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風俗四川
1、四川的風俗是什麼?
四川:「羌年節」
羌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現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壩州境內的茂縣、汶川、理縣以及松潘部分地區。
羌年節於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按民間習俗,過羌年時還願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盤業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團圓飯、喝咂灑、跳莎朗,直到盡歡而散。整個活動儀式由「許」主持,咂酒則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開壇。節日期間親朋好友可互道祝賀,相互迎請。
四川客家春節習俗
客家人的不斷遷徙,使他們對故土更為留戀。對家鄉山水、習俗的懷念使他們緊緊地團結起來,戰勝了一次又一次的艱難困苦,傳統習俗成為聯系客家人的堅強紐帶。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來仍保持了客家的傳統風俗習慣。
客家人對農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龍最有特色。上川龍是清初江西劉氏移民帶到川西的,由劉氏族人年年扎龍,年年舞龍,用於拜年沖喜,祈求風調雨順。上川龍巨大雄偉,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動,龍頭重達三五十斤,耍龍技巧性強、路數多。
成都人元旦不吃飯,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則吃湯圓或掛面以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劉閣等地於正月初七「人日」還要「過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團年飯。成都人則於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長壽縣元旦於門外燃九支臘燭,稱為「九品燭」,以敬天地。
四川人過年愛觀「燈」 蜀中大地一片燈火盛景
這邊廂,以「異國風情」為主題的自貢燈會才發散出陣陣「洋味」;那邊廂,傳統的成都燈會第三十五次變幻著迷人的流光。
而在川中的簡陽、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賓等地,三台風格迥異的新春燈會也次第亮燈。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燈火盛景。
燈會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民間文化活動,每逢過年過節時很多地方都有掛燈籠、辦燈會的傳統。而對愛熱鬧、尚祥和的四川人來說,過年不可無「燈」,燈會成了川人過年不可少的「年貨」。因此之故,四川燈會歷史悠久,水平高,被譽為「天下第一燈」、「中國燈會之首」。尤其是成都燈會和自貢燈會,氣勢之磅礴、構思之奇巧、工藝之精湛、地方風情之濃郁,成了中國地方燈會之翹楚。
羊年新春前夕,已有近千年歷史的自貢燈會,「變臉」唱「洋戲」,以「異國風情」為主題,在蜀中最先亮起了花燈。燈會上,希臘、羅馬、埃及三大文明古國的經典故事片段和名勝,如特洛伊之戰、埃及金字塔、天鵝湖等,通過中國傳統彩燈藝術的形式,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闡釋」。燈會設置的羅賓漢、蜘蛛俠、史努比等三十個外國卡通人物、動物的搞笑項目,讓人們頻展笑顏。除了濃濃的「洋味」,自貢燈會還首次引入北方的冰燈,將北方冰燈和南方彩燈在同一時空進行組合,引來無數看新鮮的人們。
在省會成都,今年新春燈會已是第三十五屆。於正月初一晚上正式開燈,璀璨綻放,流光溢彩,照耀著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文化公園內,水面、山體、建築、樹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燈飾,觀燈者如鯽;園外,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徑,在夜晚演繹著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鳳求凰」的愛情佳話,一樣是燈火輝煌,人流如織。
羊年的成都燈會「羊」氣十足,在四十二組大中型燈組和六組牌坊彩燈中,表現羊年喜慶的燈組佔了很大比例。從西大門和東大門入園觀燈,觸目即是羊年新春的濃濃氣息。西大門「三陽開泰、丹鳳朝陽」,吉祥之氣迎面而至;東大門,三隻羊采半浮雕式立在燈會的
2、文化習俗上,四川人與江西人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客家人,是四川對外來客居人家的統稱。清代“湖廣填四川”時,從福建、廣東、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入川定居的人,他們的後代就叫客家人。在川西平原的成都,被稱為東山五鎮的龍潭寺、石板灘、廖家場等地,客家人最集中的地方。成都北門的青龍場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
比起其他禮俗,喪葬之俗來得更為庄嚴肅穆。客家人對於此,做得十分周到,甚至過於繁文縟節。病人臨終之際,便將事先做好的壽衣給病人穿上,稱著壽衣。 客家風俗重視送終。出門在外的千方百計趕回家,以求在臨終前見最後一面,顯得孝順。人斷氣後,馬上燒轎,焚紙,眷屬、兒女悲哭成叫。是為“送終”。 病人斷氣後即刻報喪。孝子往外祖母舅家及親伯叔家報喪,在門前或附近路口還出訃告
擺孝堂:在遺體前掛白布,擺香桌,放靈位牌或遺像。早晚哭靈,登記親友送來的禮物或“代燭”,帳布按序掛在孝堂兩旁。 移動遺體,在廳堂地上鋪一白布,將遺體放在上面,頭新瓦,瓦上墊以布制三角枕,日夜派人守候;擇日定時將遺體入棺叫“入材”。每天清晨和傍晚以及親友來弔唁時,喪家女眷在帳內棺旁舉哀。晚上親友參加孝堂守靈,俗稱“陪夜” 發喪要擇時,常在早晨。
舊時在頭一天要“鬧喪”,通宵達旦,鼓樂喧天。發喪先舉行祭奠,再起柩出殯。講究排場,以顯示兒女孝順。 人死後,每逢“七”日,要舉行祭奠,俗稱“做七”。最後舉行祭奠,焚化靈屋(紙屋),叫“完七”,以示喪事的結束。以後,周年舉行祭禮,叫開小孝;三年舉行祭禮,叫開大孝。開大孝時,門前、廳堂換上紅聯,一切恢復正常。
3、中秋節各個地方有哪些習俗?
