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常州風俗民俗

常州風俗民俗

發布時間: 2022-09-16 15:45:31

1、常州結婚風俗有哪些?

常州結婚風俗么結婚之前的節日:比如八月半啊,過年啊,每個親戚家都要去一趟(當然要買東西),打算結婚時,男方家人要請女方的家人請客吃飯,商量禮金和其它事項

新床不睡不要緊如果睡人不能我一人睡,可以父母先睡

2、江蘇常州過年有哪些傳統習俗?

江蘇常州過年的傳統習俗很多,特別是常州本地人對於過年十分的重視,常州本地人在農歷的十二月初期,就開始准備過年的一系列事情了,一直會到大年三十晚上,才全部的結束。由此可見常州本地人對於過年有很多的感情,所以他們的風俗確實很多。常州人過年的傳統習俗裡面大年三十熬夜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一家人團聚在一起,晚上不會睡覺,而是一家人一直守到凌晨兩點以後才休息。

常州的老人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要有一個壓歲盤給小輩!這是常州人的一個傳統過年習俗,跟我們一般想像的紅包完全不一樣,老人會給小輩的壓歲盤裡面裝著各種小吃,有瓜子、花生、長生果以及糖果,另外還會准備一個小紅包!孩子們要將壓歲盤放在枕頭底下,第二天早上要將小吃吃一些,然後給老人拜年!

常州人過年的習俗中搶財神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事情,根據常州地區的講究,初五早上這一天,是能夠第一個放鞭炮的話,那麼就會得到財神的祝福,所以很多人都會早早做准備,希望能夠成為搶財神的幸運兒。有些人甚至一夜不睡,就等著太陽一出來放鞭炮,所以看起來十分的熱鬧!

除夕撞鍾也是一個常州人的特殊習俗,他們會在除夕的時候撞鍾,希望能夠得到好運氣。這個習俗據說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當時有一個叫做湯雨生的人中了秀才,所以在鍾樓寺敲鍾,因此逐漸成為過年的習俗之一!

3、常州民俗文化

1、民俗節日

「歲朝春」與「踏雙忙」、「送灶」與「接灶」、二月初二「龍抬頭」 、二月十二「花朝節」 、立夏時節「嘗三鮮」 、女回娘家「歇六月」、冬至大如年、「三屍神」與「撣檐塵」 、「馬和尚過江」與「驚蟄聞雷米似泥」等。

2、民俗方言

常州話,是吳語的一種重要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毗陵為常州古稱之一,毗陵小片通行於常州以及周邊古時屬於常州府的大部分地區。常州話自身有大量的古漢語元素,尤其適宜詩詞吟誦,常州吟誦是吳語吟誦的重要支系。

3、民間工藝

龍城三寶(常州梳篦、亂針綉、留青竹刻)、漢畫磚刻屏、根雕、金壇刻紙等。

(3)常州風俗民俗擴展資料:

風景名勝

截至2014年,常州擁有2個5A級景區、10個4A級景點、7個3A級景點、8個2A級景點。截至2014年,常州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5處、常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70處、常州市文物保護控制單位20處、金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處、溧陽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54處、金壇市文物保護控制單位468處。

4、常州春節習俗

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守歲、放爆竹等。
1、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3、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4、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5、爆竹: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5、江蘇常州的文化習俗有哪些?全一點的

基本概況
常州位於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地處江蘇省南部,北攜長江,南銜太湖,與上海、南京等距相望。處於北緯31°09′-32°04′、東經119°08′-120°12′現轄金壇、溧陽2個縣級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鍾樓、戚墅堰5個行政區。全市總面積4375平方公里,總人口349萬,其中市區面積1864平方公里,人口217萬。

歷史沿革
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底蘊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時期,建邑立邦,始稱延陵。別名龍城,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置縣。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城名多次更迭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嘗州、武進等。「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8縣。清末,城內尚有一府(常州府)兩縣(武進、陽湖)治所。1912年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解放初,常州專署轄常州市和無錫、江陰、武進、宜興、溧陽、金壇6縣;1953年1月常州市定為省轄市,當年3月共轄6區; 1958年7月,鎮江專區遷常州,改稱常州專區,常州屬之。

