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尊重民族風俗習慣
1、如何正確對待民風民俗
民風民俗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應當重視。保持合發揚優良的民風民俗,有利於版家庭美滿,社會和諧權。促進社會進步。採用科學的觀點,辨析其科學性與正確性,好的加以發揚,迷信的部分加以揚棄。以上觀點,僅供參考。
2、維護民族團結要做到三個尊重是什麼
維護民族團結要做到三個尊重是: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黨和國家處理宗教問題的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憲法第3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相沿積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表現在生產、禁忌、居住、飲食、服飾、婚姻、喪葬、生育、節日、慶典、娛樂、禮儀等許多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則、宗教觀念等。
3、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平等,是民族平等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一個重要標志。尊重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這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政策。從1949年的《共同綱領》到新中國歷次憲法,都有明文規定。民族區域自治法重申了憲法「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這一原則,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公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語言文字為主。
(2)怎麼尊重民族風俗習慣擴展資料:
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我們黨民族政策的基石。在中國,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居住地域大小,經濟發展程度如何,語言文字和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是否相同。
社會地位一律平等,享受相同的權利,承擔相同的義務;漢族和少數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一律平等;任何民族都沒有特權,任何民族的權利也沒有被限制。
要立足本職崗位,以實際行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每個人工作的崗位,都是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舞台。要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以扎實的工作、無私的奉獻、優異的成績,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要堅持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在與其他民族同胞接觸交往的日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兄弟民族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多說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穩定的話,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穩定的事,做到不說傷害民族感情的話,不做不利於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事。
人人爭做民族團結的模範,個個爭當維護社會穩定的先鋒,點點滴滴,涓涓細流,終能匯聚成涵養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浩盪潮流。
3、我們應該如何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
分 黨
國家
個人 三步
回答
以下是資料
黨和國家http://www.cqszmzw.com/html/zcfg/zcwd/10/10/09/99.html
參考:①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根本原則。⑦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嚴厲打擊民族分裂活動;③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宣傳,切實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④實施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提高少數民族的生活水平.④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尊重、保護、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個人的就隨便說說
例如:①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②增強民族團結意識,積極擁護、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堅決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作斗爭:③努力學習,報效國家.
4、不同的民族有自己不同的風俗習慣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種習慣
民族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逐漸形成的,各民族對自己的風俗習慣有著特殊的感情。
既然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懂得並學會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讓我們祖國這個大家庭更加和睦、幸福。
5、尊重各名族風俗習慣的原則是什麼
族風俗習慣,復是指一個民族在生產、居制注飲食、衣著、婚姻、喪葬、節日、慶典、禮儀等物質文化生活上的共同喜好、習尚和禁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是體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風俗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數民族的心理感...
6、為什麼要尊重民族風俗習慣?怎樣尊重民族風俗習慣
民族的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相沿久積而成的風尚、習俗,是逐漸形成的難以改變的生活方式,表現在服飾、飲食、節慶、居住、婚姻、禮節、喪葬以及生產活動諸方面。風俗習慣具有社會性、規范性、地域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點,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心理素質,以及道德、宗教觀念等,成為民族特點的一項重要內容。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利於保護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主族一律平等。」這種平等體現在各個方面。《憲法》還規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可見,各民族無論是保持自己的風俗習慣還是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都是各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這種權利受到法律的保護。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各民族獨有的民族特點和民族形式,往往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標志,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應一視同仁地受到尊重。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實質上是堅持各民族平等原則的具體體現,對民族風俗習慣侵犯,也就意味著對民族平等權利、民主權利的踐踏。《刑法》規定的嚴重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為犯罪,是憲法有關條文的具體化,旨在維護民族平等,保護少數民族公民的民主權利。正因為如此,《刑法》把「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歸入「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也就是說,保障少數民族或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從法律上講,其實質就是保護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主權利。
二、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各民族對本民族的風俗習慣有著特殊的感情,有的引以自豪,有的奉為神聖,有的不僅自己恪守不移,還絲毫不容他人褻瀆。周恩來同志曾指出:對民族風俗習慣「如不尊重就很容易刺激感情」。一個民族往往把自己的風俗習慣被理解、尊重看成是對自己整個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從而表現出愉悅、友好;反之,如果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受到嘲弄、侵犯,就會看作是對自己整個民族的輕視和侮辱,從而表現出不快、憤怒乃至仇恨,由此可能造成民族間的隔閡、不和,有的甚至釀成不幸的沖突。簡言之,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有利於維護和加強民族團結,侵犯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則會損害民族團結。
三、有利於繁榮和發展民族文化。許多風俗習慣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意義上說,正是各民族風俗習慣的千差萬別,構成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反映了各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風習,使文化藝術的內容和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各民族的一些風俗習慣本身就是以歌曲、舞蹈、體育的形式來表現的,如「那達慕」大會、「潑水節」、「花兒」歌會等,都閃耀著民族文化的燦爛光芒。
許多風俗習慣還是研究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等的寶貴資料。
當然,毋庸諱言,少數民族有些風俗習慣是應當改革的,但這只能由少數民族在自覺自願的基礎上去除舊布新,這種自由同樣受到法律的保障。可以相信,隨著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少數民族優良的風俗習慣將不斷發展,而過時的風俗習慣將會逐步淘汰。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http://www.gxmw.gov.cn/mzzs/BT/56.html
新屋入伙習俗http://www.gzdzbjgs.net/blog/d-1458873292
7、面對傳統民俗習慣我們應該怎麼做?
