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姑娘節風俗
1、民族節日和民族風俗是什麼?
1、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2、佤族(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歷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於2002年確定,4月10日至12日為佤族木鼓節。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當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
4、納西族(三朵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一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5、白族(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
2、青姑娘節是哪個族的傳統節日
白族。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
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後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盪鞦韆,直到深夜。最後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裡。
傳說劍川白族婦女的青姑娘節是為了紀念古代青姑娘的。 青姑娘聰明美麗,從小父母雙亡,被迫當了一家的童養媳,在婆家擔負著繁重的家務勞動,還受著婆婆的百般虐待。一天小姑挑唆其丈夫毒打青姑娘,她被逼得走投無路,於是跳入海尾河自盡。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日,白族婦女便於這一天集會紀念她,以此反對封建禮教和對青姑娘的懷念。
3、傳統節日的風俗及寓意是什麼?
我國有55個少數民族,他們的風俗及寓意不盡相同,具體區分如下:
1、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佤族(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歷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於2002年確定,4月10日至12日為佤族木鼓節。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多以直徑0.8米,長約2米的紅毛樹整木雕鑿而成。佤族用它進行祭祀、報警、召集村民或進行娛樂。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
當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4、納西族(三朵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一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三朵節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日,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該節源於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
5、白族(青姑娘節)。
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
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後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盪鞦韆,直到深夜。最後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裡。
4、姑娘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青姑娘節是:白族婦女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魯班節是:蒙古族人的傳統節日。
5、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的風俗及寓意是什麼?
傣族新年是傣歷六月(公歷四月),是潑水節!
回族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這三個節日都是宗教節日。
瑤族的民族節日較多,主要有盤王(即盤瓠王,畲、瑤族傳說中的始祖,傳說是一隻名叫「盤瓠」的龍犬)節、達努節等。達努節是為紀念創世女神密洛陀而過的節日,日期為農歷五月二九日。此外還有「耍歌堂」節,又叫「耍望」節、曬衣節、乾巴節、月半節、祝著節等。
苗族的傳統節日有苗年、四月八、龍舟節、吃新節、趕秋節、花山節、晾橋節等。其中以過苗年最為隆重。苗年相當於漢族的春節,一般在秋後舉行。
彝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艷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歷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歷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歷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歷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歷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歷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歷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弦琴 農歷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桿、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桿節 爬刀桿、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
6、各族的風俗傳統節日是什麼?
1、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佤族(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歷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於2002年確定,4月10日至12日為佤族木鼓節。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多以直徑0.8米,長約2米的紅毛樹整木雕鑿而成。佤族用它進行祭祀、報警、召集村民或進行娛樂。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當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4、納西族(三朵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一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三朵節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日, 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該節源於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
5、白族(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
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後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盪鞦韆,直到深夜。最後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裡。
7、白族的節日是隴瑞節還是魯班節、查白歌節、青姑娘節?
白族的節日是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是白族婦女的一種紀念性的歌舞節日。主要內容為敘述舊時代白族婦女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寄託著她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嚮往。流行於劍川縣的羊岑、甸南一帶、節期為農歷正月十五日。
青姑娘節的活動以載歌載舞演唱一部反映青姑娘身世的白族民間長詩的形式來進行。內容講述了青姑娘本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後被父母包辦嫁為人婦,受盡了丈夫和婆婆的虐待,在一個月夜自吊鞦韆架上,被夥伴解救,返家仍遭毒打,終因不堪折磨,跳進海尾河自盡的悲慘故事。
傳說青姑娘於正月十五跳海,於是每年的這一天便成了「青姑娘節」。屆時,全村的姑娘們要聚在一起,選出本村最美麗、最聰明、人品最好、歌嗓最亮的一位扮演青姑娘。有的村莊則用篾扎紙糊再加彩畫的偶像來代表青姑娘。太陽落山時,全村女子簇擁著「青姑娘」從河邊進入村中,一路手牽著手,踩著節拍邊唱邊舞,過街串巷,直到村中廣場。然後圍繞「青姑娘」吟唱整首長詩,訴說其痛苦遭遇以示悼念,直至月落西山方才散去。
「青姑娘」長詩的詞曲哀婉凄涼,分為「悼歌」、「戀歌」、「苦歌」、「哀歌」、「幻歌」等五大部分。從「悼歌」呼喚青姑娘「青姑娘子阿姐姐,今天姊妹來團聚,海尾河邊來祭你,把你苦情敘。」開始,直到「幻歌」中的「香樟樹,樹香樟,海尾河邊樹蒼蒼,砍棵大樹造只船,劃到南海上。……」句句扣人心弦,令人回腸盪氣。該長詩以其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白族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又藉助於「青姑娘節」的傳統習俗而流傳民間,堪稱為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魯班節是蒙古族人的傳統節日,每逢農歷四月初二,蒙古族人便要殺豬宰羊,搭台唱戲,並把供在中村大佛殿中的檀香木魯班雕像迎到各村瞻仰。
查白歌節是布依族的重大節日。每逢農歷六月二十一日這天,貴州、廣西、雲南三省區邊界 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縣的查白場,舉行盛大的歌會。
8、青姑娘節,古爾邦節,潑水節,盤王節,陀螺節,跳花節,分別是哪個族的?
1、青姑娘節是白族的。
2、古爾邦節是維吾爾、回族、哈克撒族等的節日。古爾邦」,是伊斯蘭教重要節日之一。在伊斯蘭歷每年的12月10日,麥加朝聖過後。
古爾邦節的主要內容有:(1)舉行會禮,穆斯林們聚集在大清真寺或公共場所,舉行盛大的儀式和慶祝活動;(2)宰牲,一般的穆斯林都在節日之前准備好到時要宰殺的牲口,牲口要求必須健康,分駱駝、牛、羊三種,根據家庭的經濟情況來決定。宰殺後的肉要分成三份,分別留作自用、贈送親友以及施捨給窮人。
3、潑水節是傣族的。
4、盤王節是瑤族的。
5、陀螺節是廣西壯族的。
6、跳花節是苗族的。
9、各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和風俗都有什麼?
1、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2、佤族(木鼓節)
佤歷「格瑞月」(相當於公歷12月),是佤族過去舉行全寨性拉木鼓節木鼓活動的時節。於2002年確定,4月10日至12日為佤族木鼓節。 木鼓是佤族所特有的鼓種。多以直徑0.8米,長約2米的紅毛樹整木雕鑿而成。佤族用它進行祭祀、報警、召集村民或進行娛樂。
3、傣族(潑水節)
潑水節,亦稱「浴佛節」,又稱「楞賀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語民族的傳統節日,當日,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4、納西族(三朵節)
農歷二月初八,生活在雲南的納西族有一別具風格的祭祀性節日,叫「三朵節」,也叫「三多節」。
三朵節是納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護神--「三朵神」的盛大節日, 也是納西族法定的民族節。該節源於白沙玉龍村的北嶽廟會,納西語叫「三朵頌」,就是「祭三朵」。
5、白族(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鞦韆架上盪鞦韆,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後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
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後,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後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盪鞦韆,直到深夜。最後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