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開羅的風俗

開羅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21 00:02:53

1、埃及國慶節的習俗

聞風節.... 又稱「春節」,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和辦公室,湧向尼羅河、郊外的椰棗林、綠草地、公園和名勝古跡,歡度節日

2、伊斯蘭開羅的民俗文化

伊斯蘭開羅各具特色的清真寺,除了每周星期五穆斯林的聚禮時間外,平時都對遊人開放。按建築年代排列著名清真寺還有:阿慕爾清真寺(非洲建的第一座清真寺,建於642年)、圖倫清真寺、海珊清真寺、薩拉丁清真寺、哈桑蘇丹清真寺等。表現薩拉丁清真寺的極限片(圖2)用1984年1月2日埃及郵政日發行的郵票,配30年代彩色圖畫明信片,銷1988年4月5日的雙文字郵戳製成。該清真寺是阿拉伯當年抗擊十字軍東征的民族英雄薩拉丁·阿尤布所建。薩拉丁一生戰功赫赫,並廢黜法蒂瑪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建立阿尤布王朝。從極限片上看,該清真寺建立在薩拉丁城堡地區,兩座高聳的宣禮塔直刺藍天,清真寺的多個圓頂建築大小拱衛,獨特壯觀。票片圖景交融,色調悅目和諧自然。

3、開羅民族風俗和風土人情

柬埔寨格楞族男女住「密宮」

柬埔寨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除占人口80%以上的高棉族外,還有20多個少數民族,僅東北部臘塔納基里省就有12個少數民族,如波魯族、加萊族、嘎作族、嘎威族、格楞族、潘朗族、東奔族等。長期以來,這些少數民族都固守著祖先流傳給他們的奇風異俗,如婦女鋸門牙、帶大耳環、裸露上身、少女吸煙、建青年密宮、送亡魂、禁閉習俗、種神樹等。

波魯族和格楞族有一種被叫做「密宮」的建築,專供青年男女居住。在當地,少男少女進入15—18歲青春期時,父母開始向他們講述本民族的傳統習慣和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學會打扮自己,使自己充滿吸引異性的魅力;提醒和教育他們從此不要再依賴父母,獨立並自己建造房屋,與父母分住。按習俗,除了戀人外,任何人都不能上房,因此,人們俗稱這類小房子為「密宮」。

4、請列舉美國、日本、埃及這三個國家的傳統節日及風俗

一、美國
1. 元旦節(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慶祝新的一年開始。人們舉辦各種各樣的新年晚會,到處可以聽到"辭舊迎新"的鍾聲, 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2. 林肯誕辰(Abraham Lincoln's Birthday), 每年2月12日,慶祝林肯誕辰, 為大多數州的節日。
3. 聖瓦倫丁節(St. Valentine's Day ),每年2月14日, 是3世紀殉教的聖徒聖瓦倫丁逝世紀念日。情人們在這一天互贈禮物,故又稱"情人節"(the lovers' day)。
4. 華盛頓誕辰(George Washington's Birthday),每年2月22日,慶祝華盛頓誕辰,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5.聖帕特里克節(St. Patrick's Day ), 每年3月17日, 是悼念愛爾蘭的守護神聖帕特里克的節日。
6.復活節(Easter Day, Easter Sunday),一般在每年春分後月圓第一個星期天, 約在3月7日左右。 該節是慶祝基督 ( Jesus Christ)的復活,過節人們吃復活節彩蛋( Easter Eggs),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7.愚人節(April Fool's Day), 每年4月1日, 該節出自於慶祝 "春分點" (Venal equinox)的來臨, 在 4月1日受到惡作劇愚弄的人稱為"四月愚人" (April Fools)。
8.母親節(Mother's Day), 每年5月份的第2個星期日,政府部門和各家門口懸掛國旗, 表示對母親的尊敬。在家裡,兒女們和父親給母親買些禮物或做些家務。
9.陣亡烈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每年5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紀念為美國獻身的陣亡烈士,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0.國旗日(National Flag Day),每年6月14日, 慶祝國旗的升起。
11.父親節(Father's Day), 每年6月份的第3個星期天,表示對父親的尊敬。 在家裡,兒女們和母親給父親買些禮物。
12.國慶節(Independence Day), 每年7月4日,慶祝美國建國,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3. 勞動節(Labor Day), 每年9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 表示對勞工的敬意,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4.哥倫布日(Columbus Day),每年10月12日,紀念哥倫布在北美登陸,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5.萬聖節(Halloween;Eve of All Saint's Day), 每年10月31日,孩子們多化裝成鬼, 打著燈籠或點燃篝火盡情地玩耍。
16.萬靈節(All Soul's Day), 每年11月2日,祭奠所有死者靈魂之日。
17. 退伍軍人節(Veterans Day),每年11月11日,表示對退伍軍人的敬意
18. 感恩節 (Thanksgiving Day),每年11月最後一個星期四,干且上帝所賜予的秋收,為美國的聯邦假日。
19.大選日 (Election Day), 每年11月份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星期二,選舉美國總統。
20.。 清教徒登陸紀念日(Forefather's Day),每年12月21日,紀念清教徒在美洲登陸。
21.聖誕節.(Christmas Day),每年12月25日,基督徒慶祝基督誕生的日子,是美國最隆重的節日。

