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藏族過年風俗作文

藏族過年風俗作文

發布時間: 2022-09-22 08:14:35

1、寫藏民族人的習俗的作文200字

你好: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內慣,進藏游容客應尊重。
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後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西藏主要的旅遊景點是寺廟。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選為滿意答案,O(∩_∩)O謝謝

2、春節習俗作文600字

春節就是農歷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萬象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志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

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到農歷正月十五,一連15天。

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歷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歷法,使之統一。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

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

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裡里外外,打掃得乾乾凈凈。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

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 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

送灶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節日,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道教徒特別准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節前夕,一般家庭都忙著製作糕餅等食品,既可當禮品,也可用來款待到訪的親友。年糕(又稱黏糕)是一種象徵吉利的春節必備佳品。這種用糯米製成、帶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稱與「年高」諧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義。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4.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5.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6.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7.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8..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9..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10..春節的詩歌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
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
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
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

《賣痴呆詞》
(唐)范成大
除夕更闌人不睡,厭禳鈍滯迫新歲;
小兒呼叫走長街,雲有痴呆召人賣。

《除夜》
(唐)來鵠

事關休戚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元日 玉樓春
(宋)毛滂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拜年
(明)文徵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已酉新正
(明)葉顒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
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態多;
屠蘇成醉飲,歡笑白雲窩。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黃景仁
千家笑語漏遲遲,憂患潛從物外知,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

鳳城新年辭
(清)查慎行
巧裁幡勝試新羅,畫彩描金作鬧蛾;
從此剪刀閑一月,閨中針線歲前多。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視延安景物華。

春節看花市
林伯渠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
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
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各地各民族春節習俗
一..藏 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三.香港年俗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四.澳門年俗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春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利市"純脆是以示吉利。 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習俗是要吃"開年"飯,這餐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從"開年"這天起,三天內澳門政府允許公務員"博彩"(賭博)。 "開年"過後,澳門又完全回到中國傳統春節習俗中,直至元宵佳節,也是煙節爆竹,玩龍舞獅,歡天喜地。

五.台灣春節習俗拾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後,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七.桂林春節習俗
•從"小年夜"到除夕
春節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鍾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中國少數民族春節習俗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他們雖有不同的語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但是他們大多數都以春節作為本民族的重大節日來歡慶。

八.達斡爾族:年年高
北方的達斡爾族有拜年的習慣,春節時,人們穿上節日盛裝,逐家走訪,互相祝賀。每家都備有蒸糕,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漢語中與「高」諧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節日期間,達斡爾族還舉行歌舞、體育活動,一直持續半個月。

九.蒙古族:酒肉不盡
北方的蒙古族過春節卻是另一番景象,節前家家戶戶都備下了當年生長的公羊和各種奶製品以及幾壇美酒。除夕之夜,人們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午夜開始飲酒進餐,按常規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這樣象徵著新的一年酒肉不盡,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裝的男女,跨上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時,先要給長輩叩頭祝願,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人們邊歌邊舞。

十.壯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十一.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裡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綉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里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十二.哈尼族:盪鞦韆
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夥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准備立鞦韆。那裡的鞦韆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盪鞦韆。節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盪鞦韆,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十三.傣族: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待。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十四.高山族:「圍爐」
居住在中國台灣省的高山族,他們在過春節時則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後帶根煮熟,表示祝願父母長壽。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十五.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節日期間,男孩成幫結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製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從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們還自願組織起來扭秧歌拜年,陣容較強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扭,還到外村去扭。圍觀的群眾常常樂得前仰後合,忘記了疲勞和寒冷。甚至還有熱心的觀眾—直尾隨著秧歌隊走鄉串戶,直到天明才歸。

十六.白族:「放高升」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男女青年都進行「拋綉球」活動。凡接不住綉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對方的愛情了。

