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嫁妝折紙

嫁妝折紙

發布時間: 2022-09-21 15:58:36

1、什麼是紙雕?紙雕的製作方法

紙雕作為一種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之一。就是以紙作為素材,然後使用刀具模型,從而雕刻出一種具有繪畫與雕塑之美感。古老的紙雕藝術在漫長的歷史中從未間斷過,而且形態變化無窮,多種多樣,卻也不失好的創意與創新精神。一種極具濃厚民間韻味的紙雕,開創了中國紙雕藝術的一個好的經典篇章。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紙雕的相關內容。

 

什麼是紙雕?

紙雕又被叫做為紙浮雕。這種紙雕藝術起源於中國漢代。而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紙雕則是通過手工扎做而成。紙雕其實就是經紙為素材,然後使用刀具來進行塑形的一種工藝。可以根據不同的紙張創作出許多不同主題的紙雕作品。隨著時代的發展,漸漸的紙雕採用了一些先進的新型的柔韌性非常良好的紙張,然後用鋒利的手術刀在紙上進行雕刻,最後成為不同的造型。在這種雕刻過程中,漸漸的被吸收了版畫與工筆畫的特點,因而在內容題材上表現出不同的內容。

 

紙雕的歷史

最初紙雕是作為一種精美絕妙的藝術品,來作為女兒出嫁時的陪送嫁妝之一,而且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種民間風俗。在女兒出嫁時往往會把紙雕藝術品放在箱底層,其紙雕的樣式有鞋樣、襪樣以及窗花等又紅所需之物。這樣的紙雕藝術品不僅實用美觀,而且還傳承了紙雕藝術。

 

紙雕的製作方法

製作紙雕的前提就是以紙作為素材,然後再使用刀具來進行塑形。製作紙雕目前市場上分為了手刻與免刻兩種不同的方式。紙雕的起源非常的早,紙雕的製作需要我們能夠熟練的運用切、剪、折、粘等手法,隨著紙材以及紙雕技術的進步,漸漸的演變出一種立體的創作方式。立體的紙雕有著非常好的趣味性,當成品的立體紙雕掛在牆上時,可以給我們一種古典與時尚同在的感覺。在其紙雕的製作過程也是情趣盎然的。

 

以上就是有關紙雕的相關的內容,從什麼是紙雕以及紙雕的歷史發展、製作方法等簡單的作了一個介紹,從而可以對紙雕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紙雕中有一個刻板紙雕流派,則是起源於中國,是一種結合了中國民間的剪紙與版畫的藝術,其製作出來的作品古樸而典雅緻,非常的具有中國特色。

2、紙雕是什麼藝術?

