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習慣100字
1、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與往常一樣,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綿綿。
我和媽媽來到森林公園踏青……上山時,周圍全都是油菜花啊!細細的雨絲柔軟地飄落在花瓣上,融成晶瑩的水珠。只見幾只燕子在低空尋找落腳之地。
只顧享受森林山脈的清香,雙腳早已走的麻木,我坐在路邊的石頭上休息,媽媽從包里拿出一個青團遞給我,我看著拳頭一半大小的青團,墨綠色的青團因為和了糯米粉變得晶瑩剔透,活像一個圓鼓鼓的翡翠。我咬了一口,青團是粘的,是甜的,活像過年吃的湯圓,但又有一股清香,我兩口把青團塞進嘴裡,擠出一句話:「媽媽,為什麼只有清明才有青團吃呢?「
媽媽微笑著給我講了個故事: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一位農民在耕地時見清軍正追趕以為太平軍官,農民急中生智,將太平軍官扮成自己的樣子,才讓他逃過一劫。後來,為了不讓清軍發現自己送他吃食,他就用艾草和著糯米粉做成青團。後來,太平軍官成功返回大本營,原來他就是忠王的得力大將。
為了紀念「救命青團「太平軍每年都吃青團。
我咽下甜甜的青團,頓時覺得它不止是吃起來香,還有一股力量所在——那是來源於勞動人民的智慧,為了美好生活而奮斗的力量。
對於這些風俗文化,我們不僅要感謝,更應該永遠牢記這些富含古代勞動人民精神智慧的傳統,將它們傳揚出去,名揚海外。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百里不同風,千里不俗。」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和多姿多彩的風俗習慣。我們可以不斷地從中感受到和吸收到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營養,從而受益匪淺,了解頗有深刻。
八月十五中秋節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節日,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大特別圓,所以這一天象徵著家好月圓人團圓的美好日子。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神話和傳說。其中嫦娥奔月就是家喻戶曉的,最具代表性的關於月亮的故事。話說以前天上有十個太陽,把大地照得寸草不生,人們的生活苦不堪言,叫苦連天。有一個叫後羿的勇士,箭法奇准,他體恤民情,挺身而出決心要拯救蒼生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讓後羿射下了九個太陽,拯救了萬代蒼生。後羿的妻子嫦娥是個絕代美人,夫妻倆十分恩愛,有一次後羿向王母討得了靈葯,一吃就能立即升天成為神仙,但他捨不得妻子只好保存著靈葯,一天後羿去打獵,之身嫦娥一個人在家,一個心術不正的下人起了壞心,企圖奪取靈葯,嫦娥沒辦法只好當機立斷吃下靈葯,突然間立刻飛奔到了月宮,從此開始了寂寞的生活。後羿回來後件大事不妙悲痛欲絕,仰望天空長嘆見月亮上的人就使自己思念的妻子。於是他將妻子最愛吃的餅擺在院子里,許多人見了紛紛效仿於此來祈求平安、健康,久而久之代代相傳就形成了今天的中秋節。
「嫦娥奔月」真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我的家鄉壯族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更具特色。首先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飯菜特別的豐盛僅次於春節。飯後將月餅供奉給祖先,孝敬祖先,希望祖先保佑一家人團團圓圓、健康快樂。祭拜完祖先接下來精彩的時刻即將到來,把圓圓的大月餅切成每人一份,預示著一家人永遠團圓,缺一不可。一邊吃月餅一邊悠哉悠哉的賞月,聽著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趣事,還舉行成語接龍或講謎語,猜對了就獎賞月餅,在皎潔的月光下,歡聲笑語下吃著香甜的月餅,真是人生一大樂事,令人流連忘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來自全歸各地的朋友們,我們雖不曾相識,但在這美好的中秋之夜我們能普天同慶,伴著一樣的圓月,共同在月亮下,共同交心,望著圓月,陷入沉思,是它牽引著我們的思緒,進入暢想……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我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用粽葉裹著,裡面是糯米飯,但是在米飯里你可以加一些東西,肉肉呀、棗子啊、甜棗啊……都可以加進去。還有一種三角形的,跟我們這里包法都不一樣,很長。那個三角形頭很長很長,粽葉是綠色的。
到了端午,奶奶老早就准備粽葉和餡兒,好包粽子。我本來是想學包粽子的,結果不僅沒包成粽子,還弄得一團亂。
奶奶用熟練的手法包了一個粽子,我沒看清,就叫奶奶再來放慢動作包。先將粽葉捲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將餡兒放進去,再拿一個粽葉蓋住,最後用繩子綁好。哇,這樣就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拿來一片粽葉捲成了一個三角形,但是我加陷進去的時候,發現下面好大一個洞在漏餡兒。我馬上把粽葉打開把餡兒弄出去,再重新包一個,這次包的非常的好,下面一點洞都沒有。
放餡進去了,一不小心手一抖,米全撒了。奶奶生氣地看了看我:「你是來幫忙的,還是在搗蛋呢?走走走,不要你包了啊。」
「奶奶,求你了,你就再讓我弄一次嘛。」我哀求道。這樣,奶奶才答應了。不知過了多久,我終於學會包粽子了。
晚上,奶奶將粽子從鍋中端了出來,她隨手拿了一個粽子剝開,放入嘴中,嘴巴一動一動的,臉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我見奶奶吃得這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既精緻又好看的粽子。
可是,當我手一碰到粽子時,便被這高熱的溫度給燙到了,我立馬將手縮了回去。奶奶怎麼這么牛逼,居然能承受這么燙的溫度,不愧是一雙飽經風霜的手啊!
弟弟很好奇:「姐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我想了一會兒:「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包粽子是為了將粽子扔進屈原屍體所在的河裡,防止魚蝦、螃蟹等吃屈原的屍體。」
「哇,你好厲害!你怎麼知道的?」弟弟不可思議地說道。
「聰明人自然知道,而且這都是常識。」我不屑地回答。
端午可以包粽子,可以吃粽子,但是同時還帶著一絲紀念!
