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郡君嫁妝

郡君嫁妝

發布時間: 2022-09-27 13:11:49

1、有誰可以提供蒲松林《聊齋志異》的譯文(如下幾篇的譯文)?

辛十四娘

廣平的馮生,年少而行為率意,還酗酒。凌晨時候偶然出行,遇見一個少女,穿著紅色衣服,相貌姣好。她帶著一個小奴僕,踩著露水趕路,鞋子和襪子都被露水沾濕了。馮生心底下很喜歡她。
到了傍晚,馮生喝醉了正回家。道旁原來有一座寺廟,是荒廢了很久的,有女子從裡面出來,她就是早上的那個美人。她看見馮生走過來,立即轉身進廟。馮生暗地裡納悶:美人怎麼會在禪院里?他把驢系在寺廟門口,進去窺探那異常的事情。進去就看到斷牆零落,路上的草長得像毯子一樣茂盛。正在走來走去的時候,一位頭發斑白衣帽整潔的老翁出來,問:「客人來這里做什麼?」馮生說:「偶然間經過古剎,想瞻仰瞻仰。」乘機問道:「老先生來這里作什麼?」老翁說:「老夫我居無定所,暫時借這里安頓家小。既然蒙您光降,我有粗茶可以代酒接待您。」於是請客人入內。只見大殿後有一院子,石頭作的路上很乾凈,不再有雜草。進了房間,就看見窗簾床帳等一系列傢具,香氣襲人。雙方坐下來介紹自己的名字,老翁說:「鄙人姓辛。」馮生乘醉粗率地問道:「聽說令愛還沒有好的夫家,在下不才願意作您女婿(註:此處蒲松齡用了《世說》中,溫喬送鏡台續娶表妹的典故,送鏡台為求婚意)」辛笑道:「請讓我和內人商量一下。」馮生就索要筆提詩,寫道:「千金覓玉杵,殷勤手自將。雲英如有意,親為搗玄霜。」主人笑著把詩給了僕人放好。不久,有婢女和辛耳語。辛起立請客稍坐,掀開簾幕就進去了,隱隱約約聽到他說了幾句話就快步走出。生想肯定會有好消息,但辛只是坐著和他聊天,不再有別的話。生不能忍,問道:「在下不知道您對於婚事的意思,請您解開我的疑團。」辛說:「您是卓越的士人,我仰慕您已經很久了,只是在下我苦衷不敢明言而已。」生請之再三,辛說:「小女有十九人,已嫁出的有十二人。婚事是內人拿主意,老夫不參與。」馮生說:「小生只要今天早上帶著小奴踏露而行的那位。」辛不回答,大家相對沉默。聽到房內有女子嚶嚶的說話聲,生乘醉掀簾子說:「既不能成為夫妻,那應該看看本人,來消除我的遺憾。」裡面人聽到簾鉤動的聲音,一齊起立,愕然相看。果然有那紅衣人,寬衣大袖,發鬟傾側,站在那裡握住衣帶。看見生進來,滿屋子的人都驚慌。辛翁大怒,命幾個人拉生出去。馮生酒力愈加發作,倒在雜草中,瓦片石塊亂落下像下雨一樣,幸好沒打中。
馮生躺著過了些時候,聽見驢子還在路邊吃草。於是他爬起來騎上驢子,踉蹌著趕路。夜色迷離,他誤入澗谷,那裡狼到處跑,貓頭鷹在怪叫,使人毛骨悚然。他猶豫著到處看看,並不知道他在什麼地方。遠遠看見茂密的林子里有燈火閃爍,心想那必定是村落,最後弛驢趕赴那裡。在那裡他看見高大的大門。他用鞭子射門,裡面人問:「是什麼人半夜到這里來?」馮生把迷路的事情告訴他。裡面說:「等我回稟主人。」馮生踮起腳像天鵝一樣等待著。忽然聽見抽門閂開門的聲音,一個健壯的僕人走了出來,替客人牽著驢子。生進去,看見房間裝點得很華麗,堂上有人張羅著點燈。坐了一會,有婦人出來,詢問客人的姓氏,生告訴了她。過了不久,幾個丫鬟摻著一老太太出來,說:「郡君到了(註:郡君即郡一級別的封君,地位較尊,一般是兒子或丈夫有較高地位才由皇帝賜封。薛夫人丈夫生前是尚書,故稱)。」馮生起立,曲身想跪拜那老太太。老太太制止他並讓他坐下,對他說:「你不是馮雲子的孫子嗎?」回答:「是的。」老太太說:「那你應該是我外甥孫子。老身風燭殘年,時日無多,骨肉之間真是不熟悉啊。」生說:「孩兒我年幼時就失去父親,和我祖父交好的,十個里認識不了一個。我素來沒有拜訪您,請您明示您是誰。」老太太說:「你自己會知道的。」馮生不敢再問,和老太太坐著冥想她的身份。
老太太問:「孩子你為什麼深夜到這里?」生素來以膽量自誇,於是把自己所遭遇的全部說出。老太太笑道:「這是大好事啊。況且孩子你是名士,和你結親絲毫不會對名聲有玷污,這野狐狸精憑什麼強作清高?孩子不要憂慮,我能幫你達成親事。」生只有「是是」地感謝。老太太看著侍女說:「我還不知道辛家的姑娘有那麼漂亮的。」丫鬟說:「他有十九個女兒,都是很有風致的,不知官人所聘的排行多少?」生說:「年紀大約有十五歲啦。」丫鬟說:「這是十四娘。三月的時候,她曾和母親一起給郡君道賀,您怎麼會忘了呢?」老太太笑道:「不是那穿刻著連瓣的花作鞋,又在鞋裡放香料,鞋上還蒙著細紗來走路的人嗎?」丫鬟說:「是啊。」老太太說:「這丫頭很會作東西,玩弄媚巧這套。但真是美貌,孩子你的賞鑒不錯。」立即對丫鬟說:「可派小狸奴把她叫來。」丫鬟答應後離開。
過了些時候,丫鬟進來稟告:「把辛家十四娘叫來了。」馬上見到紅衣女子,對著老太太俯身下拜。老太太說:「你以後就是我家的外甥孫子媳婦了,不用再用丫頭的禮節。」女子站起,娉娉地站起來,紅袖低垂。老太太為她整理頭發,撫弄她的耳環,說:「十四娘最近在閨中作什麼活計?」女子低聲對答:「閑來只是刺綉。」回頭看見馮生,她害羞得拘束不按。老太太說:「這是我外甥孫子。他非常想和孩子你成為姻親,為什麼讓他迷路,深夜逃竄到這溪谷呢?」十四娘低頭無語。老太太說:「我叫你來非為別事,是想為我這孩子做媒。」她只是沉默。老太太吩咐打掃床鋪鋪好被褥,立即為他們成親。十四娘害羞地說:「還應該告訴我父母。」老太太說:「我替你做媒,有什麼錯誤?」(註:「作伐」「作冰」俱為做媒人的典故,「作伐」語出《詩經》,「作冰」即作冰人,語出《晉書》)十四娘說:「郡君的命令,我父母應該不敢違抗,但如此草率,我即使是死去,也不敢奉命!」老太太笑道:「小女子的志氣不能侵犯,真是我的外甥孫子媳婦啊!」於是拔下十四娘頭上金花一朵,給馮生收下。命他回家查找黃歷,找個吉日來做親事。於是使丫鬟送十四娘離開。聽見遠方已經雞叫了,派人牽驢送馮生出去。馮生走出幾步,偶一回頭,卻看見村舍已經消失,只見到松樹和楸樹濃密得顏色像黑的一樣,遮蔽著一個破敗的墳墓而已。安神下來回想了好一會,才明白這里是薛尚書的墳墓
薛尚書是馮已故祖母的弟弟,所以稱呼他為外甥孫子。馮生心知見鬼了,但還不知十四娘是什麼人。慨嘆了一陣就回去了,胡亂地翻檢黃歷來等待,但心裡怕鬼的約定很難靠得住。再到寺廟去,卻看到各房屋很荒涼,問別人,就聽到有寺中經常看到狐狸的傳聞。私下裡想:「如果能得到美人,即使是狐狸也是很好的。」到了選定的那天在房屋和路上搞大掃除,讓僕人輪流眺望,到了半夜還是沒有消息,馮生已不抱任何希望了。一會兒門外嘈雜起來,馮生鞋沒穿好就跑出來窺探了,就看見花轎已經停在院子里,兩個丫鬟摻著十四娘坐在青廬里。嫁妝也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只有兩個長鬣的僕人扛著一撲滿,大得像瓮,在院子的一個角落把它放下。馮生為得到美麗的妻子高興,並不猜疑他是妖怪。問十四娘:「一個死鬼,你們家為什麼對她這樣帖服?」十四娘說:「薛尚書如今擔任五都巡環使,數百里的鬼狐都是他手下,所以回墳墓的時候很少。」馮生不忘做媒的恩德,第二天就去祭祀他的墳墓。回來時看見兩個丫鬟,拿著貝錦作為賀禮,直接放到桌面上就走了。馮生把這事告訴十四娘,她說:「這是郡君的東西啊。」