紙雕,也叫紙浮雕。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漢朝紙的發明及16世紀德國對紙的改良成果。紙雕是一種以紙為素材、使用刀具塑形的工藝。紙作為立體形式的表現物出現得很早,中國很早就有手工扎作而成的人物。18世紀中葉,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開啟了紙雕藝術的大門,他們利用簡單的工具及不同的紙張,創作出許多主題式的紙雕作品。17世紀的英國著名紙雕藝術先驅奧古丁.華克,在1760年完成的兩幅海洋作品至今仍保留在英國格林威治國家海洋博物館內。 歸根結底,紙雕是以一種特殊紙質為製作材料的手工藝品。據介紹,紙雕最早是用一種叫「紙莎草」的植物製成的草紙製作,後來在土耳其等海灣地區,人們開始用家畜的皮代替這種草紙,但這也無形中使這種手工藝品價錢昂貴。20世紀時,人們做出了類似的紙張代用品,而且這種紙張既堅固又有柔軟性,價格也較為便宜,因此這種既厚又透明的紙浮雕用材也就誕生了。 隨著紙材來源的普及和紙雕技術的演進,紙雕發展成一種賺錢的插圖媒體。至今,紙雕仍是立體插圖業的尖兵。西方許多美術學府都設有專系,教授紙雕及其衍生出來的各種立體創作方式。紙雕藝術就是折紙藝術,它是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之一。像「樣本子」這種立體的紙雕藝術,原本是聰慧手巧的農婦利用糊窗戶剩下的廢紙邊角料(也有用廢舊書紙的),剪裁呈長形或方形反復折成風車、小鳥、小房、花籃、衣褲、小花盒等形象的作品,用來哄孩子玩的玩具。雖然她們不懂得幾何學、形象思維、造型藝術的理論,但在和孩子一塊玩的同時,卻能根據孩子喜歡模仿的特點,言傳身教,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參與創作的興趣,代代傳承,交流沿襲至今,折雕的技巧更加精煉,式樣品種更加繁多美妙,形成了它獨具特色的藝術美。 同時,她們在反復折雕的實踐中,發現小花盒不僅美麗好看還有使用價值,雖不懂「舉一反三」的類理推斷,卻能用紙褙(用麵糊將兩張麻紙粘刷成一張較硬厚的紙),一股腦兒裁剪折雕成十六個大小一樣的花盒,受蓋房壘牆時磚頭縱橫交錯的啟發,兩個一組插、摞、粘、壓等手法,就組合成一個一市尺長、五市寸寬、半市寸厚的、上下五層、共三十個大小不等的盒摞盒的紙雕藝術品。為了防止外面磨損,再在外層糊刷一層花布,在摺合處的中央綴縫一對盤花的中式扣子,就更增加了它外觀的美麗,所以叫它「花本子」。 縱觀這件獨具匠心、多功能的、特殊的紙雕藝術品嫁妝,從構思上看,想像力豐富;從技巧手法上看,從無程式到有程式;從單一的發展成了組合性的、多層次的。它不僅具有藝術性、觀賞性,而且是開創了巧手摺雕為己用的先河。真正體現了勞動創造美,實踐長智慧,情趣無限的藝術魅力。

3、滕州的習俗

1、送粥米

送粥米也叫「送月米」。一般男孩出生後20天,女孩18天,並要定雙日子,假如趕著算逢單日,也要錯開,提前或拖後1天。姥姥必前往,姥姥不在,由舅母替代,還有舅舅。舅舅大都充當姥姥的腳力,腳力人數根據送去東西多少而定,東西多少根據自家的經濟狀況,和平常與親鄰交往情況而不同。親鄰送的東西多,粥米也較豐厚。

20世紀80年代後,大都用拖拉機或三輪車前往,同去的還有出嫁的姐、妹、姨、姑等。東西要有米、白面、掛面、雞蛋、紅糖等,只有雞蛋要單數,其餘要雙數。另外還要送幾塊色彩鮮艷的布料,每塊3~4尺不等,給嬰兒作穿衣用。有的給男嬰兒縫制虎頭枕。

裝滿後,上邊用彩布蒙住,用紅攀鞋帶子扎緊。另外帶1隻紅色公雞和1隻母雞,雞脖子上系紅布,紅關繩拴住母雞,女嬰留下公雞,男嬰留下母雞。留下的雞以後出售可換回布料給嬰兒做衣裳。回去的雞,放開繼續喂著。

2、冬至喝羊肉湯

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時年八節」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糍、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3、溫鍋

娘家送兩只雞、兩尾魚、兩斤豆芽等。請鄰居或者自己要好的朋友同事,上新家吃飯。朋友隨心送點水壺之類的五湖四海或者家用電器之類的,慶祝喬遷之喜。



4、龍抬頭

二月初二,民間最大的習俗是「剃龍頭」,不管是老人小孩,剪發、修容。

5、民間縫綉

民間縫綉流行於棗庄市市中區、薛城區、山亭區、滕州、台兒庄等地區。棗庄市周邊地區的濟寧、江蘇、安徽等地也都有民間縫綉的流傳。

以布、綢、緞等為主要原料,以民間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內容為題材,用變形、誇張的手法,同時融合吸收民間美術中多種門類的製作技藝,通過剪、縫、綉、貼、扎等技法來製作民間縫綉的工藝作品。

4、剪紙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種

1、單色剪紙是剪紙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紅色、綠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種顏色剪成,主要用於窗花裝飾和刺綉的底樣。主要有陰刻、陽刻、陰陽結合三種表現手法。用於刺綉底樣的剪紙,常用剪刺結合的手法。