二、日本
元旦——1月1日民間歷來就有慶新年之風俗,但確定為國家節日是在1948年。按傳統習俗,「大晦日」(除夕)進行大掃除。門前擺上松、竹、梅(「松門」)(現多已改為畫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過年面(蕎麥面條),飯後一面看專為新年播送的電視節目,一面等待新年鍾聲,稱「守歲」。元旦早餐吃雜煮(年糕湯),喝屠蘇酒,吃「御節料理「(各種美味及節日菜餚)。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成人節—每年一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1948年定為國家節日。按日本法律規定:20歲為成年。這一天凡年滿20歲的青年都身著盛裝去參加成人慶祝儀式。並以這一天為人生的新起點,開始具備履行法律的權利和義務。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話傳說,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統一日本後建立日本國,並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舊時(二戰結束前)稱為「紀元節」,1945年被廢除,1966年恢復後改稱為現名。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1966年12月,佐藤內閣提出把2月11日作為建國紀念日,第二年開始實施。緣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國即位。

櫻花祭——3月15日陽春三月櫻花盛開,日本人民認為櫻花具有高雅、剛勁、清秀質朴和獨立的精神。他們把櫻花作為勤勞、勇敢、智慧的象徵。一般日本人選擇在這個時候出遊,賞櫻,同時也是贊美大自然,放鬆身心的絕好時刻。不過同種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實在同一天,總有先後;而且櫻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這個櫻花觀賞月里選定了15日(三月中旬)為櫻花節(這時候絕大多櫻花也開了,早櫻還未全謝)。櫻花是日本的國花。「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櫻花在日本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而且,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後,它最先帶來春天的消息。因此,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這時,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實為人生一大快事。

女兒節——3月3日祈求女孩健康成長並獲得幸福

春分——3月20日舊稱「春季皇靈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這一天進行掃墓活動,祭祀自己的祖先。這一天,也是贊美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日子。

綠節——4月29日原昭和天皇生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實行

男孩節——5月5日祝願男孩子茁壯成長,1948年定為國定節日(舊時稱為「端午節」),現作為男孩子的節日。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頂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門上擺菖蒲葉,全家吃糕團粽子。

夏日祭——8月15日在這天政府會舉辦祭奠遊行,政府及其民間的社團會舉行很多表演,人們裝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買東西,參加娛樂活動(也就是中國所說的游園);周邊的店面在這天也會裝飾一新,開展各種特別活動。這種廟會的原始習俗原先來自中國,後來傳到日本,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祭奠活動,逐漸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盂蘭盆會——農歷七月十五在農歷七月十五舉行。盂蘭盆節是日本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又稱"魂祭"、"燈籠節"、"佛教萬靈會"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禱冥福的日子,現已是家庭團圓、合村歡樂的節日。每到盂蘭盆節時,日本各企業均放假7至15天,人們趕回故鄉團聚。在小鎮和農村生活的人還要穿著夏季的單和服跳盂蘭盆舞。

月見——農歷8月15日 在東方世界大都有賞月的習慣,日本在8月15日這天會准備有丸子、季節性水果等物品擺在窗邊供奉月亮,然後再一邊賞月。月亮高掛在澄靜的秋空中會顯得格外的美,對以農為本的日本人來說賞月的原意是祈求農作物豐收的形式,但在現在已是純粹的賞月而已了。

敬老節——9月15日1966年定為國家假日,以表示對社會作出貢獻的老人的尊重,並祝願他們健康長壽。這一天全國各地舉行慶祝會,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秋分——9月23日舊稱「秋季皇靈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間也在這一天祭祀祖先,以緬懷先人。