縣里有楚銀台的兒子,年少時和馮生是同學。聽說馮生娶到了狐狸妻子,送些東西作賀禮就進馮生家裡喝酒了。過了幾天,又下請貼來請馮生到他家去喝酒。十四娘聽說了,對馮生說:「那天公子來,我在牆上開了個小洞觀察他,那個人猴子似的眼睛有老鷹似的凶光,不可以和他長久相處啊。最好不要去。」馮生答應了。第二天公子造訪,追究馮生的失約之醉,並送新的禮物。馮生說笑間有嘲笑公子的言語,公子非常羞慚,不歡而散。馮生回到內室笑著對十四娘說剛才的事情,十四娘面帶凄慘,說:「公子是豺狼一樣的人,不可以和他親近啊!您不聽我的話,將會陷入災難里去啊!」馮生笑著向十四娘道歉。後來他和公子又互相開玩笑,原來的梁子慢慢揭開了。恰好遇上普通考試,公子考了第一,馮生第二。公子沾沾自喜,讓人過來請馮生去喝酒,馮生推辭了;公子頻頻相邀他才去。到了才知道這天是公子生日,賓客和隨從滿堂,開出的筵席很豐盛。公子拿試卷給馮生看,親友擠著看試卷並喝彩。酒過三巡,堂上奏起了音樂,樂聲悠揚,賓主都很高興。公子忽然對馮生說:「諺語說:『場中莫論文』(考場中不要談論文章,即名次高低是由財勢而不是文章決定的。),我如今才知道這是錯誤的。小生名次之所以能比老兄高,只因為『起』這里有幾句話略微比老兄你高明罷了。」公子說完,滿座嘖嘖贊嘆。馮生喝了醉,不能忍下這口氣,大笑道:「老兄,你到了現在,還以為你的文章高明才得第一的嗎!」馮生說完,滿座失色。公子羞怒交加,喘不過氣來。客人們漸漸離開了,馮生也躲了。酒醒後馮生開始後悔,於是把這事告訴了十四娘。十四娘不高興地說:「您還真是鄉巴佬里的浪盪子弟!輕薄的態度,施加給君子,就會損害我的德行;施加給小人,就會帶來殺身之禍。您的禍患不遠了!我不忍心看見您流落的樣子,請讓我離開。」馮生害怕得哭了,並告訴她他後悔了。十四娘說:「如果要我留下來,你就和我作個約定:從今以後閉門不出,不要和別人去玩,不要多喝酒。」馮生認真地接受了教誨。
十四娘做人勤儉節約,每日以紡織為工作。有時回娘家探親,沒有過夜不回的。又經常拿錢財作些謀生的事情,每日有剩下的錢,就把它放進撲滿里。每日關閉門戶,有來訪的就讓老僕人出來接待送走。
一日,楚公子讓人送請貼來,十四娘把它燒了不讓馮生知道。第二天,馮生在城外吊喪,正好在喪家見到了公子。公子拉著他的手臂苦苦相邀,馮生借口有事情來推搪。公子讓僕人拉著馮生馬的轡頭,又拉又推地把馮生請到家。到家,公子命令立刻上筵席。馮生又請讓他早些回去。公子百般阻攔,又讓家裡 蓄養的女樂師出來彈箏為樂。馮生素來豪放不羈向來又被關在家裡,很覺得煩悶,突然間喝了很多酒,興致更高,不再把老婆的話放在心上。於是喝得大醉,在席位上睡著了。公子的老婆阮氏,非常厲害和嫉妒,丫鬟和小妾都不敢化妝打扮。日前,有丫鬟進了公子的書齋,被阮氏捉住了,用棍子打那丫鬟的腦袋,打得頭破而死。公子因為馮生嘲諷過他,恨馮生入骨,每天都想報復他,於是計劃灌醉他來誣告他殺了那個丫鬟。乘馮生喝醉睡著,把屍體扛到馮生的身邊,關上門就走了。馮生五更的時候酒醒,才發覺自己睡在桌子上。起來找枕頭和床,卻發現有東西很軟,絆到了他。摸了一下,原來是人,心想這是主人派來伴睡的僕人。但又踢她不動,抬起來發覺這已經僵硬了。他非常害怕,出門大叫。公子家僕人全都起來,舉火來看,發現屍體,捉住馮生生氣地叫罵。公子出來認屍,誣告馮生奸殺丫鬟,捉起來送到廣平衙門里。隔日,十四娘才知道這事,淚如雨下,哭著說:「我早知道會有今天的事情了!」於是按日給馮生送錢。馮生見到府尹,不能伸冤,早晚被打,皮肉都被打下來了。十四娘親自去探監詢問,馮生看到她,非常悲哀,說不出話來。十四娘知道這陷阱已經挖得很深了,勸他招認,以免皮肉之苦。馮生哭著答應了。
十四娘斡旋的時候,即使是相隔很近的鄰居都不來慰問。回到家後她嘆息不已,於是派丫鬟出去辦事。獨自居住幾天後,請媒婆買到良家女子。那女子叫祿兒,才十五歲(註:古代女子十五歲成年,才用發釵,故稱),長得很漂亮。十四娘和她一起吃一起住,對她的好處不同於普通下人。馮生招認是誤殺,被判絞刑。老僕人得到這消息回來,哭得說不出話。十四娘聽說了,坦然自若像不介意。不久就是秋天行刑的日期了,十四娘才忙得不可開交,早出晚歸,腳都不停過。經常在僻靜的角落和監獄里悲傷,到了吃睡不香的地步。一天,天剛亮,狐狸丫鬟忽然回來了。十四娘立刻起來,和她在一旁說悄悄話。出來時卻笑容滿面。料理家務像平時一樣。第二天,老僕人去探監,馮生讓他帶話給十四娘,讓她來這里作訣別,老僕人回來轉述,十四娘漫不經心地答應了,也不傷心,只是不管他;家裡人私下裡議論她的狠心了。忽然路上眾人傳得紛紛揚揚:楚銀台被撤職,平陽觀察使奉皇帝特旨來審理這個案子。老僕人聽說了這個消息,高興地稟告十四娘。十四娘也很高興,立即派人到衙門去打探,卻看見馮生已經出獄,大家見到是又悲又喜。不久把公子抓住帶上堂,一訊問就知道了案子的全部情況。馮生當堂釋放回家。回來看見十四娘,淚流滿面,十四娘也看著他哭了。悲傷過後是歡喜。但馮生還是不知道怎樣讓皇帝知道了這事。十四娘笑著指著狐狸丫鬟說:「這是您的功臣啊。」馮生愕然詢問.
原來,十四娘派丫鬟到北京去,想到宮里去,為馮生講述冤屈。丫鬟來了,卻發現宮里有神守護,她徘徊在護城河裡,幾個月都不能進去。丫鬟怕誤事,才想回去再想計策,忽然聽說皇上要到大同去,丫鬟於是先到那裡,假作流浪的妓女。皇帝到妓院去時,丫鬟很受他的寵愛。皇帝疑心丫鬟不像是妓女,丫鬟才哭泣。皇帝問:「你有什麼冤屈?」丫鬟回答說:「我原籍直隸廣平,是生員馮某的女兒。父親因為冤獄將要被處死,所以把我賣到妓院里。」皇帝面露凄慘,賞賜她黃金百兩。臨走時,詳細地詢問了事情經過,用紙筆記錄下姓名,還說想和那丫鬟共享富貴。丫鬟說:「我只想父子團聚,不願富貴。」皇帝點了點頭,才離開。丫鬟把這事告訴馮生。馮生急忙起來拜謝,淚流滿面。
過了不久,十四娘忽然對馮生說:「我不為和您的情意和緣分,哪裡會惹上那麼多煩惱?您被捉去時,我在親戚間奔走請求幫助,沒有一人幫忙出個主意。那時的心情真是不能說出。如今看世俗越加討厭。我已經為您准備了一個好妻子,我們可以分手了。」馮生聽了,趴在地上哭著不起,十四娘才不走。夜裡讓祿兒去陪馮生睡覺,馮生拒絕了。早上看十四娘,她的容貌減退了;又過了一月多,她慢慢衰老;半年後,她臉色黑得像村姑;馮生敬重她,對她的愛始終不變。十四娘忽然又說要走,而且說:「您自有好妻子,還要我這個丑怪得像鬼的人幹嘛?」馮生哭得像以前要留下她的那樣。又過了一月,十四娘生急病,不吃不喝,虛弱地躺在卧室里。馮生侍奉她吃葯,像侍奉父母一樣。巫師和醫生都沒有用,十四娘最終還是病死了。馮生悲哀到了極點。馬上給狐狸丫鬟錢,且給十四娘辦白事。幾天後,狐狸丫鬟也離開了,於是他立祿兒為妻子。過了一年,生了一個兒子。但連年歉收,家境愈加敗落。夫妻沒有辦法,對著影子發愁。忽然想起十四娘經常在大堂角落裡的那個撲滿里放錢,不知那些錢還在不在。到了那個地方,發現各種容器里錢裝得滿滿的。錢一個疊著一個,用筷子探那個撲滿,堅硬得刺不下去。打破撲滿,金錢滿出。從此他家立刻非常充裕。
後來老僕人到太華山,看到十四娘,騎著一匹青色的騾子,狐狸丫鬟騎著驢跟著她。十四娘問:「馮郎還好嗎?」並且說:「向主人致意,我已經成仙了。」說完就不見了。

