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風俗年初四掃墓
1、正月初四這一天客家人有什麼樣的習俗?
按照民間的說法,正月初四天界要派天神到下界巡邏,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然後上奏天神。因而家家戶戶都要留守家中,備好豐盛的果品,焚香點燭並燃放鞭炮恭迎其到來。
「送神早,接神遲」,送神要在大清早。李老回憶,正月初四老家接神一般安排在下午4時許。為迎接灶神,祭牲、糕果、酒菜要齊備,並燃放鞭炮和焚香以示恭迎。
如今生活在江西贛南的客家人,至今還保留著客家人的風俗。年初二,婦女開始回娘家,凡在上年結婚的新婚夫婦要「上門」,夫妻同去岳父母家,拜見岳父母及岳父母家其他長輩,到年初四才轉外家。
在內地,到了大年初四,走親訪友去拜年基本上告一段落。而這天卻是客家人探親訪友最熱鬧的日子。李老稱,客家人對「四」並無禁忌,而被視為很吉利的數字,因為「四」是兩個「雙」合成的,初四齣門也被看成走四方的好意頭。
「今天家中會很熱鬧,因為在南昌的親屬和客家人好友會來家中走親訪友」。在江西生活的客家人至今仍延續著這一約定的習俗。
2、客家人過年都有什麼習俗
百度一下,客家人年俗
3、九月初四是客家人的何節日
就不是節日
客家人的習俗大致上包括全國性的傳統歲序節俗,地方性崇拜、禮節等。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4、客家風俗的節日風俗
客家人的傳統節日是春節、元宵、清明、六月六、中元、中秋、冬至、送灶王等節。春節是大節,年貨豐富,多是臘味,包粽子、炒花生等。正月初一不能殺生,且要點燈,說吉利話,一般要回自家吃飯;初二方可開懷痛飲,也是春節時期回娘家的日子。春節的娛樂活動,最重要的是舞獅上門拜年。清明節時,客家人喜歡包粽子,再次大吃一頓。「二月灶」,煮糯米飯殺雞拜灶王,求得一年豐收、順利。三月清明是傳統的掃墓節,煮甜糯飯,備酒菜,巡迴祭掃祖墓,客家人又隨便加一次菜,也算是一個節日。端午節,包粽子。六月六,備酒菜。中元節,是一年內的第二大節,殺雞殺鴨宰魚,女兒、女婿及諸親戚都要返回看望老人,熱鬧一番。中秋節,備水果、月餅賞月。重陽節,出外登高。冬至,吃一種比水餃大,用糯米粉裹外,餡為魚肉、豬肉、蘿卜丁的水煮饃。送灶王那一天,即十二月二十三日(農歷),也是一節日。除夕那天,客家人全家停止工作,集一年的各種收獲,隆重地吃一頓團圓飯,在外工作的家人,都要趕回來團圓。
5、梅州客家人過春節的習俗
入年界、過大年、洗柚葉澡、守歲、敬祖先、開大門、拜年、走親戚、吃歲飯、出年界。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梅州客家人加緊准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罵人,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桌椅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凈凈過新年。這個時候一些服務性行業的收費,也紛紛起價。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早上摘回柚葉,中午過後家家戶戶將柚葉放入鍋內水中燒開,每人都要洗柚葉熱水澡,其意是把污穢、「窮氣」、「衰氣」洗掉,乾乾凈凈進入新的一年。洗過柚葉澡後便換上新衣、新帽、新襪、新鞋,從頭到腳煥然一新,換下的臟衣服當天要洗滌干凈。因此,洗柚葉水澡含有除舊布新之意。這一風俗已逐年淡化。
6、為什麼客家人在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掃墓?
