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過年閩南風俗

過年閩南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20 12:15:50

1、閩南春節特色民俗有哪些?

閩南春節特色民俗是:

1、過年前的准備

臘月廿五,俗謂「天神下降」,閩南人需要設案於神前進行祭拜。這是因為駐扎在家中的神明暫時回到天庭後,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來鑒察人間善惡。因此每家每戶都要設香案,迎接天神。

2、閩南人的除夕夜

閩南人把除夕稱為「二九暝」「年兜」。除夕當天,除了貼春聯,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這叫「門蔗」。當天,長輩會早早敦促晚輩沐浴更衣,並在入夜前把衣服洗晾起來,不能濕漉漉地過年。

3、貼春聯

除夕,人們將家裡所有門上的舊春聯和福字取下,再貼上嶄新的春聯。而貼春聯在有些地區一般是由家裡的男子來貼。如此一來,家裡變得嶄新喜氣了起來。

4、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

5、開正

除夕之夜,家裡團聚在一起「打邊爐」吃團圓飯,家裡的長輩會先給家裡的小孩發紅包,然後是跳火群。

6、賀正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霉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徵福壽綿長。

2、閩南過年的習俗

閩南過年的習俗:

1、筅塵日

即年終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

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筅塵」節之後,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

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而且,米粉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為「笑口常開」,象徵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貼春聯

除夕,人們將家裡所有門上的舊春聯和福字取下,再貼上嶄新的春聯。而貼春聯在有些地區一般是由家裡的男子來貼。如此一來,家裡變得嶄新喜氣了起來。

4、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5、開正

除夕之夜,家裡團聚在一起「打邊爐」吃團圓飯,家裡的長輩會先給家裡的小孩發紅包,然後是跳火群。大家聊天玩耍,一起守歲至深夜12點鍾響,迎來新的一年,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6、賀正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霉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徵福壽綿長。早餐後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稱「賀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門,要奉上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讓客人「甜一下」,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

7、團拜

所謂「團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裡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八九點的時候開始。團拜的由來與村民的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時,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儀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閩南以及台灣一帶盛行,也叫「博杯」、「擲筊」。

(2)過年閩南風俗擴展資料:

閩南地區的春節習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民族過春節的傳統,「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為濃重的春節禮俗。過去,從閩南地區到海外的華人華僑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傳統春節,海內外的閩南人都無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習俗給保留下來,並作為最隆重的三大禮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俗之一。

3、閩南春節習俗

1、筅塵日

筅塵日即年終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

「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筅塵」節之後,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

4、關於閩南人春節習俗與風俗

閩南春節習俗
  閩南地區的春節習俗較為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民族過春節的傳統,「敬天」「敬神」「拜祖先」是其中最為濃重的春節禮俗。過去,從閩南地區到海外的華人華僑光宗耀祖的三件大事是「娶妻」、「生子」和「建大厝」(建大房子),而在傳統春節,海內外的閩南人都無一例外地把「敬天」、「敬神」和「拜祖先」三大習俗給保留下來,並作為最隆重的三大禮俗,而正月初一拜天公便是其中最為隆重的禮俗之一。
  采塵、跳火堆、「年兜花」 燒去「過年畚」 迎來好兆頭
  家家戶戶門口的火堆,遠遠望去猶如連成一個火群。大家將「過年畚」倒進火堆,以燒「過年畚」去告別上一年的不如意,寄願新年生活風調雨順。
  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的這段日子,民間將之稱為「迎春日」,在此期間,各家各戶都要為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而做准備。
  米粉肉、過年飯 備食跨年吃 討個好彩頭
  年夜飯要留下一碗,需要放上雞蛋、九鬃芋、糕粿、紅橘、柿餅以及紅棗,還要放上紅包以及一朵紅紙折成的「春花」。
  「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這句自古流傳於閩南民間的俗語,其意指到了臘月下旬,就該著手為過年准備一些肉食了。
  甘蔗頂門、看避債戲 新年入佳境 善舉促年俗
  除夕,拿兩根貼上紅紙的甘蔗放在古厝大門後;一家老小上街看大戲,這樣的古老年俗已不多見了。
  金橘糖、花生仁糖 甜碟擺廳堂 茶點增年味
  正月,閩南人家總會在廳堂中擺放一盤「甜碟」待客,以此祝福客人們新的一年裡有一個「甜蜜的開始」。
  每逢春節,閩南人家裡的『甜碟』中總會看到金橘糖,這是因為閩南語中「橘」和「吉」同音,象徵大吉大利之意。因金橘多野生於山間,其果樹年年開花結果,由於其味道很酸,無法直接生吃,當地人便把它去籽後,用鹽水浸泡去除酸澀味,之後再以白糖腌制熬煮成金橘糖,如此一來,既保留了金橘原有的橙黃色澤以及特有的香味,也讓它入口甜如蜜糖,不再苦澀難食。而金橘糖除了是過年期間配茶的佳品,同時也可與花生一起煮成待客的甜湯,也能作為蒸年糕的輔料,為年糕增加一些果香味。
  花生仁糖,與冬瓜糖、紅棗、寸棗等都屬於春節甜碟中的古早味茶點。
  閩南春節習俗如下:
  1、閩南春節之筅塵日
這是年終的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閩南春節蒸碗糕
  「筅塵」節之後,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而且,米粉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為「笑口常開」,象徵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閩南春節敬天公
  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4、閩南春節開正
  除夕之夜守歲至深夜12點鍾響,迎來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5、閩南春節賀正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霉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徵福壽綿長。早餐後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稱「賀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門,要奉上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讓客人「甜一下」,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
  6、閩南春節團拜
  所謂「團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裡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八九點的時候開始。團拜的由來與村民的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時,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儀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閩南以及台灣一帶盛行,也叫「博杯」、「擲筊」。
  7、閩南春節壓歲錢
  未成年晚輩給上輩拜年,上輩給一「紅包」作為壓歲錢。

