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內蒙嫁女風俗

內蒙嫁女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18 01:12:24

1、赤峰蒙古族女人婚配習俗,赤峰地區蒙古族日常禁忌有哪些?

提起赤峰族女人婚配習俗,大家都知道,有人問赤峰地區族日常禁忌有哪些?另外,還有人想問赤峰市有哪些風俗,各個方面的都要,謝謝啦,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族的習俗,下面就一起來看看赤峰地區族日常禁忌有哪些?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赤峰族女人婚配習俗

1、赤峰族女人婚配習俗:赤峰地區族日常禁忌有哪些?

喪葬禁忌:出殯時抬棺人忌說「重」,看望死去的人忌穿鮮艷衣服,家中有人去世3年內不貼春聯,人死於異鄉遺體或棺木忌抬入村院,忌在墳地大,凶死亡人忌入祖墳地。

產忌:族婦女一般在生孩子後,要在屋檐下掛個明顯的標志,生女孩掛紅布條,生男孩子掛,客人見此止步。

水忌:人認為水是純凈的,忌在河流中洗手、洗衣、沐浴。火忌:族崇拜火、和灶神,所以,進入包後,忌在火爐上烤腳,更不許在火爐旁烤濕靴子和腳;不得跨越火爐或腳蹬火爐;不得在爐灶上磕煙袋、摔東西、扔贓物;不得用刀子挑火或將刀子火中,不得用刀子從鍋中扎取肉食。

牧民家裡有重病人或者時,一般在包左側掛一根繩子,並將繩子的一端埋在東側,相當於掛上了「閑人免進」的牌子,意思是家裡有患者不宜待客。

2、赤峰族女人婚配習俗:赤峰市有哪些風俗,各個方面的都要,謝謝啦

3、赤峰族女人婚配習俗:族的習俗

有尊老愛幼的習俗。他們的諺語中說:「尊敬德高的人、敬愛年老的人」,「對餵乳汁的母親要敬愛,對教字母的老師要尊重」,「老人的經驗教育人,太陽的光輝溫暖人」等等。這些都表現了對老人的尊重和愛戴。

祝壽習俗

祝壽是族為老人的一個禮儀慶典。的祝壽禮和過本歷年都是在年紀大時才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時才祝壽。不過父母親在世時,兒孫輩即使到了七八十歲也不許做壽。過本歷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熱鬧,但是過了六十一歲,七十三歲、八十五歲就另當別論了。過本年的一般不祝壽。巴林族老年人過本95歲就不計年齡,也不做百歲。

祝壽和過本歷年的日期一般在正月。只要有給老人祝壽的人家,主人家的兒女們的從年底開始就准備設宴。初一就開始來迎接陸續到來祝壽的客人了。也有的人家選定一個吉日,再通知眾鄉親、朋友、親戚等。

祝壽儀式比較簡單,席間,來賓們都為老人敬酒、獻哈達和禮品。敬酒四、六、八碗的語稱「朱來」。然後叩拜主人,表示感謝主家招待。祝壽的禮品通常有:馬、牛、綿羊或羊烏查、皮長袍、棉長袍、夾長袍、靴子、煙、荷包、錢等。禮品品類一般占「三」數。祝壽完畢,祝壽客人不能空手回,主人家要回贈煙、荷包、毛巾等。如果是孩子,就給月餅或一二元零用錢等。

待客忌諱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中國自古乃禮儀之邦,好客之情人皆有之,而族尤盛。來包作客,不但會受到主人熱情的款待,還會感受一些從未接觸,從不知道的文化。當然,在進入人的生活之前,必須要了解他們的一些習俗和禁忌,否則,若是按自己的想法去隨意行事,不但會鬧笑話,而且會令族同胞不高興。

首先到族家裡做客忌諱進屋時把衣襟掖在腰帶里,挽著袖子,也不可手提馬鞭子進屋。不論客、主,都要讓長輩和老人先進屋。進屋後,忌諱亂坐位置。來者是客,主人一般要讓客人上邊坐,而客人請老人先就坐。在包里,總是長輩老人正面而坐,男人坐西邊,女人坐東邊。

有客人在場忌諱對孩子發脾氣,更不能孩子。長輩和老年人講話忌諱打岔、揭短。有疑問或需要說明情況,待人家講完後再問。

假如你來包作客,主人會立刻獻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奶茶,接著又端上來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製品,當主人請你品嘗時不要拒絕,否則要傷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遺憾。人不怕不別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興。接受主人的茶飯後,忌諱一點也不吃;忌諱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著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諱隨便撒倒;遇到別人端奶走過時,不能視而不見,必須嘗一嘗再走。