2、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紅山文化,是指活動在赤峰紅山區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老文明,現存大量文物、遺跡、廢棄的祭壇。而紅山文化節,便是由此延伸而來。
那紅山文化又是怎樣被發現的呢?一個在山路上走著的農民,遇到了一塊形狀規則,有加工痕跡的石頭,這本不足為奇,誰知又向前一段距離,遇到了一個石頭擺成的,類似「法陣」的建築,於是,他聯系了考察人員。考察發現,周圍還有很多附屬的小祭壇,又在周圍發現了一些古飾品,顯然,這附近有過古老文明,但滅絕原因不得而知。
紅山文化,由一個古老文明,化身為一個節日,走進我們的視野,並融入了許多現代化的、多民族的元素。
節日期間的活動內容有:焰火晚會、紅山文物精華系列展、那達慕盛會、紅山先民遺址大型祭祀活動、紅山文化旅遊紀念品展評活動、紅山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展、紅山文化遺址考察等。
其實,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只要留心、細心了解,每個風俗背後都有一個個傳奇的故事。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2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3「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地風俗也有所不同。
什麼吃餃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為過年時各地風俗習慣。
河南鎮平,是一個稍微有些跟不上時代的地方,但這卻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這個被綠色植物覆蓋的城市,第一次,便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這個古老的村莊內,飄出了過年的味道。
在茫茫無邊的田地中,矗立著一個墓碑,那就是整個田地的起源——我們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詳地望著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長。太陽落下,但鞭炮聲卻仍舊如此,夜中的村子點上了一把火,順著小道,我們來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兒們雨後那獨有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們一行人無論男女老少,統統站在了墳墓之前。在這安靜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這是為了告訴祖先們,我們過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燒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紙錢之上。
透過火光,我看見了每一個人臉上寫滿了鄭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滅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復了安靜。我們在明亮紅火的鞭炮和孩子們的笑聲中享受著幸福與快樂。
村莊,在漸漸退去的鞭炮聲和笑聲中漸漸沉睡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4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有著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准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中華民族的歷史悠遠長流,在綿延的歷史中流傳下來了許多節日:有細雨紛紛的清明節,有月光皎潔的中秋節……在這眾多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是熱鬧非凡的春節。
在我的家鄉,每年的大年三十是最熱鬧的,在這一天每家每戶吃的都是餃子,在吃餃子前,每家每戶都會先放一串鞭炮,因為餃子有「交子」的意思,是舊年向新一年的過渡和交替。吃完餃子接下來的事就是看春晚。每家每戶都會坐在電視前,端上瓜子,擺上茶水,一起看春晚。常常人們都會熬到凌晨。第二天早上起來就是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人們都會去走親戚,走親戚時要買些禮物不能空手去。到了別人家,首先要說一聲「新年好」或「新年快樂」然後親戚們就會給你壓歲錢問你的考試成績,祝你來年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到了大年初二,我們就會去大舅家吃飯,也有很多人會來:姑姑、大姑、姑父……我也難得和他們家的小朋友聚在一起玩。我們還會買來一些鞭炮放,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6我的家鄉在洛南縣一個安靜、優美的小村莊。因為遠離城市的喧鬧,這里的生態環境非常好,空氣很清新,還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習俗,我非常喜歡這里。
每年快過年時,一到臘月村子裡家家戶戶都開始蒸饅頭、包包子,都是自己磨的面,味道好極了。最好吃的是一種叫「油餜子」的麵食,發好的面,做出特有的造型在油鍋里一炸,變得金燦燦、圓滾滾的,像一個個金色的元寶,吃了這個「元寶」來年一定大吉大利。
到了除夕夜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就圍著火爐開始包餃子,奶奶就會在餃子里悄悄地放上幾枚硬幣,這里大年初一早上吃餃子,來慶祝新一年的開始。吃餃子時大家都在試誰的運氣好,奶奶說,吃到硬幣的人來年一定有好運。
整個正月,小村莊都是年味十足,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多的數不清。我喜歡這里,這兒的習俗真有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7世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而我的家鄉,就有它自己獨特的風俗。
就先說除夕夜吧!在這個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們可以打著燈籠,到處去玩。不僅是小孩出來玩,有的大人也會忍不住出來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場面,好不熱鬧!
