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樂安縣的風俗

樂安縣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17 05:48:33

1、江西省樂安縣的端午節有何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2、樂安是哪個地方的

安縣是中國江西省撫州市所轄的一個縣。樂安位於江西省中部,撫州市西南部。介於東經115°35′至116°10′,北緯26°50′至27°45′之間。東與崇仁、宜黃相連,西與新干、永豐相鄰,南毗寧都,北靠豐城。全縣南北長約85公里,東西寬約48公里,總面積2412.59平方公里,佔全市12.8%,居首位。2003年人口為34.9萬。

樂安歷史悠久,春秋時屬吳,戰國初屬越,周屬楚,秦屬於九江郡,西漢屬豫章的南城縣,東漢屬臨汝縣,三國時屬吳國的臨川郡,隋屬崇仁縣。南寧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設立縣制,轄天授、樂安、忠義、雲蓋四鄉,並以一鄉名而得縣名。建縣後屬撫州,元代屬撫州路,明清屬撫州府,民德年間先後屬豫章道、第七行政管轄,建國後屬撫州地區管轄。縣人民政府駐鰲溪鎮,自設縣至今共有855年的歷史。現有9個鎮、6個鄉(其中金竹鄉為民族鄉)、1個墾殖場。

樂安地處於華南氣候區與華中氣候區過渡地帶,具有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特點,四季變化分明,春季涼爽少雨,冬季寒冷乾燥。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全年年平均氣溫15.9℃,年降水量2017mm,年日照總時數1579小時,無霜期240天。

樂安縣地形以丘陵、山區為主,山地佔38%,低丘崗地佔51%,高丘佔11%。地勢東高西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北部較為平緩,南部群山逶迤。樂安地處雩山余脈,境內主要山脈有大樹嶺山脈、麻嶺山脈和相山山脈;河流有公溪水、牛田水、萬崇水。

全縣礦藏已探明有20多種,主要有鈾、鎢、稀土、礦泉水等。林業資源豐富,活立木蓄積量147萬立方米,毛竹1800萬根,森林覆蓋率68%。主要動植物有鶯、鳩、穿山甲、龜、蛇、竹筍、木竹製品、絞股藍等。水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8.4萬千瓦。

全縣地域遼闊,歷史悠久,自然景觀遍布,名勝古跡馳名。有「千古第一村」——流坑古村,金竹嚇通瀑布群,還有「江南絕頂三峰」大華山、文天祥讀書的「石橋寺」、黃陂大捷主戰場「登仙橋」、董裕的「尚書墓」、吳澄的「草蘆公祠」等。

全縣主要支柱產業是烤煙、蠶桑、毛竹、生豬、蘑菇、中葯材等。特色產品主要有流坑古村系列旅遊產品,如霉豆腐、霉魚、茶薪菇等。

3、樂安縣風俗?

很多,都在鄉下,老人家知道的多

4、有誰知道江西省樂安縣的歷史

樂安歷史悠久,春秋時屬吳,戰國初屬越,周屬楚,秦屬於九江郡,西漢屬豫章的南城縣,東漢屬臨汝縣,三國時屬吳國的臨川郡,隋屬崇仁縣。南寧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設立縣制,轄天授、樂安、忠義、雲蓋四鄉,並以一鄉名而得縣名。建縣後屬撫州,元代屬撫州路,明清屬撫州府,民德年間先後屬豫章道、第七行政管轄,建國後屬撫州地區管轄。縣治為鰲溪鎮,自設縣至今共有855年的歷史。現有9個鎮、6個鄉(其中金竹鄉為民族鄉)、1個墾殖場。
樂安縣位於江西省中部,撫州市西南部,建縣於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東與撫州市的崇仁、宜黃縣接壤,西與吉安市的永豐、新干縣相鄰,南連贛州市的寧都縣,北靠宜春市的豐城市,是連接撫州、宜春、吉安、贛州四市之要塞。縣城距省會南昌市160公里、京九鐵路八都站50公里,上海市880公里、杭州市660公里、廣州市720公里、福州市580公里、廈門市770公里、武漢市602公里,基本形成7小時經濟圈。即將動工興建的撫吉加密高速將穿越我縣腹地,與贛粵、京福兩條高速公路相連,大大縮短了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閩東南三角洲的距離。
全縣轄9個鎮、6個鄉、1個墾殖場,175個行政村,總面積2412、59平方公里,是撫州市轄區內面積最大的縣。全縣總人口36.5萬人,其中農業人中28.7萬人,耕地面積37.7萬畝,2005年糧食總產量達21.6萬噸,主要農產品有優質大米、烤煙、蠶桑、蘑菇、商品蔬菜、毛竹、山筍、生豬等。
2002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樂安縣被列為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了加速經濟發展,盡快脫貧致富,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審時度勢,積極策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融入南昌板塊、對接長珠閩」的思路,因地制宜地實施了「治貧興縣、優農穩縣、重工富縣、交通活縣、旅遊旺縣、城建塑縣」六大戰略,制定了一系列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政策措施,並全面推進社會化服務承諾制度,實現以「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為載體的「一條龍」和「一站式」服務。落實了跟蹤服務措施,優化投資軟環境,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圍。

