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阜陽風俗民歌

阜陽風俗民歌

發布時間: 2022-09-30 12:38:28

1、阜陽過節民俗有什麼

安徽省阜陽市節日介紹:
1、除夕和春節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陰歷一年最後一天或這。-天的晚上,故又稱"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歲除"。按舊俗臘月廿三日為灶日,應祭灶君。臘月廿四日為小年,從這天起直到除夕,家家都要打掃衛生,購置年貨,農村要殺豬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種點心,腌制各種臘味。另外還要貼年畫。城裡人則往往買些水仙花、臘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節日氣氛。當夜幕降臨時,合家團聚,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席上菜餚一般是十分豐盛的。夜間通宵不睡,市民一般在家觀看電視節目,名曰"守歲",當新的一年鍾聲敲響時,霎時鞭炮齊鳴,迎接新春。為保證市民安全,在市中心已禁放爆竹,但以其他方式歡度春節。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一片喜氣洋洋。舊歷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新年,初一拂曉,人們都穿戴整齊,合家向長輩拜年,平輩間相互拜年。長輩還要給孩子們送紅紙包的壓歲錢,祝賀他們增加一歲。初一下午以及初二、初三出外向親友賀年,現在通訊發達了,不少人都用電話或網上拜年。現在可視電話已開始走進人們生活。當你給遠方親朋好友拜年時,對方接聽者的音容笑貌會立即清晰地展現在電視顯示屏幕上。那清晰的聲音,高質量的畫面,能讓你感受到與親朋猶如面對面談話般的親切。初四,不少人都買了活鮮鯉魚"接財神"。因"鯉"和"利"讀音相近,再因從水裡抓出活鯉魚穿絲繩貼紅紙的時候,頭尾翹起,像大元寶似的。初一到初五,街巷十分熱鬧,往寺院進香或逛廟市者絡繹不絕。商號店鋪在初一至初三都告停業,叫做"封關"。有的停業到初五,這是一年中職工們惟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財神,晚上吃財神酒。

