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湖北紅安訂婚彩禮

湖北紅安訂婚彩禮

發布時間: 2022-09-17 03:48:32

1、我親姐姐要結婚了,姐姐是武漢的,男方是紅安的,今天就打算到我們家來提親,有沒有什麼規矩啊?

在我家紅安一般結婚的程序是:說媒、會面、雙方沒意見後,接著看家、相親、提親送聘禮,看日子,謝媒人、結婚。這是老一套的了,現在我們那邊也沒有這么麻煩的了,大家很開放的,都怎樣方便怎樣來,只要男女雙方及其父母沒意見了,就定下結婚的日子,在酒店辦了婚禮就行了。說這么多就是讓你能了解一下以前和現在的情況,總之沒有你說的那麼麻煩,現在不用繁文縟節的。要按老規矩辦的話會超麻煩的。

2、喜歡上了一個紅安女孩

結婚當然要給女方家裡彩禮.
財禮要2萬吧.而且視她家經濟和父母態度而定.三金也是少不了的.
如果男方拿不出彩禮,那就難說了啊.

3、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彩禮多少?

黃岡市紅安縣彩禮十萬多塊左右,湖北省彩禮錢都不多,彩禮錢是看家庭,有的人要彩禮多點,還有的人家不要彩禮錢,有的人要幾萬塊錢意思下,都不等

4、湖北黃岡紅安地區,婚嫁習俗?

你好!

男方給多少禮金給女方,看女方父母的要求,一般是3~5萬。
女方會帶家電和日用品到男方,一般會帶4套被子,以及衣櫃等。

婚前,雙方父母溝通清楚就可以了。

一要提親,由媒人去女方家提親,還有備足禮品
二要定親,這個是要喝定親酒的,必須有酒席
三要求婚,商定結婚的日子,廣而告之,給親戚發請帖

可以多問問月父母的意見。
禮節至上,祝你好運!

5、祥細了解湖北紅安縣徐榨村的情況?

徐榨村以徐屋榨塆(分上徐屋榨塆和下徐屋榨塆)自然村為名,村民小組約6個,人口不足2000人。以前當地嫁女為請媒(媒人介紹說合)——喝准盅——上門——要媳婦——送八字——送小禮——搬嫁妝——出嫁——送梳頭油——回門——正月初四新女婿拜年(那是要抹紅的)。現在簡單,上門定親定金不能低於2W越多越好,請媒不能少(沒有媒人男女雙方臨時找幾個就行主要是吃一餐,記得給媒人禮物),嫁妝以前是女方置辦,現在是男方出送到女方家裡結婚時再搬到男方家裡。小禮不能免(就是女方的親房叔伯和親戚)結婚時女方有送親的不能怠慢,再就是正月初四拜年時新女婿臉上要抹紅(可能是印泥或油漆)且不能發毛。這些活動以塆為范圍。大概就是這樣的,滿意嗎?

6、我女朋友是武漢的,他家裡人讓我們定親,說需要2W,而且我一個人去就可以。我想問下有沒武漢的人

其實錢都不好確定,沒有規定是多少...如果你們2個真是想結婚,錢就不談了...
一個人去就不妥了,那有訂親一個人去的....太沒誠意了...
你女朋友什麼態度啊? 你們兩個好的話..可以商量下..到底什麼情況....
還是祝福你幸福.....

順便AD下...武漢三鎮網,單身交友論壇網
百度下武漢三鎮網

7、黃岡本地人的習俗有哪些?

