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福州風俗做福

福州風俗做福

發布時間: 2022-09-14 04:27:59

1、老福州春節習俗

按照老福州的習俗,農歷十二月廿四是祭灶的日子。祭完灶,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孩子們開始眨著眼巴望著過年。
祭灶日子的確定得看大小年,如果是大年(即除夕是農歷三十),則祭灶日是農歷十二月廿四。如果是小年(即除夕是農歷廿九),則祭灶日是農歷十二月廿三。祭灶時得燒香點牛油燭,而貢品主要有甘蔗、花生、荸薺、紅棗、灶糖灶餅等,等祭完灶公灶婆,大家就可以分享貢品了。
另一種說法是,大年廿三祭葷灶,是官宦人家辦的,但忌供羊肉和牛肉,一般是豬頭、雞鴨魚等;大年廿四辦素席,是窮人家辦的;漁民則是大年廿五祭灶。
對理發店、裁縫店、澡堂的店員、學徒或跑堂的來說,過年的氣氛早從農歷十二月十六就開始了。這一天,東家必定會給他們准備一頓豐盛的食品,飽餐之後,第二天他們就開始大忙了,因為大人小孩都得理發、洗澡、做新衣服准備過年了。這些店鋪一般忙到正月初,有的甚至忙得不分日夜。十六這一天對於木工、泥水工來說,則是既喜且憂的日子,因為這一頓飯是「做末牙(祭)」,東家給你一年的工錢,也將決定你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對於各家各戶的女人來說,從冬至吃過湯圓直到大年三十,她們還得擦洗門窗桌椅,從上到下由里到外打掃庭院樓閣。
大年三十晚上是一定要有年糕的,因為它寓含著「年年高升」的意思。年糕以糯米紅糖做的紅年糕為主,因為紅色代表吉利。紅年糕點綴著每戶人家的餐桌,一直到正月結束。
當然白年糕也有,一般是家道好的人家做的,年糕里頭糅進了花生、紅棗等,再敷上豆腐皮。
在福州,正月里也有很多規矩。如正月初一,早上起來開門放鞭炮後,一般不出門拜年,怕觸了霉頭使得這一年都不吉利。小孩就在街上玩,大人則去左鄰右舍喝酒。這一天也不煮飯,三餐以年糕為主,或者是大年三十晚上做好的飯菜,熱了吃,表示吃的是前一年剩餘的,取「年年有餘」的意思。初一晚上,各家各戶一般早早地上床,要與小鳥兒比賽誰睡得早,——一年當中難得有這么個清閑的日子。
正月初二,就可以訪友拜年回娘家了,直到初四「開假」。出外謀生做工的,一般就在初四「走路」(或「上路」)。

2、福州的民風民俗500字的

1、福州地區特有的傳統時令節俗,象徵全家團圓。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們會在祖先神主龕前陳列簪花壽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隻大竹籮,籮中盛有糯米粉,點綴有福橘、紅箸、四季花等。

然後全家老小圍坐在大竹籮周圍,邊搓丸、邊唱兒歌,搓丸分搓和捏兩種,搓的有圓球和圓條,捏的則形狀各異。大人喜歡捏壽桃、蝙蝠等象徵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則由大人喝彩附會,如捏一隻狗,就唱「狗投富」,捏一隻龜,就唱「龜長壽」,搓成的丸在煮熟後醮糖豆粉吃。

2、普渡節12月9日

福州郊縣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廚師在露天大廚房中製作飯菜,郊縣農民各家各戶邀請親朋好友到家中品嘗美味佳餚,來人越多福氣越多,而「露天大廚房」則成為極有特色的壯觀一景。

3、祭灶農歷12月23、24

民間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間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每年農歷正月初四到任,年前12月24任滿上天稟報。祭灶就是為灶神餞行。福州祭灶分兩天舉行:23夜「祭葷灶」,供品用魚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隱惡揚善;

24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餅。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壞,亂說一通。祭灶特別注重用糖,祭畢還抓一把糖在灶門口塗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說,不亂說。俗謂:「上天講好話,下界保平安」。

(2)福州風俗做福擴展資料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福、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嶺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福州是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

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文明城市」等稱號。

截至2017年末,福州共有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6個縣,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城市面積1219.3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91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9.5%。

3、福州都有哪些風俗習慣?