喝茶的忌諱:敬茶時忌諱滿杯;忌諱用左手倒茶;忌諱從門里向外倒茶水;吃飯喝茶時忌諱長吁短嘆。

食用紅食禁忌:在品嘗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時,忌諱衣冠不整,除無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彈灑水;啃骨頭時忌諱殘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時,忌諱咬著吃,應該用刀或用手撕著吃;食用完的骨頭,忌諱用相互敲擊;平時的肉食品中,忌諱食用牛膽囊和狐狸肉,狗肉、。吃飯禁忌:忌諱給客人食用無鹽的茶飯;吃熱飯時忌諱用嘴吹氣;忌諱倒撒食物;飯後忌諱伸懶腰。相對與待客來說,主人家平時做准備工作的時候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砍肉時忌諱斷骨,應該斷開關節;忌諱在放肉食品時倒放頭尾;往鍋里下米時忌諱用袋子倒;搗碎茶葉時忌數數;烙餅和油炸食品時忌諱大聲喊叫,說不吉利的語言等。

總之,到牧區作客,必須注意這些細小的日常禮節上的禁忌,這是不僅是對族的一種尊重,同時也是我們心情愉快的一個保證,當然,若是你對這些禁忌一無所知而冒犯了族同胞的情況下,真誠地道歉,他們也是可以原諒你的,不知者不怪罪嘛。

婚宴禮節

婚禮的前,男方要「祝福新房儀式」,而女方要「姑娘宴」。男方在婚禮前的宴席,主要是設宴招待聘來的迎親這代表和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並祝福新房儀式。這一儀式是宴席的重頭戲,首先男方要用親友們送的褡褳、衣物和新郎的被褥、家什把新包整理布置停當,因為這都是親友們送來的祝福,當然要讓它充滿整個新包。接著要請祝頌人和新郎、新娘的梳頭父母以及其他親友們入座。此時,祝頌人將一條絲絹哈達和五綵線吊在房梁和天窗正中,在房梁處塗盛在木碗里的奶食德吉少許以示吉祥,並祝福道:祝願吉祥昇平/祝願安樂幸福/在這有柞木用具/潔白屋頂的房裡/兩位有緣的情人/將要結為百年之好……

祝頌人一番吉祥美好的祝福完畢之後,主人要向參加祝福新房儀式的賓客和迎親的人們一一獻茶,然後設宴招待,表示感謝。這一酒宴的繁簡程度時依據男方的貧富來定。但不論貧富,這是必須趕在婚前完成的重要禮儀之一。席間新郎向賓客們敬酒,賓客是借這個喜慶的日子常常互相祝酒唱歌知道深夜。有的地方根據迎親的時間的長短適時調節,有的甚至通宵取樂。新郎這邊如此的歡騰熱鬧,而新娘卻在另一邊痛哭流涕……

古時候人們常說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意思就是女兒從出生就註定是「外人」,父母的辛苦只是在為別人做「嫁衣」。這是由女子的特殊地位和人類繼氏族後男權女方在這要由女方的父母的姑娘宴,邀請同鄉親朋的姑娘們來與即將出嫁的女兒一同坐席。席前長期存在而決定的。所以,女兒要出嫁了,父母自然要宴會歡送和祝福自己的女兒幸福。

也是在婚禮的前,女方要姑娘宴,宴會由女方父母,主要是邀請同鄉親朋的姑娘們來與即將出嫁的女兒一同坐席。席前父母要讓女兒穿上新袍服,去掉腰帶,穿上靴子,帽子要用綢絹包起來縫好戴上。當眾姑娘坐定,母親把熬好的碗茶敬給姑娘,姑娘含淚接過母親次,也是一次給自己敬的茶,嘗一口放下,然後回敬母親,伏地給母親磕一個頭,感謝母親養育之恩。隨後女方的母親端一碗鮮奶讓眾姑娘一一嘗過後,便向大家正式宣布姑娘即將出嫁。這時姑娘頓感憂傷,即刻痛哭流涕起來,眾姑娘一看這種情景,也跟著哭做一團。這時,祝頌人和親戚們便上前來安慰:到了一十八歲/辮子長夠了尺寸/出嫁到偏遠的地方/並不是不好的事情……