除夕過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這一天,連著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於放假了。對了,這三天還不許動針線、剪刀呢!聽那些年老的人說,這是為了勞累了一年的婦女們放了三天假。可見這是多麼公平!大年初一這一天,大人們就領著小孩去長輩家拜年,拜完年,長輩們會發紅包的!這紅寶是給小孩子們的,小孩子們可以自己攢起來,自己支配,比如買點書了,買點文具了。對了,這一天,大家還得放鞭炮呢!有興趣的人們還可以在家裡打開VCD,插上話筒,盡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節之後,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們可以買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對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還得點蠟燭呢!家家都點,屋裡,院子里,還有大門外面,都點上了蠟燭,從外面看,整條大街像是辦喜事一樣。
正月十五過後,就是十六啦,要開學和工作啦,人們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8春節悄悄地跟著冬天的腳步,歡天喜地來和我們歡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店鋪也掛上了喜慶的紅燈籠,整個世界都喜氣洋洋,紅紅火火。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一進臘月,人們就像蜜蜂一樣忙碌起來了:曬臘肉,腌咸魚,曬臘腸,炸丸子,做藕夾……還要為孩子們准備新衣服,壓歲錢,希望他們來年學習更上一層樓,天天開心。雖然有些累,但每個人都開心地笑著,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國紅在這一天可謂是最受歡迎的顏色了:紅紅的鞭炮,紅紅的燈籠,紅紅的對聯,紅紅的紅包……紅色,在中國人眼裡,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裡忙外,做著團圓飯,小孩兒呢?則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帶著,去放炮竹煙花,一聲聲煙花劃過天空的聲響,打破了夜晚的寂靜,無數煙花綻放空中,描繪除夕之夜的美好畫面。
吃飯啰!我要吃魚丸!我要吃雞腿!孩子們吃著,笑著,嚷著: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家歡天喜地的接過紅包,心裡盤算著拿多少錢去買玩具,多少錢買文具……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煙花閃爍,鞭炮引吭,過年的氣味仍彌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9離家三里遠,別有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
每年的農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是春節,春節是個團圓的日子,家家戶戶包餃子吃團圓飯,吃完年夜飯家長們就會給小孩子發紅包。傳說是為了壓一個叫歲的神獸,所以又叫壓歲錢。
農歷初一就是春節了,凌晨家家戶戶開大門放鞭炮,寓意日子紅紅火火。男孩子們喜歡放爆竹,聽著砰的一聲,有的膽小的孩子被嚇了一跳,放爆竹的小孩笑了起來,也有的男孩喜歡把錢用來買些吃的,相比男孩,女孩的小玩意就更多了,勇敢的女孩子會買一些煙花,仙女棒棒。用祭神的香一點,散開火花別提多好看了,還有一些女孩子會買布娃娃等等的小玩意。
而大人呢就會聚在一起喝點小酒,吃點下酒的花生瓜子,有的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嘮嘮嗑悠哉悠哉都閑得很。
老人就會去祭祖,上香,有些會和小孩一起去廟會。
春節是代表了新年新氣象,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告別了舊的一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0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1我的家鄉在四川,那裡的各個節日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有所不同,那麼就由我來把家鄉的風俗介紹給大家吧!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殺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
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歷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彝族火把節: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時間為每年農歷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游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這就是我們四川的風俗!我們四川的風俗都很特別,我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2「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習俗。我要介紹的習俗是家鄉新年時的過廟會。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時候家鄉都在干什麼呢?我們家鄉新年的時候會過廟會。
過廟,鄉稱「趕廟」,「趕會」。在新年的時候,家家都會穿著新衣到廟會上去看一看。小孩子們去了,像撒了歡一樣,廟會上有各種稀奇的玩意兒,孩子們走到這,停一停,走到那兒,睜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們眼裡都變得稀奇古怪。大人們則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麼樣,非常熱鬧。
河北廟會的習慣由來已久,甚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廟會,舊時的廟會很復雜,有的還帶著較濃的宗法觀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現在,人們將廟會當成了一種「旅遊」和自我娛樂場所。像高蹺、獅子、龍燈、旱船、跑驢、竹馬、雜技、武術等絢麗多彩的民間藝術形成,多在廟會期間表演。同時,各地的「過廟」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各自的特點,比如:安國葯王廟會,張北騾馬大會,涉縣媧皇宮奶奶廟會等。
過廟既進行了物資交流,又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3端午節的前一天,媽媽就做好粽子。先要准備粽子的餡子,餡子各種各樣,有花生餡的,紅棗餡的,菜餡的,肉餡的;要准備好芭蕉葉子,洗凈葉片,並將它剪成勻稱的葉條。媽媽將糯米蒸熟,將芭蕉葉一卷,放入熟透的糯米飯,用手稍微一壓就粘在一起,拿出花生紅棗菜肉餡兒按入飯團裡面,隨後纏成一個菱形,用絲線一捆,小小的粽子就在媽媽的手中誕生了。包好的粽子一蒸,取出來就可食用了。撕開葉片,裡面露出白白的飯團,還可隱約看到餡兒的微紅。此時的粽子,不但有飯團的味道,還夾雜著芭蕉葉淡淡的清香。吃在口裡清涼還帶點微微的甘甜,是飯後最好不過的點心。
端午節的早晨,爸爸要趁早去砍那些還掛著晶瑩露珠的艾葉,選出鮮綠的艾葉,掛在門楣上。爸爸說,艾葉越綠,它的氣味就越濃郁,就越能清新空氣。端午節那天,屋子裡彌漫著奇特的清香。媽媽說待艾葉幹了,可以用開水泡了喝,那樣可驅五毒,治百病。每次端午過後,媽媽就泡一壺,讓全家分著喝。艾葉水雖良葯苦口,可苦澀得難以下咽,在媽媽面前勉強喝一口,媽媽一轉身我就吐出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4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裡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裡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樑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後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薑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後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麵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台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15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xx,這里有許多風俗。比如說過年。在過年的前一天晚上每個人都非常高興、興奮,因為明天可以穿新衣服新鞋子,還能放煙花爆竹……
拜天公、貼春聯
除夕這天早上,人們都穿著新衣服新鞋子,但大人們比我們早起來炸雞翅排骨等食物,要去拜「天公」。拜完後,就要貼春聯,叔叔拿著春聯塗上膠,就粘在門的上面,和左右兩邊,每個門都要貼。大門的門上還要貼門神,家裡還要貼福字,一般來說都是貼倒的,寓意福倒了。
吃年夜飯
到了晚上我們就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年夜飯可豐盛了有大魚大肉龍蝦螃蟹等菜品。我們吃得有說有笑,可開心了。吃完就去親戚家拜年,分壓歲錢。
跳火群、放煙花
回到家,奶奶就在乾草上點了火,家裡的男丁就開始跳,我看著他們跳。
跳完後,小孩子們就拿著打火機點煙花了,還有「轉轉轉」,「仙女棒」。有的去看《春節聯歡晚會》。
守歲
到了要睡覺的時候,每個人都不能睡,因為這是一個風俗「守歲」。
這些風俗伴隨著我們成長,真開心……
3、我家鄉的風俗(作文)
我家鄉的風俗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准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准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鍾,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劃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4、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里居住著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床,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說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接著灶台,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著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戶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卧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為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贊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群眾舞台。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為深刻。「二人轉」不用舞台,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提起元宵節的習俗,我們第一時間說出的大概就是吃湯圓了吧,但是再仔細想想,元宵節最有意思的,是不是還有看花燈和猜燈謎呢?
