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姜的風俗

姜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26 12:55:48

1、你還知道哪些節氣過節時通常吃什麼?

1、立春:牛肉、香菜、菠菜、雞肝。

民間習俗:打春即「打牛」,即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相傳是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除了打春,這一天還有咬春的習俗,即吃春餅、春盤、咬蘿卜等。

2、雨水: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3、驚蟄:豌豆、黑米、海蜇、荸薺。

民間習俗:在驚蟄時,一些地區流行著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餅、祭雷神的習俗。

4、春分:紅棗、淮山、銀耳。

民間習俗:這一天民間會有豎蛋、送春牛圖、粘雀嘴、春祭等活動。

5、清明:薺菜、燕麥、茼蒿。

民間習俗:民間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6、穀雨:土茯苓、豆芽。

民間習俗:禁殺五毒農民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凶納吉的祈禱

7、立夏:木瓜、鴨肉、山楂。

民間習俗: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8、小滿:櫻桃、苦菜。

民間習俗:對於小滿來說,最主要的飲食習俗是吃「苦菜」,《周書》上曾有記載:「小滿之日,苦菜秀」,這個時節遍布全國都是苦菜上市的季節,所以苦菜秀成為了小滿節氣三候的第一候的侯應。

24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24節氣都是吃什麼

24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9、芒種:茄子、冬瓜。

民間習俗:送花神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皖南地區會有安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10、夏至:綠豆、苦瓜。

民間習俗: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

11、小暑:絲瓜、黃鱔。

民間習俗:有民諺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從這一天開始進入伏天。因此,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

12、大暑:生薑、萵筍、獼猴桃。

民間習俗:廣東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即「涼粉草」,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大暑吃薑的風俗,「冬吃蘿卜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葯方」。

13、立秋:檸檬、芝麻。

民間習俗: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14、處暑:海蜇、銀耳、百合。

民間習俗: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往往人們會聚在河湖邊放河燈,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南方民間會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2、大暑除曬伏姜、送「大暑船」,各地還有哪些奇特的習俗?

 大暑除曬伏姜,送“大暑船”,大暑,以致在傳統的習俗當中,一些沿海地區就有這樣的習俗,其寓意就是送暑保平安,除此之外,在其他的地方也有一些習俗,比如喝老鴨湯,吃仙草,還有煎青草豆腐等等食俗。


在民間的大暑期間,其實有很多的習俗,像是江浙一帶,就會有一些村民們選擇在這獨特的一天,把製作好的大暑船送行,並且隊伍還會沿街遊行,並且還會用一頂彩色的轎子抬著神像還有“五聖”,同時還有人負責表演舞龍舞獅,同時還有一些民間的傳統節日,非常的熱鬧,並且在江邊灘塗祭祀完了之後,該船會被漁船牽引到海口,最後這艘船會被焚燒在海洋上,當地人認為這種方式可以保平安。

 也有一些鄉村地方會流行鬥蟋蟀,而在山西河南,部分地區大家習慣性的會把生薑切成片跟紅糖進行攪拌,最後裝入容器當中進行暴曬,而這些曬干之後的姜就被大家用來沖水喝,每個地區的習慣都有些許不同,肯定是跟當地的習俗有關。



 每年三伏天的時候,大家都知道氣溫會升高,而且還有一些地方會出現比較多的降雨量,這種時候老百姓的糧食就需要去搶著收搶著種,這種時候要管理好田間可謂是任務巨大,因此有的地方會在這個時節選擇燒香祈福,希望能夠風調雨順,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寓意和期盼。

此外,每個地方也有一些吃食上的習俗,比如說在廣東的一些地區,大家會選擇喝燒仙草,這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消暑甜品,製作方式也非常簡單,其原料就是燒仙草的莖葉,另外還有很多地區會選擇喝老鴨湯,這也是一款非常消暑又滋補的湯,並且在民間還有一句話就是大暑老鴨賽補葯。

3、不吃「蔥、姜、蒜」是哪個地方的風俗?

