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松溪彩禮
風俗是3天 第一天把親朋好友都帶來 第二天大擺酒宴 第三天擺宴招待家裡的親戚(就是指關系比較好的) 以上僅供參考 可以去找找老一輩人問問
2、松溪縣是幾線城市
2022年南平市松溪縣屬於四線城市
松溪縣(古屬建寧府松溪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位於閩浙交界處,武夷山麓東南側,古時沿河兩岸多喬松,有「百里松蔭碧長溪」之稱,松溪縣因此而得名。松溪縣氣候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松溪縣總面積為1043平方公里。東去慶元縣城48公里,東南至政和縣城27公里,西至建陽縣城107公里,北抵浦城縣城75公里。松溪縣轄1街道、2鎮、6鄉。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松溪縣常住人口為130867人。
3、松溪嫁女兒聘禮需要多少
這可是很難說的我們這里的聘禮可是高得嚇人啊一般的怎麼著也要四五萬,高的話就十幾萬二三十萬不一定了有的甚至更高。至於女方收多少也是不一定的了收得多的話嫁得也就越多。我也知道我們這的風氣不太好可也沒有辦法啊。誰也不想比別人差落在人家的後面。人啊總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4、關於福建省的松溪縣和政和縣
上海南站有車直接到松溪的,到政和必須要經過松溪,到松溪的時候司機會停下車,讓到松溪的人下車,但是你買票是買到政和的。
5、為什麼南平不能回松溪?
太遠了。
南平到松溪160多公里,所以太遠了不能回。福建省松溪縣是屬於南平市。松溪縣是福建省北部山區一個頗具特色的小縣,位於閩浙交界處。
6、本地習俗
服飾
南平市傳統衣著風俗。民國初期,一般群眾穿大襟短便裝,士紳及讀書人多著長衫,並以長袍馬掛為禮服。婦女著大襟花邊齊膝大褂和長褲。20世紀20年代以後,知識界男子多穿中山服,女子多穿旗袍,男學生穿三個口袋的學生裝,女生著藍或白上衣、黑裙。30年代,初中學生著黃色童子軍服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男子多著灰色或藍色中山裝,女子著列寧裝。「文化大革命」時期,男女學生、幹部多著草綠色軍服。80年代服裝多樣化,男子流行西裝、夾克衫、牛仔服,女子多穿各種款式的連衣裙。學生興統一制著的校服。
鞋帽
南平市穿鞋載帽傳統風俗。清末、民國初,男子多穿雙鼻布鞋帽,雨天則穿布面木屐,載瓜皮帽或紗帽,士紳及知識分子多戴禮帽。20世紀40年代,木屐逐漸被橡膠雨鞋及各種膠底運動鞋取代,知識界開始流行皮鞋。50年代學生和幹部多戴灰或草綠色這帽著解放鞋。80年代男子流行鴨舌帽、旅遊鞋,女 子流行各式高跟鞋。20世紀90年代,鞋帽融化歐美精華,款式千種。
發型
南平市傳統發型。清代,男子天門剃光,腦後留長辮子;少女留短辮,婦人拘髻。民國時政府下令剪辮,男子理平頭或分頭,女子理齊肩短發。20世紀40年代,有少數時髦女子燙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50年70年代很少有人燙發。80年代部 分青年男子以留長發,小包頭,女子以燙港式發型為時髦。
