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的風俗
1、求200字風俗習慣的資料 我老家在濟寧泗水
飲茶之風傳至濟寧,當在京杭大運河貫穿濟寧的明代。濟寧雄踞運河中部的地理優勢,在吸引南北各地商賈、手工業者經營的同時,也納進他們的飲茶之風。
濟寧人飲茶,大約是受南方人的影響,喜歡喝青茶,這在喜歡喝花茶的北方地區是較特別的。且很講究,有「夏喝龍井,冬喝大方,不冷不熱喝旗槍」的習俗。除在家一日三茶的習俗外,還特別喜歡去茶館品茶、喝茶,濟寧人稱「泡茶館」,飲茶到了「泡」的程度,可見飲茶嗜好之深。
舊時,濟寧茶館星羅棋布,飲茶風盛有「小北京」之稱。濟寧人在茶館飲茶,有五樣講究。一是茶葉,茶葉分三六九等,林林總總,各有千秋。濟寧人喜歡喝杭州龍井、旗槍、四川蒙頂茶、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二是茶具,由茶碗、茶蓋、茶托盤三件組成,這茶碗是主件,茶蓋是配件,講究一點的茶蓋上都燒有草體「可以清心也」的迴文題款,五字等距離排列於茶蓋上方,隨便從哪個字起頭都可成文:「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茶托盤是附件,通常是銅質且帶荷葉邊。其功用是保證茶碗穩定,端茶碗呷飲以免燙手。三是茶壺,大凡講究一點的茶館都是用銅壺。四是水,俗話講「龍井茶、虎跑水」、「蒙頂山上茶,揚子江中水」。濟寧茶館則多用運河水,有的用井水。五是桌椅,竹製桌椅,既是用品又是工藝品,椅子有靠背,講究一點的用帶扶手的「太師椅」,這是適應休閑時來茶館伸展四肢的茶客需要。
摻茶師,濟寧地方叫「茶堂倌」。他是茶館的靈魂,來客要招呼、找座位,來回穿梭向碗里續水,茶堂倌練就一手絕活,一手提壺滴水不灑,一手拿十來件成套茶具四平八穩,到桌前先將茶托盤撒向桌面,茶托盤恰到好處停放在茶客的面前,再依次放好茶碗,離桌面一兩尺,一條白色水柱沖向茶碗,滴水不漏,堪稱技藝精湛也。
最具文化特色的,要算茶館的票友唱戲、作書場。唱戲,茶客自備樂器,茶客借機消遣;書場,是茶館邀請書藝人來茶館,泡茶館的茶客隨意給錢,如此,能招徠更多的茶客,茶客也是只有在這里才能不用買票聽「白戲」。「大興樓」茶館以集聚京劇票友稱著,由於店主酷愛京劇,茶館也就成了票友之家。票友中回族居多,甚至父子相傳,因此姓沙的鼓打得好,姓李的鑼敲得好,胡琴屬邊姓拉的好,故而在票友中有「沙鼓、李鑼、邊胡琴」之說,水平都相當高。過去凡知名演員來濟寧唱戲,都要到「大興樓」拜客,後來有不少票友「下海」成了專業演員。過去曲藝人大都是撂地攤賣藝,能有本錢建棚的寥若晨星,以後濟寧陸續建了不少專門接納唱書藝人的茶館,如「萬花春茶社」接納了孩子鼓、墜子;「盛記茶館」為山東琴書提供場地;「玉仙亭」有八角鼓演出。這樣,藝人、茶館相互扶持,充實了濟寧茶館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有的茶館還備有象棋、圍棋、紙牌,供茶客消遣。
濟寧人對飲茶一直鍾愛有加,後越來越濃,運河西岸,城內街巷,既有適合大眾的傳統式茶館,又新建了裝飾典雅、刻意仿古的茶樓,為濟寧營造了一個繼承傳統又兼收並蓄的泡茶館文化氛圍。
2、濟寧民俗風情有哪些?