蔥和蒜都屬於小五葷,出家人是不可食用的。有很多江南人也是不吃蔥蒜的。因此可知這句俗諺處於北方的。
蔥蒜和姜都是辛辣的食物,並且也都有某種葯效;但蔥蒜食用後都會留有強烈的臭味,這是很多人不願嘗試的。不過在北方對生蔥生蒜卻有偏嗜,像吃北京烤鴨如果沒有蔥白佐食,必然會有「不是味道」的感覺。「小蔥拌豆腐」更是缺蔥不可。
而姜這種東西含有較重的葯味,沒有蔥蒜那樣受人歡迎。再者北方人少食魚鮮,用姜的機會就少了。
「吃蔥吃蒜不吃薑!」這話卻還有別的意義。語句中的姜字諧音為「將」。再下象棋是對方將軍,己方非要招架不可,否則就要被迫「舀將兒」!所以這個將字包含了「激將」「慫恿」和「脅迫」的意味。
由此可知:「吃蔥」、「吃蒜」是表達自己的喜好!而「不吃將」則表示拒絕慫恿、煽惑和激將,「一切礙難從命」。

4、姜醋蛋的習俗

廣東人的傳統, 每當出嫁的女兒或媳婦的孩子出世, 當外婆和奶奶的會做姜醋蛋給產後的女兒或媳婦吃用. 用意是令產婦祛風、去瘀、 吸收鈣質等。孩子快滿月時,外婆和奶奶會很高興地,將姜醋蛋送給親戚朋友報喜。大戶人家還會大派街坊,以表示添丁之喜。吃薑醋蛋確實有利於產後的恢復,因為婦女生產體內會進風,而姜醋蛋既可祛風驅寒,又十分滋補;醋可增加產婦對鈣的吸收,而豬腳則有利於奶汁的分泌。由於姜醋蛋具有補益作用,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這專為產婦准備的東西搖身一變,昂然進入大雅之堂,成為男女老少喜歡的餐前餐後小吃。大酒店和小食店,都將它當成法寶來招徠生意。
吃飯的人們將它和西餐的開胃酒等同,飯前一碗開胃,飯後一碗消食。貌不驚人的豬腳姜,有時還充當糖衣炮彈,令那些戀愛中的女孩無所遁形。細心的男孩會記著女朋友「每月一歌」的時間,之後帶她到小吃店,默默遞上一碗姜醋蛋,那份關愛,比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殺傷力還厲害。所以,悄悄告訴粗心的男同胞們,如果你的愛人面容憔悴,精神不佳,你只要每隔兩天給她吃一碗姜醋蛋,十天後,保證還你一個神采飛揚的紅粉佳人。不信?那就試試吧!

5、7月22日大暑曬姜有什麼講究嗎?

每年公歷7月22日或23日,太陽運行到黃經120度時為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晴朗時,經常驕陽似火,酷熱難耐。陰雨時,則悶得讓人難以喘氣。

7月22日迎來大暑節氣,是早稻進入收獲期和小麥豐收的季節。大暑百姓一般都會有很多風俗活動,如伏姜、伏茶、伏香這三樣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曬姜:暑熱曬出好食材

大暑有著一年中最熱烈的陽光,讓人避之不及。這樣極致的酷熱,也催生出水分蒸發後的美味。曬豆角、曬辣椒、曬鹹菜……這些食材只要天氣好,曬上一兩天就行了。但有一種食材,得從大暑一直曬到出伏——曬伏姜。

生薑性暖,被暑熱暴曬之後變成大熱的食材,正好可以給著涼的人救救急。一塊伏姜吃下去,暖胃、發汗,捂著被子睡到天亮,一場可能即將來臨的感冒就這樣避免了。有人說,這三伏天里的恩物,在三九嚴寒中給人帶去了溫暖。曬伏姜,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冬病夏治的一種表現。

