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魚糕的風俗

魚糕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14 21:27:32

1、武漢春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1、欣賞燈籠,在光影交錯中祈禱新年。

大年初五,2018東湖元宵節將再次舉行。屆時將有46組大型彩燈,其中湖北國寶彩燈組、百節東湖龍燈組、22.5米高的獅子燈組將刷新吉尼斯世界紀錄,還有台灣美食嘉年華和新春廟會。本次展覽,以及首次無人駕駛飛行器冷焰火表演。

2、聽戲曲、戲劇

漢劇舊名楚調、漢調,約有300多年歷史,有「京劇之母」的美譽。武漢地區其他劇種還有楚劇、湖北評書、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另外,武漢還是中國京劇第一世家京劇譚門的故鄉。



(1)魚糕的風俗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有雜家、縱橫家、道家、佛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陰陽家等文化形態,具體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以及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

2、湖北過年的風俗和傳統是什麼?

1、襄陽:除夕吃荸薺大年初一吃餃

在襄陽,老百姓過年一般會在年前一個月做准備。

灌香腸、纏纏蹄、腌制各種雞鴨魚肉等臘味,准備各種年貨。而在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的這一天,襄陽人大都會買來灶餅,供於桌上,全家圍在一起,一人吃一個,預示新一年甜蜜和幸福。

2、恩施:殺年豬、打糍粑

恩施地區聚居著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在這里民族文化如一朵奇葩一般,展現了它的獨特魅力。

恩施地區過年大概都在臘月二十之後就開始做准備,幾乎每家每戶都要殺豬,而且殺豬的時候也會請鄰居到家裡吃皰湯,同時這也是孩子們期待的時候。

3、武漢: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漢人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員的圍坐在一塊,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鍾,才算完成了守歲。

零點一到,小輩便會向長輩拜年,長輩把准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4、荊州:魚糕、魚圓不可少

在荊州的農歷除夕,家家戶戶都會准備一大桌豐盛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這一天人們准備除舊迎新,一家相聚,共進晚餐。

有許多菜更是荊州年夜飯桌上必不可少的,且每樣菜都有著寓意。

荊州地處江漢平原,物產豐富,魚米之鄉,比如,魚糕、魚圓、全魚等都是不可少的,另外,炸春卷、發菜也都列在其中。

5、仙桃:「沔陽三蒸」與「沔陽三臘」

仙桃地區,以前都是在晚上闔家團圓吃年夜飯,現在一般是中午夫妻倆會娘家吃年飯,然後一起回婆家團聚。

由於年飯已經不局限於晚上吃,所以現在一般只說「年飯」或「團圓飯」。

3、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1、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2、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3、農歷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


4、農歷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咸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面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5、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3)魚糕的風俗擴展資料:

一、武漢的飲食習慣: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和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參考資料:

網路武漢

4、湖北的獨特風俗有哪些?

湖北的獨特風俗有如下:

1、湖北黃石

黃石結婚風俗中還在具體的婚房布置中有基本的要求,就是不管是樓房,還是農村家裡的房子,都一樣要在床品搭配與窗簾,床具,被子等方面,選擇大紅的全面裝飾搭配,從而討個非常好的彩頭。



當然現代的床與被子有了很多的變化,但是男方家裡一定要准備一套男紅女綠的普通真絲被子,這是基本的結婚准備,要放在床上疊好,而新娘坐福的時候,床的中間就要有一個坐福用的墊子,這是婚房布置的一個重點。

2、恩施:殺年豬、打糍粑

恩施地區聚居著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在這里民族文化如一朵奇葩一般,展現了它的獨特魅力。

恩施地區過年大概都在臘月二十之後就開始做准備,幾乎每家每戶都要殺豬,而且殺豬的時候也會請鄰居到家裡吃皰湯,同時這也是孩子們期待的時候。

除了殺年豬,就是打糍粑。剛出鍋的糯米非常好吃,用印盒把糍粑放入裡面,然後用力的按按,就成了一個圓又圓的而且還有很多漂亮花紋的糍粑。恩施人家每家都有各種各樣的印盒,花紋也各有不同,還有福祿壽喜等字樣。

3、武漢: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漢人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鍾,才算完成了守歲。零點一到,就放鞭炮,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把准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開大門出門(封門錢紙留一頭在門上)。出外拜年了。

拜年在武漢也有講究,初一拜父族的爺爺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親友;初五是財神生日,商店復業接財神(蠻多做生意的都要到歸元寺燒頭炷香,祈求新年財源滾滾)。初六把初一累積起來的垃圾倒掉,這叫「送窮」。

4、黃岡:小年祭祀祖先 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洗澡

在黃岡,除夕早上貼對子,晚上守歲,到晚上十二點,人們會放煙花慶祝。自半夜時分至天光時分幾乎都有煙花沖天,響聲此起彼伏!