眾姑娘也停止了哭聲,唱著《姑娘宴歌》,用歌詞囑咐將要出嫁的姑娘,傾訴離別之情:起行上馬/請撩起長袍的大襟/遇事處人,要切記快嘴的毛病/縫斜了襟扣兒/萬不可讓婆婆看清……在姑娘宴進行期間,女方父母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斟滿酒杯從請來的客人中聘請那些老城穩重、深明禮節、善於辭令的長輩男女為送親代表。再聘請兩位性情溫和為人正派、手腳勤快,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的婦女為新娘的住宿嫂和月嫂(住宿嫂要跟隨新娘到新郎家住幾天,月嫂要住一個月)。以便為第二天的送親禮儀提前做好准備。

姑娘宴是族婚禮中女方家的一個小宴席,但對於出嫁的姑娘來說卻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從此以後,她就要離開父母、姐妹兄弟,獨立承擔一個家庭了,由此,我們也可以說,「姑娘宴」是族姑娘走向成熟的一個驛站!

族牧民見面必致問候:「阿木勒,賽百諾!(安好)」。好客是人的突出特點。對來客,不論熟不熟,一律歡迎,一樣問好。若是同輩,則相互:「賽百諾!(你好!)」若是長輩或初次見面的人則互相:「塔,賽白諾!(您好!)」接著問全家好!草場好!牲畜好!互相問:「索寧龍百納」(有什麼事或有什麼新聞)。如果請客人進包,主人則前邊引路,到了包門前,主人站在門的西側,右手放在;微微鞠躬,左手指門,請客人先進包,進包後,全家老少圍著客人坐下,態度謙恭,問長問短,侃侃而談,笑容滿面,猶如遠歸的家人。然後主人便端來飄香的奶茶和炒米,還有潔白的草原奶食。用精緻的茶具給客人一杯濃香的奶茶。主人若對客人表示特別的敬意時,常把甘醇的奶酒,滿滿的斟在銀碗里,托在潔白的哈達上端出來,恭恭敬敬地獻給客人。在高寒地區,也有喝酒的習慣,人視酒為食品的精華,朋友見面要喝酒,敬酒是牧民的傳統禮節,客人若表現出客氣的樣子,主人會用詩一般的語言歌唱勸酒。特別是在鄂爾多斯的地區,勸酒歌常常一曲接一曲,一曲比一曲熱,歌詞如:

「遠方的客人請您喝一杯奶酒,這是我們傳統食品的精華,是我們草原的深情厚誼……」

通常客人接杯暢飲或轉贈給別人,勸酒才算罷休。

宴請尊貴的客人,或舉辦喜慶酒會,講究擺整羊席。這種習俗流傳至今。設宴時,一般是包(大包)內正上方,擺一、二、三席,包內右邊偏角為主人的招待位。客人按貴賓、長輩等排列順序入座。客人就坐後,廚師把整羊抬到一、二、三席前,主人用刀把羊尾肉切下一條,放在羊頭上,之後,再將羊尾肉切成若干方形小塊,放入盤中,雙手高舉過頭,捧給做在席上的貴賓品嘗。然後,主人將餐刀柄雙手遞給席的貴賓前,貴賓觀看後,隨著切割一切,然後抬回廚房,切成若干正方形小塊,放在盤子里,上席進餐,作為族的禮遇。

老式婚俗婚制。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制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紀以前,族多半為搶婚制。如的也速該把阿禿兒與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紀以後,族進入,即普遍實行聘婚制。

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求親。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秘史》卷一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到德·薛家求親。德·薛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嫁妝。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

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擇吉日。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前,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

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娶親。族的婚俗之一。過去,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新郎在歡樂的中,穿上的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婚禮。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

新郎新娘進入包後,首先拜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拜火。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叩頭。

旁側站著司儀念《火的贊詞》:主發現的火石,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光為你們傳宗接代。求名問庚。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刁帽子。也稱搶帽子。過去,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選擇吉日避開忌日

族的習俗

古代人選擇吉日常以月的盈虧來判定,因為他們認為,月的出沒於人類的行動關系非常密切。當天空出現新月,或月圓時,他們便著手去做他們願意做的任何事情。《黑韃事略》說:「其擇日行事則視盈虧以為進止。」人還用這種方法來決定征戰的日期,對此《心史》、《史記·匈奴傳》《隋書·傳》和加賓尼《史》中都有類似的記述。《史記·匈奴傳》載:「舉事而侯星月,月盛壯則攻戰,月虧則退兵。」《隋書·傳》中雲:「候月將滿,輒為寇抄。」這是一種滿以自然現象為卜的心理狀態,是一種原始充斥人們生活的體現。不過直到現代,還殘存有「立春」「清明」以天氣變化來預料一年收成的習俗。並由此產生一些約束農牧業生產的禁忌。