首飾
南平市傳統風俗。民國時期,女子流行戴耳環、戒指、頭釵、手鐲。20世紀50—70年代,少人佩戴。20世紀80年代開始,戴耳環、戒指、項鏈又漸盛行,城鎮新娘新郎必佩戴戒指。
飲食
南平市飲食傳統習俗。日進3餐,主糧大米,舊時輔以甘薯,今時輔以麵食。農忙上下午加一餐點心。家家戶戶有腌菜習慣。通常3菜1湯。果有麻糍、大米果、珍珠果、黃鹼糕、白果、年糕、千層糕、曲曲果等等。20世紀50年代,從北方傳進麵包、餃子。利用各節令進補身子。調中草葯還有頭痛吃豬腦、腳乏力吃豬腳、心病吃豬心、肺病吃豬肺、胃不適及孕婦吃豬肚的習俗。20世紀80年代後,講究「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健身進食法。
建房
南平市建房傳統風俗。舊時請風水先生擇好地址,尤其重視「上樑」。對「梁木」擇吉日在山上做好,將梁的兩頭用紅紙包紮,梁中間蓋上紅毯,鳴炮抬回,稱「迎梁」。上樑前,要在樑上放掛小紅布袋裝的麻、豆、麥、明錢等「七寶」,中央貼「八卦圖」,兩端懸掛粽子、紅酒、穀子和銀錢之類。升梁時,由陰陽先生或「活魯班」鳴鑼司儀,口念「上樑吉祥,財丁兩盛,富貴雙全」等語,後撒丟其粽子、包子、爆谷花、花生、糖果之類,圍觀者搶拾食物,熱鬧異常,意謂「新厝開花」、「大吉大發」。當晚殺豬宰羊,辦酒席宴請木匠、泥匠和親友,稱「吃上酒」。
居室
南平市住宅傳統風俗。舊時一般為單層土木結構瓦房,一廳數室,左右對稱,屋檐外飄,檐下架設木石板凳,供室外憩息之用。選擇坐北朝南,避風向陽。如門對通衢大巷,屋頂要豎「泰山石敢當」牌,以避風煞。富裕人家住宅則為土庫牆磚木結構,兩側山牆封頂,讓面磚雕,有的畫棟梁,堂皇雅緻。立體結構多為抬梁式和抽斗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農村向磚木結構、4榀3直(5直)方向發展,城鎮向磚木、混凝土、框架結構方向發展,1廳1室或2廳3—4室帶衛生間。
賀新居
南平市遷居傳統風俗。新居落成後,選好日子遷住新居。一家老少要同時離開舊居,離開舊居時要點燃香燭放鞭炮,叫做「謝居」;前往新居時要點燃火把或燈籠、馬燈,把火種接入新居,以祈人丁興旺:進入新居時,也要點香燭鞭炮,還設酒席款待賓客。
猜拳
對稱劃拳、對拳、對枚。南平市傳統斗酒博戲風俗。一般由2人對陣,行令開始,每人喊1—10的數,並相應伸出手指對應,誰喊的數符合雙方手指之和,誰為贏,對方喝一杯酒。3杯或6杯酒為一輪。如果6拳全輸,還得「獎」1杯酒。發起人對全桌宴友按順序輪流猜拳,稱「打通關」。第三者介入支持輸方,稱「插拳」。有的人不願高喊,以雙方指數總和的單雙數固定來論高低,稱「啞拳」。以食指和中指作剪刀狀標志,以馬掌作布狀標志,以拳作石頭狀標志,稱之「石子剪刀布拳」。以握緊拳頭、讓對手猜堂心有無他物,稱「猜有沒拳」。有一種約定俗成的「一字猜」。還有「快拳」和「慢拳」之分。拳的喊數從1—10依次是:一為一心敬、一定敬、一子翻天、一定高升;二為哥倆好、兩家新、二度梅、兩相好;三為三匹馬、桃園三、三連冠、三星高照;四為四季紅、四季發、四逢喜、四季平安;五為五金魁、五魁首、五子登科、五福臨門、六為六合順、六合來;七為七巧巧、巧七七;八為八仙飄、八八發;九為九老壽、快快來、九重九;十為全家福、滿堂紅、全來到、十足足。用不同的吉祥詞、祝賀詞、攻守詞相配,無窮無盡,叫不出者為輸。
