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喪亂風俗凌遲文言文翻譯
1、文言文解釋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人,也不知道他的姓氏名字。(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因此就用「五柳先生」作稱號。(五柳先生)愛好閑靜很少講話,不羨慕榮華利祿。(他)喜歡讀書,不死摳字眼,每當有心得體會(的時候),便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特別喜愛喝酒,因為家裡貧窮不能常得到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備了酒招待他,他到親友家去喝酒,(總是)一飲而盡,希望能喝醉,喝醉以後就回去,(卻)不會捨不得離去。(他)家裡四壁空曠,(房屋破敗得)遮不住風雨太陽,(他穿的)粗布短衣也是穿洞打補丁的,放食物和妥水的器具常是空的,但他感到安然自在。(他)常常寫文章自己(娛樂),(文章)頗能表達自己的志趣。(他)沒有得失之念,就這樣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有句話:不憂愁於貧賤,不追求於富貴。仔細體味這句話,這五柳先生就是黔婁一類人吧?飲酒寫詩,以抒發他的志趣。(他是)無懷氏的百姓嗎?是葛天氏的百姓嗎?
《杞人憂天》
杞國有個人擔憂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覺,吃不下飯。另外又有個人為這個杞國人的憂愁而憂愁,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積聚的氣體罷了,沒有哪個地方沒有空氣的。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動,怎麼還擔心天回塌下來呢?」
那個人說:「天果真是氣體,那日月星辰不就會掉下來嗎?」
開導他的人說:「日月星辰也是空氣中發光的東西,即使掉下來,也不會傷害什麼。」
那個人又說:「如果地陷下去怎麼辦?」
開導他的人說:「地不過是堆積的土塊罷了,填滿了四處,沒有什麼地方是沒有土塊的,你站立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麼還擔心會陷下去呢?」
(經過這個人一解釋)那個杞國人放下心來,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興。
《涉務》
古人知道務農的艱辛,這是因為農業生產是國家的根本。
民以食為天,沒有食物,人們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飯的話,父子之間就沒有力氣互相問候。
糧食要經過耕種、鋤草、收割、堆場、脫粒、揚場等好幾道工序,才能放存糧倉,怎麼可以輕視農業而重視商業呢?
江南朝廷里的官員,在晉朝於江南復興後,南渡過江,流落他鄉,到現在也經歷了八九代了。這些官員從來沒有人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完全依靠俸祿供養。如果他們有田產,也是隨意交給年輕的僕役耕種,從沒見過別人挖一塊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時播種,何時收獲,(這些都不懂)他們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務呢?因此,他們做官就不識世務,治家就不辦產業,這都是養尊處優帶來的危害!
2、翻譯文言文爾朱榮傳
爾朱榮,字天寶,北秀容人氏。他的祖先居住在爾朱川,便以州名為姓氏。經常統領部落百姓,世世代代為酋長。高祖父羽健,登國初年任領民酋長,率領契胡武士一千七百人跟隨聖駕平定晉陽,他率部平定中山。論其功勞朝廷拜授他為散騎常侍。家定居在秀容川,皇帝下詔劃出一塊方圓三百里的地盤分封給他,讓他長為世業。太祖一開始想南秀容川原野肥沃,打算讓他在那安居樂業,羽健說:「臣家世世代代奉隨國命,侍從聖駕左右。北秀容既然也在分封之內,又靠近京師,臣哪能因封地貧脊與否遷居遠地而與我皇分開。」太祖答應了他的請求。羽健居住的地方,曾經有狗舔地,於是人們沿順著狗舔的地方往下挖,得到一眼甘泉,至今仍叫狗舔泉。
爾朱羽健,世祖時謝世。曾祖郁德,祖代勤,相繼任領民酋長。代勤,是世祖敬哀皇後的舅舅。代勤以皇帝外親加上屢次征戰有功,皇帝又加他百年之蔭,升任立義將軍。他曾經率民圍山打獵,百姓射虎,誤傷他的大腿,代勤讓人拔去箭頭,也不查究是誰乾的,說:「這既然是過失,我哪裡還能興師問罪呢?」治下百姓聽說這事,都被他的慈愛之心打動。高宗末年,朝廷讓他假寧南將軍,任肆州刺史。高祖賜給他梁郡公爵位。
爾朱代勤因年老退休,每年都受朝廷布帛百匹的賞賜。活到九十一歲,逝世。朝廷賜給他帛五百匹、布二百匹,贈予鎮南將軍、並州刺史,謚號庄。孝庄初年,
爾朱榮因有輔佐擁戴皇帝的功績,代勤又被朝廷追贈為太師、司徒公、錄尚書事。
爾朱榮父親新興,太和年間,繼任為酋長。家中豪富,財貨充足。新興曾經行於馬群之間,看見一條白蛇,頭上長了兩只角,游動在馬群前面。新興覺得十分奇怪,對它說:「你如有神靈,就讓我的牲畜興旺發達。」從此以後,新興治下牛羊之類,日見滋盛,牛羊駝馬,色各為群,不計其數,粟谷麥黍,收成極好。朝廷每次有徵戰行動,新興就奉獻他養的私人馬匹,還備好軍糧,以補軍需。高祖嘉賞他的行為,命他為右將軍、光祿大夫。等到都城遷到洛陽之後,皇帝特許他冬天在京朝上,夏天便返回部落。新興每次入時,眾多王公顯貴競相以珍寶玩好送給他,新興則以名馬作為回報。後轉任散騎常侍、平北將軍、秀容地區第一領民酋長。新興每年春秋二季,總是與妻子孩子們一起在川澤之間巡閱畜群,並圍山打獵藉以自娛。肅宗朝,新興因年歲已高,請求朝廷傳爵位給兒子
爾朱榮,朝廷同意了。新興正光年間去世,享年七十四歲。朝廷贈給他散騎常侍、平北將軍、恆州刺史,謚號簡。孝庄初年,朝廷又贈他假黃鉞、侍中、太師、相國、西河郡王各種稱號。
爾朱榮皮膚潔白,容貌姣美,幼年時代便神機妙算,斷決明達。等到長大之後,喜愛打獵,每次設圍誓眾,就按軍陣的做法,號令嚴肅,無人敢稍有犯越。秀容地界內有三口池塘,都處於高山之上,水清亮,深度不測,相傳叫做祁連池,魏朝稱它們為天池,他的父親
爾朱新興,曾經與榮一起在池邊遊玩,突然間,就聽到簫管鼓竹的聲音。新興對爾朱榮說:「古來相傳,凡是聽到這種聲音的人都可官至公輔。我今年歲已高,這徵兆當在你身上應驗。你要發憤。」
爾朱榮繼承爵位之後,任直寢、游擊將軍。正光年間,天下兵起,於是,爾朱榮不再從事牧業,分散牲畜,招集兵士,發給他們衣服馬匹。蠕蠕主阿那環侵犯搶掠皇魏北方,朝廷下詔讓榮代節,任冠軍將軍、別將,隸屬都督李崇北征。
爾朱榮率領部下四千人追擊阿那環,越過戈壁地帶,沒有追上,撤兵而還。秀容地區歸附的胡民乞扶莫於攻破郡城,殺了太守;南秀容牧子萬子乞真反叛魏朝,殺死了太僕卿陸延;並州牧子素和婆山侖山僉也起兵叛逆。