每年元宵節,市裡都會舉行元宵節花燈會。有人物的、動物的,各式各樣,琳琅滿目。從這條街的一頭走到那頭,滿眼都是花燈,滿眼都是看花燈的人。花燈和人在光與影的交錯下,重重疊疊,模模糊糊,讓人分不清夢境與現實。
人物的花燈,除了那些民族英雄與眾人皆知的歷史人物之外,還有一些神話人物。例如威風凜凜的孫悟空,腳踩著筋斗雲,神氣活現。還有坐在寶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極其威嚴,不可侵犯。還有端詳著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鬍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會。花燈彷彿讓他們一個個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動物的花燈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愛的還是攀在樹上的那隻猴子:一隻手抓著樹枝,另一隻手准備去摘枝頭上的那隻桃子,調皮得很。
燈會在臨近天黑時舉行。整條街根本不用開燈,這些美麗的花燈就足以照亮。這些人物的,動物的花燈從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點點。
元宵節的花燈展是每年都要舉行的`。也許花燈上人物並不全是真的,但是這又何妨呢?只要我們有一顆純真的,富有真情實感的心,那麼他們就算是假的,也會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從前,每逢清明節,我們一家總會聚在一起吃飯,尤其愛吃青團。上至70歲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歲的小弟小妹,沒有哪一個不愛吃青團。
青團,顧名思義,就是青色的小圓球,從外觀上看就像是一顆綠色的寶石,圓滾滾,胖乎乎,叫人覺得它可愛。
我們姐妹幾個,在清明節前總會幫著大人做青團,把艾草汁拌進糯米粉中,再包裹進自己喜歡的餡兒,揉成球狀,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們在做的時候,總忍不住要偷吃幾個。媽媽見了,皺眉道:「咦,怎麼少了幾個青團?」每到這時,我們便躲進屋子裡偷偷地笑。
等青團一上桌,我們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顧不得吃糖了,哭著要青團。平日里的什麼淑女優雅,此時早就被我們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點青團,一隻手上拿著三四個青團,另一隻手還在不停地搶著,等到別的菜都上齊了,我們一個個眼睜睜的望著大人們津津有味地吃著雞鴨魚肉,口水都要流下來了,可是青團已經塞到喉嚨眼了,還能吃得下去嗎?於是便在心裡暗罵自己當初為什麼要吃那麼多的青團。可是等到來年清明節時,我們見了青團還是會忍不住伸手去搶。
現在的我,看到街上有賣青團的,便會纏著媽媽給我買,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團時,卻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為生的蒙古族,有著一個一年一度盛大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現在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人流里,不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許多准備上場的人在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盡有,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馬上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場下也毫不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5、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春節貼對聯,端午吃粽子,元宵吃湯圓,冬至吃餃子……每個節日,都有特色。雖然我很喜歡吃餃子,但包餃子更盛我的心意。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轉眼間冬天就悄悄走到了我們的身旁。在冬至這一天,吃一碗熱騰騰的餃子,可能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吃餃子容易,而我要吃自己包的。
清晨,我和媽媽走進了人山人海的菜市場,買餃子皮、餃子餡。我們差不多把大半個菜市場都走完了,才把所有的材料給買齊了。
回到家裡呀,媽媽做一些配料,爸爸來剁肉做餡,而我們就等著包餃子。
一切都准備好,終於可以開始包餃子了。「我不會呀!」我無奈地說。「你不會呀,那麼自信滿滿,我還以為你在哪學會了呢。來吧,我教你。」媽媽有點不可思議地說道。這樣說我不服氣,我決定一定要把餃子包好。
窗外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我們包餃子之旅也正式開始了。「首先把餃子皮平放在手上,用食指和無名指沾一點水,塗在餃子皮外圈,就像畫一個圓一樣,這樣是為了讓最後的工序更方便,接著用勺子弄一勺陷,放在皮的中央,再把皮對折添彩就可以了。」
聽見媽媽這樣說,可真簡單啊。但是我動起手來,那簡直比上天還難啊!
每一次,我弄的餡都會很多,包起來肉總是出來。這個好辦,少弄一點就可以了,第一個問題解決了。還有第二個呢,還有第二個呢,包得總是癟癟的,立不起來。像是一根棍子,哪怕立住了,還是總會倒下。
我的眼睛瞟向了媽媽的手,看見媽媽手裡的餃子,輕輕地就放了上去,怎麼動都倒不下來,像不倒翁一樣。我試了好幾次都不行,我只能向媽媽求救了。
媽媽把餃子皮對折,將中間捏緊,兩側折了幾個皺紋,餃子就像一個彎彎的月牙,立了起來。看到這里,我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的。我立刻上手,果不其然,成功了,我高興得都快蹦起來了。
再接再厲,包一個又成功了,兩個,三個,我越包越快,一個下午就包了100多個,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這時窗外的雪已經大了起來,厚厚的一層雪,怎麼也融化不了?是對我的嘉獎吧!
