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寧夏特色的節日風俗

寧夏特色的節日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28 22:16:03

1、中國寧夏回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寧夏回族重要民俗節日

寧夏回族民間節日主要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古爾邦節、聖紀節等。
開齋節:伊斯蘭歷每年9月。開齋節又稱肉孜節,屬於伊斯蘭教五大宗教功修課程之一,又叫「回民過年」。
古爾邦節:伊斯蘭歷年的12月10日舉行。
聖紀節:伊斯蘭歷年3月12日。

2、寧夏回族節日

1、開齋節:伊斯蘭歷每年9月。開齋節又稱肉孜節,屬於伊斯蘭教五大宗教功修課程之一,又叫「回民過年」。伊斯蘭教經典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在傳教前,每逢萊麥丹月(伊斯蘭歷9月)都會去麥加近鄰的希拉山澗沉思默禱。
2、古爾邦節:伊斯蘭歷年的12月10日舉行。古爾邦節又稱「爾德艾祖哈」,是阿拉伯語音譯過來的,含有犧牲、獻身的意思,每年在伊斯蘭歷年的12月10日舉行,古爾邦節的會禮和開齋節一樣,非常隆重。
3、聖紀節:伊斯蘭歷年3月12日。中國寧夏回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聖紀節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規模浩大的慶典。聖紀節,是回族的三大節日之一。相傳,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誕生在阿拉伯太陰歷象年(約公元571年)3月9日或12日,穆罕默德逝世於伊斯蘭教歷11年(公元632年)3月12日,據說與誕生的月、日相同。

3、寧夏回族有什麼習俗

寧夏回族居民的習俗包含服裝、飲食、宗教和節日四大方面,具體如下:
服裝習俗:
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所不同者主要體現在頭飾上,回族男子多戴白色或黑色、棕色的無沿小圓帽。婦女多戴蓋頭,特別是在西北地區:少女及新婚婦戴綠色的,中年婦女戴黑、青色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回族男子在節日或遇有紅白喜事時,喜戴白色小帽,婦女則戴披搭式巾帕,巾帕前端遮至下巴,後面披垂於肩頭。
飲食習俗:
在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回族很講究飲食衛生,注意淋浴和洗滌。走進農村回族清潔整齊的屋內,往往可看見門後房樑上吊著一個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淺坑,這里是人們經常沐浴大凈的地方。平時洗臉、洗手,則用湯瓶,而不用臉盆。至於酒,在伊斯蘭教初期僅限制用量,以不醉為限,後因有人酒醉出現貽誤正事、影響團結的行為,遂宣布為禁物,不可飲。
宗教習俗:
習慣在住地修建「禮拜寺」,多圍寺而居。禮拜寺漸漸統稱為清真寺。「清真」是「伊斯蘭」在中國的漢文意譯。「清真」一般解釋為「清潔真實」。飲食以米、面為主,吃牛、羊、雞、魚肉等。逢年過節炸「油香」、「饊子」等食品。回民很愛喝茶,招待客人時,還要在茶里加上冰糖、紅棗等。清真風味小吃享有盛譽。服飾:一般中年以上的男子都戴白色小帽,穿白襯衫、黑坎肩;婦女戴黑、白或綠色的蓋頭,老年婦女愛穿黑色大襟衫襖,農村婦女喜歡穿色彩鮮艷的服裝。喪葬:普遍實行土葬、快葬。一般早晨死去,中午就要埋葬;晚上死去,第二天早晨就埋葬。要請阿訇主持殯葬,將死者凈身後用白布包身土葬,用移屍匣運入墓地。
節日習俗:
回族有兩大節日即開齋節和古爾邦節,來源伊斯蘭教。齋戒為穆斯林「五功」之一。開齋節即是齋戒期滿的日子。一般在回歷的第九個月舉行齋戒、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古爾邦節在開齋節後的第70天,回歷的十二月十日舉行。因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大家宰殺牛羊慶祝,聚餐聯歡。

4、寧夏回族有什麼重大的節日

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

開齋節:每年教歷九月為齋月,男滿十二周歲、女滿九周歲以上的回民,都要封齋。齋戒期滿,逢開齋節,這一天從拂曉開始起來,洗大凈、沐浴凈身,換上新衣服,到清真寺會禮。

「古爾邦」:一般在開齋節後70天舉行。節前家家打掃衛生,炸油香、饊子、花花等。節日當天拂曉,沐浴凈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

