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端午節風俗作文700
1、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左右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的習俗。但今天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此風俗日後演變成賽龍舟)人們紛紛拿出家中的粽子、雞蛋投入江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有的還在小孩子額頭上寫上一個「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喝雄黃酒,以此來紀念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現在國家已將端午調整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樣有利於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因為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歷史背景,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將這些傳統節日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有利於弘揚和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增強全世界華人的凝聚力;有利於人民群眾開展各種與節日主題內容相符的活動,如清明節掃墓、祭祀祖先,端午節的賽龍舟、嘗粽子,中秋節人相聚、賞明月、品月餅等。
希望大家也能牢記傳統節日,勿忘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得到發揚!
2、求 端午節作文 700字左右
家鄉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
人們都忙活起來了。為了包粽子,有的摘蘆葦葉子,有的准備糯米,還有的去准備花生米、蜜餞和鹹肉等。
只有我一個人閑著沒啥事好乾,就跑去河邊玩,老家河邊長著一叢象茭白葉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幾株拿回去給爺爺瞧瞧。爺爺一看,說:「這是昌莆。你知道這種植物有什麼作用嗎?」我說:「這個我在網上查了,昌莆是一種可以驅蟲的植物,在端午節同艾葉放在一起可以驅邪。但我不懂這里是不是有什麼傳說或故事?」
爺爺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無惡不作的老龍王,經常興風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寧。玉皇大帝聽說以後,龍顏大怒,就命魏徵在五月初五午時三分去斬了它。
龍王知道了,嚇壞了。立即趕到李世民宮里去求情,並答應事成之後,給李世民無數珍寶。李世民滿口答應。
於是,到了五月五日這天午時前唐太宗就把魏徵早早請來,讓他陪自己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眼看就要到時間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機。由於有心事,下棋都輸了,酒就喝多了。結果醉倒在地。做了一個夢,在夢中,他拿著昌莆做的刀,艾葉做的馬鞭,終於按時殺了龍王,為天下民眾除了一大害。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端午這天把昌莆和艾葉掛在門前,用來驅邪保平安。
聽了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一個傳統節日的神話傳說。
下午,我們去曲江樓參觀。門前的宣傳欄對端午節作了詳細說明,不過沒有爺爺給我講的這個故事。而它讓我明白了在我的家鄉龍舟比賽已經移到四月去了,是為了紀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遠近聞名的溱潼會船節。
在曲江樓聽到服務人員的解說:「現在正是菜籽和麥子收獲的時間,鄉農開心地忙著收獲豐收的喜悅。節日的氣氛不是很濃,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3、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作文700字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按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節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卦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帶,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鬼祛貴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中國人的做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節。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4、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粽子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灑雄黃酒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是要在門前掛草葯,身上塗葯酒的呢?
沒錯,的確,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要說起來這端午節,還得從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說起。
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上大夫屈原上諫楚王,提出富國之計,可楚王不僅不聽,還將其流放。結果屈原悲憤交加,傷心欲絕,抱一塊石頭,帶著自己的憤憤不平,帶著他的高遠志向,一起永沉淚羅江底。
屈原死後,人們為紀念他,為了使他的屍首不被魚蝦吞食,人們便做了粽子,來喂魚蝦。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習慣。這天,滿街都有一股粽葉的清香。要說這做粽子,先得把粽葉洗凈,用粽葉把肉、糯米、豌豆包一起煮,從鍋里散發出的誘人香味,不禁讓人口水 直流三千尺 盼著,想著早點煮熟。終於,冒著熱氣的粽子上來了,一家人圍坐在桌子那兒一起吃,其樂融融。夾起一塊糯米,放入口中。啊!香甜可口,甜而不膩。讓我忍不住想把整個粽子吞下去。雖然家附近幾乎天天都有粽子賣,但今天的粽子彷彿有股節日特有的,濃濃的氣息。
吃完粽子,大人們便忙著去灑雄黃酒,據說可以驅鬼辟邪,以保平安。端午這天,滿街都有一股酒味,有些大人還會用雄黃酒在孩子的額頭上寫個大大的 王 字,象徵生龍活虎、虎虎生威。
灑完雄黃酒,大人們便在兩邊大門上掛菖蒲等中草葯,菖蒲那股刺鼻的味道可以驅趕鬼魔,使邪魔不敢靠近你家。掛完後,還要在孩子身上塗葯酒,可保以年不生瘡。塗葯酒也可使你百病
5、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7篇】
端午節 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習俗眾多的一個節日,而每一個地方的習俗也不盡相同,那麼你身邊的端午節風俗是怎麼樣的呢?以 作文 的形式跟大家分享吧!下面我給大家帶來了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7篇】,供大家參考。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篇1
端午節到了。爸爸出差還沒有回來。媽媽說:「咱去姥姥家吧,姥姥家人多而且很熱鬧。」我聽了以後就別提多開心了,太好了!去姥姥家嘍!
到了姥姥家門口,抬頭就看見門上插了一株草,葉子的形狀有點像菊花葉,顏色發白。我很好奇,湊上去聞一聞,嗯!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我說:「姥姥,你們家門上插的是什麼草呀?」姥姥說:「這個呀,是艾草,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上插上艾葉還有大蒜什麼的,象徵著驅蚊驅蟲的。」
一進門滿屋彌漫著清香的粽子味道。我跑到廚房一看,啊!一大鍋煮好的粽子,靜靜的躺在那裡,好像就等我品嘗呢!