5、閩南過年風俗有哪些?

閩南過年風俗有如下:

1、年終大掃除

為了迎接新年,要清洗各種農具、物品,用稻草、嫩竹枝葉等紮成的撣子,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這天也叫筅塵日。

2、蒸碗糕

「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一帶,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會在筅塵日後蒸「碗糕」,寓意來年發財。

3、開正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還要在廳堂放一碗白米飯,上面插一朵紅春花,叫春飯、過年飯,表示年年有餘糧過年。然後守歲到子正之時,燃放爆竹,「敬天公」,向上天祈福,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4、賀正

初一早上穿新衣,給家長長輩拜年。早上吃飯講究吃蛋去霉氣,吃面線則保長壽。要讓上門的客人吃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有個甜蜜的開端。

5、初九「天公生」

從初八開始就要准備祭祀的五牲、五果、金紙蠟燭,殺豬宰羊,在午夜12時開始慶祝「天公生」,「點天公燈」,在桌子上擺「天公座」,燒香放炮,用准備好的豐盛供品祭拜天公。

6、閩南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閩南春節的風俗有:

1、筅塵日

閩南地區過年的時候有筅塵日的習俗,這是年終的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

2、蒸碗糕

在「筅塵」節之後,很多的人們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

3、敬天公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4、添碗筷

閩南人吃年夜飯時,要「添碗筷」,就是說,桌上的碗筷一定要成雙,要多擺上幾個碗,幾雙筷子,為還沒有來的親人准備著,擺成雙數,成雙成對,多出幾雙筷子,表示年年有「剩」(閩南語中的「剩」與「春」字同音)。

5、系衫帶

在閩南,婚宴、滿月酒等這些「辦桌」的場合,只要有孩童出席,主人家都要給孩童包個小紅包,閩南話管這叫「系衫帶」。用紅線系在孩童的衣服上,討個吉祥。

7、閩南人春節過年風俗介紹

在閩南一帶,按農歷算每個月都有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它的來源和民間 傳說 ,祭拜活動更是盛行, 春節 更是如此。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閩南人春節過年風俗介紹,供大家閱讀參考。

目錄

閩南人春節過年風俗介紹

春節飲食上火怎麼辦

春節拜年注意事項

閩南人春節過年風俗介紹

1、筅塵日

閩南地區過年的時候有筅塵日的習俗,這是年終的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 收藏 起來,待到 除夕 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進行跳火群儀式。

2、蒸碗糕

在「筅塵」節之後,很多的人們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而且,米粉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為「笑口常開」,象徵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順順利利。

3、敬天公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敬天公祭祀活動會一直持續到大年初四這一天。

<<<

春節飲食上火怎麼辦

吃白蘿卜

白蘿卜屬於一種涼性的食物,並能歸肺、胃經,具有祛胃熱、消積食的功效,所以在准備了一桌豐盛的大魚大肉之後,不妨用白蘿卜煮點湯,在准備飽餐之前,先喝上一小碗蘿卜湯,潤潤嗓、清清胃,然後再開始進食。

其實白蘿卜除了可以幫助去火之外,還可以幫助消化,因為它含有大量的酶元素,如果吃得比較撐,或者是腸胃動力不足了,一碗蘿卜湯都可以幫到你哦!

