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長治縣結婚風俗視頻

長治縣結婚風俗視頻

發布時間: 2022-09-13 17:49:21

1、結婚風俗的流程

我國古代有「六禮」之說,現今部分地區也有這個習俗,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實際上各地區民間約定成俗的婚禮習俗並不完全為這六禮所限,它將相親、訂婚階段的過程簡化,比如,將請期(商定迎娶日期)並於納吉(送禮訂婚)中。而親迎之後的合巹(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鬧洞房和婚後的「回門」等儀禮過程受到更加的重視 。
在古代,男方下帖,下帖的基本步驟是:男家經媒人之手取得女方的生辰八字後,放在家中一個具有占卜意味的場所,比如壓在香爐下或放在神像前等等,放三日,如果在這三天中家中的人都平安,就代表這姻緣取得了神的同意,占卜成功。如果這三日中發生意外,即便是打碎了一隻碗,就要把生辰八字退給女方,這婚姻不成。有的地方是拿到女方八字後,請卜卦者排比,若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則議婚告成。現代人多用第二種,特別是父母為子女相親時。八字這一關過了,男方才下帖。帖子用紅紙把男女雙方的姓名、生辰八字並排寫好,送往女家。女家接下帖子,就表示答應這門婚事。取八字、下帖子目的在於「詢察天意」,這一婚俗行為表示「婚姻天定」的觀念。
在迎娶階段,女方准備的嫁妝多是成雙成套的被褥、衣服、櫥櫃等。新郎新娘在結婚當天,婚禮舉行前的清晨,在各自的家中都要「上頭」,即挑選有福氣的老者為之梳頭,同時說一些吉利的話。
新娘還要開臉即整眉光面。在惠安一帶,新郎上頭時,給他梳頭的老者要拉著一個下男孩的手,用梳子、虱篦分別在新郎頭上梳三下,口中念道:「三下木梳三下虱篦,生子孫一大陣」。
新房裡的便桶在婚禮那天要讓一男童溺尿。在新床上撒紅棗,花生,桂圓,蓮子等吉祥果品,代表「早生貴子」的美好祝願。
當新郎領著花轎來到男方家門時,一些地方的習俗要婆婆拉著媳婦走過場院中麻袋鋪著的路,身後的麻袋要人不斷傳到前面待踩,這叫傳種(宗)接代。(待)。有的為了避邪氣,要跨火盆。
當夫妻拜堂時,主持人口中高聲念誦祝詞,有的地方要穿插吃子孫餑餑、喝和合湯等。

2、長治縣結婚有哪些習俗呀???

長治縣隸屬於山西省東南部,太行山脈中段西麓,居上黨盆地腹地,東迤壺關縣,西鄰長子縣,南毗高平、陵川縣,北連長治市郊區,為中國人口密集縣份,結婚風俗習慣主要有:
一、議婚、合婚擇日、放(大、小)定這個看各家各戶的習慣和方便程度,比較隨意,至於其他,置辦嫁妝、送嫁妝、請全人、搭喜棚、貼喜字、發轎、上下轎前後、鬧洞房、唱喜歌、拜祖先、報喜(是處女)吃酒、回門、隨禮、喜慶宴會、喜慶禮儀設備這些可有可無,大部分都還是有的,有倒插門,沒有守寡,改嫁,小女婿,童養媳,冥婚這樣的習俗,這些在長治地區要麼不吉利,要麼不像話沒規矩,所一般沒有。婚禮方式都是那樣,看各家各戶怎麼辦了;
二、嫁娶范圍隨意,看各家情況,有的人家願意那就是外國的也可以。同姓的這個也要看各家自己處理了。完全自主選擇。完全自由戀愛,不允許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三、現在基本上不存在姑表親姨表親這些,長治縣沒有山區民眾。結婚前一晚沒有男孩要和新郎在新房睡得規矩。門當戶對現象基本沒有,但是不免除有有錢人看不上窮人的尷尬。貞節牌坊這個說法少。

3、農村辦婚禮有什麼習俗么?

農村結婚習俗

農村結婚很講究,不管是結婚的時間,結婚的地點,以及方向什麼的都有關,很迷信,一直沿用著老祖宗留下來的方式。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農村結婚風俗都有哪些吧!

媒說
這個程序是必須的,不論你是青梅竹馬還是兩小無猜,也不論你是如膠似漆還是已經好到了肉里頭,更不管你是生死與共還是難解難分,這個程序是必須要的。倒不是父母有多大面子,也不是說要傳承「父母之命媒說之言」的古訓,實際上是父母為你站的一班崗,也就是說,當你的發展產生危機的時候,這是一張擋箭的牌子。

當然,有的父母自然會考慮所謂門當戶對因素,也有的父母會對你選中的對象來個二次考察,把好進口關,還有的女方父母確實也有明媒正娶的思想,總之,父母自有父母的一番良苦用心。

看親
即「相親」。由媒人向男家介紹女方晶貌、家庭情況後,男家初步同意,便遣媒人請庚帖,叫議親。也有先相親的。一般未婚男子都怕羞,由已婚的兄弟或叔伯去代看。而被看的姑娘又往往故意避開,只能看到她兄弟姐妹,藉以推測她的模樣,俗稱「摸姻緣」。所以有「相親相舅」的諺語。新式婚姻就沒有這猜謎式的前奏。