異史氏說:「輕薄的語言,大多出於士人,這是君子所惋惜的。我曾經冒著不對的名聲,說冤屈卻已遠了,但未嘗不刻苦自己努力,來勉強立足於君子之林,但不管禍福的說法。像馮生那樣,因為小小的一句話,幾乎遭到殺身之禍,如果不是家有仙妻,又怎麼能從監獄里出來,又在世上活下去呢?真是可怕啊。」

2、多爾袞的後代東莪格格,後來的結局是怎樣的?

多爾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答應吳三桂的請求,入關替明末帝崇禎報仇。他的入關決定,至少改變了三個民族的命運,一方面結束了中原各路割據的分裂局面,改變了中原漢族的歷史;另一方面又把滿洲、蒙古與中原合並為一大帝國。而他的後人如何,也是人們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

(一)東莪格格

多爾袞留在世上唯一血脈只有一女,就是東莪格格。據說,東莪這個名字是多爾袞親自取的。滿語里東莪的意思是,美麗得像花朵一樣的女孩子。這個名字包含了多爾袞這個做父親的對女兒的珍愛與美好期許。但非常可惜的是,歷史對她的記載非常之少,可能只有兩條。

一條是身份信息,她出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是多爾袞的獨生女,但卻未記載是多爾袞的哪位王妃所生。另一條就算是去向的信息,順治七年,多爾袞歿,清世祖(順治)糾其罪,下旨將其子女東莪、多爾博(多爾袞無子,過繼豫親王多鐸之子)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其餘均缺乏記載,正因為歷史無記載,也就引出很多民間傳說和野史,但那些均無歷史依據。

(二)生平經歷

作為多爾袞的獨生女兒,東莪格格的一生,可謂充滿波折。她是在多爾袞的政治生涯最巔峰的時侯出生的,卻也是在多爾袞生理身體最虛弱的時侯出生的。而在多爾袞死後,格格生母當即以身相殉,追隨多爾袞於泉下。隨後格格被交給血緣關系最近的伯父阿濟格代為撫養,成為英親王阿濟格的養女。

而之後,因為阿濟格出了問題,格格的婚事也一拖再拖,成了別人口中的老姑娘。最後雖然找了土謝圖,但是卻並不十分般配,堂堂的多爾袞獨女東莪格格出嫁之後,只能作為側福晉(一說繼福晉),在此之前,格格的這位未婚夫婿已經娶過結發妻子。而當格格遠嫁蒙古之時,清廷沒有按照以往的慣例給予新的加封或者冊封,只給配備了相當於多羅格格的嫁妝。這讓阿濟格覺得非常蕭索,他為此神傷落淚。

而格格出嫁後,談不上幸福,和夫家更多的是義字相連。加上身份特殊,又有人嚴密監視,所以謹言慎行、深居簡出。幾年後,格格生下一子,但是這也造成了格格身體的加速損傷,舊病新病一起糾纏,沒過幾年格格就去世了。去世時,格格的年紀還不到四十歲。由於身份特殊,是皇帝的女兒又不是皇帝的女兒,所以格格死後獨自葬於調兵山附近,屬於夫家封地范圍內風水比較好的位置了。

3、很想知道,在清代,固倫公主與和碩公主在日常待遇(包括俸祿,服飾,儀仗。。。)有什麼不同?

清代的公主只有兩個封位,一個是固倫公主一個是和碩公主,固倫公主是皇後所生,和碩公主是妃嬪所生,無論是貴妃還是常在生的皇女都是和碩公主。
「女以母貴」,並不是指公主因母親地位低而公主會被封的低,而是指公主因為母親受寵或是地位尊貴,即使她的母親不是皇後她也可以被封為固倫公主。比如嘉慶的如妃所生的慧愍固倫公主,道光靜貴妃所生的壽恩固倫公主,咸豐麗妃所生的榮安固倫公主等等
至於分例,並沒有大的差異,未出嫁的公主分例:年例銀二百四十兩按月支給 日用:白蠟一枝重一兩五錢,羊油蠟三枝各重一兩五錢,羊油更蠟一枝夏重五兩冬重十兩,紅籮炭冬五觔,黑炭夏十五觔冬二十五觔。要說特別大的差異可能就是地位上,出嫁的嫁妝和額駙的選擇上,以及皇帝的重視上了。

4、喬荷為什麼會愛喬植

喬荷會愛喬植,是因為喬荷是喬植的哥哥。喬荷與喬植都是小說《昭奚舊草》中的人物。喬荷疼愛妹妹喬植,即使處理政事的時候也將她抱於膝頭,似是要將世間最好的都捧到她眼前。