吃荸薺

荸薺有極好的清熱祛火的養生作用,在吃多了油膩、辛辣的食物之後,吃點荸薺是極好的滋潤、降火之選。

其中,可以將荸薺削皮後直接洗凈食用,亦或者去皮後將荸薺果肉加入適量水榨汁飲用,既解渴又祛火。但荸薺屬於涼性食物,每次不宜吃太多,免得加重體內寒氣產生。

吃百合

百合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味中葯材,百合可入心、肺,吃起來清潤、甘涼,有不錯的潤燥、祛邪熱的效果。並且,在百合中所含的黏液質,同樣有極好的清熱解燥的作用。

喝金銀花茶

金銀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金銀花茶也是我們比較常見的一種茶葉,同樣,金銀花是能夠清熱解毒的茶,如果您深受上火的困擾,可以加一些金銀花泡水喝,這樣的話能夠對您的身體起到很好的舒緩作用,而且還對口乾舌燥、風熱感冒有一定作用哦!

不過也有一點需要提醒一下大家,金銀花茶的良性是比較大的,所以如果你的體質比較虛或者是比較寒的話,不要長期飲用,只在上火期間喝就可以了。

喝羅漢果花茶

羅漢果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羅漢果用來泡茶是可以緩解喉嚨痛的,而且羅漢果的花也是有滋養喉嚨的效果,並且羅漢果香味濃郁,如果您將它當茶飲,是能夠清肺潤燥的,並且還會其他的咳嗽、聲音沙啞有很大幫助哦!

<<<

春節拜年注意事項

拜年的時間

晚輩向長輩拜年一般選擇上午,但也不要太早,由於平時勞碌,年節期間人們一般起得較晚。若過早登門拜年,往往讓主人來不及准備。

拜年的穿著

在拜年期間,人們一般會選擇穿上新衣服,韋德有番新氣象,但要注意穿著得體,不要穿的過於隨便,也不要穿得過於暴漏、張揚,因為畢竟大多數長輩還是喜歡中規中矩的服飾,如果衣服顏色較深較暗,可搭配些亮色的圍巾來襯托,突出節日的喜慶。

拜年的禮儀

在去到親朋好友家後,要對在的人一一打招呼,要注意稱呼,未經主人允許,不要象在自己家的一樣隨意到各處參觀,要注意坐姿端正、言談舉止要禮貌。

拜年的交流

拜年時要多說好話、贊美的話,多談別人快樂的事情,少發抱怨牢騷,以談對方為主,不能自己滔滔不絕,開玩笑調侃要掌握好度。

拜年的其他講究

1、到主人家做客,要謙虛、恭敬,進門後要主動與其他客人逐一打招呼,不要因為看誰不順眼就故意冷落忽略。

2、上門做客要注意儀表整潔,不要隨地吐痰,亂彈煙灰,亂扔果皮、紙屑。

3、言談舉止要文明,多說吉祥話,不要說些粗鄙下流的話。

4、拜年不宜時間過長。拜年時若停留時間太長,可能影響主人的其他日程安排;若進門問聲「新年好」旋即匆匆離去,也會給人以「缺少誠意」的感覺,因此拜年做客逗留時間一般以半小時至40分鍾為宜,這樣既不失禮貌,又不影響主人接待其他客人。

5、賀禮一定得體、衛生、安全。如有條件,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精美的小禮物,既可表達真摯的情誼,又可顯現自己的才華,給人留下好印象。

<<<


閩南人春節過年風俗介紹相關 文章 :

★ 閩南人春節過年風俗介紹

★ 閩南的春節習俗

★ 閩南的春節有什麼習俗

★ 福建人過春節的習俗是什麼

★ 閩南漳州春節習俗

★ 福建春節習俗是什麼

★ 港澳台的過年風俗介紹

★ 福州春節習俗

★ 福建省春節習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8、福建閩南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福建閩南春節的風俗包括送神、清囤掃厝宅、祭拜天神、炸油酥、做炸棗、守歲等等。

1、過年前的准備

在傳統社會中,過年從臘月十六的尾牙便告開啟,也有人稱此為「入年假」。石奕龍說,過去尾牙宴有決定員工去向的功能。在宴席上,要上一隻全雞,老闆把雞頭對准了誰,誰來年就得卷鋪蓋走人。現在的尾牙宴基本沒有了失業的那份緊張感,改成發獎金,讓職工准備回家過年。