爾朱榮前後都帶兵一並把他們平定了。又遷任直爾將軍、冠軍將軍,仍為別將。內附魏朝的胡乞、步落堅胡、劉阿如等又在瓜州、肆州等地叛亂,敕勒的北勒步若在沃陽謀反,
爾朱榮一並撲滅了叛亂。因為軍功,朝廷封他為安平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不久又加授他為通直散騎常侍。敕勒的斛律洛陽在桑乾西叛亂,與費也頭牧子互為犄角,交相呼應,
爾朱榮率領騎兵在深井打敗斛律洛陽,把牧子費也頭流放到黃河以西。朝廷給他加號為平北將軍、光祿大夫,假安北將軍,任北道都督。不久又升武衛將軍,很快又加使持節,安北將軍,都督恆、朔州討虜的各路大軍,假撫軍將軍,晉封博陵郡公,又增食邑五百戶。他前面被授的梁州爵位,聽其轉賜第二個兒子。當時
爾朱榮率領軍隊到肆州,肆州刺史尉慶賓畏懼討厭他,緊閉城門,不歡迎他。爾朱榮大怒,攻下城池,便讓他的堂叔爾朱羽生任肆州刺史,在秀容把慶賓抓了起來。這個時候
爾朱榮兵威漸漸旺盛,朝廷對他此次舉動也不能怎麼樣。不久,朝廷又命他為鎮北將軍。
鮮於修禮反叛朝廷,
爾朱榮上表請求向東討伐,又進號為征東將軍、右衛將軍,都督並、肆、汾、廣、恆、雲六州諸軍事,進官為大都督,加授金紫光祿大夫。當時杜洛周陷於中山,這個時候,皇帝聲稱將親征北方,以
爾朱榮為左軍,未成行。等到葛榮吞並洛周,氣勢洶洶,日見逼人。爾朱榮擔心葛榮會南逼鄴城,上表請求派給他騎兵三千東援相州,肅宗沒有答應。又遷升他為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不久又進位儀同三司。
爾朱榮想太行山以東賊勢越來越盛,為防止他們向西發展,便派軍隊固守滏口以防敵人侵入。又上書說:「臣以前因為二州頻頻反叛,大軍喪敗,黃河以北沒有援軍,實在是擔心敵人南侵,所以命令精銳騎兵三千人出援相州,京城響應,斷他南望之心,敵人聽說這種聲勢,就會放棄南侵打算。使者還朝,奉敕說:『念生被殺,寶夤受擒,丑奴、明達都向朝廷傳遞誠意,三輔平安,關、隴寧靜。費穆勇猛軍隊,大殺妖孳蠻人;兩絳狂妄的蜀人,都已低頭認罪。』又承蒙北海王顥率領人馬兩萬鎮守相州。北海王乃是皇孫,名位崇高尊貴,鎮守撫慰鄴城,確實擔得起人們的厚望。臣希望增加他們的配給,盡早派遣。今天關西雖然平定,然士兵未可役使,太行山南面鄰近的敵人,理無發召,王師雖然眾多,頻頻被其打敗,人們擔驚受怕,形勢實在難以應付。朝廷若不改弦更張,重思方略,那就無法以保萬全。按微臣愚陋的想法,蠕蠕主阿那環荷戴國家厚恩,未必就忘報答,臣請求派一名使者慰問那環。隨即朝廷發兵向東,直趨下口,揚威振武,以搗其背;北海的軍隊,鎮撫相部,加強警備,以擋那環前路;微臣統領的兵士雖少,也盡最大努力,自井陘以北,隘口以西,分別防守險要之地,攻擊其肘腋部位。葛榮雖然吞並洛周,皇上威力未加於他,且他部下人心不齊,完全可以分而化之。」於是,
爾朱榮便嚴令約整部下,廣招義勇之士,北方捍守馬邑,東邊塞填井陘。
不久碰上肅宗駕崩,皇帝死得十分突然,
爾朱榮聽說,勃然大怒,聲稱肯定是鄭儼、徐紇做的手腳,他與元天穆秘密商議帶兵入京,拯救朝廷,討伐逆賊,安定局勢。於是上表直言說:「臣驚聞德高望重的我皇帝背棄萬民而去,痛苦萬分,號啕頓哭,五臟六腑為之摧裂。臣仰尋詔書旨意,實在震驚扼腕。如今,天下百姓,議論紛紛,異口同聲,都說德高我皇,猝然離世,是被毒害所致。臣等耳聽眾說,靜心細想。上個月二十五日聖體有病,到了二十六日便突然去世。思前想後,這確實讓人弄不明白。況且天子有病,侍奉大臣不離左右,親屬貴戚,皇室御醫,瞻仰病情,面奉陛下音旨,親身仰承聖上顧托。哪裡會有剛生病時不召醫生,逝世後沒有料理的事情,這要讓天下人不感到奇怪驚愕,四海百姓不為之垂頭喪氣,辦得到嗎?又皇後生女,稱為儲君,疑惑朝野,表面悲哀,實則慶幸,宗廟之中,祖先被欺,天下百姓,離心離德,致使七百危如累卵,國家毀於一朝,正是選君於嬰孩之中,寄治乳抱之日,必然導致奸臣逆豎把持朝政,亂臣賊子破壞綱紀,他們便可隨心所欲地指影以行權力,借形而弄詔令,這就是蒙住眼睛捕捉麻雀,塞著耳朵盜取銅鍾。而今秦、隴塵土飛揚,趙、魏雲起霧合,丑奴攻勢逼近豳、雍,葛榮、就德侵犯黃河、海邊一帶,楚兵吳卒近如咫尺。古人說:國家不幸,是鄰國的福氣。他們一旦聽說皇帝逝世,哪個不想占些便宜?臣想德高望重的皇帝以德治天下,且以正君登極,猶且邊境烽火、狼煙不斷,妖寇不滅,何況現在聽從佞臣之計,按照親戚的意見,共推潘妃的女兒哄騙百姓,奉舉尚不會言語的小兒君臨四海,這想使天下安寧和平,愚臣聞所未聞。微臣誠摯希望朝廷留聰明賢良的愛慈之心,冷靜下來,稍作考慮,洞照微臣赤膽忠心,體察微臣誠懇的意圖,讓我趕赴朝廷,參與大議,詢問侍臣皇帝駕崩緣由,調查禁軍所不知道的情況,把徐紇、鄭儼之徒送諸刑律,以雪朝廷齊天大恥,謝答遠近怨怒。然後召集宗族親屬,推選其中年齡合適,聲望很高的人,改承寶運,那就會使四海氣象更新復甦,實是百姓的幸運。」於是
爾朱榮帶領將帥趕赴京師。靈太後十分害怕,下詔命李神軌為大都督,准備在大行設防阻擋。
爾朱榮上表直陳之始,派遣侄子
爾朱天光、親信奚毅以及倉頭王相進入洛陽,讓他們與自己的堂弟一起秘密商議廢立之事。天光見到庄帝,陳述爾朱榮的心願,皇帝贊許
爾朱榮的想法。爾朱天光等人回到北地,爾朱榮正從晉陽出發。聽說如此,猶自懷疑朝廷所立是否屬實,於是便以銅鑄造高祖以及咸陽王禧等六王子孫像,造成的是誰誰便應當被奉為君主,只有庄帝像成功了。
爾朱榮軍隊駐扎河內,他又派王相秘密入京奉迎皇帝,皇帝與其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從高渚偷偷渡過黃河來到爾朱榮駐軍處。
爾朱榮的將士齊聲高喊皇帝萬歲。當時是武泰元年(528)四月九日。
十一日,爾朱榮擁戴庄帝為君主,庄帝下詔任命
爾朱榮為持節使、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大將軍、開府,兼任尚書令、領軍將軍、領左右、太原王,食邑二萬戶。十二日,文武百官全都在行宮朝拜皇帝。十三日,
爾朱榮被武衛將軍費穆的說教所迷惑,便引導迎駕的文武百官到行宮西北,說打算祭祀蒼天。朝廷官僚集合到一起之後,爾朱榮的騎兵列隊環繞,把他們團團圍住,
爾朱榮責問大臣們天下喪亂,明帝猝然駕崩的緣由,說這全都怪你們這幫貪婪酷虐的臣子,不相匡救輔佐所導致的結果。說完,便讓士兵亂殺亂砍,王公卿士全都斂手就戮,死者達一千三百餘人,皇弟、皇兄也一起被害,靈太後、年少的君主那天也一齊突然死亡。
爾朱榮於是滋生大志,命令御史趙元則製造禪文,派數十人把庄帝遷到河橋安頓。到了夜裡四更時,又擁皇帝南還至行宮幕營。庄帝憂憤交加,無計可施,於是命人向
爾朱榮宣明旨意說:「帝王更替頻繁,盛衰沒有常度,而今大魏既遭噩運,天下瓦解。將軍您仗義而起,所向披靡,這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我投奔這里,本為保存性命,帝王這樣高位豈敢妄自希求。面對將軍您的逼迫,我所能做的只能權且順乎您所請而已。而今國運已經轉移,天命在您,將軍您應及時登位。將軍您假如一定推辭不就,打算保存大魏社稷,也任您重擇親賢,共同輔佐擁戴大魏江山。」爾朱榮本已有篡權企圖,於是用金鑄造自己的銅像,連鑄四次,都未成功。當時幽州人劉靈助擅長占卜,被
爾朱榮所信任,他說天時人事不可勉強啊。爾朱榮也精神恍惚,難以自持,很久才醒悟過來,繼而便愧慚後悔起來。正在此時,獻武王、