十七.侗族:蘆笙會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十八.彝族:跳虎
在雲南省雙柏縣小麥地沖的彝族人過年時有著「跳虎節」的特殊風俗,正月初八,全村成年男子集於村後土地廟遺址,殺狗獻「咪司」(「咪」意土,「司 」意主人,迷司即為土主神之意),隨後由本村「畢摩」祭土主請虎神。8位村民化裝成老虎翩翩起舞,「老虎們」兩耳高聳,尾巴粗壯,渾身虎紋,額上繪一漢字「王」,頸上掛一個大銅鈴,威風凜凜。「畢摩」念罷祭辭請虎神後,虎王率眾老虎入村。整個跳虎節期內,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觀虎跳躍和驅趕邪惡鬼怪的一派歡樂氣氛中,當地老百姓都深信只有通過一年一度的傳統跳虎、敬祭虎神和祈願老祖宗的保佑後,全體村民才能五穀豐登,人丁興旺,一年比一年更美滿幸福。

十九.撒尼族:食湯圓
除夕,撒尼語叫「思搓期」。除夕之夜供祖,吃年飯,是很肅穆的。午後,家家門前插上綠樹枝,枝上掛一頂草帽。這是無言的告示:請勿入內!不許談話!就連家中的人也是不可以高聲言談的。
撒尼語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湯圓」和「過新年」是同一個詞,叫「闊期瑪」。因為過新年必食湯圓。從正月初一起的半個月內,人們縱情歡樂。初一晚上舉行篝火晚會,民歌對唱、三弦胡獨奏,古樸抒情。嘭嘭咚咚的大三弦高亢激昂,人們伴隨音樂載歌載舞。
初二祭山神,初四送火星為的是驅逐災害,顯示人的力量。
每年春節初二日午後,農民要把牛牽出來,繞著寨心走幾圈,在它的額上戴紅布扎的花朵,表示對它一年貢獻的敬意。還喂它米飯和肥豬肉,表示對自己親密夥伴的慰勞。
撒尼人從除夕至初五,都有祭祀祖先的活動。從他們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可以發現這個民族的凝聚力和傳統道德中美好的東西。

3、康定過春節的風俗作文

一首康定情歌唱起了我對康定的嚮往,嚮往溜溜的城,同事業嚮往著那裡的美食。
康定集中了漢藏的各種小吃,但大多是帶有藏族風情的飯館。從新都橋開始口味漸漸以藏式為主,蔬菜種類減少,藏式口味的糌粑,麵粉,青稞,酥油茶,牛羊肉隨處可見。街頭小吃不僅風味十足,而且非常便宜,幾元錢即可吃飽。
到了康定建議一定要去嘗嘗當地的涼粉,康定涼粉在藏區是非常有名的,由當地的白豌豆精製而成,韌性很好。口味可隨自己的喜好增減。現在最有名的是一家叫小蘭涼粉的涼粉店。
另外,值得推薦的是夜市上五花八門的燒烤,蔬菜肉類無所不包,味道也很好。在車站附近和市區各個路口都可見到。
康定涼粉
康定涼粉以黃涼粉著稱,康定的涼粉店以蜂窩街水井子附近的「王涼粉」最受歡迎。自製的涼粉筋絲好,切得四棱四現,厚薄均勻,光澤發亮,筷拈不斷。特別講究紅油、鹽醬製作,調入涼粉,食者一拌,麻、辣、香、柔、嫩,可口極了
「大不同」羊肉湯
張鬍子的「大不同」,是個羊肉湯館。開在水井子旁。張鬍子名張炳森,崇慶縣人,1933年來康定開設名「大不同」的羊肉湯館。其館特點是羊肉鮮、嫩、火巴、香,湯色乳白,味鮮美。佐以焦鹽,芫荽、鮮紅辣椒碎末,不放味精,依然湯鮮味美。康定食客都要前往一飽口福,無不贊賞。
魔芋燒雞
賴廚子的魔芋燒雞。賴廚子名吉山,華陽人,曾師學成都芙蓉餐廳老廚師曾子雲,自開餐館,頗有名氣。1932年二十四軍一三六師師長唐英駐守康定,聘賴吉山為私人廚師來康,凡唐英宴請賓客,必由他掌廚。所操席均稱美味佳餚,最受歡迎的是色、香、味、型具佳的「魔芋燒雞」,這道菜既有麻辣燙,還綿軟鮮嫩,食客稱贊不已,後又在南門左近開設「吉園」餐館承包桌席,不久又遷往將軍橋附近大院壩鍋庄處。達官貴人常去光顧,其「魔芋燒雞」則是一般人家宴、耍壩子、節日會餐桌上首選。
「麥秋」糕點
康定中橋東西兩街口處,被稱為「 爐城的春熙路」,是特別繁華的地方。「麥秋」糖果糕點鋪主人姓王,延聘內地擅長糖果糕點師傅製作。常售玫瑰、金鉤、蜜餞、點心以及各型糖果糕點,由於配料精選,製作工藝講究,有甜、有咸、酥、脆、香、美,樣式多、品種齊全,中秋前特製月餅大小供各類人選購,食客都說爐城「麥秋」月餅在西康是手屈一指的,可與成都媲美。
我覺得這里簡直就是美食天堂,是藏漢美食結合的美食天堂。

