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蘭溪風俗
1、蘭溪的鬥牛風俗有什麼影響呢?
蘭溪鬥牛,亦即金華鬥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鬥牛是牛與牛斗,不同於西班牙的人與牛斗,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鬥牛時日,一般選定在春秋農閑之際,數十天便舉行一次,多選周山環抱的水田為場地。鬥牛當日,參斗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聲雀躍。以號聲為令,鬥牛即始。屆時,兩牛四目怒視,夾尾低頭,四角相接,奮力爭斗,而場邊觀者則吶喊助威,呼聲雷動。但見敗者血肉模糊、倉皇潰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後,鬥牛即結束。所謂成王敗寇,在此更是深為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為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百倍,威風一時。 歷史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為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鬥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鬥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鬥牛的創始地。
解放後,鬥牛活動停辦。1985年4月,金華市在湖海塘畔重建鬥牛場,佔地十四畝,於1986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來鬥牛場拍片,把金華鬥牛搬上了銀幕。一年後,因收不敷支,於1987年7月關閉。自1992年10月4日以來,「金華鬥牛」於每年重陽節隆重開角,並伴有鬥牛大獎賽,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
另一說:金華鬥牛風俗究竟始於何時無考。據清末進士、縣人王廷揚所作《鬥牛歌》小序中雲:金華鬥牛「始於趙宋明道年間(1032─1033)」積習相沿,經久不衰,是帶有東方文明獨特魅力的民間游樂活動。 [1]現狀金華鬥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後,金華鬥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鬥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鬥牛戶卻因鬥牛表演少、飼養費用不堪重負紛紛宰牛賣牛。僅今年以來,在金華鬥牛的發源地婺城區,就已宰殺鬥牛10餘頭,當地鬥牛現存欄不足50頭,而一次正式表演就需要32頭鬥牛。 [2]鬥牛文化鬥牛除金華市外,市屬義烏、浦江、永康、武義、蘭溪等均可見到。一般都是為廟宇開光的一項娛神活動。永康為祭把「胡公大帝」(北宋胡則),蘭溪則為祭把白沙大帝(三國盧植), 金華縣則是「邢公大帝」(北宋邢植)的廟會活動內容之一。武義稱鬥牛為「抄牛」或「抄牛角 」,永康稱「操牛」,浦江稱「軋闖牛」。每年稻秧插竣「開角」(一年第一次鬥牛),至次年春耕·前「封角」(一年最後一次鬥牛),除農事大忙或風雪相阻外,幾乎是一月一大斗,半月一小斗。斗滿一周年,稱「一案」。
古今文人,寫過 金華鬥牛文章不少。魯迅早期即為金華寫過鬥牛文章。他在 《觀斗》一文中寫道:「看今年的《東方雜志》才知道金華 又有鬥牛,不過,和西班牙卻兩樣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 我們是使牛和牛斗。」(《魯迅全集》第五卷)作家曹聚仁 在《萬里行記》中雲:「金華鬥牛歷史可能比西班牙早,卻是牛鬥牛,其熱鬧刺激不在西班牙之下。」台灣女作家林黎也寫過「鬥牛風光熾金華」的文章,翻譯家、文學家傅求華對金華鬥牛稱之為「東方文明之鬥牛。」據《金華市志》、《金華縣志》記載:金華鬥牛土話叫「牛相操」,昔日把斗 牛作為娛神活動,並與廟會相結合。