山西中秋節習俗
山西潞安地區過中秋節時要宴請女婿帶愛人及子女上門一起共度良辰;山西永寧地區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恭祀太陰星主;山西大同地區稱月餅叫團圓餅,大小在二、三尺左右,且有中秋節守夜之俗。
陝西中秋節習俗
陝西西鄉地區過中秋節時男子要去泛舟登崖,女子則在家籌備佳宴,中秋節家家戶戶必食西瓜;陝西靖邊地區過中秋有吹鼓手走街串戶打鼓吹號,走時戶主得給賞錢;陝西洛川地區中秋節時家長要率子女攜帶禮物去老師家拜節。
四川中秋節習俗
四川嘉定地區的人們過中秋節時要祭土地神,上演雜劇、聲樂等,俗稱「看會」,四川人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在中秋節還要舉行打粑、殺鴨子等娛樂活動;有的人會在中秋節夜晚將桔子挖空,裡面點上蠟燭,懸掛在自家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俗稱「舞流星香球」。
福建中秋節習俗
福建浦城地區過中秋節時女子穿行南浦橋,以祈求長壽;福建建寧人中秋夜要在門前掛旛燈向月宮求子;福建上杭地區的人們過中秋節時,人們會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有大神降臨,竹筐就會搖擺,依搖擺的次數來卜吉凶;福建金門人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天公用仙桃型的紅果代頂,俗稱「天公果」,拜月用的紅果要雕成豬羊的形狀,數目一定要九豬十六羊。
江西中秋節習俗
在江西吉安地區中秋節傍晚,村村寨寨都要用稻草燒瓦罐,瓦罐燒紅後將醋倒進去,讓其香味飄散於全村;江西新城地區過中秋時,從八月十一夜開始要在自家門前懸掛通草燈,大街小巷鼓樂陣陣,熱鬧非凡,直至八月十七才算結束。
山東中秋節習俗
山東慶雲地區農家在八月十五日要大祭土穀神,俗稱「青苗社」;山東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還要上墳祭祖,即墨地區的人們中秋節家家戶戶要吃一種叫「麥箭」應急食品。
河北中秋節習俗
河北萬全地區的人們稱中秋為「小元旦」,過中秋節時要在月光紙上繪太陰星君,懸掛關帝夜閱春秋像;河北河間地區的人們稱中秋雨為苦雨,中秋節若下雨,意味著當年收獲的青菜味道含苦味。
江蘇中秋節習俗
江蘇無錫地區的人們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各類景色,香鬥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多以桂花蜜酒佐食。
中秋節,為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歷,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猜燈謎等多種習俗。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在新加坡是相當熱鬧的。節日降臨前的一個月,月餅燈籠就開始上市了。月餅,不僅滿足人們的口福也用來祭祖拜月,更是親戚朋友互相饋贈的節日佳品。除了月餅,中秋節的另一種節日佳品是「柚」。
對年輕人而言,令他們感到興趣的是各式各樣製作精美的燈籠,他們也趁著節日的機會,展露製作燈籠的才華,大人們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燈籠製作比賽及花燈展覽會上盡情娛樂。
新加坡人也可以參加由民眾聯絡所或會館主辦的中秋晚會。一家人一起賞月也是一件美事,在家中擺上瓜果、月餅,再添上孩子們的燈籠,就是一個溫馨、和諧的中秋夜。為了使中秋佳節的氣氛更濃,慶祝活動更普遍,建議在公共場所張掛燈籠,同時主辦猜燈謎等活動。
4、江西重陽節的習俗是什麼
江西人登高通常選擇高峻有坡,山呈龍形的龍沙,或者西山梅嶺,還有上繩金塔的。重陽時節,做女兒的要送一雙千層布底鞋給父母登高,以祝老人藤力永駐。因為在遠足中,人們可以盡情地享受金色的秋景,呼吸大自然的清新氣息。過去,重陽節還要接已出嫁的女兒回家過節。重九登高,還經常和宴飲,喝菊花茶之俗結合起來。江西人有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糕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要做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江西人特別愛吃薄片糕,糕上插一小旗,用以代替「登高」。小紅旗則代表茱萸,插上茱萸,就可以避難消災。
5、我國各地春節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山東
在山東,包水餃、炸年貨是大年三十重要的年事活動,吃過早飯後,家中的女性長輩開始包水餃,男性長輩則開始炸年貨。這里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就是包水餃的時候,面要和的多一點,包完水餃一定要剩下一點面,揉成橢圓形,一切為二,象徵「大元寶」,寓意來年財源廣進。
安徽
祭祖,安徽大多地方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小年前後幾天都要去上墳祭祖,不能拖得太晚。二十六,殺年豬,每到臘月二十六,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會殺年豬,然後做上豐盛的食物,招待鄉親和親戚,不過現在基本上都是買肉了。初一步步糕,大年初一的早上,都會吃上步步糕,有自家蒸的,或者買的糕點,不管哪種,都會吃上一兩塊。
河南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
湖北
團風人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 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秭歸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諧音「百好」以圖吉利。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四川