喬荷護著喬植,教她琴棋書畫,讓她長高長大,讓她嫁給世界最好的男子敏言,哪怕這個男子是自己的死對頭。等喬荷打完仗回來,便會以三十三城嫁妝,預備嫁他價值連城的掌珠。

《昭奚舊草》是2015年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書海滄生。舊草就是舊書。昭指的為大昭,奚是世外的國——奚山,無論是斑駁史記,還是鬼狐志異,不過是些泛了黃的字跡,早已註定結局。

喬荷是扶蘇前世,驚才絕艷喬郡君,未及弱冠病死,生前為大昭打下半壁江山。冤情三百年,死時不入棺,無墓碑,後有乞婆無意祭祀,造就今生與章甘(章咸之)的一段姻緣。

喬植是奚山君前世,長不大的小侏儒,生性活潑,被哥哥喬荷撫養成人,十分寵愛。喬荷出征時曾答應她,等他回來,送她出嫁,嫁給這世上最好的兒郎。喬荷未守諾言,屍骨無存。喬植大婚時在鸚鵡橋上自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昭奚舊草

5、令妃兩個女兒,一個封固倫公主,一個封和碩公主,為什麼差別這么大呢?

乾隆皇帝子女諸多,一共生下17個孩子,10個閨女,但是夭亡過半數,活過成年人的僅有十來個。而令妃一人就為皇上生下六個子女,在其中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活過成年人的也是有兩個孩子兩個女兒。僅有源源不斷的寵溺,令妃才還有機會產下那麼多小孩,這足已見令妃是多麼讓乾隆皇帝鍾愛了吧從清代的小公主規章制度看來,固倫公主顯而易見比和碩公主要高貴得多。最先固倫公主是王後的閨女,庶女。次之固倫公主相當於和碩親王的品級,而和碩公主相當於和碩親王王爺的品級。最終,固倫公主的服裝比和碩公主的服飾貴些氣很多,包含冠頂的鏤金、東珠、天然珍珠等珍貴裝飾物,都具有嚴格規范。

有關固倫公主,更快的解釋便是皇上的「庶女」,由於僅有王後生出來的閨女,才可以被受封固倫公主,在漢族人禮教實際意義上,這就是庶女。此外,王後的義女也罷,或是別的嬪妃所生的閨女,都不能稱固倫公主。在大清國,和碩是一個很高端的作為前綴封禁,例如和碩親王。但是和碩公主並不等於和碩親王,而皇上的親生女,無論嬪妃生,都能夠被受封「和碩公主」,因此和碩公主能理解為皇帝的「嫡女」,真實的影響力是和男人中的多羅郡王對等的。滿蒙聯婚時,一般去蒙古族合親的小公主,

即便非王後親,也會被受封固倫公主,嫁給蒙古族頭領,突顯皇恩浩盪,表明兩夥友善的誠心。皇宮貴胄家的閨女在嫁給蒙古族時,都會獲得封為,公主封為和碩公主,縣君封為郡君,依此類推。例如:恭親王常寧次女純禧固倫公主,由康熙皇帝養育於宮里,封純禧和碩公主,後入受封固倫公主,嫁科爾沁一等台吉班第固倫公主能夠犒賞三軍2次,但和碩公主只有犒賞三軍1次。就禮儀知識保衛工作人員來講,固倫公主的禮儀知識保衛工作人員為:三品翎頂長史一員,一等保衛1員,二等、三等保衛各1員,

六品典儀2員;和碩公主的乃是:四品翎頂長史1員,二等、三等保衛各1員,六七品典儀各1員。(源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就陪嫁來講,固倫公主的陪嫁總數大量、嫁妝衣服褲子的材料更加綺麗、賞銀黃金白銀陶器都是遠超於和碩公主。令妃的2個閨女,工資待遇卻天壤之別,主要原因就取決於小公主的夫君。九公主嫁是指朝中大臣,歸屬於嫁給,不用破格錄用封為。七公主嫁是指蒙古族郡王,歸屬於聯盟者中間的互換,為了能婚姻大事體面地,她就被破格錄用封為;

6、古代等級制度嚴格,那公主、格格、郡主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1、公主——一般是正牌皇家女

「公主」一詞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名稱含義為「公為之主婚」,簡稱「公主」。西周時期。各諸侯國的諸侯都稱「公」,周朝天子通常把女兒下嫁給諸侯,而周朝天子一般是不會為自己女兒主婚的,通常是叫同姓的諸侯來主婚,於是天子的女兒就被稱為公主了。所謂公主也者,乃「公」主持其婚禮之意也。

此外,從漢代開始,皇帝的姊妹稱為長公主,先皇帝的姊妹(即今皇帝的姑母)稱為大長公主。如漢武帝時,稱景帝的姊姊為館陶大長公主,稱武帝的姊姊為平陽長公主等等。加上「長」字、「大」字,是表示尊祟的意思。

2、郡主——從皇家女降為皇戚女

兩漢至兩晉時期,郡主、縣主都是指皇帝的女兒,但到隋唐時代情況就不同了。隋唐時代,太子和諸親王的女兒也可以封郡封縣,稱為郡主和縣主。太子的女兒一般封郡,稱為郡主,親王的女兒封縣,稱為縣主;明清兩,,情況又有所不同,親王的女兒統稱為郡主,郡主的女兒才稱為縣主。

3、格格——誰說皇帝的女兒才是格格?

格格,為滿語之譯音,意為「小姐」,為清代皇族女兒的稱呼。後金時,後金皇帝和貝勒滿清貴族的稱號的女兒都曾稱「格格」。但到清太宗皇太極即位以後,就在崇德元年公元年仿明設制,皇帝的女兒就開始稱「公主」了。

至於「格格」,則為其他皇族女兒的稱號。據《清史稿職官四公主表》載,清世祖福臨順治十七年,又將格格分為數等,親王之女封為郡主,稱「和碩格格」;郡王之女封縣主,貝勒之女封郡君,稱「多羅格格」;貝子爵位名,位在親王、郡王、貝勒之下之女封縣君,稱「固山格格」;鎮國公、輔國公之女封鄉君,稱「格格」。

在清代公主的婚姻中,還有一種身份特殊的「格格」。公主嫁出皇宮之前,皇太後或皇後要挑選一名精明的宮女,隨同嫁妝一道送到駙馬家中,當夜與珊馬同床試婚,稱為「試婚格格」。翌日,這位試婚格格立即遣人將昨夜的體驗,即駙馬有無生理缺陷,有無陽疾等隱疾,將在床上的一切詳細情況回報宮中。

公主完婚後,這位試婚格格便成為駙馬的側室,或繼續留在公主身邊當傭人。不過,清朝的這種試婚之儀,只限於皇室公主,一般王府貴族是不能有試婚之舉的。

(6)郡君嫁妝擴展資料:

一、公主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公主是指皇帝的女兒。周朝的時候,天子的女兒還沒有叫做公主而是叫王姬,公主的稱呼是到戰國時期才有的。天子還有諸侯的女兒都可以稱為公主也叫君主。比如在《史記 李斯傳》中提到,李斯的兒子都娶了秦公主,這里秦公主是指秦王的女兒。公主的主是指主婚的意思。傳說周朝中期天子嫁女兒給諸侯,不自主婚,讓同姓諸侯主持婚事,所以才叫公主。到了漢代公主就專門是指天子的女兒了。

二、郡主的由來

晉開始公主封郡者叫做郡公主。南北朝時期也有郡公主。到了唐朝就開始有郡主了,不過那個時候是專門指太子的女兒。到了明朝的時候,親王的女兒也可以叫為郡主。郡主以下的女兒稱為「郡君」、「縣君」、「鄉君」。到了清代的時候郡主,也可以指親王的女兒。