聖紀節:紀念穆罕默德誕辰和逝世的紀念日。相傳他的誕辰與逝世都在伊斯蘭教歷3月12日,一般合稱「聖紀」,俗稱「聖會」。節日這天首先到清真寺誦經、贊聖、講述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跡,教育回族群眾不忘至聖的教誨,做一個真正的穆斯林。

其他節日

其他節日主要有阿術拉日、登宵節、白拉台節、蓋爾德節、法圖麥節、亡人節。

法圖麥節也叫「女聖紀」、媽媽會或姑太節,是一個紀念穆罕默德女兒的節日,在每年齋月十四。由婦女們親自出動,收斂錢糧,架幾個鐵鍋,熬雜豆粥,烙一些油香或炸油香,請阿訇念經祈禱並贊頌聖女的事跡,之後,讓全坊男女老少一起來吃。

阿術拉日源出希伯來文,意為「第十天」,一般指伊斯蘭教歷1月10日。相傳該日是阿丹、怒哈、易卜拉欣、穆薩等先知得救的日子;還傳說這一天安拉創造了人、天堂和火獄等,因此這一天被視為神聖的日子。

5、寧夏回族有什麼文化習俗?

回族人信仰伊斯蘭的生活方式。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典主要是「古蘭經」,信徒稱「穆斯林」。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不吃豬肉。

6、寧夏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一、服飾習俗

寧夏回族服飾與漢族基本相同,其主要區別在於男子多戴白帽或黑帽,宗教人士和虔誠的信教者在禮拜或參加宗教活動時,則穿上長炮、長衫,婦女按教義要戴蓋頭,一般老年人為黑或白色,中年人多青色,姑娘多綠色。蓋頭顏色不同,但樣式一致。

二、飲食習俗

寧夏回族主食與漢族基本相同,但在肉食方面有嚴格講究,只吃由阿訇,滿拉或有經學知識的人宰殺的反芻、食草動物和雞、鴨、鵝等禽類的肉,嚴禁食用其他肉類及一切動物的血。回族忌煙酒,但有飲茶的習慣,並以蓋碗茶最受歡迎,較名貴的為「八寶茶」。

節日食品中,回族的麵食最具特色,油茶、麻花、饊子、丸子、花花等樣式精巧,味道鮮美,俗稱油香。此外,寧夏回民的涮羊肉、羊雜碎、小吃、釀皮、煎粉,粉湯餃子、炒糊餑等,都是味道絕佳的風味小吃。特色清真菜如:枸杞魚肚,糖醋黃河鯉魚,四方發菜、炸羊尾等。

三、衛生習俗

寧夏回族是愛好潔凈的民族,有講究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的優良傳統。穆斯林在禮拜前必須沐浴。沐浴分為「大凈」「小凈」,以保證身體潔凈。洗手、臉慣用「湯瓶」,而極少用臉盆,認為盆里的水是「死水」,不幹凈。「湯瓶」最早由阿拉伯傳人。

四、婚嫁習俗

按伊斯蘭教規定,男婚女嫁有4個條件:男女雙方同意;雙方父母同意;證婚人到場;有一定的聘金。婚禮中要寫「依扎布」(婚書),念「尼卡哈」。

按照寧夏回族的傳統習俗,娶親之前,男方除了送一般的聘禮(麥海勒)衣物外,還要送上幾十個用彩紙包裹的禮品包,主要是一些茶、糖、核桃、葡萄乾、棗子等飲茶物品,稱為「封子」,同時要送上羯羊1~2隻。

五、喪葬習俗

寧夏回族稱去世為「無常」「歸真」,忌說「死」。「遺體」稱「埋體」,送葬為「送埋體」。主張速葬,最長不超過3天,一般不過夜,以免屍體腐爛,回族不信風水地脈,只要平穩乾燥的地方即可做墓地,實行土葬。

親人去世後頭北面西安置在床上供人弔唁,但不送挽帳花圈,葬前在清真寺內凈屍身(「厄蘇里」)。穿屍衣(「可凡」),然後將屍體裝入「塔布提」(清真寺設置運屍的木匣),抬至墓地安葬。墓穴挖好後舉行站「折納孜」(葬禮)儀式。由阿訇為亡人祈禱,並帶領眾人念「贊主詞」。

(6)寧夏特色的節日風俗擴展資料:

寧夏回族的禁忌:

一、回族的禁豬習俗

豬是回族群眾最為敏感的一個問題,也是回族風俗習慣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無論遇到什麼壓力和阻力,始終未改變回族禁養豬,禁食豬肉的習慣。