6、姜堰風俗有哪些

姜堰民間的傳統節日主要是春節、端午和中秋,稱「人節」;清明、中元、冬至3個節日為「鬼節」。人們為祈求吉祥,每個節日都有若干傳統禮儀和習俗。建國後,地方政府進行正面引導,並賦予新的內容,提倡過文明、節儉、祥和的節日。
春節
春節為延續時日最長、最隆重的大節。舊時正月初一,這一天家庭主人要起五更,點燭焚香,燃放鞭炮,迎接天地神,不焚香不興開門。男女老少更換新裝,殷實者,皮、呢、綢、緞,以示富有。貧寒者,外新里舊,以求整潔;婦女兒童、尢重衣著,力求新穎。飲食很有講究,晨起,有干絲、果子茶、元寶(糯米圓子)、糕點、生薑等,每道不興吃完,要存一點;中午,要吃隔宿飯,菜餚皆是除夕烹好的熟菜,意在吃陳糧,年年有餘;晚餐,吃面條。家人鄰里見面都說吉利話,如恭禧發財,倍加施捨。晚間不興點燈,及早入睡,以祈夏日蚊蟲少。初二,向親友拜年,新婚夫婦給族長至親送「果茶」。初三大早,各戶遣小孩去土地廟爭送頭香。初一不興掃地,少數待初五敬了財神菩薩後打掃,且須由外往裡掃,意在招財進寶。初五為「財神日」,店鋪一定要開張接財神。老農則從初一到初十觀察每日陰晴,預卜當年人畜五穀吉凶興衰:一天、二地、三風、四雨、五馬、六羊、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以晴為吉。春節期間,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采,有玩龍燈、舞獅子、唱鳳凰、送麒麟,盡興歡娛。有民諺曰:「正月里拜年,二月里玩燈,三月種田。」蔣垛、大泗、白米一帶正月三十家家蒸饅頭,祝六畜興旺。
建國後,政府法定3天假日。機關、學校、群眾團體多舉行拜會、聯歡會、茶話會,相互祝;農村文娛宣傳隊敲鑼打鼓給烈軍屬、五保戶拜年。六、七十年代,農村大隊多排演革命樣板戲,串村演出。近年有富裕戶包場電影或請劇團下鄉演出。除祈神敬香等迷信色彩淡化以外,余多沿襲。
元宵節
亦稱上元節,俗名燈節。正月十三起,家家「扯天燈」,名「上燈」,以求合家目明。這天早上吃湯圓;十八「落燈」吃面條。民諺雲:「上燈圓子落燈面,要吃圓子到明年。」燈節期間,姜堰東岳廟、都天廟、龍王廟里置屏燈,燈上畫「三國演義」、「封神榜」等古典小說人物故事,觀眾摩肩接踵,熱鬧非凡。
舊時,鄉村還有扯桅燈之風。即在土地廟前,樹十餘丈高桅桿,穿上竹篾圈數十道,每道皆以麻繩相系,如龍骨,每圈掛燈籠若干(每戶一燈籠),桿端系有鈴鐺,而後似扯篷帆一般,以兔燈、蛤蟆燈、鯉魚燈、馬燈、八角燈、飛機燈最為孩子青睞。
二月二
「二月二,家家帶女兒。」是日,城鄉家家戶戶帶女、婿回家作客,熱情款待,雖蓬門蓽戶亦不違例。今仍沿襲。
百花生日
俗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是日,婦女多以紅紙、紅布剪成彩條,系於草間,謂之「掛紅」,祝百花生長旺盛。
清明節
又稱寒食節。清明前十天,各家就忙著「添墳」、祭祖;新媳婦則要給新故老人「上花墳」。三年滿墳時,放鞭炮、插紅紙花,以示脫孝。清明,家家祭亡人,以炒砣粉代肉食。檐前插柳枝,諺雲:「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婦女鬢邊還要戴柳球。插柳一俗原為紀念黃巢起義,現已鮮為人知。在蔣垛、張甸一帶,還有用楊柳葉拌和蕎面攤餅的習俗,紀念鄭成功抗清。又說是天神下界看到民間吃樹葉會動惻隱之心,不再降災。姜堰、興泰、溱潼一帶,這一天有吃冷飯、冷韭菜之俗,以祈長精神,不疰夏;里下河地區興吃螺螄肉和孩兒菊(亦名馬蘭頭)以明目。食用冷飯菜,實從寒食節紀念介子推演而來,本意已被模糊。是日,看麻將,紙牌的人很多,傳雲:「清明不看牌,死後沒人抬。」