名人風采
自古以來,常州人傑地靈,名家輩出。有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季札,《昭明文選》的編纂者蕭統,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的陳濟,清代語言學家段玉裁和思想家龔自珍。從隋唐開科取士到清末,共出過9名狀元,1546名進士。「常州今文經學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和「孟河醫派」飲譽全國。近現代直到當代,《官場現形記的》作者李寶嘉(李伯元),「常州三傑」 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領袖和革命家輝映史冊;實業家盛宣懷、劉國鈞,語言學家趙元任,數學家華羅庚,醫學家吳階平,書畫大師劉海粟等名貫中外。目前,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56名。在全國位列第4。

交通運輸
常州水陸空交通便利,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312國道和滬寧、寧杭、常寧,沿江高速(常蘇),常澄,錫宜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蘇第2大機場,4D級民航常州機場,構成了常州發達的水陸空交通網。此外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常州站,滬寧城際軌道常州站,以及城市高架快速路網和籌建的輕軌1號線也給常州的交通增添亮色。

社會經濟
常州是近代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以經濟發達、工商比翼而著稱。八十年代初,常州成為聞名全國的工業明星城市,以鄉鎮工業發達為時代特徵創造了著名的「蘇南模式」,是全國最早的「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如今,常州市以農機製造業、輸變電設備製造業、汽車及配件製造業、新型紡織服裝業四大支柱產業為龍頭,帶動電子信息、新型材料工業、生物醫葯及精細化工三大新興產業的發展,著力打造先進製造業基地,規模和品牌效應逐步顯現。

2005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302.2億元,增長18.1%;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500美元;財政總收入達到220億元,增長25.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70億元,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8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00元,分別增長13.4%和10%。全年協議利用外資和實際到帳外資分別達到28.5億美元和8.7億美元。

歷年來,常州市被評為「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全國投資環境40優城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地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並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此外還是福布斯最佳商業城市12名,中國城市競爭力前30,2003年被國務院批准建立特大城市,近年來正在為建設特大型城市而加快城市建設的步伐,2005年,建成區已經達到145平方公里。

特色美食
常州小吃既有本地傳統特色、也有江浙等地風味,用料范圍廣泛,餡心有咸有甜,有葷有素,製作精細,享有盛名。

·加蟹小籠包
清道光年間,由小河沿浮橋南堍萬華茶樓首創。其特點:蟹油金黃閃亮,肥而不膩,蟹香撲鼻,汁水鮮美,皮薄有勁,餡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絲佐食,其味甚佳。

•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獨特口感和風味的一種橢圓形大燒餅,也是常州人最喜愛吃的家常傳統食品。製作時,選用精白麵粉、優質芝麻、白糖、精鹽等原料,經過和面、攪拌、揉搓、包餡、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製而成。有咸、甜兩種風味,供購者選擇。合格的麻糕一出爐,香味濃郁撲鼻,色澤黃潤而不焦,咸甜適度而不膩,香酥可口而不脆,色、香、味俱佳。往日,常州大麻糕多為當地人作早點食用。如今,經過改革創新,精心包裝,外表美觀大方,且便於攜帶,成為人們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

•蟹殼黃

蟹殼黃是常州地方風味小吃,俗稱小麻糕,常與大麻糕相配作禮品用。其餡心有薺菜、蔥油、白糖、明油豆沙等4種。其特點:形似蟹殼,色呈金黃,油多不膩,香脆酥鬆,糖餡甜醇,咸餡味鮮。

•雞湯菜肉餛飩
雞湯菜肉餛飩是常州特色小吃,有40多年歷史。其特點:皮子滑爽,餡心香鮮,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酒釀元宵
酒釀元宵是常州特色小吃品種之一,民間過春節時有吃元宵的風俗。100多年前,裴玉高在傳統元宵中加上酒釀,始創酒釀元宵。其特點:團如玉粒,酒香四溢,風味獨特,清甜爽口。