2、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上元節,這天晚上稱元宵。鬧元宵算得是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餛鈍,晚上吃元宵,又名吃湯圓。元宵節,在舊上海城內外好幾處鬧市搭起高大燈棚,各種花燈聚集一起,蔚為壯觀。黃浦江上檣帆林立,有些船隻桅桿上掛起了燈。在郊野田間同樣到處掛著燈,稱做"望田燈",也是預兆五穀豐登之意。"耍龍燈"是郊縣一項熱鬧的節慶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帶尤盛,表演時伴以十番鑼鼓,有時數十條龍燈相會表演搶龍珠。婦女們在元宵節還要"走三橋",傳說在月色校潔的晚上走過三座大橋,便可終年除卻百病。舊上海城內外,水渠縱橫,橋梁很多,走過三橋是很容易的。在當時去小東門外走一走陸家石橋的人就格外多的了。
3、清明節三月里清明節,人們借著掃墓的機會到郊野去踏青。三月十五日多去龍華寺進香。這一天龍華鎮上廟市極盛。很多人喜歡看桃花,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清乾隆李行南《竹枝詞》寫道:"三月十五春色好,游蹤多集古禪關;浪堆載得鍾聲去,船過龍華十八灣。""龍華晚鍾"原是上海八景之一。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後誕辰,祈求天後神佑,上海的閩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瀾利適"。當時天後宮里信徒供祀天後,並邀戲班子演戲。
4、立夏節四月里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5、浴佛節四月初八浴佛節(釋迦牟尼誕辰),這天寺廟要拂去佛像身上塵土,誦經禮拜,大的寺院如靜安寺和方浜路的廣福寺都有盛大廟會,廟會期間,山門外百貨畢集,進行土特產品交流。
6、端午節五月忙著過端午節,家家裹糯米粽子,或稱角黍,門上都要掛上菖蒲、艾蓬、蒜頭,意為"避邪"。正午飲雄黃酒。以蒼術、白芷、芸香等葯物煙熏室內。以雄黃抹在孩子額上,用來祛濕解毒,消除穢氣,意味著安度炎暑,不染疫癘。當令食物是棕子、批把、黃魚、大蒜。端午節令人最感興趣的是看龍舟競渡。
7、觀音誕辰六月十九日觀音誕辰,佛寺里香風又盛了,很多佛教信仰者,雲集寺廟。
8、七巧會七月七日,是俗傳牛郎織女雙星渡河的時候,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會"吃巧果。
9、中元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寺廟中做道場,放"焰口",並在水池放蓮燈,稱"盂蘭盆會"。
10、地藏王生日七月三十日,佛教傳說為地藏王生日,舊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園遍插棒香並點燃蠟燭叫做"地燈"。
11、中秋節
七八月中秋,是賞月季節。人們出遊看月華,稱做"走月亮"。舊上海很多人喜歡到小東門外陸家石橋觀賞橋下月影盪漾。"石樑夜月"便是"滬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東城觀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寧去觀潮。近年來,還有不少人觀看"上海桂花節"的各種表演。
12、重陽節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陽糕,嘉定和川沙高橋等地則制松糕,都是應景的食品,又以菊花等釀酒,人們暢飲重陽酒《這天為應古時桓景登高避災的故事,居民又有登高之舉,松江余山及豫園大假山都成為登高勝地。13、菊花會九月中旬菊花會,很多文人雅士,舉行菊花會,賞菊題詩,有各種各樣的名菊,萬卉齊放,高低疏密,瓷盆竹格,無不盡態極研,爭奇斗艷。
14、冬至節十一月冬至節,冬至前一日,舊俗磨米粉蒸花糕,做粉圓,饋送親友,如同賀年。
15、釋迦牟尼得道日十二月初八,相傳是釋迦牟尼得道日,民間煮食"臘八粥",而寺廟尤為盛行,用胡桃、紅棗、栗、蠶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與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後僧人分食,並饋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16、送灶神十二月下旬,人們忙著送年禮。二十四日做謝灶團,以酒、果、團子、元寶糖把灶,送灶神朝天。元寶糖是一種膠牙的飴糖,意為用此膠住灶神的嘴,不讓他上奏人間的罪過。

2、格拉條之歌歌詞

《格拉條之歌》

演唱:劉天偉

作曲:劉天偉

作詞:劉天偉

大清子起床,天上出嘍太陽

心情很好,得把肚皮填鉋

哪兒我都不去,就吃格拉條子

老哩少哩都說好,好吃哩狠哩狠

老闆俺來了,給俺弄碗格拉條

多放點豆芽子,多擱點辣椒

還有那個芝麻醬,別忘了給俺放

沖上一碗雞蛋湯,快點快點

饞哩我哈拉子往下淌,格拉條長格拉條香

一頓不吃肚子里頭,急哩慌

格拉條得勁格拉條爽,吃飽喝足嘴一抹

啥都不想,格拉條長格拉條香

遠來哩客你們都得,嘗一嘗

格拉條得勁格拉條爽,恁好吃的東西

只有擱阜陽!,大清子起床

天上出嘍太陽,心情很好

得把肚皮填鉋,哪兒我都不去

就吃格拉條子,老哩少哩都說好

好吃哩狠哩狠,老闆俺來了

給俺弄碗格拉條,多放點豆芽子

多擱點辣椒,還有那個芝麻醬

別忘了給俺放,沖上一碗雞蛋湯

快點快點,饞哩我哈拉子往下淌

格拉條長格拉條香,一頓不吃肚子里頭

急哩慌,格拉條得勁格拉條爽

吃飽喝足嘴一抹,啥都不想

格拉條長格拉條香,遠來哩客你們都得

嘗一嘗,格拉條得勁格拉條爽

恁好吃的東西,只有擱阜陽!

