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羊有哪些風俗

羊有哪些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29 13:29:51

1、農村民俗給小孩送羊的來歷

版本一

據說來源於神話故事沉香劈山救母的情節:沉香是個孝子,其母三聖母被母舅楊二郎壓在華山底下,沉香用神斧劈開華山,救出了自己的母親。他看到母親深受折磨,要砍殺虐待其母的舅舅楊二郎,聲稱要「剝其皮」、「食其肉」,而三聖母念及與楊二郎的兄妹之情,阻止了沉香,沉香就提出要楊二郎每年送上一對活羊,以此來作為「楊」的替身,如同年年剝他的皮,吃他的肉,以解心頭之恨。這話傳到了楊二郎這里,為了重修兄妹之好,即刻在第二天,農歷五月十三日,趕著兩只活羊來到沉香這里。這個神話故事在河北南部流傳得相當廣,因而在民間也漸漸興起了外祖父或舅舅給小外孫或小外甥送羊的風俗,並把五月十三日(農歷)定為「送羊節」。不過這里送羊的含義是表明舅舅或者外祖父對小外孫或小外甥的親近和喜愛。但除了少數富裕戶外,大多數家庭難以支付每年一隻活羊,因此改送面羊表示。農歷五月上旬,正是新小麥上場的時節,大家用新收的小麥磨成麵粉,蒸成面羊,於五月十三日送到外甥家去,藉此聯絡親戚感情。

版本二
相傳當年劉秀跑南洋,王莽為了篡奪王位加害劉秀。為了逃生,劉秀躲避在一座寺廟內,也是老天爺保他不該滅亡———蜘蛛吐絲把廟門纏繞,好似已很久無人來過,是以追兵誤認為是座荒廢已久的寺廟。劉秀躲過了這一劫難,後來劉秀稱帝。王莽為了自保,也為了和外孫處好關系,每年六月份給劉秀送羊表示悔意,也表示送陽壽的意思。

版本三
山羊
很久以前,城西劉庄有一戶人家———張氏和兒子劉小兒。張氏早年守寡,生活靠娘家接濟。只是她對兒子過分溺愛,使劉小兒越長越驕橫。一次,因飯菜稍不合口,竟把他娘推了一跤。張氏痛哭了一場,便回娘家了。後晌,張氏才回來。劉小兒又急又怕,急的是娘走後把他餓了一頓,怕的是舅舅來整他。誰知,張氏只對兒子說,到他姥姥家瞧羊去了,一隻母羊下了羊羔。到六月天草肥了,舅舅就把羊送來。劉小兒這才放了心。
到了六月,舅舅果然送來五隻羊,劉小兒每日趕上羊群到野外放。一天,他在樹陰下,發現兩只小羊拱到母羊奶穗下,先跪下兩條前腿,而後才吸奶,覺得很有意思,便問一位過路的老農。老農語重心長地說:「這羊羔知道它娘生養它的艱難,所以吃奶時要先下跪,謝老母生養之恩吶……」劉小兒聽著,突然對老人說了聲:「多謝!」扭頭就跑。他一口氣跑回家,撲通一下跪到母親面前,哭著說:「娘啊,往日孩兒不孝,真是連羊羔都不如啊……」從此,他一改舊習,敬孝母親,幫助鄰里,學農活,持家務,和母親過起了美滿如意的日子。

2、羊的文化傳統

<

3、每年的七月十五鬼節,聽說山西家家都要做面羊,「面羊」是個什麼東西?

山西的傳統習俗是每年的七月十五叫做鬼節。陵川民間流傳的一首童謠,童謠中說的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每年陰歷六月初六, 姥姥、舅舅都要給外孫、外甥送「羊」,「羊」是一種麵食,用麵粉加工而成,也叫「面羊」。 當地許多人家每年都要製作「面羊」送給自己的外孫女。

山西民間麵塑以造型藝術的身份出現是近幾年的事,過去它只是一種被裝飾過的食品,故從歷史上講既無作品記載也無珍品傳世,實在是一大憾事。

姥姥給外孫送面羊的風俗,走遍全國上黨地區有此規矩。傳說這是因為炎帝神農氏在此嘗百草,識五穀。傳農耕時,先用羊嘗,羊食之無礙,炎帝方頒令播種。

姥姥家為護育外孫健康成長,必蒸「面羊」代活羊送之。送面羊的規矩很講究,小兒做滿月時,姥姥(或娘舅)家除送帽子、鞋、衣服、銀器首飾、大小被子外,還得蒸一份「面羊」。