•銀絲面
銀絲面是常州特色品種,有30多年歷史。配料講究,操作工序嚴格,具有面細如絲,色白似銀,柔軟滑爽,富有韌性,下鍋不糊等特點,為《中國小吃譜》收輯品種之一。

•芝麻糖
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相傳早在唐代,當地人就開始飴糖、芝麻,製作生產一種形似麻團的芝麻糖,叫做麻團糖。至北宋末年,狼煙四起,金兵大舉南侵。康王趙構從京師汴梁南逃,偏安江南,一味妥協求和,全不想收復北方失地。老百姓對此十分憤恨。當時有人曾作詩一首曰:"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滿。常武地區的老百姓,則採用另一種形式來表達抗金收復失地的願望。他們將圓球形麻團糖改製成火銃樣的圓柱形,送給康王,以激勵其抗金復國的勇氣。至於康王趙構有無從中受到啟發和得到勇氣,不得而知,但是,常州芝麻糖從此做成圓柱形,沿續至今。
常州芝麻糖選料精細,製作講究。要求芝麻沾滿不露皮,兩端封口不漏餡。糖層起孔不僵硬,味香甜酥不粘齒,色澤白亮很均勻,粗細長短一般齊,一斤剛好廿支。確實是居家旅遊,饋親贈友的好禮品。

•蘿卜干
去過常州的人會說:"常州有一怪,蘿卜干作下酒菜。"正宗常州蘿卜干確實與別處蘿卜干不一樣,它精選常州西門外新閘出產的甜嫩實心紅蘿卜為原料,經過洗凈切條,適度晾曬,再加入適量的鹽、糖及多種輔料,精心腌制而成。由於選料精良,採用獨特的腌制工藝,並配以風味別致的佐料。故常州蘿卜干色澤黃里有紅,咸而不朐,咸中微甜,香脆不辣,十分可口。況且價廉物美,攜帶方便。不僅是人們佐餐的小菜,亦可作下酒及茶餘飯後的消遣食品。如果買到的是正宗常州產品,顧客一定會大飽口福。

•蝦餅
有近200多年歷史。清代文學家袁枚《隨園食單》有載:"蝦餅,生蝦肉、蔥、鹽、花椒、甜酒腳少許,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黃,外脆里軟,香鮮可口。

•馬蹄酥
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攻佔常州後,民間出現一種形如馬蹄的油酥餅,意在歌頌太平軍的功績。馬蹄酥選用精白麵粉、棉白糖、豆油等原料製作,延用傳統洪爐烘製。色呈金黃,香甜酥鬆。已收入《中國名點菜譜》。

•三鮮餛飩
餡心用蝦仁、鮮青魚肉、鮮豬肉製作,故稱"三鮮"。餛飩皮以精白麵粉拌入雞蛋清軋制而成,餛飩湯用新鮮母雞煨成雞湯。餛飩皮薄滑爽,餡心鮮嫩,湯清味美。

•義隆素火腿
義隆素火腿創建於1932年,以製作凈素點心而名聞於市。義隆素火腿是常州市義隆素菜館的傳統特色食品。本品選料精優,配方先進,採用科學的製作工藝流程,輔以多種天然名貴香料和天然色素精製而成。本品芳香乾鮮、韌而柔軟、味美爽口,切成薄片,淋上麻油,形似火腿肉,是佐餐、下酒、外出旅遊之佳餚,也是饋贈親友之佳品。1989年榮獲中商部優質食品「金鼎」獎,是常州市十大名點之一。

•天目湖砂鍋魚頭
天目湖砂鍋魚頭:始創於江蘇省天目湖賓館,經江蘇省特級名廚朱順才近三十年的精心烹制,現已被譽為江蘇最佳傳統名菜,成為中國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烹制天目湖砂鍋魚頭,選用天目湖水體中天然生養的大花鰱魚頭作原料,純天然天目湖水為湯基,加上特有的烹調工藝加工而成,由於山清水秀的天目湖不僅周圍山體綠色植被過濾了湖水,而且湖底為沙質而非淤泥,這一獨特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天目湖水清澈甘甜,纖塵不染,故其中生長的魚類也絕沒有土腥味。因而,天目湖砂鍋魚頭以其成品「鮮而不腥 ,肥而不膩」的優良品質倍受廣大美食愛好者的贊譽。