四川人對農歷新年極為重視,家家戶戶掛彩燈、貼門神,並在糧倉、家禽牲畜圈上貼寫吉祥的語言,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有條件的客家鄉鎮從正月到二月要耍燈舞,燈的種類有龍燈、獅燈、蚌燈等,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燈習俗流傳至今。此外,還要舉行大型慶典活動—舞龍,有彩龍、火龍、水龍、脫節龍和和上川龍之分。
雲南
老昆明年夜飯的餐桌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條完整的魚。富貴人家一般選很大的魚,鯉魚、草魚,不論紅燒、清蒸都可以,只要是完整的。過年吃魚符合中國人對來年的美好願望—年年有餘,生活富足。
貴州
大過年即過春節,在過節前幾天,各家各戶釀制好黃、白米酒,准備好大米、小麥、餌塊和燕麥炒麵等美味。過節前一天,在祖先牌位前插上兩只點燃的香條和兩根青松枝,在院子里栽一棵小松樹,謂之祭樹神,之後就殺雞做飯,接祖先和祭鍋庄,求他們保佑來年糧食豐收、全家平安。第二天要背純凈水和吃年飯,還要舉行賽馬、打靶、摔跤、跳高、踢毯子等活動,山歌唱不完,歡樂滿山寨。第四天祭過鍋樁後,又要把祖先送回去。
湖南
年三十洗澡,除了家裡要收拾干凈,個人也得在新年到來之前,好好洗干凈,洗去舊年的霉運和不順利,以嶄新的姿態迎接新年。
廣西
按壯家獨特的春節習俗,要進行挑新水、喝伶俐水、舞獅、舞雞、舞春牛等活動。初一零時起,家家燃放鞭炮,表示辭舊迎新,初二親友帶上禮物互訪「拜年」,十五元宵節晚上鬧花燈,十六農村舉行廟會。
廣東
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三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江西
行花街,每年春節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開始,到年三十晚十二點結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氣就越旺。花市擺賣鮮花、年桔、工藝品等。
福建
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都要蒸好多饃和包子,並准備禮饃。禮饃分為三種:一種是媳婦要給娘家帶的「大饃」,狀如蝸牛殼,裡麵包的是菜油、乾麵、蔥花合拌的餡;一種是帶給不太走動的遠方親戚的「小饃」,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饃,做成老虎、小鳥、魚等各種吉祥動物的形狀,在饃頂部表面會用紅色顏料點上紅點,象徵吉祥。這些饃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
浙江
開門炮: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意謂可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並表示接新年。要求三發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俗信打「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今年隨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種田人會五穀豐登。
上海
上海人在臘月廿五要祭城隍,這是春節期中的重大活動之一,歷明清兩代相沿不輟。上海人過春節較注重的有兩個舊俗,一是吃年夜飯;二是逛城隍廟。上海人對年夜飯很講究,以前進入臘月就開始張羅,雞、鴨、魚、肉、南貨、北貨、果品、糕點、糖果、瓜子,樣樣力求辦理齊全。年夜飯菜餚,煎、炒、炸、燴,樣樣都有,色、香、味、形,都達完美。主婦大顯身手,男士外出采辦,整個臘月闔家歡樂融融,「學富五車」、「日進斗金」,種種吉語都可帶來一家的溫馨氣氛。
江蘇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 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海南
首先是十二月二十四送「灶公」。傳說中,「灶公」是玉帝派來人間監督善惡之神,每年的這一天都要上天向玉帝匯報。為此,家家戶戶都用竹把或竹枝將屋前屋後、屋內屋外、屋上屋下全面打掃干凈,香爐也要打掃干凈並換上新爐灰,夜間則備酒果設祭,為「灶公」送行。
香港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台灣
由於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每到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日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魚之類禽畜海鮮,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供品,再燒香放鞭炮,為灶神送行,冀望其「上天言好事」,而從這天起,「過年」也就開始了。
澳門
除夕之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共享天倫之樂,大概受西方聖誕節和情人節的影響,年宵澳門人還爭相購買一些吉祥的花木迎接新春,現今已成了一個澳門年俗。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桔,花開富貴,祝報平安,鮮花瑞木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澳門的花市辦三天,這三天給奔波一年的澳門人無窮的慰藉。
6、江西有那些夏至習俗?