爾朱榮外兵參軍司馬子如等痛切直言,陳述不可取而代之的道理。爾朱榮說:「像我這樣罪大惡極的錯誤,我只有一死以謝朝廷,今天朝廷處在如此危險的關頭,有什麼計策可救國家。」武王等人說:「不如歸還奉戴長樂,以安定天下。」這樣便還奉庄帝即帝位。十四日,皇帝車駕入洛陽帝宮。
這些時,民間有的說要遷都晉陽,有的說
爾朱榮縱兵大肆掠奪,人們紛紛驚恐難當,人情洶洶,駭悸震忄栗,京城士子全都外逃,一個不剩,沒誰再敢出頭露面,衙門空虛,官府廢曠。
爾朱榮聽說這種情況,上書說:「臣我世世代代身受朝廷厚望,連年征討,忠於王室,志在效死。只因太後淫亂,孝明暴崩,臣便率領義兵,以圖扶立社稷。陛下剛剛登基,人情未安,大兵交雜,難以齊一,以致諸王朝貴橫遭死亡的人數眾多,而今微臣微軀難以堵塞以往的罪責,難以得到亡者的諒解。然而臣追思死難大臣們的聲望德行,真可謂是不朽之人,乞求上天降慈恩之心,微申私責。無上王大人請追贈他帝號,請贈諸王公、刺史們三司之號,死難臣僚中位置處三品之中的請求贈與令仆的稱號,五品之官請贈方伯,六品以下以及平民贈以鎮郡稱號。那些死後無後人能繼承這些稱號的,請求聖上授予他封號爵位。按他們品位高下、級別高低,授予他們相應的稱號,務使皇恩及存達亡,以慰生藉死。」庄帝下詔說:「朕覽表不勝梗塞。朕德行平庸,難感天地,導致如此殘酷濫殺的局面出現,回首往事,真是痛入骨髓。可按表疏中所說的去做。」從此以後,贈蔭一事,漸漸變得濫而無味,平庸的人、品位微賤的官員,動不動就做上大官,這被有識之士所看不起。武定年間,齊文襄王開始糾正其過失,追贈褒揚漸有章法。
爾朱榮啟奏皇帝派使者沿城安慰那些受驚嚇的人,從這以後人心漸漸安定下來,朝中逃亡的官員也漸漸歸到朝廷。爾朱榮又奏請輪番當值,每逢朔望那天,當值官員引見三公、令仆、尚書、九卿以及司州牧、河南尹、洛陽河陰執事等官,參與討論治國方略、王道經綸,作為慣例沿襲下去。
五月,爾朱榮返回晉陽。七月,皇帝下詔說:「天地統領萬物,星象增其光輝;皇帝統治天下,大臣助其大業。所以周道中缺,齊、晉立下濟世之忠;殷運虧損,彭、韋振起救時之節。自從大魏前朝統治顛撲,噩運到來,太原王爾朱榮於是擁戴朕躬,以君臨萬國。爾朱榮的功勛超過伊、霍,功勞齊天地,大魏王室重振皇風,全靠了爾朱榮。因此朕授他為柱國大將軍、兼錄尚書事,其他官職照舊。」
這時,葛榮擁軍號稱百萬,矛頭直指京師。相州刺史李神軌閉城自守。敵人前部已過汲郡,所經過的村莊都橫遭劫掠。爾朱榮啟奏皇帝,請求討伐。九月,爾朱榮率領精銳騎兵七千,戰馬都有備用的,日夜兼程,東出滏口。葛榮長期為賊,橫行黃河以北廣大地區,爾朱榮七千騎兵與他的軍隊比較起來,懸殊極大,人們議論紛紛:這哪能制服逆賊啊。葛榮聽說此事,也高興壞了,便吩咐部下說:「這太容易對付了。你們只管都准備好長繩子,他們一到,綁起來就是。」葛榮自鄴以北擺下數十里長陣,陣如箕形,張翼推進。
爾朱榮偷偷在山谷伏軍作為奇兵,分督將以上的軍官三個人為一處,每處數百名騎兵,命令他們在埋伏的地方揚塵吶喊,以使敵人弄不清有多少人馬。又派遣人馬上前邀戰,
爾朱榮以刀不如棒的威力大,秘密吩咐軍人各備神棒一根,放在馬的側面。說等到戰斗發生時,不計斬級,用棒擊死敵人就行了,以免耽誤追擊敵軍。於是分別命令壯士們在各處沖突敵陣,號令嚴明,將領士兵爭先殺敵。
爾朱榮親自沖鋒陷陣,在敵陣後部出現,這樣前後夾擊,大破敵軍。在陣中活捉葛榮,敵人紛紛投降。爾朱榮考慮敵人人數眾多,假如立即把他們分開,恐怕他們心生疑懼,或許又結聚起來,成為後患,於是普告各人自便,親屬任其相隨,居住在他們想居住的地方。這樣,大家十分高興,隨即星分雲散,數十萬人馬全都散去。等到他們跑出百里之外,
爾朱榮才開始派兵分頭押領,把這些人安置在合適的地方,俘虜們都被安置得很好。然後篩選其主將,量力任用,新歸附的人都安定下來。當時人佩服他的辦事快捷。又用牢車把葛榮送往京城。皇帝下詔說:「榮卿功齊天地,爵服之類必須高貴;道救百姓,嘉賞之名必須偉大。正因為如此所以有莘贊輔亳州,於是朝廷賜給他最高貴的稱號;姜望翼蔽周朝,於是他在朝廷中處於特殊的位置。何況導源積石,襲構崑山,庭集群英,助成鴻業,扶頹柱於高天,振絕維於厚地,德行冠絕五侯,功勛高出九伯的人呢!太原王
爾朱榮代代蒙承恩寵,世世都是忠烈,他入則拯頹敗國運,出則剿禍了元兇,使多年迷霧一朝散去,幾年塵埃迅速清除。燕、代既安,趙、魏還蘇,與前人比較他的成績功勛,古今無雙,假如不稽查比照舊典成式,增加禮遇之數,那將憑什麼來昭德報功,遠明國范?可授予他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增加邑戶一萬戶,加上前面之數總共三萬,其他官職照舊。」
當初,爾朱榮將要討伐葛榮時,軍駐襄垣,便命戰士列圍打獵。有兩只兔子躍起於戰馬之前,爾朱榮於是躍馬彎弓對天立誓說:「射中就能擒獲葛榮,不中則不行。」不一會兒,兩只兔子都應弦而倒,三軍將士都很高興。等到大破敵軍之後,爾朱榮就讓人在射倒兔子的地方立起一塊碑,稱「雙兔碑」。爾朱榮將與葛榮決戰的那天晚上,夢見一個人向葛榮索要千牛刀,而葛榮一開始不肯給他。這個人稱:「我是道武皇帝,你敢違抗!」葛榮於是獻上千牛刀,這人手執其刀交給爾朱榮。醒來之後,爾朱榮十分高興,自知此戰必勝無疑。
皇帝又下詔說:「我皇魏道合神元,德照靈范,源先二象,化和五才,皇運與日月同長久,金鼎共天地齊永遠。但正光末年,皇運時挫,四方皆亂,九宮失序,朝野長嘆,士女嗟怨,遂使得四海土崩,九州瓦解。逆賊杜周,殺戮於燕州、代州;妖寇葛榮,橫行於魏州、趙州。常山、易水,戰鼓夜起;冰井、叢台,胡塵晝合。朔南久是荒蕪之地,黃河以北殆成灰燼。宗廟常有不安之慮,國家總懷不測之憂。大丞相、太原王
爾朱榮道照域中,德光域外,神機昭明藏匿往古,思考現實預知未來,大義緊跟先勛,忠誠足資往烈。遂能大建義謀,收集忠勇,將士們如熊羆競逐,虎豹爭先,縱橫南北,披靡東西,滅此鯨鯢。殺死的敵賊多於長平坑數,積累的器物高於熊耳。秦晉聞聲而喪膽,齊莒側聽而恐懼。皇道中興大業於是再興,太平基業從此開始。即使伊尹、霍光宣明政教翼蔽朝綱之功,齊桓、晉文推重人才、贊輔周室的做法,也難以與爾朱榮並駕齊驅,比較功勛。爾朱榮道德齊天,仁潤萬民,自古以來,未有可比。假若朝廷不廣賜山河,大開宇土,何以彰表崇高的大義,標記廣遠的盛德?可以把冀州的長樂郡、相州的南趙郡、定州的博陵郡、滄州的浮陽郡、平州的遼西郡、燕州的上谷郡、幽州的漁陽郡等七郡,每郡各一萬戶,加上前面所賜總計十萬戶賜給爾朱榮,稱太原國邑。」爾朱榮又進位太師,其他官職照舊。
建義初年,北海王元顥投奔南方的蕭衍,蕭衍於是立他為魏主,給他兵馬將帥。當時邢杲在三齊作亂,與元顥遙相呼應。朝廷認為元顥勢孤力弱,沒有把他放在心上。永安二年(529)春天,詔書令大將軍元穆先平齊地,然後回師征討元顥。而元顥乘元穆大軍征齊未還,乘虛而入,攻陷梁國之後,鼓噪西進,滎陽、虎牢關全都失守。這年五月份,皇帝出逃黃河以北。事出意料之外,天下為之變色。爾朱榮聽說,立即馳馬傳喚,把皇帝行宮安在上黨長子,行其部分。皇帝車馬於是向南進發,爾朱榮統軍在前面開路,十天之內,兵馬雲集,糧草兵器緊隨而至。天穆既平邢杲,也率軍渡過黃河與皇帝會合。元顥都督宗正珍孫、河內太守元襲固守城池,不願投降,爾朱榮攻克城池,斬殺珍孫、元襲。皇帝到河內城。爾朱榮與元顥在黃河兩岸相持對峙,元顥命都督安豐王元延明據河固守。爾朱榮軍中沒有渡船,不能馬上渡過,便商議回軍北方,以等來日。黃門郎楊侃、高道穆等人說大軍假如回撤,就會大失天下期望,堅持認為不能這樣做。語在侃等傳中。恰在此時,馬渚眾楊姓說有幾只小船,請求充當向導,前去徵求,於是爾朱榮命令都督爾朱兆等人率領精銳騎兵夜渡黃河,上岸奮擊敵軍。元顥的兒子領軍將軍元冠受率領步、騎兵五千人迎戰,爾朱兆大破元冠受,戰斗中抓獲冠受。延明聽說元冠受被捉拿,便自個兒逃奔而去,元顥也領部屬向南逃竄。事在其傳。