三、格格的由來

說起格格比較出名的當屬瓊瑤小說當中的《還珠格格》和《新月格格》。其實漢字中的名詞並沒有格格二字。格格在漢字中只是一個用來形容女子小聲的形容詞而已。名詞格格是滿文gege翻譯成的漢語。

看過《還珠格格》和《新月格格》兩部電視劇人會默認為格格其實就是皇帝的女兒,就是和公主沒有區別。不過在滿語當中gege是小姐、姐姐、姊妹的意思。所有滿洲的貴族人家的女兒都可以叫做格格,比如滿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女兒就專門叫做格格。不過後來清太宗仿製明制,就把皇帝的女兒稱為公主,而格格就變成了王公的女兒。等到入關後,又做了新的規定,皇後生的女兒成為固倫公主,嬪妃所生的女兒成為和碩公主,親王所生的女兒稱為和碩格格。

郡王和這的女兒稱為多羅格格。 公的女兒就叫做公格格。到了雍正時期又有一些變化,和碩格格改為了郡主,多羅格格改為縣主。所以呢,格格並不是皇帝的女兒,連皇後或者皇弟收養的女兒都不可能稱為格格,而稱為公主。所以嚴格來講,還珠格格和新月格格都是不正確的要叫做公主才是正確的。

參考資料:

網路—公主

網路—格格

7、清朝的公主下嫁蒙古之後,她們的孩子待遇怎樣?

公主這一角色,看樣子好像很風光。實質上,最是無情帝王家。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里的公主,往往也有擔任皇家利益使命,為了皇室利益不得不嫁給自己不喜歡的人,成為“政治婚姻”的犧牲品。

從西漢的公主下嫁匈奴和親,可以看到皇室公主的悲劇與無奈,這一種利益聯姻在清朝是最為普遍,也是最為流行。清朝入關之前,就有與蒙古聯姻的傳統。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與蒙古部落建立良好關系,使蒙古人歸順於清朝,達成穩定與和平相處局面,皇室公主都要下嫁給蒙古王公貴族。

根據《清朝滿蒙聯姻研究》記載,清朝自努爾哈赤起至覆滅,共有110名公主、格格下嫁到蒙古。換句話來說,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算起,清朝在296年的時間,平均算起來每兩年多就要嫁個公主或格格去蒙古。現在就看看,下嫁給蒙古王公的清朝公主,待遇是怎麼呢?

 如巴約特公主乃努爾哈赤弟弟舒爾哈齊的女兒,28歲時候才出嫁。要知道,在古代女子一般十五歲左右就結婚,奔三年齡出嫁也是大齡剩女了。在巴約特公主出嫁到蒙古之後,一共生下兩個兒子,小兒子早逝,第一個兒子就在父親去世之後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古代女子壽命是不長,但是巴約特卻能活到了60歲,在當時也算是高壽了。所以,她也是一個能夠善終的公主。

從巴約特公主可以看到,清朝公主不像西漢和親公主這么凄慘,還是得到很高重視的。實際上,清朝與蒙古和親是雙方的。一方面清朝下嫁公主到蒙古王公,蒙古王公也下嫁公主到清朝皇室為皇帝的妃子,這樣是一種平等與互相往來。皇太極就曾娶蒙古科爾沁部姑侄三人為妃:分別是孝端文皇後、孝庄文皇後(歷史上著名的孝庄太後)和海蘭珠。

根據史料記載,蒙古對於清朝公主下嫁之後生下孩子,也給予豐厚的待遇。這些公主子孫後代,統統稱作“公主子孫台吉”,然後根據生母在清朝朝廷的級別授予這些子孫後代不同的銜位。

如母親是公主身份的,子孫就被授予一品的職銜。母親為郡主的,授予二品職銜,母親為縣主、郡君、縣君的,授予三品職銜。

清朝皇室作為公主的“娘家”,對下嫁公主與公主生的孩子,都給予很高待遇。由於清朝皇室娘家勢力的強大,清朝公主在蒙古也受到很好的禮遇。

就是由於清朝公主下嫁的嫁妝豐厚,蒙古可以得到豐厚的禮物,這樣很多蒙古王公也想娶清朝公主,以至於滿清與蒙古和親的頻繁與規模擴大大。以至於後來很多蒙古王公來清朝提親,清朝皇室沒公主可以下嫁,只能拉王侯將相或者公主來冒充。

清朝就是用和親政策,維護了邊疆的穩定,解決了漢人政權的難題。

8、求聊齋志異辛十四娘的白話文

廣平有個姓馮的青年,愛上了一個叫辛十四娘的姑娘,並且娶了她。辛十四娘是個美麗、良善的狐女。結婚以後,她規勸馮生,與一些酒肉朋友斷絕交往,一日邀馮生宴會,席間公子吹噓自己文墨,一些無聊文人,都應和稱贊,獨有馮生指出了他的文詞拙劣。公子懷恨在心,其後,公子因調戲婢女,被其妻發覺,打死了婢女。公子又將馮生邀去飲酒,趁馮生酒醉,移婢女屍體於馮生床上,誣告馮生奸殺,被冤入獄。辛十四娘想盡辦法,歷盡苦難,才救得馮生。

9、有誰知道關於公主淪為婢女的一個傳說?

這位公主名叫柔福帝姬,是宋徽宗三十四個女兒中的一位。

柔福小字環環,生母王貴妃。這位王貴妃,是宋徽宗後宮中極為受寵的女子,一連為徽宗生下了三男五女八個孩子。柔福在她的女兒中排行第四。 王貴妃在趙佶的妃嬪群里,有著特殊的地位。她曾經是趙佶嫡母向太後宮中的侍女領班(押班)。與她同為押班的還有一位鄭氏。早在趙佶做端王的時候,她們就已經與他眉目傳情了。

趙佶與自己的發妻順國夫人王氏感情不和,因此對鄭王二女頗為傾心。而這兩位聰明的宮女也將自己的終身希望寄託在了這位風流王爺身上。趙佶為人輕佻,但是卻頗有孝心,而且在神宗十四子中相貌、才華俱為上上之選(除了理政的才華)。再加上兩位貼身侍女的一力好評,向太後最終將皇冠交到了趙佶的手裡,把趙佶的哥哥申王趙亻必丟到了一邊。而且還將鄭王二氏都送給了新任皇帝。

趙佶對鄭王二女的擁立功勞念念在心,也對她們的才貌雙全十分欣賞,很快就將她們晉位貴妃。當王皇後去世以後,更將其中的鄭氏升做皇後。

可以想見,母親受寵有因,柔福帝姬的帝女生涯,是在眾星拱月中開始的。

不過,對於柔福的生母究竟為誰,傳世的史料中說法不一。

主要的問題就在於,浪盪皇帝趙佶的後宮極盛,王姓貴妃就至少有兩人。《宋史》所載的王貴妃生了鄆王楷、莘王植、陳王機、惠淑帝姬、康淑帝姬、順德帝姬、柔福帝姬、沖懿帝姬。

而《宋會要》則把曾為太後侍女的這位王貴妃稱為大王氏,說她生了鄆王、荊王、肅王、徐王、相國公、崇德公主、保淑公主、熙淑公主。

而柔福的母親應為小王氏,生莘王、陳王、惠淑帝姬、康淑帝姬、柔福帝姬、沖懿帝姬。

說法雖不同,有一點卻是共通的:"王貴妃"都是宋宮中的頂級寵妃,無論誰是柔福帝姬的生母,柔福"天之嬌女"的地位都是一定的,足以在徽宗三十一子、三十四女的寵大兒女群中多得寵愛。