建國後,民間祭掃習俗基本不變,但封建迷信色彩淡化。機關、學校、廠礦、企業藉此組織祭掃革命烈士墓,講烈士故事,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立夏
「立夏立夏,婦女戴花」。是日,婦孺髻根、辮間戴皂莢花,衣襟上掛皂英葉,說是入夏免打瞌睡;不坐門檻,免「疰夏」;娘家要給新出嫁的女兒送涼席、涼枕、扇子、夏布、草帽、澡桶,名為「送夏」;以大秤稱量體重,視一年胖瘦。建國後,「送夏」之風猶存,余皆逐漸消失。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采擷新鮮蘆葉(俗名「粽箬」)包裹粽子。包心以糯米為主,摻以糯米為主,摻以蠶豆瓣、紅豆、花生、紅棗、火腿丁等,形狀以四角為多,還有羊角形、斧頭形、菱米形、元寶形等等。舊時稱五月為「毒月」,家家帖「五毒」符,掛鍾馗像,門前插艾蒿、菖蒲,室內灑雄黃水;孩子穿戴虎鞋虎帽,系「百腳繩」,蘸雄黃酒在額上寫「王」字,意為驅邪避穢。菜餚講究「五紅」:黃魚、蝦、鹹蛋、莧菜、干鹹菜燒肉。浴室燒「百草湯(湯里放艾蒿、菖蒲)」,沐浴敗毒。
建國後,不再貼「五毒」符、掛鍾馗像,余皆沿襲。
五月十三日
傳說為關公生日,一說為關平忌日。城鄉百姓有吃冷麵的習俗。
六月初六
正值大暑天氣,有「六月六,洗白肉,吃口焦屑養塊肉」之諺,興下河游泳。
七巧節
相傳農歷七月初七,牛郎織女相會。七天前,女孩用紅、綠、藍三色線扎於手腕上,叫「扎絨」。是日,取下拋於屋上,讓喜鵲銜到天河搭橋,在成牛郎織女團圓之夢。小孩用鳳仙花加明礬搗碎裹於指甲上,翌日即成紅色指甲,傳說可以除痰。傍晚,小孩子立於庭前,觀望天空雲彩,各評某一朵雲的形象。彩雲變幻莫測,飄忽不定,似奔馬、似群羊、似游龍、似彩鳳,凡看得快評得准者,眾皆為之喝彩。母親喚女兒於燈前穿針引線,乞求靈巧。古詩雲:「七巧樓前乞巧時,金針玉指弄春絲。」
中元節
俗稱「七月半」。是日祭祖禮儀如清明,唯祭奠時間在晌午時分,有「早燒清明晏燒冬,七月半亡人等不到中」之諺。相傳明代某年七月,邑中遭受特大洪災,百姓未及吃飯,即葬身魚腹,均成餓鬼。於是,後人形成了晌午時分敬亡人慰祖先的風俗。此俗沿襲至今。唯王石鄉一帶,午餐吃水餃。溱潼湖西庄窯工常開夜工,怕撞上孤魂野鬼,則在七月半請和尚放利孤焰口以超度。當天在高墩上豎桅桿,懸七盞燈籠,名七星燈(喻北斗星),招喚孤魂野鬼前來看戲受齋。
七月三十日
傳說是日為地藏王生日。菩薩開恩放赦,因此民間在路邊、田頭、荒野燒紙化錢,祭孤魂野鬼,名「齋孤」。還放河燈,祭河落鬼。建國後,此俗漸廢。
立秋
是日興吃西瓜,謂可爛吃下肚的豬毛。
中秋節
又稱團圓節。是日,家家吃月餅、圓子、粘餅、藕餅、喝團圓酒。水鄉人家必殺鴨子;南鄉農家做塊鍋蓋大小的「月光餅」。月兒正圓之時,家家設案,點燭焚香,將時鮮果餅陳列案上。舉家團聚賞月,天上人間,千里共嬋娟。蔣垛一帶還有「摸秋」之說,是日晚,年輕的小夥子到劉姓家偷碗、魚網、晚子等物,送給久婚不孕或嬰兒多夭折之戶。姜堰一帶,街上孩子用磚頭瓦礫壘寶塔敬月光,去野外採集各種果實,鬥巧取樂,以菱角斗(製作)牛頭,或以扁豆莢斗馬,芋頭子斗猴子,癩葡萄斗金魚,豇豆莢、紅豆粒斗晴蜓,家長挑選其中佳作,擺上供案,增添節日樂趣。