拗九節農歷正月29
又稱孝順節、送窮節。節日這天家家戶戶都用糯米和紅糖煮拗九粥,裡面放上紅棗、花生、豇豆、芝麻、荸薺,燒成後用來祭祀祖先,並且作為全家人的早餐。凡已經出嫁的女兒,要送拗九粥回娘家孝敬父母,意為祝願平安度過「九」這一關。
這種節的來歷據說是古時目連的母親很兇悍,死後被送進地獄受苦。目連長大後,每日給母親送的飯都被小鬼吃掉,後來他用黑米煮了一碗顏色發黑的粥,小鬼們都嚇得不敢吃,他的母親終於吃到了兒子送來了粥,不再受飢了。後來人們便把這一天命名為孝順節。

做夏農歷入夏第一天
由於初春乍暖還寒,容易生病。古時為了提醒人們,特在入夏第一天舉行「過節」儀式,謂之「做夏」。做夏活動古今不同,有啖李、有吃筍,目的是消病除災,今流行煮鼎邊糊、煎「煎餅」、炊「碗糕」。煎餅是用豆芽菜和米漿在特製的平底鍋上煎熟;碗糕是用米漿加入發酵料,盛在小碗內炊熟。清林祖燾詩:「春歸花謝綠成陰,迎合盤餐妙手烹。炊出花糕頤可朵,分賞先自眾鄉鄰」。花糕,就是碗糕。此俗今已改為吃鼎邊糊。

冬節搓丸農歷冬至
福州地區特有的傳統時令節俗,象徵全家團圓。
冬至的前一天晚上,人們會在祖先神主龕前陳列簪花壽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隻大竹籮,籮中盛有糯米粉,點綴有福橘、紅箸、四季花等。然後全家老小圍坐在大竹籮周圍,邊搓丸、邊唱兒歌,搓丸分搓和捏兩種,搓的有圓球和圓條,捏的則形狀各異。大人喜歡捏壽桃、蝙蝠等象徵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的則由大人喝彩附會,如捏一隻狗,就唱「狗投富」,捏一隻龜,就唱「龜長壽」,搓成的丸在煮熟後醮糖豆粉吃。

普渡節12月9日
福州郊縣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廚師在露天大廚房中製作飯菜,郊縣農民各家各戶邀請親朋好友到家中品嘗美味佳餚,來人越多福氣越多,而「露天大廚房」則成為極有特色的壯觀一景。

祭灶農歷12月23、24
民間相傳玉皇大帝派灶神到人間監督每家每戶的行為善惡,每年農歷正月初四到任,年前12月24任滿上天稟報。祭灶就是為灶神餞行。福州祭灶分兩天舉行:23夜「祭葷灶」,供品用魚肉、美酒,希望灶神在玉帝面前能隱惡揚善;24夜「祭素灶」,只供水果、蔬菜和灶糖、灶餅。為的是怕灶神喝醉了酒,不分好壞,亂說一通。祭灶特別注重用糖,祭畢還抓一把糖在灶門口塗一遍,意思是把灶神嘴巴粘住,使其少說,不亂說。俗謂:「上天講好話,下界保平安」。
在祭灶前外祖父母要送灶糖、灶餅和花面殼(化裝面具)給外孫、外孫女。舊時醫術不發達,迷信的人認為戴上花面殼能使瘟神見不到兒童的真面目,可以避邪。現在一般不舉行祭灶儀式,但在節日全家歡宴的風俗仍然存在。灶糖、灶餅改稱「年糖、年餅」,花面殼則成為春節兒童玩具。

4、福州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1、初一。早上要放鞭炮,然後祈年、飲屠蘇(一種葯酒)、序拜(即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有的人家還要卻葷食(吃素)。早餐大多吃太平面(線面加倆蛋),以象徵一年太平。這天不煮新飯,吃昨晚做好的「隔年飯」。

