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老人去世後的風俗
1、農村老人去世有哪些習俗?「三七」、「五七」、「一百天」嗎?
農村老人去世前,召集親人見最後一面
在我們這里,方圓十幾里的地方,都會是在有老人去世之前,都會把本家的親人召集過來,見最後一面。這樣在老人去世後,也好有個人幫忙,不至於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去世後找人穿衣裳
當老人去世後,就會第一時間派人去請人穿衣裳,也就是在老人去世的第一時間,趁著身子還軟,穿上去世後老人穿的衣服。也有的家庭會是老人的兒女幫老人穿上衣服,這衣服一般是在老人長期生病卧床的時候,就已經准備好了。如果沒有準備好,那就第一時間去買衣服。
幫人穿衣服的人,一般都會是膽大的人,而且身材魁梧,這樣的人不害怕去世老人,也有力氣,以前容姐的鄰居就是經常幫去世人穿衣服的。
去請總理
一般在請人穿衣服的同時,也會讓去世老人的兒子,由本家人陪同,一起去請總理,也就是本隊里德高望重的,能夠管理紅白喜事的人。把總理請來後,總理就開始主持白事,然後安排來幫忙的人去報喪,以及派人去買白事上用到的東西,還幫忙打理白事上這幾天的事情。包括做飯、吃飯、刷碗的很多事情。
兒子女兒需要做的事情
老人去世後,去世老人的兒子是不會離開靈堂的,他們需要給來幫忙的人磕頭,而女兒需要在去世老人的身邊,兒媳婦需要給來幫忙的女人磕頭,因為在我們這里有「老人去世矮三輩」的說法。
出殯
在我們這里出殯,如果家裡還有一個老人的,那就需要選擇單日出殯。如果兩個老人都去世了,那就單日雙日沒有說法了。
在我們這里,一般都會是吃過午飯後出殯,這樣上午的時候,所有的親戚朋友就會都趕到了,不至於出現著急慌慌張張的事情。在我娘家這里,會是吃過早飯後出殯,出殯後回來吃頓飯,親戚朋友也就離開了。
一般都會在前一天下午去火化,去的時候,都是兒子女兒一起去。到了第二天就出殯。出殯的時候,都會是大兒子打幡摔瓦,大女兒抱骨灰盒做車。
出殯的時候,會有人來幫忙收時家裡的,等出殯回來後,就會有年歲大一些的人,准備一些餅乾和水盆,裡面放上刀。然後去出殯的人都要翻一下刀,在吃餅乾的一半,剩下的扔到高處。
請總理
到了傍晚的時候,去世老人的兒子就會把本家人和總理、做飯的都請去飯店吃飯。這樣老人去世的事情也就告一段落。
三七、五七、一百天在我們這里,不但有三七、五七、一百天,還有二七、四七、六七隻說。那什麼七呢?也就是從老人去世的那天算起,到第一個七天的時候就叫一七。我們這里還有「死人不犯七,活人沒飯吃」的說法,意思是人死以後,燒紙的時候,都要有一個是有七的,但是又不要有五七,因為老人們說,每個七都是一個閻王,而五閻王是最厲害的,因此不能讓去世老人遇到五閻王。因此都會避開五七的時候,正好有個七。
再有我們這里還有單七的時候,男女都可以去上墳,而雙七的時候,只有男人去上墳的說法。
2、農村老人去世後第一時間應該做什麼?
據我們地區的傳統,老人去世第一時間是:一叫、二哭、三擦身更衣。然後叫請材腳(抬棺材的頭兒)來起床設靈堂、簡單炒四隻素菜點燭祭上路,之後把老人睡過床填,席草,由頭揣香,燭盤在先,親人們各拿一株點燃的香,跟著到村口的大路上把床上席草燒掉,大概是讓過往行人得知有逝者歸。這時隨行各人手摺的香應丟進火堆,然後回家,著手按排喪事。如:設置靈堂,擇日出殯前自房堂兄叔伯開始分工,有人報信,有人管帳,有人開墳,請廚叫裁縫定買辦等等。
十里不同俗,我們周圍村邊的老人去世後,每個村習慣不一樣,就說俺村吧,一般兒女都在跟前,斷氣了先用毛巾擦擦身子,在穿上預先備好壽衣,兒女們嘴裡喊話,一路走好,然後放炮叫人,由大櫃上按排買所需東西,把逝者抬在欞床上,按排妥了,先報廟,兒女們直系親屬,列隊順序按輩分前後跟隨,現在一般都是排三天埋,報三趟廟。
老人去世後第一時間就是擦身,換上干凈的送老衣服,這期間兒女親人不許哭,喊著「父母穿衣服了,好好伸袖子,」據說這個樣子就容易穿好衣服。
老人穿好衣服之後就是搭到靈床上,這個時候子女才可以放聲大哭了!要是沒有搭到靈床上就哭,那樣靈魂不會離去,因為聽到子女的哭聲,老人放心不下,靈魂走的不安寧吧!
