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風俗度娘

風俗度娘

發布時間: 2022-09-20 12:37:39

1、重陽節的來歷及習俗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民俗活動
賞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每年九月九也開始進入曬秋旺季,並舉辦隆重的曬秋節。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後,其更演變成鄉村旅遊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去婺源賞秋拍攝。

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登高
重陽登高
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在東晉時,有著名的「龍山落帽」故事。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
重陽賞菊、飲酒、對弈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飲菊花酒
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還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2、你們那有什麼關於檳榔的習俗?

「客至,不設茶,唯以檳榔為禮」,古代南方地區有以檳榔代茶的特殊待客習俗,所以檳榔又有「仁頻」、「賓門」之雅稱。直到現在,廣西、海南等地區還保留著這樣的習慣。
檳榔甚至還被廣泛地運用到嶺南各地婚姻締結的各個環節中。從明代起,海南地區就有將檳榔用於婚姻禮儀的習俗。《瓊台志》稱海南「俗重此物,凡交接以為先客, 婚姻以為定禮,親賓往來,非檳榔不為禮。至婚禮,媒, 妁通問之初,其檳榔富者盛以銀盒。至女家,非許親不開盒,但於盒中手佔一枚,即為定禮。凡女子受聘者謂之吃某氏檳榔。此俗延及閩廣」。這可能是因為檳榔嚼出的汁水是赤紅的,紅色在傳統觀念是表示喜慶的;檳榔子實繁盛,又象徵著「多 子 多 福」。

3、遂寧有什麼風俗人情、傳統文化?

川中大樂,雜技,龍燈舞,桃子龍 彩蓮船,車車燈,獅舞,腰鼓舞。打蓮蕭,打圍鼓,平台戲

4、壯族春節習俗

壯族是嶺南一個歷史悠久的土著民族。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也是中國第二大民族,人口1700萬以上。壯族主要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北部、雲南省東南部、廣東省、貴州省和湖南省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交界地區以及越南北部邊陲;現代部分壯族民眾因發展、婚姻等因素遷移至廣東省以及中國各地。壯族擁有其獨特、優秀的民族文化,從古代持續發展、延續至今,並融入漢族文化。但壯族在從古至今持續發展中有許多和其他民族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並流傳至今。壯族的春節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春節期間,除了走親訪友,男女青年多去參加對歌、打陀螺、跳舞、賽球、演戲等文娛體育活動。

有老人的家庭,會燉豬腳、燉整雞。米飯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徵著富裕。初一初二凡來客必吃粽子。壯家的粽子是較高貴的食物,還有一種叫"風莫"(特大粽子)的。

在廣西壯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舉行一次有名的體育盛會--陀螺節。它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有大如河田柚的,有小如鵝蛋的,據說打陀螺自興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隴端節是雲南文山富寧縣及附近壯族的傳統節日,而吃立節是廣西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特有的節日。壯年在壯語中叫"將也益",而春節叫"將昆"即漢族節。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

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災或其他重大災害時,壯族都要舉行安龍祭祖活動,乞求神龍賑災。儀式結束後,於寨口立碑,謝絕外人進寨。

小編大開了眼界,不虧小編騷擾了上鋪的女人和度娘才知道了這么多,嘿嘿嘿&&&

5、端午節起源於哪裡,有什麼習俗,有什麼事嗎

根據度娘的解釋: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鞍山過端午的習俗

我覺得比起習俗,更重要的是把端午佳節的由來弄清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楚,別過了一回,為什麼過都不知道。

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7、正月初一的習俗是什麼?

一是走親戚
初一必須到岳父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 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
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 ,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
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 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
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 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8、度娘什麼意思

度娘者,百度也。
貼吧裡面為了避開百度的一些「和諧」做法,通常一樓不敢發東西,於是就郁悶地控訴百度,所以叫百度「度娘」

9、白族的風俗習慣

白族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其中以雲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慶市等地也有分布。

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有本民族語言,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創世紀》、《火燒松明樓》、《望夫雲》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不少被編入戲劇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

習俗

白族家庭里,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對客人,無論是否認識都熱情接待。凡客人光臨,必以「三道茶」款待。三道茶是最講究的茶禮,具有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特點。為客人斟茶不能斟滿,白族民間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

白族就餐很講禮儀,長輩、客人坐上首,晚輩依次坐兩旁或下首,並隨時要為長輩和客人添飯加湯,熱情待候。

婚俗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擺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背婚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白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員集結的地方,陪賓們便停下來,把嫁妝碼成兩大摞,讓新郎背著新娘圍著嫁妝繞「8」字。

食俗

平壩地區的白族多以大米、小麥為主食;山區的白族則多以玉米、洋芋、蕎麥為主食。主食都以蒸制為主。

因鮮菜常年不斷,白族人每餐都喜食鮮菜和各種腌菜。白族婦女大都善作腌菜,腌菜的種類很多,除腌制鮮菜外,還做豆瓣醬、豆豉、面醬;劍川、鶴慶的白族常采擷洱海的海菜花,加工烹製成各種風味菜。

肉食以豬肉為主,除用鮮豬肉做各種炒菜外,還喜腌制年豬,加工成火腿、臘腸、香腸、豬肝、吹肝、飯腸等精美風味食品。冬天,白族都喜歡大鍋牛肉湯,食用時要加蔓菁、蘿卜、蔥等佐料一起食用。臨河而居的白族,擅長水鮮烹調。

白族大都喜飲酒,由於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酒的種類很多,制酒時常用40多種草葯製成酒麴,製成各種白酒,其中以窯酒和干酒為傳統佳釀。另外還有一種糯米甜酒,是專為婦女和孕婦製作的,據說有滋補和催奶的作用。

飲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兩次茶。晨茶稱「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喝茶,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叫「休息茶」或「解渴茶」,內放米花和奶,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

白族的風味菜餚很多。生皮是為白族逢年過節必備的菜餚之一,是用多種辛麻辣拌成的冷葷菜。毛驢湯鍋,是用毛驢肉燒制而成。柳蒸豬頭也是白族傳統名菜之一,是用豬頭放在柳條架上入鍋蒸制而成的。大面糕是白族中秋節特製的糕餅,用發酵面團加佐料蒸制而成。

節慶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歷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另外還有「火把節」(又稱星回節)等民族節日。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