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有什麼風俗
1、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臘八是一個多彩的節日,它既是春節的序幕,又是佛祖成道的紀念日。而它的形成,又與古代冬祭有關。
在古代,「臘」與「蠟」兩字基本通用,指冬季祭神祭祖。因為這種祭祀在十二月舉行,所以便稱十二月為「臘月」或「蠟月」。自漢代開始,以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為「臘日」(即冬祭日)。自南北朝開始,改十二月初八為「臘日」,又稱「臘八」或「臘八節」。從此,臘八節便在十二月初八這天固定下來。
臘八節的風俗,古代主要有兩個。一是祭神祭祖,其中祭祀的神靈有先嗇神、司嗇神、農神、郵表畷神、貓虎神、坊神、水庸神和昆蟲神八種。二是臘鼓驅疫,又叫「驅儺」,即驅逐疫鬼。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相公頭及作金剛士以逐疫,沐浴轉除罪障。」這些風俗,如今已基本不存。而臘八節流傳久遠、影響廣泛的最重要風俗,就是喝臘八粥。
臘八粥又叫「防風粥」。因臘八正逢數九寒天,喝粥可以禦寒,故有此名。通常的臘八粥,是用糯米和赤豆、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蘿卜等熬制而成。後來各地的用料有所不同。有些地方不但用料品種繁多,製作也更加精緻。如清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中就對北京地區的臘八粥作了如下描述:「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及白糖、紅糖、葡萄,以作點染。」這就比普通臘八粥講究多了。還有的只選淡色的糯米、薏米仁、菱角米、雞頭米、蓮子肉等原料煮粥,深色的雜豆一律不要,這樣熬出來的粥雪白透明,質地精細。然後將粥放在蓋碗或特製的粥盒裡,再鋪上蜜餞果脯、荔枝肉、桂圓肉、桃仁、松子、染紅的瓜子仁和青紅絲,還要擺出圖案和花樣,謂之「八寶粥」。
有文字記載的喝臘八粥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說:「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十二月》亦雲:「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亦設紅糟,以麩乳、諸果、筍、芋為之,供僧,或饋送檀施、貴宅等家。」南宋周密的《武林舊事·歲晚節物》中更提到稱作「臘葯」的臘八粥:「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醫家亦多合葯劑,侑以虎頭丹、八神、屠蘇,貯以絳囊,饋遺大家,謂之『臘葯』。」這說明,在宋代,臘八粥的品種已十分豐富,喝臘八粥也已經在民間廣泛流行。
明清以後,喝臘八粥之俗依舊長盛不衰。尤其可貴的是,其施捨、濟貧的用意得到進一步加強。最初,施粥主要在佛寺中進行。寺僧為答謝信徒,救濟貧苦百姓,常在臘八節這天煮粥施捨。後此風流傳漸廣,臘月初八這天,不但各寺院煮粥施捨,民間也爭相效法,親友間相互贈送臘八粥。誠如陸游詩中所言:「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至明清,朝廷及地方官府每到臘八節這天便開設粥廠,施粥救濟貧民。如清雍正年間,臘八節這天,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大鍋煮臘八粥,將粥分給眾人食用。京城的各條主要街道上也都搭有粥棚,向窮人施粥。此外,這天皇帝向文武百官賜臘八粥,皇後也向嬪妃、宮女賜粥。從宮廷到民間,都把喝臘八粥和送臘八粥當成一件表達友情和關愛的盛事看待,臘八節施粥也成了救助窮人的慈善事業。
除喝臘八粥外,臘八節還有一些與臘八粥有關的習俗,也很有趣。
許多地方都有在早晨喝臘八粥的習俗,所以天不亮就要煮粥。俗諺:「誰家煙筒先冒煙,誰家高粱紅透尖。」意謂臘八節這天誰家粥喝得早,誰家就能喜獲豐收。也有的將臘八粥塗於牆壁、樹木、門環等處,俗信可以攘除不祥,帶來好運。還有的將臘八粥塗在果樹上,據說可以使果樹茂盛,多結果實,即「大樹小樹吃臘八,來年多結大疙瘩」;將粥塗在婦人背上,俗信可以多生子……
2、臘八節的風俗有哪些
臘八節,即每年農歷十二月八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本為佛教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之節日,後逐漸也成為民間節日。本文整理了臘八節風俗,歡迎閱讀。
祭祀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臘八節風俗,感謝閱讀。
3、臘八節有哪些習俗?