至於過年日程安排,黃岡地區的習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裡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將家裡垃圾往外掃,更不能動土。而且還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餘。

5、黃石:年飯要用「三全」 團年飯的魚不能吃

黃石的春節,基本是從除夕開始的。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

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5、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按時間順序有以下風俗:

正月初一——早晨打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之後是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要用糯米粉做豆沙餡湯圓食用,預祝未來一年工作圓滿、順利。

三月三——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家邊遊玩邊採集。

五月五端午節——吃咸鴨蛋、粽、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等暑敗火食品。

八月十五中秋節--在花月圓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飲酒賞月等點心

九月九重陽節--人們習慣飲菊花酒吃蜜汁甜藕,因為冬季武漢氣寒冷,所以人們多食補牛肉、羊肉、狗肉,除此之外家家都習慣用陶罐煨湯待客。

臘月初八——人們習慣用糯米、紅豆、雜等煮臘八粥,家家戶戶喝臘八粥。

6、湖北過年有哪些風俗?

1、水煮蛋

在湖北沙市、荊州一帶,新一年吃第一餐有個奇特的風俗,那就是吃荷包蛋,這意味著新的一年裡,家人都能「實實在在,吉祥如意」。

2、白蒿菜

新的一年第一頓飯,湖北秭歸有些地方會吃油炸白蒿,取其諧音「百好」,圖個好彩頭,不過這還是第一次聽說白蒿還能油炸後食用,貌似是用白蒿加雞蛋、麵粉、水,放在油鍋炸。

3、糍粑

湖北省內各地過年都要吃糍粑的,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的事實了。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奇特的習俗由來或許大家不知道。在以前,湖北人新年頭三天是不讓煮生米的,必須吃去年留下的剩飯菜,因為剩飯不好吃,逐漸演變成吃面條和糍粑了。

4、三全菜

武漢人以前過年時,年夜飯桌上絕對少不了「三全」、」三糕「、」三丸「,這三全分別指的是「全雞、全魚、全鴨」、「全糕指的是」魚糕、肉糕、羊糕「、」三丸指的是「魚丸、肉丸、藕丸」。有無丸不成席、無魚不成席、無湯不成席一說。

5、除夕夜

湖北人以前過年時,男人一定要在除夕當天,挑水把水缸蓄滿,至少要夠家人使用3天,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女人則無論再忙,也要給家人做好鞋子,象徵「過年穿新鞋(Hai),喜事一起來」。

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天亮前吃飯,「越吃越亮」,全魚不能動筷,因為要「年年有餘」。

7、武漢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武漢過年的風俗如下。

一、臘月三十

臘月三十是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年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開飯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

二、正月初一

大家都知道在傳統年俗中,正月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三、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四、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五、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此外傳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六、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一般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七、正月初六

正月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裡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八、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又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九、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的日子,因此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或者接星。此外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如果在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的稻穀豐收,天陰則欠收。

十、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因此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十一、正月初十

在正月初十的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或者是十不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夥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8、平鄉民風民俗作文

在我的家鄉——平鄉
,有著十分獨特的民風民俗。

在我的家鄉有著一種獨特的美食——魚糕。每逢佳節,大家總會拿出魚糕來品嘗。它在家鄉人民的眼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種象徵。
家鄉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們都會齊聚在一起,開一個小型的「跳蚤市場」,大家可以隨意采購別人的農產品。整個集市活動要開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間,大家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希望來年的時候能有個好收成。
在這幾天的時間里,大家也都沒有在干農活了,全村人都會用這樣獨特的方式來慶祝今年有了個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鄉變了模樣,但在遊子們的心中,「家鄉」的情是永遠也不會變的。