二、回族禁食自死物及其他習俗

回族在飲食方面,除了禁食豬肉外,還禁食狗、驢、騾等不反芻動物的肉,禁食兇猛禽獸和自死的牛、駝、羊等牲畜,禁食一切動物與飛禽、家禽的血,禁食非穆斯林和誦非真主之名屠宰的動物等。

三、回族禁煙酒習俗

回族不喝酒,在家裡也不備酒具,家裡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有些回族本身就不願意和飲酒者同桌聚餐。回族對酒不像對豬那樣憎惡,城市裡的回民現在也有喝酒的,但他們都背過父母去喝。

7、回族的傳統節日 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導讀:在中多個少數民族中,對回族的印象還是很深的,回族的服飾和食物有一定了解,關於回族的傳統節日也略知一二,那麼回族有哪些傳統節日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回族節日和風俗習慣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看看吧。

回族的傳統節日

開齋節

在伊斯蘭教歷的九月舉行。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這天,男性穆斯林凡年滿12歲以上的多數到清真寺聚會、禮拜、互道「色蘭」舉行大團拜,然後,各自到墳地為祖先舉行祈禱。上墳一畢,親朋鄰里相互祝賀,家家炸油香、饊子等傳統食品互相饋送。古爾邦節 阿語意為「獻牲」。節日在開齋後七十天,即伊歷十二月九日。屆時,除往清真寺參加「會禮」(集體禮拜)外,有條件的`人家還要宰殺牛羊,將肉分送親朋鄰里。

古爾邦節

又叫宰牲節,在每年的齋月後70天舉行,即伊歷12月10日。古爾邦節源於宗教典故:相傳古代阿拉伯聖祖易卜拉欣年老無子,他向「安拉」許願,如晚年得子,願將愛子殺死以祀禮,後來他果然晚年得到了一個兒子,「安拉」為考驗他的忠誠而令他還願,他雖悲痛萬分但仍舉刀砍向兒子,「安拉」及時制止了他,並送給他一隻羊替為祭品。從此以後,穆斯林們每到這一天都要宰牲獻祭,以示效仿易卜拉欣忠於「安拉」。而宰殺後的牲畜肉是不能出售的。也不能獨家享用,要把一部分獻送給村裡的清真寺,一部分送給鄰舍、親友及村裡的窮人,只剩餘一小部分自己准備家宴。

聖紀節

是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節日。傳說穆罕默德誕辰和逝世都在伊歷3月12日這一天,這一天也就成為穆斯林們緬懷和紀念這位偉人的節日,聖紀節也稱為「聖誕節」。為了更廣泛傳揚「穆聖」的豐功及精神,巍山21個回族村過聖紀節的時間並不一致,而是前後相繼,在回歷3月前後,一村過了一村過。每個村舉行聖紀節時,全村村民都會聚於清真寺,聽「吾師台」講讀《古蘭經》,講穆罕默德的傳教精神,鼓勵回民們團結進取、艱苦創業。這一天,全村老少都身著節日盛裝,其他回族村也都派出代表到該村慶賀。

回族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

服飾

由於散居的原因,使回族在服飾上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禮拜帽,一般是用白布製作,式樣為無檐小圓帽,也有戴黑色的,最初是作禮拜時戴,現在已成為民族標志,平日也隨處可見。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根據年齡的不同,選用的顏色有所不同,姑娘用綠色的,中年用青色的,老年用白色的。

飲食

回族分布較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麵食,喜食麵條、面片,還喜食調和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饊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民間特色食品有釀皮、拉麵、大鹵面、肉炒麵、豆腐腦、牛頭雜碎、臊子面等。多數人家常年備有發酵面,供隨時使用。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早餐習慣飲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類,如北方產的青魚、鏈魚、蝗魚等。鴿子在甘肅地區的回族中被認為是聖鳥,可以飼養,但不輕易食用。如有危重病人,徵得伊瑪目(宗教職業者)同意,可作補品食用。回族長於以煎、炒、燴、炸、爆、烤等各種烹調技法,風味迥異的清真菜餚中,既有用發菜、枸杞、牛羊蹄筋、雞鴨海鮮等為主要原料,作工精細考究,色香味俱佳的名貴品種,也有獨具特色的家常菜和小吃。西北地區的回族民間還喜食腌菜。回族飲料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均不飲用。忌諱在人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回族也喜飲茶和用茶待客,西北地區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回族的典型食品主要有:清真萬盛馬糕點、羊筋菜、金鳳扒雞、翁子湯圓和綠豆皮等。青海省西寧市,回族著名的萬盛馬糕點影響很大。河北石家莊的金鳳扒雞、保定的馬家鹵雞和白運章包子,遼寧沈陽市的馬家燒麥,義縣的伊斯蘭燒餅,陝西的牛羊肉泡饃,湖南常德市的翁子湯圓、綠豆皮、牛肉米粉在當地都很有名氣。盛行於寧夏南部的清真筵席菜五羅四海、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等套菜馳名全國。「五羅"是指五種炒菜同時上齊,「四海"是指四種帶湯汁的菜餚一次上桌。「九魁」、「十三花"、「十五月兒圓"分別是九碗、十三碗、十五碗菜的謚美之詞。