4、關於藏族春節作文600元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藏族春節
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居住著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民族——藏族。當你進藏族旅遊時,你不得不了解藏族的一些風俗禮節。
藏族人熱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訪時,他們必定出門迎接,另外,當你向他們打招呼時,名字後一定要加一個「啦」字,表示尊稱,這時一定會有藏族人向你獻哈達,你必要雙手迎接,哈達,是一種絲制的東西,長短不一,一般以白色為主,因為自古以來,藏族人認為白色代表純凈、吉利,所以哈達是白色的。
進入藏族的房屋,主人就會敬酒,敬酒用的一般是青稞酒,敬酒的時候,客人先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會斟滿,然後再喝。當你坐下後,主婦或子女會倒茶,可是你不能自己去端著喝,要她們端在你面前你才可以接過來喝,這樣才懂禮貌。
如果你遇上了藏族的喪葬,那麼你就太幸運了,因為你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藏族葬禮。最常見的是天葬,把屍體往山頂一放,喇嘛在天葬場誦經超度,點香升煙,鳴缽吹號,直到啄食屍體的禿駕及鷹見煙聞聲從各方聚集飛至,啄食盡凈方止。專食人屍的鷲鷹,不害小動物,藏族人民稱之為「神鳥」,屍體敬獻諸「神」,祈禱贖去罪孽,為死者超度。作文
藏族的風俗數都數不過來,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如果你到藏族去遊玩,一定得注意禮節喲!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庄」、弦子舞,狂歡入夜。

5、藏族的傳統節日 作文150字 達日縣

藏族洛薩節
藏族節日繁多,其中最為隆重、最具有全民族意義的要數藏歷新年。藏歷新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一年最大的節慶。從藏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人們就准備過年吃、穿、用的節日用品。成千上萬的農牧民湧入拉薩城,購買各種年貨。此時是拉薩一年中最為繁忙的季節。
藏民族過年是從藏歷十二月二十九日開始的。晚上,家家戶戶要團聚在一起吃「古突」(面團肉粥),以此辭舊迎新,求得太平康樂。一家人在歡聲笑語中吃完九道「古突」後,舉著火把,放起鞭炮,呼喊著「出來」,走到十字路口祈望給來年帶來好運。
藏歷除夕是個十分忙碌的日子。這天,除打掃房舍、個人衛生外,各家都要在一個叫「竹素琪瑪」的木斗內裝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麥粒、人參果等食品,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花彩板。然後把琪瑪、「卡賽」(油炸果子)、青稞酒、羊頭、水果、茶葉、酥油、鹽巴等擺放在正堂藏櫃之上,在大門前用糌粑或白粉畫上吉祥八圖,預祝新年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藏歷初一,是在凌晨時分吉祥的「折嘎」說唱中迎來的。藏族人大年初一會來一個「搶水比賽」,每戶要出一名青年人到河邊、井口或自來水下「搶」頭道水。據藏族傳統,藏歷初一誰搶到第一桶水,就是「金水」,第二桶水被稱為「銀水」,預示著吉祥、幸運,財源滾滾。當太陽升起時,盛裝的人們按長幼次序已吃完幾道節日食品。那時,鄰居間就要挨戶端琪瑪、敬青稞酒,高誦沿傳已久的「扎西德勒品松措」、「艾瑪帕卓貢康桑」等表示吉祥、健康、幸福、和睦的祝辭。此後,全家會閉門歡聚。大年初一,許多信仰佛教的農牧民還到拉薩的大昭寺進行朝拜,祈求新年平安、健康。
到了大年初二,走親訪友活動使大街小巷熱鬧起來,也成了人們展示新年時裝的時刻,到處都是「洛薩扎西德勒!」的祝福聲。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一定十分嚮往去西藏一睹他們的春節吧!