乘渡船
南平市過渡傳統風俗。船若在對岸,則在渡口「吾」一聲,渡船就應聲而來。船頭掌篙的和船尾掌舵的要配合默契,互相招呼,看手勢行事。長途行舟,過一次險灘還要放鞭炮一次,以示慶賀,乘船或到船上作客,吃飯時切忌把筷子架在空碗上,把飯瓢倒,鞋底朝天,認為這是不祥之兆。
定親
南平市傳統婚俗。又稱「下定」,男家要做肉丸(取團圓之意),備六碗菜(取六合六順之意),宴請媒人與親友。將定親首飾、男女雙方庚貼「乾坤書」、六祥乾果裝在一個特製的「紅桶」內,由尋人送往女家。女家也備六樣宴請媒人和親友。20世紀70年代後,民間定婚儀式有「大定」和「小定」之分。「大定」則男女兩家設早宴,女方備午宴,定親男女青年 入席後,男(女)家的長輩要分別給「見面禮」,定親禮品仍由媒人送到女家,但提紅桶之俗已廢。「小定」雙方都不請客,男女青年會面贈紀念品,商議有關婚嫁事項。
送貼
又稱下聘、送「日子單」,或者稱「送銀」。南平市傳統婚俗。男家備早餐請親友,將寫上結婚日期的紅貼連同聘金禮品,交媒人送往女家。聘金越重,則表示男家體面。女家不收或少收禮金,則認為是「自降身價」,以後到男家將不被「看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禮金廢。20世紀60年代要彩禮之風又起,農村流動「六個六」(禮金360元,衣服6套,紅酒60斤,豬肉60斤,魚360斤,蛋360個),彩禮的錢物要合六數,還要縫紉機、收靈機、手錶等。80——90年代還要彩電、電冰箱、洗衣機、金首飾等。
迎親
南平市傳統婚俗。婚前三天,男家要給女家送披風、花髻等。婚前一天,男家要給女家送一壇「離母酒」,女兒生育時,娘家用此壇子裝酒送女兒。過門日,男家雇花轎鼓樂、舉大燈籠到女家迎親,抬新娘嫁妝的人同行。中午女家設「家母宴」送新娘。午後新娘要理去汗毛,梳裝打扮,辮子要挽成發髻穿上新綉鞋,戴上霞帔,拜別父母長輩,然後由父兄抱上花轎。有的要「哭嫁」,以示從此是「兩家人」;有的新娘上轎時要換下帶土的鞋子,表示不帶走娘家的「風水」。新娘的小弟坐小轎送親叫「做舅仔」。一路鼓樂吹吹打打,鞭炮不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坐花轎等舊俗已廢,新娘多由新郎迎接新由女友數人陪伴,其中一個撐傘步行或坐布置一番的新娘小轎車到男家。
婚禮
南平市傳統婚俗。舊時,花轎到男家,新郎要站到樓台高處,以示「男尊女卑」,門前放鞭炮接新娘的同時,撒食鹽於火盆中發出爆響聲,取「大發」之兆。新娘下轎時,送接親男童一串龍眼乾,以示「圓滿幸福、百子千孫」。司儀引新人在鼓樂聲中入廳拜堂。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然後拜長輩、內親,每個受拜的人要給禮錢。隨後喜宴開始,樂隊彈唱侑酒,小舅坐廳堂首席,新郎要到席前端菜敬酒。新娘由家娘帶著向親戚敬酒(有的則宴後敬茶),以輩份為序,長輩要送禮錢,俗稱「見面禮」。新娘的公婆要給小舅送紅包。禮畢,送新娘入洞房,飲交杯酒,然後開筵席。有的每上一道菜,新娘要更換一件衣服,向賓客致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俗多有廢除。