我看這一鍋粽子有點與眾不同,便問:「姥姥,你家的粽子怎麼和其他的不一樣啊?」
姥姥說:「當然了,這是你舅媽自己包的,超市裡買的可無法相比!你舅媽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後就悶在鍋里,現在溫溫得吃正好呢!就等妮妮寶貝兒來吃呢!」說著,姥姥從鍋里拿了一個剝開遞給我,粽子很軟,糯米、蜜棗、花生融為一體,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棗染成了糖色。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蜜棗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軟,在我的嘴裡直打架,彷彿是在說:「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我滿嘴粽子含混不清的問:「姥姥,為什麼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呀?」
姥爺趕緊說:「過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感到絕望,最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了汨羅江。人們熱愛這位詩人,怕河裡的魚蝦吃屈原的遺體,就煮米飯撒在江水裡,趕快劃著舟打撈屈原的遺體。因此,後人為了紀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粽子,劃龍舟。所以就有了端午節。」原來如此。
我在姥姥家玩得好開心呀!和侯騰哥哥打 羽毛球 ,和舅媽鬥嘴,在姥姥床上撒嬌,聽姥爺講 故事 。不知不覺已經晚上9點半了,我和媽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姥姥的家。臨上車的時候,姥姥還從窗戶里探出身子說:「到家給我來個電話啊!」
回家的路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面前閃耀。透過車窗我看到街道兩旁,到處是人流涌動,賣小吃的,賣瓜果的,真熱鬧!我在想,今天過得真開心,同時也讓我懂得了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插艾葉,賽龍舟,包粽子,真有趣!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篇2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端午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吃粽子,桌上擺的、街上賣的、人們談的,幾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節的象徵。
端午節吃粽子,是有來由的,有這樣一個 典故 ——在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因為楚國滅亡,悲憤不已,他忠貞不屈,含恨跳河自盡。人們怕水裡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便將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葉包起來投入河中,希望魚兒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屍體。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國農歷上屬「端午」之日,為紀念屈原,人們就將這一天定為「端午節」,家家戶戶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忠君愛國。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自己動手包粽子,已變成 傳統 文化 新風尚。可別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門技術活。主要分三個步驟:首先,要准備粽葉,將其刮毛、洗凈,堆放整齊備用;其次,要准備粽餡,主要是以米為主,將米用水浸泡半小時,再配些花生綠豆之類的豆類,再配些肉塊或蛋黃,攪拌均勻,調好鹽味即可;最後,才是包粽子,左手托著粽葉,將粽葉按45度角對折成漏斗狀,右手舀粽餡導入粽葉捲成的漏斗里,再將粽葉捲起來包裹住粽餡,完全密封並裹緊,然後用繩子捆緊,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讓人難熬的,粽子在蒸的時候最香,粽葉的清新味、粽餡的米香豆香環繞著肉香,直鑽你心裡去,讓人心癢癢的,光是聞聞,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龍舟賽,是我每年過端午節的最愛。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看。只聽一聲巨響,一條條龍舟箭似的飛射出去,一個個粽子皮齊刷刷地被剝開,選手全神貫注地盯著前方飛快劃船,台下觀眾聚精會神地看著比賽——1號舟往前沖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號選手超越了對手,大人們鬆了口氣也停下來吃粽子,接著觀察落後的3號舟,小朋友乘機也吃一塊……舟沖,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個粽子,就在這驚心動魄的不經意間吃了個精光。
端午節,真有趣。充滿了民族特色,彌漫著濃郁的水鄉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人們緬懷先烈忠貞愛國,代代相傳、繼承發揚,祝福祖國美好人人幸福安康。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節的午時是陽辰,所以端午節也叫「端陽」。
端午節有許多傳統習俗,如賽龍舟、喝雄黃酒、吃粽子