老人的當家戶族,在老人病重時就應該提前打招呼,老人故去後,這當家戶族就通知村裡管事的人,我們這邊叫「大操」,大操就開始操持買煙酒買菜買肉招待村裡的老少爺們,放炮竹就是吃飯了,村裡人就給助威幫忙來了。
這是個偽命題,在農村,發現老人去世後第一時間應該做什麼?迄今為止,還真沒有一個具體說法。
一般情況下,發現老人不行了,脈博微弱,眼角紋放開,大喘氣,瞳孔放大,第一時間要把老人抬到靈床上,不能讓老人死在炕上。假如老人死在炕上,老話說背一鋪炕上路,老人有罪。在靈床上趁著身體微熱趕緊給老人送老衣服(壽衣)穿戴整齊,如果時間來的及,也有在炕上就給老人穿好衣服,移到靈床上。
很多時候,如果不是突發的死亡事件,杠頭,扶喪的在老人咽氣前就已經請到家裡,有的老人遲遲不咽氣,他們就陪同兒女守在身邊,一旦發現老人情況不妙,馬上把親人喚到老人身邊,穿衣服,和老人告別,等老人咽氣,要給老人凈面,把臉上的污漬擦乾凈,把睜大的眼睛給合上,然後在兒女的哭聲中,用旌表把老人從頭到腳蒙上,不能露手腳,傳說死者手腳露在外面後人手腳不幹凈。靈床下點燃長明燈,一直亮到出殯。
然後,組織親人們到就近的土地廟報廟,就是給死者報戶口,告知下面好接納。
題主問農村老人咽氣後第一時間應該做什麼?兒女應該守靈哭喪,杠頭領人搭靈棚,掛歲頭紙,扶喪的縫孝衫,幫忙的趕緊放兩聲炮仗,"嗵""嗵"村裡的人都知道老人走了。
深情不及久伴。伴君歲歲年年終有一別,農村裡凡事都講排場,農村裡有句話說得好人生如棋。一步行錯滿盤皆輸。現在的 社會 不像以前一樣了。農村老人去世了現在也有幾條路可以走。第一條是始終如一的叫村裡人幫忙。第二條就是叫殯儀館里的人來抬屍。第三是直接叫火葬場來拉去直接就燒了。第四就是放在殯儀館叫他化好妝然後載回家。反正現在是比較多樣化。
相隔十里不同俗,我們這邊的農村老人去世第一時間就是在即將咽氣那一刻抬到地下的拍子上,到拍子上 呼出最後一口氣(人不能死在炕上。這是在有親人或鄰居臨死在場的情況下,如果臨死沒有在場除外)然後由兒子在房門外口站在凳子上手拿扁擔朝天空西方指去,叫給老人指路。嘴裡喊著。「爸爸(媽媽)西方大陸」吆喝三聲。接下來就是搭靈棚,准備貢菜,請陰陽先生。
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我們這地方首先要凈身,剪頭發,後要快速穿衣,襪子鞋子等,穿利索以後,馬上用一塊木板放在中間屋地上,把屍體放在上面,在蓋上原來經常蓋的棉被,上面在蓋上那種蓋簾,(印花)。燒香,千張紙等,這個我最清楚,專業干這行的。
第一時間是先給老人穿上老衣裳,然後烙福餅,倒頭飯,點上香,再然後再哭喪報信與眾鄉親們(帶孝子女不能直接上門求人),好讓他們來幫忙料理後事。
還是來說潮汕風俗吧,老人去世後第一時間,用稻草鋪墊地面,把老人平放在地鋪上,然後拿三條香放在水中,用毛巾為老人擦身,再穿上壽衣。安排人手送上廳堂,出門時老人應頭在後面腳在前面。
上廳後請族中治喪人員安排出殯日期及出殯前各項工作。確定日期後通知親友。
雖然是說潮汕,但各地風俗略有不同,僅作參考。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在農村老人去世後,人死不能復生,必須休整入棺安葬。