刺以針尖在花紋的細部刺出小型圓點,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為刺綉時套針換線的依據。折疊剪紙、剪影、撕紙等都是單色剪紙的表現形式。

2、彩色剪紙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漸增多,有點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噴繪、勾繪和彩編等。

諸種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點染剪紙滋潤、裝飾性強;套色剪紙脆利、色塊鮮亮;分色剪紙分色截然、色感豐富;填色剪紙則單純、潔凈、鮮明,均給人不同的感受。

3、立體剪紙既可是單色,也可是彩色的。它採用了繪畫、剪刻、折疊、黏合等綜合手法產生的一種近於雕塑、浮雕的新型剪紙,它吸取了現代美術的技巧,充分體現了寫實與美術浪漫的特點,使剪紙由平面感變為立體化,可用於觀賞造型及兒童的手工製作等。

(4)嫁妝折紙擴展資料

剪紙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5、剪紙的基本方法有哪三種

剪紙的基本方法
一、折剪法
(一)基本折法
(二)一次折剪法
(三)二次折剪法
(四)邊形及五角星折剪法
(五)多邊形及多角星折剪法
(六)花邊形折剪法
(七)鏤空形折剪法
二、疊剪法
三、改剪法
四、換位、拼接組合剪紙
五、覆疊剪紙法
六、添加剪紙法
七、剪影法
八、正、負形剪紙法
九、剪紙作品的粘貼法

6、手工製作可以做什麼東西?、?

手工制抄作可以做剪紙、布藝、刺綉。

用途形式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6)嫁妝折紙擴展資料: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7、如何剪出圓形的剪紙

剪出圓形的剪紙所需材料:正方形紙一張、筆一枝、剪刀一把。

一、將正方形的紙折出對角線。

二、將三角形的一個角沿中心線向反方向對折上去。

三、然後將紙旋轉180度,使三角形的尖朝外。

四、將方才折的角反方向再折一次形成一個新的三角形。

五、折好的形狀如下圖所示。

六、將紙翻一面。

七、將剩下的三角形的一角對折,形成如下圖。

八、然後用筆在折成的紙上中間畫出兩條弧線。

九、接著再畫一些裝飾線 。

十、接著用剪刀將不用的空餘處剪去。

十一、剪好的紙如下圖的樣子。

十二、攤開來,一面圓形的剪紙圖案便完成了。

8、句容的民風民俗

句容傳統婚禮

1、【訂婚】句容舊時婚配是憑父母之命,由媒人從中撮合,年貌相當,門當戶對,雙方經「合八字」認為無相「沖克」,男方則備少量禮金、紅條糕、紅頭繩(絨線)等給女方「下訂」。雙方家長即以親家相稱。
2、【彩禮】句容舊時,婚前女方索取聘禮,叫彩禮。禮品厚薄,貧富有異,富戶有金銀首飾、綢緞、衣服(料)。貧戶禮薄,而魚、肉、糕、糖和萬年青(草)等,皆不可少。農村要彩禮多為女兒辦嫁妝,陪嫁豐盛程度視男方彩禮厚薄而定。
3、【待嫁】 出嫁前夕女方家長宴請親友中「全福」(父母雙全)少女作陪,為嫁女餞行,叫吃待嫁酒
4、【發嫁妝】 婚日或前一日,嫁女的嫁妝,由男方派人迎取,一般有木製大八件或小八件(箱、廚、櫃、桌、凳、子孫桶、面盆)等。貧富有別,但子孫桶(馬桶)必備(表示有子有孫討吉利),此習農村沿襲至今。
5、【嫁娶】 結婚當日,男方必備花轎接新娘,發轎前要「暖轎」、「祭轎神」。轎至女方,要賞「開門禮錢」。新娘卧床不起,叫「賴(戀)床」,兄長要給起床錢。新娘由父兄抱上轎,叫「抱轎」。上轎前,母女痛哭,叫「哭嫁」,以示惜別。轎至男方,不讓新娘下轎,叫「捺(耐)性」。下轎步麻袋入宅,叫「傳代」。至客堂「拜堂」後送入洞房,就算結婚了。解放後,舊習已改,結偶雙方,按《婚姻法》至基層政府登記,領證結婚。
6、【鬧洞房】新人入洞房,男女青年爭看新娘,並以各種方式逗弄新人,作樂取笑,叫「鬧新房」。也有戲弄阿公、大伯的,謂「三朝無大小」。此俗仍在流行。
7、【會親】女方父、兄、弟及姑爹、舅父於成婚次日到男方省親,與男方主要親屬首次會晤,稱之新親相會,男方以隆重的禮節接待。宴前,三道茶(糖、糕、蛋)必不可少。會親雙方多以男性為主。
8、【回門】新娘子於婚後三日皆新郎回娘家,謂之「回門」。現今交通便利,交往公開,此俗已淡化。也有將會親、回門皆於婚日行之,謂之「一堂過」。

