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齊風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

齊風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

發布時間: 2022-09-15 14:04:41

1、齊風俗,一民心」反映了德育的

&

2、教師的德育觀基礎是什麼?

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的主體性認識。由於教師的教育觀念在其確定教育教學任務和選擇教學方法時起指導性作用,教師的教育觀念具有明顯的情感特徵和導向性。只要有教育行為發生,就一定有教育觀念在起作用。教育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改變著教育的面貌,影響著教師的生活方式,制約著教師教育活動的方向,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只有根據時代的特點不斷調整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才能使我們成為教育變革的主動者。

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一定要抓住教育思想觀念這個先導問題,而德育的首要地位和導向作用,決定著教師在現代教育觀念的建樹上,應該從樹立現代德育觀做起。

在德育方面,應該樹立哪些現代德育思想,轉變哪些舊的德育觀念呢?

第一,主體性德育觀。古代中國重視道德教化,較多的關注德育的社會化功能,德育是滿足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成為統治者「齊風俗,一民心」的工具。這是將德育功能的社會性、個體性相剝離所產生的錯誤做法,是對德育主體性的背離。現代德育是主體性發展性德育,「促進人的道德現代化」,是對現代教育最簡潔的表述,也是指導現代德育的核心思想。這是現代德育的本質規定,是區別於傳統德育的根本標志,它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為道德主體培養,促進人的德性發展。它符合現代德育的目標要求,即培養新世紀的道德主體,促使德性的現代化發展;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個體發展功能,從受教育者內心體驗出發,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體現了現代德育的內在價值,即現代德育滿足受教育者的需要,發展自己的德性,使道德人格得到提升。我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張揚個性,注重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的同時,仍然要強調德育要「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這種社會性價值取向。在這里我們強調的是將德育的社會性功能和個體性功能相統一,個體性功能的實現不能脫離社會性功能去空談,社會性功能的實現要以個體性功能的實現為前提。主體發展性德育觀集中體現了現代德育與傳統德育的區別。

第二,生活德育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著名報告《學會生存》指出,現代教育中兒童的人格被分裂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裡,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這恰是現代德育的真實寫照。人類最初的道德教育是與人們的生產生活融為一體的,但在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制度化教育產生以來,道德教育越來越從社會生活中分離出來,其工具價值逐步得到強化,道德教育越來越演變成封閉的制度體系。制度化的教育和制度化的德育按照科學和科學教育的邏輯組織起來,而不是按照倫理的、道德的邏輯建構的,使德育按照智育發展的規律接受。道德是社會生活的准則和規范,真正的道德學習必須在社會生活過程中進行。「現代教育給學生開設了各式各樣的課程,但通過教育,學生獲得的並不是世界整體的印象,而是支離破碎的知識的堆積。學生在其中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知識的壓力,沒有通過知識而積極地啟發世界的意義,啟發人生的意義。人在教育中感受不到意義的充盈和生活的圓滿,也感受不到教育的意義。」學校德育與社會生活的隔離阻斷了學生德行發展的渠道,造成了學生德行發展的真空。單靠理論說教無疑於緣木求魚,形形色色的社會生活對學生的影響無處不在,極易填補這一真空。由於許多學生未能發展起良好的德育基礎,他們對不良影響的分辨力、抵抗力很弱,很易被其俘虜。父母當官的孩子往往成為校園惹事生非小團體的「頭目」,課堂上剛學完團結友愛便向低年級的同學索要財物,攀比風氣日盛,激烈的「幫派斗爭」,甚至沉溺網路世界荒廢學業,經不住「黃色文化」的誘惑違法犯罪等等,這些都是現實生活在學生思想意識中的反映。現代德育之所以強調生活德育觀,是因為只有在學生的生活世界中,在學生的現實經驗和體驗中,在學生內心世界的價值沖突中,才真正蘊藏著寶貴的教育時機,才能夠真正發掘出現代德育的生機與活力。僅憑借學習書本和考試分數,難以鍛造出適應社會的「真人」的。