禁忌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煙、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回族的日常飲食很注意衛生,凡有條件的地方,飯前、飯後都要用流動的水洗手,多數回族不抽煙,不飲酒,就餐時,長輩要坐正席,晚輩不能同長輩同坐在炕上,須坐在炕沿或地上的凳子上。另外,舀水、舀飯均不得往外舀。

8、寧夏春節的習俗

寧夏春節有以下習俗:

1、餃子里包牙簽

過年的餃子里包牙簽是寧夏人小田家多年不變的習俗。把牙簽掰到將近兩厘米,埋在餡兒里包好,和其他餃子一起下鍋煮熟,就等著揭曉誰是吃到「牙簽餃子」的幸運兒了。牙簽表示『柴』,和『財』諧音,所以象徵吃到的人很幸運,會發財。

這個風俗以前包的是火柴梗,後來為了衛生改成了牙簽。從前一家人只包一根牙簽,後來全家有幾口人就包幾根,為了讓家人都有機會沾到喜氣;現在就比較隨便了,想包幾根就包幾根。

2、臘月二十三,燎街

正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燎街。這—天黃昏,家家門前點放鞭,火里還要加放麩子、顆鹽、五穀糧食。劈劈啪啪,火苗旺盛,大人小孩從火堆上反復跳過,嬉笑耍鬧。火媳後,灰燼用杴撒向空中,火星亂舞,近似禮花。

同時撒灰的人口中叫道;「今年麥子好,今年豌豆飽,今年稻子收成好」火星揚得越花,大家越高興,祈盼新的—年財源茂盛,五穀豐登。傳說有一位神仙教人們到正月二十三這天,家家放火,便能將妖魔嚇跑,自此留下這一習俗。燎街是驅晦氣圖吉利。正月二十三一過,年事算忙完,人們便又忙著春耕,開始了新—年的勞作。

3、臘月二十八,發面炸油餅、饊子、麻花、蒸饅頭


臘月二十八,寧夏人以麵食為主,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發一次面、蒸一次饅頭。但過年期間則不然,要一次做出十幾天吃的饅頭、糖角、油餅、饊子、麻花等麵食,用來招待客人,所以這一次的發面特別關鍵。這發面是個技術活兒,各家主婦們都特別重視,因為過年親戚來了是要吃的,誰家的油餅、饊子、麻花、饅頭做的不好,難免落人笑柄。

9、寧夏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年俗在寧夏的北部、中部、南部三個區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其分布與傳承不盡相同。北部地區城市化程度比較高,傳統的一些年俗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但是出現了一些新年俗,如旅行、自駕游、放風箏等活動。
相對而言,在寧夏中部地區,春節習俗被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如祭灶、灌蠟、接紙、坐年夜、迎喜神、打字、高台社火、馬社火、社火游庄拜年、元宵節做蕎面燈盞、二月二圍倉、換龍衣等。
中衛獨有的順星年俗:每年的正月初八是民間的眾星下凡日,中衛一帶在正月初七或者初八,會在寺廟內舉辦順星法會,祈求福星高照、平安吉祥。還有頗具南方春節習俗的「放河燈」等,尤其是隆德縣年俗活動豐富多彩,是山區年俗的典型代表。
耍社火是寧夏南北地區春節期間必不可少的活動。寧夏有的地區社火很有特點,比如隆德縣的高台馬社火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寧縣恩和鎮的隋唐秧歌等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社火內容豐富,有鑼鼓、舞龍、舞獅、旱船、高蹺、錢鞭、竹馬、戲劇等,蘊含著濃厚的文化內涵。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