人們見面要互道"恭喜發財,合家平安"等語。這天忌掃地倒垃圾、掃地、洗澡、用刀具、講晦氣話,一般也不吃稀飯,不出遠門,晚上要早睡,俗稱「斗夜燈」,比誰睡得早。



2、初二。福州俗稱「女婿日」,是女兒女婿回娘家拜年的日子,並在女方家裡吃飯。

3、初四。開假日,迎接灶君回鑾視事,也稱「接神日」,店鋪都在這天放鞭炮,開門迎業。

4、初七。人日,福州俗稱「人補命」,民間要取七種菜做羹,叫「七寶羹」,晚上要共食年糕,煮太平面,以表延年益壽。

5、送燈。初七送燈日以後,大街小巷都能見到親家舅扛著甘蔗,蔗上掛著花燈,往姐姐婆家送燈的情景。福州地區一般從正月初十至元宵節都進行與花燈有關的活動。

做父母的把花燈送給出嫁的女兒。花燈由小舅子送去,所以稱"親家舅送燈"。春節親家舅(小舅子)送燈,在福州城鄉十分流行。送燈即送"丁"方言,外婆給外甥送燈,就是祝福女兒生子添丁.人丁興旺。娘家給婆家送燈,大多由親家舅(小舅子)送。

5、誰知道福州過年的習俗?

http://www.pcl.ilongman.com/spe-topic/jan2003/#2

6、福州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歷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稱履端、元旦,今謂春節,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長的民間節日。黎明時分,各家敞開大門,焚香鳴炮,喜迎新年。這個節俗傳統禁忌甚多,說第一句話,做第一件事,都講究好彩頭,以冀一年之平安。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說「恭喜」、「發財」、「平安」等吉利話,對方也報以相應的好話。當日不掃地、不打水、不挑擔、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發、不說不吉利的話。全家起床後,便穿新衣服,或穿質地最好的衣著。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線面、雞肉、鴨蛋),以祝太平、長壽;有的吃年糕(紅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孫一年平安。初一,小輩要向長輩拜年,長輩則給以壓歲錢或糖果、桔子。

7、福州的風俗

福州風俗主要為節俗、婚俗、食俗、傳統技藝,具體如下:

1、節俗

游神、迎神是福州鄉村正月里舉行的一種習俗活動。農歷的正月初三至十五,便是游神的時間。以村為單位,有時數村聯合,用敞篷大轎抬著當地供奉的神祗塑像,在鑼鼓和鞭炮聲中結隊巡遊村境,百姓夾道觀看、迎接,場面熱烈。

福州傳統有個「拗九節」,已出嫁的女兒都要在正月廿九煮「拗九粥」,趁早送回娘家孝敬父母。迄今福州郊縣仍保持此俗,但城區的「拗九節」卻漸漸被「母親節」所代替,一到這個節,花店生意就格外的好。在酒樓里也可以看到為父母親而設的宴席。

2、食俗

福州菜是閩菜的代表,閩菜有「福州菜香飄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緻,刀工嚴密謹慎;講究火候,注重調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著名湯品如歷史悠久的佛跳牆,有「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美譽。

福州五大代表菜是佛跳牆、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五碗代表是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肉燕。福州的素菜也很有名,以麵筋、豆腐皮、豆腐筋、香菇、木耳等植物食物為原料。名素菜有「南海金蓮」、「半月沉江」、「石鼓三鮮」、「湧泉三絲」等30多種。

3、婚俗

福州結婚習俗分為訂婚儀式、男方下聘禮、女方回禮、女方置辦嫁妝、接親、吃太平面、鋪床、見長輩、酒店設酒宴、回門。「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4、傳統技藝

閩劇,又稱「福州戲」。明代,崑山腔、弋陽腔等傳入福州,福州方言戲曲逐漸興起。清光緒初到辛亥革命前後,稱「閩班」。民國十三年(1924年),鄭振鐸出版傳統劇目《紫玉釵》等,正式以「閩劇」取代了「閩班」的稱號。

評話是福州地區主要曲藝品種,講究唱、說、做、表,有「人文活化石」之美譽。

十番原名「協歡」,意為聲協和而成歡,是福州主要地方樂曲之一,由民間龍燈舞演變發展而來,曲調悠揚動聽。

(7)福州風俗做福擴展資料:

福州城市標志

1、市標——三山一水

福州城內於山、烏山、屏山「三山」鼎峙,閩江宛如綠帶穿城而過。史載,五代梁開平二年閩王王審知擴建城池,將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圈入城內,形成了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內」的獨特風貌。「三山一水」成為榕城主要標志,故福州亦稱「三山」。

2、市樹——榕樹

福州植榕,古已成風。榕樹四季常青、枝榮葉茂、雄偉挺拔、生機盎然,象徵著福州城市精神風貌。福州城區有古榕樹近千株,其中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內的一株千年古榕被譽為福州第一大榕,相傳是北宋冶平年間三位武官在此練武時植下的,樹高20米,樹冠地面投影面積達1330多平方米。

3、市花——茉莉花

福州特產,產量和質量都居中國之首。宋時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福州城郊有許多成片栽培的茉莉園。它象徵福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芬香四播。以茉莉花薰制的福建茉莉花茶亦久負盛名,遠銷海內外。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決定命名茉莉花為市花。

8、福州春節習俗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民間互訪拜年的形式,根據彼此的社會關系,大體可分4類:

一是走親戚。初一必須到岳父、須帶禮物。進門後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禮,然後再給長 輩們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禮節性的拜訪。如給同事、朋友拜年,一進屋門,僅向佛像三叩首 ,如與主人系平輩則只須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長,仍應主動跪拜,主人應走下座位做攙扶狀,連說免禮表示謙恭。這種情況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兩句客套話就要告辭。主人受拜後,應擇日回拜。

三是感謝性的拜訪。凡一年來對人家欠情的(如律師、醫生等)就要買 些禮物送去,借拜年之機,表示謝枕。

四是串門式的拜訪。對於左鄰右舍的街坊,素日沒有多大來往,但見面 都能說得來,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見面彼此一抱拳說:「恭禧發財」、 「一順百順」,在屋裡坐一會兒而已,無甚過多禮節。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現在,有些機關、團休、企業、學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之為「團拜」。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此俗始於宋朝上層社會。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節:「是月也,片子飛,空車走。」成為時尚。大戶人家特設「門簿」,以記客人的往來和飛片,門簿的首頁多虛擬「親到者」四人:一曰壽百齡老太爺,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餘老爺,住元寶街;一曰貴無極大人,住大學士牌樓;一曰福照臨老爺,住五福樓。以圖吉利討口彩。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賀的習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佑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當時士大夫交遊廣,若四處登門拜年,既耗費時間,也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明代人們以投謁代替拜年。明朝傑出畫家、詩人文徵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謁」即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賀年卡用於聯絡感情和互致問候,既方便又實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約從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團拜」的形式,清人藝蘭主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但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僅限於男子外出拜年,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外出走訪。拜年活動要延長很長時間,到正月十五燈節左右。傍晚時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節」,初十以後叫「拜燈節」,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遲」的笑話。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禮,日後補行的,謂之 「拜晚年」

9、福建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1、春節蒸年糕,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福建沒有過年吃餃子的傳統,都是吃年糕。因為年糕諧音「年高」,春節吃年糕,寓意萬事如意年年高。

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吃完年糕,大人們「攻戰四方城」,小孩們嬉笑玩耍,好不熱鬧。大家都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

2、福州過年風俗,初一不出遠門,初二和初三就可以去拜訪親朋好友,互賀新年。有女兒出嫁的人家,則要辦春酒,讓女兒,女婿,外孫一起回娘家團聚。這春節期間,福州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火樹銀花,到處都是一番喜慶熱鬧的節日氣氛。

3、廈門的正月初三,為喪家清新愁(即燒新床)之日。凡在初一、二未到過之友家,是日應勿往訪,訪即為不敬。有諺語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意思是初三日無客登門,晚起無妨。

4、泉州過年是從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稱為「過年」,要待過了十五,「年」才算過去了。民謠雲:「初一場,初二場,初三無姿娘(姿娘意為婦女,此日婦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從天上匯報回來);初五舀肥(掏糞便,農事開始)。

5、泉州過年風俗敬天公,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