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雞的風俗
1、北方有些地方的農村結婚時抱雞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婚俗更是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我國的某些地方就會有「抱雞」的婚禮習俗流傳下來,雖然這只是一種結婚儀式,但也蘊涵著很多的道理在其中。其實關於結婚抱雞,在起初時並非是指雞、鵝等家禽,而是天上飛的大雁,後來才演變為送鵝、送雞等婚俗方式。
在傳統結婚儀式中,會特別注重婚禮流程,其中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婚禮過程,而對於婚前禮品方面,在古代宋朝以前會以大雁作為這些環節最重要的禮物!
之所以會以大雁作為結婚彩禮,這是因為大雁是一種遷徙候鳥,而且隨時令季節遷徙特別准時,因而可以代表「守時守信」。另外,大雁一生中只有一個配偶,與夫妻關系中的白頭偕老、忠貞不二以及夫唱婦隨等婚姻觀念非常吻合,因而作為結婚彩禮便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由於大雁是一種遷徙的候鳥,再加上人們獲取數量過多,導致後來人們並不容易得到,因此,自宋朝前後,人們開始將雞代替為大雁。一方面是因為雞是常見的家禽,並且「雞」與「吉」諧音,也會有大吉大利的寓意。
另一方面,公雞打鳴也會特別守時,是過去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最佳時間助手,因而也就成為了結婚彩禮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男方家庭在提親或結婚時會送兩只大紅公雞,以納采方式作為彩禮送給女方家庭,由於這是結婚習俗的禮儀,往往送雞是不能直接捕殺吃掉的,但可以正常喂養。
另外,男方送雞時,往往會以公雞為主,因為雞為陽,會有「嫁雞隨雞」的夫唱婦隨說法,因為在過去是男人主家的社會,往往需要女方遵循「三從四德」,並以妻隨夫方式相伴一生。由於過去女方結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是嫁給了乞丐和老人也是要隨對方生活一輩子的,故而便有「嫁乞隨乞,嫁叟隨叟」說法,後來變演變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而隨著時代發展,雖然很多傳統習俗正在逐漸淡化,估計很少人已不清楚「抱雞」的真實意義所在,很多傳統婚俗已經發生巨變。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結晶,很多的優秀傳統文化也都需要我們的保護和傳承。
國雞是我國三黃雞、優質雞、黃羽肉雞的統稱,包括中國特有的本土肉雞品種和中國特色的肉雞配套系,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了弘揚中華文化,保存中國獨有的育種知識產權以及國雞文化,國雞文化推廣聯盟成立了!聯盟致力於通過整合行業企業、專家高校、渠道企業、餐飲企業、媒體等資源,推廣國雞文化。
2、如果到別人家給別人家送公雞有沒有什麼意思
送雞是有一定講究的,一般的話走親戚或者送禮的話都是需要送公雞的。
因為公雞的寓意好。公雞就是雞頭,寓意帶領雞群和播種的作用。在中國公雞有著大吉大利、鴻運當頭、吉祥如意、吉星高照、金雞報曉、雄雞報捷、金雞迎春、雞鳴富貴、聞雞起舞、連年吉祥、事事吉祥、富貴大吉、吉慶有餘、幸福吉祥等吉祥寓意。所以送長輩或者領導和重要的人士,建議你送公雞。
3、重陽節習俗為什麼給婆婆家送雞
為了圖個吉利。而且重陽節還有別的習俗。
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4、拿雞送人有什麼講究
雞是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此類題材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常有表現。雞與吉諧音,有吉利的意思,所以廣受人們的喜愛,人們喜歡在家中掛上一幅雞圖或將雞圖饋贈親朋好友,經過不斷的傳承和弘揚,雞的寓意不斷得到豐富。在中國國畫中雞的題材有著大吉大利、鴻運當頭、吉祥如意、吉星高照、金雞報曉、雄雞報捷、金雞迎春、雞鳴富貴、聞雞起舞、連年吉祥、事事吉祥、富貴大吉、吉慶有餘、幸福吉祥等吉祥寓意,受歷代國畫畫家喜愛。
正月送雞合不合適
以前的人們將雞看作是吉祥鳥,所以,漢代畫像石、畫像磚中多畫有雞形,甚至在車飾前端也往往刻有「日雞」的吉祥印,取出入大吉大利之意。民間更將雞視為吉祥物,不但在過年時用紅紙剪雞作為窗花,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為雞日(吉日)。把正月初一作為「雞」 (吉)日,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為「雞」和「吉」諧音的緣故。經過長期的變化,人們一看到雞的形象便會想起吉祥的意味,雞即是吉,吉即是雞。所以正月送雞是一個不錯的之所以選擇。
為什麼正月適合送雞
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人們常常是養雞,靠賣雞賣雞蛋攢些家用錢。而現代的人們喜愛雞,不單單是因為它是餐桌上的美食。通過雞的形象,人們總會聯想到自家生活的閑適與快樂。一方面,雄雞每天清晨日出時打鳴啼叫,日間又四處奔走,維護雞群安寧,而母雞那溫和的性情和對小雞的無限母愛。另一方面,就雞而言,天生一個鮮紅的雞冠,特別是雄雞,其雞冠更是碩大美麗。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紅色,雞頭上艷麗的火紅,正寓意著生活的火紅、家庭興旺、人丁興旺、生意興隆。它甚至是一種符號,就是吉祥的視覺表達,由此,更成為美滿人生、幸福生活的代名詞。
5、為什麼送人,都送公雞?不送母雞?這是為什麼?老人說送人只送公雞,我不了解
1、送人雞是讓人家吃肉的,不是養雞。古代公雞吃肉、母雞下蛋。
2、公雞毛五顏六色,看起來比較好看。
3、一般送人母雞是燉好了雞湯送去。
6、農村裡有送雞不送三隻雞的說法嗎?