5、東營的風俗民情

呂劇
呂劇是山東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演化而來。發源於東營區時家村(1138—1913年屬樂安縣,1914年後屬廣饒縣,1983年建立東營市後屬牛庄區,1987年7月歸屬東營區),始成於1900年,當時被藝人們稱之為「化(上)妝揚琴」,而民眾則以「跑驢戲」、「捋戲」或「小戲」等稱之。
2007年10月中旬,首屆呂劇文化藝術節在呂劇的故鄉——山東省東營市成功舉辦。 東營特產麻灣西瓜 黃河口刀魚 黃河口蜜桃 廣饒餚驢肉 河口冬棗 碼頭虎頭雞 東方對蝦 青州府花邊 益母草 文蛤 利津水煎包 史口燒雞 三疣梭子蟹

6、江西過壽有什麼風俗禁忌

一、什麼人過壽,什麼人不過壽
小孩子要過「周歲」,宴請親友。樂安縣男孩満15歲為滿丁之年,亦需宴請。青壯年一般不行壽慶,有「三十沒人曉,四十無人知,五十吃只雞,六十來賀喜」之說。六十壽誕,操辦壽宴,親友來多送壽面、壽燭、衣料、紅包(現金)等壽禮。金溪、崇仁等縣壽宴為兩餐,頭天為「暖壽酒」,正日為 「拜壽酒」。置壽堂,晚輩為之祝壽。六十歲以後,每十年一慶壽,祝壽規模一次比一次大。
嚴格來說,五十以前都不能叫過壽,充其量只能是過生日,五十以後才稱得上是「壽」。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生活困苦,勞動艱辛但吃住條件很差,能過超過五十歲的人不太多,因此,很多地方以五十歲為限度,能達到這個歲數才能算是「長壽」。
二、不同年齡的人如何過壽
小孩子過周歲時,家裡要擺酒,招呼親戚朋友,慶祝孩子滿周歲了。親友們也送上祝福,祝願孩子健康成長,茁壯成長。這一天,外婆家給送疆繩、銀鐲、銀鎖、銀項圈,以示拴住孩子,留他在世間,庇佑他平安成長。
青年人一般都是生日當天,招呼好朋友、同學們到飯店大吃一頓,送上生日禮物,然後到KTV吼上一陣,盡歡而散。
中年人講究過三十六、四十九,俗稱"門檻子"。到這一天,家人用紅布做成紅褲帶系在腰間,或用紅布做成內衣穿上,意在消災滅難。
老年人講究過六十大壽、七十大壽,表示祝賀。還有過七十三、八十四大壽的。主要因為孔子活了七十三、孟子活了八十四,認為這兩個年齡是老年人的門檻子,大慶大賀,以免災避難。
三、過壽的民間講究
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但有些人因相信相命師「鐵口直斷」,某些年歲不敢作壽,以免被黑白無常帶走。
做壽老人(50歲以上)誕辰日的慶祝活動,逢十稱大壽,如"五十大壽"、"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等。但這種大壽並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歲數。因為九在十個數字中數值最大,人們為討個吉利,故形成了這種慶"九不慶十"的風俗。作大壽前要向至親好友發請柬,發放日期一般在作壽的前三日,否則為失禮。民諺日:"三日為請,二日為叫,當天為提來。"親友接到請柬,便准備壽禮屆時前往,俗稱"拜壽"。主人還要大擺壽宴,賓客痛飲,有的還請來堂會,增加喜慶氣氛。
拜壽也稱"祝壽"。老人作壽時,親朋好友前來祝賀。禮物多為生日蛋糕、壽桃、壽面、布匹及帶壽字的糕點。布匹俗稱"壽帳",均掛在院中天棚四周以向客人展示。壽帳上寫些吉祥語和被送者、送者姓名。送給男子常用"仁者有壽"、"貴壽無極",送女子則用"蓬島春藹"、"壽域開祥"等。
壽堂一般設在堂屋,正面掛壽簾,兩旁配有對聯書些如"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古語。八仙桌上擺有香爐、蠟千、壽蠟、"本命延年壽星君"神碼兒,以及黃錢、紙元寶、千張,使之下垂供案兩旁。條案上擺壽桃、壽面等寓意長壽的食品。八仙桌正前方地上放置一塊紅墊子,供拜壽者跪拜時用,平輩以上者拱手,以下者叩頭。
過生日還有「坎兒年」之說,也就是人到年老時壽命上的關口,有句老話:"三十三大拐轉,六十六不死掉塊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又"人活五十五,閻王數一數。"33、55、66、73、84都為坎兒年。人們認為,人活到這個歲數如果度得好便能長壽,否則,便可夭折。人們為了長壽,所以在坎兒年倍加小心,並想辦法"破解"以圖長壽。常用的辦法是系紅布腰帶,傳說紅色可以避邪消災。