《金華縣文史資料》( 1990年11月第3輯)《金華鬥牛俗》一文介紹了金華鬥牛過去作為娛神和廟會相結合的情景十分有趣,特別是美 麗的傳說故事,發人深思。雲:金華「當鬥牛之俗護上『娛神』的面紗後,更促使其興盛。金華農村每年有『五侯三佛』 (五侯是盧靈貺侯、胡赫靈侯、邢剛應侯、錢火應侯、陳鐵 應侯。三佛即定光佛、大士佛和慧光娘娘)廟會,屆時要斗 牛以娛神。王廷揚的《鬥牛詩》中所詠的『越俗信鬼好佞佛, 金華賽神乃鬥牛,胡公邢公割南北,一保一廟如山丘』,就表明金華鬥牛和賽神的關系;南鄉北鄉都是鬥牛盛行之地。 詩中的胡公即永康人胡則,在北宋仁宗明道年間為官時,曾為婺、衢兩州百姓奏免身丁稅,人民對他感恩戴德,他死後被尊為胡公大佛,立廟祀奉,並定時(舊歷八月十三日)舉 行鬥牛,以娛胡公。故此風甚熾。邢公,系北宋仁宗時金華 赤松鄉的邢植,膂力超群,慶歷年間曾應武舉,不幸名落孫 生,他憤言『大丈夫在世,不能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死後 亦當呵護萬民,廟食百世!』言訖而歿。相傳他死後曾多次顯靈,『為民驅蝗逐疫』。封建統治者『神道設教』以愚百姓,遂敕封為邢剛應侯。鄉人在他出生地金華北山東紫岩建 立康濟廟,四時祭享,每隔八年,鬥牛一『轉』(輪轉), 以示崇『功』報『德』。金華東北鄉百姓,對以鬥牛來娛邢 公,自然有特殊感情和吸引力。故其東北方向的曹宅、嶺下、 山口、鞋塘、二仙橋、後壟等地鬥牛之風尤甚。其實,在金華,百姓以鬥牛來娛神,不限於此二神,凡著名寺廟都有此祈神活動,如孝順就是天量寺、紫岩殿、劉下殿等。自然使鬥牛之風著遍盛行。 鬥牛據《金華縣志》所述:「鬥牛之選養十分講究,要選頸短、峰高、後身短小,生性兇悍的『黃枯牛』。平時教以斗 法,經常訓練,使之善斗。根據牛體特徵和鬥法給牛命名, 如『黃雙牙』、『鐵榔頭』、『烏龍掛』、『英雄掛』等等。史載塘雅鄉有頭牛叫『壁山』,屢斗屢勝,名震金屬各縣, 價值千金。對鬥牛護理精細,糞尿隨拉隨掃,熱天牧童為其打扇,驅蚊降溫,甚至掛以蚊帳。飼以優質草料,另加麥、豆等精糧。角斗前喂以雞蛋、桂園酒、人參湯。買賣鬥牛, 儼若結親,買主、賣主互稱『牛親家』, 稱賣方牧童為『牛 大舅』。買賣儀式隆重,酷似嫁娶新娘。
2、浙江蘭溪有什麼特色小吃啊?
1、蘭溪小蘿卜。蘭溪小蘿卜」是蘭溪的地方品種,原產於蘭溪市雲山街道十里亭、黃湓、陳店等沿江一帶。「蘭溪小蘿卜」有兩個品系,一是板葉,又稱「牛舌頭」「枇杷葉」;二是花葉,又稱「蘭溪花葉」。該品種皮色潔白、組織緻密、皮薄,是一個理想腌制加工品種。
2、穆塢枇杷。穆塢位於女埠極北角的山塢之中,古稱慕塢源,宋理宗御書「慕塢」二字,故名。穆塢種植枇杷已近百年歷史。2009年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穆塢村也獲得了「華東枇杷第一村的」的稱號。
3、游埠酥餅。八婺酥餅數蘭溪,蘭溪酥餅看游埠。游埠酥餅是能拴住你的味蕾,它兼容了八婺酥餅的香脆等諸多特點,最奇特的是游埠酥餅里放的豬油乾和野菜絲,趁熱咬一口,滿嘴流油,齒頰生香,味道妙不可言。
4、蘭慶雞蛋餜。蘭慶雞蛋餜選料製作:肉十分講究、蔥要粗細均勻、皮要擀溥、收口之處尤見功夫,最好掌握在一張紙那麼厚,火候更是關鍵,煎出的雞蛋餜外表通體金黃,皮又溥又脆內陷卻是鮮嫩滑口。
5、蘭溪楊梅。蘭溪是浙江省中西部最大的楊梅主產區,栽培歷史悠久,蘭溪市有6.5萬畝楊梅林,主栽品種有荸薺種、東魁、木葉梅等。
主要分布於47省道蘭浦公路沿線的雲山、香溪、馬澗、柏社等鎮鄉(街道)的黃土坡地及山塢坡地,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五十里楊梅長廊」。2008年,蘭溪被評為「中國楊梅之鄉」。
6、余糧山大紅柿。余糧山村已有300多年的柿子種植歷史,有「紅柿之鄉」的美譽。幾年前,村裡成立了山野大紅柿專業合作社,注冊了「余糧山」商標。通過幾年培育,「余糧山」已是省名牌產品,多次獲省、市農產品金獎。
3、「七月半」中元節的風俗!蘭溪人蒸糕思故人
糕,俗稱發糕,因「發糕」有「福高」之諧音,寓「年年發、步步高」之吉祥涵意,因此每逢農歷七月半,家家戶戶都會帶上糕點,去祭祀、紀念曾經的親人,並祈福家人們安康幸福。
烏豇糕
烏豇糕源起於七月半,人們用這種食物祭奠先祖,寄託對亡人的惦念。在中元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吃上一塊烏豇糕,祛除邪祟。
說到糕點,蘭溪可不止有烏豇糕呢,那麼下面小蘭蘭就要盤點下蘭溪好吃的糕咯!
