女性首飾外,還有一個神秘的大箱子,專門用以盛裝這類特殊嫁妝。根據《清稗類鈔》、《談美人》等相關歷史文獻的記載來看,這些特殊嫁妝包括小腳瓷鞋、形象瓷器、畫冊畫本乃至開襠褲和一些銀質特殊器具等。這些特殊嫁妝,如果按照具體功效分類,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1、檢驗物品

在這個神秘的大箱子中,一般會有一個小腳陶瓷存在,鞋子裡面會放置一個潔白的白手帕,專門用以驗證女性之“落紅”。對於封建女性而言,貞節的保證絕非僅僅關乎女性自身,而是關乎整個家族榮譽、名聲、影響之關鍵所在。這塊白手帕就是用以檢驗女性貞節,是否完璧的關鍵物品。

將白手帕作為嫁妝,表明了出嫁人家對自家閨女恪守婦道的絕對自信。


2、指導材料

清代皇室女性出嫁,一般會准備“歡喜佛”用以教育指導;而普通人家因為沒有“試婚格格”或者“指導嬤嬤”的存在,就必須在相關指導材料方面,給予更為精心、全面的准備。

比如詳細描繪肢體動作、方式方法的“畫本畫冊”;比如帶有逼真形象動作的“形象陶器”等等。甚至,在清代個別地區還會專門准備相關葯物,從根本上解決“洞房花燭夜”可能遇到的尷尬局面。

3、協作物品在“協作物品”中,開襠褲絕對是一個登峰造極的所在。在深入骨髓之傳統思想的制約下,女性在初次人事中一般會以被動一方存在,但在羞怯、緊張的情況影響下,面對初次相見的陌生丈夫,護住自己的衣衫或許會成為女性下意識的動作。簡單粗暴的強制,絕非明智之舉,但如果有了開襠褲,就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開襠褲的存在,既讓女性保證了該有的矜持,又能讓男性順利完成人事,簡單而有效,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你認為這就是特殊嫁妝的全部所在,那就特錯特錯了。在新婚之夜,因為緊張或者突出狀況的出現,導致男性功能不成而嚴重影響初次人事的情況,也不無可能。或者,在女性身體不便而男性又箭在弦上,又該如何解決?

所以,在女性嫁妝中一般還會預備一個名為“銀托子”的特殊工具,這個被譽為“第一協作工具”的特殊器具在諸多傳統小說乃至歷史文獻中,都曾經高頻率出現。

《金瓶梅》第二十七回:西門慶坐在一隻枕頭上,向紗褶子順袋內取出包來,使上銀托子,次用硫磺圈束著根子,初時不肯深入,只在牝口子來回擂晃。

在中國性文化博物館中,就陳列著這一神秘器具。據相關專家介紹,這個“銀托子”的作用就是在男性不起,又執意要行人事的時候,將其放置於器官之下,再用繩子固定,藉助其硬度來達到實際效果。甚至在女性身體不便的時候,這個特殊器具依然能助之成事。


後記

縱然清代父母對於女性嫁妝幾無死角的細致考慮,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因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配製度帶給女性的尷尬程度,但這依然是完全站在男性角度考慮的不公平待遇。如此荒唐的婚姻制度,被迫衍生出如此荒唐的嫁妝,用以消除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讓人不禁慶幸現今婚姻制度的人性、合理、公平。

8、開襠褲為什麼會是清朝女子陪嫁的標配?

誠然,我國的繁文縟節頗多,但是這其中也有一些符合國情的,比如男婚女嫁的彩禮跟陪嫁品。

在清朝,女方的嫁妝可以不是很豐厚,但是裡面有一件東西是必不可少的標配,那就是開襠褲,那麼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說起來讓人臉紅心跳呀!

儒家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在清朝更是成了准則,它的意思就是說,兒女的婚姻大事必須是父母親替他們作的主,而且男女雙方必須要有個媒人在中間牽線搭橋,如此方才合禮教,才應那句“明媒正娶”。

那時的男孩女孩在婚嫁當天之前多數都未見過面,彼此不認識,換言之,對方長得美醜,體態胖瘦,聲音是否好聽一概不知。即使有見過頂多也只是一兩面的初步印象,絕不可能有機會過多了解的。

在清朝自由戀愛是違背禮教、道德的“可恥”之事,所以在女孩子出嫁之前,她們是沒有跟父兄之外的其它男人有過任何的接觸的,正因如此,她們的思想必然純潔保守,行事羞怯膽小。

盡管在出嫁的前一天,女性長輩通常會將男女房事進行理論性的告知,但試想一下,一對初次見面的少年男女,突然間就要完全解放心中的道德束縛,必然會手足無措,數夜不能成事也絕非個例。

那麼其中最大的阻礙就是“雞肋”的解衣寬頻。

封建社會,女性的家庭角色以傳宗接代為首要任務,如果房事都無法順利進行,何談生兒育女,所以這件特殊意義的“開襠褲”就出現了。

洞房花燭夜,女子穿上“開襠褲”,一方面便於男子行事,另一方面也給不好意思主動寬衣解帶的女子省了事。

這樣的一波操作就算是我們現代人看來,也是十分大膽、前衛、實用的,但也著實讓人臉紅心跳。

經過這一夜的突破,女孩一夜之間長大成人,她的思想也會徹底變化,而“開襠褲”這件重要的嫁妝,也就逐漸退出她人生的歷史舞台。

到了我們現在的社會,自由戀愛早已是主流,這也是對神聖愛情最大的尊重。

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就是好個面子,彩禮跟嫁妝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反應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但是現在也有一些地方的人過於追求攀比導致這個風俗變了味,但是大家也許並不知道,其實這個情況並非現代生成,而是自古有之,而豐富嫁妝甚至是攀比的起源更是來源於宋朝。

宋朝時期,由於朝廷重文抑武,所以宋朝的經濟發展得到突破,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女性的地位也隨波逐流得到了提升。

當時的女性和家中的男丁一樣擁有繼承權,就算是已經嫁出去的女性,也一樣可以得到相應的財產。所以在這個大環境之下,婚嫁之時的彩禮以及嫁妝就成為了兩家相互攀比的重頭戲。

特別是女方的嫁妝,一般情況都會比男方的彩禮還要豐富,為的就是讓女兒嫁過去之後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不會受到欺負。

說道這里,也許有的男同胞們有些感慨,為何這么“優良的傳統”沒有很好的保留下來,不然現在也不會辛辛苦苦的買房買車,還有動輒近10萬的彩禮,著實讓人苦不堪然啊。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