晚上,我們就煮了餃子吃。我目不轉睛地盯著鍋內的餃子。它一出鍋,就被我拿到桌子上面,還是滾滾燙燙的就被送進了嘴裡。那味道妙不可言,一點點鹹味夾雜著一點點肉的鮮美。
一隻老虎靈魂就被升上了天堂,這個餃子立刻走上天使的殿堂。窗外的雪變小了,路邊的積水也消失了許多。彷彿被我們家裡熱氣騰騰的餃子給融化了一般。
屋外寒風呼嘯,一碗碗餃子使我的小屋異常的溫暖。在這樣的冬至,吃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難道世界上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了?自此,我學會了包餃子。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2我的家鄉吉林省汪清縣,是個美麗富饒的小縣城,這里居住著熱情豪放的東北人,有著獨特的文化底蘊和民風民俗。
東北最不同與其他地區的就要數房屋了,別的地區都睡軟綿綿的大床,而東北則睡在那長6至7米,寬3至4米的大硬炕上,據說有利於腰背。炕下有一條空洞連接著灶台,燒火時,煮飯和熱炕兩不誤,坐在熱騰騰的坑上吃著香噴噴的米飯,別提多享受了。東北幾乎每家每戶的都有口地窖,規模也不大,就是用來存放些土豆、白菜類食品。我還經常下去探險呢!東北的房屋體現了東北人的性格,根本不分那些廚房、卧室,中間只是一牆之隔而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北的房屋其實沒有客廳,客人來了就把他往炕上招待,絕對會讓你倍感親切。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我最愛吃的就是小雞燉蘑菇,還有豬肉燉粉條,相信也是每個東北人的最愛。大概是因為東北氣候偏冷,所以才愛吃這種高熱量的食物吧。,特別是酸菜,絕對口味獨特,獨一無二,每當有客人來時主人都要做酸菜燉排骨再加上味道獨特的小菜來招待客人,保證你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僅東北的美食讓人贊不絕口,東北的「二人轉」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獨特的唱腔和奇妙的舞步構成了小到十幾歲兒童,大到七八十歲老人的群眾舞台。每個東北人都「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可見二人轉對東北人的影響尤為深刻。「二人轉」不用舞台,不用服飾,隨時隨地都能來上一段,怪不得人人都喜歡。最讓我驕傲的是連小品演員趙本山也來自東北,唱的一手好二人轉,紅遍大江南北。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東北的這片土地養育了豪爽、不拘小節的東北人。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民族文化構成了我們美好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體驗獨特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由上古時期的祭月演變而來!
中秋節那天的早上起床後,簡單的吃了早飯,我就看到外婆在准備做月餅啦,外婆先把做月餅的材料按照對應的比例和好,爸爸將和好的面團分成一個一個小小的面團並擀成面餅,媽媽把餡料包入面餅當中,負責用月餅的模具把面團壓成月餅的樣子,最後媽媽把月餅送入烤箱就大功告成啦!嘻嘻!
中午,外公做的一道菜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見外公拿起藕,用刀切片,每兩片之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兒,下油鍋炸至兩面金黃即可!真叫饞人,我迫不及待的夾起一塊藕餅一口咬下,我的天,太好吃了!
午飯過後,爸爸和外公把一個長桌搬到了露台,我負責把一個用來放貢品敬菩薩的方凳子也搬上去,外婆和媽媽拿著貢品和實物!
看似簡單的事我們卻忙了很久。等我們忙完都到晚上了!我們邊休息邊閑聊,等待賞月,一會兒,月亮就出來了,我可愛的老妹兒是第一個看到月亮的,她雀躍鞋手指著月亮說:「月亮月亮,你們看!」我抬頭看著月亮,今天的月亮特別的亮又特別的圓!可是為什麼又亮又圓呢?其實月亮本身是不會發光發亮的,發亮是因為太陽的光通過地球反射到月亮上的,只有每年的中秋節月亮才最圓最大最亮!
就這樣,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旁,吃著月餅,談笑風生,不時的抬頭看看天空中的那輪明月,說不出的舒服!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4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到爺爺家玩耍。一進門,我就看見了一個個掛在桌角的粽子。看著爺爺細心的包粽子,我不由自主的問爺爺:「爺爺,我能包粽子嗎?」爺爺笑哈哈的說:「當然可以啊!」
我洗完手,激動地跑到爺爺身旁,模仿著爺爺的樣子,拿起兩張用水泡過的粽葉,圍著手指轉了幾圈,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像三角形圓筒的形狀,爺爺又用勺子放了一些糯米,再用手按一下,我也照著爺爺的方法做。可是我怎麼也裝不滿糯米,我急忙問爺爺:「爺爺,你怎麼輕輕鬆鬆的就裝滿了呢?我為什麼不行?」我疑惑不解的看著爺爺。爺爺告訴我:「傻孫女,你的粽葉下有一個洞,你一裝米,它往外漏,當然裝不滿。」我往下一看,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一個洞!爺爺又教我如何才能把粽葉包緊一點,再裝一勺米進去,然後把多餘粽葉蓋過來,這樣粽子兩邊就有兩個三角形的尖角,把兩個尖角向下面一按,最後用線把蓋過來的尖角和粽葉系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粽子。我按爺爺教我的方法包了好幾個粽子,雖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但我卻如獲至寶,心裡高興極了,因為我學會了包美味的粽子。
包完粽子,爺爺把粽子放入鍋里煮,我耐心地等待著,很快粽子熟了,我急切的查看我包的那幾個粽子,發現已經煮爆開了,但是我依然開心地把它們撈出來。粽香撲鼻而來,讓人口水直流。這天我吃了好多個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家鄉眾多風俗中的一種,我的家鄉還有好多好多別的風俗,比如中秋節吃糍粑,大年初一吃湯圓,清明節上墳祭拜老祖宗等等。我熱愛我的家鄉!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5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可以包粽子、吃粽子。
我家的粽子是三角形的,用粽葉裹著,裡面是糯米飯,但是在米飯里你可以加一些東西,肉肉呀、棗子啊、甜棗啊……都可以加進去。還有一種三角形的,跟我們這里包法都不一樣,很長。那個三角形頭很長很長,粽葉是綠色的。
到了端午,奶奶老早就准備粽葉和餡兒,好包粽子。我本來是想學包粽子的`,結果不僅沒包成粽子,還弄得一團亂。
奶奶用熟練的手法包了一個粽子,我沒看清,就叫奶奶再來放慢動作包。先將粽葉捲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將餡兒放進去,再拿一個粽葉蓋住,最後用繩子綁好。哇,這樣就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拿來一片粽葉捲成了一個三角形,但是我加陷進去的時候,發現下面好大一個洞在漏餡兒。我馬上把粽葉打開把餡兒弄出去,再重新包一個,這次包的非常的好,下面一點洞都沒有。
放餡進去了,一不小心手一抖,米全撒了。奶奶生氣地看了看我:「你是來幫忙的,還是在搗蛋呢?走走走,不要你包了啊。」
「奶奶,求你了,你就再讓我弄一次嘛。」我哀求道。這樣,奶奶才答應了。不知過了多久,我終於學會包粽子了。
晚上,奶奶將粽子從鍋中端了出來,她隨手拿了一個粽子剝開,放入嘴中,嘴巴一動一動的,臉上露出了享受的表情。我見奶奶吃得這么香,我也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既精緻又好看的粽子。
可是,當我手一碰到粽子時,便被這高熱的溫度給燙到了,我立馬將手縮了回去。奶奶怎麼這么牛逼,居然能承受這么燙的溫度,不愧是一雙飽經風霜的手啊!