尊重的同時去糟存精。
民族風俗習慣是各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具體表現在飲食、服飾、居住、婚慶、節日、禁忌、禮儀等許多方面。民族風俗習慣與一個民族的心理、文化、思想感情有著密切聯系,具有敏感性的特點,一個民族往往會把其他民族對本民族風俗習慣的態度看作是對自己民族的態度。因此,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關繫到堅持民族平等原則,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加強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問題。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是黨和國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就是要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原則出發,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權利,不能因某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就歧視或侮辱他們;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的保持或改革,應由該民族的幹部群眾去決定,別的民族或個人不能強制或干涉;任何民族不能以自己民族風俗習慣為標准,去衡量和要求別的民族,也不能以個人的好惡去對待民族風俗習慣,去處理同風俗習慣有關的事情。
國家在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方面有許多具體而明確的規定。比如:對從事少數民族特需用品生產的企業,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對具有清真飲食習慣的民族給予充分的尊重,還從政策上扶助清真食品業的發展; 對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給予相應的假期; 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給予尊重並提供必要的幫助;刑法規定,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國對少數民族平等權利和合法權益的保護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除了以上所講的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之外,還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政治權利的保護。保障各民族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使各民族公民都能平等地參與國家的政治生活和公共事務。其中對少數民族的政治權利給予了特別的保護。比如: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都至少有一名以上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選舉法規定,在代表名額的分配上,對少數民族代表的選舉給予特別的安排,其每一代表所代表的選民人數可以適當降低。法律保護少數民族擔任公職的權利,少數民族人員競爭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和民族事務機構的公務員崗位時給予適當照顧。
二是經濟權利的保護。對經濟權利的保護,就是對生存權利和發展權利的保護。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為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採取了許多特殊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設立專項資金、實行政策傾斜、組織對口支援、進行扶貧開發,等等,保證各族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促進各地區共同富裕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三是文化權利的保護。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徵,與民族的歷史、情感、心理緊緊聯系在一起,也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國家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支持少數民族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發展,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四是接受教育的權利。各民族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為了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國家採取多方面措施,如:舉辦主要為少數民族服務的各類學校如民族學院、民族中小學; 實行靈活多樣的辦學模式、辦學體制,在貧困和偏僻的地區設立寄宿制學校; 推廣「雙語」教學。在大中專學校招生時,對少數民族考生適當降分錄取等等。
五是其他權利的保護。如少數民族人身權利、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婚姻家庭權利、健康權利、就業等等,都給予了全面的保護。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基石。只有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充分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切實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團結才能不斷鞏固和發展。
8、如何尊重少數名族的風俗習慣
民族風俗習慣,指的是各民族在衣著、飲食、居住、生產、婚姻、喪葬、節慶專、禮儀等物質生活屬和文化生活方面廣泛流行的喜好、風氣、習尚和禁忌的總稱。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特定的自然環境、社會歷史條件和生活條件下逐步形成的,是經過世世代代的演變流傳下來的,它同各民族的日常生活緊密相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現了各民族的歷史、經濟生活、文化生活和心理狀態,反映各民族的不同特點。由於各民族的特點和習俗是長期形成的,所以一經約定俗成,就具有傳統的公共約束力,於是就逐漸形成了各民族自己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廣泛的群眾性的風俗習慣。
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就是尊重少數民族人民,尊重民族平等,尊重民族感情。在民族交往中,是否尊重其他民族的風俗習慣,是關繫到是否堅持民族平等原則、正確處理民族關系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問題,必須認真對待。黨和國家一貫實行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政策,把它作為一項實現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措施。我國的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都有明確規定: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這是受到法律保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