先說賽龍舟。一條條長得首尾不相望的五顏六色的船隻在河上蓄勢待發。龍舟上的職位分為鼓手和漿手,鼓手打鼓,打出氣勢的同時指揮漿手劃船;漿手根據鼓手打鼓的節奏整齊地劃船。在龍舟比賽上,一條條龍舟爭相向前激進,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不爭第一死不休。
五月五日,還被古人稱為惡月惡日。陽氣旺盛,易使五毒出現。五毒就是蛇、蜘蛛、蜈蚣、蛤蟆、壁虎。為了防止毒物進入家裡,人們要把一種刺激性強的物質雄黃,撒在家中的各個角落。同時,喝一點(僅僅一點,喝多了就「沒」了哈。)下肚。還要製作一些艾草包,可驅蚊蟲。
要說人們最愛吃的食物,那必定是粽子了。一個小粽子,可藏著大學問。浙江嘉興就是因為粽子而出名的,它出產肉粽、糖粽、蜜棗粽、鹹蛋黃粽、黑米粽、白米粽嘿嘿!怕了吧!別急,還有它的包裝也各式各樣,如正三角形、尖三角形、四方形、圓柱形,甚至你還可以往竹簡里裝粽子。總之,萬物皆可「粽」。一個粽子,先裝半個漏斗形粽葉包裝,鋪上糯米,然後放肉、鹹蛋黃等,接著用糯米封頂,最後用另外半個漏斗形粽葉包裝封頂,並五花大綁。吃的時候,糯米的甜香、肉的肥美、鹹蛋黃的咸中帶甜,甜中帶香,無不刺激你的味蕾!這小小的粽葉,還包著愛國情懷,還包著對投江自盡的屈原的哀念。屈原是一位楚國人,他對自己的國家十分忠誠。他主張力抗外敵,卻被貴族所害,被流放。最終跳江自盡,當地老百姓把粽子投入江中,讓魚蝦吃飽後不去吃屈原的身體;大夫則往江里倒雄黃,葯暈魚蝦。
端午節不僅是傳統節日,還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是傳統、過去的節日,更是面向未來的節日。讓我們隨著端午節,重溫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感受偉大愛國詩人的愛國情操,增強民族意識與傳承文化的使命感。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篇4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每當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前掛艾草,吃粽子。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黎明猶如一隻巨大的手,徐徐拉開了夜幕,又一個絢麗的早晨,帶著清新降臨人間。我和媽媽早早地起了床,拿出昨天買的艾草,准備將它掛在門前。只見媽媽拿來一筒透明膠,把艾草纏繞在門前的把手上。我見了十分好奇,就迫不及待地問媽媽:「為什麼要在門前掛艾草?」媽媽聽了後,便和藹可親地對我進行了一番講解,說是:「在門前掛艾草是為了驅邪,能讓平安永遠在我家。」我聽了,感到很意外,每想到一株小小的艾草,竟然有這么大的作用。
端午節不僅要在門前掛艾草,還要在屋裡的各個角落噴雄酒。這是為了讓家裡的蟲子少一點兒。媽媽喝了一口酒,便立馬滿臉通紅,如同秋天裡田野上的紅高粱一般。我見媽媽這般摸樣,忍不住捧腹大笑起來。
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吃粽子。當然,在這之前,肯定是要先包粽子的嘍!只見媽媽取來三片芭蕉葉,用靈巧的雙手在裡面放上了糯米和各種不同的餡,如肉餡、棗、紅豆……最後用雙手嫻熟地包成一個圓錐體,用線加以固定,多繞幾圈,以免散掉。瞧!包好的粽子多像一個個調皮的胖娃娃呀!看得我心裡直癢癢,手也控制不住地拿起幾片葉子,憑著記憶也開始胡亂地包了起來。不料卻弄巧成拙,把好好的一個粽子弄得是一塌糊塗,慘不忍睹。最後只好尷尬地洗了手,坐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媽媽包粽子。
終於,在經過漫長的一個小時之後,粽子全部包好,通通被放進了高壓鍋里,蒸了起來。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粽子也差不多可以出鍋了,但必須再放上個兩三個小時,使其入味。望著眼前這盤色香味俱全、香氣四溢的粽子,我的嘴開始止不住地流起了口水,雙眼始終盯著眼前的這盤美味的佳餚。
端午節在古人的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的習俗。這種習俗,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發展的,並應弘揚傳承的。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篇5
屈原的故鄉在哪裡?當然是我的故鄉——湖北,也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湖北武漢人特別重視的節日——端午節。為什麼武漢人這么看重這個節日?愛國詩人屈原在家鄉聽到秦軍進兵楚國的消息,悲憤交加,投江自盡,為國捐軀。這一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楚國人民永遠記得他。每年的這一天,他們都會把粽子扔到汨羅江里喂魚。他們不希望屈原的身體受到任何傷害。因此,有一個定製粽子。
買些鮮竹葉,糯米,加些紅豆沙,大棗,燒雞,蛋黃,綠豆等。,你就可以開始做了。通常全家人都會像過年一樣圍坐在一起打包。先把竹葉包成三角形,有點像漏斗,再往漏斗里放一把糯米,然後塞一個紅色的蜜棗。最後用藤條把三角形牢牢繞幾圈,就完事了。別看這個粽子。步驟不多。真的很難做到。新手扎不牢,不然「漏斗」會漏米,要下大力氣讓包裝好看。把包好的粽子小心翼翼地放進鍋里,很快你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竹葉拌米飯的香味,彌漫整個廚房。奶奶召集大家圍坐在餐桌旁,然後解開粽子的藤條,剝下葉子,閃閃發光的「紅白寶石」在燈光下晶瑩剔透。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大口,滿滿的甜香。我自己做的,但是味道不一樣。感覺比我外面賣的香。
「來吧!加油!」「嘿喲!哎!」這不是龍舟賽嗎?每年武漢的端午節,社團都會組織一些壯漢來比賽劃龍舟。就我記憶所及,黎明時分石橋人頭攢動,鄰居們早早等著給賽龍舟隊員加油,哪怕站上幾個小時,也從來不會太累。看,龍舟正經過。第一艘龍舟飛快地劃向我們,都是皮膚黝黑的大個子,動作整齊劃一。平靜的水面瞬間被他們的槳濺到,每個隊員都大汗淋漓,和身上的河水混在一起,分不清是水還是汗。我對他們的劃船技術感到驚訝,沒有時間歡呼。龍舟瞬間經過石橋,向遠處跑去...