兒童:格拉條長格拉條香,一頓不吃肚子里頭

急哩慌,格拉條得勁格拉條爽

吃飽喝足嘴一抹,啥都不想

格拉條長格拉條香,遠來哩客你們都得

嘗一嘗,格拉條得勁格拉條爽

恁好吃的東西,只有擱阜陽!

只有擱阜陽!,只有擱阜陽!

只有擱阜陽!,只有擱阜陽!

嗨!!

(2)阜陽風俗民歌擴展資料:

《格拉條之歌》是由皖北民歌藝術家劉天偉填詞譜曲並演唱的一首極具地方特色的阜陽民歌,歌曲以極具代表性的阜陽特色食品格拉條為題材,生動描述了阜陽人民對格拉條的喜愛,以及對家鄉阜陽的熱愛之情。

皖北起源於清康熙九年廬鳳道,光緒三十四年更名皖北道,范圍包括安徽長江以北的廬州府、鳳陽府、潁州府、安慶府和亳州、泗州、六安州、滁州、和州。現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陽、淮南、亳州6個省轄市。

3、請大家都說說阜陽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典範吧

阜陽的民俗文化堪稱豐富多彩、斑斕多姿。

1、民歌

民歌:阜陽民歌感情朴實,曲調流暢,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淮北特色。曾經廣為流傳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綉》、《看戲》、《貨郎子調》、《李玉蓮》等。

2、曲藝

阜陽在安徽省享有「曲藝之鄉」的美譽。據初步調,源於或流散全市的曲種有淮詞、清音、鶯歌柳、琴書、墜子、道情、大鼓、評書、三弦書、端公戲、灶書、蓮花落、杠天神、講聖諭、相聲、大小鐃等近20種。

3、舞蹈

阜陽民間舞蹈有40多種,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燈舞蹈已蜚聲海內外,自立於世界舞蹈之林而別具風姿。龍燈舞:是阜陽人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之一。

表演時,整個龍燈搖頭擺尾,蜿蜒起伏,時而上下翻飛,時而卷縮盤結,表演場面威武雄壯、氣勢磅礴,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阜陽的地形地貌

阜陽市北部與黃河決口扇形地相連,南部與江淮丘崗區隔淮河相望,全境屬平原地形,地勢平坦。僅東北部有龍山、輝山、狼山、雙鎖山等石灰岩殘丘分布,其中龍山海拔105米,為全地區最高點;其餘均屬平原地貌,平坦舒展,一望無際。

阜陽市地勢西北高而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略有傾斜。東南以潁上縣姜檯子南部地勢最低,海拔17.5米。西北與東南相對落差為14.4米,地面比降為七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

由於阜陽市近代受淮河及其支流蜿蜒切割變遷和黃河歷次南泛的影響,境內沖積物不斷交互堆積,形成了平原之中崗、坡、窪地相間分布,小區地形起伏跌宕,具有「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徵。

4、安徽的民間小調有什麼?

安徽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南有秀美偉岸的黃山,西有擎天一柱的天柱山,其間有長江穿行東去,與淮河並行,安徽人民世代生活勞作在這里,創作了大量優美的民歌。安徽民歌由於地處黃河文化與長江文化的中間地帶,從語言、習俗到氣候都帶有過渡性,因此,總體上富有南北風格並存與兼容的音樂特徵。安徽地域廣闊,各地人民群眾在語言、生活、風情等方面都存有較大差異。根據地域的分布,可以劃分為五個色彩區域。

  

皖北民歌粗獷朴實、色彩明快。如宿縣、阜陽等地,由於地處淮北,在文化、語言等方面具有中原文化的特點,同時滲透楚、吳文化,民歌風格粗獷豪邁、節奏平穩、旋律起伏。代表作有《摘石榴》《地上黃河幾道彎》等。



花鼓是我國一種民間歌舞,南宋時期就有記載,是由農民在田間插秧時擊鼓演唱發展而來,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鏜鑼,女打小花鼓,邊歌邊舞,有時增加樂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風格、曲調不同。


5、安徽阜陽的家鄉風俗是什麼?