弟弟很好奇:「姐姐,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我想了一會兒:「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包粽子是為了將粽子扔進屈原屍體所在的河裡,防止魚蝦、螃蟹等吃屈原的屍體。」
「哇,你好厲害!你怎麼知道的?」弟弟不可思議地說道。
「聰明人自然知道,而且這都是常識。」我不屑地回答。
端午可以包粽子,可以吃粽子,但是同時還帶著一絲紀念!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6每個人的家鄉都有自己特殊的風俗,當然,我的家鄉也不例外,我的家鄉的風俗是祭敖包。
祭敖包是蒙古族傳統的祭祀活動。每到這天,牧民們都要成群結隊地前往敖包祭祀,他們要在敖包上安放佛像,豎立經幡,並將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後,喇嘛們開始焚香燃燈,誦經念咒,乞求神靈保佑,群眾們則從左向右圍著敖包轉三圈,希望迎來豐收年。
敖包是蒙古語,意義堆子或鼓包。敖包通常設在高山或丘陵上,因為他們認為高大雄偉的山上,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敖包是用石頭堆成一座圓錐形的實心塔,頂端插著一根長桿,桿頭上系著牲畜毛角和經文布條,四面放著燒柏香的墊腳石;在敖包旁邊還插滿樹枝,供有整羊、馬奶酒、黃油和乳酪等等。祭祀時,在古代,由薩滿教巫師擊鼓念咒,膜拜祈禱;在近代,由喇嘛們焚香燃燈,頌詞念經。
正因為有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風俗習慣,才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一定要好好傳承下來。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7記憶很模糊,每次中秋節好像都是在學校里度過,沒有吃到幾回月餅,腦子里印象最深的就是綠豆糕,最簡單的那種塑料透明包裝,一格一格,盡管節後到家才發現,媽媽就只給我留了兩塊,但那樣也比較滿足。
說到中秋節當天,最離不了的就是打糍粑了。早上爺爺奶奶很早就起床了,他們把前一天都准備的糯米放鍋里蒸熟,然後都盛放在一個大木桶里,這時拿一根粗木棍,雙手用力抓緊木棍兩側,使勁按壓裡面熱騰騰的糯米飯,如此重復,直至所有的糯米飯變成糯米糍狀。這時配上之前在火灶里炒好的芝麻碾成的芝麻粉和白糖,真的是蠻好吃的!盡管我不愛吃甜食,我也會吃上幾大坨糯米糍。
之後就是非常難忘的老式月餅上場了。這種老式月餅一般都是又大又圓,一斤一個,外面是鋪滿芝麻的脆皮,裡面配的是冰糖陳皮和五仁的餡,這個因為太大,味道又太特別,直接吃時總是不怎麼喜歡,也吃不了多少。但是,中秋那天一過,媽媽把大塊月餅切成三角弧形,一塊塊放在鍋里加油煎成雙面黃,起鍋後再吃,真的是會很香很好吃!兩種吃法完全是兩種味道啊!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8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准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准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孩童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孩童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孩童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孩童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9除夕一過,便到了大年初一。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這一天是要祭祖的。
大年初一,全市的人都在忙著祭祖的事宜。我們家也陷入了忙碌之中。媽媽將米飯煮成三成熟,堆到了兩個碗里,再一扣,米飯便高高的隆了起來。而姐姐和爸爸合力將桌子搬到了門口,然後將一張紅紙放在桌子前,用燭台壓好。而我正和媽媽一起准備祭品。我拿起個一個碗,在底部鋪著沙糖桔。沒一會兒,碗底便鋪滿了。到了最關鍵的地方了,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沙糖桔堆在碗上。我的心就像被跟繩子綁住一樣,被緊緊的勒住,喘不過氣來。
很快,橘子就和米飯一樣,高高的隆起了。媽媽也將豆腐、米糕和年糕放在了盤子里。燭台上也插上了蠟燭,香爐上也插上了三根香。一家人又忙了許久,木桌上才擺滿了祭品:年糕、豆腐、茶水、米糕、橘子……如果出去逛一圈,家家都是這副光景,而且上午時,還不能吃葷食,只能吃素食。
到了下午一兩點鍾,家家掛起祖宗的畫像,然後就開始放鞭炮。全村鞭炮聲不斷,香的煙從家家的門中飄出。媽媽將豬肉、魚、雞蛋等肉食裝進木籃里,放到桌上。也是從下午開始,就可以吃葷食了。
就這樣,一直擺到大年初三,桌子上的一切才全部撤下。聽爸爸說祭祖是為了祈求祖宗的保佑,也是為了讓人們不忘根本。從很久以前便一直傳下來,直到現在都在繼續。
我們家鄉的祭祖別具特色,同時寓意美好,我為這習俗感到驕傲。
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10我盼望的春節一步一步向我走來,街上的小吃,總能迷倒正在玩耍的孩子,四川的春節很特別,它和其他地區截然不同,今天,我就帶領大家走入四川的春節。
一走入四川的小吃街,便能聞到濃濃的辣椒味,街頭巷尾的小吃個個都是火紅的,麻辣的,代表著四川獨有的味道!巷尾老爺爺家的麻辣兔頭可是當地非常有名的小吃,聽媽媽說那可是火了整整20年的美食,老爺爺的叫賣聲吸引了許多外地的遊客來到這里,吃完還不忘打包帶走,回去帶給自己的親朋好友。
四川的火鍋是風靡世界的美食,同時也饞住了某些人的嘴巴,無論是寒冬或是盛夏,勤勞熱情的四川人民都喜歡圍坐在火鍋旁,哪怕汗流浹背也定要美美的吃上一頓,一陣陣笑聲若隱若現。鍋中沸騰的花椒辣椒和牛肉丸子不停地翻滾,如同跳舞一般,讓人垂涎欲滴,可每次都能從我的筷子上正大光明的溜走……。路邊,張大爺悠閑地吹著口哨,空氣中彌漫著火鍋的香氣,小狗在四周徘徊,巷子口賣的粘牙糖那可是我的最愛,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回到老家都要買上幾個!那些有名的店鋪門口總是懸掛著紅紅的大燈籠,再配著一串串火紅的辣椒,還有的門上貼著財神爺和山水畫,那些倒貼著大大地「福」字,處處都體現著「年」的味道。
家鄉的春節就是這樣,每次回到老房子就能聯想起家鄉的無比美好,雖然時代變化很快,可是家鄉的熱鬧和思念卻永存下來,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它的年味總能令我念念不忘!