皇帝車駕渡過黃河,入居華林園。下詔說:「周武奉時,借十亂以更改皇歷;漢祖先天,憑三傑以除去暴逆。理民濟治,此道未失。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丞相、太原王
爾朱榮,藏伏風煙,抱含日月,總含奇正謀術,兼包文武資才。昔處亂朝,藏光隱翼,秣馬冀北,厲兵晉陽,亻寧龍顏而振腕,想日角以嘆息。忠勇奮發,虎士如林,所向披靡,始立義功。所以能鏟除群惡,重振頹倒朝綱,而朕寡德暗昧,得承
爾朱榮鴻福。但雖然皇位已正,而眾盜賊並未正息。葛榮飛揚跋扈,還在中原作亂,爾朱榮率領義軍,討伐罪敵,盡滅賊黨。元顥凶險頑固,構成巨大毒瘤,阻亂吳楚,玷污宗社。朕御駕北往,馬甲辛勞。太原王聞難星奔,一舉平定亂賊,下應民心,上匡王室。鴻勛巨績,書冊查無記載;拯救君民,事跡無人比況。非常之功,必須以非常之賞才能相配,可命為天柱大將軍。這個官職雖然訪古無聞,今時也沒有,但太祖已經增設這個稱號,按照典章故例,朕用來作為嘉獎的特殊禮式。另還宜開闢土地疆域,可增加封戶十萬,加上前面共二十萬戶,另外加前後部羽葆儀仗、音樂鼓吹等待遇。其餘照舊。」爾朱榮不久歸還晉陽。
在這以前,葛榮枝黨韓婁仍然據守幽州、平州兩州,爾朱榮派遣都督侯淵率部討伐,斬殺韓婁。當時敵帥萬俟丑奴、蕭寶夤擁兵幽、涇二州,氣勢洶洶,日甚一日。爾朱榮派遣他的侄子爾朱天光任雍州刺史,命令他率領都督賀拔岳、侯莫陳悅等一齊率軍入關討伐。爾朱天光到了雍州,以人少不敵,徘徊未集。爾朱榮大怒,派他的騎兵參軍劉貴前去天光軍中,罰天光杖刑。爾朱天光等人大為恐懼,於是發兵討敵,連破敵軍,擒獲丑奴、寶夤,囚於檻車,一並送往朝廷。
爾朱天光又擒獲王慶雲、萬俟道樂,關西之地全部平定。這時,天下大難,都已平盡了。
爾朱榮天性好獵,天氣寒暑,在所不辭,至於圈圍打獵,人馬必須號令整齊,即使遇到阻隔險要,人馬也不得迴避,虎豹沖出重圍的,所狩的將士就得處死。部下很是以此為苦。太宰元天穆心平氣和地對
爾朱榮說:「大王您勛濟天下,四方無事,眼下只宜調理政教,賜養百姓,至於打獵,按時匯狩就行了,何必要盛夏之日,馳兵驅逐,這樣也傷害侵犯了天地和氣呀。」爾朱榮指手劃腳地對天穆說:「太後女主,不能自正,推崇奉舉天子的,這是人臣應當做的事。葛榮之徒,本是奴才,乘機作亂,哪分寒暑,對於朝廷來說,就像奴才出逃,擒拿住便完事了。最近以來蒙受朝廷大恩,卻沒能開拓疆土,統一海內,哪能現在就說功勛呢?假如朝士您也願放鬆一下,今年秋天我爾朱榮和您一起統率軍馬,在嵩原校獵,讓官員中貪贓枉法者進入圍場與虎搏鬥。然後出魯陽,歷三荊,把荊蠻之民驅填北方六鎮。回軍之際,順道平定汾州胡民。明年操練精銳騎兵,分路出擊江、淮,蕭衍若投降,請其為萬戶侯。如果他不投降,派數千騎兵徑渡長江,縛其歸闕。等到六合安寧,八表平靜,然後我與兄一起奉贍天子,巡察四方,觀察民情風俗,宣明政教,像這樣才能稱得上有功勛。今天如果停止狩獵,兵士懈怠,那麼國家有事,怎能赴敵呢?」
爾朱榮雖然身居朝外,經常遙控朝廷,廣泛布置親戚於朝中,列為左右近臣,伺察朝中動靜,風吹草動,大小必知。或有僥幸求得官職的,都到爾朱榮王府奉承侍候,得到爾朱榮的認可,沒有什麼事得不到滿足的。朝中曾經准備補任定州曲陽縣令,吏部尚書李神雋因此缺懸在那裡,打算另外任命別人。
爾朱榮聽說,勃然大怒,立即派遣他自個兒補上的縣令前往曲陽取奪原縣令。爾朱榮的使者入京,雖然官輕職微,但朝中貴戚見到他無不逢迎拍馬;等到他來到朝廷,未被通報,他恃憑爾朱榮威寵,到了朝堂,怒氣沖沖。爾朱榮曾經啟奏皇上讓北人任黃河以南諸州職官,庄帝沒有應允。元天穆入見皇上,啟奏說:「天柱既有大功,他如真的要求全面取代天下所有官職,恐怕陛下您也不得不照做,而今
爾朱榮只是推薦幾個人任州職,您卻停而不用!」皇帝正色說:「天柱若不是人臣,朕也只有遂其心願;如果他仍存有些人臣之節,那就沒有代任天下百官的道理。這事還有什麼可討論的。」爾朱榮聽說所薦的官職沒被批准,大為惱火,說:「天子是因為誰才得以登基的?而今卻不聽我的話。」庄帝感到爾朱榮的壓力,常常怏怏不樂,加上苦於爾朱榮河陰的事情,擔心自己最終性命難保。又有城陽王元徽,侍中李爾等人想獨攬大權,擔心
爾朱榮加害於己,經常在皇帝面前說爾朱榮的壞話。流言填耳,日甚一日,於是庄帝心中暗起除掉爾朱榮的意圖。
三年(530)九月,爾朱榮啟奏准備入朝,朝中官宦擔心有變,庄帝也畏懼厭惡爾朱榮。爾朱榮堂弟爾朱世隆給他寫信,勸他不要入朝,榮妻北鄉郡長公主也勸他不要成行。
爾朱榮不聽。庄帝既想除掉爾朱榮,爾朱榮入朝拜見時,便想動手,只因元天穆在並州,擔心他會成為後患,所以隱忍不發。這次
爾朱榮來到洛陽,有人告訴他,皇帝想除掉他。爾朱榮把這一切都告訴了皇帝,皇帝說:「別人告訴我說您想害我,我相信他們嗎?」於是
爾朱榮便打消了疑心,每回入朝見皇帝,所帶隨從不過數十人,又都赤手空拳不帶武器。這次,元天穆也來了。皇帝在明光殿東廊埋下伏兵,引導
爾朱榮及其長子爾朱菩提、元天穆等來內廷。坐定,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爾等人抽刀沖上前來,爾朱榮眼看形勢不對,起身投向皇帝。皇帝預先橫刀膝下,一刀砍了過去,殺了
爾朱榮,魯安等人揮刀亂砍,爾朱榮與元天穆、爾朱菩提同時死去。爾朱榮當時三十八歲。他們死後,朝廷文武歡呼雀躍,整個京城人聲鼎沸。緊接著,皇帝大赦天下。
3、廉范傳文言文原文翻譯
廉范是趙將廉頗的後代,擔任雲中郡太守.下面就是我整理的廉范傳文言文原文翻譯,一起來看一下吧。
【原文】
廉範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趙將廉頗之後也.漢興,以廉氏豪宗,自苦陘(地名)徙焉.世為邊郡守,或葬隴西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間為右將軍,祖父丹,王莽時為大司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父遭喪亂,客死於蜀漢,范遂流寓西州.西州平,歸鄉里.年十五,辭母西迎父喪.蜀郡太守張穆,丹之故吏,乃重資送范,范無所受,與客步負喪歸葭萌.載船觸石破沒,范抱持棺柩,遂俱沉溺,眾傷其義,鉤求得之,療救僅免於死.穆聞,復馳遣使持前資物追范,范又固辭.歸葬服竟,詣京師受業,事博士薛漢.京兆、隴西二郡更請召,皆不應,永平初,隴西太守鄧融備禮謁范為功曹,會融為州所舉案,范知事譴難解,欲以權相濟,乃託病求去,融不達其意,大恨之.范於是東至洛陽,變名姓,求代廷尉獄卒.居無幾,融果征下獄,范遂得衛侍左右,盡心勤勞.融怪其貌類范而殊不意,乃謂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訶之曰:「君困厄瞀亂邪!」語遂絕.融系出因病,范隨而養視,及死,竟不言,身自將車送喪致南陽,葬畢乃去.