安徽阜陽的家鄉風俗是:

1、臘月二十三/四:祭灶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通常說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南方臘月二十四,咱阜陽這兩天都是祭灶。從這天開始,阜陽春節開始忙碌起來~

祭灶這天要大掃除,收拾一個嶄新的家過大年。尤其是鏟鍋灰、掃牆壁,鍋碗灶台洗刷干凈,有的家庭還會在自家的廚房牆上張貼灶王爺的畫像,供上麻糖、水果、肉類等祈求灶君保佑全家的平安。

2、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民間有說法:」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小時候窮,一年到頭吃不了幾回肉,過年殺豬也是一年中的一個期盼。

現在自家養豬的少了,豬肉也基本都是到集市買,除了豬肉,雞肉、牛肉、魚等都是必不可少,蘿卜、芹菜、豆芽、干木耳、紅棗、八角桂圓等調料,這些都是要提前備好的。

3、臘月二十七:團聚

之所以要在臘月二十七這一天殺雞是因為諧音,「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其實,臘月二十七殺雞也是有講究的。

殺好的雞,不在當天吃,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

因為雞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另外,因為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當然也要提前准備好了。

臘月二十七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一樣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

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以前家家戶戶吃的還是用酵子做的發面饃,所以這天主要發面做饃,蒸包子。

阜陽人鍾愛的饊子、炸丸子、麻葉、魚、油角(juǒ)子、油餅子等也基本是這天開始炸。炸的越多越顯得家庭富裕。已經放寒假的小孩子們,只管盡情的瘋玩就行了。等炸好了,大人會喊著小孩子趕緊趁熱吃幾個。

發面饃有方的有半圓的,尤其是地鍋燒的發面饃,饃底焦香,又大又甜,蘸上自家醬豆子,排尚里很。過年蒸饃要比平時講究很多,有的家庭會在蒸饃里放個蜜棗,還有的家庭會在饃上點個紅花寓意吉利。

4、大年三十:貼春聯、除夕年夜飯

今年沒有年三十,臘月二十九,就是新年的前一天,這天所有人都在忙碌,我家一般是我爸忙著貼春聯,我媽會提前給和好麵糊。

大門大門、中堂、廚房,家中如果養有雞和豬,雞窩和豬欄也會貼上,圖個喜慶~

我媽准備中午的一大桌子飯菜。每年的餐桌上一定有紅燒魚、紅燒肉、炒小雞、涼拌牛肉、菠菜粉絲、花生米、芥菜絲、炒皮絲、蒜薹炒肉絲、粉雞湯...

到了下午,一家人就會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有的負責和面擀皮,有的負責包,包好了放冰箱里凍著。

到了晚上,喝酵子茶、吃湯圓、看春晚,就像是一個過年的儀式,小編最喜歡吃黑芝麻餡的湯圓,軟軟糯糯的外表,濃濃的黑芝麻香,吃到嘴裡滿滿的溫情。

家長們經常一夜不睡覺守歲,還會把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悄悄塞進我們的枕頭底下,收壓歲錢,真的是童年時期一件非常開心的事~

5、正月初一:串門走親戚

大年初一,還會起個大早,放開門炮和長長的鞭炮。

如果是已分家單過的男人,天一明兒,就踏著厚厚的積雪,一家人整整齊齊,帶著妻子兒女去給爺爺奶奶、爹娘拜年。大年初一這天要吃餃子、吃湯圓,寓意事事如意,全家團圓美滿。

到今天有些老一輩的阜陽人還保留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干凈,年初一不動掃帚、不潑水、不倒垃圾。一家人換上新鞋新衣服,女孩子還要紮上漂亮的頭花。

6、正月初二:回娘家

阜陽當地的風俗是初二走姥姥家,新女婿走老丈人家。出嫁的閨女要給父母買些禮品,要帶些紅包,分給娘家小孩,在娘家吃個團圓飯。

初三朝後都在奔波在走親戚的路上,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有的親戚一年只有過年才能見一面。親戚多的估計要送禮送到元宵節前後。