當然,武漢端午節的習俗可以不止於此:有的人會把大蒜和雞蛋一起煮,當早餐吃;有的人會給孩子一個香囊,據說有辟邪的意思;有些人掛錢包,系吉祥的五色絲線...這樣的習俗數不勝數。
粽子葉的香味飄盪在我的鼻子里,賽龍舟的叫聲縈繞在我的耳邊,五彩的絲線點綴著我多彩的生活。武漢端午節的傳統文化會代代相傳。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篇6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 童謠 ,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端午,又稱為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等。但是,要說大家最熟悉的,還是端午節這個名字呢!有的人甚至聽都沒聽說過這些別稱。
要說能代表端午節的,當然無過於吃粽子了。端午節這天,大家有的自己做,有的上街買,在端午節,幾乎沒人不吃粽子。當然了,作為吃貨,我怎能不吃呢?每到端午節,我們家還舉行吃粽子比賽!買上兩袋粽子,下令開吃,我們就一起狼吞虎咽,但是最後獲勝的往往不是我。
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向皇帝提了利國利民的建議,但是那昏庸的皇帝並沒有採納,他很憤,就投河自盡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裡。為了能給屈原貢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竹筒粽子一一扔進水池裡。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裡有魚,那些粽子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做成菱角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粽子扔進水池,魚一看到糯米粽子,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它叫成「粽子」了。
再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人們因為捨不得屈原死去,就都乘著小船,來打撈屈原。他們爭先恐後,但是當追到洞庭湖時,卻不見了蹤影。此後,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舉行劃龍舟慶祝。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個風俗,吳國、越國等等都最先採納。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也曾經主持過友誼賽呢!一直到現在,台灣也仍舊在保持著每年五月初五賽龍舟的端午節習俗。
此外,端午節還有掛艾葉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門前都會有許多艾葉放在門口,有些心靈手巧的人,還會做荷包哩!將一塊布剪出各種各樣的形狀,在裡面塞滿艾葉,小朋友們最喜歡佩戴了!據說,佩戴荷包還可以僻邪驅瘴呢!。用菖蒲作劍,插在門楣里,還有驅魔祛鬼的神奇效果呢!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鄉,最具特色的要數端午節。濃濃的粽香,歡樂的加油聲從龍舟上飄來。這就是家鄉的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最令人興奮的是包粽子。記得有一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來包粽子,可熱鬧了!第一個出場的,便是我們家的主力骨——媽媽。只見她手拿三片粽葉,把它轉成一個圓錐形,再拿一個勺子添上生米,嘿!還別說,可真有種端午節的氣氛呢!媽媽熟練地把粽葉多餘的部分折起來,再纏上粽線,瞧!一個小小的「特種兵」,多麼可愛!我們也迫不及待的模仿著媽媽的樣子,包了幾個粽子。當媽媽看到我們給她包的「驚喜」時,簡直笑到直捂著肚子,可不是嘛!這哪裡是粽子啊!有的像個方盒子,有的像個「金字塔」,有的像小雞蛋------最好笑的是弟弟包了一個「粽子」,足足用了六片粽葉呢!裡面只有一小勺米,外麵包滿了粽葉,並用線密密麻麻的纏滿了,雖然看起來不大不小,剛剛好,可裡面卻只有一小口粽子,真是名副其實的「外強中干」呀!
當媽媽在蒸粽子時,我和弟弟等著吃粽子,而爸爸滔滔不絕地講起了粽子的來歷。原來在戰國時期,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是楚王的重臣。當時楚國和秦國的關系並不和諧,不久,秦國攻佔了楚國的一座城池,又派使臣去楚王議和,屈原看出了秦王的陰謀,告訴楚王真相,但楚王非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了郢都。後來楚王因為不聽,卻死在了秦國。屈原知道楚國將要滅亡時,萬念俱灰,跳入了汨羅江。人們知道後,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還有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使屈原的屍體免遭動物的傷害。從此,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便稱之為「端午節」。其實,端午節就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我們剛聽完這個故事,忽聽外面不停的「加油」聲,原來是龍門村,魏高村在舉行端午節劃龍舟比賽。只見龍舟上坐滿了人,大家頭戴官帽,身穿運動裝,手持木漿,興奮無比。只聽一陣鼓鳴,幾條龍舟齊頭並進,加油聲此起彼伏,個個眼睛瞪得溜圓,鼓起腮幫,使勁地劃。村民端著早已准備好的粽子,迎接勝利的一方。其實,賽龍舟也是一種紀念屈原的方式。
家鄉的端午節多麼有趣啊!歡迎你們來我的家鄉——武穴嘗嘗這美味的粽子,觀賞賽龍舟吧!
端午節的風俗作文600字【7篇】相關 文章 :
★ 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5篇
★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5篇精選
★ 我的端午節作文600字左右7篇
★ 端午節的習俗初一作文600字5篇精選
★ 六年級學生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00字精選5篇
★ 家鄉的風俗作文端午節600字
★ 家鄉的風俗端午節作文600字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600字10篇
★ 端午節傳統習俗作文600字範文
6、端午節作文700字十篇
「 端午節 」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 作文 700字,歡迎閱讀。
↓↓↓點擊獲取「端午節」相關內容↓↓↓
★ 端午節話題作文500字 ★
★ 端午節英文日記帶翻譯 ★
★ 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 ★
★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古詩 ★
端午節作文700字1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 出國 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端午節作文700字2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粽子,准備好喂我肚子里的「蛔蟲」了。說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說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說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是再來 說說 端午節賽龍舟的 故事 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麼樣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是不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干凈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是悲壯的詩歌還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端午節作文700字3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是粽葉飄香時候,世間處處盈滿了喜悅的氣氛。
「節分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是凝聚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傳統節日,深邃而又悠久。每當這時孩子們會在手臂繫上五綵線,帶上漂亮的香包,與父母一同去踏青。
對於北方的人們來說,端午節是個踏青的好時機,這時果園中,草地上,路邊,田野中處處生機勃勃,滿眼的綠,漫山遍野的綠,為這個節日增添了色彩。古往今來就有「 清明 插柳,端午插艾」的習俗,而人們也不禁陶醉在山水之樂中。