以上就是與赤峰地區族日常禁忌有哪些?相關內容,是關於赤峰地區族日常禁忌有哪些?的分享。看完赤峰族女人婚配習俗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2、內蒙古嫁女兒都有哪些規矩和講究?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13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公元13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求親,是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親。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根據男方家的經濟狀況而定。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畜牧為聘禮。嫁妝,女方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娶親時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到女方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遭。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拜火,蒙古族婚禮中的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新郎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

一般牧區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方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順時針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人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延續兩三天,親友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新娘家要來人,看望新娘和拜見新郎家的親屬。來者多為姑姑、嫂嫂等人,她們各帶禮品或食品來到新郎家舉行認親儀式。新郎家設宴款待。男女雙方彼此相識,相互問安敬酒,充滿著熱情洋溢的景象。一個男子同時和幾個女子結為夫妻關系的婚姻形式現已廢棄。蒙古族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奴隸主或封建王公貴族常以納妾為俗。一男一女結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眾歷來的婚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搶婚或包辦買賣婚姻逐漸被淘汰,男女自由戀愛、自願結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風。

3、內蒙嫁女兒風俗

內蒙嫁女兒風俗是:
1、男方家需要先到女方家提親,當然提親要選擇吉日,另外不能空手過去,需要帶上禮物,然後兩家人商量一下舉辦婚禮的時間地點。
2、接下來就是訂婚,在當天女方家一般還會邀請親朋好友來做客,對於女方家而言訂婚也是非常隆重的,然後男方家需要帶好禮品禮金過來。
3、女方家需要為女兒准備嫁妝,具體准備什麼東西可以結合家裡資金條件來決定,有條件可以多准備一些,正常需要准備梳子床被還有衣服等等。
4、所有物品都准備好之後就等著男方來迎親,當天新郎會帶著伴郎一起過來迎娶新娘,最後婚禮結束之後第3天需要到女方家回門。

4、蒙古習俗的老式婚俗是怎麼樣的?

蒙古族婚嫁風俗:

婚制: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婚戀習俗: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夥子的父母委託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夥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冬天是舉辦婚禮的好日子,經雙方選定日子後,新郎家於傍晚時分到姑娘家接親,至此婚禮已經開始,民族風格濃厚、趣味橫生的各種婚禮節目連續上演,一直到東方發白;接新的隊伍才跨上駿馬,同送親的隊伍一道往新郎家進發。在離新郎家不遠時送親的隊伍停下,迎親的隊伍到家後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親人前來第二次迎接。在婆婆為兒媳婦掀開蓋頭後,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親戚們行磕頭禮並敬酒。眾人也會興奮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歡樂在草原上盪漾。

求親: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蒙古秘史》卷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

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

嫁妝: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擇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

求名問庚: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

娶親: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刁帽子:也稱搶帽子。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婚禮: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贊詞》: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佛光為你們傳宗接代。

內蒙族婚俗特點:

多求則貴,少求則賤

蒙古族的婚俗是從求親開始的,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有一句蒙古族婚俗諺語說:「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全羊到女家「下聘」,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

蒙古訂婚送禮多

如果蒙古小夥子看上了哪家姑娘,在訂婚前,要托媒人帶著象徵和諧、甜蜜、旺盛的白糖、茶葉、膠等物品,用一塊白手巾包著前去撮合,若女方收下,婚事則可以進行。隨後男方父母及本人要帶著哈達、奶酒、糖塊之類禮品求婚,一般要進行數次才能定婚。女方收下訂婚禮後,男方還要向女方送三次酒,如女方將這三次酒全部收下喝掉,這件婚事便確定下來。當接近婚期,男方要給女方送一次禮,一般是煮整羊一隻,還有酒、茶、哈達。女方對送禮者熱情招待,雙方祝酒,口頌吉祥語句,對歌慶賀。

新郎受掰羊脖考驗

鄂爾多斯蒙古族新郎以及迎親隊伍到達新娘家後,總會被女方家當作上賓熱情招待,大家在一起又吃又喝又唱又跳,好不熱鬧,這時,男方祝頌人會悄悄地離開宴席領著新郎來到新娘的房間里。待他倆在客位上坐下以後,陪娘們就會端上來一個煮熟了的羊脖子招待新郎,並請新郎把羊脖子從中間掰斷,以試新郎的力氣大小。為了戲弄新郎,陪娘們早就將一根紅柳棍或一根鐵棍子巧妙地插進羊脖骨髓道里。新郎如果事先有人指點,他就會識破其中奧妙,取出柳棍或鐵棍,很容易地將羊脖子掰斷。有的新郎則不識其中秘密,因而費盡力氣,弄得滿頭大汗,像狗咬烏龜一樣,又著急,又羞愧。而陪娘們則趁機用十分辛辣刻薄,但不懷惡意的語言挖苦,取笑新郎。