千層糕
千層糕是以稻米為主材的一道 美食 。它顏色微黃,看似普通,實則味道非常清香,尤其是剛出爐時,香味更是讓人垂涎三尺。
每年農歷七月十五日,新谷登場,家家戶戶吃「千層糕」,祭祀「五穀神」。
赤豆糕
赤豆糕是一道傳統小吃。用糯米粉、生粉製作而成,是適合夏季食用的美味點心。
夏季天氣悶熱,紅豆糕對於水腫有著非常好的食療功效。
水米糕
芝堰的水米糕就以潔白、柔軟、晶亮、細韌,口感細膩爽滑,味道鮮美,色、香、味美滿而留存腦海。
糖糕
糖糕製作工藝獨特,配料考究。其最大的特色是在製作過程中加入適量糯米酒發酵而成,營養豐富,尤其適合老年人、兒童食用。
獨特的紅色,就是這么傲嬌,這是酒糟糖糕,吃多了會醉吧?
大眾白,味道正不正關鍵在是否加了豬油粒,不加,糕會顯干澀,融進白糖、米粉里的豬油經熱融化後使發糕散發出潤甜的香味,這就是家的味道……
切開,白色的糕體中嵌著半透明狀的豬油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天成。一口咬下,黏潤、清甜、醇香、柔韌。嗯,「油然」這個詞大概就是這么來的吧?
蘭溪人有自己的幸福
埋藏在街角井巷的 美食
都等待著我們的探尋
尋一尋兒時的時光
品一品當年的「糕」味
豈不樂哉呢?
來源 | 蘭溪文旅
4、有沒有蘭溪過年風俗提供?
蘭溪一帶的過年風俗基本上是這樣的:臘月二十三除塵;二十四過小年(有的是二十三)送灶神、吃湯頭(湯頭非湯圓,裡面有餡,比湯圓大,有頭);二十九過謝年貼春聯、吃長壽面;年三十過大年(長輩要給小輩紅包),年三十晚上過十二點要做菜羹,做好後放新年第一次開門大炮仗;正月初一上墳給祖先們拜年;初二長輩們在家備好清茶、各式糕點、雞蛋,等待自己的外甥們來給他們拜年;初三女婿們帶著他們的兒女到岳父岳母家拜年;初四、初五到自己的兄弟姐妹及大小連襟家裡拜年了;再以後基本上就按照各親戚們輩份大小來確定自己到哪拜年啦。
5、我是山西人,女朋友是浙江蘭溪人,最近准備要結婚,請問一下蘭溪結婚都有些什麼習俗,還有聘禮一般是多少
蘭溪這里的普通人人家現在聘金也20000左右了吧,這個看女方家人的,
習俗嘛,先下聘金咯回,然後要結婚了男方給答錢買金器之類的東西,女方擺喜酒的錢也要男方出,當然紅包就沒你什麼事了,還得要媒人,男方家把結婚的日子給女方,女方也同意這個時候結婚的話,就OK了,別的一時也想不起來,好像我們這有些城鎮的具體習俗也會不大一樣,具體的問下你女朋友吧
6、金華,蘭溪長輩給孫輩過10歲生日有些什麼風俗習慣?
金華蘭溪長輩給孫妹過十歲生日的風俗,就是要請親戚朋友們都來家裡邊祝賀
7、浙江元宵節的風俗活動是什麼?
浙江元宵節的風俗活動是:
1、舞龍
淳安素有在元宵節舞龍的習俗,當地的板凳龍更是一絕,堪稱一村舞龍、百村同歡。每到元宵夜,各家各戶都用板凳紮好的「龍體」拿到村前空曠處進行拼接,形成了一條長達近百米的板龍燈。
2、吃糟羹
臨海等曾經屬於「台州府」的一些地方都保留著正月十四過元宵的傳統。小記采訪了一位土生土長的臨海人徐小姐,徐小姐說臨海人不僅是正月十四過元宵,而且不吃湯圓,而是羹。先吃咸羹,後吃甜羹。咸羹里放了肉、筍、豆腐乾、凍面等,而甜羹則和「八寶粥」有點像,放入了桂圓、蓮子、金桔、酒釀等,有時候也會放一些小湯圓。
3、打大貓
溫州人過元宵節很特別叫打大貓。由兩人一起披上精心製作的虎皮,扮成活靈活現老虎。村民們臉上塗滿油彩、身披皂衣,在虎後扮演「七星七煞」等眾多人、神形象,以固定路線邊走邊表演,游遍附近各村。
4、吃湯包
寧海人以正月十四為元宵,俗稱「十四夜」。前童古鎮的元宵節行會更是熱鬧非凡。在前童,元宵節當晚並不吃湯圓,吃的叫湯包。在台州臨海,元宵節也比別處提前一天過。
5、吃湯團
蘭溪的湯圓也與傳統的湯團不一樣,這湯團的做法很有講究,將麵粉揉成面團,放置在面盆里,拌好餡料後。取一塊面團用大拇指按好,旋轉,將中間搓薄,再將將餡料放置搓好的大湯圓皮中。吃了這蘭溪風味的湯圓,才算是完整地過了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