十點妝
點妝就是點紅,在新娘下轎的時候,有一位有父有母的姑娘扶著下轎,然後有個婦女給新娘子在臉上點紅,點妝的婦女必須是有丈夫,有兒有女,點妝時邊點邊講喜話。點妝的順序是,第一點點在兩條眉毛的中間,第二點點在鼻尖上,第三點至第十點分別點在臉龐兩邊。點過妝之後,再由姑娘扶著新娘子進男方家門。
十點妝歌謠:
一點妝長命百歲,二點妝金玉滿堂
三點妝三元及第,四點妝事事如意
五點妝五子登科,六點妝六六大順
七點妝七子團圓,八點妝八洞神仙
九點妝九世同宿,十點妝實實在在
春節

句容叫過年,時進臘月,家家戶戶辦年貨,制新衣。年貨主要是:腌制肉、雞、鵝、鴨,購買瓜子、花生、糖果糕點和拜年用的包包,母親為子女縫制棉衣、棉褲、納鞋底做新鞋。臨近除夕的前幾日,泡黃豆磨豆腐,打米糕,蒸饅頭。此外,為辭舊迎新各家各戶都要打掃衛生,民間俗稱「撣塵」,清除家中廢舊物品,清除屋頂牆面的灰塵、舊年畫,擦洗灶台、傢具,清便桶,擔滿水,人人上澡堂子洗澡,乾乾凈凈迎新年。
民間認為一家禍福皆由灶神(灶老爺)執掌,因此,春節前的臘月廿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灶(敬灶老爺),蒸團子(粘嘴),打糍粑(糊嘴),撒料豆,秣神馬,焚燒舊的灶神像,謂之「送灶」,祈求「灶老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到了除夕再換新灶神像,謂之「接灶」。

除夕這天,大人們籌備年夜飯,貼上新年畫,家裡所有的門都要貼上新對聯,門楣上帖橫幅和紅紙雕刻的「掛落」,「掛落」張數為單數,牛棚、豬圈、雞舍、灶頭、水缸都要貼上相應的報條,報條的內容是「六畜興旺」、「捷報豐收」、「福水善火」等祈語。窗戶、房柱等處貼上「財」、「福」,春聯用墨筆紅紙書寫,當年有喪事的人家用黃紙,隔年改用綠紙,第三年恢復紅紙對聯,對聯上門後討債人就不能上門了。