一、通行禮節
1、串親訪友:「親戚六眷,往來相見」;「三朋四友,不時走走」。傳統的串親接請禮俗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定期包括「送三節(春節、端午、中秋)」、「辭年」、「拜年」,接初嫁女回娘家吃「餿飯」、「過六月」,已嫁女給父母送冬鞋等等。不定期包括探病、問安、辭行、賀謝、請召、拜訪、看女兒、回娘家。規矩是,探病,去早不去晚。最好在中午十二時前。問安,主要對老人和長輩。晚輩遠行之前,到親戚家走走,叫做「辭行」。歸來帶上接禮再去問候,親戚家或備酒菜「餞行」,或送盤纏,歸來再備酒菜「洗塵」。親友家有婚嫁、造屋、科考事,須攜禮物去祝賀。被賀者日後以禮回謝。
2、待客作客:迎接友人看情況而定。如相見時稀,從遠道而來,並有預約時間,或恭候在家,或迎候門外。如友人已至家,應聞聲而起。春節時來訪,放爆竹迎接(送友亦然)。出迎中態度熱情、誠懇。客至,主人看坐,坐定奉茶、遞煙,雙手送之。紅安特敬待茶,客人每巡喝乾,主人則斟茶不止。生客至,一一介紹,客人剛到,主人有急事辦,須表歉意,避免客人感到冷淡。客人攜帶之物,勿翻動;所送禮品,不當客人面拿家人吃。客人在坐,家人不得爭吵或變臉色,不呵斥雞狗,盡力不讓小伢啼哭。待客酒飯要謙席。坐席有以北方為上,有以橫木為上,有以左方、或靠牆一方為上。斟酒端飯,客人為先。客未食,主人不端飯碗;客未止箸,主人不終席。春節期間,各地都有「把湯」習慣。主家用糕粑、掛面、荷包蛋、雞肉等招待來客。客稍吃或呷口湯就放回,叫作「回碗」。作客,則衣著整潔大方,赴宴准時。忌窺主人內室,忌豪飲暴食,不翻菜碗,不坐主人座位。
3、禮品示意:俗以紅色表示喜,黑白表示哀。賀禮忌白,喪禮忌紅,但對高齡喪者例外,(俗曰老者喪禮為白喜事)。舊時壽禮不送錢(錢與祭鬼神的紙錢同義)、不送鍾(鍾與「終」同音),今已破規。一般男女間不互送內衣。除人參、燕窩和其他高級補品外,一般不送葯物。饋送豬肉時,不送公、母種豬肉。水產類不送鱅魚(俗稱「胖頭」)、鱔魚、鯰魚、烏龜、甲魚、烏魚、芡實(俗稱「雞頭」),皆因不美。今城鎮興送水果、煙酒、飲料,亦興送衣被及工藝品。
4、通行稱謂:家人稱謂有通稱、反稱、代稱、愛稱、貶稱、親昵稱和忌稱。父、媽、伯、叔、嬸、哥、嫂、弟、姐、妹是通稱;稱「父」曰「媽」、稱「媽」曰「父」、稱「父」曰「伯」「叔」,稱「伯」「叔」曰「父」是反稱;稱丈夫為「外頭人」「門外的」,稱妻子為「屋裡人」「門內的」,稱長子次子曰「老大」「老二」等是代稱;稱小兒曰「毛毛」「寶寶」「乖乖」「姐兒」「心肝肉兒」等是愛稱;貶稱有「多伢」、「恨伢」、「忍娣」、「貓兒」、「狗屎砣兒」等;昵稱曰「死鬼」、「我的個」、「伢他父」、「伢他媽」、「老頭子」、「婆婆」等。一般地,大部地域都忌諱稱「大娘」、「婆娘」。有些地方稱呼特別,如武穴把妻子叫「媽媽」(màmà)、紅安把母親叫「大」。還有,大部地方給祖父叫爹、給父親叫爺,唯黃梅反之。黃州、團風等地把姑姑也稱叫爺。親戚稱謂同外地差不多。只是北部山區將外祖父叫「家(gà)公」,將外祖母叫「家(gà)婆」,將「親家」叫qìng gā。
5、對親屬、親戚之外的人稱謂有:對老人稱「老人家」、「您老」、「您郎家」;對讀書人稱「先生」、「老師」、「相公」;對幹部稱「某同志」、「做公的」,亦稱官職;對匠人稱「師傅」、「老師傅」、「大師傅」;對生意人稱「老闆」、「大老闆」、「少老闆」、「掌櫃的」,今稱「經理」、「服務員」等。對對方之父母稱「令尊」、「令堂」;對對方之妹稱「令妹」;對對方之女稱「令愛」;對老師之子、女稱「世兄」、「世妹」;另有「師母」、「師父」、「師兄(妹)」、「師姐(妹)」之稱。