濟寧民俗風情有很多,比如祭孔大典、旱船、漁鼓戲、二人斗、漁嫁婚俗、梁山國際水滸武術節、鄒城嶧山二月二古廟會、微山湖荷花節、泗水桃花節等。
3、中國哪些地方有過半年的習俗
半年節的習俗
半年節 -習俗 半年節
佳山塢「半年節」歷經八百多年。
「半年節」的習俗,最早主要是福建閩南地區的漳州人和泉洲籍的同安人所過的節日。歷書上把一年分為十二個月,自農歷元月到六月剛好半年,這個節日主要是慶祝農作的豐收,民眾為了感謝天地神明與祖先的默默庇佑,使得該時節能有農碩的農作收成,生活飲食無虞 ,因而准備應節的供品祭祀而來。在台灣早期的漳州籍、同安籍人士,仍保留吃「半年圓」的習俗。先將湯圓和牲禮祭拜神明及先祖,以示謝恩之意,然後全家才共同食用,也是象徵團圓的美意,所半年節又稱半年圓。後來這個習俗在台灣很多地區流行起來。
由於半年節多在農歷六月初一或十五祭拜,正逢漢族民間每月初一、十五拜土地公犒將的日子,所以一般多在當天准備牲禮等祭品、和半年圓一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默默庇護。
半年節
「半年節」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
說起「半年節」,話就得拉長一點。筆者所知,在蕭山,除了樓塔鎮佳山塢村保留這一傳統習俗之外,與其相隔百步的毋嶺村也有過「半年節」的習慣,過節內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惟有不同的是時間,佳山塢村是農歷六月十四,而毋嶺村則是農歷六月初一。據說,在蕭山周邊諸暨、富陽等地一些鄉村,也在沿襲「過半年」的風俗。另外,假如放眼全國,就會驚奇地發現在福建、廣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也有歡度「半年節」的傳統習俗。當然,過節的時間、形式、內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福建漳州的「半年節」是農歷六月十五。在閩南農村一直保持吃「半年圓」的習俗。這種圓丸只有「冬至圓」的一半大,不帶湯,多染成朱紅色。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添上豐盛的菜餚,合家進行半年「小圍爐」。
漳州的「半年節」風俗始自明代。十五世紀明朝中葉,漳州月港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一個港口,市鎮繁華,倭寇海賊伺機騷擾,尤其是夏糧收成後,賊船常偷偷靠岸,突然襲擊,見人便殺,見物便搶。於是,人們就安排在農歷六月十五,提前過「小年」,蒸些小圓丸祈求神明保佑平安。有些家庭主婦在盤碟上將圓丸疊成山狀,並在頂端放上一顆帶殼的龍眼乾。這「桂圓」寄託著主人「富貴」、「團圓」的願望。
中元節
湖南益陽有個「中元節」,時間則是農歷六月初六,簡稱六月六,為「天貺節」。始於北宋真宗年間(998-1022),「天貺」即「天賜」之意。真宗以第二次降「天書」至各地之六月六日定為「天貺節」,並於岱廟修築「天貺殿」。湖南各地,特別是洞庭湖地區的人們將此日當作「嘗新節」或「半年節」。是日,人們常以七線禾穗置於飯上蒸熟,首先敬祖宗,然後給家狗嘗食,最後人們自己吃。以示不忘祖先賜福,不忘天狗從天宮偷來稻種撒播人間之恩德。傳說南宋初年,洞庭湖地區農民起義首領楊么是在六月六生日。這天,特意歇戰,洗曬戰袍。在七仙湖區,有「六月六,曬紅綠」、「人曬衣裳龍曬袍」之說。後來,在六月六這天,各地人民都有翻曬衣被和書籍的習慣。從此,寺廟祠堂也有翻曬經譜之習俗,故又稱「曬譜節」。是日,人們還有洗澡、洗衣等清理個人衛生的習慣,並流傳至今。