體育節——10月10日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幕日,1966年被定為國家節日。秋季運動會一般也在這一天舉行。

文化節——11月3日於1937年定。舊稱「明治節」,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的誕辰日。現在是作為向科學、文化事業上有突出貢獻的人授「文化勛章」的日子。因勛章上刻有菊花圖案,所以也稱之為「菊花日」。這一天各級學校都停課,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

兒童節——11月15日特別為7歲和3歲的女孩,以及5歲的男孩過的節日。

勞動感謝節——11月23日 於1948年定。舊稱「新嘗祭」,是天皇品嘗新米的日子。這一天也是尊重勞動、慶祝生產的日子。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於1933年12月23日。建國紀念日:2月11日,系按陽歷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聖誕節——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會在聖誕夜與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換聖誕禮物和一起享受豐盛的聖誕大餐。通常都還會准備有裝飾聖誕節式樣的蛋糕來慶祝。為刺激消費意欲各百貨公司和企業在聖誕節前就會開始炒作所謂的聖誕節活動。大約在每年的11月後半月起,百貨公司和商店街就會裝點的非常美麗,進而開始展開一連串的聖誕特賣活動。

三、埃及
宗教習俗
每逢周五是埃及人傳統的「主麻日聚禮」,當清真寺內傳出悠揚的喚禮聲,伊斯蘭教徒便紛紛湧向附近的清真寺,做集體禮拜。為數眾多的教徒仍然虔誠地信守每日5次禮拜的教規:即晨禮、響禮、哺禮、昏禮、宵禮。每逢宗教節日,電視還播放總統及政府首腦去清真寺禮拜的鏡頭。
埃及伊斯蘭教徒不僅僅是虔誠信仰「五行」(自白、禮拜、絕食、布施、參拜麥加聖地),還得力行,這才算完成了信徒份內的事。也就是說,「五行」已經跟日常生活打成一片。了解他們這種生活習俗之後,你才不至於在無意中侵害了他們的「五行」。伊斯蘭教徒有個絕不可少的習慣:一天之內祈禱數次。

飲食習俗
埃及人喜吃甜食,正式宴會或富有家庭正餐的最後一道菜都是上甜食。著名甜食有「庫納法」和「蓋塔伊夫」。「錦葵湯」、「基食顆」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蓋麥爾丁」是埃及人在齋月里的必備食品。「蠶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其製造方法多種多樣,製成的食品也花樣百出。例如,切爛蠶豆、油炸蠶豆餅、燉蠶豆、干炒蠶豆和生吃青蠶豆等。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耶素即為不用酵母的平圓形埃及麵包,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是他們的待客佳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埃及人還特別愛吃中國川萊。

婚嫁習俗
每一位埃及成年男子到了婚配年齡,首先要向意中人的父親提親或者在母系親屬及鄰居中擇偶。提親後,男女雙方開始商討女方的陪嫁數額,一般是男方把陪嫁款項的2/3作為聘禮送給女方。然後,在村長的主持下訂立婚約。埃及農村的婚禮場面熱鬧奢侈。迎親前,男方大擺宴席,並有歌舞相伴,有時宴慶數日。迎親時,新郎的母親帶領多輛裝點漂亮的馬車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要坐在其中一輛用昂貴克什米爾毛綢、玫瑰花等裝飾的花車上。晚餐後,新郎要由樂隊引路去清真寺行跪拜禮,最後回到新房,與新娘共飲一杯清泉水,以示同享甘甜幸福。這樣的婚禮大約要持續30天左右,耗資約千餘埃鎊。在埃及西部沙漠的錫瓦綠洲,有獨特的婚俗。姑娘8歲定親,14歲完婚。其間,小夥子要不斷地向女方家贈送禮物。新娘頭上要編結很多發辮。其一半由娘家梳編,另一半需婆家人來完成。姑娘的嫁妝是100件袍裙。所以,錫瓦人家一有女兒出生,母親就要開始忙著為其縫制陪嫁的袍裙。

喪葬習俗
在開羅市的東南部,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墓地。它本是安葬愛資哈爾大學畢業生及顯赫人物的地方。後來,漸漸成為周圍地區的公共墓地。人們生前來這里為自己建造死後的住所,於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平房紛紛築起,儼然一座「死者之城」。每逢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死者的親友都來此聚集,懷念死者,這就是埃及人的獨特葬俗。