娶親路上巧爭先

娶親路上,依照習俗,彼此都想搶先到家,男女雙方互相追逐戲逗。有時,女方的送親人搶去新郎的帽子,挑在馬鞭上,或扔在地上,新郎沒法,只好下馬揀帽,這樣就耽誤了時間。有時,聰明的男方也有辦法,在離新郎家不遠的地方設一桌酒席,款待送親人,女方盛情難卻,只好下馬喝酒,男方趁機搶先到家。一路上這樣縱馬奔騰,你追我趕,氣氛熱烈。

不拜天地拜爐火

娶親的日子,由男方殺雞占卜選定。當天,由女方父母與介紹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備酒、肉招待。新娘到後與新郎一起握刀殺一隻雞,看雞肝紋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則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殺一隻,待殺到雞肝出現吉象紋路為止。接著,新娘新郎舉行喝酒儀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邊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還共同招待介紹人和所有客人。然後雙方客人以及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起不斷地飲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達旦。

不同地區蒙古婚俗:

1.厄魯特蒙古婚俗

厄魯特蒙古婚俗大致有這樣幾個過程:相親,定親,下哈達,拜天地成親。首先,男方的父母帶問安酒到女方家,以示問安,相認。第二步,男方選親友中有聲望的人,帶著酒到女方家提親,確定婚姻關系,並商定彩禮數目和送哈達日期。此後,姑娘直到結婚不能見男方和其家人。第三步,下哈達,也就是送彩禮。厄魯特人送哈達,根據定親酒席上商定的彩禮種數,按所定日期送到女方家。女方家辦小規模的酒宴,確定嫁娶吉日和一些事宜。

婚禮是最高儀式,女婿在大婚的頭一天到女方家住,參加姑娘酒宴和娛樂。女婿去時騎馬,身帶弓箭,也有陪伴者和迎親隊。第二天早茶後,迎親和送親隊出發,姑娘坐篷車,女婿按一定的目標,射三支箭之後打馬先行,到家報信准備。迎親隊伍走到途中時,男方派人送酒肉茶之類,以便途中午餐。姑娘到了新家後,陪姑娘的嫂子給姑娘梳妝打扮,把做姑娘時梳的多條小辮子放開,從正中分梳成兩條辮子,戴上銀簪等飾品,身著艷服、外套長襟坎肩。然後,在院內設桌,男女新人拜天地成親,婚宴即開始。第二天早上,新媳婦熬奶茶,喝了新媳婦熬的茶後送親者回,只有嫂子留住,陪新媳婦至第三天省親為止。

2.布里亞特蒙古婚俗

先定親後結婚,其過程是:

求親:無論父母做主還是自由戀愛,都經求親這一步。求親先由男方氏族的長者選吉日,帶著哈達早上到女方家,向佛桌磕頭問安,接受女方家敬茶之後,講明來意,並向佛桌講清,要將誰家的女兒聘為誰家的兒媳婦等。交待清楚後,把哈達獻在佛龕上。女方家同意並接受了哈達之後,雙方商議婚禮的有關事項。

姑娘走親戚:婚禮之前數日,姑娘到自己的親戚家串門作客、住宿。姑娘串親戚要邀請男友女友各兩名,被邀請的男女同伴從姑娘串親始至結婚,對姑娘進行照顧和服侍。結婚的頭天,姑娘回自己家,辦姑娘喜宴並聯歡,以綿羊薦骨部肉招待,唱薦骨禮儀歌,教導姑娘到婆家後過好日子,預祝幸福美滿。

婚宴:選擇適當的季節和吉祥的日期舉辦婚宴,男方提出婚禮日期,並經雙方商議確定。而後,女方邀請親友鄰居,講明誰於某月某日娶媳婦敬請光臨,或誰於某月某日嫁女兒請您作客送親。邀請時,要摘下帽子,攤開雙手彎腰,以示敬重。婚禮當日,女方送姑娘到婆家,圍房轉三圈,男方在西南方,女方在東北方分別下馬。