合婚
媒人將女方庚帖送交男方父母,男家就將庚帖壓在灶君神龕前,如三日內家中無盤碗打破、小孩跌傷或與人爭吵等不吉利的小事,便初步通過,也有再去問簽詩或請算命先生合婚。解放後,此種風氣在農村尚存。即使不迷信,但在熟知女方家況不宜作親後,正好借口神靈示意免得結怨,女方家屬也能乘機收回「面子」。

定親
男家合婚滿意後,就由媒人將男方庚帖送女家「開合」,然後雙方商定聘金數和嫁奩厚薄等,稱「議聘」。再由男家遣人到女家「小定」,以戒指及四樣禮物為聘,女方以鞋襪等回禮。再由男家送聘金、彩禮及「糖金奶」。待擇定婚期,通知女方,名「送日」。雙方都設宴請客,稱「飲定酒」,客人要送陪嫁品。

送年月
就是到了瓜熟蒂落的狀態了,就去找算命看年月的先生選擇結婚的日子,也就是算得上是最後一次向女方家作一定補嘗。

結婚程式
好了,進入正題了。婚禮一般是三天,第一天稱為搬弄,也就是搬東西,第二天為正宴,每三為復宴。
請客,這是為婚禮作準備階段。農村結婚不象城市裡去發請柬,要在婚禮前一天,由新郎或新娘挨家挨戶去相請,「本人明天結婚,請早點來幫忙。」由於農村一般居住較分散,俸請的人一天都會精疲力竭。一家有事百家幫,同時也忘不了囑咐一句:「代床被蓋。」

回門
婚後次日,新娘先謁見舅姑長輩,叫「相見」。第三日,新娘由小姑引導,介紹左右鄰居老少稱呼,獻糖茶,或以糖果糕餌點茶,受飲者給以賞錢。左右屋行遍,然後下廚房,拜灶後,學習做飯菜。第六日,新婚夫婦赴外家相見赴宴,稱「上門」。次日,外家再到新郎家赴宴,稱「會親」。

4、長治結婚有什麼風俗

山西長治地區的結婚婚俗是不同於其它地方的,但是也存在相同的細節,長治地區的婚俗可以說是具有自己的風味的,下面就來說一說長治結婚風俗。

議婚,議婚都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者托親朋好友到女方家中求婚,這又叫做提親。女方家長答應考慮結親。

男方便再次的讓媒人到女方家中去詢問女方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然後找算命先生合八字。長治地區的特色就是將男女雙方的生年、月、日、時四柱干支寫在絹或者麻紙上,然後請人占卜算。

定親,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兩家就要選擇吉日傳換庚帖,重新的寫明男女雙方的年、月、日、時等等事項,如此親事就算是初步的定下了。

相親,男女雙方當事人還要相親,兩個人要見面,相互的觀察對方的品貌等等,如果說兩個人都覺得彼此很是合適的話婚事就敲定下來。

定婚,訂婚都會選擇在夏歷的三、六、九等吉日,雙方的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的宴請親友,主食一般都是面條,有些地方必備餃子,寓意是不要再要討財禮了。

女方宴請的是臊子面表示彩禮少了可不行。定親這一天男方要送麵粉給女方,女方用男方送的麵粉夾上小米煎成油餅再送給男方,男方分給親友意思通知。

過禮,男方送給女方的東西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給男方的東西有十包摻有鹽末的麥麩,這十包麥麩鹽要分別的撒在未來的公婆和妯娌頭上,表示大家有福、有緣分。

當然了,以上所說的長治結婚風俗還不是全部,大家若是想要了解地道的長治地區的婚俗還是應該找專業的結婚網。

5、山西長治婚禮習俗?

1、議婚。議婚都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者托親朋好友到女方家中求婚,這又叫做提親。女方家長答應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的讓媒人到女方家中去詢問女方的名字以及生辰八字,然後找算命先生合八字。長治地區的特色就是將男女雙方的生年、月、日、時四柱干支寫在絹或者麻紙上,然後請人占卜算。

2、訂婚。訂婚都會選擇在夏歷的三、六、九等吉日,雙方的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的宴請親友,主食一般都是面條,有些地方必備餃子,寓意是不要再要討彩禮了。



3、過禮。男方送給女方的東西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給男方的東西有十包摻有鹽末的麥麩,這十包麥麩鹽要分別的撒在未來的公婆和妯娌頭上,表示大家有福、有緣分。

4、哭嫁。女兒在出嫁前,山西長治有「哭嫁」的習俗,人稱「媳婦哭,娘家富」。

5、迎親。新郎來迎親,但新郎要接走新娘沒那麼容易,要沖過兩道門。一道是親戚的門,另一個是閨蜜的門。然後接過捧花才可以出門。

6、長治市長子縣結婚風俗習慣

婚姻禮儀大致為以下幾個階段:

【議婚】
議婚,又稱「議親」,是商議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階段,舊時包括「求婚」、「過帖」、「相親」等幾道程序,到准備定婚為止。在這一過程中,往往是由男女雙方父母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決定婚事成否,男女當事人是沒有多大發言權的。
舊時,鄉俗有「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悉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議婚講究「身世田園,門當戶對」,選擇門戶極為講究。在沁縣,過去門第觀念十分嚴重,社會上分三等,「詩書宦門者為上等,業農工商者為中等,唱戲樂戶抬轎者屬下等,上等不與中下等為婚姻,而下等亦難與中上等作嫁娶,各稱世家,對其門閥」。(《沁州志》)
議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長委託媒人或托靠親友、鄰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親」。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納采」。
如果女方家長答允考慮結親,男方便再次託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詢問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開八字」,請陰陽先生「合婚」,審看男女雙方的命相是否相合。長治一帶稱之為「取四柱」。具體做法就是,把男女雙方的生年、月、日、時「四柱」干支寫在絹帛或麻紙上,然後請人卜算,看雙方相互間命相有無克異。民間一般認為,男女生肖犯「對沖」的不宜婚配。所謂犯「對沖」,是指子、午相沖,丑、末相沖,寅、申相沖,巳、亥相沖,辰、戌相沖,卯、酉相沖,共「六沖」。各地歷來都有「白馬怕青牛,兔、龍淚交流,豬、猴不到頭,蛇、虎如刀錯,羊、鼠一旦休」之類的俗語。相生者可成,相剋者須忌避,故鄉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窮」之說。這些說法純屬無稽之談,現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講究了。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問名」。
男女雙方「八字」相合後,兩家即擇吉日傳換庚帖,重新寫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時等事項。至此,親事算初步定下。按照長治的說法,是女方「有主了」,或說女方「問出去了」。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前一部分內容。由於現在不再時興合婚,「過帖」這道手續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備訂婚條件的情況下,男女兩家還要「相親」,又叫「相門戶」、「看屋裡」,即男女兩家約定時間見面,最後議定婚事成否。現在長治各地仍有這種習俗,不過「相親」的主角已由雙方家長變為男女雙方當事人,「相親」的意義已不在於認親家,而是通過面對面的接觸,進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雙方初次見面時,一般由媒人或介紹人引見,兩人對面而坐,互相窺視對方的形貌舉止,正所謂「對象」是也。

【定婚】
經過議婚階段,男女兩家對婚事都持肯定意見,便可正式定婚,即「許親」、「定親」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鄭重地送去聘禮,數量多少,一般因時因地,視家境貧富而定。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納吉」的後一部分內容和「納征」。
男女雙方訂婚,一般選擇夏歷三、六、九等吉日,雙方家長要在選定的這一天分別設筵款待親友,名為「定親飯」。主食一般是面條,表示男女兩家已經成為情深誼長的兒女親家,所以又稱為「吃面」。有些地方,男家筵席上必備餃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討財禮了;女家設筵則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長,表示財禮少了可不行。
定親這一天,男家要送麵粉給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麵粉夾上小米煎成油餅,再送給男家。男方以之分送親友、鄉鄰,稱為「通知」。
上黨一帶,男方送給女方的東西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給男方的東西中,還要有十包摻有鹽末的麥麩。這十包麩鹽要分別撒在未來的公婆和妯娌頭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麩)、有緣(鹽)分。壺關、平順縣等地,男女雙方還要互送「四色禮」。男方送給女方「定親衣」、戒指、耳環、手鐲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寶、扇子、荷包、褲帶一類。其中褲帶尤不可少,隱喻「從今以後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將為你侍奉巾櫛,脫衣解帶」。
上黨的許多地區,在定婚時還講究互換「龍鳳帖」,即一種印有龍、鳳的大紅紙貼。男方給女方的「龍帖」上寫有「求吉」字樣,又叫「懇帖」,大致書寫內容為:「愧乏玉田,仰祈舍諾。×××鞠躬」。女方給男方的「鳳帖」上寫有「允吉」字樣,又叫「允帖」,大致書寫內容為:「德愧比鳳,願切乘龍。姻愚弟(兄)鞠躬」。「龍鳳帖」一般以大紅銷金柬製成,要疊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長地久(九)。有的則疊為對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時「八字」寫在中縫左右,折起來正好合在一起。
在訂婚後,武鄉還有「請期」的規矩,即男方擇吉日備禮納彩,由媒人率領,用食盒兩架抬送女家,並告迎娶月日。女方還要由親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時,男家除送給姑娘一定數量的錢外,還要送一捆棉花,稱為「沾親棉」,又叫「粘親花」,表示從此沾親帶故,情誼綿綿不斷。