首先很高興看到有客家鄉親關注這樣的問題。作為客家人,我也很疑惑。本人認為,這是個或許很有些「高深」的問題,關繫到歷史學、民俗學、倫理學、客家學等專業知識。據道聽途說,清明時節,當別人掃墓時,我們的老祖宗們正行走在從遙遠的中原往南中國逃難的路上,不知家在何方,身上背著祖宗的骨骸......直到在某個地方安定住下來,已到秋涼了。此時,才能有地方、有時間、有心思去安葬祖宗的骨骸。由此,慢慢就形成了八月十五掃墓的習俗。正因懷戀著中原故土,千百年來,客家人涌現出一代又一代為民請命、捨身獻國的英傑==從文天祥抗元、太平天國起義、辛亥革命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新民主主義革命,客家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無數優秀的兒女。據梅州客家博物館展示的史料統計,從抗日戰爭以來,梅州涌現出了545名將軍和一個元帥。僅淞滬抗戰一役,梅州就有黃梅興、姚中英、姚子青、李友梅、謝晉元(被叛徒殺害)五位將軍為國捐軀。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們的名後又有多少知名和不知名的烈士呢?「五百健兒齊殉國,中華何止一田橫」就是歌頌客家抗日烈士姚子青及其部屬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7、客家人為什麼中秋節前後掃墓?
主要原因是清明節正值春耕忙碌時期,難以辦齊祭品,也不想耽誤農專活。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屬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農歷二月底三月初。在古代,清明前兩天(或一天)為紀念春秋時被燒死在綿山上的介子推母子的寒食節,民間禁用煙火,只吃冷食。後由於兩個節相距很近,而融合為一個節日。
唐、宋以後。清明節主要活動是掃墓、植樹、踏青等。古俗本有春秋祭祀,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陽。於是清明祭掃墳墓之俗,自漢沿襲至今,成為我國漢族地區掃墓祭祖的傳統節日。但是在福建閩西永定客家習俗里,人們是不在清明節掃墓祭祖的,永定客家人的掃墓習俗是在每年正月期間進行的。如此特殊的習俗,源於永定客家特殊的民情。
客家人把掃墓叫做「鏟地」,意思是把墓地的草鏟平。
現在,梅州人掃墓的時間有多個,不一定是在清明,有些是在八月份,有些在重陽,還有在過年前後祭掃的。而按照舊的風俗,客家人清明是不掃墓的,一般有春秋兩祭,在農歷二月或九月;
主要原因是清明節正值春耕忙碌時期,難以辦齊祭品,也不想耽誤農活。但如今客家地區在清明節掃墓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廣西陸川基本上都是重陽掃墓,叫燒紙或拜山。
8、客家人春節的風俗是什麼?
1、除夕日,上午貼門神對聯, 敬天地祖宗和過往神靈, 家家響鞭炮。 午餐後洗澡穿新衣,(客家習俗,年三十會用長命草,松柏,大桔葉煮水洗澡。) 晚餐一般提早, 一家匯聚一堂,隆重而豐盛, 俗謂「團年飯」 。
2、臨近入夜, 家家戶戶燈燭輝煌, 一直亮到子夜過後, 謂之「接財神」 。 夜幕降臨, 每室起碼要有一盞燈亮到通宵, 謂之「點年光」 。 長輩們給小兒女發「
3、壓歲錢」 , 多少不等, 取「人人有錢」 的吉利。
大年初一, 大家早起拜年, 晚輩祝長輩健康長壽, 同輩之間互相恭賀新禧, 說新年如意、恭喜發財等吉利話, 不爭吵, 不罵人, 不講粗話, 取一年吉利。 舞龍隊、舞獅隊大清早就出動, 敲鑼打鼓到各家各戶拜年, 大家都高高興興地迎接, 並饋贈紅包。
4、年初二和年初四, 親戚朋友互相拜訪, 婦女們「轉妹家」 (回娘家) 和新女婿上門, 大路小路上人們來來往往, 大家喜氣洋洋。
5、年初三, 「窮鬼日」 , 客家人初一初二不動掃帚, 初三大清早即起來拿起掃帚掃除垃圾, 謂之「送窮神」 , 取一年吉利發財。年初五, 「出年架」 , 從這天起, 春節算基本度過, 大家可以出門的出門, 開市的開市, 各奔前程了。
9、客家人習慣在清明前幾天掃墓嗎?
在粵東北梅州客家人有在過完年的正月掃墓的習慣,當然清明掃墓也是有。並不一定就是在清明前幾天掃墓吧,客家人分布廣泛,各地風俗可能也有些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