今年,我同父母一起去了舅舅家果園,綠色出現在眼簾,依稀可以看到一兩抹紅色,走進才發現是嬌紅欲滴的櫻桃,小巧玲瓏的掛在枝杈間煞是可愛。將它們摘下洗凈後,一股腦的放在嘴裡,甜意用上心頭,不禁讓我感受到端午很甜。
接著,我們去了太奶家,在太奶家吃到了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中的果味濃香穿梭在唇齒間,黏黏軟軟的口感令人陶醉。這時,我不禁想到了屈原,那個吟誦「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偉大詩人。
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避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而古來就有「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的詩句,這也印證了端午節的悠久歷史。原來,端午很淳濃。
據資料說,香包也叫香囊或荷包,內裝的香料通常是用苞白術、白芷等植物的根莖碾碎混合均勻製成的。而每到此時,孩子們都會帶著自己喜愛的香包和小夥伴們一起展示,玩耍,淡淡的香氣在風中盪漾,令人沉醉其中,原來端午很香。
香包中也蘊含著一縷春風,兩滴夏雨,三片秋葉,四朵冬雪,做成五顏六色的禮盒;打著七彩八飄的絲帶,用九分真誠,十分熱情,父母和老人 對子 孫的無限愛。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綉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牽著親人的手圍坐一桌感受端午的滋味,凝神品味節日的氣息。
端午節作文700字4
端午節快要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還是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但是今天的端午節,更多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就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為了不讓魚蛟蝦蟹吃屈原的遺體。在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屈原的故事。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中原大地以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為雄,它們各國之間為爭奪土地,使中原大地戰火連天。當時,屈原是楚國的左徒官,他勸楚懷王要仁治,不要聽信小人讒言,可懷王不但不聽,還聽信讒言革職屈原。悲憤痛心的屈原,便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離騷》和《天問》。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面對國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卻無能為力,於是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長江東邊的汨羅江。聞訊趕來的楚國百姓紛紛劃船,到江中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魚蛟蝦蟹,讓它們不要啃吃屈原的屍體。兩千多年過去了,但詩人屈原的形象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間。如今,每到農歷五月初五,人們就要劃龍舟,吃粽子,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
當然,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葉、戴香包、賽龍舟。我們這兒除了上述的這些,還有送綠豆糕、吃綠豆糕的習慣。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端午節作文700字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准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鍾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作文700字6
端午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在那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粽子扔在汨羅江里,為了防止屈原的身體被侵蝕,另外,人們在河上賽龍舟,各式各樣的活動,分外的熱鬧。
今年的端午節也是不例外,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迎接端午節的到來。我們家呢,奶奶早早地起床,收拾了一番,便到河邊去打仍沾有露水的艾葉,我也瞎湊合,幫忙燒水,等奶奶打好了一大捆的艾葉回來,便直接放到熱騰騰的水裡,繼續燒,等著燒開,艾葉的香味在水蒸汽的氤氳下,散開了,滿屋子淡淡的清香,甚是舒爽。
就這樣,艾葉出鍋了,晾了片刻,奶奶便開始修剪艾葉頂端折斷口,修剪完畢,終於開始包粽子了,我在一邊看著,奶奶挑選四片艾葉,兩片墊底,兩片加固,雙手將它們圈成圓錐形,一手捏著,一手去舀事先准備好的糯米,再加一顆我最愛吃的大紅棗,手抖一抖,讓米分布均勻,用多出的艾葉蓋住,包緊,一個粽子就這么包好了。我在一邊看的手癢癢,也想試試,奶奶欣慰地笑了: 「難得你有這樣的心啊,現在會包粽子的人越來越少了,都買現成的,哪有自己包的好吃啊。」說著,奶奶便教我如何選取艾葉,如何包紮,手勁使多大,不包不知道,包好一個粽子學問多著呢!
粽子包好了便可以下鍋了,經過兩個多小時,香噴噴的粽子便出鍋了,嘗一口,黏而不膩,甚是爽口。每年端午,「倔強」的奶奶都會親自包粽子,爸媽怕她麻煩,讓直接去超市買,奶奶一直都不願意,在她眼裡,這是一個傳統,傳統怎可丟棄?
在過去,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舉辦活動,包粽子,賽龍舟等等,一起來歡度傳統節日,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似乎都慢慢開始淡忘傳統,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進步,機械生產越來越普遍,包粽子也變的機械化,越來越少的人親自包粽子,都直接去超市裡買現成的,似乎已經忘記了包粽子本身的意義。包粽子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在這背後,值得我們去思考。
現在,韓國把端午節列為自己國家的非物質 文化 遺產,國人憤恨同時,也應該思考 反思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傳統是財富,我們應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虔誠地繼承和發揚。
每年端午節,我都只吃奶奶親手包的粽子,它有一種別樣的味道。
端午節作文700字7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來源和獨特的傳統風俗。我要說的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端午節的名稱有很多,比如: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屈原日……
在我們宜昌秭歸,古代有一個名人,他叫屈原。據說,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憂憤投江自盡。楚國百姓懷念這位為人清正的大夫,於是將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屍身。後世延續為傳統,漸漸演化為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一個是吃粽子,另一個就是賽龍舟。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先採回一些蘆葦葉,洗凈,准備包粽子用。把糯米,還有這些葉子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糥米放進葉子里,也可以放些紅棗等,包成三角形,再用棉線從粽子底部起,呈十字形捆包起來,捆好不散開就行。最後將粽子放入鍋里煮一個小/時左右即可。每年的端午節我們家都會吃粽子,粽子非常好吃,不等解開繩子,剝開葉子就會聞到香甜可口的棕子香味,嘴饞的人連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看著那噴香的紅棗粽子,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棕子。
端午節不僅會吃香噴噴的粽子,還會劃龍舟呢。
雖然我沒親眼看見劃龍舟是怎麼進行的,但是我聽奶奶和其他人說過。劃龍舟是因為屈原投江死去,楚國人捨不得他,所以就有許多人爭先恐後地劃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他,借劃龍舟驅散江中魚。
劃龍舟是一條龍船上整齊地坐著兩隊人,有一人坐在最前面,他有節奏地打著鼓,許多身體強健的壯漢,拿著木槳一齊有規律地劃著船。只有每個人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才能得到第一,相反如果不夠協調,那龍船就走不動!