9、荊州八大傳統名餚

荊州魚糕

荊州自古盛產魚,魚糕作為荊州的八大名餚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為舜帝妃子女英所創,在荊楚一帶廣為流傳,春秋戰國時開始成為楚宮廷頭道菜,直到清朝,仍是一道宮廷菜,據說乾隆嘗過荊州花糕後脫口而詠:食魚不見魚,可人百合糕。

散燴八寶飯

散燴八寶亦稱八寶飯,是清朝末年宮庭廚師肖代製作的專供慈禧太後食用。後來,因肖代流落在江陵的聚珍園餐館製作八寶飯而聞名。 江陵散燴八寶是用糯米、紅棗、蓮子仁、桂元肉、密櫻桃、瓜子仁、糖桂花、密冬瓜、苡仁米等蒸熟製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它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有「淺盞小酌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成語。

荊州千張扣肉

荊州千張扣肉以肥瘦兼有的五花豬肉為原料,經煮炸,上紅糖色,切成薄片,以碗扣住蒸熟,由於肉片薄如紙,形如梭,片數多,故名千張扣肉,又名梳子肉。相傳此菜為唐宰相段文昌回江陵省親時,在傳統的梳子肉製法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並將其帶回長安供朋友品嘗,自此,此菜名揚八方。

皮條鱔魚

皮條鱔是湖北荊州的傳統名菜,己有數百年歷史。鱔魚味美,且有葯用價值。《名醫別錄》說它有補五臟、療虛損的功效 皮條鱔魚剔除老骨後切成長條,制熟後猶如皮條而得名。又以形如竹節,也叫竹節鱔魚。製法是,用兩道不同溫度的油炸至皮酥,再掛上糖醋黃汁,色澤金黃,外酥內嫩。

龍鳳配

龍鳳配是一道古荊州的漢族傳統名菜,有千餘年歷史,起源於古荊州。此菜取材於三國故事劉備招親,寓意龍鳳呈祥。魚酥味鮮,略帶酸甜,雞嫩肉香,咸甜可口。主要食材是魚和母雞。一龍一鳳,象徵著吉祥如意。據說諸葛亮為慶賀劉備、孫夫人從東吳安全歸來,將這道菜擺上宴席,文臣武將贊許不已。民間婚宴必備此菜,象徵吉祥如意,成為荊州地方風俗。

粉蒸蓮藕

粉蒸蓮藕是荊州家喻戶家的一道菜,該菜是選用荷塘老耦為主料,蓮藕是蓮的地下莖,可以食用,湖北荊州盛產蓮藕。此菜軟糯卻不粘牙,油潤卻不油膩,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


三絲春卷

荊州特色菜餚三絲春卷,是一種以麵粉攤成薄皮,內包雞絲、火腿絲、香菇絲加嫩菜混合的餡,捲成筒狀,用旺火炸酥的傳統名菜之一。春卷原名春盤,是薄餅包餡,攤於盤上,故名。後來演變成圓筒狀,並用油炸,疊滾成卷。此菜為春節前後的應市菜,含有迎春之意,它色澤金黃、外皮酥脆,味道鮮美,是春節筵席上必不可少的時令佳餚。

冬瓜鱉裙羹

冬瓜鱉裙羹是用鱉裙和嫩冬瓜烹制而成的羹湯,源於《楚辭.招魂》記載中的「胹鄨」,由清燉甲魚演變而來,是荊州傳統名菜,為菜中上品,其製法講究,選料精細。此菜紅、黑、白、綠相間,彼此映襯,相得益彰,如一件精美的工藝品,讓人賞心悅目,不忍動筷。食之,清新淡雅,湯清質醇,冬瓜清香,原汁原湯,鱉裙軟嫩,味道鮮美,讓人回味無窮。鱉,又叫甲魚、團魚、腳魚,其嫩爽鮮滑,營養豐富,食用價值極高,且具有「補勞傷,壯陽氣,大補陰之不足」的功效。

10、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1、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2、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3、農歷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


4、農歷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咸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面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5、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10)魚糕的風俗擴展資料:

一、武漢的飲食習慣: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和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參考資料:

網路武漢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