建國後,吃月餅賞月之俗仍興。80年代,每屆佳節,人民政協、統戰部門多舉行茶話會,與各界人士聯誼交友,暢敘國事,促進團結。餘俗漸消。
重陽節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城鄉群眾素有以吃米糕登高、攀高之俗。姜堰鎮糕店特製售斜形糕,配製彩紙小旗,增添節日氣氛。因白晝漸短,勞力者從此不再加餐吃晚茶,諺雲:「吃了重陽糕,就把晚茶撂。」舊時手工作坊老闆於是日設酒菜犒賞職工,示意此後要開夜工,諺雲:「喝了重陽酒,夜作不離手。」舊日農村僱主於此日解僱放牛小伙計,諺雲:「九月重陽十月朝,看牛的細佬兒往家飄。」女孩亦於是日開始纏足,諺曰:「九月重陽十月朝,裹雙小腳兒個個嗷(誇獎)。」80年代,城鄉於重陽開展尊老敬老活動。
冬至
即「下元節」,又名大冬,前一日稱小冬。大冬為人節,小冬為「鬼節」,諺曰:「大冬大似年,小冬不值錢。」境內民間祭祖,有於小冬,有於大冬,各遵舊例。大冬興吃番瓜,謂可治頭風。
臘八節
臘月初八,傳為釋迦牟成道之日,民間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富家在粥中佐以白果、紅棗、栗子、蘑菇、金針、木耳、花生仁、茶豆等;貧困戶則佐以山芋、胡蘿卜、芋頭、雜豆、花生仁等。
送灶
臘月二十四民間送灶神上天。白天撣塵大掃除,夜晚以紅豆、糕、糖、肉、米飯及綴有白果、紅棗的柏枝為祭品,焚香叩拜祭灶。祭前,在筷桶里插滿筷子,請灶神上天多報人口,多要口糧;在灶神爺像的嘴上抹點糖,並焚之於灰堆旁,灰堆旁樹芝麻秸為「天梯」,讓灶神「上天言好事」。儀式由男主人主持,如男人外出,則由女主人代為默禱:「送灶是我,接灶是他」。溱潼鎮朱、陳、李、沈四姓,均在臘月廿三送灶,不知何故。臘月三十日接灶:「下界保平安。」建國後,此俗漸廢。
除夕
俗稱「三十夜」,是農歷一年中最為神聖的一天。除夕前,要備齊年貨。「有錢沒錢,洗洗過年」,大人小孩剪元寶頭,洗元寶澡。當天下午早早地貼上喜旗、春聯(有一字不寫的稱「滿堂紅」)、年畫、忌貼梅花之類美術作品,亦忌喚貓,為諱「梅」、「咪」與倒「楣」諧音。天井裡印上元寶墩子,為忠臣岳飛戴孝;門前插芝麻秸,以示神箭驅年,永保平安。諺曰:「長不愁,短不愁,只愁芝麻秸兒插檐頭。」家庭主婦精心製作陳飯盆,用上等米煮好一盆飯,飾以果脯,上插柏枝、陳飯旗,葉間綴上銀杏、花生等,供於家神櫃上,至正月初六,才蒸熱食用。「陳飯旗」:用柴桿糊上彩色紙旗,高一米,由上而下依次粘貼各種剪紙;下端橫扎一桿,上掛雙魚,謂「連年有餘」。農村主婦在量米時,虔誠祈禱:「人一升,豬一升、六畜興旺、五穀豐登、連年有餘、步步高升」。溱潼一帶煮陳飯,少則六升六合,多則六斗六升。因地處水鄉,「十年九澇」,方言「六」與「撈」同音,「六」,即「撈住了」。晚上,家人團聚吃守歲酒,備鰱魚喻年年有餘,吃芹菜喻勤勞,吃芋頭兆新年遇好人;點燭焚香辭舊迎新。婁庄沙家套一帶,除夕日不一,有二十八夜,有二十九夜,不明何故。不少人家除夕至年初一,禁吃魚肉勞腥,謂年尾年頭吃素,可保一年太平。長輩給晚輩紅紙封為「守歲錢」,忌小孩吵鬧、嚷叫,興悶聲大發財。據雲,是日晚,諸神下界,鞏有觸犯。放幾粒棗子、雲片糕和花生在孩子枕邊,孩子醒後品嘗,可得「早高升」之吉。
舊時,貧者過年如過關,除夕夜,債主有打燈籠討債之習。債戶躲至凌晨,即可露面。
建國後,人民政府每於除夕前,組織幹部深入民間訪貧問苦,撥錢撥糧,救濟貧困,慰問烈軍屬、殘復軍人。近年,民間年貨檔次逐年提高,在城鄉,放焰火年勝一年。