民間歌謠唱:「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吃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那你知道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有哪些嗎?下面來為你解答。
圖片來源:攝圖網
臘八節的由來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歷十二月叫臘月。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歷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臘月初八這一天,舊俗要喝臘八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以後民間相沿成俗,直至今日。關於臘八節的由來,民間有很多傳說,下面來為你介紹。
由來一,驅逐惡鬼。傳說上古時代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由來二,臘八節也叫佛成道節,相傳,佛祖釋迦摩尼就是在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正准備放棄,正巧碰到一個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盤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這天終於悟道成佛。
由來三,臘八節是為了紀念岳飛,當年岳飛抗金於朱仙鎮,正是寒冬臘月之際,軍隊缺衣少食,百姓紛紛送粥救濟,岳家軍飽餐一頓千家粥,結果大勝,此日正是臘月初八。人們為了紀念岳飛,每到臘月初八就以雜糧豆果煮粥,最終成為了民俗。
由來四,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元末明初,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為了紀念在監牢中那個特殊的日子,他於是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把自己那天吃的雜糧粥正式命名為臘八粥。
臘八節的風俗習慣
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後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
臘八粥
臘八這天我國一些地方有喝臘八粥(即是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
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臘八蒜
中國北方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黟縣地區民間傳統小吃之一,節日食俗。在春節前夕的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曬制的豆腐,便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臘八面,即臘八節的節令食品。傳統麵食,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在陝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臘八節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麥仁飯
西寧臘八節並不喝粥,而是吃麥仁飯。臘月初七晚上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青海傳說中說,農歷十二月八日是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獻乳糜,用香谷及果實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麥仁粥,成了後來青海的「臘八粥」。後人根據這種做法,在青海人的飲食里造了這味飲食。也開始在餐館里流行。
臘八飯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多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過了臘八就是年,想要獲得新一年的好運氣,不妨通過【紫微流年運勢】來達成吧!這里有最全的運勢分析和為你量身打造的助運提醒,助你趨吉避凶,掌握好運關鍵!
END
你
4、臘月初八風俗有哪些
臘月初八風俗有:曬臘八豆腐、吃臘八面、泡臘八蒜、吃冰、祭祀、吃臘八粥。
一、曬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二、吃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三、泡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四、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並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後一年不會肚子疼。
五、祭祀
臘八本來就是祭祀的日子,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樣的習俗。祭祀的對象包括: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後稷、農神田官之神、郵表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貓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蟲神等。唐宋後來又融入了拜祭佛祖的成分,佛教習慣在這天祭佛。部分地區很隆重
六:吃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5、臘八節的習俗有哪些?