年夜飯前上供菜祭祖(敬祖宗),焚香、點燭、燒紙錢(錫箔折成元寶形)、叩頭、作揖。敬完祖宗後的飯菜要回灶之後,再端上桌,燃放鞭炮後全家落坐同吃團圓飯,其間長輩要給晚輩發「壓歲錢」,飯後炒瓜子花生,包餃子(正月初一早餐吃餃子)。
正月初一,家家戶戶燃放鞭炮接「天地」,男女老少新衣新帽。鄰里相見拱手道福。
拜年。拜年有規矩,初一不出門,在家拜父母,拜鄰里鄉親,初二拜舅舅,舅舅為大,初三拜丈人,初四及以後拜姑、姨。
初五家家戶戶起大早放鞭炮,接「財神」。
正月十五過大年
句容有許多「河南人」,他們是幾百年前從河南光山、羅山逃荒過來的移民。
句容 「河南人」有正月十五過大年的習俗,他們有句話「正月十五大似年」。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俗?
相傳,隋唐時候,李世民帶兵打仗,一仗從年前打到年後,三十晚上大年夜也沒撈到過。
戰斗結束,已是正月十五,打了勝仗,李世民高興,說,年沒撈到過,今天補過。
於是,殺豬宰羊,熱熱鬧鬧地補過了一個年,比平時過年還隆重。
這就流傳下來正月十五過大年的習俗,也有了「正月十五大似年」的俗語。
句容還有許多「湖北佬」,來自湖北沙市、襄樊,他們也有這一習俗。
有人將南鄉的河南人也叫「湖北佬」,為什麼呢?原來老早時候,河南光山、羅山一帶也屬於「湖北」。
句容南鄉正月十五過大年一直保留到今天,但對這一習俗的由來,知道的很少,最近,在采訪了一位九十幾歲的老人後才了解到了來龍去脈。
這一習俗,在他們的老家還不知道有沒有。
清明節
家人帶上「新紙」和鍬上墳「掛紙」。先在田埂挖二塊碗形的草土塊(墳帽子),再清除舊墳帽,將新墳帽一反一正摞在一起,中間壓上新紙,用鍬將墳地清理一下,叩頭祭祖。民宅的門檐上插上柳條,據說能消災驅邪。折紙錢備酒菜,點燭上香,燒紙叩頭,將桌上每份飯菜夾上一點放在杯中,至大門外倒向空中,並念道:「老祖宗慢走,七月半再來。」

句容端午節習俗

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句容主要的傳統習俗。
句容的粽子一般為菱形,用蘆葦葉包裹。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米中還添加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板栗、紅棗、赤豆等。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一直到今天,每年端午節,句容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千百年來,吃粽子的風俗,盛行不衰。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條」,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菖蒲其形似劍,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殺菌防病作用的。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家家都灑掃庭除,將艾葉懸於堂中,用以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系端午線:
端午節最初是給女孩子過的節日,是中國的女兒節。

端午線又稱五綵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系五彩長命縷,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習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頸項上。 ?/ B; ?# Y- ?0 G% l: O
漢·應劭《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系臂,名長命縷。」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雲「系出五絲命可續」。據此,即此俗直承漢代,至今已兩千年矣。
系端午線也是句容傳統習俗,端午線顏色艷麗,系於小孩手臂上,拴在小孩的手腕、腳腕和脖頸上,據說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端午線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裡讓水沖走。將花線丟進河裡,等於百病也被帶走了,具有送災的性質。
還有一說,在端午後的第一個雨天把端午線拆下來扔到水裡,然後就會變成五彩的龍。龍是祈求平安跟健康的,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端午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還有襟頭點綴裝飾的作用。還有小孩穿虎頭鞋,胸前掛一五色網兜,兜內裝有煮熟的雞蛋或咸鴨蛋。

每到端午,家家有吃十二紅的習俗。何謂十二紅?就是十二種帶有紅顏色的菜餚。端午的菜品,為何一定要十二紅,而不是十一紅,或是十三紅,這是有說法的。這個數字代表每年的十二個月,它也兼顧了每年的四時八節。人們都希望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事業發展得順順當當的。再者,民間置辦酒席考究成雙成對,通常講究四碗八碟,要配成十二道菜,這樣才成席,才成宴。
這十二紅,有的是菜品本身紅,如櫻桃蘿卜、西紅柿、莧菜、香腸等;有的菜品本身不紅,如黃魚、長魚、蹄骨旁等,那就要上色了。所謂上色便是用醬油來紅燒。- o% i O* K, D" a4 o
現在講「五紅」,中午的餐桌上要有五種紅色的菜餚,一般是紅燒魚、紅燒肉、河蝦、咸鴨蛋、莧菜等。

9、對折剪小人有什麼規律

紙對折一次剪一個小人,對折兩下剪兩個,對折三次剪四個,對折n下可以剪2的n-1次方,也就是n-1個2乘起來的積。

中國剪紙是一種用剪刀或刻刀在紙上剪刻花紋,用於裝點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動的民間藝術。在中國,剪紙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交融於各族人民的社會生活,是各種民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