7、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看花燈、吃湯圓、趕集會。

正月十五大似年。這天好多集鎮都有傳統的古會,早上吃餃子,晚上吃元宵。這天家家都鎖門趕會,主要買春耕用具、春天衣物以及晚上的煙花炮竹。正月十五吃元宵,有團圓美滿的意味。

8、正月十六:回娘家,送老雁

「老雁饃」一般是女兒出嫁後,每年陰歷正月十五到陰歷二月初二前送到,要送給父母的一件禮物。之所以叫做「老雁饃」,是因為老雁就是女兒的象徵,像候鳥一樣出嫁的女兒,也銘記要定期回家看望父母。

6、請大家都說說阜陽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典範吧

阜陽人傑地靈 文化底蘊異常深厚 在歷史上,位於淮河中游北岸的阜陽,不僅是物產豐富、人文薈萃之地,而且也是個「襟帶長淮、東連三吳」的交通要沖。

阜陽擁有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包括春秋戰國「三子」(老子、莊子、管子)、魏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華佗、陳摶等在內的眾多古代名人。宋代文壇的「頂尖高手」,如歐陽修、蘇軾、楊萬里、黃庭堅、晏殊、周邦彥等都曾在這里做官,留下了大量稱頌阜陽的優美詩篇。
執唐宋八大家「牛耳」的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更是「歸根」於此,作為自己的最終歸宿,並沒有魂歸江西故里。
當初,歐陽修由揚州移知潁州的時候,尤喜歡潁州西湖,並寫詩贊之曰:「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晚年後,他又自號「六一居士」,長期居留於此。北宋神宗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66歲的歐陽修卒於潁州西湖(現阜陽西湖)私第。數百年來,歐陽修的子孫依舊繁衍在皖北大地,人數已達數千。
歷史上的潁州西湖曾與杭州西湖難分伯仲。宋代詩人楊萬里說:「三處西湖一色秋,錢塘汝潁與羅浮」,汝潁即是指今天的阜陽。曾在阜陽為官的宋代大文豪蘇軾更感嘆曰:「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
明代《正生潁州志》載:「西湖身三十里廣三里,水深莫測,廣袤相齊。」《大清統一志》雲:「潁州西湖名聞天下,亭台之勝,觴詠之繁,可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古今稱頌潁州西湖風景之美的詩篇多達259篇。
阜陽民俗文化也非常豐富:
一、民歌
民歌:阜陽民歌感情朴實,曲調流暢,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淮北特色。曾經廣為流傳的有《逃荒》、《摘石榴》、《十大綉》、《看戲》、《貨郎子調》、《李玉蓮》等。
吹打樂:樂器有班鼓、邊鼓、手板、大鑼、小鑼、水鑔、大鑔、架排雲鑼、班笛、小喇叭等,音樂豪爽奔放,善於表現喜樂歡騰的情緒。
鑼鼓棚子:是船民鼓樂班,多以邊舞邊鼓的行樂出現,演奏氣氛熱烈。
響樂班:以吹管樂為主,即嗩吶班,用以婚喪嫁娶活動。
二、曲藝
阜陽在安徽省享有「曲藝之鄉」的美譽。據初步調,源於或流散 全市的曲種有淮詞、清音、鶯歌柳、琴書、墜子、道情、大鼓、評書、三弦書、端公戲、灶書、蓮花落、杠天神、講聖諭、相聲、大小鐃等近20種。
三、舞蹈
阜陽民間舞蹈有40多種,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強烈的地域特色,其中花鼓燈舞蹈已蜚聲海內外,自立於世界舞蹈之林而別具風姿。
龍燈舞:是阜陽人民最喜愛的民間舞蹈之一。表演時,整個龍燈搖頭擺尾,蜿蜒起伏,時而上下翻飛,時而卷縮盤結,表演場面威武雄壯、氣勢磅礴,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鬥牛舞:是阜陽搬運工人從鄉間生活中??牛抵頭的趣事中得到啟發編排出來的。鬥牛舞語匯簡單、粗獷、豪放,表現出搬運工人剽悍、爽朗、頑強的性格特徵。
獅子舞:表演時,由一男一女訓獅武士各執綉球,引獅入場。在熱烈歡騰的鑼鼓聲中,扮獅人表演獅子的各種動作,如:抖威、炸毛、搖頭、擺尾及竄、跳、滾、撲、站、卧、翻等,還可表演上高桌、滾綉球、走梅花樁等高難度技巧。
三仙會舞:流行於阜南朱寨一帶。表演時,3個高大的巨人,左右搖擺,前仰後合,在民間打擊鑼鼓伴奏下自由地表演。
肘歌舞:肘歌由「座子」(執撐者)和「架子」(表演者)組成,內容以傳統摺子戲為主,在鼓樂配合下,且行且舞。
趕犟驢:由民間老藝人李賀軒1935年創作,舞蹈表現新婚媳婦騎毛驢回娘家途中的趣事。
竹馬:從民間祭祀活動演化而來。舞蹈時,鑼鼓聲聲,旌旗獵獵,表現了馬隊馳騁疆場,奮勇殺敵的戰斗場面。
打玉扇:表現1對青年夫婦在趕會途中發生的趣事,二人載歌載舞,反映出青年夫婦愛情生活的甜蜜和美滿。
花鼓燈:早在宋代就在阜陽流傳,屬安徽省三大花鼓燈流派之一。其表演形式是:由「領傘」引出「鼓架子」(男演員)和「蘭花」(女演員),上場表演歌舞,主要是跑隊形。傳統的隊形有走四門、五朵花、三引場、蛇蛻殼、別籬笆、滿天星、二龍吐須等,全場隊形變化均由領傘指揮,節奏歡快、氣氛熱烈。
四、文化活動
阜陽的傳統廟會和民間燈會也是一條色彩斑斕的群眾文化活動風景線。傳統廟會除開展大型民間商貿活動 外,也利用廟會唱大戲、演雜技、說曲藝、玩雜耍等。阜陽有名的燈會有界首燈會、潁州燈會、沙河燈會等,頗受群眾歡迎。
五、戲曲
淮北梆子本稱梆劇,又稱高梆、土梆。其源系秦腔傳入阜陽後吸取當地流行的墜子嗡、灶王戲及民歌小調,逐漸衍化成具有淮北地方特色的梆子劇種。
今年是歐陽修誕辰1000周年,阜陽市以此為契機,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創造先進文化,建設文化大市。
全文來自: http://www.fy22.com/read.php?tid=41917