引言、隨著2022年的到來,我們也快迎來了新年,在這個時候,我們也有著非常多的習俗。臘八節就是剛過去不久的一個傳統節日,那麼我們在臘八節的時候有一些什麼樣的風俗呢?在臘八節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
一、臘八節的小知識
臘八節就是在每年農歷的12月初八又被稱為法寶節以及重大會,每次在臘八這一天,不管是朝廷還是普通的黎民百姓,都要喝臘八粥。在清朝的時候,喝臘八粥是一個更為廣泛的習俗,在我國北方是民俗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在南方臘八節其實並沒有那麼明顯,主要是北方的臘八節過的比較重視。臘八節主要是從佛教傳來的,後來經過種種的演變,臘八節就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 。真是根據佛教的史料記載,釋迦牟尼在成道之前一直選擇的都是苦修,突然有一天他發現苦修並不是解決的方法,而恰巧當時有一位放牧的女人向他獻祭了一碗食物。吃完之後,釋迦牟尼的體力恢復些,就在菩提樹下沉思,於是就在12月8日成道,因此佛教就在12月8日舉行一些法會 。
二、臘八節的習俗
那巴結其實主要就是喝臘八粥,就是由各種各樣的食物所熬成的粥 ,不同的地方,臘八粥的原料也都不同,但是大概都包括一些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等等,還有一些豆類以及乾果等 。在臘八,除了吃臘八粥,還有喝臘八醋的習慣,也有一些地方吃臘八蒜 。在安徽一些地方也將臘八豆腐作為民間的傳統小吃,這個是指在臘八的時候,每家每戶都要曬豆腐,這種豆腐就被稱為臘八豆腐 。
三、總結
臘八節的由來是從佛教傳來的,過臘八節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喝臘八粥,同時也會吃一些臘八蒜等等。不同的地方,臘八粥也有著不同的原料 。
6、臘八節的由來和風俗是什麼?
由來:
臘八節,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按佛教記載,釋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銷骨立,遂發現苦行不是究竟解脫之道,決定放棄苦行。
此時遇見一牧女呈獻乳糜,食後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沉思,於十二月八日「成道」。為紀念此事,佛教徒於此日舉行法會,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自從佛教傳入中國,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實做成粥來贈送給門徒和善男信女們。
臘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法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實等煮粥供佛,名為臘八粥。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後,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臘八」本為佛教節日,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民間節日。
風俗:
1、喝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是。「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2、吃臘八蒜
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兒。
泡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是臘八節的節日食俗。臘八蒜材料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6)臘八節有什麼風俗擴展資料:
相傳老兩口過日子,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兩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
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後人而相沿的。
7、臘八節的節日風俗
臘八節的節日風俗:臘八粥、臘八蒜和臘八醋、藏冰和吃冰。
臘八粥
臘八節這一天,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就是喝臘八粥。不同地區臘八粥的用料雖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芸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圓、葡萄乾等乾果,合八方食材於一爐,花樣之多堪稱一絕。用老舍先生的話來說:「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銷會。」
臘八粥的出現也受到了佛教的影響。它最早出現在史書中,就是與僧人施粥有關。臘月初八這天,各寺院舉行浴佛會,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典故,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名為臘八粥。大家認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不僅自己食用,還帶回家供家人享用。久而久之,寺院布臘八粥的傳統便廣泛傳播到民間。在漫長的發展中,臘八節逐漸褪去了宗教因素,今天的臘八粥已和佛教無關,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
臘八蒜和臘八醋