閩南民間一般都在臘月廿三、廿四送神(包括「灶王」等在內的神明),表示神明在人間忙碌了一年,也要放一放假,回到天上。

等送走家裡供奉的「灶王」等神明後,人們開始「清囤掃厝宅」,這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大掃除。清囤時,先要做一把上面加有「春花」(用金紙、紅紙、綠紙做成的帶葉的紙花)、綠枝、貼有紅紙圈的掃塵帚。

臘月廿五,俗謂「天神下降」,閩南人需要設案於神前進行祭拜。這是因為駐扎在家中的神明暫時回到天庭後,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來鑒察人間善惡。因此每家每戶都要設香案,迎接天神。

在這個階段,人們會開始陸續准備春節要吃的幾種美食,如紅龜粿、油酥炸、炸棗等。石奕龍說,過去的年收入多是實物,因此過年的食品多由自己做,現在大多數人為了圖省事都選擇在外面購買。

2、閩南的除夕夜

閩南人把除夕稱為「二九暝」「年兜」。除夕當天,除了貼春聯,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這叫「門蔗」。當天,長輩會早早敦促晚輩沐浴更衣,並在入夜前把衣服洗晾起來,不能濕漉漉地過年。

閩南人對年夜飯歷來十分重視,因舊時一家人圍著一個小紅爐而坐,故將除夕夜的團圓飯稱作「圍爐」。

如何讓這頓年夜飯吃得有意義,是一件事關一年彩頭的大事。老廈門人家中必備的食物有丸子(寓意團團圓圓)、白蘿卜(表示好彩頭)、血蚶(閩南話說「蚶殼錢大賺錢」,因為古時以貝殼為貨幣,吃血蚶代表來年賺大錢)等,家裡還要蒸年糕(表示步步高升)、發糕(表示發財)。

圍爐後,長輩會給晚輩發壓歲錢,之後有些人會通宵不眠直到天明,稱為「守歲」。

閩南正月習俗

轉入新年的第一天,廈門人叫「開正」。這一天,忌諱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因為這樣會讓對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垃圾糞土也不傾戶外,寓意存貯財富,新年興旺;出門拜年也有講究,先是廟里的神明,再是祠堂的祖先,最後才是親戚朋友。

正月初二,被稱為「女婿日」,女兒要偕丈夫回娘家。正月初三,廈門一帶的閩南人一般不登門拜年,因為這天家裡如有過世尚未一周年親人的,要在家裡舉行祭奠儀式。到了正月初四,則是迎接神祇從天庭回到家中的日子,又難免要一番犒賞。

正月初五俗稱「開假」「破五」,過了初五,新年的各種禁忌解除,各行業開始勞動。民間有「送窮」習俗,主要是祭送窮鬼或窮神——人們黎明即起,家家戶戶放鞭炮,將鞭炮從屋裡往外頭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表示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

9、閩南過年習俗是什麼呢?

閩南過年習俗:

一、送神

每年農歷的臘月廿十四日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間鑒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灶神與其它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凶禍福,因此該日特別要准備相行的祭品獻給灶神們,讓他返回天庭時不會說太多人們的壞話,其中特別是灶神(灶君)。送神,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供祀。

二、筅(音xiǎn)塵

筅塵(又稱除塵、掃塵、撣塵),臘月廿四筅塵,去塵穢,凈家戶,這是傳承已久的習俗。所有這些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筅塵表面上看起來是大搞衛生,實際上還有另一層寓意,即掃除家中一切晦氣,祈求來年平安。

三、炊碗糕、粿、龜

在閩南語里炊便是蒸的意思,以水蒸氣作為傳熱介質把食物制熟,又方便控制食物形狀,蒸汽所帶來的蒸騰膨脹的景象,便是一年勃勃生機之兆,所以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炊各種糕點,最常見的就是炊碗糕、菜粿和米龜,碗糕製作碗糕的材料,是家家戶戶皆有的普通大米。

四、開正

除夕之夜一家人守歲至深夜12點鍾響,迎來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五、天公生、敬天公

天公生即正月初九,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他是統領三界內外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天公生"是閩台民間一個極為隆重的節日。年初七就開始制米龜、圓、「牽」,蒸發粿、甜粿、咸粿。初八晚上,暮色初合,便當"天"擺上八仙桌。