7、阜陽臨泉春節習俗

阜陽臨泉春節習俗有:節前理發、放開門炮、點紅蠟燭、送大雁饃、舞獅子燈。

在阜陽,新春忌動刀剪,尤忌諱新春理發。於是過了小年後,比搶年貨排更長隊的就是理發。而一到過年,老長沙理發店甚至可一直休到正月十五。因那段時間,前來理發的人已變得極少。

除夕夜裡,一旦新年的鍾聲敲響,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會從四處傳來,繽紛多彩的焰火將夜空照得通亮。這正是人們用這種方式在迎接新年的到來,俗稱放「開門炮」。

在阜陽地區的鄉村,人們過農歷新年時有一個自古沿襲下來的傳統民俗。從大年三十晚上開始,直到新年的名列前茅天,堂屋(客廳)中點燃兩支紅蠟燭,紅蠟燭的中間擺上一些貢品,像雞、魚、肉等,在這段時間中紅蠟燭,不許滅掉。

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俗稱回門,在女兒回門的時候,有一樣禮物是必不可少的……「大雁饃」!在阜陽,每到正月初二和正月初六,女兒女婿和孩子們帶著「大雁饃」回娘家,大雁饃是一份代替孝心的禮物,表達了晚輩對長輩的敬意。

8、阜陽有哪些特色的民歌

肯吃頭,賣香油,賣恁乾娘一屁歐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