後辟公府,會薛漢坐楚王事誅,故人門生莫敢視,范獨往收斂之.吏以聞,顯宗大怒,召范入,詰責曰:「薛漢與楚王同謀,交亂天下,范公府掾,不與朝廷同心,而反收斂罪人,何也?」范叩頭曰:「臣無狀愚戇,以為漢等皆已伏誅,不勝師資之情,罪當萬坐.」帝怒稍解,問范曰:「卿廉頗後邪?與右將軍褒、大司馬丹有親屬乎?」范對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膽敢爾!」因貰之.由是顯名.
舉茂才,數月,再遷為雲中太守.會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虜入過五千人,移書傍郡.吏欲傳檄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范兵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兩炬,三頭熱火,營中星列.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將退,范乃令軍中蓐食,晨往赴之,斬首數百級,虜自相轔藉,死者千餘人,由此不敢復向雲中.
後頻歷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隨俗化導,各得治宜.建中初,遷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辯,好相持短長,范每厲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說.成都民物豐盛,邑宇逼側,舊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災,而更相隱蔽,燒者日屬.范乃毀削先令,但嚴使儲水而已.百姓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來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在蜀數年,坐法免歸鄉里.范世在邊,廣田地,積財粟,悉以賑宗族朋友.
肅宗崩,范奔赴敬陵.時廬江郡掾嚴麟奉章吊國,俱會於路.麟乘小車,塗深馬死,不能自進,范見而愍然,命從騎下馬與之.不告而去.麟事畢,不知馬所歸,乃緣蹤訪之.或謂麟曰:「故蜀郡太守廉叔度,好周人窮急,今奔國喪,獨單是耳.」麟亦素聞范名,以為然,即牽馬造門,謝而歸之.世伏其好義,然依倚大將軍竇憲,以此為譏.卒於家.
初,范與洛陽慶鴻為刎頸交,時人稱曰:「前有管、鮑,後有慶、廉.」鴻慷慨有義節,位至琅邪、會稽二郡太守,所在有異跡.
【譯文】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趙國將軍廉頗的後人.漢朝興起,因為廉氏家族是豪門望族,朝廷把他們從苦陘(地名)遷到杜陵.世世代代都是駐守邊境,有的死後埋葬在隴西襄武(地名),所以在杜陵做官.他的曾祖父廉褒,在漢成帝、漢哀帝時期擔任右將軍,他的祖父廉丹,王莽時期擔任大司馬庸部牧(官職名),都在西漢時期有名望.廉范的父親遭遇戰亂,死在蜀漢地區,廉范於是流離借居在西州(地名).西州平定以後,回到故鄉.十五歲時,告別母親到西州接回父親的靈柩.蜀郡太守張穆,是廉丹的老部下,於是送給廉范許多財務,廉范都沒有接受,和他的門客徒步背著靈柩回到葭萌(地名).所作的船碰到礁石沉沒,廉范抱著靈柩,一起沉到水中,眾人被他的孝心感動,用桿子把他鉤出來,治療救護才倖免於死.張穆聽說以後,有派人騎馬帶著先前送給他的財物追趕廉范,廉范又堅決推辭了.回到故鄉安葬了父親靈柩,守孝完畢,到京城拜師學習,侍奉博士(學官名)薛漢.京兆、隴西二郡都請他做官,都沒有接受,永平(漢明帝年號)初期,隴西太守鄧融准備禮物徵聘廉范為功曹(官職名),恰逢鄧融(被人告發)被上級審查,廉范知道鄧融不好解脫,打算以自己的能力救他,於是託病要求離開,鄧融不明白他的意思,非常怨恨他.廉范於是向東到了洛陽,更名改姓,請求擔任廷尉(官職名)的獄卒.不久,鄧融果然被押解到洛陽關在監獄,廉范於是得以在他身邊侍奉,盡心盡力,非常勤勞.鄧融奇怪他長的像廉范卻很不明白,於是對他說:「你怎麼長的像我從前的`一個部下?」廉范斥責他說:「您因為困窘看花眼了!」不再跟他說話.鄧融因病被押解出去養病,廉范跟隨他贍養探視,直到鄧融病死,都沒有說明身份,親自趕車送鄧融的靈柩到南陽(地名),安葬完畢才離開.
後來被徵聘到公府,恰逢薛漢因為楚王的案子被處死,他的故人、門生都不敢探視,只有廉范前去替薛漢收殮安葬.官吏告訴了皇帝,漢顯宗大怒,召廉范入宮,質問並斥責他說:「薛漢和楚王一同迷謀,惑亂天下,你是公府的官員,不和朝廷保持一致,反而替罪犯收殮,為什麼?」廉范叩頭說:「我愚蠢粗魯,認為薛漢等人都已認罪被處死,忍不住師生的情誼,罪該萬死.」皇帝才稍稍息怒,問廉范說:「你是廉頗的後代嗎?和右將軍廉褒、大司馬廉丹有沒有親緣關系?」廉范對他說:「廉褒,是我的曾祖父;廉丹,是我的祖父.皇帝說:「難怪你有膽子敢這么做!」並賞賜他.廉范因此出名.
被推薦為秀才,幾個月後,升任為雲中太守.恰逢匈奴大舉進兵入關,烽火連天.按照舊例,敵人人數超過五千,就應該寫信給鄰郡(求救).部下打算寫信求救,廉范不採納,親自率領士卒抵擋.敵人兵力太多廉范的軍隊打不過.恰逢傍晚,讓士兵們各自綁兩個火把,舉在頭上,軍營中就像繁星.敵人遠遠看到火光很多,以為漢兵救援部隊來了,很震驚.敵人等到天明將要撤退,廉范於是命令犒勞士兵,早晨沖殺,消滅敵人好幾百,敵人自相踐踏,死了一千多人,從此不敢再侵犯雲中(地名).