6、《藏族新年》的作文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五彩斑斕的理想,工人、教師、警察、醫生……每一個理想都那麼美好,每一個人都是那麼執著。為了理想,每個人都努力不懈地去實現,把瑰麗的理想成為現實。
童年的我是多麼天真,多麼幼稚。而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理想是什麼。我一天天成長,一天天成熟,開始顧及到我的理想。我很想做一個天文科學家。可是那些大科學家,大多數都住在出名的大城市,而我住在這個不太出名的城鎮里,縱有雄心壯志,也很難實現。理想對於我來說,是那麼遙遠、神秘……
一天天地長大,學的知識一天天多起來。我了解了「唐太宗、劉備、康熙……」這些偉大的人物,這使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成功,是努力、堅持、天賦組成的,所以我又創出這樣一條公式:實現理想=努力+堅持+天賦。一個人如果有了理想,有從小培訓的天賦,努力不懈地去實現,失敗了,繼續堅持,那麼理想才會實現。
我想「星」的願望從我五歲的時候就開始了,那是因為有一次我看了《銀河之星大擂台》的節目,被小選手的歌聲所吸引了。從那時起,我就想當一名給大家帶來快樂的小歌星。

我非常喜歡唱歌,因為歌聲可以給我帶來快樂和自信。我希望我的歌聲能給大家帶來歡笑,讓疲勞了一天的人們有一種輕松的感覺。我還希望我的歌聲走遍大江南北,跨越長江黃河,飛入千家萬戶,讓大家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說:「想當『星』就得好好學習,學習豐富的知識,才能實現你的願望。」我聽了媽媽的話,我想,我一定要朝這方面發展。現在,我已經開始學習聲樂了,我要實現我的夢想。

7、介紹藏族傳統節日的一篇作文,誰會?介紹一個節日就行!!!!

藏歷新年
這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從藏歷12月初,人們便開始忙碌過年,家家戶戶培育青稞青苗,供於佛前雙櫃之上,以預祝來年糧食豐收。12月中旬,各家紛紛用酥油和麵粉炸「卡賽」(果子)。接近年關,每家都要准備一個叫「竹素琪瑪」的五穀斗,內裝滿酥油和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參果等食品,上插著青稞穗,並准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洛果」)。這一切都具有喜慶豐收,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兩旺的含意。除夕前兩天,各家進行大掃除,擺上新卡墊,貼上新年畫。 12月29日,人們把灶房打掃干凈,並在正中牆上用乾麵粉撒上「從吉祥徽」。傍晚,不論大小家庭都要做「帕吐」(麵疙瘩),天黑時,全家依長幼次序就位坐定,開始聚吃「吐巴」。藏族稱此為「古吐」,最早起源於民間驅鬼避邪的習俗,儀式頗為隆重,藏語「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即「吐粑」的意思。在這個儀式過程中,必須做兩種「帕吐」。其一是具有各種象徵意義的面型,如太陽象徵富有、威嚴和榮譽,經書貼象徵聰慧、有學識,鼓象徵不可靠、兩面人等;其二,一些帕吐中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物也具寓意,如石於預示心腸硬;炭預示心黑,辣椒表示嘴如刀,羊毛說明心腸軟。吃到這些東西的人,都要即席撈出和吐出,以助除夕之興。但人們不難發現,藏族在這種朴實無華的古老儀式中,注人了道德的內容,使其成為一種道德教育的方式。除夕晚上,家家戶戶把房屋內外打掃干凈,室內鋪上新「卡墊」,在正屋佛龕前疊放各式「卡賽」(油炸果子)四、五層和各種水果、乾果、酥油、磚茶、鹽塊等物,以表慶祝節日,大門外用石灰粉畫上象徵吉祥的八瑞相(萬字元號)等,家庭主婦煮好「觀顛」(放有紅糖、碎奶渣、糌粑等的熱青稞酒)待初一早上喝,藏歷大年初一,全家人一早起來穿好衣服,點燃供燈祭祀神靈後,按輩序排位坐定,首先共飲新年第一杯酥油茶,接著後輩起來向長輩們敬「琪瑪」和青稞酒,並獻上哈達,祝吉祥如意,然後坐下,大家一起喝熱青稞酒,吃麥片和酥油煮的人參果。家庭新年儀式完後,就往左鄰右舍祝賀,各家男女青年手拿「竹素棋瑪」,提上青稞酒壺,一進門就高喊「吉祥如意,幸福圓滿,主婦富態,貴體安康,願來年仍能福綏歡聚。」然後向全家人獻「琪瑪」敬青稞酒,主戶同樣向客人敬茶酒等款待。初一這一天,一般是家人團聚歡度新年,一般互不訪問。從初二開始,親朋好友相互拜年。城鄉演唱藏戲,跳鍋庄和弦子舞,牧區牧民通宵達旦盡情歌舞。節日期間,民間還有角力、投擲、拔河、跑馬射箭等一系列娛樂活動。