二、生育壽誕
1、祈子鄉俗:按舊俗,境內婦女常用「摸秋」「送龍珠」「送麒麟」等方式祈子祝福。其中摸秋最具風俗特徵:婚後多年不孕婦女中秋節夜,潔衣空腹,悄悄進入鄰家瓜菜園里,將事先看好的對象——冬瓜摸回家,抹凈茸毛,抱瓜而睡,伺瓜偎熱,起身入廚,治理煮食。次日向鄰里暗示,挑起鄰里叫罵,越罵越高興。失竅者心中明白,罵而不傷。若碰巧得子,婦家必辦酒酬謝之。此俗舊時行於英山、麻城、羅田一些鄉村。
2、生育別稱:民間俗稱婦女妊娠曰「有喜」;嗜酸曰「害兒」;腹部隆起曰「出懷」;產前腹痛曰「發生」;臨產曰「臨盆」;產罷曰「落月」;一月不出庭戶曰「蓄月里」、「坐月子」;生頭胎曰「解懷」;稱產婦曰「月里大姐」;手先出曰「討鹽生」;腳先出名「踩花生」;臂部先出曰「坐花生」;落地不啼曰「悶地生」。讀書人生男名「弄璋」,生女名「弄瓦」(或曰「得相公」、「得千金」)。農家得子曰「放牛的」;得女曰「賠錢的」。賀富家生子曰「嵩岳降神」;其自生女曰「緩急非益」。晚年得子曰「老蚌生珠」。「洗三朝」曰「湯餅之會」(或曰「吃紅蛋」)。今統稱「懷孕」、「生產」。
3、生育禮式:舊時鄉村中,嬰兒出生,後有諸多禮式。一是報喜。新生兒問世,其父抱公雞一隻到岳父母家報喜。岳母贈母雞,連舊公雞一起帶回(此俗行於與安徽、河南交界地)。二是送喜餅。沿江一帶興送喜餅,生男送單、生女送雙。親戚鄰里收了喜餅得送賀禮,岳父母尤其豐厚。大至搖窩、童車,小至衣帽、掛面、雞蛋、豬肉、紅糖、糯米。三是洗三朝。出生第三日「洗三朝」。步驟先用煎泡的艾水洗過,再有熟雞蛋滾兒全身。四是剃「毛頭」。男孩一月,女孩十八天前接來理發師傅「剃毛頭」。兒頂部留頭發一撮,叫「性命褡(dǎ)」,亦稱「百歲毛」。剃下的毛發捏成團,交母親保留。五是做月子。及一月,燒香供祖,殷實人家辦酒請客。有的還興「做九朝」、「做百日」。六是制「百衲衣」、「長命圈」。兒在襁褓中,其母便走親串友,向每家乞一塊布片,一個雞蛋。用布片縫「百衲衣」,以雞蛋換銀圈,制「長命項圈」,寓意於祝福。
4、少時賀生:境內習俗,一般慶老、慶小,一歲、六十歲壽慶最為隆重。
①小孩周歲時行「抓周」。主家擺酒請客,堂屋中聯桌結壇,鋪錦列席。壇席上陳列衣帽鞋襪、馬鞭弓箭、文房四寶、琴棋書畫、算盤刀尺、寶器玩具、胭脂水粉、蔥芸(諧音聰明)果餅雜什。其母將孩子打扮後扶坐於放滿物什的簸箕之中,觀他先抓何件物什推斷其嗜好前程。最希望他先抓書、稱,主人常把書、稱置於孩子手邊。但無論抓到什麼,觀者一律喝彩。「抓周」後喝周歲酒。
②孩子十歲時興「做十歲」。沿江幾縣及紅安、麻城特重,但無特定儀式,一般也請酒收議定書,家長、親友的贈品較豐。今有僅點播電視歌曲為慶的。對孩子平時的生日,父母也有表示。通常是割點肉,殺只雞,辦兩個菜,或給孩子煮雞蛋掛面。孩子過生日犯規,可免於打罵。
5、老年壽慶:人滿五十歲始行做壽俗稱「做生」。做第一個壽後,每逢「五」做「小壽」,逢十做「大壽」。父母健在,即逢「花甲」、「古稀」亦不做壽。有夫妻同年同月滿六十,由長輩做主,破例做「雙壽」,此種禮儀尤為隆重。有些人怕親友破費,事先提出不做壽,乃於前一天到親友家躲避,叫「避壽」。
拜壽儀式是在堂屋裡鋪氈條(無氈條以稿薦代之),擺香案。「壽星」率領家小拜祭列祖列宗後,高坐中堂,接受晚輩之拜。拜畢,分發壽餅、壽面與家人、親友。