2004年,常州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常州十大名片
千載讀書地,現代創新城——中國常州;中華龍城 江南常州;季子故里 誠信常州。

1、經濟名片:近代工業發祥地 現代裝備製造城;
2、科教名片:銀領搖籃 科教名城;
3、文化名片:中國(常州)國際動漫藝術周——動漫之都 動感之城;
4、人物名片:常州三傑(瞿秋白 張太雷 惲代英)——從常州走出的中國紅色領袖;
5、地域名片:東經120線——北京時間在常州——東8時區基準線東經120線唯一穿越城區的中國較大城市;
6、勝景名片:天寧寺、天寧寶塔——千年古禪寺 神州第一塔;
7、旅遊名片:中華恐龍園——東方侏羅紀 中華恐龍園;
8、生態名片:天目湖——山水夢幻天目湖;
9、工藝名片:宮梳名篦——一切從頭開始;
10、美食名片:特色餐飲——游遍神州 吃在常州

6、常州有哪些春節習俗

一、做團子饅頭。過了臘月初八,吃過「臘八粥」,俗話講到了「年三夜四」了,已經開始有過年的氣氛了。常州人都准備起來了,家家戶戶磨米粉、買麵粉,擇日做團子饅頭。

要洗菜、刨蘿卜絲、剁餡、拌餡、糅面、潑粉,忙得不可開交。常州人分大窖和小窖(緊窖)饅頭二種。將數十斤的酵面攪在案板(門板上)甩,做坯包餡,大窖的做成半圓狀,緊窖做成皺口狀,在上蒸前,要往篤篤煎的滾水裡放上一雙筷,然後蓋上籠蓋,還要在上面放把鹽。

據說,這是常州人上「籠鍋」時的規矩,也是上代頭傳下來已有數百年了。

二、置辦年貨。每年臘月下旬,家家都要置辦年貨,年貨分為「活貨」和「干貨」兩種。

「活貨」是指魚肉類、雞鴨類,「干貨」是指南貨、海參、皮蛋、蓮子、紅黑棗、木耳、香菇等。年貨還包括茶食糕點糖果,以及瓜子、長生果(花生)。

最關鍵的如:香燭錫箔、年畫春聯、炮仗橫鞭一樣不能少。辦年貨其實就是在節日期間要用的吃的玩的,民間有「十二里嘸勿閑太婆」「叫化子也趕廿四夜」的說法,說明老太婆叫化子都在忙過年。

三、撣檐塵。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民間稱「撣檐塵」。

民間習俗稱十二月廿五日天帝派諸神下凡,察看人間善惡,俗話老天有眼。「人家必須要屋宇整潔,門窗干凈」。因此家家戶戶撣檐塵,大掃除。民俗有「廿三撣塵,越撣越發」之說。

7、中國常州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

一、吃端午粽

端午吃粽子,有多種意義,大多數人傾向於這是為紀念我國大詩人屈原的。端午前一兩天,古城常州家家戶戶以箬葉包糯米粽,有火腿、赤豆、蠶豆瓣、純米粽等各色。節日晨起,先以粽供祀祖先,然後蘸糖而食。多數人家還在煮粽子時將咸鴨蛋、雞蛋一鍋共煮,吃時蛋品味更香鮮,有的人家將粽子贈送親友。

二、龍舟競渡

龍船長丈余,以木製龍頭龍尾,塗上油漆彩繪,數十人穿一色衣褲,手持劃槳,撥水向前,或數舟並列,比賽到達終點先後。130多年前的丁丑戊寅(1877-1878年)年間,常州白雲渡(今迎春步行街)地段是龍舟競渡,歡度端午最熱鬧之地。東門有大小青龍,南門有金龍、白龍,北門有白龍等等,六龍齊飛,標志著六龍古城盡歡騰。