6、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我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1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在福建周寧,在那個地方,我留下了很多的回憶,我最喜歡的就是正月十五。
這里的正月十五不一般,這兒過得分外熱鬧。你聽說過「搬鐵枝」嗎?這可是我的家鄉獨特的風俗呢!
先來介紹一下吧。搬鐵枝又稱台閣,是福建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至今約有500多年的歷史了,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搬鐵枝是將鋼管或鐵條焊接成枝狀並固定於車轅上,每架鐵枝高2至3米,上面可容納5至7人表演。演員多為少兒,或坐或站在扶枝位置上,手持道具,表演一些簡單情節和動作。鐵枝車可推行,樂隊隨後伴奏。
正月初七左右,各社居就忙起來了,製做鐵架、挑選服裝、找演員、排練隊形,整個社居都為正月十五做出了充足的准備,就盼著這天趕緊到來,好讓整個周寧都活躍起來。
到了正月十五,全縣人民早早就吃過晚飯,准備觀看遊行表演,整個街上的霓虹燈都亮了,也點燃了全縣人民的心。
遊行表演開始了,警車在前方開道,鐵枝的兩邊有兩條五米長的繩子,不讓觀眾往前擠。台上的演員舞動著身軀,精緻的妝容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迷人。鐵枝花樣很多,有「八仙過海」、「鯉魚仙子」、「鄭和下西洋」……這次搬鐵枝最令人眼前一亮的非鯉魚仙子莫屬啦!花苞緩緩上升,花瓣徐徐綻開,可以說這個荷花座是此次搬鐵枝中最高科技的部分了。大家能看到「仙氣十足」的童子可不單單是靠升降機,荷花座下也是玄機巧藏,設有煙霧和彩燈,這才使得荷花上升時光彩耀人、雲煙氤氳。
搬鐵枝讓人民感受到了熱情,也使正月十五過得更加熱鬧。我也很想參加這樣熱鬧的活動,但年年開學都在正月十五前,只能看奶奶發來的圖片羨慕別人了。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2「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說起我們東北的習俗,不得不提「臘八節」。
提起「臘八」,大家並不陌生。其實臘八節的別稱還有很多,因為在這一天,相傳是佛祖成道之日,所以又稱「法寶節」、「成道會」、「佛成道節」等。
臘八節的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在北方。「臘八」一詞源於南北朝時期。它本是佛教節日,後來經過演變也成了家喻戶曉的節日了。
在我們這,過「臘八節」必不可少的就是「臘八粥」了。臘八粥又稱「七味五寶粥」、「佛粥」、「大家飯」。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成,活像一件由農作物製成的「工藝品」。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的產物而有所區別。但其中糯米、蓮子、白果、薏米必不可少。最多可放十餘種食材,可別小看這一碗臘八粥,它盛滿了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感恩等美好的感覺。喝起來甜甜的,糯糯的,苦中有甜,甜中有酸。喝了臘八粥就證明已經做好了迎接新年的准備,並且好運很快就會降臨,因為它象徵著幸福。所以在節日間,我們這的鄰里鄉親、親戚朋友都會互相贈送臘八粥,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並把好運帶給對方,這不就是圓滿嗎?
在北方,臘八節的美食除了臘八粥,還有色如翡翠的臘八蒜,那味道別有一番風味。
臘八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所以過了臘八大家就會好好歇一天,然後做好過年的准備!辦年貨,大掃除,貼春聯,穿新衣,還有更多忙的事情等著我們哩!
這就是我家鄉的臘八習俗。其實不論是喝臘八粥還是吃臘八蒜,這背後蘊含的都是每個人對於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那麼,你的家鄉有什麼獨特的風俗呢?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3在剛剛過完的新年中,我的家鄉有很多風俗,如:穿紅衣服,貼春聯,包餃子……不過我最喜歡放鞭炮,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到底是如何放鞭炮的吧!
小年那天中午,我和爸爸在家鄉的大街上買了許多鞭炮,如:轉碟、大地紅、飛車……但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一直到除夕前一天,我都會偶爾出去放鞭炮。等到除夕晚上只剩了大地紅、魔術彈和飛天火箭了。下面我來講講除夕晚上我放鞭炮的故事吧!
那天晚上,月亮被雲彩擋住了,風也很小,正是放鞭炮的好時機。我和爸爸拿著鞭炮走到了廣場,准備開始放鞭炮。我們第一個放的是飛天火箭,爸爸把它插入雪堆,然後拿打火機把它的引火線點燃,只見它不停地向地面噴火花,突然猛的一噴,「嗖」地一聲飛得足有10米高,還噴出一大串火花,好看極了!放完飛天火箭後,我們又放了魔術彈。放它的方法和飛天火箭一樣,只見它「砰」的一聲向上噴出一串火花,足有15米高!而且一次噴的是綠色的火花,一次是紅色的火花,我數了數,居然一共噴了30下!