生活習俗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埃及人對綠色和白色都有很深的感情。一般人都厚愛這兩種顏色。有把綠色喻為吉祥之色,把白色視為「快樂」之色的說法。他們對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字也有喜厭之分。一般人都比較喜歡「5」和「7」數。認為「5」數會給人們帶來「吉祥」,認為「7」數是個受人崇敬的完整數字。因為「安拉」創造世界用了6天的時間,在第7天休息,所以人們辦一些重要的事情總習慣採用「7」數,例如:有很多咒語、禱告要說7遍;朝覲者回來後,第7天請客;嬰兒出生後,第7天宴請;還有紀念婚後7日,紀念去世後7日等等。他們有把蔥視為真理標志的習慣。他們非常喜愛仙鶴。認為仙鶴是一種吉祥鳥。它美麗又華貴,象徵著喜慶和長壽。埃及人寵貓、敬貓如神,並視貓為神聖的精靈。在埃及人的心目中,貓是女神在人間的象徵,是幸運的吉祥物,是受人崇敬的國獸。
針是縫衣的工具,幾乎是家家必備的日常用品,但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卻有幾分神秘的色彩。每天下午3-5點,埃及人決不買賣針,這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條不成文的戒律。據傳說,每天的這個時間里,有天神下凡賜給人們一些生活必需品,但天神要親自體察人們各自的境遇。越是富有的人,得到的賞賜會越多;越窮的人,所得的賞賜則越少。而窮人整天總是穿針引線,縫縫補補,為了使窮人得到的賞賜多一些,免於窘困終身,所以人們在這個時候絕不賣針。在這個神話傳說的影響下,埃及的一些人甚至連夜晚也不敢做針線活,否則認為會給自己的母親帶來災禍。農村裡有些婦女把借針也看作忌諱之事,在非借不可時,出借人要把針插在麵包里遞給借針人,借針人也不敢當面用手把針取出來。針有時也成為一些婦女相互對罵的口頭語,如果一個婦女被人罵作針,那她便如同受了奇恥大辱,痛不欲生。如今,針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仍有其獨特的、傳奇般的地位,對針的忌諱也沿襲下來。
埃及人受歷史、宗教等因泰的影響,生活習慣也頗為獨特。晚餐在日落以後和家人一起共享,在這段時間內,勉強請人家來談生意是失禮的。按照埃及的商務禮俗,宜隨時穿著保守式樣西裝。拜訪須先訂約會。埃及人對來訪的客人甚表重視(有時說可能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因此,即使依約前來面談當中,若有不速之客到來時,他們也會簡單的迎接。一筆生意洽談,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相反的,他們也經常會以電話不通為借口突然造訪(但是,部長、副部長之類的人物則為例外,一定要先約會才行)。在埃及,持用印有阿拉伯文對照之名片,頗有幫助,當地2~3天內即可印妥。
在埃及從商的人經驗豐富,時間觀念差,很少依照所約定的時間行事,他們口頭上常常掛著「請等5分鍾」這句話。埃及人所謂的5分鍾,可能就是30分鍾也見不到人。若說請等1小時,那麼等於要重新約定時間了。但埃及人很勤勞,你若到鄉間田園去的話,就可以看到汗流浹背、默默耕耘的農民。據認為,在大地上樸素地生活的那些人,才是埃及人的真正形象,令人深深覺得埃及確實是尼羅河的恩賜。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認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從右手和右腳開始,握手、用餐、遞送東西必須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腳,進入家門和清真寺先邁右腳。究其原因,穆期林「方便」和做臟活時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用左手與他人握手或遞東西是極不禮貌的,甚至被視為污辱性的。