廣西龍勝紅瑤是瑤族的分支之一,泗水是紅瑤聚居的鄉。那裡除了春節,紅瑤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半年節」。農歷七月十四,莊稼成熟了,而一年的收獲也有了一半,自然要熱烈慶賀一番,「半年節」由此而來。「半年節」那天,除了備有美酒佳餚宴請賓朋好友,還要舉行一項傳統的活動——「打旗公」。「打旗公」原為紀念清末泗水紅瑤起義民族英雄的一項活動,後演變為一種祭祀祖先、保平安、慶豐收的傳統活動,現今也成為紅瑤人民一項傳統體育項目。
半年節
廣西資源縣五排地區「六月六」。從資源縣城向西南方向,沿途60多公里,設有車田、兩水兩個苗族鄉和河口瑤族鄉。歷史上,這三個鄉統稱「五排」。在五排這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眾多的傳統節日中,「六月六」算得上是一個僅次於春節的隆重節日。
六月六日這天,凡是新近二三年中嫁出去的女兒,夫妻雙雙都要到女方家裡過節,已經訂婚,還未結婚的男方,也要去未來的岳丈家過節。既然要去過節,就要「送節」,即送節日禮品。送節的禮品包括雞、鴨或新鮮的豬肉、糖、酒,但不可或缺的禮品是粽子。因此,在五排地區,最能反映「半年節」氣氛的,就是六月初五「家家戶戶包粽粑忙」的情景。在六月初五下午,走入五排村村寨寨,撲鼻而來的是家家戶戶散發出來的粽子香味。
六月初六。清晨,村村寨寨殺豬的叫喊聲此起彼落。之後,家家戶戶你一串,我一串買回豬肉。上午,通往各村的山道上,一對對身著盛裝的小兩口,手提雞鴨,肩挑粽子,雙雙送節把娘家還;間或會看到打扮標標志志的後生,隻身躲躲閃閃走在山路上,禮品遮遮掩掩裝在提袋裡,前去送節——孝順未來的「泰山大人」。遠遠地,後生心中的「西施」早已倚門偷覷,望眼欲穿,企盼「阿哥」的到來。中午後,家家殺雞宰鴨,酥炸蒸炒,准備豐盛的節日晚餐。節日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資源縣的五排苗鄉六月六,除了殺雞殺鴨、包粽粑之外,還有一項獨具特色的「洗龍身」、「曬龍袍」的地方土俗。這天,村村寨寨的年輕人和中年男女都要下河去洗澡。據傳統習俗說,這天下河洗澡就如洗了龍身。龍身護體,一年都會消災免難,祛病驅邪,保身心健康,一年平安。這天,小溪、河溝一片喧嘩,洗澡人的歡笑聲、喧嘩聲,把山雀驚得難以在山麓棲息。
4、我想知道泗水聖水峪鄉定婚風俗,分幾步,許親定婚是不是分兩次?謝謝大家
明媒正娶婚——定婚 根據事先商定男方給女方送清禮物之後,兩家請來本部落的喇嘛,為新郎、新娘算卦決定結婚的良辰吉日...然後,不管春、夏、秋、冬,下雨、落雪,都風雨無阻,意思是上天和佛爺的旨意,誰都不得違抗。所謂的訂婚無非是一種當地的習俗,就是因為某些原因暫時還不想去或還拿不... 訂婚男女雙方要准備些什麼? 結婚跟訂婚意義一樣嗎?? 訂婚意義著什麼啊...男女方締結婚約的行為,稱為訂婚或定婚。訂婚也不是法律行為,不具有法律效力.
5、濟寧民俗風情有哪些?
濟寧其實在我們山東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城市,這里不但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更有很多有趣的民俗!