【出嫁】
定婚以後,如果男女雙方都已到當地認可的結婚年齡,男方家長便設筵邀請女方家長和媒人,一塊選定迎娶的日子,稱為「會擇」或「擇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請陰陽先生看黃道吉日。當地各種屬相的迎娶月份分別是:「雞兔正、七月,虎猴二、八月;豬蛇三、九月,龍狗四、十月;牛羊五、十一月,鼠馬六、臘月」。由於民間認為迎娶之期關繫到男女雙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雙方家長往來磋商,往往從定親到成婚要遷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
迎娶的日子最後選定以後,男方要正式寫帖通知女方。屯留一帶稱為「送天氣」,平順等地則稱為「下書」、「下帖」。這一程序相當於「六禮」中的「請期」。一些地方,到此時才正式送財禮給女方。以前定婚行聘,為「小送」;現在臨娶「納幣」,為「大送」。
男女雙方准備婚嫁前,要舉行送彩禮儀式。男方要根據女方的要求給女方送衣服用品和聘金。彩禮基本有六種:聘金、喜餅、喜面、插戴、成衣、喜紅等。喜紅是紅棉布,用來制新婦女褲。彩禮其他五種不一定強求,但喜紅必須有。
上黨大多數地區在迎娶前夕,男女雙方互贈「牲料」,婿家牲料有少許米面、一刀豬肉(約一斤)、一塊生銅、一塊熟鐵。女家牲料缺豬肉,有少許咸鹽。每種物品都象徵一定的意義:米面,表示米面夫妻,祝願夫婦勤儉持家;豬肉,表示死肉換活肉;生銅、熟鐵,表示銅鐵姻緣,祝願夫婦終身相依,白頭偕老;咸鹽,表示有緣分,祝願夫婦和睦相處。男家牲料由新婿親自送到女家;女家回贈,由新婿帶回。「回面」後,岳家要用紅布包生鐵小塊,一雙筷子和一把米面,含義是米面夫妻快生子。至於新娘穿紅,各地皆然。結婚為大喜,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求得吉祥如意,類如八音會、拜天地、枕頭內裝筷子(快生子)、點婚燈等,皆屬此例。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兒的妝奩送往男家,稱為「送嫁妝」。嫁妝舊時一般為桌椅箱櫃、衣服被褥及梳妝用具,都要貼上大紅喜字或紮上紅布。武鄉、黎城等地講究在嫁妝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棗,然後用大紅剪紙蓋上;沁縣、襄垣、長子的一些鄉村則講究在枕頭里裝上筷子、核桃,鞋裡放上麩子,被子四角縫上棗和花生。這些習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貴子,兒女雙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緣。
出嫁前夕,女家還要給女兒「上頭」和「開臉」。「上頭」,即改變頭發式樣,把辮子盤成發髻。「開臉」又叫「開面」,平順則叫「皓臉」。其實是新娘進行美容修面,並以此表示少女時代的結束。一般是請一個「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兒女雙全的年長婦女,由她用細絲線絞去姑娘臉上的汗毛,並修細眉毛,剪齊鬢角。「上頭」,「開臉」之後,女方要宴請本族尊長和鄰里鄉親,同時款待即將出嫁的女兒。民間認為,女兒一上頭,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須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豐盛,女兒也被安頓在筵席的首位。尊長、鄰里除對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賀外,還要囑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處理好妯娌、姑嫂關系的道理。
婚禮前一晚上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日程,男方需要找一個能說會道者。一般是議定第二天的時間、車輛的安排。注意:男方需攜帶面一袋、肉五斤。(不是玩笑)
【迎娶】
迎娶,又叫「迎親」、「娶媳婦」,等於「六禮」中的「親迎」。通常是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迎娶前夕,新房內要由幾名男青年同睡,俗稱「暖房」。
迎娶之日,婿家於大門兩旁各置一捆穀草,叫作喜草。喜草上張貼「喜」字斗方,內藏兩響炮,俟迎娶臨門點燃。解放前,還要備一捆穀草放在天地神位前,同時備一把鍘刀,夫婦倆鍘草,只准七刀鍘完,因此叫七刀草。鍘好的草一部分填充新枕頭,一部分裝入斗里,備陰陽使用。啟程後,在大門和新房張貼喜聯。
迎親的隊伍,舊時講究要用各種儀仗,從前到後,有炮手、開道鑼、開道旗、「肅靜」、「迴避」朱牌、宮燈、金瓜、斧鉞、朝天鐙、龍虎旗、團扇、日罩……吹打鼓樂更是不能少的。花轎一般為兩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時候,新娘之轎例不空行,要放花糕、青饃作為鎮物;有的地方則由一個與新娘屬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著壓轎,稱為「壓轎喜倌」。
迎娶之時,男方需選伴女婿1人、引新娘女2人,連同鞭炮手1人前往女家。返回時,女方需1名跟新婆和1名夾禮單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相送至男家。有時女方的姑舅至親也同往男家送閨女。上黨各地的迎親隊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武鄉一帶,是從年長親友中找兩個人,稱為「冰人」;再從新郎的子侄輩中找一個年齡與新郎差不多的,稱為「引婿」。有的地方講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兩個兄長隨花轎同去同回;回來時,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親。有的地方娶親、送親則專要雙方女眷中嫻熟禮儀的相陪。對陪伴新郎的人,一般稱為「伴客」;對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則稱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兒在出嫁前,上黨各地大多有「哭嫁」的習俗,人稱「媳婦哭,娘家富」。據民俗學專家研究,這一習俗的起源與遠古時代的「搶婚」有關,後來女子被掠奪時的哭訴才逐漸演化為婚俗中的「哭嫁」。這不是樂極而悲,往往有其真實的內容。一般是感嘆無憂無慮少女生活的結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與女友的友好相處之情,同時對為人妻、媳的人生轉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對婚事不太滿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機發揮,大哭而特哭一場。新娘的母親、女友與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隊伍到來後,女方的家門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們緊閉、關鎖。一方面顯示女方家族的尊嚴,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親者。迎親者怕誤了時辰,只有付「開門錢」了事。新婿出門時,隨帶一塊豬肉,叫作打虎肉,到了女家,將其扔到新婦居宅的屋頂上。
迎娶隊伍進門後,女方設筵盛情款待。新郎進入女家,也要先到祖先牌位前行禮,女家必須給新郎贈送拜禮。女家設宴款待新郎及娶客。飯後,女家一般要向新郎索要「離母盤」(錢財)。有的家庭還索要梳頭禮等。女婿離開女家時需「偷」女方家一件東西帶回,意為吉利。偷的一般為酒盅、茶杯之類的小物件,由女方家人准備好並暗示給女婿。 當地人稱為「得富貴」。沁縣等地,女兒臨行前要吃雞蛋餅,俗稱「三顆雞蛋一壺酒,打發閨女上轎走」。襄垣一帶還有「抓富貴」之俗:男女雙方各在自家父母懷中抓幾把預備好的錢鈔,意在今後的日子裡有錢花,但不能抓完,須給父母留下一些財源。
撤席後,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頭辭行。然後樂聲大作,迎娶隊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員,以更為盛大的氣勢起程了。
女兒出嫁離家時,上黨各地都有不帶娘家土的習俗。民間認為「土能生萬物,地可產黃金」,怕帶走了土會帶走娘家種莊稼的好運氣。這自然是農業社會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女兒出嫁時,要在炕上換上新鞋,然後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轎;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轎;有的地方是以紅氈或紅布鋪地,女兒脫去腳上的舊鞋,進了轎再換新鞋。不管怎樣出門,反正是腳不沾地。
女兒臨行時,沁縣一帶,母親要含著眼淚繞轎兩圈,默默祝願女兒幸福吉祥;父親則象徵性地護送「百步」,然後由其舅、叔、兄、弟等4人伴行送親。
迎娶路線一般講究走大回環,回時不走來時路。迎娶隊伍要隨帶紅氈或紅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轎踩踏外,路經寺廟、井台或石碾、石磨時,還要用來遮掩轎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擾。路遇別人家的嫁娶隊伍時,雙方要互換「針線」,即新娘的女紅消災。現在迎親隊伍相遇時互贈手帕,即此遺風。
迎娶舊時多用轎或轎車,除此而外,平順山區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騎驢;長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騎馬。
迎娶這一天,新郎、新娘的妝束因時因地而異。新郎舊時頭戴寬邊黑色硬禮帽,身穿馬褂長袍,後來改為制服,現在則大都是西裝革履了。個別地方,還能見到新娘著裝頭戴鳳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帶,宛似戲台上皇後娘娘的形象。後來不穿蟒袍了,改套紅棉襖,不戴鳳冠了,改戴茶色眼鏡,一律改穿時裝。
婚禮當天男方派盡量多的車輛到女方迎娶,頭一輛必須是紅車。最後最好有容積較大的車輛(如麵包車),以便飯後送女方眾多的親戚。
男方最好在11點左右到女方家,以應付女方親朋好友的刁難。(一般是善意的,上頭商量不充分容易搞成真的。)較重要的是女方會有人討要梳頭錢等小款項,男方要給女方穿鞋。

