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民間風俗例子

民間風俗例子

發布時間: 2022-09-24 15:29:38

1、關於民風民俗的小故事

一、貼春聯——據說五代時的後蜀國國君孟昶是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國君,在公元964年歲尾的除夕,他突發奇想,讓他手下的一個叫辛寅遜的學士,在桃木板上寫了兩句話,作為桃符掛在他的住室的門框上。這兩句話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

二、臘八節——是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起源於元末明初。據說當年朱元璋落難在牢監里受苦時,當時正值寒天,又冷又餓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這鍋雜糧粥為臘八粥。

三、過年——在很久以前,有個怪物,叫年。

在大年三十那一天,年就會出去到各村莊去掠奪財物,食物,莊稼會被踐踏,牛羊會被吃掉,只要年去過的村莊都民不聊生,慘不忍睹,人們也想過許多的辦法來防禦年,但是無一行得通,年不僅個子大,力氣也大,又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根本就沒有辦法防他。

直到有一天,年看到村裡面掛著紅燈籠,開著燈,還咚咚的敲鼓,嚇的不知所措就跑了,人們為了紀念這一天就把他叫做過年。

四、除夕——在很久以前,有個怪物,叫夕。和年一樣的個大、力氣大、眼觀四面耳聽八方,也和年一樣大年三十會出來。

他每一步像地震一般,一張嘴可以吃下一頭牛,可是他並不怕紅燈籠、燈光和鼓聲,所以人們更拿它沒辦法,夕就作威作福。

於是人們給夕送去了好幾壇烈酒,把夕灌醉後,一個年輕人把它的頭砍下來了。誰知,夕的腦袋到哪裡,哪裡便起火,於是那個年輕人就抱住夕的腦袋跳進了黃河。一樣的人們為了紀念把這一天叫除夕。

五、放桔燈——「放桔燈」的風俗,至少有一千年的歷史。傳說南宋建炎年間,金人南侵,康王趙構從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

那天正是正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鰲山觀海,忽見椒江上無數燈火,如流星飄來,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紡羅傘蓋的簇擁下,到江邊觀看。侍從告訴他,這是澄江上漂下來的桔燈。

趙構十分高興地說:「膚看京中的鰲山燈,也沒有這么有趣啊!」他要侍從們跟著湊熱鬧,買了兩船桔子,取出桔肉讓大家吃了,留下桔殼製作桔燈,放在江上漂浮,玩了個通宵。

(1)民間風俗例子擴展資料:

民俗又稱民間文化,是指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中逐漸形成並世代相傳、較為穩定的文化事項,可以簡單概括為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

由來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社會組織民俗,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范——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

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

民俗文化是流動的、發展的、它在社會的每個階段都會產生變異,並在變異中求得生存和發展。當中國社會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民眾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必然表現為民俗文化的變化上,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現實。

尋找民俗文物,留下民眾生活的歷史,已成為一個嚴肅的課題。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大國,民俗文化不僅是歷史的延續,而且還將會繼續延續下去。

正是這種民俗文化,在它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造就了中華民俗的精神傳統和人文性格,因此弘揚中國民俗文化傳統,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中國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一、春節

中國民間最隆重傳統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二、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為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

三、二月二龍抬頭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面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升天,興雲布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四、清明節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五、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叫「端陽」、「蒲節」、「天中節」、「大長節」、「沐蘭節」、「女兒節」、「小兒節」。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艾節、端五、夏節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3、民間習俗有哪些?