這時,男方的男女親家分別迎接,接馬相互問安,行見面禮敬請入席。雙方從族親中選長者為首席胡達(男親家),並排坐主位,其左側雙方首席胡達貴(女親家)並排入席,右側由雙方娘舅親並排入席,其他客人分年長或輩份依次入席。先上奶茶、糕點,而後上熟羊頭、馬頭,羊、馬頭面向客人敬獻,客人用右手拿起刀交換到左手,從右側動刀割肉,先敬天地,而後向右側傳,傳到半圈之後交給獻者,他再獻餘下的半圈,撤下後上羊薦骨部、肋等肉。婚禮一天即可結束,酒用的不多,有禮有序地進行。未被邀請者不允許參加。結束時,女方長輩向女婿贈送服裝,男方給來賓贈禮物。

布里亞特人新婚,男方備新蒙古包,搭在父母氈包的東側稍向後。包內東半部放碗櫃,中間是鐵爐等炊具,中心靠後供佛。女方備四季用的服裝、床、被褥、枕頭、毛胡來車(物品櫃車)和備銀鞍等馬具的馬,有條件的還可給一定的陪嫁牲畜。

姑娘省親:布里亞特姑娘每年正月之後專門回娘家探親,第一年可以住一個月,以後漸漸減少。當探親的女兒回去時,娘家煮羊或牛的薦骨部、脛骨為主的熟肉以及奶製品、糕點、糖果等禮品帶回去。如因姑娘年歲大等原因不省親時,娘家將特製肉食、糕點專程送去。

3.巴爾虎蒙古婚俗

在過去,巴爾虎青年男女結成夫婦多由父母做主,即使當事人情投意合,也必須經過父母同意。父母替兒女找對象,主要條件是看對方家庭經濟情況,因此,「門當戶對」是過去訂婚最普遍的。其次是喇嘛看卦。青年男女成婚,一方面要聽父母的意見,另一方面也要取得喇嘛的同意,如看雙方八字是否合適。萬一不合,一對相愛的青年男女便很可能不能成為夫婦了。

父母同意和經喇嘛看卦以後,就是訂婚,亦有兩個步驟:一是看八字,當某一家的男子看上另一家的女子後,他便請媒人(多半是他們的親友)拿著男方八字去女方家求婚。如果女方家也願意,便也拿出女子的八字,和男方八字統交喇嘛看,是否同意。如果喇嘛也同意了,便仍舊請他擇日訂婚;訂婚這一天,男方的父兄帶著酒和緞子來到女方家,請求訂婚,並請女方親友吃酒,共同商議婚事。得到女方應允後,男方把緞子放在佛前作證,並給女方倒酒,訂婚即告完成。

以往男女結婚都較早,十五、六歲結婚是普遍的。在締結婚姻上,多限於親戚朋友的范圍之中,最明顯的是表親婚姻,也就是說舅表兄弟姊妹與姨表兄弟姊妹是很好的配偶。但直系關系、有不治之症、同姓者不能結婚。

結婚儀禮必須花一筆錢,按經濟情況不同在儀禮的鋪張上也各有差別。較富有者的彩禮多半為牛羊,一般為40多頭牛或十幾只羊,富裕者有達百餘只的。這些彩禮多在結婚以前送到女方家,但也有婚後才送的。女方父母當女兒要出嫁時,必須給她預備出嫁時的東西。一般有牲畜、箱子、櫃、床,數目不等。最富裕的家庭甚至給出嫁的女兒預備新蒙古包,以及贈送女婿馬匹、衣服等。

結婚前一日,女方親友早給新娘預備了一件藍色或黑色的衣服,肩上有旗並有銀飾,另外還有一頂帽子。新娘在哭泣中穿上這件衣服。另外有十幾個女子陪伴她去向附近親友家辭行。每到一家便哭一次,表示很留戀。這時,親友也為她殺羊擺酒,表示挽留,甚至還留姑娘住一夜。這一天在新娘的自己家裡,由她的父親作席,招待來到家裡的男方的父兄和新郎。作席的材料多為男方帶來,通常以牛羊為主,數目不一定,最多達二、三十隻。男方在結婚前一日,由父兄親友陪著新郎來女方家。除新郎的父兄帶羊和酒以外,新郎多半還帶上弓箭。新郎進包以後,給佛爺點燈,叩頭。繼之便向女方父兄親友叩頭,為他們裝煙,及至吃酒,還為他們倒酒。

結婚日,即男方到女方家的第二天。新娘坐上馬車,新郎在她馬車頂上向前射一箭,意思是把鬼怪射走了。在回男方家還有10來里的地方,早有人在迎接。之後,又在男方家的包中作席。新娘在進包時,也向佛爺叩頭,以及拜見男方父兄親友。吃酒時也為他們斟酒。一直到筵席散後,新郎新娘還要送這些親友至門口。把親友們送走後,他們才回到包里來吃合歡酒,這時有小孩在陪著他們。