中國的地方民俗就如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上面畫有屈原、唐東傑布,還有那嫦娥仙子,正是有了他們,我們的歷史畫卷才會如此豐富,生活也才會如此多姿多彩。
端午節作文700字8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關於端午的種種 傳說 ,又再現腦海。望向湖畔,憶起楚國一代偉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關於屈原,連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能夠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國家滅亡,投至泊羅江。上歷史課,說屈原大無畏,擁有大膽質疑的理性精神,屢次勸說楚王莫信秦。可提議不被認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間,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傳屈原投江前遇一漁夫,漁夫驚訝:「子非三閭大夫也?」可想當時屈原苦笑,淺淺搖頭。遇問之為何落得如此田地時,無奈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夫反問:「何不與世推移?」屈原不從,大嘆:「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塵埃乎?」至此稍覺屈原似乎太過自負,而且暗想屈原也傻,為何不看大局之勢而行,非得自尋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沒柴,日後再細想怎樣挽局不好嗎?
關於疑問,自看前人評價屈大夫,至王逸嘆:「膺忠貞之質,體清潔之性,直如石砥,顏如丹青;進不隱其謀,退不顧其命,此誠絕世之行,俊彥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苦心。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五月初五,泊羅江畔一聲水響,既而化為寧靜。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為何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但一直不見屍體,於是後人為寄哀思,於此日盪舟之上,投擲米團,免遭魚蝦攻其身。
細想屈原投江時,又是怎樣一種情懷?是心中大釋?還是含悔而死?想到漁夫走時的莞爾笑歌環繞江前,便明屈原帶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離。他笑嘆今朝,笑看釋懷。不與多言,只以《離騷》獻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將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離騷,讓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歷史長河中不過紅塵一瞬,兩千多年的歲月也是轉眼即逝。盡管大江東去,暮往朝來,那眾人皆醉我獨醒,不允世俗塵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終將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釋懷一切,淡然一切。
粽葉飄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際,屈原仍在。滄浪之水,或清或濁,難以明確。只能遂去,不再復言。
端午節作文700字9
盼呀!盼呀!終於盼到了我們村一年一度的賽龍舟了。
農歷五月初六是家鄉的龍舟節。我剛吃過粽子,就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來到潢涌河邊看賽龍舟。河兩岸人山人海。
下午2時,比賽開始了,龍舟隨著鞭炮聲起,來自各村的12條龍舟一字排開。鑼鼓聲霎時震耳欲聾。河兩岸頓時沸騰起來,升空的氣球、迎接的綵船、劃過的龍船……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你們看呀!那些龍舟多麼威風呀!像凱旋歸來的勝利者。撓手們分別穿著紅短衣、藍短衣、黃短衣、白短衣、青短衣……頭上綁了塊白布,上面寫了幾個字——「奮斗!奮斗!努力奮斗!戰勝困難!」他們如同軍隊一樣威風。比賽到了緊要關頭,人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突然,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下二村加油!下二村加油!」的吶喊聲,我放眼看去,原來是下二村旗子的紅隊落後了,在觀眾的的支持下,撓手們更沉著了,拚命地劃著,下二村龍船,迎著洶涌澎湃的浪花,「踏著」乘風破浪的強風,在潢涌大河上劃出一條長長的水紋,沖上了前頭, 其它 龍船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你追我趕。最後,下二村龍船一舉奪冠。隊員們團結合作的精神鼓舞廣大群眾。
據說,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楚國大詩人——屈原的:屈原生活在春秋時代的戰國時期,那時,七個皇帝各鎮守一方,分別是:楚國、燕國、秦國、魯國、齊國、魏國、趙國。其中,北方的秦國最為強大,虎視眈眈地想吞並其它六國,想成為中華民族的霸王,屈原推兼楚國與齊國合並攻擊秦國,但是,昏庸的楚王不但不聽的屈原勸告,還把屈原逐出楚國。最後,楚國被秦國消亡了。屈原不任心看見楚國人民流離失所,就在農歷五月初五胸中抱著沉甸甸的大石頭跳到舊羅江自盡了。楚國人民聽到這個消息後難以置信,紛紛劃著小船去救他,又害怕舊羅江中小魚傷害屈原的屍骨,所以,楚國人民用小竹筒裝滿糯米飯菜,希望江中小魚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骨而吃楚國人民做的糯米飯菜。故事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賽龍舟需要隊員們同心協力、奮力拚搏才能劃得快,它宏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也發揚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好精神。
端午節作文700字10
從記事起,端午節對我來說就沒什麼特別的印象,因為包括我們家在內的很多塗嶺人是不過這個節的。我們這里既沒有什麼賽龍舟,也沒有祭屈原吃棕子等習俗。當然了,包棕子吃棕子是有的,但不是五月初五,而是七月十五。記得小時候,農歷的七月份是我們很期盼的日子,因為七月初七我們可以吃糯米做成的各種果,而七月十五算是大節了,各家各戶殺雞宰鴨,並提前一兩天包棕子吃棕子,可熱鬧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習俗變得可有可無了。
今年的端午節,國家規定放假一天,很多人也開始重視這個節日了。在老公的提議下,我們一家人在周六這天決定動身回老家過端午節。本來三小時左右的路程卻因為下雨和修路又延遲了一個多小時,很少暈車的我終於嘗到了那種頭暈目眩、想吐又吐不出來的感覺,真是太痛苦了!還好,當車子駛入永春境內時,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我看到沿塗的人家雖然稀疏,但大家都在忙著包棕子,一串串,一個個,讓人垂涎欲滴。那細嫩的竹葉彷彿散發著陣陣醉人的幽香,吸引著每一個外出闖盪歸心似箭的人兒……
終於到家了,家裡人都很高興,在鄰鄉工作的小叔一家也冒雨趕了回來。公公婆婆端上了熱騰騰的白鴨湯,還不時地說:「今天吃白鴨,明天早上吃豬肚,明天中午燉鵝肉,後天有青蛙和竹鼠(跟兔子有點像,但耳朵像老鼠)。」我聽得一楞一楞的,心裡很感動,但第二天吃完鵝肉後,我看到鴨子就有點後怕了。
周日晚上,婆婆聽說我們家沒有包棕子,硬是弄來糯米和竹葉,要再包一些送給我媽吃。於是,我也躍躍欲試,想動手幫上一把。三姨和四姨邊包邊示範著,可我學不來,因為竹葉太小了又很滑,米要塞得很硬實,包好後又要用繩子捆得非常牢固。沒包幾個,她們的手都痛了起來,而我也理所當然地被「趕」去洗碗了。看來,棕子看起來小巧玲瓏,吃起來又Q又爽口,但包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
回家時,我提了一大袋棕子回來,放了些在我媽那兒,其餘的就「貢獻」在辦公室,大夥兒也瓜分得差不多了,雖然沒有了剛出爐的新鮮口感,但至少這個端午節沒白過!