8、民風民俗作文500字

桃花源上接五強溪,下連武陵,相傳是古代秦人躲逃連年戰亂和苛捐兵役的避難之所。他們在這與世隔絕的地方自勞自食,繁衍子孫,獨成一方風水。至今這里古撲的民風民俗,仍展示著她作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里有一村莊名三合村。三合村有數十戶人家,他們大都姓秦,因此該村也叫秦人村。這些姓秦的村民是否是進洞避亂的古代秦人的後裔?沒有誰去做具體的考證,反正一個「秦」字貫古今,他們的衣食住行習俗確實與當今現代社會風尚有許多不同。

衣: 以前這里人們的衣料全為家織土布。各家備有紡車、織機,自產棉花,自紡自織,織成的土布再用植物染料染成或青或蘭或灰或紫的顏色。衣裳多為自家製做,將染色的土布裁成片,再一針一線用手工連綴。也有上門做衣的裁縫,一個灰包,幾根針,幾絡線,一雙形似當今帶把小鋁鍋的生鐵熨斗就是他們的全部工具。衣服的式樣是男為封襟衣。女為大件衣,一色的布扣襻,褲子全為大折襠褲,4尺大的褲腰,在肚前一抄一折,再繫上布帶。如今,村裡年輕人的服式與洞外人的幾乎沒什麼兩樣,但不少老年人仍穿著對襟衣,大件衣,折襠褲。不過老年人衣服的布料再也不是土紡土織的了,而是去市面上挑選。去村裡走走,仍可尋見木製的紡車和織機。雖然這些都閑置不再用,但也展示著歷史。即使在普遍使用縫紉機的今天,村裡仍有提火熨斗拿灰包的土裁縫。

食:當然是主食大米,與洞外的村民幾乎沒什麼兩樣。這里所指的「食」,是專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入村裡的村民們以前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碟子、石碓、風車。碟子圓形,有上下兩扇。下扇固定在木架上,中間有一硬木軸,上扇繞木軸在下扇上轉動。上下兩扇磨擦的面有規則地嵌有許多硬木片以為齒,齒縫間用黃土夯緊將齒固定。碟子的作用是將殼肅去粗殼。用碟子加工時將稻殼堆在上扇盛殼的容斗內,以人力推動上扇轉動,稻殼通過木齒磨擦,從上下礧面的縫隙間灑下去了粗殼的糙米。糙米再經過石碓加工便成為熟米。如今村民食用的大米大都是機器加工的,但村裡仍有作坊可為村民用古法加工大米。確實有的村民原來作坊里用礧子、石堆加工大米,他們(特別是老年人)認為,這比機器加工大米味更香質更柔。