【婚禮】
迎娶隊伍回到男家以後,鼓樂大作,鞭炮連聲,男方親友、鄰里一擁而出,迎接新娘。新娘到了男家後,男方要給「下轎禮」,新娘才下車(馬)。女方嫁妝隨新娘送男家後,男方查收嫁妝畢,要給持禮單者、跟新婆及運送嫁妝的幫手開付賞錢。然後舉行結婚典禮儀式: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對拜、交換禮品(多為結婚戒指)、進入洞房。
有男方總管主持,大致有以下內容:介紹婚戀經過、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女方這時要正式地喊爸媽)、夫妻對拜(這時會有小的暴力行為,女方須警惕,不過一般都是善意的,不會搞成刑事犯罪。)
然後男方需要身背新娘上樓,男方最好於婚禮前一個月開始體力訓練,否則尷尬。到家門口時,門上一般懸掛一件難以觸及之物,需要男方肩抗新娘盡全力努力。
在郊區一帶,娶媳婦的花轎到門庭,新娘頭蒙花布,紅氈鋪地,有人攙扶,音樂齊奏,鞭炮齊鳴接到彩棚下,新郎立左,新娘站右,父母長輩坐在正中,此時賓朋高唱:
「男女才貌配一雙,相親相愛拜花堂。
五年生下三貴子,狀元榜眼探花郎。
恩愛夫妻花花轉,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同入洞房」。

爾後夫婦互拜,喝交杯酒,並且有對酒歌。
沁縣一帶,新娘花轎講究落在一床紅被上,新娘索取「下轎錢」後,由一「全福人」相攙,踩著紅氈進門。婆婆隨後用笤帚在轎內象徵性地掃三下,並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這叫「掃轎土」,大約是和「不帶娘家土」的習俗針鋒相對,你怕帶來娘家的土,影響娘家種莊稼,我偏要想方設法掃一些,以有利於自家的農事。
上黨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轎後,要把穀草稈、麩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時念誦贊辭。這一習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為古老,相傳早在漢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壓避青羊、烏雞、青牛三煞神。後來逐漸演化,從趕煞神轉為求吉利。

【拜堂】
新郎、新娘進門後,接著就要「拜堂」,又稱「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門前,設一張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桌後方懸掛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後,由兩位男賓唱導,行三跪九叩禮,參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後女東男西,行夫妻對拜禮。
婚宴時一般需要新娘新郎給來賓敬酒,新郎需要有一酒量大者替自己完成。宴後最好有男方車隊送女方來賓回家。

【洞房】
拜堂完畢後,新郎、新娘在眾人簇擁下進入洞房。要在洞房門前或門檻上事先放一馬鞍,等新娘前腳剛跨過去,便立即將馬鞍抽去。
入洞房時,由大伯子鋪床,小叔子或婿家外甥提便盆。洞房內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窗戶貼大紅雙喜字,屋內點大紅花燭。沁縣一帶,洞房裡擺著斗,斗內裝有五穀、銅鏡等鎮物,用於照妖避邪。燈燭懸掛高牆,通宵不滅,俗稱「長命燈」。夜半,男女新人要舉行「敲升子」儀式,二人倒坐門檻喝疙瘩湯,俗稱「兒女湯」。湯中放棗、花生、草節等,邊拌碗里的疙瘩湯,邊念誦一段民謠:「左手拌疙瘩,兒女一撲攤。」同時還敲梆子念:「邦邦邦敲升子,明年就生乖孫子,男的會念書,女的會扎花,坐下一板凳,起來一海楞。」體現了沁人對子女未來生活的憧憬。過去,從舉行婚禮時就期待生子,在潞城一帶,洞房門上常用的對聯是:「喜今日銀河初渡,賀來年玉樹生枝」。新娘一進洞房,就有人把紅棗、花生撒在床上,意味著早生貴子。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還要用同一器皿飲食,行「合巹禮」。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飲一點,然後將兩杯酒攙兌,兩人換杯飲完。
在壺關一帶流行洞房酒歌:

女:這盅酒,我敬你,當家主事全憑你。
男:這盅酒,我敬你,管米管面待親戚。
女:這盅酒,我敬你,出門遮風又擋雨。
男:這盅酒,我敬你,叫你生兒又育女。
女:這盅酒,我敬你,出門不要忘了妻。
男:這盅酒,我敬你,尊老愛幼守家底。

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回門;第九天,新娘還要再次回娘家並小住幾日,叫作「住九」。大凡男女新婚,房事必然頻繁,若不找點借口讓他(她)們分開幾日,豈不對身體有害。看來,「住九」還真有些科學道理。壺關將住九叫「接九」,有「新婚不接九,死後不如豬和狗」的俗語。
上黨和全國各地一樣,都有「鬧新房」的習俗。洞房之夜,熱鬧非凡。俗語說:「不鬧不發,越鬧越發」。民間還有「新婚三日無大小」的習慣,婚後三天,賓客、鄉鄰、親友不分輩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匯聚新房參與逗鬧新郎、新娘。人們認為,鬧新房不僅能增添新婚的喜慶氣氛,還能驅邪避惡,保佑新郎、新娘婚後吉祥如意,興旺發達。

【回門】
新婚次日上午,新人向戶族及親戚長輩行跪拜禮,受禮者向新婦贈送拜禮。家族中的平輩和晚輩也要來見新娘,俗稱「分大小』或「見大小」,其意義是確認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這天,女家家長隨帶糕點和麵食禮品,前來婿家向翁婆致賀,俗稱「道喜」。
婚後第3天,上黨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招嫁」,又叫「圓飯」的古老習俗。這一天,女家及其姻親前來女婿家送飯,並來看閨女,生怕女兒初到婆家拘謹,吃不飽飯餓著。圓飯意味著確定與婿家的來往關系,如果不願與婿家來往,便不來圓飯。沁縣等地則叫作「看3日」或「打聽三天」。
「回門」,即新婚夫婦雙雙回女方家省親的習俗,也流行於上黨各地,基本上是在婚後第五天的,也有在婚後第3天的,或在婚後第6、7、9、10以至12天的,因地而異。新婦回娘家,當日返回,叫回門,又叫走5日。若娘家專門派人來接,叫接5日。
民間把新娘從娘家嫁到婆家稱為「進門」,所以才把新娘從婆家回娘家省親稱為「回門」。新婚夫婦一塊回門,成雙成對,又稱為「雙回門」。這一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意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後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情。不過,深受初離家門、乍別父母的新娘歡迎的這一習俗,對於新郎來說,卻不是一件輕松的事。且不說在女方親友面前,新女婿要備受「品頭論足」,單單是新娘的妹妹們,他就招架不住。這些放肆的女孩,把煙灰、黑漆往姐夫臉上抹,讓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餃子,無所不用其極。新女婿在被戲鬧的過程中不能發怒,即使手足無措,備極尷尬,也還得滿臉堆笑,聽憑發落。
上黨一帶回門時流行請女婿,即女家宴請新婿,此後,新婿方可擇便到女家。過去,請新婿必須具請貼通知婿家,新婿還要在女家住九天,叫作住九。此間新婿「會親」,不僅兩親家加深了了解,聯絡了感情,就是雙方親友也初步結識,為今後的往來打下了基礎。
「回門」在上黨大多數地方即算婚姻禮儀中的最後一項內容。然而這一帶還有「住滿月」一種習俗,婚後滿一個月,新媳婦要回娘家住夠一個月才返回婆家。至此,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人生大禮才算落下了帷幕。
新婚第一年,逢一定節日女家到婿家探望女兒,叫追節。追節一般兩次。第一次是臨近八月十五,隨帶禮品有成套的月餅和時鮮水果。第二次在臨近春節,傳統的禮品是花樣麵食,有燈糕、豆枕、面兔、剪箍等。現在普遍改用糕點。

7、就是結婚現場播放的那個視頻?

您的問題不全,結婚現場一般都是播放新郎新娘的結婚照視頻,反復重復播

8、結婚風俗流程

接親。結婚當天早晨新郎要先去女方家接新娘,到女方家後需要經過堵門、敬茶、拍全回家福環節,然後將答新娘背上婚車

2、迎親。迎親主要是指男方家人需要做的事,新娘及送親人到了後男方家人應該出來迎接,並且吃點喜糖喜餅之類的東西。

3、婚禮儀式。婚禮儀式主要分為開場、新人進場、宣誓、交換戒指、敬茶、致辭、喝交杯酒、敬酒、退場環節。

4、鬧洞房。結婚當天晚上新人的朋友會來婚房玩鬧一下,主要是讓結婚的氣氛更濃郁、更熱鬧。

5、回門。回門是結婚最後一個流程,新年結婚後的第三天要帶著新郎會娘家探親,女方家也會准備回門宴招待賓客。

9、結婚禮儀風俗

結婚二字的由來
婚姻,古時又稱「昏姻」或「昏因」。一般而言,婚姻一詞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漢朝的鄭玄說,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禮。在我國古代的婚禮中,男方通常在黃昏時到女家迎親,而女方隨著男方出門,這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的習俗,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換句話說,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過程。