端午節作文700字十篇相關 文章 :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大全
★ 端午節作文700字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優秀範文
★ 端午的話題作文700字5篇
★ 初中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 端午節作文700字大全
★ 快樂的端午節作文700字精選
★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
★ 優秀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 端午節700字作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7、關於端午節的作文!700字左右!
端午節紀念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熏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盡管端午節年年過,但是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卻不甚清楚,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一,紀念屈原說。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
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濤神說。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三,龍的節日說。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四,惡日說。據《史記》記載,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遺棄田文,理由是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東漢《風俗通義》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說法。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桔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說。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競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名著《歲華紀而》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夏。」也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看來,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8、有關於各地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作文700字
給你幾篇參考一下,自己修改
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始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我們中國真不愧是一個文明古國,一個端午節都有如此深厚的意義。
2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說說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著糯米和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里彷彿鑲著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著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望採納,O(∩_∩)O謝謝
9、廣西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廣西端午節的風俗作文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龍舟飛渡時,我校學生已經將傳統節日作為自己學習、生活中一項喜愛的活動。下面是關於廣西的端午節的風俗作文,希望大家認真學習!
壯族端午節渡河公傳說
之一:相傳在遠古時代,天地遭遇大荒洪,整個世界一片汪洋。只有一對男女抱住一個神奇的大南瓜飄浮在水面而免幸遇難。洪水過後,整個世界的人類只剩下了這對男女,他們上岸後,兩人重新開始生活,繁衍了人類。後來的現代人,將這兩人奉為人類的始祖先。這個版本目前算是比較官方的版本,許多外地慕名「渡河公」活動的人都對這個故事較為知曉。
之二:是源於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原因是紀念屈原的說法在時間與渡河的方式上都和渡河公有著驚人的吻合。於是,經過當地居民的口頭流傳,在端午節在河上渡河公是為了紀念落水身亡的愛國詩人。這個版本在廣西上林縣三里鎮以內流傳較廣。
之三:這個版本比較少見,甚至三里人也很少有知曉的。這個傳說是結合了盤古與歷史故事合加工而成的。在遠古時代混沌破後生出雷神、海龍王、布洛陀三兄弟。後來雷神和壯族的一個祖先布伯打仗,雷神被布伯捉住關在雞籠里,要到街上買刀殺雷神。布伯走之前,交待他的一對子女,即盤古兄妹,要求盤古兄妹不能給雷神任何含有水的東西,否則雷神就會恢復功力飛天。布伯走後,雷神欺騙盤古兄妹以討水喝,被盤古兄妹以父親不答應為理由拒絕。接著雷神又向盤古兄妹討豬食,被以豬食含水拒絕。最後雷神向盤古兄妹討得稻草,吸了旁邊的一灘水。功力恢復後,就掙開雞籠出來了。雷神臨走之前,撥下一顆門牙給盤古兄妹,讓其拿去種,所得之物能救其性命。雷公走後,盤古兄妹就種下雷神的牙齒,卻長出來一個葫蘆。雷神上天後,為了報復布伯,水淹壯族大地。淹到一半的時候,雷神從天上伸下一隻腳探看水的深度,給布伯一刀砍斷了。雷神只得砍下一隻雞腳裝上。所以,現在的壯族廟宇里,雷神的形象是這樣的:一隻腳是雞腳,只有一顆門牙。在師公舞中的雷神舞里,雷神也一直重復一個單腳跳的動作,也是源於這個傳說。這次水淹壯族大地,壯族先民大都死去,而盤古兄妹躲進了那個大葫蘆,逃過這一劫。經過民間的口頭流傳和改變之後,這對盤古兄妹抱著的'大葫蘆就變為了象徵著財富的金色大南瓜。
壯族端午節的習俗「渡河公」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廣西上林的三里鎮一帶,卻有著另一番的熱鬧,家家戶戶齊聚清清的小河邊歡度當地的民間民俗活動「渡河公」節,原叫渡渡河公,按三里話的說法又叫做「渡渡河公」。該民俗形成於明朝,至今有四百年的歷史 。