生為皇帝的愛女,柔福十六歲以前的人生是嬌貴順利的。

然而柔福的父親趙佶,雖然將尊貴的地位帶給她,卻也將最深重的災難帶給了她。

趙佶的特長是春花秋月、書畫琴詞,對國家大事一竅不通。國家對於他來說,只是個予取予求的庫房。他做皇帝的二十六年,幾乎將趙宋王朝的家底都掏盡了。

政和七年(一一二五)冬,北方的金國興兵南犯。趙佶不思保國安民之策,只想趕緊丟包袱,馬上禪位給太子趙桓,自己躲到龍德宮去做太上皇,所有頭痛的事都丟給年僅二十五歲的兒子去干。

趙桓是個苦命的皇子。他的母親王皇後,是德州刺史王藻的女兒,十五歲時成為趙佶的發妻。王氏端莊忠厚,好色風流的趙佶對她沒多大興趣。王氏雖然成為皇後,但是在後宮中當家作主的卻是丈夫的寵妃鄭氏王氏。為了進一步打擊她,後宮宦官居然造謠說皇後行為不檢,有虧婦德。雖然最後查無實據,但王氏遭此飛來橫禍,本已抑鬱的心情雪上加霜,一病不起,二十五歲就去世了。

趙桓在皇宮中艱難地長大,對處境十分明白:繼母兒女眾多,父親又朝三暮四,雖然自己名為太子,卻難保不會有象母親那樣遭殃的一天。趙桓一直小心謹慎地生活,不好聲色,服飾用具連普通庶出的弟弟們都比他的要好得多。

然而災難似乎從趙桓降生的那一刻起,就牢牢地糾纏住了他。當他苦熬了二十餘年,終於登上帝位的時候,只不過是父親的一頭替罪羊而已。趙佶已將大宋王朝的根基蛀得空了,趙桓雖有重振家國的心思,但他在成長過程中,不但缺乏未來君王必要的鍛煉和教育,性情也被壓抑得怯懦了;另一方面,虎視眈眈的金國也沒有給這個青年力挽狂瀾的時間。

趙桓登基僅僅一年半,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冬天,金兵第二次圍攻汴京(今開封)。雖然趙桓每天都親自登上城牆督戰、皇後朱氏還親率妃嬪趕制軍衣,但是仍然沒能抗住金兵。

第二年的三月,徽宗、欽宗,以及兩宮後妃、皇子帝姬、宗室大臣,都被俘往金國。

十六歲的柔福帝姬尚未出嫁,也被驅趕上了北去的路途。

而柔福的兩位大小王貴妃母親,都非常幸運,死在了宋欽宗即位之前的安逸歲月里。

柔福歷盡千辛萬苦,遭受了種種凌辱傷痛之後,終於抵達了金國都城上京(黑龍江寧安縣西南)。

這時的柔福,已經無復昔日帝女的奢華與嬌貴,僅僅是以一千錠金折價給金國的活"歲費"。因此她被作為賞物,由金主分給了吳乞買為侍妾。

吳乞買對柔福沒有多大的興趣,很快就將她送進了上京洗衣院做女奴。此處名為洗衣院,實際上就是一個金人尋歡作樂的官妓院。

最初被送進來的女人中,還有趙構的生母韋賢妃。但是由於趙構在南京登基為帝,韋氏身份變得特殊,所以她很快就從洗衣院離開了,轉送五國城,與她的丈夫徽宗關押在了一起--韋氏這時已經是四旬開外,對金人來說,即使把她留在洗衣院,也沒有什麼意義。

柔福在洗衣院里度日如年、備受凌辱。直到蓋天大王完顏宗賢看中她為止。

然而完顏宗賢也僅僅是把柔福看成洩慾的工具,不過他在厭倦柔福之後,安置她的辦法比吳乞買要好得多--完顏宗賢在金國安置於五國城的漢民中,選了一個叫徐還的男人,將柔福嫁了給他。歷盡苦難的柔福才算結束了人盡可夫的生涯,回到了父兄和諸母親的身邊。

大約在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的時候,柔福終於以死亡,得到了最後的解脫,這一年她大約三十歲。

這應該是真實的柔福留在歷史上的痕跡。象所有國破家亡時的女人一樣悲慘不幸,承擔了男人們無能的後果。

當柔福在北方苦苦掙扎的同時,南宋朝廷里卻出現了另一位柔福。

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十一月,朝散郎、蘄州(湖北蘄春)知州甄采圍剿土匪劉忠時,匪眷中有一名女子,自稱是王貴妃的小女兒柔福帝姬。甄采十分意外,也不敢怠慢,連忙通過韓世清向南宋朝廷報告這個消息。

得到消息的高宗趙構顯得很冷淡,好不容易在朝廷官員的再三催促下,趙構才派大太監馮益、宗室女眷吳心兒前去越州(紹興)驗視--在這里要解釋一下,這時的高宗尚未返回南宋的京城紹興,而是呆在溫州一帶的行宮里。

大太監馮益是趙構為康王時的內侍,再之前曾經在柔福生母王貴妃的宮中聽差,所以這時就自告奮勇地攬下了這個驗證帝姬真偽的差事。至於吳心兒,她只是從旁協助,以免有些驗身的事情太監不好去做而已。

這位柔福帝姬對馮益詢問的宋宮舊事,基本上都能答個七七八八,而且模樣也與馮、吳二人記憶中的柔福帝姬有幾分相似。

於是,馮益和吳心兒向趙構回報,這位帝姬看來確實是真的,只是有一雙大腳,與帝姬精心纏裹過的纖足大有不同。

當然,他們也回報了"帝姬"對大腳的解釋:"金人驅逐如牛羊,曾赤腳步行萬里路,怎能保持原樣?"

這一句話,不但打消了所有人的最後疑慮,也引起了南宋上至趙構,下至平民百姓的無限愁思。

於是,建炎四年八月戊寅日這一天,趙構派出了聲勢浩大的迎接隊伍,將這位妹妹迎進了行宮,將她封為福國長公主。

兩天後,南逃時與趙構失散的哲宗趙煦孟皇後,也由虔州(江西贛州)返回南宋都城。趙構親自等在行宮門口迎接。一時間,不知底里的南宋子民們頗有苦中作樂、雙喜臨門之感。

為什麼趙構會對柔福南歸的消息反應這么冷淡?當然,他不可能預知這位柔福的真偽。如果一定要揣測的話,很可能是與柔福的經歷有關。對於看重女子貞節的皇室來說,一個飽受摧殘的公主返回,沒有什麼可喜可賀的地方。其次,對於趙構本人來說,他對這個妹妹幾乎沒有任何印象,要說有,那也是對柔福母女在父親那裡優於自己母子的待遇忿忿不平的心思。

柔福之母,無論是哪一位王氏,都是位份極高的受寵貴妃。而趙構的母親韋賢妃,則大不然。

韋氏,本來只不過是徽宗繼弦鄭皇後宮中的普通侍女而已。她能為徽宗侍寢,完全是出於意外。徽宗最早在皇後宮的侍女群里,只是看中了一個姓喬的宮女。這位喬氏與韋氏情同姐妹,在受寵得封之後,希望能夠讓自己的小姐妹也爭取一個出路,於是再三向徽宗推薦韋氏,韋氏這才得到了機會。徽宗完全將韋氏看作過眼雲煙,只給了她一個昌平郡君的名份。但是韋氏運氣好,居然馬上就懷了身孕,而且生下的還是個男孩,這才升到婕妤。直到徽宗退位,韋氏的名份也沒有多大長進,只是一個中等嬪"婉容"而已。她之所以能夠當上"賢妃",只是因為第一次汴京被攻時,金兵要求皇子前往議和,太上皇徽宗不捨得心愛的兒子們去冒險,欽宗詢問兄弟們時,諸王都十分膽怯,只有趙構應允了下來。欽宗大喜過望,便代父親封韋婉容為"賢妃",以資獎勵。