結婚以後,新娘到親友家中去串門,介紹自己,讓這些人認識她。同時在結婚後不久,有的是在3天以後,有的則在20天以後,去娘家一趟。完成了這些禮節,新娘便和其他的姑娘一樣勞作起來。

巴爾虎、布里亞特婦女在未結婚之前,其發式都梳單瓣(布里亞特甚至有編8瓣之風),婚後梳雙瓣,新巴爾虎婦女還有在婚後理去前額頭發(戴頭飾)再梳雙瓣的習俗。1949年以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蒙古族的婚姻風俗雖還保留著若干舊的習慣(特別是在牧區),但已有了較大改變,趨向簡單和比較講究實際,如去飯店等,並逐步向現代方面轉化。

5、內蒙婚禮習俗

她的媽媽是蒙人還是漢人啊?
求親,是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以定親。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根據男方家的經濟狀況而定。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畜牧為聘禮。嫁妝,女方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娶親時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到女方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父或姑父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遭。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拜火,蒙古族婚禮中的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新郎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

一般牧區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方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順時針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人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席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延續兩三天,親友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通常婚禮舉行後的第三天,新娘家要來人,看望新娘和拜見新郎家的親屬。來者多為姑姑、嫂嫂等人,她們各帶禮品或食品來到新郎家舉行認親儀式。新郎家設宴款待。男女雙方彼此相識,相互問安敬酒,充滿著熱情洋溢的景象。一個男子同時和幾個女子結為夫妻關系的婚姻形式現已廢棄。蒙古族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奴隸主或封建王公貴族常以納妾為俗。一男一女結合成夫妻的婚姻形式是蒙古族群眾歷來的婚俗,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搶婚或包辦買賣婚姻逐漸被淘汰,男女自由戀愛、自願結合的新婚俗已蔚然成風。
要是漢人的話,沒聽說有女性不能送親的說法啊。
不過,再怎麼樣婚禮只不過是形式,你們幸福就好了。

6、內蒙結婚風俗習慣是怎麼樣的?

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要選擇吉日,男方要給女方家送彩禮。彩禮有現金、衣服、布匹、首飾、稻穀等。女方家陪嫁的東西有櫃子、被褥、衣服、首飾、電器、自行車、大米、瓜子等。鑰匙由女方家送親人保管,等新娘到了男方家後,由新郎的母親拿錢來贖鑰匙,再交給新娘。結婚前一天,男方要把貼有紅紙的豬肉和酒送到女方家,既作為禮物又讓女方家用於招待賓客。
結婚這一天,新郎在陪郎的伴隨下來女方家迎親,同時要挑點青菜送新娘家。按習俗,迎親過程中新郎不能說話,一切由陪郎應酬和周旋,直到把新娘娶回家。到女方家後,新郎被安排獨席吃飯,並不能動手,只能由陪郎夾菜喂新郎吃。當男方來的人們把嫁妝挑、抬出門的時候,新郎就可以迎上新娘出門了。
新娘梳著少婦的發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穿著嶄新的衣服。服飾尚青、黑色,衣裙的花邊圖案與上衣的高領,都與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相近。新娘穿的一件小掛,由送親隊伍中一孩童保管。新娘由舅舅抱進轎子,並由新娘的弟弟陪送到男方家。新娘上轎後要哭泣,表示不忍離開家,且要一路啼哭,直至進洞房。
新娘進入男方家大門之前,要燒喜神紙,進入大門後要勸新娘停止哭泣,進入洞房後要揭去新娘的紅頭巾,並供到堂屋中。吃飯時讓新娘在洞房內吃獨席,由新郎為新娘添飯。當晚,姑娘和小夥子要來慶賀,家裡一片歡笑聲和歌聲。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回門,同時在女方家拜天地和祖先,岳父母同時給新郎一個銀鐲子。從女方家返回男方家的路上,不管碰到什麼人,新婚夫婦都要作揖。返回男方家後,他們還要拜天地和祖先。
第三天去上祖墳。新婚夫婦在姑娘和小夥子的陪伴下,挑著豬頭等供品和食品去上男女雙方家的祖墳。回來後,新娘燒火,新郎挑水,給長輩和同伴燒洗腳水。婚禮至此即告結束。
婚後7天內,新娘不能回娘家,也不能到其他地方住宿。歷史上,蒙古族有男子可以另娶,而原配妻子卻不能改嫁的習俗。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結婚自願,離婚自由已成新風,但蒙古族的離婚率是很低的。