社交習俗
埃及人的交往禮儀既有民族傳統的習俗,又通行西方人的做法,兩者皆有,上層人士更傾向於歐美禮儀。埃及人見面時異常熱情。一般情況下,見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問候的人說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問候語—「安塞倆目爾來庫姆」(直譯為「和平降於你」,意為「你好」)。我國穆斯林簡稱它為「色蘭」。如果是老朋友,特別是久別重逢,則擁抱行貼面禮,即用右手扶住對方的左肩,左手摟抱對方腰部,先左後右,各貼一次或多次。而且還會連珠炮似的發出一串問候語:「你好吧?」「你怎麼樣?」「你近來可好?」「你身體怎樣?」等等。
埃及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北非國家埃及人,大多均為穆斯林;教義教規重恪守,文明歷史永長存;一般都很愛仙鶴,「5」、「7」數字喜光臨;黑、藍、黃色屬忌諱,更為特殊禁說「針」;討厭當眾吐唾沫,贊女窈窕為不純。
埃及地跨非、亞兩洲。埃及伊斯蘭教是國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寬容、好客。他們往往以幽默的心情來應付嚴酷的現實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後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有約會是失禮的。埃及伊斯蘭教徒有個絕不可少的習慣:一天之內祈禱數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發酵的平圓形埃及麵包)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們的佳餚。
他們習慣用自製的甜點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謝絕一點也不吃,會讓主人失望也失敬於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時,忌諱交談,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神的褻瀆行為。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忌諱喝酒,喜歡喝紅茶。他們有飯後洗手,飲茶聊天的習慣。忌吃豬、狗肉,也忌談豬、狗。不吃蝦、蟹等海味、動物內臟(除肝外)、鱔魚、甲魚等怪狀的魚。
男士不要主動和婦女攀談;不要誇人身材苗條;不要稱道埃及人家裡的東西,否則會認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談論宗教糾紛,中東政局及男女關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點之後,人們大都忌諱針。商人決不賣針,人們也不買針,即使有人願出10倍的價錢買針,店主也會婉言謝絕,絕不出售。
在埃及,進伊斯蘭教清真寺時,務必脫鞋。埃及人愛綠色、紅色、橙色,忌藍色和黃色,認為藍色是惡魔,黃色是不幸的象徵,遇喪事都穿黃衣服。也忌熊貓,因它的形體近似肥豬。喜歡金字塔型蓮花圖案。禁穿有星星圖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圖案的包裝紙也不受歡迎,禁忌豬、狗、貓、熊。3、5、7、9是人們喜愛的數字,忌諱13,認為它是消極的。吃飯時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論送給別人禮物,或是接受別人禮物時,要用雙手或者右手,千萬別用左手。

5、介紹一下拉美西斯二世時期埃及的民風民俗

埃及風情
風俗習慣
每星期五是「主麻日聚禮」,當清真寺內傳出悠揚的喚禮聲,伊斯蘭教徒便紛紛湧向附近的清真寺,做集體禮拜。為數眾多的教徒仍然虔誠地信守每日5次禮拜的教規:即晨禮、響禮、哺禮、昏禮、宵禮。每逢宗教節日,電視還播放總統及政府首腦去清真寺禮拜的鏡頭。
埃及人喜吃甜食,正式宴會或富有家庭正餐的最後一道菜都是上甜食。著名甜食有「庫納法」和「蓋塔伊夫」。「錦葵湯」、「基食顆」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蓋麥爾丁」是埃及人在齋月里的必備食品。「蠶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其製造方法多種多樣,製成的食品也花樣百出。例如,切爛蠶豆、油炸蠶豆餅、燉蠶豆、干炒蠶豆和生吃青蠶豆等。
每一位埃及成年男子到了婚配年齡,首先要向意中人的父親提親或者在母系親屬及鄰居中擇偶。提親後,男女雙方開始商討女方的陪嫁數額,一般是男方把陪嫁款項的2/3作為聘禮送給女方。然後,在村長的主持下訂立婚約。埃及農村的婚禮場面熱鬧奢侈。迎親前,男方大擺宴席,並有歌舞相伴,有時宴慶數日。迎親時,新郎的母親帶領多輛裝點漂亮的馬車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要坐在其中一輛用昂貴克什米爾毛綢、玫瑰花等裝飾的花車上。晚餐後,新郎要由樂隊引路去清真寺行跪拜禮,最後回到新房,與新娘共飲一杯清泉水,以示同享甘甜幸福。這樣的婚禮大約要持續30天左右,耗資約千餘埃鎊。在埃及西部沙漠的錫瓦綠洲,有獨特的婚俗。姑娘8歲定親,14歲完婚。其間,小夥子要不斷地向女方家贈送禮物。新娘頭上要編結很多發辮。其一半由娘家梳編,另一半需婆家人來完成。姑娘的嫁妝是100件袍裙。所以,錫瓦人家一有女兒出生,母親就要開始忙著為其縫制陪嫁的袍裙。
在開羅市的東南部,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墓地。它本是安葬愛資哈爾大學畢業生及顯赫人物的地方。後來,漸漸成為周圍地區的公共墓地。人們生前來這里為自己建造死後的住所,於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平房紛紛築起,儼然一座「死者之城」。每逢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死者的親友都來此聚集,懷念死者,形成了埃及自己的獨特葬俗。