10、閩南春節有什麼習俗

你好,閩南春節有以下主要習俗:
1、筅塵日
這是年終的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筅塵」節之後,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而且,米粉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為「笑口常開」,象徵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祭先祖
每年的大年三十,家裡無論男女老少都得忙起來。泉州的習俗認為「年兜」(即除夕)那天是祭祀祖先的重大節日。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備辦豐盛菜餚敬奉祖先,即便是貧寒之家也要盡力而為。供桌上擺滿各色糕果和雞鴨魚肉,中間高堆「過年飯」,以陶缽盛大米(象徵豐衣足食),上面再擱碗糕(因為碗糕俗稱發糕,象徵興旺發達)、柑橘(象徵吉祥如意)、紅雞蛋(象徵吉祥、有福)、紅米丸(象徵團圓、圓滿)和米粉蒸制的金、銀錠(象徵財源廣進),中插春枝(象徵年年有餘,閩語中的「剩」就是「春」音)。以前很多農戶過年時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糧食的米囤上貼個「春」字,既寓意春節來臨,更寓年年有餘。
供桌前還要再置放一個火爐,象徵家運亨通、紅火。芋頭也要上供桌。也許會有不少人產生疑問,如果你看過芋頭剛挖出來是怎樣的,你就會明白。剛挖出來的芋頭是有許多小的芋艿附在一個大芋頭上的,象徵著多子多孫,堅信多子多福的古人就把它也擺上了供桌,希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等到下午三四點的時候,爸爸媽媽便會張羅我們把做好的年夜飯擺在供桌上以拜祭祖先。祠堂里,長輩們點香祭拜「請」祖先,祠堂的大埕上也站滿了人,小孩子們玩起各自帶來的鞭炮,外出歸來的兄弟姐妹們互道平安後便開始敘起舊來。一炷香燒完後,就可以給祖先們燒紙錢放鞭炮了。
閩南的紙錢頗有講究,分為金箔紙錢與銀箔紙錢。金箔紙錢是用來拜天公與敬神用的,而銀箔紙錢則是用來敬奉先祖的。聽老人們說,銀箔紙錢是先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用的通行貨幣,先祖們以前苦慣了,在除夕那天給他們多燒點紙錢,祈求他們保佑家族興旺、添丁進財。紙錢一直擺到傍晚,再燃放鞭炮,子孫們跪拜祖先,祭禮也告完成,俗稱辭年。
4、敬天公
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
敬天公是閩南地區最盛行的民俗,再窮的人家每年正月也要祭祀一次,除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外,每逢喜慶節日也會殺豬宰羊來敬天公。敬天公的民俗除了閩南地區,在台灣和東南亞一帶的閩南華僑也廣為盛行,祭祀的風俗與閩南地區大致一樣。除了祈福保佑的含義外,「敬天公」更是華僑們思鄉的一種表達方式。
祭拜天公必須隆重,供品也比較講究,頂桌主要以清素齋品為主,下桌擺五牲葷食獻給天宮部屬神明。
頂桌除了齋品外,還要鮮花、蠟燭各一對,並且以紅龜粿、發粿來敬奉。紅龜粿代表吉祥,上頭的龜甲圖案表示長壽,說明天公有保育萬物之德,地位遠超人類祖先。
獻給天公的銀紙錢則需要用特別製作的「天公金」,來代表人們對天公崇高的敬意。
「敬天公」從大年初九凌晨開始。那時,家家戶戶都要開始放鞭炮,廳堂上點燃紅燭燈,稱為「老天爺燈」。然後,長輩們領著一家大小跪在桌前,連抱在懷中的嬰兒也不能免,並依長幼順序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祈求在新的一年裡福運高照、家人平安、事業昌隆。嬰兒往往由母親抱著,點著的香要塞在孩子手中,象徵性地拜幾拜。母親的口中還要念念有詞,祈禱孩子平安長大。一家人中若有人外出,也得由弟妹或配偶替他(她)上香。儀式一般會進行到初九清晨五點左右。拜天公時還會焚燒一些紙錢和一種叫「補運單」的紅紙,上書一家老小的生辰八字。
這一天還有一些不可觸犯的禁忌。如不可曝曬女性內褲、不可隨便傾倒便桶、口出穢言等等,以免褻瀆玉皇大帝。
5、開正
除夕之夜守歲至深夜12點鍾響,迎來了新年黎明,在子正之時「敬天公」的同時,家家戶戶燃放爆竹,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6、賀正
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線加雞蛋,吃蛋去殼,意在除霉氣,迎吉祥,面線則象徵福壽綿長。早餐後即出門走訪鄰居親友,笑臉相迎,首次見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稱「賀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門,要奉上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咖啡,讓客人「甜一下」,以示有個甜蜜的開端。
7、團拜
所謂「團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裡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八九點的時候開始。團拜的由來與村民的生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時,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儀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閩南以及台灣一帶盛行,也叫「博杯」、「擲筊」。
8、壓歲錢
未成年晚輩給上輩拜年,上輩給一「紅包」作為壓歲錢。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