沒聽說過這個說法,至少在我家這邊沒有這種說法。可能有的地方會有這種風俗吧,畢竟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啊。
7、到女方迎親那天為什麼要帶雞公去?
在我國的某些地方就會有「抱雞」的婚禮習俗流傳下來,雖然這只是一種結婚儀式,但也蘊涵著很多的道理在其中。其實關於結婚抱雞,在起初時並非是指雞、鵝等家禽,而是天上飛的大雁,後來才演變為送鵝、送雞等婚俗方式。
一、結婚抱雞的說法
1.早生貴子說
「抱雞」,是祝福兩位新人早生貴子的意思。
在古代,雞作為生殖力的象徵與繁衍之神聯系起來。俗稱男陽為雞,把雞冠和男性的生殖器官聯系起來,其寓意也是雞具有很強的生殖力。
2.同音說
源於「雞」與「系(ji第四聲)」同音。
系者 捆綁也。
那隻大公雞的兩只腳,還必須用紅線「系」著(綁上)。
我們這兒是女方婚前送男方大公雞(腳用紅線綁著)。這只雞還必須在新婚夜(或第二天)給新郎新娘吃,各吃其中的一隻腳。偶意一對新人從此綁在一起了。
3.補身說
結婚前幾天男方家裡買一隻大紅公雞,要漂亮的。女方家裡買一隻母雞。
在結婚典禮錢前一天,用紅繩拴在一起。
結婚典禮完畢,大公雞給女方家裡,母雞抱回來,養著,一直到妻子生子後,殺掉,據說可以補養妻子的身體,讓乳汁多。小孩子就不會挨餓。在同時女方家裡也把大公雞殺了,給女婿吃雞翅膀和雞頭,說是能呵護妻子,掌管家務。
4.同聲說
雞與「吉」諧音,抱雞有大吉大利的意思,而且雞自古以來就象徵吉祥,能驅鬼辟邪。
二、結婚為什麼要抱雞
在傳統結婚儀式中,對於婚前禮品方面,在古代宋朝以前會以大雁作為這些環節最重要的禮物,之所以會以大雁作為結婚彩禮,這是因為大雁是一種遷徙候鳥,而且隨時令季節遷徙特別准時,因而可以代表「守時守信」。
另外,大雁一生中只有一個配偶,與夫妻關系中的白頭偕老、忠貞不二以及夫唱婦隨等婚姻觀念非常吻合,因而作為結婚彩禮便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由於大雁是一種遷徙的候鳥,再加上人們獲取數量過多,導致後來人們並不容易得到,因此,自宋朝前後,人們開始將雞代替為大雁。
一方面是因為雞是常見的家禽,並且「雞」與「吉」諧音,也會有大吉大利的寓意,另一方面,公雞打鳴也會特別守時,是過去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最佳時間助手,因而也就成為了結婚彩禮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男方家庭在提親或結婚時會送兩只大紅公雞,以納采方式作為彩禮送給女方家庭,由於這是結婚習俗的禮儀,往往送雞是不能直接捕殺吃掉的,但可以正常喂養。
關於結婚抱雞的這個有趣的習俗,是不是很多人今天還是第一次了解到呢?
8、結婚男方送一隻雞一隻鴨是什麼意思?
結婚男方送一隻雞,送一隻鴨,其實這是地方的一種結婚前的風俗習慣,也就是說讓你家裡有機有鴨,顯得比較豐富
9、進去了為什麼要送燒雞
1、也許就是因為進去了要給人家送禮,剛好人家喜歡吃燒雞,所以就送了燒雞。
2、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有的地方有送雞的風俗,雞的諧音是吉,也就是吉利的意思,也是代表祝主任事業順利,吉祥如意,所以為了保佑能平安出來,所以會送燒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