針是縫衣的工具,幾乎是家家必備的日常用品,但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卻有幾分神秘的色彩。每天下午3-5點,埃及人決不買賣針,這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條不成文的戒律。據傳說,每天的這個時間里,有天神下凡賜給人們一些生活必需品,但天神要親自體察人們各自的境遇。越是富有的人,得到的賞賜會越多;越窮的人,所得的賞賜則越少。而窮人整天總是穿針引線,縫縫補補,為了使窮人得到的賞賜多一些,免於窘困終身,所以人們在這個時候絕不賣針。在這個神話傳說的影響下,埃及的一些人甚至連夜晚也不敢做針線活,否則認為會給自己的母親帶來災禍。農村裡有些婦女把借針也看作忌諱之事,在非借不可時,出借人要把針插在麵包里遞給借針人,借針人也不敢當面用手把針取出來。針有時也成為一些婦女相互對罵的口頭語,如果一個婦女被人罵作針,那她便如同受了奇恥大辱,痛不欲生。如今,針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仍有其獨特的、傳奇般的地位,對針的忌諱也沿襲下來。

特殊禮節

埃及人的交往禮儀既有民族傳統的習俗,又通行西方人的做法,兩者皆有,上層人士更傾向於歐美禮儀。埃及人見面時異常熱情。一般情況下,見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問候的人說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問候語—「安塞倆目•爾來庫姆」(直譯為「和平降於你」,意為「你好」)。我國穆斯林簡稱它為「色蘭」。如果是老朋友,特別是久別重逢,則擁抱行貼面禮,即用右手扶住對方的左肩,左手摟抱對方腰部,先左後右,各貼一次或多次。而且還會連珠炮似的發出一串問候語:「你好吧?」「你怎麼樣?」「你近來可好?」「你身體怎樣?」等等。

如果你上門拜訪朋友,主人會一次或多次地重復說:「愛赫蘭烏塞赫蘭烏邁爾哈板」(意為「你遇到的是親人,你走的是平原,歡迎你」)。有時也簡單地說:「愛赫蘭!愛赫蘭!」 女性之間出於禮貌或表示親熱,更多地採用溫柔的貼面禮,一般是先右邊貼一次,後左邊一次。異性之間通常是握手,只有親戚之間行貼面禮。男女之間也可不握手,男士不宜主動伸手,握手時不應交叉,即四人呈"十"字形面對面握。男士在握手時必須從座位上站起來,女士則不必,可以繼續坐在椅上。

埃及人不忌諱外國人家訪,甚至很歡迎外國人的訪問,並引以為榮。但異性拜訪是禁止的,即使在埃及人之間,男女同學、同事也不能相互家訪。除貧困戶外,埃及人家裡都有客廳,卧室作為私房是不歡迎外人入內的。家訪時應主動問候老人並與之攀談,埃及人樂於天南海北地神侃,一般應在聊完一個話題後告辭。主人對客人說:「邁阿•薩拉麥」(直譯為「平安伴隨你」,意為「一路平安」或「再見」)。客人不宜重復此話,仍可說:「安塞倆目•爾來庫姆」。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認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從右手和右腳開始,握手、用餐、遞送東西必須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腳,進入家門和清真寺先邁右腳。究其原因,穆期林「方便」和做臟活時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用左手與他人握手或遞東西是極不禮貌的,甚至被視為污辱性的。

婦女的禁忌。按伊斯蘭教義,婦女的「迷人之處」是不能讓丈夫以外人窺見的。即使是同性之間,也不應相互觀看對方的私處,因此,短、薄、透、露的服裝是禁止的。哪怕是嬰兒的身體也不應無掩無蓋,街上也不見公共澡堂。雖然埃及人對外國人是寬容的,不像某些伊斯蘭國家那麼嚴厲,但必須提醒一點;在埃及穿背心、短褲和超短裙是嚴禁到清真寺去的。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而打噴嚏認為不一定是壞事,一個人如果在眾人前打噴嚏,則說:「我作證: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邊的人說:「真主憐愛你。」他接著說:「真主寬恕我和大家。」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 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托勒密王朝覆滅,亦即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古埃及「神秘瑰寶」——彩陶女神

古埃及「神秘瑰寶」——埃及王子和妻子像

埃及「神秘瑰寶」——法老王門考拉和王妃像

古埃及「神秘瑰寶」——卡別爾王子木雕

埃及「神秘瑰寶」——書記像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