廉范後來歷任武威、武都兩郡的太守,隨當地風俗教化訓導百姓,都有政績.建中(漢章帝年號)初期,改任蜀郡太守,蜀郡的人喜歡爭論,好互相評論好壞,廉范常常用(為人要)純樸厚實(的道理)訓導他們,不接受別人在他耳邊說壞話.成都物產豐盛,房屋之間很窄,從前的條令禁止百姓晚上活動,防止火災,但是百姓偷偷的活動,火災每天都會發生.廉范於是廢除原來的法令,只是嚴格要求百姓儲存水而已.百姓感到很方便,於是編成歌說:「廉叔度,來何墓?不禁火,民安作.平生無襦今五絝.」在蜀郡擔任太守好幾年,因為觸犯法律被罷免回到故鄉.廉范一生都在邊境做官,廣泛開墾田地,囤積糧食財物,全部接濟了宗族、朋友.
漢肅宗駕崩,廉范到敬陵奔喪.當時廬江郡的官員嚴麟奉命吊喪,和他在路上相遇.嚴麟乘坐小車,路上泥水太深,馬死了,不能前進,廉范看到覺得可憐,命令跟隨他的人下馬把馬讓給他.不告訴嚴麟自己的姓名就走了.嚴麟完成了任務,不知到馬是誰的,於是沿路尋訪.有人對嚴麟說:「原蜀郡太守廉叔度,喜歡幫助危難貧窮的人,現在去奔喪,只有他.」嚴麟平時也聽說過廉范的名聲,認為很對,於是牽著馬登門拜訪,表示感謝並歸還了馬匹.世人都佩服廉范的仁義精神,但是他依附大將軍竇憲,因為這被人譏笑.在家中去世.
起初,廉范和洛陽人慶鴻是刎頸之交,當時人稱贊他們說:「從前有管仲、鮑叔牙,現在有慶鴻、廉范.」慶鴻慷慨有氣節,官至琅邪、會稽兩郡太守,所任職的地方都有突出政績.
4、《隋書·列傳第二十七》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15分)
柳彧,字幼文,河東解人也。七世祖卓,隨晉南遷,寓居襄陽。父仲禮,為梁將,敗歸周,復家本土。彧少好學,頗涉經史。高祖受禪,累遷尚書虞部侍郎,以母憂去職。未幾,起為屯田侍郎,固讓弗許。時制三品已上,門皆列戟。左僕射高熲子弘德封應國公,申牒請戟。彧判曰:「僕射之子更不異居,父之戟槊已列門外。尊有壓卑之義,子有避父之禮,豈容外門既設,內閤又施!」事竟不行,熲聞而嘆伏。後遷治書侍御史,當朝正色,甚為百僚之所敬憚。上嘉其婞直,謂彧曰:「大丈夫當立名於世,無容容(隨眾附和)而已。」賜錢十萬,米百石。
於時刺史多任武將,類(大抵)不稱職。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謐,共治百姓,須任其才。昔漢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備知情偽,與二十八將披荊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後,無所職任。伏見詔書,以上柱國和乾子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鍾鳴漏盡(晨鍾已鳴,夜漏將盡,喻年屆遲暮)。前任趙州,暗於職務,政由群小,賄賂公行,百姓吁嗟,歌謠滿道。乃雲:『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古人有雲:『耕當問奴,織當問婢。』此言各有所能也。乾子弓馬武用,是其所長,治民蒞職,非其所解。至尊思治,無忘寢興,如謂優老尚年,自可厚賜金帛,若令刺舉,所損殊大。」上善之,乾子竟免。隋承喪亂之後,風俗頹壞,彧多所矯正,上甚嘉之。後以忤旨免。未幾,復令視事,因謂彧曰:「無改爾心。」以其家貧,敕有司為之築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國之寶也。」其見重如此。
右僕射楊素當途顯貴,百僚懾憚,無敢忤者。嘗以少譴,敕送南台(御史台)。素恃貴,坐彧床。彧從外來,見素如此,於階下端笏整容謂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據案而坐,立素於庭,辨詰事狀。素由是銜之。彧時方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彧見近代以來,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戲,遞相誇競,至於糜費財力,上奏請禁絕之,詔可其奏。是歲,持節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長吏贓污不稱職者二百餘人,州縣肅然,莫不震懼。上嘉之,賜絹布二百匹、氈三十領,拜儀同三司。彧嘗得博陵李文博所撰《治道集》十卷,蜀王秀遣人求之。彧送之於秀,秀復賜彧奴婢十口。及秀得罪,楊素奏彧以內臣交通諸侯,除名為民,配戍懷遠鎮。行達高陽,有詔征還。至晉陽,值漢王諒作亂,遣使馳召彧,將與計事。彧為使所逼,初不知諒反,將入城而諒反形已露。彧度不得免,遂詐中惡不食,自稱危篤。諒怒,囚之。及諒敗,楊奏彧心懷兩端,以候事變,跡雖不反,心實同逆,坐徙敦煌。楊素卒後,有詔征還京師,卒於道。
——《隋書·列傳第二十七》
2.下面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謂優老尚年尚:尊重B、素由是銜之銜:畏懼
C、故素未有以中之中:陷害D、坐徙敦煌坐:獲罪
3.以下六句話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柳彧正直士」的一組是()(3分)
①彧少好學,頗涉經史②當朝正色,甚為百僚之所敬憚③後以忤旨免④隋承喪亂之後,風俗頹壞,彧多所矯正⑤彧據案而坐,立素於庭,辨詰事狀
⑥彧度不得免,遂詐中惡不食,自稱危篤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⑤⑥D、②③⑤
4.以下對文章內容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左僕射高熲的兒子弘德向主管部門申請戟門,柳彧認為:父子還沒有分家,兒子不能安裝戟門,高熲知道後很不高興。
B、隋高祖非常賞識柳彧的忠誠耿直,稱他是「國之寶」,多次表彰他,不斷升遷他的職位,即便柳彧頂撞他,違背他的旨意,也還是信任他。
C、楊素是當時聲勢顯赫的權臣,群臣都畏懼他,不敢違拗他,唯有柳彧敢於和他對抗,秉公執法,壓制他的囂張氣焰。他懷恨在心,多次陷害柳彧。
D、柳彧為官清廉,提倡節儉,認為正月十五百姓舉行角抵的游戲過於鋪張浪費,奏請朝廷禁止這種行為。隋高祖批准了他的奏章。
5.翻譯下面的句子。
(1)未幾,起為屯田侍郎,固讓弗許。(3分)
(2)彧據案而坐,立素於庭,辨詰事狀。(3分)
參考答案:
【文言文譯文】
柳彧(yugrave;,有文采),字幼文,是河東郡解縣的人。他的七世祖先叫柳卓,隨晉王朝南遷,寓居在襄陽。他的父親柳仲禮是梁朝的將領,打仗失敗後歸附後周,又回到祖籍安了家。柳彧年輕時很愛學習,閱讀了許多經史典籍。高祖登基後,他多次升遷,官至尚書虞部侍郎,後因為母親服喪而離職。不久,又被起用為屯田侍郎,他再三推辭,未得到准許。當時的制度,三品以上官員,大門上都以戟為門(指顯貴人家)。左僕射高熲的兒子弘德封為應國公,向主管部門申請戟門。柳彧在批文上寫道:「僕射(yegrave;官職)之子還沒有分家,他父親的戟槊已列在門外。尊有壓卑的道義,兒子有迴避父親的禮數,哪裡容得下外門已經設了戟門,內門還要安裝戟門呢!」這件事情最終沒有辦成,高熲知道後很佩服柳彧的處理辦法。柳彧後來升遷為治書侍御史,在任上嚴詞正色,很是被朝廷官員所懼怕。皇上嘉獎他正直,對柳彧說:「大丈夫應當在世上樹立英名,不應只是隨波逐流附和眾人。」賜他十萬錢,一百石米。