三、婚嫁喪葬
1、舊式婚嫁:境內解放以前,農村男女定親早、結婚早,擇配講究門當戶對。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確定,放婚姻形成多為包辦婚姻,童養媳、血緣婚(表兄妹聯姻)、買賣婚姻也較常見,共和國成立後,實行《婚姻法》,推行移風易俗,非法婚姻被禁止,舊式婚姻形式得到改變。舊時婚嫁禮儀繁瑣,俗套很多。在訂婚上,先是央媒說合。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問名」,徵得女方家長同意結親。繼而「換庚貼」。將男女方出生年月報與算命先生「合八字」後送與女家,男方攜禮到女家「過路」上門,女方備酒席「打發」女婿。一些地方有姑嫂村婦「盤女婿」之風。最後選擇迎娶日期,將「日子」裝入柬盒,帶上錢物,送與女家。在婚娶上,俗套較多,一是哭嫁。嫁女自收下「日子」起開始哭嫁,有憐己憐親、以及討嫁妝之意。臨嫁前半日對親人、親友大哭一番。受哭者常送「紅包」明表情意。二是搬嫁妝。結婚之日,男家請人搬運,新郎前往,搬運工具一一掛紅。女家置酒款待,並封「利市」(小費)。一般人家嫁妝多為家用器具和衣被之類。富家女辦「全福嫁妝」乃金銀、寶器、山場、田宅、店鋪應有盡有。搬時女婿向岳母跪討鑰匙。至男家。打開箱櫃「揀箱」,亮出新人針線工藝,任人品評。三是迎娶。民國之前以彩轎迎娶新娘,轎分小轎、彩(大)轎兩種。小轎兩人抬,四角掛燈籠,周圍罩帷簾,轎眉懸鏡子、貼「喜」字,意在避邪。彩轎四人抬。帷蓋裝飾華麗,周圍飾龍鳳呈祥圖案。前列儀仗,後擁絲弦鑼鼓,喇叭、嗩吶引之。轎至,女家關閉大門,雙方隔門放鞭,男方送足「求門禮」,散足「彩錢」,女方甚為滿意才開門接轎。女子經過「開臉」(拔去臉上汗毛)、化妝、「辭祖」、「辭親」後被扶登轎,一路上鼓樂齊奏,伴娘隨之。男家以燈籠、爆竹迎候村頭。及至門口,舉行「回車馬」儀式,新郎開轎鎖,由「牽娘」(二女子)攙新娘出轎。拜堂,喝圓房酒。前來祝賀婚禮的親朋鄉鄰喝「喜酒」。多數地方酒後有「鬧新房」之俗。
次日上午舉行「堂見」禮。堂屋鋪紅氈、稿薦。新娘出場參拜親友。受拜者一一賜「喜錢」。第三天早晨,新郎上廚房摸摸瓢勺碗蓋,到親房伯叔家灶房看看,是日「參廚」。上午,由丈夫陪同「回門」(看望娘家父母)。當日返回。俗以為新房不能空人。至滿月,帶禮物再回女家看望父母。
2、新式婚禮: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貫徹後,婚俗多有改易和簡化,一般由介紹人牽線,約期見面、相親,雙方同意就去照相留念,互贈禮品。然後分別上門,會見雙方父母,男給女「見面禮」。婚期由男女雙方約定,佳期不行舊套,嘗定在進行結婚登記後以元旦、三八、五一、五四、國慶節和選擇的其他日期(俗稱「老日子」)。迎娶時租用汽車、拖拉機,坐轎絕少。婚禮不拜堂,而行主婚人(領導幹部)講勉勵的話,新人介紹戀愛經過,然後散煙、散糖果。鬧新房、盤新娘亦有之,但不過分。城鎮有由共青團、婦聯主持的集體婚禮。旅行結婚風氣一度盛行,筵宴多到賓館包席。「嫁妝」男女兩家都辦,七十年代興「四十九條腿」,八十年代興「電器四化」及組合傢具。合八字、送庚貼、喝准盅、哭嫁、哭轎、回車馬、參廚等禮儀消失。認親、過路、送節、問安、備嫁、送彩禮、辦喜酒、堂見更講實惠。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