三、昌艾去邪

舊時俗稱五月為毒月、惡月、忌月,於是普遍以菖蒲、艾枝掛於門楣。菖蒲有濃香味,可入葯,名為「水劍」,與葯用價值很高的艾枝紮成一把插掛門框邊上,好似一把利劍,以資辟邪。午時取「煮粽水」與菖蒲、艾葉煎都成湯,用其根莖蘸著遍灑居室,口念「大蟲踏煞,小蟲葯煞,手裡有葯,握把撒撒」,在農耕社會,這是清毒殺蟲之舉,作為民間的防疫活動,現在此舉已使人感到可笑了。


四、穿五毒衣

逢年過節,兒童少年最快活。端午這天,早晨起來,就有一個用綵線結成的網路,放個鴨蛋,掛上頸上,四處炫耀,極為高興。中午穿上印有蛇、蠍、蜈蚣、壁虎、蟾蜍的姜黃色衣褲,額上蘸雄黃酒寫的「王」字,以取健如獅虎之兆。午後則隨著奶奶或母親到田頭上採集百草,包括艾草、菖蒲、枸杞、野草莓等等放在煮粽子水鍋里煎,給孩子「洗艾浴」,以防「疰夏」,祛除瘡癤,安全度夏。

五、掛鍾馗像

老常州的民間,端午節還有懸掛鍾馗像的習俗。常州老前輩於端午節掛鍾馗像,象徵驅除鬼祟、保平安。現在連畫鍾馗的人也很少了。

六、「張端陽」

「張端陽」要在端陽前進行。第一次上門「張端陽」,要准備好咸鴨蛋(或皮蛋)、枇杷、紅糖、綠豆糕、煙酒等,物品雖不多,但事事如意、樣樣有情。女兒女婿即便已婚,在端陽節也要回家「張丈人」的,一般來說,新女婿送禮的分量比老女婿要重。老常州的規矩,每年端陽、八月半、春節,女婿要張丈母娘。

8、常州過年的習俗

古時候,常州從農歷12月初便開始張羅著過春節了,備年貨、做團子、撣煙塵……在以下這幾樣常州民間習俗,您未必聽說過,不過若想照著做做,體驗一下「復古」的感覺,倒也不是難事。
人口團子過年吃大團子的習俗保留至今,但是團子的花樣不如以前多了。舊時必做的大團子有12條小龍、1條大龍、元寶、松子、秤砣、扁擔、豬頭、魚等等。
還有一種「人口團子」,是常州獨有的。據說明朝時候,朱元璋曾派大將湯和鎮守常州,湯和酗酒成性,酒後理政,往往錯殺無辜,醒來又毫無印象。他的副將便做了一種人頭形狀的團子,染上點紅色,每當湯和爛醉要殺人,便讓儈子手將團子冒充人頭獻上,矇混過關。
後來,常州幾乎家家戶戶都備著這種團子,許多百姓因為它而保住了性命,寓意保護人口平安的「人口團子」也因此得名,並演變成一種節日習俗。如今一些鄉下人家,仍然保持著過年做人口團子的習慣。
壓歲盤與現代人習慣年初拜年時才給小輩壓歲錢不同,舊時常州人的「壓歲」是從大年夜開始的。大年夜睡前,家裡的老人會給小輩一個「壓歲盤」,盤子里裝著瓜子、長生果、糖和壓歲錢。小輩要把壓歲盤放在枕邊,年初一早上醒來以後抓來吃。 
搶財神大年初五,是常州人「搶財神」的日子。誰家鞭炮響得早,這一年就會得到財神眷顧,為了搶這個「早」,有些心急的人家年初四晚上就放上鞭炮了。以前的南大街上有好幾家銀樓,據說每家銀樓的老闆都會提前准備好一隻1錢重的足金戒指,初五這天早上一開門,第一位進門的客人只要說聲「恭喜發財」,討個好口彩,再象徵性地出上5毛錢,就能得到那枚金戒指。不難想像,趕早在銀樓門口爭第一的人群會是怎樣一幅熱鬧景象了。
除夕撞鍾撞鍾現在也有,不過舊時候可不光是天寧寺。明清時期,常武地區有86座寺院,「晨鍾暮鼓」是當時最貼切的形容詞。除夕撞鍾最有名的地方,是鍾樓寺(現在人民公園內,改建為茶室)。
傳說鍾樓寺的鍾本是啞的,明清時候有個叫湯雨生的人中了秀才,把這口鍾給敲響了。這個湯雨生還留下兩句話:「萬事有敗必有成,鍾樓寺鍾似有神。」撞鍾的規矩也和現在不一樣,由寺院的宗師來撞鍾,老百姓要和鍾聲著唱《擊鍾偈》:「聞鍾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 