爸爸一邊看放鞭炮,一邊講道:「其實放鞭炮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隻怪物叫『年』,它每年的除夕都來吃人!有一年一個老人在除夕的晚上等『年』來了以後,那個老人放鞭炮把『年』嚇跑了,從此『年』便不敢來了。」我算了算,這是我第7次聽別人說這個傳說了!
聽完以後我改放了大地紅,因為它的引火線很短,所以差一點炸到我!後來我發現可以先用打火機點燃一根小樹枝的尾端,再點燃引火線。所以,做任何事只有用正確的方法和好的技巧,才能把事情做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最隆重的一個傳統節日,放鞭炮是它的風俗,可以烘托節日氛圍,但是隨著空氣質量越來越差,應該減少放鞭炮,從我做起,讓我們的家鄉每天都擁有藍天!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4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江蘇泰州,在我們家鄉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小夥伴們,我就給帶大家感受下屬於我家鄉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作為春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雖然元宵節沒有大年初一那麼熱鬧,但是元宵節是春節的尾聲,過好元宵節,象徵的整個春節的.圓滿謝幕!
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一家家點亮盞盞精緻的燈籠,照亮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人們三五成群,一家人早早的吃完晚飯,來到非常熱鬧的街市,東逛逛、西看看。街上的商鋪都鋪滿了有關元宵節的商品,大人和孩子們挑選著各自喜愛的東西,臉上洋溢著快樂的微笑,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賞燈、猜燈謎。孩子們吃著以芝麻、白糖、豆沙等餡料,用糯米粉包的圓子,寓意著團團圓圓、吉祥如意;正月十五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人們都爭先恐後地走出家門,聚集在一起,欣賞著美麗的夜景、享受著春天即將到來的氣息。
元宵節除了吃以外,最有趣的習俗就數賞燈和猜燈謎了,相傳漢明帝永平年間,皇家為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每逢正月十五便下令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參拜神佛。此後這種風俗便流傳到民間,直至現代,人們為了增加其賞燈的趣味,便在各種彩燈下懸掛著紅絲帶,在絲帶上寫著謎面,讓大家來猜謎底,大人們聚集在一起,互相競猜著,人們絞盡腦汁地冥思苦想,終於猜出謎底,臉上充滿了勝利和喜悅的笑容,我想這就是屬於元宵節的狂歡吧。
走在喧鬧的街上,大人們牽著小孩的手,小孩們手牽著各式花燈,盡情著享受著節日的快樂,以飽滿的熱情迎接著一年新的開始,享受著美妙的元宵節的狂歡。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5「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我的家鄉——淳安也不例外,現在就由我來跟你們講講淳安的風俗吧。
就在千島湖一旁的金峰鄉朱家村,在每年的陰歷正月初六,他們的宗祠內就會擺滿101個豬頭,聽爸爸,說這個習俗可大有來頭呢,據說宋代大文學家朱熹是宋家村人民的祖先,還聽說,「賽豬頭祭祖先」這個習俗就是朱熹的重孫子,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這一習俗,在當地已經有800餘年的歷史了,在這一天,各家各戶都會拿著自家的豬頭一同擺到宗祠內一較大小,並比賽誰家的豬頭最有創意,村裡頭最有威望的老人會對豬頭進行評議,最後選出最好的發紅包,發年畫以示鼓勵。
就在去年的正月初六,我和爸爸也去了一趟金峰鄉朱家村,來看了一場熱鬧又盛大的「豬頭大賽」。
我們到了那兒已經是上午十點鍾了,此時祠堂外面的空地已經被圍的水泄不通,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舞獅們踩著節拍輾轉騰挪,甚至還疊起了羅漢,神采奕奕,精彩非凡,為這個春節增添了幾分「精氣神」惹來了陣陣叫好聲。
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從這人流中擠進祠堂,只見100多個大豬頭,整整齊齊的擺在桌案上的提籃里,一個個都精心的「美顏」和「點綴」過。還配以萬年青,天竺葉,鮮花,水果,不少還貼著福字,喜氣洋洋,饞的我直流口水,要是現在可以吃的話,我真想上去咬兩口。
舞獅之後就是由村民演出的竹馬表演,濃妝艷抹的村民腰間繫上竹馬,一手拎著馬脖,一手舞著馬鞭,和著音樂翩翩起舞。
最後,「豬頭大賽」經過逐一比拼稱重,決出了一、二、三名,掌聲和歡呼聲響徹了整個祠堂。
那天晚間,朱家村還舉行了豬肉宴席宴請所有遠道而來的賓客。
家鄉的風俗初二的作文 篇6我的家鄉在山西,在這里有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十分有趣。
就拿端午節來說吧,在這一天里,人們會吃粽子,喝雄黃酒,戴花繩。而這些習俗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小時候一次戴花繩的有趣經歷了。
那是在我四五歲的時候,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從街上買回許多五顏六色的花繩。花繩,又叫五彩絲,也叫五色絲,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很漂亮。媽媽在我的手腕與腳腕上戴上花繩。許久後,我心生疑問,便對媽媽說:「媽媽,在端午節這天為什麼要帶這種花繩呢?」媽媽對我說:「古時候,這種繩子是由五種顏色的細繩編成的,並不像現在這么多顏色。而這五種顏色也代表著五行,據說可以避邪。」那時我不懂,又問:「媽媽,邪代表什麼呀?」媽媽又說:「就是不好、不正義的東西,你長大就明白了呀!」「哦,原來是這樣……」
端午節後的一天,下雨了,媽媽便把我的花繩丟在水泊之中了。我又不懂了:「那麼漂亮的花繩為什麼要丟在臟水裡呀!」媽媽說:「順著水流走,代表著煩惱與憂愁都漂走了。」「那我一定會很開心了。」「哈哈……那隻是一個說法而已。」「啊?好吧!」
後來我們還吃了粽子,粽子里放著江米和紅棗,還有花生米。吃的時候放點兒糖,甜絲絲的,可美味了。那種味道令人留戀,讓人懷念。後來我才得知端午節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中華民族風俗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每個節日都有不一樣的,、特殊的意義,我們一定要把這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