7、內蒙古敖漢旗娶新娘風俗

內蒙古敖漢旗娶新娘風俗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

搶婚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

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內蒙古的達斡爾族的結婚儀式也很具有民族特色。

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蒙古秘史》卷一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達斡爾族青年男女的提親,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戀愛者也如此。通常由男方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穿戴整齊,在帽子的右邊掛一根新紅布條,並攜帶禮品,前去提親。如女方有意,則與媒人約定下次見面的日期。當媒人第二次來時,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辦喜事所需的衣物傢具等,這門親事就算定下了。

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但是無論怎麼說都要有媒人從中牽線的。

訂婚——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

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嫁妝: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擇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

按達斡爾族的婚嫁的傳統習俗,訂婚以後,男方要擇吉日過禮,即送「察恩特」(彩禮)。察恩特包括豬、酒、糕點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長輩陪禮人送到女方家中。這一天,女方家則要擺設察恩特宴,款待貴客及同家族的人。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長輩敬酒、磕頭,正式認親。老人們則贈給未來的姑爺錢、錢搭子等禮物。席筵上雙方還要互致傳統的祝詞。男方陪禮人先道:「貴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緣系雙方。選擇這良辰吉日,我們將微薄的察恩特獻上。山間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壯,英俊美麗的少男少女,都已長大而且年貌相當。為祝賀兩家美好的親事,我把喜酒斟滿舉起,光臨的眾族胞和親戚,請接受這虔誠的心意」。女方的父親接過敬酒,回唱道:「為著我們聯姻和睦,道遠路遙讓您飽受辛苦,送來的察恩特項目,請求您代我向族親們備述……」。優美而有趣的祝詞,使喜慶的察恩特宴更加歡樂、熱鬧。小貼士:如今,這兩個名族的訂婚儀式仍在,但是過程已經從簡了。內蒙古的漢族人的訂婚和北方的有些相似。

嫁娶——求名問庚娶親,是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習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婚禮,是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

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拜火,是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贊詞》: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佛光為你們傳宗接代。求名問庚,也是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

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刁帽子,也稱搶帽子。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達斡爾族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面。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

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達斡爾族的婚禮十分隆重,從媒人到女方叩頭訂親起,男方要向女方過兩次禮。第一次為大禮,男方長輩帶上禮品和未婚夫,前往女家。而女方則大門緊閉,由守衛在外的意味長者向送禮人提問,直到滿意了才放行進門。當晚雙方舉行宴席,姑娘則會躲起來,不和未婚夫見面。第二次是在結婚前一個月,雙方商量婚期。這次岳父會叫姑娘出來,和未婚夫一起吃飯。

結婚那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組織人送姑娘,新娘頭蒙紅紗巾,由五至七個男女青年陪同,清晨從女方家坐車出發,裝上嫁妝及陪送的禮品,大家拉琴唱歌,歡聲笑語撒滿一路。送親的喜車一定要在落日前到達。男方會在中途派人迎接,並向客人敬酒。然後一人回去報信,一人陪同緩緩前行。在到達男方家時,喜車一定要向東方前進。第二天,送親人回去時,男方還要設宴款待,等送親人走了,新郎還要帶著酒追上去,敬一次酒。

達斡爾族對離婚十分痛恨,一般很少離婚。在達斡爾語人有句俗語:「寫離婚書的地方,三年不長草。」離婚的男子要受到眾人恥笑。如果實在要離婚,則須舉行離婚儀式,這個儀式也是十分莊重,丈夫必須跪卧在地上,讓妻子從他頸部跨過。還要把一塊白布纏在男家的煙囪上,用來象徵丈夫已經死去。

蒙古族的迎娶上具有了民族的特色,那麼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達斡爾族人的迎娶方式也別有一番風味。現在結婚當天都用轎車了。

鬧洞房——偷杯竊碟戲新郎蒙古人的鬧洞房沒有新意,但是達斡爾人的卻很別致。

當送親人陪護著新娘到達男家後,新郎家對送親貴客格外關照,未進門,先敬「進門盅」,進屋後再設「接風酒」,可謂細致入微,惟恐怠慢。盡管如此,新娘的男儐相「花大」仍然橫挑鼻子豎挑眼,新娘的弟輩「庫吐魯」們則一邊吃喝,一邊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因為達斡爾人認為,酒杯是為新郎新娘准備的量糧食的斗,碗碟是盛糧食的籮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後男方發現少了東西,便開始搜查。搜出便罰「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親人准備打馬回程時,也伺機「偷」走幾個酒杯碗碟,待新郎帶酒追來,才肯歸還。

8、蒙古族結婚有什麼風俗?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禮。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祝頌人,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一隻「碰門羊」和其他的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