7、有關樂安縣習俗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現在,我就來介紹一下我們十堰過春節的習俗。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最初人們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掛在門旁用以避邪,後來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的名字。春聯多用紅紙書寫,代表著吉祥、幸福。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有除夕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而孩子們則耐不住性子,索性跑出去在外面一起玩。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之際,整個城市的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一刻,有的人家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合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我們這里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點。   一時間,十堰的過節習俗說也說不完,等你到了這里,你就能親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8、榮氏家譜輩分

望出樂安:應指青州樂安,指的是西漢千乘郡,歷代所稱的樂安縣(今廣饒縣)。並非唐天寶元年到乾元元年(共17年)的冀州樂安郡。

9、有誰江西樂安縣王氏族人的歷史的

據史料,王氏遷往江南,始於西晉。東晉時有南遷江蘇、浙江等地,又居江西。據《晉書·王隱傳》記載,陳郡陳(今河南淮陽)人王隱,博學多文,「建興中過江」,仕晉為著作郎。又據《台灣省通志》記載,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人閩,隨行者有三位王姓將佐,後均在福建落戶;唐僖宗時,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審知入閩,王審知受封為閩王,隨其人閩的,還有一些王氏族人。此期,王氏又有遷居四川、安徽、江西者。王氏唐末從江西吉安富田遷入興國高興小春。北宋末、南宋初,中原人多次大規模南流,其中又有不少王氏族人遷徙至浙江、江蘇、江西等江南一帶定居。一系王承邦於北宋天聖年間由江西南昌遷福建汀州寧化安遠洋。北宋末由金陵移居福建泰寧,旋入汀州。另一系在南宋嘉寶年間王伯一郎從江西吉安移居長汀開基,為入汀州始祖之一。大約在宋末元初,居住在福建的王氏,有一支遷往廣東,先定居於廣東潮州,其後裔散處梅縣、蕉嶺、五華、大埔、陸豐、海豐、龍門、興寧、從化、增城、惠陽、博羅、東莞、懷集、寶安及廣西的一些地方。再有分居上杭、武平等縣並播遷贛、粵及海外。再一系清代王咸中從江西南城入汀州。據江西寧都《太原龍門王氏十修譜》載,王天文、天保兄弟倆於後唐年間從江西吉水東羅仕明裡徙寧都釣峰上下排定居,王德光於南宋慶元年間從吉水東羅遷寧都小布富江坪。《寧邑太原郡王氏十二修家譜》載,王玄郎、元郎元貞元年白鷺樹下避亂,徙居石城上水白土。《寧都平陽六修族譜》載,王在位於明嘉靖從樂安太湖坪徙居寧都對坊上干。《影樹王氏六修族譜》載,王應麟、應明於嘉靖從寧化遷寧都劉坑王石坑。《太原王氏至榮公家譜》載,王大綿從寧化鳳凰山徙居寧都固村王坊,已傳18代。《城西王氏十一修族譜》載,王文廣明萬曆從福建遷寧都對坊松樹下。寧化《客家魂》中的「寧化淮土王氏族譜」載,王玄郎後裔於南宋遷往寧化及漳州、廣東等地。據《客家史料匯編》,王氏客家後裔有江西支系三十世王念五郎遷湖南長沙,王輝寧、登玉及王昌奉等世遷廣西,三十一世王應亨、應科遷台灣。

10、樂安縣的介紹

樂安縣是江西省撫州市轄縣,位於江西省中部腹地,撫州市西南部。全縣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樂安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因轄天授、樂安、忠義、雲蓋四鄉,並以樂安鄉名而得樂安縣名。截止2014年全縣總面積2412.59平方公里,設9鎮6鄉1個墾殖場,轄175個村委會,1651個村小組,全縣總人口37萬人(2010年),人口以漢族大多數,佔96%,其中農業人口28.7萬人,耕地面積37.7萬畝,植物資源1190種。2013年,實現生產總值44.16億元,主要景點有金竹瀑布群,水南古樟林,石橋寺。樂安縣是臨川文化發源地之一。樂安是一座千年的古邑,樂安建縣於南宋紹興十九年(公元1149年),迄今有800多年歷史。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