濟寧雖然歷史悠久,但在南北朝時期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濟寧原為不起眼的濟州,治於巨野。1150年巨野水災,才移濟州在現在的地方。元滅金後,巨野水患頻繁,世祖八年(1271年)升濟州為府治,因濟水南會泗、北會汶,州居其中而獲濟水之寧,故名「濟寧府」。此時的濟寧,雖為府治,但名聲平平,一般城鎮而已。元代至元年間,途經濟寧的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為濟寧的崛起帶來生機,平平濟寧由此而逐步走上繁榮昌盛之路。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長約18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她與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世界,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標志和象徵。
大運河的貫通,為沿運地區城鎮的形成和興起創造了優越的自然和社會條件,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聚集,在此基礎上,濟寧城迅速崛起。濟寧地處大運河中段,是京杭運河重要的交通樞紐和水旱碼頭。經運河南可達江淮,北可抵京畿,為南北傳輸要地。被稱為河漕「要害之沖」和「咽喉」之區。
元、明、清三代繁盛一時的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碼頭城鎮,如山東地段的德州、臨清、聊城(東昌)、濟寧等,受南北漕運影響,風俗與山東其它地區多有不同。這些城鎮中大多都有一個竹竿巷,集中了江南常見的竹編店鋪,街面上開設的茶館,其鋪面格局,賣茶、飲茶大致相同。濟寧的玉堂醬園由蘇州沿運河遷入,其產品至今保持著江南風格,並且仍用"姑蘇老店"的招牌。
"江北小蘇州」之號自此名揚天下,濟寧成為名副其實的魯西南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最能體現濟寧民居風貌的就是竹竿巷以及與它相聯接的幾條街道。
它沒有北方四合院的矜持,也沒有江南粉壁飛檐的輕柔,卻又摘取北方幾分穩重和南方的幾分靈巧,這就是濟寧建築文化特色。「江北小蘇州」正是恰如其分的評價。
濟寧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閣、七十二衙門之稱,城區內歷史文物,名勝古跡星羅棋布,分布城關各處,自運河暢通後,伴隨著商業的興旺發達,宗教文化也相繼滲入,更兼清康熙、乾隆屢次南巡,幾度駐蹕濟寧,給濟寧留下了許多與名人、勝跡相關的地名民謠。
濟寧民間有名句俗語:「生在蘇州,玩在杭州,穿在廣州,吃在濟寧州」。濟寧的吃出名是由於其地理環境決定的。濟寧臨河濱湖,水產豐富,濟寧人利用這些天時地利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飯菜名吃,清末民初,濟寧的飯店酒家遍布大街小巷,從高檔的魚翅全席到風味可口的包子、火燒等一應俱全,有的雖經營一種食品,卻是做工精細,風味獨特,頗受人們的青睞。濟寧市民廣為流傳的就是對這些飯菜小吃的評價。清代經營飲食者已達600多戶,其中經營麵食及各式小吃的有500戶,菜館逾百戶,較大的就有10多家。
因地處水鄉,所以濟寧廚師的拿手菜多是湖鮮、水產;因運河南北商旅雲集,所以菜品兼取南北風味。濟寧菜大大豐富了魯菜系統。
濟寧是魯菜的發源地之一,地方小吃種類繁多,特色鮮明。尤其是孔府菜、孔府糕點和微山湖全魚宴等地方飲食,在海內外具有較高的聲譽,是不可不嘗的美味佳餚。
濟寧小吃在歷史上就是熱點之一。濟寧人多經商,早晨應酬開市,來不及做早點,人們便多有上街買早點的習慣,至今此風猶存。生意人和手工業者又常熬夜,所以夜宵也多。加上運河船隊停滯時間長,做飯不便,街頭小吃就興隆起來。
有一首順口溜可以說基本概括了濟寧餐飲業的菜譜。
豬肝子,羊肚子,
燒雞燒鵝燒鴨子,
炒雞絲,炒肉絲,
鴨絲、牛絲、核桃絲,
白汆丸子干炸魚,
米粉肉,糖溜魚,
干爛肉絲汪蝦仁。
濟寧小吃在歷史上就是熱點之一。濟寧人多經商,早晨應酬開市,來不及做早點,人們便多有上街買早點的習慣,至今此風猶存。生意人和手工業者又常熬夜,所以夜宵也多。加上運河船隊停滯時間長,做飯不便,街頭小吃就興隆起來。孔府菜的基礎也是濟寧菜,但因經常接待皇族貴賓,所以孔府菜又吸收了不少宮廷菜的華貴。講究色、香、味、形、器、意、禮「三精」、「四美」,色、香、味不必解釋,「形」者,即造型美,現代術語叫做「雕塑感」;「器」者,杯盤碗盞要考究;「意」者,菜名要文雅吉祥又妙趣橫生;「禮」者,上菜順序及擺放位置規矩嚴格。微山湖全魚宴榮獲了"中華美食宴席特別獎"、"最佳宴席獎"。
來到微山湖,不能不嘗這里的全魚宴。它採用微山湖所產鮮魚,講究清湯和奶湯調制,注重酸、甜、麻、辣、鹹味的搭配。「霸王別姬」、「鯉魚跳龍門」等是代表。