說起來,二三十個皇子,居然沒有一個願意為國家犯險的人材,就趙構這么個賣國求榮的傢伙,還能在一堆兄弟裡面撥出尖兒來,北宋趙家可真是氣數當盡了。

而韋氏這個"賢妃"的位置,幾乎可以說是拿兒子的性命換來的,母子倆不受寵到了什麼程度,從中可見一斑。

趙構怎麼可能對壓在自己母親頭上的王貴妃、以及王貴妃的兒女有什麼好感和交情呢?而且可以想得到,趙構與趙環環之間,從前的兄妹情份也是很淡薄的,實話說,以宋宮的男女之嚴防,兄妹之間,不過是國家典禮上遠遠望一眼罷了,他不一定知道這個妹子的什麼事情,更恐怕連她的模樣都記得不是太清楚。馮益是他頗為信任的人,既然馮益說是了,趙構也就認了。更何況孟太後也對這位公主沒有提出多少反對的意見--實話說,以孟太後的遭遇,她也壓根就不認識這位"柔福帝姬"。孟氏被聽信讒言的小叔子徽宗趙佶趕出皇宮為女道士的時候,趙環環還沒有生出來呢。

"柔福"還宮不久,趙構便為她選了永州防禦史高世榮為駙馬,下嫁完婚了。從南宋朝廷當時的經濟狀況來看,給予柔福的待遇還是過得去的,嫁妝總計一萬八千緡。在此後的十餘年間,還常有賞賜大量財物。按宋宮的慣例,"柔福"出嫁以後,應該就隨著高世榮一起生活,與趙構單獨見面、談論家事的機會也不會有多少。更何況趙構壓根不想跟金國開戰,更不想迎回徽宗、欽宗來奪自己的皇位和身家性命--在這種心思之下,他會有多願意與一個有可能在自己面前提及父兄情形的妹妹呆在一起?--給她長公主的名份地位和尊貴生活,然後敬而遠之罷啦。

大約是受了"柔福帝姬"還宮傳奇的影響,紹興二年(一一三二),在"柔福"還宮兩年之後,發生了一起"假公主"事件。一個姓易的商人妻子,假冒欽宗胞妹、徽宗王皇後之女榮德帝姬前來認親,弄得南宋朝廷人仰馬翻。

榮德帝姬,小字金奴,最早封永慶公主,又封榮福公主,徽宗聽從蔡京的建議改"公主"為"帝姬"之後,又將她封為榮德帝姬。她是徽宗女兒中較為年長的一個,北宋亡之前就已經嫁給左衛將軍曹晟為妻。後來俘往金國,駙馬早逝,自己飽受凌辱後又再嫁他人。

易氏是一個頗有幾分姿色的商人之妻,南逃的路上,與丈夫失散的她遇到了曾擔任過榮德帝姬侍衛的人,從他們口中知道了不少深宮秘事以及榮德帝姬的形貌舉止,到南方以後,她聽說了柔福帝姬的故事,十分艷慕皇家尊榮,於是就自稱是逃歸的皇女,前往南宋小朝廷投奔,認為可以混得一個輝煌前途。

趙構依葫蘆畫瓢,照樣派人去檢驗真偽,可誰知這位"榮德帝姬"非但相貌有異,而且越說越是牛頭不對馬嘴,終於惹得趙構起了疑心,將她送交大理寺審訊。最後真相大白,二年十二月己丑日,易氏被亂杖打死。

假榮德事件,並不能說明歸國的柔福就有多真實,因為易氏太不聰明,冒充的是一位已經嫁出皇宮的年長公主,她的模樣和事跡,見過和知道的人太多了,怎能與養在深宮不見人的未嫁柔福相比?何況男性侍衛又能知道多少公主妃嬪的深宮之事?易氏不幸,選了一個太不好冒充的對象。

與此同時,趙構孜孜不倦地與金國進行割地賠款的求和行動。

紹興十二年(一一四二),這項和議終於達成了,金國在收了宋朝廷大片疆域和大筆金銀之後,金熙宗同意承認南宋小朝廷,並且放回趙構的生母韋太後、以及徽宗趙佶、徽宗鄭皇後等人的屍骨。

此時,真正的柔福帝姬趙環環,已經在無望中死於五國城。同樣死於五國城的,還有趙構發妻邢氏等人。前往金國迎接韋太後和徽宗帝後梓宮的人,也把她們的遺骨帶回了南方。--比起那些被俘後死在北去路上,棄屍荒野的(她們的人數占被俘人數的一半)、陷身在金國官貴宮庭中為人姬妾、更或者淪落在妓館倡寮中不知所終的帝姬宗女、王妃宮嬪,柔福能夠嫁人而終,最後骨殖還鄉,已是莫大的好運了。

迎回生母,趙構喜出望外,看到父親與嫡母的棺柩,又別是一番滋味。他還在發妻邢氏棺木前追封她為懿節皇後。

但是最後,他對著那具"柔福帝姬"的棺木卻發了傻,他萬萬沒有想到,一直在自己身邊享受著頂級富貴榮華的,會是一個假公主。

在追封柔福為"和國長公主"的同時,趙構開始追查假柔福的來歷。

原來,這位已經冒名頂替了十二年的"柔福帝姬",是一個名叫靜善(或法靜)的尼姑(或女巫)。

靜善是汴京(開封)人,生得頗為美貌,汴京攻破後,她被亂兵掠往北方。在路上遇到一個名叫張喜兒的宮女。這宮女曾在王貴妃宮中侍奉,深知諸多宮闈秘事,一一都說給了靜善聽,尤其還說靜善相貌氣質酷似柔福帝姬。靜善對這個巧合十分動心,不但留心記憶各種秘事,而且模仿張喜兒所說的公主形態,從此就以"柔福帝姬"自稱。

靜善在戰亂中經歷曲折,曾經三次被人拐賣,最後被土匪陳忠虜入盜伙,被迫嫁給了一名小土匪。

甄采與韓世清剿匪之時,抓住了靜善,本要以匪眷的名義將她一殺了之的,靜善遂自稱柔福帝姬,反倒把剿匪的人給嚇住了。

她假冒柔福帝姬的名義已有一段日子,就連陳忠都被她蒙了,當然也就以此假訊招供。

沒有想到的是,最後連馮益都被她騙了過去,不但逃了生路,還真的當上了公主。真是劃得來之至。如果不是韋太後和真柔福屍骨還鄉,她甚至可以把這個"公主"干一輩子。

(亂彈:這位靜善早在入宮之前若干年,就已經冒充起柔福帝姬了,沒准在這個時期,她就已經把這種"自我暗示"浸得深入骨髓,等於把自己催眠了,所以後來才能那麼活靈活現,蒙住南宋上下十來年啊。)

案情大白後,哄動一時。

靜善不久便被誅殺。駙馬高世榮莫明其妙地和一個假公主同床共枕十二年,駙馬夢至此破滅,此事成了他一生的笑柄。宋人譏諷說:"向來都尉,恰如彌勒降生時;此去人間,又到如來吃粥處。" 真是晦氣已極。

當初信誓旦旦,指認靜善為真公主的大宦官馮益,因為辦差不力,居然錯認公主,被氣惱的高宗趙構發配昭州監管。--呵呵,王貴妃宮中那麼多的皇子公主,一個小小太監,能記得那麼許多?