7、不吃蔥姜蒜是哪的風俗?

蔥和蒜都屬於小五葷,出家人是不可食用的。有很多江南人也是不吃蔥蒜的。因此可知這句俗諺處於北方的。

蔥蒜和姜都是辛辣的食物,並且也都有某種葯效;但蔥蒜食用後都會留有強烈的臭味,這是很多人不願嘗試的。不過在北方對生蔥生蒜卻有偏嗜,像吃北京烤鴨如果沒有蔥白佐食,必然會有「不是味道」的感覺。「小蔥拌豆腐」更是缺蔥不可。

而姜這種東西含有較重的葯味,沒有蔥蒜那樣受人歡迎。再者北方人少食魚鮮,用姜的機會就少了。

「吃蔥吃蒜不吃薑!」這話卻還有別的意義。語句中的姜字諧音為「將」。再下象棋是對方將軍,己方非要招架不可,否則就要被迫「舀將兒」!所以這個將字包含了「激將」「慫恿」和「脅迫」的意味。

由此可知:「吃蔥」、「吃蒜」是表達自己的喜好!而「不吃將」則表示拒絕慫恿、煽惑和激將,「一切礙難從命」。

8、二十四節氣要吃的傳統食物

二十四節氣要吃的傳統食物

二十四節氣要吃的傳統食物,二十四節氣是指時節和氣候,是我們生活中挺常用的一種計時方式了,不同時令養生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氣候。當然也有對應的傳統食物。下面分享二十四節氣要吃的傳統食物。

二十四節氣要吃的傳統食物1

1、立春:牛肉、香菜、菠菜、雞肝。

民間習俗:打春即「打牛」,即表示勸農春耕和祈求豐收。相傳是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除了打春,這一天還有咬春的習俗,即吃春餅、春盤、咬蘿卜等。

2、雨水:南瓜、小米、豆苗、玫瑰花。

這一天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

3、驚蟄:豌豆、黑米、海蜇、荸薺。

民間習俗:在驚蟄時,一些地區流行著祭白虎、吃梨、打小人、吃烙餅、祭雷神的習俗。

4、春分:紅棗、淮山、銀耳。

民間習俗:這一天民間會有豎蛋、送春牛圖、粘雀嘴、春祭等活動。

5、清明:薺菜、燕麥、茼蒿。

民間習俗:民間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6、穀雨:土茯苓、豆芽。

民間習俗:禁殺五毒農民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穀雨貼,進行驅凶納吉的祈禱

7、立夏:木瓜、鴨肉、山楂。

民間習俗: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

8、小滿:櫻桃、苦菜。

民間習俗:對於小滿來說,最主要的飲食習俗是吃「苦菜」,《周書》上曾有記載:「小滿之日,苦菜秀」,這個時節遍布全國都是苦菜上市的季節,所以苦菜秀成為了小滿節氣三候的第一候的侯應。

9、芒種:茄子、冬瓜。

民間習俗:送花神農歷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皖南地區會有安苗的農事習俗活動,始於明初,祈求五穀豐登、村民平安。

10、夏至:綠豆、苦瓜。

民間習俗: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廣東地區,人們喜好在夏天滋補涼食避暑。

11、小暑:絲瓜、黃鱔。

民間習俗:有民諺語:「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從這一天開始進入伏天。因此,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

12、大暑:生薑、萵筍、獼猴桃。

民間習俗:廣東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即「涼粉草」,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來「過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傳統的進補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雞。湘東南還有大暑吃薑的風俗,「冬吃蘿卜夏吃薑,不需醫生開葯方」。

13、立秋:檸檬、芝麻。

民間習俗:立秋的主要習俗有:立秋節、摸秋、秋忙會、貼秋膘等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

14、處暑:海蜇、銀耳、百合。

民間習俗: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往往人們會聚在河湖邊放河燈,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南方民間會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15、白露:核桃、木耳、蜂蜜。

開始收獲高粱和早玉米。

16、秋分:銀耳、芝麻、核桃、糯米。

民間習俗:煮湯圓吃的習俗吃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為「秋碧蒿」。

17、寒露:豆類、海帶、紫菜。

民間習俗:因此時包括重陽節,故有登高活動。同時,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18、霜降:柿子、栗子、花生。

民間習俗:吃柿子。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子(鼻涕)。」山東農諺: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

24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19、立冬:豆漿、蛋類、核桃、杏仁。

民間習俗:在古代社會,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民間會有吃餃子的習俗,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20、小雪:牛肉、白菜、栗子。