聽說微山湖上的「全魚宴」中,最香也最朴實無華的一道菜就是「燉小魚」。漁民將新捕上來的拃把長的小魚三下五除二地刺凈,在湖水中快速涮洗一下扔進鍋里,只略放油鹽,別的香料都不加,那鮮嫩的滋味就足以饞掉人的下巴了。
微山湖,由微子而得名。微子是殷紂王的庶兄。紂王無道,微子數諫不聽,憤而出走,死後葬於微山島。湖泊形成後,依山取名為微山湖。
游覽微山湖的最佳時間是每年陰歷7月至9月,這時萬畝荷花盛開,遊人可乘船湖上賞荷。
6、濟寧泗水我的家鄉的習俗寫一篇作文
在我們這個民族,有許多的節日,而我們小孩總想著過節,因為,每逢過節,學校就會放假,雖然作業比平時多一點,但還是有閑暇、玩耍的時間。
我喜歡過節,最喜歡過中秋節,尤其是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八月中秋,正是收獲的季節,我們就可以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在我們這里可好了,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和奶奶就會給我們包月餅吃,因為,中秋節是要吃月餅、賞月的。媽媽和奶奶坐下的月餅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餅你別看錶面上像是大餅,但上面的圖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來的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桂花瓣的圖案,不僅如此,還是用新鮮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紅糖或白糖,然後再加上點兒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乾什麼的。做出來的月餅,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考出來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會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都會讓你的口水垂涎三尺。
我喜歡過中秋節,在院子里,全家人為主桌子,吃著月餅,喝著桂花茶,賞著天上圓圓的月亮。有時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會來,我們就一邊賞月,一邊想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
雖然現在街市上有琳琅滿目的月餅,但我還是喜歡吃家裡的,因為吃著家裡的月餅,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過節,但我更喜歡咋家鄉的中秋節。因為中秋節代表團圓,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多麼好啊!
7、山東省各個地區有什麼大型活動和當地習俗.
1、青島糖球會:
青島糖球會在青島海雲庵舉辦,舉辦時間基本上從正月十六左右開始,歷時1周。主要舉辦地點海雲庵和海韻廣場、嘉禾路街心花園為中心輻射的周邊道路。
海雲庵在青島市北區,又稱「大士庵」,始建於明朝末年,正殿祀觀音大士,俗稱「老母廟」,青島建市後,廟前街道就叫海運街,曾是四方一處的商業中心。
四方一帶有工人也有漁民,海雲庵供奉的神很多,觀音以外還有關公、龍王、比干、魯班、太上老君等。舊時香火旺盛,往拜者多為漁民,因此定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日,即新年中第一個大潮日為廟會正日。
每逢廟會,香火更盛,同時廟前廟後多有唱戲、跑驢、踩高蹺、跑旱船等娛樂活動,飲食、玩具攤販也紛紛聚來,其中賣糖球(北京稱為「糖葫蘆」)的尤為眾多,用山楂、軟棗、山葯、桔寧等製成的糖球,紛紛上市,叫賣競爭,各呈特色。年久之後,群眾便稱海雲庵廟會為糖球會。
2、濰坊風箏節:
濰坊風箏節(會)每年4月的第三個周六在濰坊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是我國最早冠以」國際」並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大型地方節會。從1984年至今,已成功舉辦過三十三屆,其創立的「風箏牽線、文體搭台、經貿唱戲」的模式,被全國各地廣為借鑒。
濰坊,古稱「濰縣」,又名「鳶都」,特產有風箏、年畫等,馳名海內外。濰縣自古為北海名城,文風昌盛,科甲蟬聯,經濟繁榮。
乾隆年間曾有「南蘇州,北濰縣」的說法,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製作第一濰坊國際風箏節只「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真正開始興盛,走向民間卻是在明代。