在中國以前,很講究的,現在人不是很講究的譬如在飯桌上:
1.茶七,飯八,酒要十。就是茶要給客人倒七分滿,飯要盛八分滿,但就一定要滿滿的,就是所謂的十分滿。
2.給人倒完茶茶壺嘴不要對著人。(對著誰表示你在罵誰)
3.吃飯不能吧唧嘴。(表示對人不禮貌)
4.吃飯要守著自己這面的吃,就是在夾菜的時候要夾離自己近的那邊不要夾到離別人近的那邊。
5.不要只吃一種你愛吃的菜,都要吃一點。
6.吃飯時不能講話。
7.要雙手扶碗,保持兩只手都在桌子上。
8.吃飯時,不能把腿翹的超過飯桌。
9.不要狼吞虎咽。
10.喝湯時不能出聲,湯匙不能碗碰出聲音。
再有就是和人打招呼:尤其是長輩,一定要說「您」。不能你我他仨。
還有很多,這都是原老北京的一些講究,挺麻煩的。還有很多啊!!這算是基本的。 比如說舞獅,舞龍,猜燈謎,貼彩,很多,有的很奇怪。。。比如說傳這衣服洗澡,在床底睡覺,反這走,可以辟邪! 除夕民間習俗:
除夕夜圍爐慶團圓
民俗習慣:祭祀 年夜飯 守歲
祭祀: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了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年夜飯的講究,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長面,也叫長壽面。新年吃面,是預祝壽長百年。
守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在一首《守歲》詩中寫道:「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珍惜年華是人之常情,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由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此時,爸爸媽媽不妨把這些名詩念給孩子聽,並作出解釋,讓他們明白其中的意思。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晚家人團圓,歡聚一堂,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
另外,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它們的叫法還有討口彩的含義,比如:
吃棗--春來早;
吃柿餅--事事如意;
吃杏仁--幸福人;
吃長生果--長生不老;
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每年驚蟄這天,在廣東和香港,民間習俗有祭白虎及打小人的儀式。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制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抒發內心不忿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對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立春之日有趣的民間習俗
為迎接春天的到來,我國各地有許多「迎春」的風俗習慣。據《禮記-月令篇》記載:周代,立春日天子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至東郊迎春,並祭太皓、芒神,祈求農業豐收。
明、清時期,民間有迎土牛、迎農祥、浴蠶種等習俗。山西民謠雲:「春日春風動,春江春水流。春人飲春酒,春官鞭春牛。」
在清代,各州、縣的地方官員,立春之日會至城郊祭祀芒神。祭祀畢,要用彩紙扎制的「春牛」打破,牛肚內所裝的乾果食品,隨之拋灑一地,兒童爭而食之。
立春之日,有吃春餅、春盤的食俗。春餅是以麥面蒸制或烙制的小圓餅,食時卷以豆芽菜、韭黃等炒菜,故歷來有「春到人間一卷之」的說法。立春日食春餅,謂之「咬春」,據雲可以「卻春困」。
在江蘇高郵地區,立春的前一日要舉行「迎春宴」,歌舞娛樂。春盤以蘿卜、芹菜等為菜盤,相互饋贈。蘇東坡有詩雲:「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廣西侗族人民以立春為「春牛節」。這天晚飯後,村寨里的勞動能手和歌舞能手,要組成「送春牛」小分隊,敲鑼打鼓,挨家挨戶「送春牛」,意為將豐收和幸福送到各家各戶。
另外,在我國許多地區,「立春」之日民間還要舉行「耍社火」的娛樂活動

4、民間風俗

守歲、鬧元宵、賽龍舟、掃墓祭祖、登高等。守歲: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登高:重陽節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流行開來,還有登高避災之說,全家人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康健平安,免受瘟疫。

民間風俗有:守歲、鬧元宵、賽龍舟、掃墓祭祖、登高等。

1、守歲: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

2、鬧元宵: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3、賽龍舟: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

4、掃墓祭祖: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清明節本屬「祭祖節」,在後世發展演變中才被冠以「鬼節」之名,古時人們祭祖是為了表達孝道、感恩追始,並不將祭祀自己祖先的節日以鬼節稱之。

5、登高: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人對山嶽既敬畏又充滿崇拜之情。「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流行開來。還有登高避災之說,全家人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康健平安,免受瘟疫。重陽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於是,重陽節登山「辭青」與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5、8種家鄉風俗民俗是什麼?

8種家鄉風俗民俗:

1、抓周

抓周,東亞國家的一種風俗,起源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在現代,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2、喜公公喜婆婆

中國北方一些地區,特別是陝北、甘肅、山西等地,在紅事上給「喜公公」「喜婆婆」臉上塗抹鍋底黑灰或是化妝。在兒子娶親的當天,他的老爸老媽就坐在家裡,等著周圍的鄰居來家中給自己打扮。全程下來,鄰居們可以隨意在他們的臉上塗脂抹粉,公公和婆婆則全程笑臉相迎,也不反抗。如果公公婆婆開心了,全家人都開心,家裡生活就會越來越好。

3、劃旱船

旱船是中國民間表演藝術形式之一,逢年過節或慶祝等,山東、陝西、山西、河北境內各地都廣為流行,這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旱船」是一種模擬水中行船的民間舞蹈,道具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製成的木架子。在這種船形木架周圍,裝飾有紅綢、紙花、彩燈、明鏡等。劃船者一般是一個人,有時也有雙人、四人甚至七人的,伴隨著鑼、鼓、鈸等打擊樂器到處表演。

4、獅舞國家非遺

獅舞,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華各族人民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傣族潑水節國家非遺

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西雙版納潑水節內容包括民俗活動、藝術表演、經貿交流等類別,具體有潑水、趕擺、賽龍舟、浴佛、誦經、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2006年05月20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申報的傣族潑水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瑤族爬樓

瑤族歷來有女娶男嫁、戀愛自由的傳統,「爬樓」是瑤族獨特的婚戀習俗,是最具特色的傳統之一。當姑娘到了戀愛的年齡,父母就安排她們到吊樓里居住。小夥子來談情說愛時,需要攀著從樓柱伸出的梁頭爬上去,進入吊樓與姑娘幽會;當小夥子返回時,仍沿著樓柱往下爬。人們稱這樣的戀愛方式叫「爬樓」。爬樓的規矩很嚴格,已結婚或訂婚的人不得參加。