農歷十二月初八,俗稱臘月初八,是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在農耕社會期間。每到臘八這天,人們都要用收獲的糧食和五穀雜糧加上蔬菜煮成一鍋粥,表示喜慶豐收之意,同時也寄託了對來年五穀豐登的願望。正巧臘八這天又是佛主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寺廟在這天煮粥敬佛,並對外施捨。於是中國民間的臘八與佛教的臘八相融和,形成臘八節,留下了吃「臘八粥」的習俗。宋代已有臘八粥的記載,明代,臘八粥成為皇帝賞給朝中大臣的節令佳餚。清代臘八粥在民間已極為流行,連皇宮里的皇帝皇後大臣在這天也吃臘八粥。臘八這天常州的寺廟也煮臘八粥,對外施捨。根據常州地區的習慣,臘八粥也稱可為鹹粥。臘八粥中除了放粳米、糯米、青菜外,根據各人的口味與喜愛,還可放入適量的赤豆或黃豆、茴芽豆、花生米、白果、油豆腐、百頁絲、凍豆腐、芋頭等等,再加上幾根肉骨頭或小排骨一齊熬煮,粥的味道當然就更鮮美。農歷臘月已進入農閑時節,農民辛辛苦苦的忙碌了一年,田裡的農作物已收獲到家,帶著豐收的喜悅,家家戶戶開始忙著置辦年貨,准備過年了。此時,農村人家開始釀造杜酒,也叫米酒,臘月里釀的酒稱為臘酒,臘酒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人們稱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 常州人稱為「灶家菩薩」。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人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以前灶頭上貼一副對聯:「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傳說臘月廿四是「灶家菩薩」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的日子,這天每家每戶都要忙著在灶頭上供神像,點香燭,擺素食以及用糯米粉加紅糖製作的又甜又糯的「送灶團子」,把灶家菩薩的神像放進紙扎的轎子(常州稱為灶家轎)燒化,送灶家菩薩「上天宣好事」。這天常州人的晚餐就是用百葉絲、豆腐乾絲、油生腐絲、豆齋餅加青菜煮的「咸糊粥」以及糯米粉做的「送灶團子」。為什麼灶家菩薩上天要供甜的糯米團子呢?老百姓認為給灶家菩薩吃甜糯的團子,把灶家菩薩的嘴給粘住了,就不會在玉皇大帝面前說人間的壞話了,當然這畢竟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傳說罷了。到了年三十晚上,還要擺設供品,再把「灶家菩薩」接回來。不過,現在的家庭已經沒有了以前燒柴草的大灶頭,絕大多數都使用了液化氣,「灶家菩薩」失去了登身之處,送灶的民間習俗也就慢慢地消失了。送過灶家菩薩上天以後,就要開始「撣檐塵」,撣檐塵在民間就表示把一些晦氣撣除掉,實際上就是把家裡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打掃一番,乾乾凈凈的准備迎接新的一年來到。接下來家家戶戶要蒸團子、蒸饅頭,做年糕,民間認為團子表示團團圓圓,常州人家把大團子做成元寶、壽桃、扁擔等形狀,考究的人家還要做堆花團子和土龍,土龍是要放在米缸里的,待到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那天,常州民間習俗要吃「土龍篤面」時,就把這土龍放進面鍋里加上青菜等一起煮著吃。還要做各種甜咸不同餡芯的小團子和饅頭,小團子餡芯一般有豆沙、芝麻、甜油酥、咸油酥、青菜、蘿卜絲和肉餡。饅頭常用的餡芯不外乎就是豆沙、青菜、蘿卜絲和肉餡等,剛剛蒸出籠熱氣騰騰的饅頭要說「發」,還要說「發則大到則」!預示來年這家人家「大發」、「發財」,常州人說的年糕其實就是長條形的「大團子」,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印花糕或松糕,常州話糕的諧音就是高,象徵來年生活和事業步步高、節節高。紅色在中國表示喜慶吉利,故而在常州人製作的團子、饅頭和糕的上面都要點上紅色的印記以示喜慶吉利。以前常州人家還有自己製作炒米糖、芝麻糖、花生糖、炒長生果、炒瓜子等的習慣,作為過年時招待上門的客人和過年時吃的糖果零食。這些天,家家戶戶忙忙碌碌的置辦年貨,准備過年豐富的菜餚,要在大年三十,做中國人一年中最豐盛的晚餐——年夜飯。
過年有一項非常重要的習俗活動,那就是:祭祖。
古代,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就是在我們常州地區祭祖的形式也有些差異,這兒僅是講講大體的情況。大年三十(或年前)的晚上祭祖開始,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家中正廳,點上香燭,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還要燒化白錢紙、冥幣、紙作的元寶和銀錠供祖先在陰間使用,以此種方式來今年悼念已經逝去的親人。祭祖常州人俗稱「炯仰」(音),以前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祭祖的供品比較豐富,如糕團、果品、三牲(豬頭、鯉魚、公雞)、素菜和酒。如果簡單一點的只要有紅煨肉、魚(整條的)、豆製品、青菜、也就可以了,另外常州人家「炯仰」(音)時豆齋餅和用豆芽菜燒的「家祭頭」是少不了的。在農村,大年夜時還要用石灰在自家門前的場上畫上米囤、畫瓶、畫魚、刀戟弓箭,以祈求來年白米滿囤、富足有餘、禳災保平安。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吃年夜飯是春節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一次家庭宴會。別的飯可以不吃,但年夜飯是一定要吃的,除夕這一天,人們從一大早開始便忙碌起來,家家戶戶忙著烹調各種菜餚,廚房裡飄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大街小巷傳出噼噼啪啪的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的「劈哩啪啦」的算盤聲和抑揚頓挫的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的說笑聲,過年的氣氛十分濃厚。舊時的商店平時是不關門休息的,只有到了年三十結帳以後,才關門停止營業,過去的商店年頭上都放假休息。一年到頭也只有到了過年商店才能休息幾天。除夕之夜,一家人歡歡喜喜、團團圓圓圍坐一桌,品嘗美酒佳餚。這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此時,不管路途有多遠,人們都希望能夠回到自己家中,全家團圓,歡歡喜喜的吃上這一頓團圓的年夜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豐盛的佳餚,更是享受那份合家團聚的快樂的氣氛,