合照
結婚照是新人在成婚前後所拍的照片(或者若干年後補照的)。新郎通常穿著筆挺的西服,而新娘則穿著華麗的婚紗。新人成婚後多將結婚照懸掛在牆上,以示幸福和甜蜜。一般說到的結婚照,是指去知名的影樓或攝影工作室,穿著他們提供的西裝和婚紗禮服。讓專業的攝影師和化妝師來打扮自己,根據主題,你可以設置不同的場景,用自己不同的造型,在一些比較美麗的風景襯托下,留下讓自己一生銘記的回憶的照片。

信物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傳統。在中國文化中,結婚的信物具有非常深刻和重要的意義,在婚禮中結婚的信物代表著吉慶、歡樂等等。中國傳統的結婚信物有以下幾種:

紅雙喜中國人的婚禮上,到處可見大紅的雙喜字。雙喜字由兩個「喜」字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興和喜慶,也表示給新人帶來好運氣和幸福生活。

龍鳳呈祥在中式婚禮上,還經常看到龍和鳳凰的圖案,這是因為在中國,龍和鳳凰都是吉祥的象徵,代表高貴、華麗、祥瑞,以及夫妻和諧美滿的關系。這個傳統來自古代中國神話傳說,據說虞舜時天下大治,樂官夔譜成了《九招》之曲呈獻,虞舜演奏過程中金龍彩鳳同時現身。《詩經·文王之什》中也有龍氏族王季娶鳳氏族鷙仲氏的記載,認為這是龍鳳呈祥,「天作之合」。

中式婚禮服裝傳統的中國婚禮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漢服,漢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服裝,具有歷史意義和嚴肅的婚姻寓意。

花朵與西方人的觀念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死亡的象徵,一般只用在喪事上,因此結婚時不能使用白花作為裝飾。傳統的中國婚禮上喜歡用牡丹,蘭花,荷花和水仙來作為裝飾。因為牡丹代表富貴,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蘭花芬芳美麗,荷花代表愛情。而荷花在中國佛教中是聖潔的象徵。

鞭炮中國人喜歡在節慶日放鞭炮來增加喜慶氣氛。在重大節日,如春節,元宵節,都會放鞭炮和煙花,用來表達人們的喜悅心情,同時也因為中國人認為放鞭炮可以驅邪。在傳統的中式婚禮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項目,鞭炮放的越多,越響就越能帶來好運氣。但是由於放鞭炮也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如污染環境,炸傷人等),中國有些地方已經禁止人們放鞭炮了,所以在現代婚禮中,一些人發明了新的慶祝方式,用踩氣球來代替放鞭炮,也同樣為婚禮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紅豆中國傳統結婚信物紅豆通常是被用來作為一種甜品,紅豆沙。象徵兩人結婚後纏纏綿綿,甜甜蜜蜜。

祝福食物中國傳統結婚信物紅棗、桂圓、花生、蓮子都象徵子孫延續,年生貴子、團團圓圓、富貴吉祥。

合髻

「合髻」也稱「結發」,是中國傳統結婚信物。「合髻」其象徵意義就是夫妻和睦,永結同心。「結發」的具體操作方式歷代不同。先秦、秦漢時的「結發」,就是新郎親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時所結的許婚之纓,即系頭發的綵帶,重新梳理頭發後再為之繫上。隋唐以後的「結發」,是男女雙方各剪下少許頭發,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馬上交給新娘保存起來。唐代女詩人晁採的《子夜歌》雲:「依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覓問無人處,綰作同心結。」正是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結發」、「合髻」作為夫妻結合的代稱,甚至特指為「原配」(亦稱「元配」)夫婦,表示夫妻間互敬互愛的意義重大。

10、山西結婚有什麼風俗?

山西結婚風俗:

一、婚前准備
1.定結婚日子
2.領結婚證
3.確定參加婚禮人數及桌數
4.預定飯店
5.購買、填寫請帖,根據邀請人數購買,連新娘的一起買了
6.准備喜聯(家門、卧室門)

准備大紅喜字(包括單喜、雙喜,大喜、小喜)家門上要貼紅色雙喜、卧室門上要貼紅色雙喜,樓單元門上要貼紅色雙喜,小區門前要貼一對紅色雙喜,樓梯上每個台階裡面上貼一對小喜;女方家裡貼單喜。
准備拉花(客廳、卧室均要使用拉花裝飾);准備帳本(預估來賓人數之後,買適當數量,記得買簽字筆);准備煙(除了婚禮當天用的煙,還要准備給丈人帶的煙,給幫忙的人准備的煙,家裡用的煙);准備酒(和煙的情況一樣,要准備接親的酒);准備飲料;准備糖(除了婚禮當天的糖,還有家裡招呼客人的糖)、花生、瓜子、水果;准備點心(接親的時候用,買兩種,一種買四塊,一種買八塊);准備氣球(婚車用,婚禮頭天晚上新娘踩的用);准備綵帶(婚車用);准備飯桌上來客登記紙(每桌一張記名字)。