那麼第一件事,將死者老人脫掉原穿的衣服,洗澡沫浴,這是個意思,不是像活人一樣沫浴。然後,穿上原准備好的壽衣壽褲,戴上帽子,手握金銀,放著鞭炮,進行入棺,
按農村風俗,在死者的斗山被上,撕下孝家的衣飯帶,在棺材前擺一個大桌子,上面擺上供果,桌下點上油燈,這叫死者腳頭光,讓死者一路走好,到陰間去不要迷路,然後,孝家進行遞茶,向死者叩首鞠躬,這是農村老人去世的第一件事。
完畢後,孝家兄弟姐妹,請來自家務長,堂兄堂弟,初步協商喪事的安排,求得統一,達到一致,再逐步辦理隆重的喪事。
3、宿遷龍集老人去世了什麼風俗,豬頭是兒女買還是外孫女買
好像是女兒買,沒有女兒侄女買,沒有侄女買或者侄女不買孫女買。好像是這樣
4、宿遷的老人去世了孫子要守孝嗎?
在江蘇徐州宿遷蘇北這一片的習俗是這樣的,老人去世之後,孝子和賢孫都要為老人守孝守靈的。
5、在農村,老人去世後,有好多禁忌與風俗,你知道有哪些?
第一,老人走後必須要穿好事先准備好的“壽衣”。
在不少地方是非常忌諱人走的時候光著身子的,雖然人來到世界上的時候是光溜溜的,但是走的時候要體面,必須要穿戴整齊。
老人家自己或者是家人會提前為他們准備好壽衣。有些地方甚至還會給老人家化妝,這樣讓他們走的時候非常的得體好看。
第二,下葬的時候不能夠有孕婦在場。
有些地方在下葬和出殯的當天,是不能夠有孕婦在場的。若是懷有身孕,就需要刻意迴避。一方面是擔心白事不吉利,對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另一方面喪禮是代表著生命的終結,而懷孕是代表著生命的開始。兩者始終是對立的,如果有孕婦在場的話,對雙方都不好。
第三,不能用柳樹做棺木。
過去人們實行的是土葬,對棺木極為看重。因為這是自己死後長長久久停留的地方,所以要好看,還要有好的寓意。一般來說,棺木都是選擇松柏數。
因為松柏意味著長青,有著很好的寓意。但是棺木是絕對不能夠用柳樹製作的,因為柳樹有“華而不實”的寓意,老人家們都非常的不喜歡,所以會刻意避開柳樹。
第四,報喪時不能進屋。
過去通訊不發達,家裡有人過世了就要挨家挨戶地去通知。因為都在一個村裡,或者是附近,用步行就可以通知到了。到對方家裡時,因為是報喪,所以不能夠登門。
只能夠站在門口,把時間告訴對方,讓對方按時來參加。如果走到對方的家裡去報喪,這被認為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情。
輕則會被人指指點點,若是遇到不好的人家,可能會被人直接打出去。尤其是老一輩人都比較迷信,對這些事情都特別看重。
6、江蘇宿遷屠園庄組有家裡老人死了,三年不準辦喜事的習俗嗎?
是有這個習俗,百日內可以結婚,過了百日就要三年以後。不過我覺得你糾結的不是時間而是你好像還沒有準備好。你現在應該想的是這個人是不是陪你過一輩子的人,如果是時間不是問題,如果你覺得兩人相處時間還是比較少,不知道到底兩人是否合適,那你要好好想想,100天也就是三個月,用兩個月的時間想也是來得及的。
7、老人去世後的風俗習慣??