按民間的傳統習俗,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桌上有冷盆、熱炒、大菜、點心等等,但一般少不了魚。「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但切忌一次吃光,表示「富貴有餘(魚)」。還有菜頭,祝願有好彩頭,炒青菜是家家必備的盤中餐,表示「親親熱熱」,而且頭一口必定要先吃青菜,表示「青青有頭」,「有青頭」在常州話里就是「有禮貌,知書達理,」的意思,家家必吃豆芽菜,因黃豆芽形同「如意」,可寄語「如意吉祥」;常州人過年燒的豆芽菜要放豆腐乾絲、百葉絲、油生腐絲,筍干絲、以及切碎的雪裡蕻腌菜,俗稱「家祭頭」,這是常州人過年的一道傳統素菜。還有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人,也多少喝一點酒,以示慶祝自己和家人進入新年,慶賀每個人又增壽一歲。各地不同的過年風俗習慣,都反映出中華民族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
這兒要說明的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過年的習俗也在發生著變化。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如今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圍,而在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關愛。年夜飯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的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
除夕是農歷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除夕夜除了要祭祖、吃年夜飯、還要守歲、貼春聯、放炮仗,此外,小孩子們早就把元宵家生磬磬匡匡熱熱鬧鬧的敲打起來,更增加了過年熱鬧個氣氛。
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災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 「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南京)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欽此。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爆竹。常州地區俗稱炮仗,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明了用火葯製成的鞭炮。每當過年守歲到12點鍾,也就是來年第一天的零時,新舊年的交替之際,此時,家家戶戶辭舊迎新的爆竹登時響起,不絕於耳。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舊時按照老的風俗年初一是不能掃地的,否則會把財氣掃掉,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按照舊的風俗習慣,年頭上是不作興燒飯的,要吃現成飯,好在,過年時所製作的年菜十分豐富,幾天也吃不完,年初一早上吃預先准備好的糖園或團子或糖糕,表示新年團團園園、甜甜蜜蜜。年初一這天男女老少穿戴一新,街頭巷尾有敲鑼打鼓,調龍燈、舞獅子、跳財神等等活動,年初二開始外出拜年,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過年時晚輩要給長輩拜年請安,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過年給孩子壓歲錢是中國的傳統民俗,壓歲錢飽含著長輩對晚輩的祈福求安。如今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走訪親戚,拜訪朋友,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人們見面時滿面笑容地抱拳說「恭喜恭喜」、「恭喜發財」、「身體健康」等等的祝賀詞。當然出門拜年做客,不能空手,要拎上一點禮物。以前主人年初一待客吃「元寶茶」,(就是橄欖茶),或是甜甜蜜蜜的紅棗蓮子茶,台上放著桂圓、長生果、紅棗、柿餅、大栗、桔子、糖果、瓜子、糕點等等招待客人,意味著「大吉大利」。拜年是人們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民間俗稱:拜年拜到正月半。以前的人們,平時都要為著生計而忙碌著,沒有空閑時間相互來往,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有了比較寬余的時間,親戚朋友借著過年的時機相聚。
按舊時民俗,年初一的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時候, 為了不驚擾老鼠,初一晚上人們很早就上床睡覺,俗話說你干擾老鼠一天,它干擾你一年。其實是人們為了過年,已經忙忙碌碌了很多天,非常辛苦,大年夜又為了守歲,幾乎一夜沒有睡覺,年初一這天也該早一點睡覺休息休息了。
常州人認為,正月初五是路頭菩薩(財神菩薩)的生日,這天一早就炮仗聲不斷,舊時,各家各戶特別是商店都要設祭「燒路頭」,也就是「接財神」,接財神要早,俗稱「搶路頭」,要拿財神菩薩早點搶家來,以求財神菩薩保佑。接回財神,在新的一年中,商店也就開始營業了.