農歷五月間(陽歷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飢餓。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面(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雲:「冬至餛飩夏至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老北京夏至最愛炸醬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面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面館人氣很旺。無論面館的四川涼面、擔擔面、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面等等,各種面條都很「暢銷」。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7、春節不過初五不外倒拉圾四川江西有這樣的風俗嗎?
江西我不知道。四川沒有這樣的東西。四川一般就是大年初一不往外面倒垃圾。其餘的沒有限制,不用等到初五。
8、江西人有那些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
1、戲曲文化
明初形成的弋陽腔是南戲高腔源頭,演變成京劇、川劇等40多種戲曲。明代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代表中國古典戲劇最高水平,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清代蔣士銓稱乾隆間第一曲家。江西因盛產茶葉在清中期逐漸形成的採茶戲。
民間戲曲種類豐富,有號子、漁歌、山歌、小調、燈歌等,以興國山歌最為著名。
2、萍鄉春鑼
萍鄉春鑼是流傳在江西萍鄉一帶的由報春演變來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廣泛流傳在萍鄉市及周邊地區,運用萍鄉方言、兼有說唱的一種民間曲藝。萍鄉春鑼的起源目前還沒有在歷史文獻中找到確切記載。從傳統春鑼唱本內容來推測,春鑼在萍鄉的演唱流傳在清朝中葉就已出現。
傳統的萍鄉春鑼,由一個人表演,演唱者身披一黃色綢緞或布袋,將一面直徑約200公分的小鼓系在左腹部,鼓邊掛一同樣大小的小銅鑼,左手持鼓簽,右手持鑼槌,敲打出曲首的過門和段落之間的間奏音樂。以說唱為主,表演為輔。
3、景德鎮瓷器
景德鎮是中國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家35個王牌旅遊景點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值得去的50個地方之一。
截止到2012年,景德鎮市擁有國家4A級景區6個,分別是古窯·民俗博覽區、高嶺·瑤里風景區、浮梁古縣衙、洪岩仙境風景區、德雨生態園、中國瓷園;國家3A級景區3個,分別是金竹山寨、雕塑瓷廠明清園、江西怪石林。
湖田古窯遺址,湖田窯是中國五代、宋、元三代各大制瓷規模最大,延續燒造時間最長、生產的瓷器最精美的古代窯場。屬於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德鎮御窯廠,景德鎮御窯遺址博物館位於原御窯廠遺址內,御窯廠是元、明、清時期專為宮廷生產御用瓷器的所在地,是中國歷史上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為精湛的官辦瓷廠。屬於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200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4、茶文化
廬山雲霧茶是漢族傳統名茶,是中國名茶系列之一,屬於綠茶中的一種。最早是一種野生茶,後東林寺名僧慧遠將野生茶改造為家生茶。始於漢朝,宋代列為「貢茶」。
因產自中國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而得名。茶芽肥綠潤多毫,條索緊湊秀麗,香氣鮮爽持久,滋味醇厚甘甜,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通常用「六絕」來形容廬山雲霧茶,即「條索粗壯、青翠多毫、湯色明亮、葉嫩勻齊、香凜持久,醇厚味甘」。
雲霧茶風味獨特,由於受廬山涼爽多霧的氣候及日光直射時間短等條件影響,形成其葉厚,毫多,醇甘耐泡。
5、贛南客家文化
贛南客家人的進取精神、鄉土意識和淳樸務實精神孕育了江南第一宰相鍾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勰,以及革命年代叱吒風雲的將軍古柏、肖華等名人。贛南600餘幢客家圍屋被稱為「東方的古羅馬」。
客家民俗文化包括山歌、贛南採茶戲、東河戲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