「一七」一般叫「頭七」或首七,通常在第六天就開始,據《杭俗遺風》上說:做七須在第六日上,故名曰「敲六頭兒」,要用土地廟的和尚來做,首七要敲打。內容是拜十五懺,掛功德畫,張掛榜文,只是不放焰口,只觀一下燈就結束。
二七在死後第十四天,杭州的遺風認為二七與煞期不遠,因此要兼做煞七的法壇或輪做送七,相對而言,二七的做法比較簡單。
三七由和尚念受生經,晚上要放焰口,焰口是梵語的音譯,就是佛教中地獄里餓鬼王的名稱,據說它肚大如山,喉嚨細如針,一切飲食到了它的嘴邊,都化為灰炭。也有的說焰口渴望飲食,所以口吐火焰,因而被稱為「焰口」。而當地的習俗對放焰口則是從實際意義上來理解並執行的,死者的親屬為了避免死者投生餓鬼,因而遍施飲食於鬼神。儀式是這樣的,一般在黃昏時候,喪家取一些干凈的水,和一些米飯糕餅之類,右手按器,口念咒經,後來改為口稱如來佛的名號,再取出食器,把這些食物都倒在地上,意思是布施和超度了餓鬼。
做四七時大多由親戚朋友出錢請和尚念經,另外家人也准備酒食、供羹飯、焚紙進行祭奠。
五七按照風俗習慣應該請道士來做,大的法事要請九員,小的也要請三員。最體面的五七是道士遊街都坐上憲轎,上罩紅傘,手執如意,走到廟觀中去。《紅樓夢》第十四回中講到「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應佛僧正開方破獄,傳燈照亡,參閻君,拘都鬼,筵請地藏王,開金橋,引幢幡;那道士們正伏章申表,朝三清,叩玉帝;禪僧們行香,放焰口,拜懺水。」這是五七中比較講究的一種做法。當地民俗認為這一天是亡靈回家省親的日子,有的喪家還在靈堂前設桌椅,做面人形,並在牆邊靠一把梯子,作為死者的魂靈憑梯返鄉之用。
六七一般是由女婿來操辦,杭州的遺風是六七以前,都只用素菜祭靈,六七這一天,要由女婿來開葷。如果女婿較多,可以免做,如果沒有女婿,則由親戚中的小輩者代替。
七七又稱「斷七」,四川地區叫「封七」,這一天只放焰口。七七做完後,四川人的習俗是要由僧人和道士建壇祭禱,表示七七法事的結束。
8、宿遷的,老人去世後下地第二天外孫女和侄女能過來過夜么?
當然可以了,這個沒有什麼說法的,就算老人在家辦事也可以,
9、家中老人去世有什麼講究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老人病篤處於彌留之際,大都是情依依、意連連,思念兒女,牽掛親人。這時在家的兒女要日夜侍奉,不離左右,並要給在外的兒女捎話傳信,催其速返。兒女在接到此類電、信之後,都是歸心似箭,日夜兼程,望鄉哭奔,力爭與親人生見一面。一時見不上,不但老人不會瞑目,就連兒女也是終生遺憾,還會被人們指為不孝。有時說來也巧,一旦兒女進門,老人就「撒手歸天」一了。因此,兒女守護著父母去世,叫做「送終」。
在這個時候,老人當著眾人面吩咐一些身後事,如「掌櫃的」誰當、事業的繼承、則產的處理、賬債的往來、對子孫為人處世的教導等等,俗叫「托家事」。對老人臨終遺言,子女要一一應允,讓老人放心,即使死後也不改其意。如果死者的所有子孫和親人守著他死去,俗以為這是難得的「善終」。老人病危,兒孫還在忙自己的活,必然會遭眾人的非議和親鄰的責罵。
死者臨終時,親人們就要為其剃頭(男)、梳頭(女)、盥洗、整容。咽氣之前必須把壽衣(俗稱「老衣」)穿上,一則死後不好穿;二則說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著光著身子走了,到了陰間還是無衣。壽衣大都是及早准備好的。當地習俗,壽衣要在閏年閏月縫制,取「功德潤澤」後人之意。壽衣袖子講長,要能遮住手梢,忌諱袖短露手。
人剛咽氣,趕緊要把預備好的「噙口錢」放人口內,「噙口錢」也叫「口實」,是一枚銅錢或其他金屬硬幣,穿上紅線,放人死者口內後,把紅線另一段拴在壽衣布帶上,防止溜入腹內,待盛殮時揪掉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