民間習俗:腌臘肉;吃糍粑(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

21、大雪:鯽魚、海參、核桃。

民間習俗: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說法;而老南京則有句俗語叫「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

22、冬至:獼猴桃、甘蔗、柚子。

民間習俗:餛飩面,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吃狗肉、羊肉;吃餃子。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南方在這一天人們講究吃紅豆糯米飯。

23、小寒: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

民間習俗:南京講究吃菜飯;廣東吃糯米飯。

24、大寒:栗子、核桃仁、杏仁、大棗、桂圓。

民間習俗:廣東嶺南地區有大寒聯合捉田鼠的習俗。其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

二十四節氣要吃的傳統食物2

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大暑:是在梅雨季節剛過後不久的月份,此時天氣雖熱,但暑主陰,人體容易為暑、濕、邪所侵,甚至發病,荔枝能增強機體抗病的能力,以驅除暑、濕。同時,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

小暑:民間素有小暑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

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方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芒種:氣溫升高降水多,空氣濕度增加後,體內汗液無法通暢地發散出來。濕熱之下,人難免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 最好吃桑椹。桑椹,又名桑果,早在兩千多年前,桑椹就已是皇帝御用的補品。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適口,有改善皮膚的血液供應,營養肌膚,使皮膚白嫩及烏發等作用,並能延緩衰老。

小滿:前後也是吃苦菜的`時節,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小滿是濕性皮膚病的易發期,所以飲食調養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常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綠豆、冬瓜、黃瓜、黃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蘿卜、西紅柿等。

穀雨:時節吃香椿正當時。穀雨前後的一段時間正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營養及葯用價值十分可觀,其葉、芽、根、皮和果實均可入葯,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清明: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少數民族地區,饊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饊子最為有名。

春分:專家建議,在這個季節,可以多吃一些紅棗等養脾的甜食,還有蜂蜜、韭菜、菠菜等,少食酸和辛辣食品。此外,每周應至少補充3次堅果類食品,如核桃、花生、杏仁、桃仁等,有助於提神去燥,除瘙癢等。而在每日的午餐,也適宜補充燉湯食品,如胡蘿卜排骨湯、白果烏雞湯等。

驚蟄:前後要多吃甘甜的鹼性食物,像大棗、山葯、馬鈴薯等甘甜食物及富含鈉、鈣、鎂、鉀等鹼性蔬菜和水果,如冬瓜、番茄、黃瓜、蘿卜、茄子、菠菜、蘋果、香蕉、草莓、柿子、葡萄以及豆類、奶製品等,堅持春季「省酸增甘」的飲食原則,以健脾益胃,增進健康。

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於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葯、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節氣,人們習慣地稱立春為"打春"。 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立春時節的農諺和俗語,如"春打六九頭","打春陽氣轉","春捂秋凍"等等。人們在立春這一天要吃蘿卜,俗稱啃春,要吃卷裹豆芽的春餅,還要用纏上各色花紙的笤帚輕輕地抽打孩子,謂之去晦氣。

二十四節氣要吃的傳統食物3

立春吃春卷:「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過去立春的早上人們都要吃一根春卷。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盤的習俗演變而成。吃春卷又叫「咬春」,據說可以咬住「春天」,民間在立春這一天還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雨水吃龍須餅:公歷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中的最後幾天就是民間所說的「二月二,龍抬頭」,人們吃龍須餅懷念大旱中因憫農降雨而被罰壓在山下的天龍。

驚蟄吃驢打滾:驚蟄過後,大地復甦,陽氣上升。俗話講:「驚蟄過,百蟲蘇。」青龍節里,民間流行著許多驅毒的活動。人們吃驢打滾寓意「害蟲死,人翻身」。

清明吃青團: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團子的風俗習慣。青團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團子。

穀雨採茶食香椿:南方穀雨摘茶習俗,傳說穀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穀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北方穀雨食香椿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立夏吃鴨蛋: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是農歷的立夏。立夏吃鴨蛋,叫做「補夏」,使人在夏天不會消瘦,不減輕體重,勁頭足,幹活有力。中醫說咸鴨蛋在夏天吃了人有勁,是夏日補充鈣、鐵的首選。

冬至吃餛飩或湯圓: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南方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小寒吃糯米飯: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9、正月十五不能吃薑嗎

如果當地有這個正月十五不能吃妾姜風俗,還是按風俗來吧。從營養上講,正月十五可以吃薑。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