7、新娘過河

新娘過河,流行在廣西桂北地區龍勝各族自治縣內的壯族婚姻的風俗習俗之一,是要過「三關」闖「十門」的。先談戀愛,後定親,才能成親,謂之「三關」。迎接、對歌、出門、穿村過寨、過河過橋、入門、唱調、回門、回家、入洞房,謂之「十門」。「過河」只是「十門」中的第五個「門」,「十門」過了才能入洞房。成親時新娘過河過橋都要請未婚男青年背,背新娘的人稱為「水手」。

8、踩高蹺

踩高蹺,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之一。踩高蹺俗稱縛柴腳,亦稱「高蹺」、「踏高蹺」、「扎高腳」,是我國北方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多在一些民間節日里由舞蹈者腳上綁著長木蹺進行表演。踩高蹺技藝性強,形式活潑多樣,深受群眾喜愛。其表演又有「文蹺」、「武蹺」之分,文蹺重扮象與扭逗,武蹺則強調個人技巧與絕招,各地高蹺,都已形成鮮明的地域風格與民族色彩。

6、傳統習俗有哪些

國的傳統風俗都有哪些


1、除夕(臘月最後一天)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春節(正月初一)

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傳統習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在廣西一些地方有七夕儲水的習俗,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所以,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家裡如有體弱多病的孩子,家長們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長壽。春節一家人聚在一起

吃團圓飯、拜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清明節掃墓、祭祀祖先;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七夕節則是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

7、農村習俗有哪些?

1、祈壽祝福習俗。
起乳名、掛長壽鎖。一些農村地區的嬰兒還有乳名,大多意思就是說代表著長壽,比如「銀鎖」等等。
每當孩子出生滿月的時候,外婆家就會贈送給孩子銀質的長壽鎖,項圈、手鐲、腳鐲,並且給孩子佩戴上。長壽鎖的反面刻有壽字,正面刻有「長命百歲」四字,再搭配銀項鏈。手鐲和腳鐲上也都有著銀鈴鐺。
2、年俗
臘月里的殺年豬、臘八蒜、臘八粥、蒸年干糧、做豆腐、掃塵、辭灶、寫春聯、貼掛錢、剪窗花、貼年畫、貼春條、豎燈籠桿子、趕窮漢子集等等。
3、過年放鞭炮。
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十一二點,門戶人家都會放鞭炮來迎接新年。鞭炮有長有短,長條的鞭炮就意味著來年更加順風順水。而且,大年初一後來訪的客人,都會為他放一次鞭炮以示慶賀與祝福。
4、回娘家,不能跟老公同房。
在有些地方的農村裡,還有著這樣的風俗,嫁出去的閨女,如果回娘家住,是絕對不能跟老公同房的,除非是沒有哥哥和弟弟的。老人家都說,在娘家同房的話,會導致娘家人丁不旺,克人。不知道有沒有道理,但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望樓主採納,謝謝。

8、傳統民間風俗有哪些

登山秋遊、敬老、賞菊、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賞月、燃燈、吃餃子、吃粽子、劃龍舟等。
1、登山秋遊
重陽節登山秋遊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就有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
2、敬老
重陽節又稱敬老節,因此,這一天人們要敬老,敬老可以體現在對父母的孝順,也可以體現在祭祖、祭祀上。
3、賞菊
重陽節時,正是菊花開的時候,因此,在很多地區都有重陽節賞菊的習俗,重陽節除了賞菊外,還可以購買一些菊花送給長輩,表示心意。
4、賞月
中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古時很多的詩人、文豪也會在這時邀友賞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9、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和傳說

1.除夕——農歷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
習俗 : 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都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
習俗: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一家人吃團圓飯,一起看春節晚會。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習俗:看燈、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4.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
習俗:起火燒飯、吃冷食
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在這段無火的時間里,人們必須准備足夠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節」。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

5. 清明節——(公歷4月5日前後)
習俗:掃墓、踏青。
春風拂煦清明節,踏青祭祖念先人。清明掃墓祭祀,緬懷先人寄託哀思,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庭共同記憶,促進家庭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6.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習俗:吃粽子、賽龍舟。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帶五色線,做香囊,門上插艾。

7.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習俗: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禮拜七姐、女紅
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
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

8.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習俗:放河燈、祭祖、祀亡魂、焚紙錠等
意義:俗稱鬼節,祭祀先人、放水燈等。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祖先。
傳說中元節當天陰曹地府將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成為中國民間最大的祭祀節日之一。

9.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習俗:賞月、吃月餅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10.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習俗:登高、插茱萸。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