到清朝中葉,濰坊開始出現專門從事風箏製作的民間藝人。在濰縣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風箏藝人扎制風箏,新穎好看,起飛高穩,遠近聞名。年年有民間或官辦的風箏賽會、連許多外地的風箏商販和風箏藝人也慕名而來。這便是濰坊風箏比賽起源於濰坊市區白浪河大集的雛形。
3、田橫祭海節:
田橫祭海節主要是漁民過的節日,發源於山東省田橫鎮周戈庄村的地方傳統民俗活動。具有500多年歷史。
經當地政府的精心策劃、包裝和推介,這個古老的節日已發展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知名的民俗節慶品牌,更是現代人心馳神往的狂歡大典,每年都吸引不計其數的中外遊客及中國各地的民俗、經濟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專家慕名前來。
祭海前一天,漁民們將海邊的龍王廟打掃一新,懸掛大紅燈籠,擺香爐、祭案,貼對聯,披紅掛彩。同時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扎松柏龍門,在其上懸掛匾額,掛滿彩燈,張貼大紅對聯。
各船船主忙著將彩旗獵獵的漁船開到村前海灣,船頭面向大海,一字排列,將漁具和網具擺放整齊,然後下錨定位,等待第二天正式舉行祭海儀式。
祭海儀式當天,漁民們以船為單位在龍王廟前的海灘上開始擺供。一束束用竹竿綁紮成的幾米高的「站纓」迎風而立,一張張供桌上擺滿了麵塑聖蟲、壽桃、魚、各類糖果、點心等,桌前的紅漆矮桌上,一頭頭黑毛公豬昂首向前,一隻只大紅公雞精神抖擻。
漁民們將要焚燒的黃裱紙整理好,擺好香爐,將上千掛紅彤彤的鞭炮升上高空。
4、泰安東岳會廟會:
泰岳廟會始於唐末,興於宋,鼎盛於明清,經久不衰,集宗教、民俗、民間藝術和商貿活動於一體的中國民俗文化盛會。
泰東岳泰山為五嶽之首,是佛道並存的神山。泰山腳下的岱廟,供奉著泰山神--東岳大帝。
傳說夏歷三月二十八日為泰山神生日,歷代帝王多於這天在岱廟舉行封禪大典。帝王的慶典活動、佛道的宗教活動以及民眾的朝山進香活動,在岱廟一帶形成了以貿易活動和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東岳廟會。
民國年間,每年廟會期,善男信女遠道而來朝山進香者不絕於途,山中居民多出售香蠟紙錁,生意最盛。沿途乞丐甚多。
建國後,廟會轉化為物資交流大會,「文化大革命」中中斷。
1986年泰安市恢復了泰山廟會,地點改在泰山環山路上,以紅門、王母池為中心。新的廟會保留了傳統廟會的一些內容,又充實了新的內容和新的特色,集游、玩、吃、樂、經濟貿易於一體,規模和影響在逐年擴大。
5、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是山東省菏澤市一項重大旅遊節慶活動,是由菏澤市人民政府主辦,每屆花會都舉辦大批的經貿文化活動。
自1992年起每年4月中旬舉行,為期20天,至2017年4月15日已成功舉辦二十六屆,累計共接待中外遊客3000多萬人次,有570多位中央、國家部委的領導人到菏澤視察。
「菏澤國際牡丹花會」為中國著名牡丹旅遊節慶之一,近年來,曾榮獲「全國花卉類節慶十強活動」、「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展會」等稱號,菏澤市也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優秀節慶城市」等榮譽稱號。
通過舉辦牡丹花會,不僅提高了菏澤牡丹的知名度,使菏澤成為享譽全國的「中國牡丹城」,而且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動了菏澤經濟社會全面發展。2012年3月菏澤正式被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中國牡丹之都」。
花會的宗旨是「以花為媒、廣交朋友、文化搭台、經貿唱戲、開發旅遊、振興經濟」,充分體現菏澤「牡丹之鄉」的特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島糖球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濰坊風箏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橫祭海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泰安東岳會廟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菏澤國際牡丹花會
8、2011 泗水縣定親風俗
一般農村定親一萬一,外加買三金,有的也不買。泗水城裡少點,分人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