此時刺史多由武將擔任,大抵不稱職。柳彧上書道:「當今天下太平,四海清靜,治理百姓,應該任用那些有才乾的人。以前漢光武帝可算是一代明君,他由一個普通百姓而興起,完全了解事情的弊端。他和二十八位將領披荊斬棘,取得天下,等到成功之後,卻沒有任命他們擔任具體職務。我看到詔書,任命上柱國和乾子為杞州刺史,這個人年近八十,已屆遲暮。先前擔任趙州刺史,不懂職責,政務都由手下一班小人處理,賄賂之風公然盛行,老百姓長吁短嘆,編了民謠到處傳播,唱道:『老禾不早殺,餘種穢良田(「禾」「和」諧音。大意是說如果不早點把和乾子處理掉,將貽害無窮)。』古人說:『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話是說各人有各人的`本領。和乾子騎馬射界用兵打仗,是他所擅長的,擔任某一職務管理百姓,就不是他所懂得的事了。陛下希望天下清明,時刻不忘,如果認為應該尊重優待年長者,本可多賞賜他們錢物就行,如果讓他們去舉惡勸善,危害實在很大。」皇上認為很對,和乾子最終被免去了刺史職務。隋朝建立在長期動亂之後,社會風氣敗壞,柳彧做了很多糾正的工作,皇上十分贊許。後來他因為違拗皇上的旨意被罷免。不久,皇上又讓他任職,並對他說:「不要改變你的態度。」因為他家裡貧窮,皇上命令有關部門為他修建住宅,並說:「柳彧是一個正直的人,是國家的寶貝。」他就是這樣被皇上看重。
右僕射楊素是掌握大權的顯貴人物,百官都害怕他的威勢,沒有敢冒犯他的。曾經因為犯了過錯,皇上命令御史台查辦。楊素倚仗自己位高勢大,就坐在柳彧的座位上。柳彧從外面走進來,看見楊素如此,就在台階下面手執笏板態度嚴肅地對楊素說:「我奉旨查辦你的罪行。」楊素慌忙離開座位。柳彧靠著案桌坐下,讓楊素站在堂上,查問詳情。楊素因此嫉恨柳彧。此時柳彧正受到皇上的信任,所以楊素沒有辦法來誣陷他。柳彧看到一段時間以來,都市裡老百姓每到正月十五,都舉行角抵的游戲,不斷攀比競爭,到了浪費財力物力的地步,就上奏請求禁止這種活動,皇上下詔批准了他的奏章。這一年,他持節巡查黃河以北五十二個州,上奏罷免了貪污及不稱職的官員二百多人,各州縣風氣端正,沒有人不畏懼。皇上嘉獎他,賞賜他綢布二百匹,毛氈三十條,授予儀同三司的官職。柳彧曾獲博陵李文博所著《治道集》十卷,蜀王楊秀派人向柳彧討要。柳彧就將此書送給了楊秀,楊秀又賞賜柳彧奴婢十人。後來楊秀犯了罪,楊素就用朝廷內臣勾結諸侯的罪名上奏陷害柳彧,將柳彧削職為民,發配到懷遠鎮。柳彧走到高陽時,皇上下詔招他回朝。他走到晉陽,正碰上漢王楊諒打算作亂,派人快馬招柳彧前去,打算和柳彧謀劃此事。柳彧被楊諒的使者逼迫,起初也不知道楊諒打算造反,但快要進城的時候楊諒造反的表現已經完全顯露出來了。柳彧估計自己無法脫身,就假裝得暴病不吃東西,自稱病重危險。楊諒十分惱怒,把他關了起來。等到楊諒失敗,楊素又上奏誣陷柳彧首鼠兩端,來觀察形勢的變化,表面上即使沒有謀反,內心裡也贊成作亂的人。柳彧被判充軍敦煌。楊素死後,朝廷下詔招柳彧回京師,他在路上去世了。
5、虞喜字仲寧文言文翻譯
「虞喜,字仲寧」出自《晉書·虞喜傳》,原文翻譯為:虞喜,字仲寧,他是會稽餘姚人。虞喜在年少的時候就很有操行,博覽群書,喜歡古籍。諸葛恢治理會稽郡時,虞喜屈身擔任功曹,被舉薦為孝廉,州里舉薦他為秀才,司徒來徵召,虞喜全都不去。晉元帝開始統治江東時,有人上疏推薦虞喜。
晉懷帝即位後,派公車徵召並授虞喜為博士,虞喜不赴任。虞喜的同鄉人賀循為司空,是顯貴的老前輩,每次到虞喜家裡,接連停宿一兩天忘記回家,說虞喜高深莫測。
太寧年問,虞喜和臨海郡人任旭都被徵召為博士,都未去赴任。皇帝又下詔書說:「振興教化致力國政,最好是尊崇道德教化,闡明謙抑質朴的道理。自喪亂以來,儒家學說衰落,每當我讀到《子衿》這首詩,未嘗不感慨萬分。臨海人任旭、會稽人虞喜操守高潔,在險惡的歲月里也不改變,精研古代經典,處在今天卻能履行古人的道德,他們的志向操守足以激勵世俗,廣博的學識足以闡明道理,前些日子雖然不來應命,要再用博士之位去徵召他們。」虞喜以生病為由推辭不赴任。咸和末年,皇帝韶令公卿舉薦賢良方正敢於直言的人士,太常華恆舉薦虞喜為賢良。適逢國家有戰事,沒有落實。咸康初年,內史何充上疏說:「我聽說舉薦有才乾的人士以後,明堂四門就都能肅穆,任用具有治國才能的大臣,天下就會太平,美善之道能夠彰明,這是有來歷的。現在聖德欽明,想要光大萬世的功業,應整肅好招賢用的車馬,一旦有賢人馬上就去招納。聽說前賢良虞喜天資卓越,貞純朴實,高尚而在世人之上,約束自己的行為,樹立德行,直到年老也不厭倦,加上治學深廣,博聞強記,鑽研艱深玄妙的學問,他的勤奮沒有人比得上,身在安靜的地方體察道理,沒有仕宦的心意,在柴門內高枕安卧,怡然自得。最好是用蒲輪車去徵召,用以表彰優異的操守,一方面可以發揚廣遠的教化,另一方面可以改變鄙薄的風俗。」疏奏上去,皇帝下詔說:「尋陽人翟湯、會稽人虞喜都恪守常道,清白堅貞,不營謀世務,專心讀書,節操高尚可以和古人相媲美。從前雖然有徵召他的詔令,但是他們不降身屈節,這難道是白絲布難染而求才的禮數怠慢嗎!施政方略的實施需要賢才,應該把他們招納到朝廷里來,這二人都用散騎常侍的職位來徵召。」虞喜又不應命。
永和初年,有關官員上奏說十月大祭,京兆府君應當遷居祖廟,征西、豫章、穎川三府君剛缺社主,內外廣泛商議也無法決斷。當時虞喜在會稽,朝廷派人前往虞喜那裡去詢問。他就是如此被看重。
虞喜專心鑽研經傳,同時也研讀讖書緯書,撰寫《安天論》來詰難渾天和蓋天這兩種天體學說,又解釋《毛詩略》,注釋《孝經》,著《志林》三十篇。注述共有數十萬字,流行於世。
《晉書·虞喜傳》的原文
虞喜,字仲寧,會稽餘姚人。喜少立操行,博學好古。諸葛恢臨郡,屈為功曹。察孝廉,州舉秀才,司徒辟,皆不就。元帝初鎮江左,上疏薦喜。懷帝即位,公車征拜博士,不就。喜邑人賀循為司空,先達貴顯,每詣喜,信宿忘歸,自雲不能測也。
太寧中,與臨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復下詔曰:「夫興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喪亂以來儒雅陵夷每覽子衿之詩未嘗不慨然。臨海任旭、會稽虞喜並潔靜其操,歲寒不移,研精墳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勵俗,博學足以明道,前雖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辭疾不赴。咸和末,詔公卿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華恆舉喜為賢良。會國有軍事,不行。咸康初,內史何充上疏曰:「臣聞二八舉而四門穆,十亂用而天下安,徽猷克闡,有自來矣。方今聖德欽明,思恢遐烈,旌輿整駕,俟賢而動。伏見前賢良虞喜天挺貞素,高尚邈世,束脩立德,皓首不倦,加以傍綜廣深,博聞強識,鑽堅研微有弗及之勤,處靜味道無風塵之志,高枕柴門,怡然自足。宜使蒲輪紆衡,以旌殊操,一則翼贊大化,二則敦勵薄俗。」疏奏,詔曰:「尋陽翟湯、會稽虞喜並守道清貞,不營世務,耽學高尚,操擬古人。往雖征命而不降屈,豈素絲難染而搜引禮簡乎!政道須賢,宜納諸廊廟,其並以散騎常侍征之。」又不起。
永和初,有司奏稱十月殷祭,京兆府君當遷祧室,征西、豫章、潁川三府君初毀主,內外博議不能決。時喜在會稽,朝廷遣就喜諮訪焉。其見重如此。
喜專心經傳,兼覽讖緯,乃著《安天論》以難渾、蓋,又釋《毛詩略》,注《孝經》,為《志林》三十篇。凡所注述數十萬言,行於世。年七十六卒,無子。
6、中文翻譯:今天下喪亂,風俗凌遲,宜尊五美,屏四惡,進忠實,退浮華
中文翻譯:今天下喪亂,風俗凌遲,宜尊五美,屏四惡,進忠實,退浮華
現在天下喪失品德大亂,民風民俗缺失。應該遵美德,摒棄惡俗,發揚忠義實務精神,遏制浮誇社風氣
"尊五美屏四惡" 出自 子張向孔子請教為官從政的要領
原文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①?」子曰:「尊五美,屏四惡②,斯可以從政矣。」子張曰:「何謂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③,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准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④。」
譯文