鬧房
新人入洞房時,長幼親友都可以去鬧新房,向新婚夫婦逗趣。要新郎新娘表演節目。俗話說:「三天新娘沒大小」,「鬧房鬧喜越鬧越喜」,旨在增加熱鬧氣氛,但也有的因戲謔粗野,鬧得不歡而散。臨睡前還要請長輩念吉詞,在床上撒擲錢鈔、彩果,俗稱「擲床」,以兆早生「貴子」。當晚洞房燈光不熄,若有人偷得新娘的綉鞋衣物,第二天新郎要辦酒贖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擲床與偷鞋之俗已廢。
回門
南平市傳統婚俗。第三天新婚夫婦乘轎回娘家拜見岳父母,稱回門。回去時女在前,男在後。回來時男在前,女在後。岳父家中餐請回門酒留宿,晚餐男方請回門酒。女方親友要送給新郎見面禮。三日後新媳婦始下廚房, 操持家務。結婚滿月,娘家送女紅用具。當年除夕前,給岳父母送年貨。次年正月,男方親戚請新娘,女方親戚請新郎,俗稱請新親。親戚均不收新郎、新娘拜年糖果。
入贅
又稱「招附馬」、「招親」。南平市傳統婚俗。男子「嫁」到女家,多是女方家缺勞力,或無男兒嗣續,招婿為兒,以承家計或續接香火。入贅完婚,男方在經濟上不需什麼開支,大多數傢具設置和酒宴由女方自辦,男方只補貼女方一定數量的錢即可。入贅前,雙方家長要訂立入贅合同,各執一份為憑。以長子隨母姓,倘只生一子則兩姓兼承祧。如果續弦之類男上女家,武夷山一帶稱「上門」。
生育
南平市傳統生育習俗。女兒嫁後懷孕稱有「喜」,娘家要送豬肚、蛋給女兒吃。臨產前送嬰兒衣著鞋帽,俗稱「催生」。分娩後,女婿在三天內必須送蛋、酒到岳父母家報喜,酒 壺嘴定圓塞,表示生男;花塞,表示生女。岳父母則帶雞、兔、蛋等營養食品來探望女兒、外孫。岳父母家將女婿送來蛋酒分送親友,親友坐月第三天做「三旦」,也稱「三誕」、「三朝」,為孩子第一個誕辰紀念。請長輩取名字。
做滿月
南平市傳統生育習俗。嬰兒滿一周月,即做「滿月」,剃滿月頭,辦滿月筵宴請曾送過禮物的親友。席中,包中嬰兒拜見眾親友,眾親友美言贊譽,祝嬰兒健康、聰明。一餐散席。
做周歲
南平市傳統生育習俗。嬰兒誕生一周歲之日,近親送禮祝賀,俗稱「送周」。中午,在篩中擺上文房四寶、算盤、刀劍等,抱嬰兒坐於篩上,任其摸取篩上之物,俗稱「抓周」,嬰兒第一次摸取的物件,則預示其將來志向前程,如摸取書筆則預示好文,摸取算盤的預示好經商,以此挑逗嬰兒,增添樂趣,抓周後,入席宴飲,盡歡而散。
壽慶
南平市傳統壽慶習俗。延平從嬰兒滿月開始,每年誕辰之日均要做壽,最簡單者煮2個蛋1碗面,以示「太平」。松溪一帶逢「10」做壽,即10歲、20歲、30歲生日做壽稱生日做壽稱「做拾」,唯40歲因忌「4」與本 地方言「死」同意不做。武夷山一帶有在女孩出嫁前20歲時替其做一次壽的習慣。一般50歲開始做壽,逢十祝壽。50歲稱「五秩榮慶」,60歲稱「花甲大慶」,70歲稱「古稀大慶」,80「耄壽」稱「八秩大慶」,90「耋壽」稱「九秩大慶」。花甲大慶,可擺壽堂,堂中掛紅幔,供桌圍紅圍,供壽星,擺壽桃、壽面;耄壽大慶者,子、媳、孫、女婿行三跪九叩拜壽禮。壽誕一般不發請貼,由親友互相轉告,上門祝壽。
筵席禮儀