每年農歷的這一個傍晚,男女老少們都自發湧向三里南邊的小河--匯水河。在一東一西河溪流相交匯的匯水橋畔舉行重大的「渡河公」活動。每年農歷五月初一,三里鎮一帶的姑娘們聚集在一起,唱著山歌,製作「渡河公」。
直到現在,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傍晚,在清水河畔,村裡的男女老少依然一邊吟詠祈禱詞,一邊把做好的「渡河公」用紅或黃絲線懸掛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臍部位,因「香艾」有驅邪、壓驚、鎮痛的作用,可保護孩童安康。或者把"渡河公"和棕子放在一艘小船上,點上紅蠟燭,沿河漂流,讓點點河燈帶走歲月的不幸和憂傷,村民們一起祈禱:家人幸福安康、祖國繁榮昌盛。
渡河公雛形的模樣是無臉、黑頭、無辮、四肢抱南瓜形狀。發展過程中無臉黑頭的渡河公被製作人加上了憨態可掬的笑,精巧的辮子,使「渡河公」有些陰黑的形象立刻變得靈動可愛起來。
製作渡河公是流傳在廣西上林縣三里鎮一帶的壯族民俗。渡河公是用多種彩布縫綉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裝束,小布人的懷中抱著一個金黃色的南瓜。
「渡河公」的製作為全手工製作,面料多為布料,「南瓜」用風乾的艾草,白芷,蒼術等多種中草葯填充,所以聞到「渡渡河公」里香艾散發出的淡淡清香,能讓人感到神清氣爽。人們製作「渡河公」,以此寄託思念祖先、普度生靈、保佑平安、免除災難的心願,祈禱未來風調雨順、富足安康。
拓展內容:廣西壯族端午節的風俗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大部分地區的壯族都過端午節。這一天壯族人民用糯米包成各式各樣的粽子,煮熟後自己食用,有的地方將一些投入江中,以祭奠詩人屈原的英靈。有的地方則有著各種各樣的規定,例如:這一天不吃肉,只吃涼粽子,表示對屈原的清孝;有的地方則當月不剃頭,以示孝敬等。有的把雄黃酒噴灑到房屋的四周,說是可以辟邪;有的則喝雄黃酒,或者用雄黃酒洗澡,表示消災;有的地區則用艾草、楓葉或茅草插在門口上,說是可以驅邪等等。而靠近江河邊的壯族,則舉行賽龍舟活動,他們用長竹筏做龍舟,在河面上進行比賽。
而居住在文山地區的一部分壯族在端午節這天則殺雞、宰鴨、魚等來祭奠偉大的屈大夫,就像祭奠自己的祖先一樣供奉。這一風俗已經持續了兩千多年,直到現在壯族人民一樣還在深深的緬懷著為國家、為民族而犧牲的屈大夫。
據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記載,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千秦,但遭到楚國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免了職,趕出了都城,而且還被流放到了沅、湘流域.在他流放的過程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國京都被強秦所破,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被外敵侵略,怒憤交加,心如刀割,與五月五日抱石投進汩羅江以身殉國.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們非常悲痛,都紛紛涌到汩羅江邊去憑吊屈大夫.漁夫們則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的打撈屈大夫的遺體,有位老人拿出為祭奠屈大夫准備的飯團和雞蛋等食物,扔進江里,說是為了讓水中的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為老醫師則拿出一壇黃酒倒在江里,說是讓葯酒葯暈了江中的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的身體.後來又為了怕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那端午節又與壯族有什麼關系呢?這我們還得從庄橋說起。首先,屈原和庄躥都是百越人,也就是我們今天壯族的祖先。公元前299年,庄躥因不把東地割讓給齊國而據地自治,屈原也因反對楚國割讓東地給齊國,被認為是庄躥的同謀,並遷怒了楚頃襄王,被辭官流放。盡管史料中並沒有庄躥和屈原有任何的直接聯系,但從屈原死後庄躥接受楚頃襄王的招安來看,庄躥是被屈原的思想影響了的。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楚國京都被秦國攻佔,屈原悲憤交加,抱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也因為屈原的愛國之心打動了庄躥回歸楚國,願意接受楚頃襄王的招安,誓死保衛楚國。
垂沙戰役後,庄躥據東地反楚自治,與楚為敵,屈原是楚人,非常懷念之前的團結局面,垂沙之戰,使楚國四分五裂,這是屈原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面,所以屈原才因「忌諱」而不寫庄躥反楚自治之事。屈原在晚年之所以顛沛流離於沅、湘流域,把全身心投入到國家的社稷之中。但到了最後換回的卻是國家的四分五裂,國破家亡。屈原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打動了庄躥的愛國之心,救國之情。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屈原以身殉國後庄橋接受楚頃襄王的招安。
根據史書的記載,楚頃襄王一十九年(公元前276年),時值戰國中晚期,庄躥到達滇池地區,在庄躥與秦爭奪楚巴、黔中郡時,道路被秦所斷,只有率眾返回滇池故地,滅掉夜郎國,然後王滇,建立滇國,開始了其統治滇池地區的歷史。
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征服滇國,設置益州郡,後來因滇國內多次發生內訌,末代滇王被殺。句町國戰勝滇國,大部分的滇國民眾成為戰利品或者戰俘,被-迫南遷,一部分到達廣西西部一帶,有一部分則到達雲南文山等地區,與當地的土著居民融合或生活在一起,成為了現在壯族的祖先。
現在端午節已經被聯合國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做為百越族的後裔,在感到欣慰的同時,我們有著更沉重的責任去發揚和繼承端午文化和百越文化,讓壯族的後代子孫都要記住我們的祖先所留給我們的一切!
;10、端午節習俗的作文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裡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劃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寫端午節習俗的作文二:端午節的習俗(414字)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裡念念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後,再把那一?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