子張問孔子:「如何就可以從政呢?」孔子說:「要尊重五種美德,摒除四種惡政,就可以從政了。」子張說:「五種美德是什麼?」孔子說:「君子使百姓得到好處,自己卻無所耗費;安排勞役,百姓卻不怨恨;有慾望,而不貪圖財利;安舒矜持,而不驕傲放肆;莊重威嚴,而不兇猛。」子張說:「怎樣能使百姓得到好處,自己卻無所耗費呢?」孔子說:「順著百姓所能得到利益之處而讓百姓去獲得利益,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好處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嗎?選擇百姓能幹得了的勞役讓他去干,怎會怨恨呢?希望實行仁義而得到了仁義,還貪求什麼財利呢?君子無論人多人少,勢力大勢力小,都不敢輕慢,這不就是安舒矜持而不驕傲放肆嗎?君子衣冠端正整齊,目光神色都鄭重嚴肅,使人望而敬畏,這不就是莊重威嚴而不兇猛嗎?」子張說:「四種惡政是什麼?」孔子說:「事先不進行教育,〔犯了錯〕就殺,這叫虐;事先不告誡不打招呼,而要求馬上做事成功,這叫暴;很晚才下達命令,卻要求限期完成,這叫賊;同樣是給人東西,拿出手時顯得很吝嗇,這叫有司。」
7、典家塾難為其人,嚴則利於子弟而不能久的文言文翻譯
翻譯:在(世家大族)的私塾里授課的講師很難做,嚴厲治學對(世家大族)子弟們的成長有利,但這份工作很難做長久。
語出宋代周煇的《清波雜志》
周煇的《清波雜志》是宋人筆記中較為著名的一種,書中記載了宋代的一些名人軼事;保留了不少宋人的佚文、佚詩和佚詞;記載了當時的一些典章制度、風俗、物產等。
書中所載,有的可與他書互相印證或互校異同,而其中為他書所未載的,又可拾遺補闕,故常為學者所稱引,是研究宋代歷史、社會、思想和文化的很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7)今天下喪亂風俗凌遲文言文翻譯擴展資料:
元代詩人方回讀此書讀至五更,並寫下《十月二十二夜三更讀清波雜志至五更》詩:「再卧卧不成,燈膏幸猶有。坐至五更轉,讀過一寸厚。是書必有益,但當審去取。」表達自己對此書的喜愛。其內容,正如作者的朋友張貴謨在本書序中所說,是」紀前言往行及耳目所接」之事的。
周煇一生,經歷了靖康喪亂,國土淪喪之痛,時時在字里行間有所流露。在他隨使節到金,經過汴都時,顧瞻宗廟宮室,不禁有黍離之嘆。
8、求《漢書刑法志》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https://so.gushiwen.cn/guwen/bookv_.aspx
古文直譯的具體方法主要有對譯、移位、增補、刪除、保留等。
1.對譯
對譯是按原文詞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這是直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譯的第一個步驟。古今漢語詞序一致,句法結構相同的句子,今譯時不用改變原句詞序,只要從現代漢語中選擇恰當的詞語來翻譯原句中的字詞就可以了。
對譯的好處是逐字逐句落實,可以避免漏譯——漏譯是初學時經常出現的問題。由於古今漢語句子結構的相同之處很多,所以凡是能夠對譯的地方都要對譯。對譯有困難或對譯後意思表達還不夠清楚、句子不通順的,才能用移位、增補等方法作適當的調整。
2.移位
移位是指古代漢語某些詞序與表達方式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要按現代漢語表達習慣移動詞語位置。
3.增補
增補是指古代漢語省略或表達過於簡古的地方,今譯時要作必要的增補。
增補詞語時應該慎重,要「惜字如金」,只有在不增補詞語原意就無法表達清楚的情況下,才能增補。
4.刪減
與「增補」相反,刪減是指原文中個別詞語可以刪掉不譯。文言文中某些表達方式和某些虛詞,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和相應的虛詞,遇到這種情況,只要譯文已把原文的意思表達清楚了,個別詞語可以不譯。
5.保留
保留指原文中有些詞語可以不譯而直接保留在譯文中。
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特別是許多基本詞彙,如人、牛、山、草等,當然可以保留不譯;象一些表示已經消失的古代事物的詞語,諸如人名、國名、歷史地名、民族名及官號、年號、謚號、特殊稱謂、特殊學術用語以至專業術語等,一般都可保留不譯。
上述五種具體方法中,對譯是最基本的,其他幾項則是根據具體情況在對譯基礎上的調整。我們在今譯時應當靈活運用各種方法,以求既准確地譯出原文內容,又行文通暢,符合現代漢語的語法規范和表達習慣。
9、文言文《涉務》的翻譯
士君子的處世,貴在能夠有益於事物,不能光是高談闊論,左琴右書,君主給他俸祿官位啊!國家使用人材,大體不外六個方面:一是朝廷的臣子,用他能通曉治理國家的體制綱要,經綸博雅;二是文史的臣子,用他能撰寫典章,不忘古先;三是軍旅的臣子,用他能決斯有謀,強干習事;四是藩屏的臣於,用他能熟悉風俗,廉潔愛民;五是使命的臣子,用他能隨機應變,不辱君命;六是興造的臣子,用他能考核工程節省費用,多出主意:這都是勤奮學習、認真工作的人所能辦到的。只是人的秉性各有短長,怎可以強求這六個方面都做好呢?只要對這些都通曉大意,而做好其中的一個方面,也就無所慚愧了。
我見到世上的文學之士,評議古今,好似指掌一般非常熟悉,等有所試用,多數不能勝任。處在累代太平之世,不知道有喪亂之禍;身在朝廷之上,不知道有戰陣之急;保有俸祿供給,不知道有耕稼之苦;縱肆吏民頭上,不知道有勞役之勤:這樣就很難應付時世和處理政務了。晉朝南渡,對士族優待寬容,因此江南冠帶中有才乾的,就擢開到尚書分,仆以下尚 書郎、中書舍人以上,執掌機要。其餘只懂得點文義 的多數迂誕浮華,不會處理世務,有了點小過錯,又捨不得杖責,因而把他們放在清高的位置上,來給他們護短。至於那些台閣令史、主辦監帥、諸王簽省,都對工作通曉熟練,能按需要完成任務,縱使流露出小人的情態,還可以鞭打監督,所以多被委任使用,這是在用他們的長處。人往往不能自量,世上都在抱怨梁武帝父子喜歡小人而疏遠士大夫,這也就像眼睛不能看到眼睫毛了。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寬衣,系闊腰帶,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門就乘車代步,進門就有人伺候,城裡城外,見不著騎馬的士大失。宣城工蕭大器很喜歡南朝學者周弘正,送給他一匹果下馬,他常騎著這匹馬。朝廷上下都認為他放縱曠達,不拘禮俗。如果是尚書郎騎馬,就會遭到彈劾。到了侯景之亂的時候,士大夫們一個個都是細皮嫩南的,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體質虛弱,又不能經受寒冷或酷熱。在變亂中坐著等死的人,往往是由於這個原因。建康令王復,性情溫文爾雅,從未騎過馬,一看見馬嘶鳴跳躍,就驚慌害怕,他對人說道:「這是老虎,為什麼叫馬呢?」當時的風氣竟然頹廢到這種程度。
古人深刻體驗務農的艱辛,這是為了使人珍惜糧食,重視農業勞動。民以食為天,沒有食物,人們就無法生存,三天不吃飯的話,父子之間就沒有力氣互相問候。糧食要經過耕種、鋤草、收割、儲存、春打、揚場等好幾道工序,才能放存糧倉,怎麼可以輕視農業而重視商業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員,隨著晉朝的復興,南渡過江,流落他鄉,到現在也經歷了八九代了。這些官員從來沒有人從事農業生產,而是完全依靠俸祿供養。如果他們有田產,也是隨意交給年輕的僕役耕種,從沒見過別人挖一塊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時播種,何時收獲,又怎能懂得其他事務呢?因此,他們做官就不識世務,治家就不辦產業,這都是養尊處優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