 整個陵川都興送羊,只要女兒生了孩子就送羊,或姑娘取過三年不生孩子,就提前送羊。送面羊這種風俗只在上黨地區流行,其他地方沒有。還有一種傳說:炎帝神農氏在此嘗百草、識五穀、傳農耕時,先讓羊嘗,羊食之無礙,炎帝方頒令播種。

關於送羊的來歷,年輕人能講出來的已經很少了,好多不知道為什麼要送羊。隨著民間傳說的減少,一些民俗事象的流傳也越來越少。中國的民間故事極為豐富,這些故事,有許多和民間習俗有關,有的還蘊含著極為深厚的哲理。

因此能看出來羊對他們的貢獻是比較大的。真是世界之大,千奇百怪的事情都有啊,但是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且民間的故事也是極為豐富的,這些故事和民間的習俗有關,有著深厚的哲理。

4、入伏吃羊肉是什麼地方風俗 入伏吃羊肉有什麼好處

導讀:入伏吃羊肉是三伏天頭伏的習俗之一,不過吃羊肉也是一定地區的習俗,並非全國人民都在入伏這天吃羊肉,那麼入伏吃羊肉是什麼地方風俗?入伏吃羊肉有什麼好處呢?想知道入伏吃羊肉的說法,就來看看我的介紹吧。

入伏吃羊肉是什麼地方風俗

據說,入伏吃羊的習俗源於對炎帝和祝融的崇拜,以及對彭祖善於烹羊的傳承,最早盛行於漢代。漢代揚暉在《報孫會宗書》說:「田家作苦,歲時伏臘,烹羊炮羔,斗酒自勞。」現在這種習俗流傳下來,入伏後新麥成熟,新酒釀成,羊肉肥美,許多羊肉館在這一天都推出全羊宴。

我國魯西南、蘇北、皖北、豫東等地區都有三伏天「伏羊」(即三伏天品食羊肉)的傳統。因為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所以,這些地區長久以來流傳著「夏天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大暑吃羊肉湯,冬天不用穿絨衫」的說法。

「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葯方」。眾所周知,羊肉是發汗的食物,是冬日裡再好不過的美食,徐州人卻迎難而上,在一年中最熱的伏天吃加了紅油辣椒的羊肉。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汗排毒」。「伏羊節」是徐州的傳統節日。於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開始,在之後的一個月里,徐州百姓集聚在各個酒店、飯庄、羊肉館、燒烤攤,吃羊肉,喝羊肉湯,故曰吃伏羊。

入伏吃羊肉有什麼好處

羊在經過春冬兩季的滋養,膘肥肉嫩其肉燉出的湯味醇。所以有六月的羊肉賽人參的說法;

其二,三伏天,人們體內積存積熱,在夏天入伏後吃羊肉,據說可以清洗腸胃、消暑去濕。夏天,人們生吃蔬菜瓜果的機會較多,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喝冷飲、冰啤容易使胃寒,而羊肉可以暖胃生津、保護胃腸,驅散體內的積熱。

第三,中醫有冬病夏治一說,伏天吃羊肉,至冬身體強壯,尤能禦寒,可以預防一切誘發的疾病,所以在伏天吃羊肉喝羊肉湯有補氣養血的作用。

《黃帝內經》有記載:「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可見對於那些需要冬病夏治的患者來說,適時多吃羊肉可以祛濕氣、避寒冷、暖胃生津,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過,年老時體弱多病,是因為少壯時太貪涼。因此,在夏天適當的吃點熱性食物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

不過,「吃伏羊」並非人人適合。熱性體質、容易上火、身體容易發「癰疽疔癤」的人,並不適合包括「三伏補」在內的「冬病夏治」,別隨意嘗試。

另外,「吃伏羊」也要控制一定的量。以一到冬天就手腳冰冷的人為例,建議在「三伏天」的每一伏吃一斤至一斤半羊肉,一般伏前三天到入伏這一天,這三天是比較好的進補時機。

同時也要注意,不宜在溫度過低的地方進食。這是因為羊肉或羊肉湯有散熱、溫經、通絡的作用,「伏日」氣溫普遍偏高,人的機體急需散熱、排汗,在空調房內溫度過低,汗就排不出來,也就達不到散出內熱的作用,甚至還可能帶來其他疾病。

吃羊肉後不應馬上喝茶,否則容易發生便秘;吃羊肉不宜過量,如果吃羊肉後出現了腹脹,可用桑葉茶解之,這也屬於一物降一物。喝羊肉湯時也不宜加醋。

夏天吃羊肉會上火嗎?