臘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於華北地區的傳統小吃。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更是容易,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放到入罐子或小壇內,然後倒入醋,封嚴靜置。等到除夕啟封,泡在醋中的蒜會變得通體碧綠,如同翡翠碧玉一般。而浸泡過蒜瓣的臘八醋,蒜辣醋香交織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也可以用來拌冷盤,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藏冰和吃冰
對於老北京的居民而言,臘八節還有一項特殊的活動——藏冰。他們會將御河、護城河裡的冰,鑿成一尺見方,藏於冰窖內,以備抵抗來年的炎炎夏日。紫禁城內、德勝門和正陽門外,都建有土窖專門用來藏冰。今天北京德勝門一帶仍然保留有「冰窖口胡同」的地名。
還有一些地區,人們會在臘八前一天,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臘八節就脫盆取冰並敲碎食用。據說這一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以後一年都不會肚子疼。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今年臘八與大寒節氣正好是同一天。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這個節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期。民諺雲:「小寒大寒,無風自寒。」根據我國長期以來的氣象記錄,雖然在北方地區大寒是沒有小寒冷的,但對於南方大部地區來說,是在大寒節氣最冷。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這數九寒天里,正好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靜待新年的到來吧。
其他食俗:
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關於煮「五豆」也有個民間傳說。相傳,宋朝歐陽修不得勢時,賣文謀生。遇一李姓員外女飄彩選婿。歐陽修中彩後,李員外嫌貧愛富,將女兒逐出門外。李小姐倒是一位義氣女子,誓與歐陽修終生為伴,有情人終成眷屬。從此,歐陽修便把賣文得來的錢交給妻子掌管。其妻節衣縮食,勤儉持家。每天早上只吃豆子稀飯,苦日子熬到開科,妻子取出平日攢下的銀子給歐陽修作盤纏。歐陽修問銀從何來,其妻說是吃豆子稀飯省下的。後來,歐陽修金榜題名,一步身榮,做了大官,攜妻赴任。妻子怕他坐了高官,忘了根本,就在臘月初五給他煮了一頓五種豆子的稀飯。歐陽修一嘗,連說:「難吃!難吃!」妻子接著就講述了過去經歷的苦難。歐陽修深感妻賢,他給家中定了個規矩,每年臘月初五吃豆子稀飯。流傳到民間,就形成了煮「五豆」的習俗。
民謠日: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貪。
由於臘月初五距初八很近,當地人就把煮「五豆」和「臘八粥」混同一起了,把「五豆」也叫「臘八粥」,實際上「五豆」和「臘八粥」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其他風俗:
中原地區有用臘八粥喂棗樹的風俗。用刀、斧砍破棗樹皮,將臘八粥糊入斧痕謂之喂棗樹。這樣來年棗樹就可以多結果。民諺曰:「砍一斧,結石五,砍一刀,結十稍。」足見人們期盼豐收的心願。
有的地方臘月初七夜,家家都要為孩子們「凍冰冰」。在一碗清水裡,大人用紅蘿卜、白蘿卜刻成的各種花朵,用芫荽作綠葉,擺在室外窗檯上。第二天清早,如果碗里的冰面凍起了疙瘩,便預兆著來年小麥豐收。然後將冰塊從碗里倒出,五顏六色,晶瑩透亮,煞是好看。孩子們人手一塊,邊玩邊吸吮。據說,清晨,有的農人一起床,便去河溝、潦池打冰,將打回的冰塊倒在自家地里或糞堆上,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表達了勞動人民期望豐收的美好願望。
8、在臘八節這一天,我們通常會有哪些習俗?
臘八節這一天的習俗特別多,在華東地區喝臘八粥,腌臘八蒜,安徽地區吃臘八豆腐,陝西地區吃臘八面以及西寧地區吃麥仁飯。
每年農歷的十二月初八就是臘八節,臘八節作為北方傳統節日,在南方地區很少提出,在這一天各個地區有著不同的民族習俗,雖然說習俗不同,但是大家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這一傳統節日。
1、喝臘八粥。
在臘八節這一天最常見的習俗之一就是喝臘八粥。最早的臘八粥只是用紅小豆來煮,後來經過時代的演變,許多地方都加入了自己的特色,臘八粥的內容也逐漸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比如說在裡面加入一些杏仁,瓜子,花生,小米和黃米等食物。無論加入的食材多少,臘八粥都非常美味。
2、腌臘八蒜。
過了臘八就是年,每到臘月初八的時候,過年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在北方大部分地區這一天都會用醋來泡蒜,稱為臘八蒜。現如今臘八蒜已經逐漸成為了華北地區的一道傳統小吃,不僅僅在臘八節的時候可以吃到,在平常的時候也可以自己進行腌制,味道非常的美味,等到大年初一的時候就著餃子吃,特別回味無窮。
3、吃臘八面。
在陝西關中地區,臘八節這一天一般都是不喝粥的,因為麵食是他們的傳統美食,因此在臘八節的早上他們家家戶戶基本都要吃一碗臘八面。臘八面的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主要是以面和各種豆類作為主要原料,做成韭葉面後,中火煮麵,待面煮熟之後,將蔥花和油潑入鍋中,美味的臘八面就新鮮出爐了。提醒大家的是,紅豆需要提前泡一晚,然後再用來熬湯,這樣做出來的臘八面更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