馮益想要擺脫被發配的命運,於是想盡一切方法,最後居然讓自己家族中的人與皇太後的家族聯了姻(是韋太後還是孟太後就查不出來了,推測起來,兩位太後對趙構的影響力雖然都差不多,但是孟氏為人小心謹慎,不太可能樂意卷進這種事情里去,所以應是韋氏),終於輾轉達到了目的,被赦回了京城。

在"假柔福"案發七年後,馮益老死在自己的家裡。

不過,雖然在正史上,這樁公案已經了結,但是民間野史卻有不同說法。在當時人的筆記《四朝聞見錄》等書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北歸的柔福是真正的公主,只是她在金國時,知道了許多韋太後難以啟齒告人的隱情,韋後怕她走露風聲,所以硬說她是假的,逼著高宗殺掉。

這種說法是真是假,現在已經很難確定。

我們來比較一些客觀事實。

首先,柔福陷金時,年方十六七,而韋氏已經年過半百。兩個女人的姿貌差得太遠,金人舍柔福而就韋氏的機率能有多少?如果說有"難以啟齒的隱情",則隱情的主人是韋氏還是柔福?誰更畏懼隱情泄漏?想來大家都應該做出選擇。

再其次,韋氏在洗衣院沒呆多久,就因兒子登基,而被送往五國城,與丈夫徽宗團聚,成為金人向高宗勒索的"奇貨",既成"奇貨",而且年紀已老,應該也還是可以平安度日的。而且她在五國城時,與徽宗、喬氏等人關系很好,當她南歸時,喬氏還為她設宴送行,贈送盤纏,可見她並沒有什麼獻媚金人自任妾室的情節,否則極重貞操的宋宮舊人不會與她如此情深意長。

另外一個事實就是,陷於金境的宋人雖多,卻始終沒有幾個人能夠逃得出來,曾有一個武義大夫曹勛找到機會逃跑,當時身陷五國城的宋朝帝後女眷,雖有同逃之心,卻沒有同逃之力,就連趙構的發妻邢秉懿皇後,也只能將一隻金耳環交給曹勛,請他帶給趙構而已。更何況是區區柔福帝姬?

最後就是那雙大腳了,看過鄉間放足老婦人的都應該有這種感覺:纏過的腳再怎麼放、再怎麼走,也恢復不了多少的,更不可能重新變成一雙大腳。

之所以民間會有這種不利於韋太後的傳聞,歸結起來原因有三。

靜善假冒公主,居然能夠安穩十二年,實在令人匪夷所思,不得不有此想;其次,金人為打擊宋人的志氣,曾派人散布此類謠言;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條:南宋民間百姓,以至主戰派的將領大臣,對趙構不思收復國土、對韋太後背誓不迎欽宗喬妃歸國,十分憤恨不滿,所以對韋太後有見不得人之事的說法大有共鳴,藉此發泄對高宗趙構和南宋小朝廷的不滿。

《宋史·公主列傳》雲:"柔福在五國城,適徐還而薨。靜善遂伏誅。柔福薨在紹興十一年,從梓宮來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國長公主。"是說柔福公主在回來的路上死去。而《宋史·宦者列傳·馮益》雲:"先是,偽柔福帝姬之來,自稱為王貴妃季女,益自言嘗在貴妃合,帝遣之驗視,益為所詐,遂以真告。及事覺,益坐驗視不實,送昭州編管,尋以與皇太後連姻得免。"可見假柔福公主實有其事。

故事中關於柔福公主三寸金蓮之說,有《鶴林玉露》雲:"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顰蹙曰:金人驅迫,跣行萬里,豈復故態。上為惻然。"《宋史·五行志》亦雲:"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名快上馬。"宋代的纏足與後世三寸金蓮不同處在於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沒有後世那種極度的畸形。徽宗宣和年間纏足風俗在宮廷內確實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直到南宋末年,世家大族女子尚以天足為好。從當時圖繪資料看,北宋婦女做纖足者還不多見,敦煌壁畫中的北宋婦女幾乎都是天足。經過萬里跋涉,纖足是否會漸漸變為天足難以說清,但宮人注意到柔福公主的玉足,可見纏足與否可能是當時身份的某種標志,因為那時的妓女是不纏足的。

柔福雖然被誅,民間卻流言紛紛,為她抱屈者大有人在。當時就有歷史學家提出柔福公主實際上是真正的公主的說法,所謂被揭穿只是高宗的生母自北方回來後怕柔福說出自己在北方的事情,並說服並威脅高宗將柔福殺了滅口。高宗因奉母命,也容不得柔福辯解,最終使她死於非命。《四朝聞見錄》、《隨國隨筆》等筆記,都記載了這樣一種說法。顯仁太後在金國多年,想保持清白之身幾不可能。許多舊日宮人與太監馮益都認為公主是真的,即使假公主長得再像,若沒有十足把握,他們決不敢亂說。況且嚴刑拷打之下,將真公主變成假的也很容易。後人推測或許"刻薄"了些,但對於當時翻雲覆雨的時局,這種刻薄並非不可能。

10、聊齋辛十四娘翻譯

翻譯:廣平府的馮生,是明代正德年間的人。他年輕時輕佻放盪,酗酒無度。一天早晨,他偶然外出,遇到個少女,披著紅斗篷,容貌秀麗。身後跟著個小僕人,正踏著早晨的露水趕路,鞋襪都沾濕了。馮生心裡暗喑喜愛她。

傍晚,馮生喝得醉醺醺地回來,走到路邊一座荒廢很久的寺廟前時,見一個女子從裡面走出來;一看,正是早晨遇到的那個少女。少女看見他,轉身又走了進去。馮生暗想,美人怎麼會在寺廟里?把驢拴在門前,想進去看個究竟。

進入廟門,只見斷壁殘垣,石階上鋪著層綠毯一樣的細草。馮生正在猶豫,一個衣帽整潔的白發老翁走了出來,問道:「客人從哪裡來?」馮生說:「偶然經過這座古剎,想瞻仰瞻仰。老丈怎麼到了這里?」老翁說:「老夫流落到此地,沒有住所,暫時借這里安頓家小。

既然承蒙光臨,有山茶可以當酒。」說完,請馮生進廟。馮生見殿後有個院子,石子路非常干凈,再沒有雜樹亂草。進入屋內,帷幔床帳,都香氣襲人。坐下後,老翁自我介紹說:「老夫姓辛。」馮生乘醉唐突地問道:「聽說您有個女公子,還沒找到好女婿;我不自量力,願意禮聘女公子。」辛老翁笑了笑,說:「容我和老妻商量商量。」

馮生要來筆,寫下一首詩:「千金覓玉杵,殷勤手自將。雲英如有意,親為搗玄霜。」主人看了後,笑著把詩交給了僕人。一會兒,有個丫鬟出來和老翁耳語了幾句,老翁起身,請客人耐心坐會兒。自己掀起門簾進了裡屋。隱約聽得裡面講了兩三句話,老翁又走出來。馮生以為定有好消息,但老翁坐下後,只是談笑,再不提婚事。

《辛十四娘》賞析:

小說對辛十四娘的性格的生動刻畫,與小說中馮生被害的曲折經過是同步進行的,因此,作者為使辛十四娘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在故事情節上巧妙地運用了「春雲漸展」法。馮生妄評楚公予的新作,是「春雲初展」。

馮生當眾貶低楚公子的文章,是「春雲二展」;楚公子馳函請馮生,是「春雲三展」;楚公子硬把馮生拉到家裡喝酒,是「春雲四展」。這「四展」,既展示了馮生輕脫、縱酒的劣根性;也展示了楚公子的陰險毒辣;更重要的是逐步展示了辛十四娘善察人心,反復勸夫改過自新的性格特點。

另外,小說還隨手運用對照法來刻畫人物性格。在馮生妄評楚公子新作後,小說以「生歸,笑述於房」;「生笑謝之」,來對照「女慘然曰」,鮮明地表現出了馮生與辛十四娘的不同性格特點。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