由於羊肉味甘性熱,大家都會懷疑夏天吃羊肉會上火。很多人因此認為羊肉只適合冬令進補,夏天食用則不合時宜。

但中醫專家認為,恰恰是夏天吃羊肉,可以助體內驅寒解毒。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高溫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俗話說,「冬吃羊肉賽人參,春夏秋食亦強身。」據《本草綱目》載,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力,益腎氣」,是助元陽、補精血、益勞損之佳品。常吃羊肉對提高人的身體素質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不過,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夏天吃羊肉,當因人而異。如果是體質偏熱,陽偏盛的人,則不適合食用羊肉。

5、阿拉善盟吃羊肉有什麼風俗?

阿拉善盟比較有特色的,就是燒烤全羊。試想一下,在大沙漠里點一堆篝火烤上一整隻羊,一群人在那裡仔歌仔舞,一邊喝酒一邊吃肉,也是一種美好的經歷

6、送羊節的送羊節習俗

這一神話故事在豫北冀南一帶流傳很廣,後來老百姓中也興起了送羊的風俗。不過,送羊的意思,主要是表示老爺、舅舅對小外甥的親近。有一個時期送的是活羊,後來慢慢變成送面羊了。舊社會老百姓家窮,平時很少有白面,只好在新麥下來後送。這一帶一般年景是農歷五月初小麥上場,上旬末收打完畢。在麥罷送羊也是一個休息、串親的好機會。而「五月十三」這個習慣,沿習成因,一直保留下來。近些年又出現了送羊的新風俗:不少地方,不再是姥爺、舅舅給外甥送羊,而是外甥送羊給姥爺、姥姥和舅舅、妗妗,利用這個機會去看望老一輩。

7、徐州"吃伏羊"的習俗是什麼?

徐州"吃伏羊"的習俗是在每年入伏第一天,人們習慣從菜市場買回羊肉在家中烹飪食用。專而蕭縣當地的一些餐館門面屬上都會掛出「伏羊節」的條幅,喜歡熱鬧的人們會從家中走出,聚會在各個大小飯館吃羊肉,喝羊肉湯。

羊肉是溫性補品,溫陽祛寒,但並不是人人都適合食用,比如陽氣旺盛內熱重、陰虛內熱、濕熱體質,以及患感冒的人不宜食用羊肉,否則易助熱傷陰,動火動血,加重病情。

(7)羊有哪些風俗擴展資料:

民間自發形成的伏羊節里,羊的吃法也特別多:鮮美香溢的醇湯羊肉,後味純厚的紅燒羊肉,許氏麻辣羊蹄拐、火辣辣的川江羊肉,香脆可口的燒羊排,五味俱豐的燒羊頭、羊雜,許堂五香羊肉湯、吉祥三寶、爆羊肉、烤羊肉,一羊十吃。

而蕭縣民間坊里以城南許堂五香羊頭館為首,仍一如既往地維持著伏羊飲食文化的習俗,打出「蕭縣伏羊節」的招牌,至今已連續八年。

8、安陽送羊的風俗

即每年農歷五月,凡出嫁後當了母親的女兒,都要帶上禮物回娘家去「看羊」。
在安陽有一種習俗——送羊。即每年農歷五月,凡出嫁後當了母親的女兒,都要帶上禮物回娘家去「看羊」,而到了農歷六月,姥姥家再把羊送給外孫和外孫女,叫做「送羊」。隨著時代變遷,送羊已經演變為送面羊,但情意不變。豫北地區有「送羊」的習俗,女兒結婚生子後都要在農歷五月去「瞧羊」。民間流傳有「割罷麥子、打完場,誰家閨女不瞧娘。瞧娘不是瞧娘,是讓娘家去瞧羊。」之說,由娘家用白面蒸成羊形麵食24個(大、中、小羊各8個),送給女兒家。圖為7月7日,安陽市一百姓家「送羊」,並讓小朋友「背羊」的歡樂場景。
送羊節的風俗,主要是外祖父、舅舅給小外孫或小外甥送羊。如外祖父母已故,由舅父、妗子送羊。民間有「妗不倒,羊不了」之說。送羊時間濃烈一般是在農歷六月二十日之前,二十日之後送的羊稱為瘸羊。此舉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外孫長大成人要孝敬雙親。有的只送3年,有的送到外甥結婚後,有的只要外甥在一直送。河北省臨漳縣,河南省安陽城鄉頗為重視此俗。冀南、豫北好幾個地方都有這個風俗。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