7.車輛確定
攝像車一輛、婚車一輛、車隊。

8.人員確定
總管一名、禮房 2名(一名記帳、一名收錢)、司儀 1名、娶親代表最少六名、飯店負責人兩名、車隊長一名(車隊最好有電台)、炮長一名、炮手三人、錄相師 1名、攝影師1名、伴郎一名。

9.包餃子、鋪床人兩名(要求父母雙全、公婆健在、未離異、有後代的女性)。
10.准備結婚前一天晚上飯
11.安排婚車裝飾、安排車隊集合報到時間
12.確定行車路線(結婚前一天晚上)
13.結婚前一天下午或當天早上派人到飯店送給飯店負責人煙、酒、糖、飲料、乾果、禮簿。

二、結婚前一天晚上到女方家負責談判
參與人員總管、接親代表、介紹人
商量事項:1.酒席錢(協商);2.壓箱錢(協商、一般情況888或者1888);3.開箱錢(200);4.開門錢;5.歲數錢虛歲+2(天、地)(一元硬幣);6.包袱皮(紅色) 8 個、帶20個別針;7.四色禮:2瓶酒、2條煙、2盒點心(一種四塊兒,一種八塊兒)、2包糖(散糖用紅紙包);8.豬肉十斤;9.紅腰帶 1條(共2條給新郎各新娘1條);10.紅手絹(帶喜字)10個;11.五色線:紅、黃、蘭、綠、紫各1條;12、內衣、內褲 1套(背心、短褲紅色);13、紅手套 1副;14、紅襪子 1副;15、頂針十個;16、開心餃子寬心面(餃子的數量取決於新娘的歲數,即新娘虛歲+天+地+子孫,其中子孫餃子是大套小,套的多一些最好,所以餃子一定要袖珍,面條必須是寬面條,且只能是一根);17.鞭炮若干;18.紅色臉盆、牙刷、香皂盒、漱口杯、毛巾各一對。

三、結婚正日子
1、早晨6點放3根大炮、貼喜字、貼對聯(頭天晚上准備好也行)
2、婚車、車隊、攝像車集合
3、每車紅包、糖一包、煙一盒。
4、接親車輛出發前放炮
5、電話通知女方接親車已出發
6、接親車輛出發人員安排(接親代表帶開門錢)
7、接親車到女方家放3根報信炮(臨走時徵求女方意見是否能放炮)
8、接親車隊回男方家開始放炮
9、安排接親代表、介紹人、女方送親人員休息
安排 1桌8個盤(點心、水果、煙、花生、瓜子、糖、茶水等)招待
10、新娘換衣服
11、典禮認親攝像攝影留念
12、送親朋到飯店,新郎、新娘乘婚車到飯店

四、飯店
1、飯店負責人及放炮人員帶煙、酒上午10點左右到飯店
2、飯店負責人飯前每桌擺酒、煙、飲料、花生、瓜子、糖 1盤
3、飯店負責人把花生、瓜子、糖1盤給飯店服務員
4、放炮負責人在飯店門口擺放鞭炮
5、新人車到放炮
6、客人每桌10人安排
7、安排送親人員到包間
8、司儀講話
9、家長、新人感謝來賓
10、開飯
11、每桌發放紅紙1張
12、敬酒陪客1人

五、放炮次數及數量
1、結婚前1天晚上12點放3根大炮、
2、結婚正日子早晨6點放3根大炮
3、迎親汽車出發前放炮。15根大炮、5串1000響鞭炮
4、到女方家放3根報信炮 3串鞭炮
5、接親回家放20個大炮6串鞭炮
6、到飯店門口放2根禮炮10串鞭炮、20個二踢腳

六、附加說明
結婚前一天新娘和新郎不見面,喜字貼到窗戶、櫃子、箱子等地方,女方陪嫁的東西上都要貼。陪嫁品中要有被子、枕套、被套、牙刷牙缸等生活品,還要有新娘從里到外的紅色衣服,准備一個紅色皮箱,這裡面要放好陪嫁禮單和壓箱底錢。
結婚當天,新娘做頭要早,換婚紗之後不能下床,腳不能沾地,等待新郎的到來。新郎經擠門(准備擠門紅包)進門後把捧花送到新娘面前,說好話設法讓她接下捧花。當新娘接過捧花之後,新郎要開始找鞋。
穿好鞋,新娘和新郎要認親,這個時候,新郎要叫爸媽,要給新郎改口費。如果新娘有弟妹也要改口,新郎給改口費。然後,弟妹為新娘新郎戴上胸花,伴娘伴郎互戴胸花。然後,和親戚們照相,新娘的腳不能踩地,腳底下鋪上紅手絹。下樓的時候,新娘的腳也不能沾地,被新郎抱著或背著上花車。
走在路上的時候,伴娘要拿出提前准備好的手絹,在路上碰見接親的隊伍花車等時要搶在對方前扔出手絹。
到了男方家,新郎也要將新娘抱上樓去。新娘換衣服之後(註明:穿來的婚紗、鞋子必須換掉,鞋子以後也不能穿了),要開箱。開箱之人為新娘的弟弟或侄子,別忘了要紅包哦,開箱包可是很大的。開完箱後,要將陪嫁之品宣讀出來,並擺出壓箱底錢。這個時候,婆婆公公要將壓箱底錢翻倍再放入箱中鎖起來。隨後就是跟女方家一樣的認親、改口了。
去飯店的路上,伴娘依舊要把手絹准備好。到了飯店,如果有另外一家也在舉辦婚禮,那伴娘就要先下車,將帶有頂針的紅手絹塞到對方新娘的手裡。一定要搶先,頂住對方喜氣!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