9、常州冬至有什麼習俗?

常州人的冬至夜,一定要來一碗「胡蔥篤豆腐」!據說冬至北方習慣吃餃子,南方還有吃餛飩的,也有說吃湯圓,而吃「胡蔥篤豆腐」,似乎是常州特有的習俗。

「胡蔥篤豆腐」

「篤」,是常州方言,就是燒煮的意思。胡蔥,就是北方人說的「大蔥」。長長的葉,白白的莖,南方的胡蔥沒有北方的大蔥粗大。常州老話說:「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有吃吃一夜,無吃凍一夜,吃了熱一冬,不吃凍一冬。」其調侃之意是:有錢人家是吃一夜的,窮人家就只能凍一夜了。



(9)常州風俗民俗擴展資料:

常州老百姓為了紀念湯和,就在冬至隔夜吃胡蔥篤豆腐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後,命大將湯和鎮守常州。洪武二年(1369年)湯和奉命修築常州新城。因湯和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在築城期間得罪了一些權貴。

那些自身貪污的不法官僚,反而惡人先告狀,舉報誣陷湯和貪贓枉法。朱元璋大怒,即命湯和將賬本呈上備查。冬至前一天,湯和趕赴京城。他左手提賬本,右手提一瓦罐上殿面見皇上。朱元璋好奇地揭開瓦罐,見是滿罐的胡蔥篤豆腐,再抬頭看湯和神色莊重,一身正氣,才醒悟自己錯怪了忠良。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