第三,終身德育觀。學習化社會的每個人都在接受不同形式的教育,同時都在互相教育。終身教育觀作為現代教育觀已經被廣為接受。但作為終身教育觀重要內容的終身德育觀則很少有人提及。德育的對象不應僅限於在校學生,而應擴大到現代社會的每個成員。成人無論是出自自己道德發展的需要,還是出自教育下一代的需要,都有必要接受道德教育。道德本來就賴於世世代代的傳承,父母更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國外的研究表明,兒童的社會取向、自控、對規則的遵守、自尊、同情、良心、利他、德性推理等道德品質的發展都與父母的道德修養和教育方式有關。作為社會成員,作為教師,不可避免地要和青少年發生聯系,也需要主動提高道德修養,接受道德教育。

第四,綜合德育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首先,受教育者是「完整的人」。品德形式結構是品德賴以存在的形式。一般將品德形式的諸要素分解為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品德的內容結構指在個體意識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內容的道德規范體系,是個體對道德規范體系的內化。品德的內容結構,就其縱向來看是由道德信念、道德原則和日常道德規范構成,就其橫向來看是由政治道德、職業道德、生活道德、社會公德等構成。品德的形式和內容是不可分的。以灌輸為特徵的傳統德育,片面強調德育的內容結構,忽視了品德的形式結構,而以認知為特徵的現代德育只重視品德的認知方面,顯然忽視了品德的內容結構。人的行為可源於理性思維,也可源於非理性化的習慣。現代德育如果專注於認知發展,忽視了情感、意志、信仰直覺等非理性方面,沉迷於個體理性判斷,忽視其內心情感狀態和體驗,那麼,現代德育就是「有腦無心」的德育。

其次,教育影響的完整性、一致性。由於考試、學歷的指揮棒作用,現代教育其篩選功能和社會流動功能不斷加強。受教育是為了獲取比別人更多的教育經歷,從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於有利地位。由於學校教育的評價不是以個人的進步而是以學生間的相互比較為標准,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將自己超然於道德之外,將自己的倫理原則和受教育者的倫理原則割裂開來。由於歷史原因,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發展不均衡,學校管理者消極應對上級政策,大搞形式主義;教學上的題海戰術,佔用學生課余時間超量補課;借補課、輔導之名中飽私囊等,這些都是有悖道德原則的。現實中往往是行為者理直氣壯,受害者俯首貼耳。這種與德育原則相沖突的行為必然引起學生的認知失調,抵消德育效果,甚至造成惡劣影響,給學生心靈深處留下陰影,助長雙重人格的形成。

第五、「全球化」德育觀。德育的全球化緣於經濟、交通、資訊的全球化。德育的全球化主要表現是德育主題的全球化。世界各國學校德育關心的主題有趨同的趨勢,諸如生態環境、人口與發展、性道德、個體權利、多元文化、世界和平等,這些全球性的問題由於其具有全球范圍的整體性、普遍性和嚴重性,成為各國學校德育的共同主題。德育的全球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以全球化德育觀指導學校德育,愛國主義必定與國際主義相融合,民族主義必定升華為「愛人類」的崇高情感,維護世界和平與學會在競爭中溝通、對話、合作,也一定成為一代新人必有的道德素養。

上世紀末,美國許多公立學校開設了由美國品德教育學院研究和編制的道德教育課程。按照他們的思想,美國品德教育的目的是以下幾個方面:1.提高學生的自尊心;2.加強學生的自律和自我修養;3.提高學生進行決策和解決道德問題的能力;4.向學生傳授積極的態度和價值觀。依據這一目的,教育家們編寫了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品德教育課程的教材。整套教材在內容上一致強調了經過反復測試得出的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念——誠實、勇敢、信念、公正、寬容、人格、善良、助人、言論自由、選擇自由、經濟保障、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個人尊嚴、時間分配、個人才能的發揮等等。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不同的認知能力、不同的道德發展需要進行課程設置,這對我們應有所啟發。在現代德育觀念指導下,我們的德育目的、德育形式、德育方法、評價標准等,應該從教育對象的心理出發,更加貼近客觀實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先進的教育觀念是素質教育的先導。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教育觀念已不是個人意義上的思想認識和品德問題,而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繫到千百萬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的未來。教師的美德在於引導青少年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他人的經歷中,體會生命的可貴,培養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善待他人也善待自己。從而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更懂得如何去善待別人,珍惜身邊的人、事、物,注重情感的交流和體驗親情友情的溫暖,尊重他人的存在,甚至普及到珍愛地球,珍愛地球上所有生命,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含義。這一切,都取決於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先進的教育觀念。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