南平市傳統筵俗。各種筵席,菜餚一般12碗,稱「12件」。浦城一帶燕丸為第一碗上桌,稱「頭碗燕丸」。屬於慶祝類筵席,燕丸上桌要鳴放鞭炮,表示祝賀。雞上桌,隨後全魚上桌,表示筵席結束,謂之「雞飛魚走」。全魚上桌不食,賓客即離席。也有用香菇或甜菜結束,香菇模似雨傘,示贈「雨傘」告別,甜菜示「甜甜蜜蜜,友情長在」。敬酒,先從貴客始,然後依次進行(喪事筵主人不敬酒),有猜拳(酒令)習俗。坐位,圓桌坐10—12人,方桌8人。廳堂正中桌為首席,貴客、長輩坐首席(如開工、完工酒應請師傅坐首席),余皆自由。
長工筵
武夷山市一帶傳統筵席習俗。時間在每年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晚,舊時,武夷山民諺:「三百長工二百學(教學)」,做長工的,每年要為東家做工三百天以上,一般在元宵後受雇直做到當年直二月二十五日。這一日,長工期滿要結帳回家,東家為表示盛情,晚間設酒菜筵請長工。請長工端坐上席,東家奉陪其側,向長工殷勤敬酒,長工受之無愧。長工應了這場筵席,則表示如下年東家續請,必然接受;若長工下年不願再受雇於此,此筵席應謝絕。
閏月飯
南平市舊時一種習俗。在逢農歷閏月的年份,長輩要在閏月設席出嫁的女兒等近親前來吃一餐午飯,稱為「閏月飯」,也叫後頭飯」。吃完午餐就得回家,不得在娘家過夜,說是「吃了午(餐),就會富;過了瞑,簍子當木(罐)」。如果女兒路遠或因他事無法前來,則要給女兒送米(約1斤)蛋(4、5)給女兒,以代閏月飯。今此俗已廢。
做後頭
南平市傳統習俗。舊時,女兒出嫁後,受到男方家人虐待,造成傷病者,女方家父母兄弟請來族長、親友和有名望人物,涌進男方家,提出各種斥責,直至男方表示認錯,誠心悔改,甚至女婿跪下賠罪,辦酒宴請,才肯告退;也有女兒被虐待跑回家躲藏,娘家反向男家要人,教訓男方;若女兒有屈死者,則來更多,提出種種難題,至男方傾家盪產辦死者的喪葬,才肯罷休,俗稱「做後頭」。中華人民共國成立後,此類事件一般由人民政府依法處理。
分家
又稱「分閣」。南平市舊時傳統風俗。家庭中兄弟分家,一般由父母主持,請母舅、叔伯長輩、地方上有聲望的人士或鄉政府成員監督公證。財產用協商或抽簽辦法解決,父母留一份產業自養(或由兄弟輪流供養)。父母應給每個獨生子准備一個新飯甑,長子分得原有廚房鍋灶,俗稱「長子不離灶」。分家的協議,俗稱「分關」,應由父母及公證人簽押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農村分家立戶多沿用舊俗,城鎮居民或幹部兒子分家,財產分配由家庭協商解決。20世紀80年代,民間分家逐漸廢除舊俗,按《婚姻法》、《繼承法》辦事。
宗祧承嗣
明清時代,民間傳統規定,只有兒子可以繼承祖業家產。無子嗣者,多立兄弟之子為繼子(或抱養異姓的螟蛉子),以繼承宗祧與家業。無繼子者,義(女)供養義父母者,也有得家產的權利,但不算宗祧,不載入族譜。民國時期,民法雖然規定女子有繼承權,但多未執行。中華人民共和民成立後,政府公布《繼承法》,直系子女、配偶和辦理法定手續的養子(女)均有繼承權,凡繼承糾紛均依法裁決,廢除舊的宗法承嗣制度。
7、福建省松溪縣是屬於哪個市?
松溪縣,隸屬於福建省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