住:以前村民的住房全是清一色的竹籬茅屋。茅屋傍山而建,各自獨立,確是「雞犬兩相聞」。屋內存設簡陋,石板木塊是凳,木板相拼為床,葫蘆(俗稱蘆瓜)剖開成瓢,磚頭砌壘即灶。如今茅屋為木屋所代替。木屋又全是小青瓦、白粉牆,仍具古代遺風。家家戶戶雖然有了電視機、電冰箱,那剖開的蘆瓜瓢卻一脈相沿。

行:秦人村雖緊臨國道,但村裡不通公路,在田園上縱橫交織的是阡陌交通田園上的這些阡陌並非說優於水泥路、柏油路,但的確也有它的優點。它透著芳草的青味和泥土垢濕氣,赤腳踩在上面使人感到溫乎乎的舒坦,更使人感受大地脈膊的跳動。

(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讓我帶大家走進廣東民風民俗大觀園吧! 涼茶 廣東人最愛飲涼茶,認為涼茶是身體的保險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無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個月內不飲幾杯涼茶(多為王老吉),嬰幼兒2-3天不服一次七星茶,就認為身體健康沒保障。 竹蔗茅根水是廣東涼茶之一,有清熱下火,生津止渴,潤肺排毒之療效。 常用的五花茶、夏桑菊、王老吉等涼茶,都是由味苦性寒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四時感冒、頭痛發熱等積滯之症。其中王老吉的葯性最為寒涼,五花茶和夏桑菊相對平和一些。小兒七星茶由味甘淡性寒流之葯物組成,適用於小兒感冒發熱、煩躁咬牙等症。適用於體質強壯、素來火旺濕盛、經常咽喉腫痛、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者。但是,喝過涼茶的外地人唯一的感受就是一個字「苦」!我喝涼茶的時候,喝一口,一下子就塞進去好 幾片陳皮去苦。 廣東迎春花市 廣州美稱「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為世人所矚目。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桔,各大公園都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綵樓,拱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涌來,擺開陣勢,售花賣桔,十里長街,繁花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廣州種花為業,已有100O多年的歷史。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庄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庄頭的種花女。 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誠膜拜,飄逸肅穆,深為善男信女所垂青。 每年臘月初,市面上有從福建漳州運來的大批水仙頭,人們買回後,精心培植,通過對水溫和日照的調節來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團圓飯時,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聲中依次開放,這情景給人們帶來無窮的樂趣。俗語說,「花開富貴」,這正巧取了個好兆頭。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氣襲人,所以家家必備。 當然,廣東還有好多民風民俗。比如:煲湯、 舞獅、種四方竹,甚至有的地方還有舞牛的……每個地方的民風民俗都有不同的特色,都等著我們去發現它呢!

9、藏族春節是怎樣過的作文三百字

藏族人熱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訪時,他們必定出門迎接,另外,當你向他們打招呼時,名字後一定要加一個「啦」字,表示尊稱,這時一定會有藏族人向你獻哈達,你必要雙手迎接,哈達,是一種絲制的東西,長短不一,一般以白色為主,因為自古以來,藏族人認為白色代表純凈、吉利,所以哈達是白色的。作文網 home.sanwen8.cn
進入藏族的房屋,主人就會敬酒,敬酒用的一般是青稞酒,敬酒的時候,客人先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會斟滿,然後再喝。當你坐下後,主婦或子女會倒茶,可是你不能自己去端著喝,要她們端在你面前你才可以接過來喝,這樣才懂禮貌。
如果你遇上了藏族的喪葬,那麼你就太幸運了,因為你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藏族葬禮。最常見的是天葬,把屍體往山頂一放,喇嘛在天葬場誦經超度,點香升煙,鳴缽吹號,直到啄食屍體的禿駕及鷹見煙聞聲從各方聚集飛至,啄食盡凈方止。專食人屍的鷲鷹,不害小動物,藏族人民稱之為「神鳥」,屍體敬獻諸「神」,祈禱贖去罪孽,為死者超度。作文
藏族的風俗數都數不過來,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如果你到藏族去遊玩,一定得注意禮節喲!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